CN115164154B -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 Google Patents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64154B CN115164154B CN202210551779.0A CN202210551779A CN115164154B CN 115164154 B CN115164154 B CN 115164154B CN 202210551779 A CN202210551779 A CN 202210551779A CN 115164154 B CN115164154 B CN 1151641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bearing surface
- battery
- magnet
- magnetic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59 nano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9/00—Lighting devices with a built-in power supply; Systems employing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built-in power supply
- F21S9/02—Lighting devices with a built-in power supply; Systems employing lighting devices with a built-in power supply the power supply being a battery or accumul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10—Arrangement of heat-generating components to reduce thermal damage, e.g. by distancing heat-generating components from other components to be protected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该营地灯包括底座、支撑结构、软磁体和线圈,底座具有承载面,支撑结构设置于承载面,软磁体与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软磁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主体部同侧的两个接触端,两个接触端用于与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线圈绕设于主体部上。该设计能够在用户没有配套的充电线的情况下对营地灯进行充电,从而保证营地灯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营地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营地灯通常采用充电线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造成营地灯的充电受局限于配套的充电线,导致用户不能在没有配套的充电线的情况下对营地灯进行充电。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营地灯以提升用户充电的便携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能够在用户没有配套的充电线的情况下对营地灯进行充电,从而保证营地灯的正常使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该营地灯包括底座、支撑结构、软磁体和线圈,底座具有承载面,支撑结构设置于承载面,软磁体与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软磁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主体部同侧的两个接触端,两个接触端用于与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线圈绕设于主体部上。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充电式营地灯,软磁体通过两个接触端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有效减小了软磁体与外接软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该营地灯与外接线圈模组配合充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被散发掉,从而有利于提升营地灯的充电速度;通过设计软磁体可拆卸连接于支撑组件,一方面支撑组件用于安装固定软磁体,另一方面便于用户后期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进行更换,从而保证营地灯的有效充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接触端分别连接于主体部的两端。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将两个接触端设计在主体部的两端,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软磁体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软磁体的结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软磁体的材料包括纳米晶或铁氧体中的至少一种。
基于上述实施例,纳米晶和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导率,通过将软磁体设计成纳米晶或铁氧体材料中的一种,能够尽可能多的将作为无线电发射端的外接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束缚在软磁体内,减少了漏磁,从而提高了该营地灯的能量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营地灯还包括磁铁,磁铁设置于承载面,线圈和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线圈在磁铁和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形成闭合磁路。
基于上述实施例,磁铁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性吸附力作用在营地灯上,能够实现营地灯与外接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对准操作,从而实现外接无线充电设备对营地灯的有效充电。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升降组件,支撑组件与软磁体可拆卸连接,升降组件设置于承载面且与支撑组件连接,升降组件配置成可带动支撑组件沿垂直于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软磁体与支撑组件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进行更换,升降组件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支撑组件沿垂直于底座的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支撑组件带动与之可拆卸连接的软磁体跟随支撑组件一起沿垂直于底座的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两个接触端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支撑部与升降组件连接,固定部设置于支撑部,固定部具有将软磁体安装于支撑部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将软磁体拆卸于支撑部的第二状态,固定部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控制固定部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能够有效实现软磁体与固定部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具有传动部和驱动部,传动部与支撑部连接,驱动部设置于承载面且与传动部连接,驱动部配置成驱动传动部转动,以带动支撑部沿垂直于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驱动部驱动传动部转动,传动部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支撑部沿垂直于底座的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支撑部移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软磁体一起沿垂直于底座的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从而改变软磁体的两个接触端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营地灯还包括电池和固定结构,固定结构设置于承载面,电池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结构上。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池通过固定结构安装在底座上,能够使营地灯的重心尽可能的降低,从而增强营地灯放置在地面或桌面上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外周侧面,第一端面设置有电性接触端;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承载面的横向卡合部和纵向卡合部,电池安装于固定结构上时,外周侧面与横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沿垂直于电池的轴向运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与纵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沿电池的轴向运动。
基于上述实施例,电池安装于固定结构上时,外周侧面与横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沿垂直于电池的轴向运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与纵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沿电池的轴向运动,从而增强电池放置在固定结构上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横向卡合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设置于第一部分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具有远离承载面的第一表面,两个第二部分具有远离承载面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两个第二表面弧面过渡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计第一部分的第一表面与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弧面过渡连接,使得第一部分和两个第二部分形成一个凹槽结构,电池的外周侧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抵接,两个第二部分能够限制电池相对壳体沿平行于其一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指向另一第二部分的第二表面的方向运动,从而增强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磁吸充电式营地灯,软磁体通过两个接触端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有效减小了软磁体与外接软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该营地灯与外接线圈模组配合充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被散发掉,从而有利于提升营地灯的充电速度;通过设计软磁体可拆卸连接于支撑组件,一方面支撑组件用于安装固定软磁体,另一方面便于用户后期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进行更换,从而保证营地灯的有效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磁吸充电式营地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磁吸充电式营地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线圈绕设于软磁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部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固定部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营地灯;10、底座;11、承载面;20、支撑结构;21、支撑组件;211、支撑部;2111、支撑板;2112、第一螺杆;2113、第二螺杆;2114、第一齿轮;2115、链条;2116、第一手柄;212、固定部;2121、第一固定板;2122、第二固定板;22、升降组件;221、传动部;2211、第三螺杆;2212、导向杆;222、第二手柄;30、固定结构;31、横向卡合部;311、第一部分;3111、第一表面;312、第二部分;3121、第二表面;32、纵向卡合部;321、第三部分;322、第四部分;323、台阶结构;40、软磁体;41、主体部;42、接触端;43、凹槽;5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的营地灯通常采用充电线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造成营地灯的充电受局限于配套的充电线,导致用户不能在没有配套的充电线的情况下对营地灯进行充电。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营地灯以提升用户充电的便携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1,能够在用户没有配套的充电线的情况下对营地灯1进行充电,从而保证营地灯1的正常使用。
营地灯1包括底座10、支撑结构20、软磁体40和线圈50,底座10具有承载面11,支撑结构20设置于承载面11,软磁体40与支撑结构20可拆卸连接,软磁体40包括主体部41和设置于主体部41同侧的两个接触端42,两个接触端42用于与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线圈50绕设于主体部41上。
以下结合图1-图5对营地灯1的具体结构进行展开介绍,营地灯1包括底座10、支撑组件21、软磁体40及线圈50。
如图1-图3所示,底座10作为用于承载营地灯1中例如电池的部件,这里对底座1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不同型号的营地灯1对底座10的形状进行合理设计。当然,这里对底座10的具体材质也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设计和制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质。
底座10具有承载面11,由于营地灯1的电池安装在营地灯1的内部,故承载面11为营地灯1的部分内表面,承载面11可以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线圈50在接入交流电的情况下产生交变磁场。线圈50的材质可以但不仅限于是铜线。
软磁体40用于束缚线圈5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以减少漏磁的产生。软磁体40的材质可以采用软磁材料。
可以理解的是,线圈50在接入交流电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宏观上可以将该交变磁场表征成一簇闭合的磁力线,该磁力线优先通过导磁率高的软磁材料(空气的磁导率接近真空磁导率,且软磁材料的磁导率远高于空气的磁导率)。软磁体40由软磁材料制成,通过软磁体40的设置,线圈5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中的大部分磁力线会优先从软磁体40内通过,故可以近似看成线圈5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几乎全部被束缚在软磁体40内,减少了漏磁,从而提高了该营地灯1的能量传输效率。
软磁体40包括主体部41和接触端42。
主体部41用于承载线圈50,线圈50绕设于主体部41上,这里对主体部4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主体部41的形状进行合理设计。
接触端42用于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这里对接触端4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设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接触端42的形状进行合理设计。
接触端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接触端42设置在主体部41的同侧,两个接触端42与主体部41连接,例如,两个接触端42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与主体部41形成一体式结构。
两个接触端42均用于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以使线圈50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线圈形成闭合磁路。其中,“间接接触”可以理解成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存在空气间隙,也可以理解成接触端42经由其他部件(例如底座10)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接触。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满足无线电充电原理,上述线圈50和软磁体40所构成的线圈50模组作为无线电接收端,上述线圈50为接收电能的接收线圈50。对应的,外接线圈模组作为无线电发射端,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线圈为发射电能的发射线圈50。
支撑结构20用于安装固定软磁体40,支撑结构20设置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上,关于支撑结构20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软磁体40与支撑结构2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用户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40进行更换,关于软磁体40与支撑结构20之间的具体可拆卸连接方式将在下文进行展开介绍。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磁吸充电式营地灯1,软磁体40通过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有效减小了软磁体40与外接软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该营地灯1与外接线圈模组配合充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被散发掉,从而有利于提升营地灯1的充电速度;通过设计软磁体40可拆卸连接于支撑组件21,一方面支撑组件21用于安装固定软磁体40,另一方面便于用户后期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40进行更换,从而保证营地灯1的有效充电。
如图3所示,考虑到接触端42用于实现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的间接接触,以减小软磁体40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实现营地灯1充电过程中的良好散热,为简化软磁体40的结构,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接触端42分别连接于主体部41的两端。具体地,主体部41呈矩形板状结构,两个接触端42呈矩形块状结构,两个接触端42通过注塑的方式一体成型于主体部41的两端,也就是说,主体部41与两个接触端42合围形成一个类“凹字形”结构的软磁体40。该设计中,通过将两个接触端42设计在主体部41的两端,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软磁体40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证软磁体40的结构稳定性。
考虑到软磁体40对交流磁场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为使作为无线电发射端的外接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能够尽可能多的被束缚在软磁体40内,故设计,软磁体40的材质包括纳米晶或铁氧体中的至少一种。该设计中,纳米晶和铁氧体具有较高的磁导率,通过将软磁体40设计成纳米晶或铁氧体材料中的一种,能够尽可能多的将作为无线电发射端的外接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束缚在软磁体40内,减少了漏磁,从而提高了该营地灯1的能量传输效率。
如图1-图2所示,考虑到营地灯1与外接无线充电设备(例如充电宝)配合充电时,为使得营地灯1的线圈50与外接无线充电设备的外接线圈能够对准,以实现外接无线充电设备对营地灯1的有效充电,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营地灯1还包括磁铁(图中未示出),磁铁设置于承载面11,线圈50和外接线圈模组(也即上述外接无线充电设备中的子部件)的外接线圈在磁铁和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形成上述闭合磁路。其中,磁铁相当于营地灯1的一个校准器,磁铁可以通过粘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10上。该设计中,磁铁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性吸附力作用在营地灯1上,能够实现营地灯1与外接无线充电设备之间的对准操作,从而实现外接无线充电设备对营地灯1的有效充电。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考虑到支撑结构20用于安装固定软磁体40,用于固定软磁体40的支撑结构20可以有很多,为简化支撑结构20的结构难度,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0包括支撑组件21和升降组件22,支撑组件21与软磁体40可拆卸连接,升降组件22设置于承载面11且与支撑组件21连接,升降组件22配置成可带动支撑组件21沿垂直于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也就是说,软磁体40与支撑组件21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对磁性减弱的软磁体40进行更换,升降组件22用于驱动与之连接的支撑组件21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支撑组件21带动与之可拆卸连接的软磁体40跟随支撑组件21一起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考虑到支撑组件21一方面用于与升降组件22连接,另一方面用于实现对软磁体40的可拆卸连接,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1包括支撑部211和固定部212,支撑部211与升降组件22连接,固定部212设置于支撑部211,固定部212具有将软磁体40安装于支撑部211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将软磁体40拆卸于支撑部211的第二状态,固定部212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该设计中,通过控制固定部212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能够有效实现软磁体40与固定部212之间的拆卸与安装,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部211包括支撑板2111、第一螺杆2112、第二螺杆2113、第一齿轮2114、第二齿轮(图中未示出)和链条2115,第一螺杆2112和第二螺杆2113均为双向往复螺杆,第一螺杆2112和第二螺杆2113平行设置,且第一螺杆2112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杆2113的螺纹方向相同,第一螺杆2112和第二螺杆2113均与支撑板2111转动连接,第一齿轮2114位于支撑板2111内部且与第一螺杆2112同轴固定连接,第二齿轮位于支撑板2111内部且与第二螺杆2113同轴固定连接,链条2115与第一齿轮2114以及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固定部212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板2121和两个第二固定板2122,第一固定板2121的形状结构与第二固定板2122的形状结构相同,两个第一固定板2121分别与第一螺杆2112的两端螺纹连接,且第一固定板2121的一端伸入支撑板2111内并与支撑板2111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在第一状态下与软磁体40抵接,使得两个第一固定板2121从软磁体40的两侧对软磁体40的一端进行加紧固定,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在第二状态下与软磁体40间隔,使得软磁体40可拆卸于支撑板2111,同理,两个第二固定板2122分别与第二螺杆2113的两端螺纹连接,且第二固定板2122的一端伸入支撑板2111内并与支撑板2111滑动连接,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在第一状态下与软磁体40抵接,使得两个第二固定板2122从软磁体40的两侧对软磁体40的另一端进行加紧固定,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在第二状态下与软磁体40间隔,使得软磁体40可拆卸于支撑板2111。其中,第一螺杆2112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实现转动也可以通过自动的方式实现转动,为降低营地灯1的成本,可在第一螺杆2112或第二螺杆2113的一端设置第一手柄2116,通过转动第一手柄2116来带动第一螺杆2112转动。
当然,为增强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在第一状态下对软磁体40进行加紧固定的稳定性,可以在软磁体40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凹槽43,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伸入凹槽43内,使得软磁体40钩挂在第一固定板2121和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上。
第一螺杆2112正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14转动,第一齿轮2114转动在链条2115的作用下实现第二齿轮的同步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杆2113转动,实现第一螺杆2112和第二螺杆2113的同步转动,第一螺杆2112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板2121朝靠近支撑板2111的方向运动至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与软磁体40的一端抵紧,同时第二螺杆2113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板2122朝靠近支撑板2111的方向运动至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与软磁体40的另一端抵紧,从而将软磁体40固定在支撑板2111上。第一螺杆2112反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114转动,第一齿轮2114转动在链条2115的作用下实现第二齿轮的同步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杆2113转动,实现第一螺杆2112和第二螺杆2113的同步转动,第一螺杆2112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板2121朝远离支撑板2111的方向运动至第一固定板2121的另一端与软磁体40的一端间隔,同时第二螺杆2113转动带动第二固定板2122朝远离支撑板2111的方向运动至第二固定板2122的另一端与软磁体40的另一端间隔,从而将软磁体40从支撑板2111上拆卸下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部211也可以包括支撑板2111,固定部212包括夹爪,支撑板2111用于对夹爪提供支撑,使夹爪固定连接在支撑板2111上,夹爪在外力撤销后闭合而处于可以将软磁体40安装固定在夹爪上的第一状态,夹爪在外力作用下张开而处于可以将软磁体40从夹爪上拆卸下来的第二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考虑到升降组件22一方面用于驱动支撑组件21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另一方面用于给支撑组件21提供支撑,为简化升降组件22的结构,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组件22包括传动部221和驱动部,传动部221与支撑部211连接,驱动部设置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且与传动部221连接,驱动部配置成驱动传动部221转动,以带动支撑部211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该设计中,通过驱动部驱动传动部221转动,传动部221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支撑部211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支撑部211移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软磁体40一起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做升降移动,从而改变软磁体40的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具体地,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部221包括第三螺杆2211和导向杆2212,第三螺杆2211和导向杆2212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并行设置,第三螺杆2211的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导向杆2212的一端与底座10固定连接,第三螺杆2211与支撑板2111螺纹连接,导向杆2212与支撑板2111滑动连接。
驱动部包括第二手柄222、主动锥齿轮(图中未示出)和从动锥齿轮(图中未示出),主动锥齿轮与第三螺杆2211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第二手柄222与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第二手柄222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从动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啮合连接的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与之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三螺杆2211转动,第三螺杆2211转动实现支撑板2111沿第三螺杆2211的轴向的升降移动,支撑板2111升降移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软磁体40做升降移动,软磁体40移动从而改变软磁体40的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部221包括活塞杆,驱动部包括气缸,活塞杆与支撑板2111连接,气缸推动活塞杆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运动,活塞杆带动支撑板2111移动,支撑板2111带动与之连接的软磁体40移动,软磁体40移动从而改变软磁体40的两个接触端42与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软磁体之间的间距。
如图2所示,考虑到营地灯1内部还包括例如电池等其他部件,为保证营地灯1其他部件的结构紧凑性,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营地灯1还包括电池(图中未示出)和固定结构30,固定结构30设置于承载面11,电池可拆卸连接于固定结构30上。该设计中,电池通过固定结构30安装在底座10上,能够使营地灯1的重心尽可能的降低,从而增强营地灯1放置在地面或桌面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固定结构30用于安装固定电池,以用于给电池提供支撑,为简化固定结构30的结构,故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外周侧面,第一端面设置有电性接触端42,固定结构30包括设置于承载面11的横向卡合部31和纵向卡合部32,电池安装于固定结构30上时,外周侧面与横向卡合部31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10沿垂直于电池的轴向运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与纵向卡合部32卡合连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10沿电池的轴向运动。
具体地,横向卡合部31包括第一部分311和设置于第一部分311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312,第一部分311具有远离承载面11的第一表面3111,两个第二部分312具有远离承载面11的第二表面3121,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21弧面过渡连接,电池安装于横向卡合部31上时,电池的外周侧面与第一表面3111以及第二表面3121抵接。该设计中,通过设计第一部分311的第一表面3111与第二部分312的第二表面3121弧面过渡连接,使得第一部分311和两个第二部分312形成一个凹槽43结构,电池的外周侧面与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21抵接,两个第二部分312能够限制电池相对壳体沿平行于其一第二部分312的第二表面3121指向另一第二部分312的第二表面3121的方向运动,从而增强电池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地,纵向卡合部32包括第三部分321和连接于第三部分321一端的第四部分322,第三部分321远离第四部分322的一端与第一部分311连接,沿垂直于底座10的承载面11的方向上,第四部分322的高度大于第三部分321的高度,以使第三部分321与第四部分322形成台阶结构323,电池安装于纵向卡合部32上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与第四部分322抵接,外周侧面与第三部分321抵接,以限制电池相对底座10沿电池的轴向运动。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磁吸充电式营地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具有承载面;
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承载面;
软磁体,与所述支撑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磁体包括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同侧的两个接触端,两个所述接触端用于与外接软磁体间接接触;及
线圈,绕设于所述主体部上;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支撑组件,与所述软磁体可拆卸连接;
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配置成可带动所述支撑组件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部,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
固定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固定部具有将所述软磁体安装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将所述软磁体拆卸于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状态,所述固定部可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传动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驱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且与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配置成驱动所述传动部转动,以带动所述支撑部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的方向做升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接触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磁体的材料包括纳米晶或铁氧体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地灯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线圈和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线圈在所述磁铁和外接线圈模组的外接磁铁之间所产生的磁性吸附力的作用下形成闭合磁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地灯还包括电池和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承载面,所述电池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外周侧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有电性接触端;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承载面的横向卡合部和纵向卡合部,所述电池安装于所述固定结构上时,所述外周侧面与所述横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电池相对所述底座沿垂直于所述电池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纵向卡合部卡合连接,以限制所述电池相对所述底座沿所述电池的轴向运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营地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卡合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两个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远离所述承载面的第一表面,两个所述第二部分具有远离所述承载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两个所述第二表面弧面过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51779.0A CN115164154B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51779.0A CN115164154B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4154A CN115164154A (zh) | 2022-10-11 |
CN115164154B true CN115164154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3483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51779.0A Active CN115164154B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64154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9058A (ja) * | 1999-03-18 | 2000-09-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非接触電源装置 |
KR20120012181A (ko) * | 2010-07-30 | 2012-02-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탈부착 가능한 무선충전식 차량용 램프 |
CN210441046U (zh) * | 2019-08-15 | 2020-05-01 | 余姚煜昌电器有限公司 | 磁吸式充电平台和磁吸式无线充电照明装置 |
KR20210085280A (ko) * | 2019-12-30 | 2021-07-08 | 더가우스 주식회사 | 전동 이동수단 충전용 입체형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모듈 및 충전 장치 |
CN214543818U (zh) * | 2021-04-14 | 2021-10-29 | 邢益涛 |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 |
KR20210153005A (ko) * | 2021-11-29 | 2021-12-16 | 김관준 | 블루투스 스피커 조명 |
-
2022
- 2022-05-20 CN CN202210551779.0A patent/CN1151641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69058A (ja) * | 1999-03-18 | 2000-09-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非接触電源装置 |
KR20120012181A (ko) * | 2010-07-30 | 2012-02-09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탈부착 가능한 무선충전식 차량용 램프 |
CN210441046U (zh) * | 2019-08-15 | 2020-05-01 | 余姚煜昌电器有限公司 | 磁吸式充电平台和磁吸式无线充电照明装置 |
KR20210085280A (ko) * | 2019-12-30 | 2021-07-08 | 더가우스 주식회사 | 전동 이동수단 충전용 입체형 무선 전력 송수신 모듈 및 충전 장치 |
CN214543818U (zh) * | 2021-04-14 | 2021-10-29 | 邢益涛 | 一种新型无线充电器 |
KR20210153005A (ko) * | 2021-11-29 | 2021-12-16 | 김관준 | 블루투스 스피커 조명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64154A (zh) | 2022-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219191A1 (zh) | 一种无线充电的照明设备 | |
CN202513644U (zh) |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可携带的系统 | |
JPH0614470A (ja) | 壁または天井に設置される誘電型充電装置 | |
KR20150021318A (ko) | 방열기능을 갖춘 무선충전 방식의 휴대폰 거치대 | |
JP3195251U (ja) | 電磁誘導裝置、電磁誘導充電器、及び電磁誘導非常灯 | |
CN115164154B (zh) | 磁吸充电式营地灯 | |
CN112018832A (zh) | 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照明系统 | |
JP2013527573A (ja) | 非充電式懐中電灯から充電式懐中電灯への変換方法 | |
CN208431597U (zh) | 一种带工具电池的便携式灯具 | |
CN219893004U (zh) | 一种磁吸式智能手表无线充电器 | |
KR101926765B1 (ko) | 무선전력전송을 위한 모듈형 집전장치 구조 | |
CN113178309A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箱式变压器及其应用 | |
CN218352229U (zh) | 一种充电装置 | |
CN208970265U (zh) | 一种防撞高频变压器 | |
CN208127959U (zh) | 安全全自动断电手机充电器 | |
CN212231175U (zh) | 一种无线手柄用无线充电装置 | |
CN209216747U (zh) | 车辆无线充电磁芯安装固定结构 | |
CN103807611A (zh) | 手电筒、充电座以及手电筒充电方法 | |
KR20170060708A (ko) | 충전 기능을 포함하는 가방 | |
US20240146109A1 (en) | Wireless power apparatus, charging dock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 |
CN103742823A (zh) | 一种为无线终端充电的无线台灯 | |
CN210511539U (zh) | 一种新型灯具安装结构 | |
CN212276631U (zh) | 一种新型电子技术实验操作台 | |
CN220828772U (zh) | 一种旋转式可拆装照明装置 | |
CN113315184A (zh) | 充电平台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