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3687A - 腔内手术器械 - Google Patents

腔内手术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3687A
CN115153687A CN202210736857.4A CN202210736857A CN115153687A CN 115153687 A CN115153687 A CN 115153687A CN 202210736857 A CN202210736857 A CN 202210736857A CN 115153687 A CN115153687 A CN 115153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ad
needle
thread pair
pai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68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张凡
毛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Singularity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Singularity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Singularity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Singularity Wuh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685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3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3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 A61B17/0218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holding wounds open; Tractor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78Endoscopic needles, e.g. for infus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在同一轴心设置旋向相同的第一螺纹副、第二螺纹副和第三螺纹副,并提高第一螺纹副的旋出方向的阻力。由此,使得穿刺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操作组件进行连接,并且在第三螺纹副和第一螺纹副旋合时,保证了针头不会沿第二螺纹副从杆体上旋出。另一方面,对第一螺纹副的旋出方向的阻力的进一步配置,使得在第一螺纹副旋合好后,通过反向旋转杆体,使得杆体与针头彼此脱离,而将针头留置于运动部中。以便通过牵拉置于杆体外侧的穿刺芯,即可驱动位于腔内的操作组件运动。

Description

腔内手术器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手术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内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胸腹腔镜手术中,会在人体表皮切开一个或多个创口,将腔镜以及操作组件等设备从创口送入到腔内。在多创口手术中,放入操作组件的创口与进行牵拉操作的组件创口不同,因此操作组件实际上是在人体内部与牵拉设备进行连接的。如何便于操作组件与牵拉设备连接并实现牵拉功能,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对第一螺纹副、第二螺纹副和第三螺纹副的彼此关系进行配置,简化了穿刺部和操作组件连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包括:
操作组件,包括导向部以及运动部,所述运动部设置为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导向部运动;以及
穿刺部,包括中空的杆体以及穿刺芯,所述穿刺芯的一端具有针头,所述穿刺芯可操作地穿设于所述杆体中,所述针头前部从所述杆体伸出且与所述运动部通过第一螺纹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头后部与所述杆体通过第二螺纹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杆体与所述导向部通过第三螺纹副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螺纹副、所述第二螺纹副和所述第三螺纹副的旋转轴心和旋向一致,所述第一螺纹副的旋出阻力大于所述第二螺纹副,并且在所述第一螺纹副处于旋合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螺纹副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三螺纹副处于旋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副、所述第二螺纹副和所述第三螺纹副的螺距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副具有第一螺纹间隙,所述第二螺纹副具有第二螺纹间隙,所述第一螺纹间隙小于第二螺纹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间隙包括第一轴向间隙和第一径向间隙;
所述第二螺纹间隙包括第二轴向间隙和第二径向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轴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轴向间隙;和/或
所述第二径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包括尖端和第一柱形区域,所述尖端和所述第一柱形区域位于所述针头前部,所述第一柱形区域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与所述尖端相邻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运动部包括朝所述针头开设的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内壁的靠近针头一侧形成有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内螺纹延伸至所述导向部朝向针头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
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包括位于所述针头后部第二柱形区域和尾端面,所述尾端面位于所述第二柱形区域远离所述尖端的一端,所述第二柱形区域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延伸至所述尾端面;
所述杆体的中空区域为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容置孔为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第二容置孔靠近所述针头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二内螺纹延伸至杆体朝向所述针头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二外螺纹和所述第二内螺纹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二螺纹副。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穿刺芯还具有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并与所述针头固定,所述牵引线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容置孔延伸至所述杆体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外壁靠近针头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外螺纹;
所述导向部包括具有第三内螺纹的螺纹通孔;
第三外螺纹与所述第三内螺纹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三螺纹副。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包括开口端、滑道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设置的收口端,所述滑道由所述开口端向所述收口端凹陷形成;
运动部包括彼此连接的滑动体以及执行单元,所述滑动体置于靠近所述收口端一侧,所述执行单元置于远离所述收口端的一侧,并且所述滑动体用于与所述滑道配合以带动所述执行单元运动;
所述针头与所述滑动体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
所述螺纹通孔位于所述收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外螺纹延伸至所述杆体靠近所述针头一侧的端面;
所述针头包括用于组成所述第一螺纹副的第一外螺纹;
所述第三内螺纹的螺纹小径被配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螺纹大径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螺纹副处于相互分离状态且所述第三螺纹副处于旋合状态时,所述针头与所述杆体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牵引间距;
所述预定牵引间距被配置为所述滑动体带动所述执行单元运动时所需的滑动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腔内手术器械还包括:
手持组件,包括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包括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沿所述转动体的旋转轴贯穿所述转动体;
所述杆体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并与所述转动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组件还包括:
随动体,设置为与所述转动体同步转动,并且所述随动体具有朝向所述随动体外侧的第一凹陷;以及
止挡部,可操作地设置为与所述随动体相对运动,并在远离所述随动体时,使所述转动体具有转动自由度,在移动至所述第一凹陷内时,阻止所述转动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容纳仓和弹性元件;
所述随动体为齿轮,所述第一凹陷为所述齿轮的齿槽;
所述止挡部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肋板和至少一个翅板,所述肋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所述第一腔体能够容置至少部分所述齿轮,所述第二腔体能够容置至少部分弹性元件,所述翅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壁,且朝向所述齿轮的齿槽延伸;
所述止挡部和所述弹性元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纳仓内,所述弹性元件一端抵接在所述肋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容纳仓内壁;
所述止挡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下,朝所述齿轮滑移。
进一步地,手持组件还包括第二容纳仓,所述第二容纳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仓的远离所述针头的一侧;
所述穿刺芯包括与所述针头连接的牵引线,所述牵引线从所述杆体远离所述针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套,所述导套包括第一桶形件、第二桶形件和滑道,所述第一桶形件包括第一桶底和围绕所述第一桶底边缘设置的所述第一桶壁,所述第二桶形件包括第二桶底和围绕所述第二桶底边缘设置的第二桶壁,所述第一桶形件和所述第二桶形件通过所述第一桶壁和所述第二桶壁可拆卸地彼此连接,所述第一桶壁内侧和/或所述第二桶壁内侧形成所述滑道;
所述第一桶底开设有导向孔;
所述运动部包括的滑动体,所述滑动体包括滑动凸台和滑动杆,所述滑动凸台凸设在所述滑动杆侧壁的周向,并用于与所述滑道配合以带动所述滑动杆在所述导向孔中滑移;
所述螺纹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桶底
所述针头与所述滑动杆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
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在同一轴心设置旋向相同的第一螺纹副、第二螺纹副和第三螺纹副,并提高第一螺纹副的旋出方向的阻力。由此,使得穿刺部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操作组件进行连接,并且在第三螺纹副和第一螺纹副旋合时,保证了针头不会沿第二螺纹副从杆体上旋出。另一方面,对第一螺纹副的旋出方向的阻力的进一步配置,使得在第一螺纹副旋合好后,通过反向旋转杆体,使得杆体与针头彼此脱离,而将针头留置于运动部中,以便通过牵拉置于杆体外侧的穿刺芯,即可驱动位于腔内的操作组件运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组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螺纹副、第二螺纹副和第三螺纹副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外螺纹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图6中E-E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组件和穿刺部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刺部;
11-杆体;111-第二容置孔;
12-穿刺芯;
121-针头;1211-尖端;1212-第一柱形区域;1213-第二柱形区域;1214-尾端面;1215-第一连接孔;
122-牵引线;
2-运动部;21-滑动体;211-第一容置孔;212-滑动凸台;213-滑动杆;22-执行单元;
3-导向部;31-限位件;32-导套;321-开口端;322-滑道;323-收口端;34-第一桶形件;341-第一桶底;342-第一桶壁;343-导向孔;35-第二桶形件;351-第二桶底;352-第二桶壁;
4-手持组件;41-转动体;411-把持区域;42-第二连接孔;43-随动体;431-第一凹陷;
44-止挡部;441-第一腔体;442-第二腔体;443-肋板;444-翅板;445-第二凹陷;446-导块;447-定位件;
45-第一容纳仓;46-弹性元件;47-第二容纳仓;48-仓盖;481-盖孔;482-轴承;483-定位法兰;49-滑轨;
A1-第一螺纹副;A11-第一外螺纹;A12-第一内螺纹;
A2-第二螺纹副;A21-第二外螺纹;A22-第二内螺纹;
A3-第三螺纹副;A31-第三外螺纹;A32-第三内螺纹;
B-预定牵引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申请文件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胸腹腔镜手术创口较小,可以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减少患者痛苦。在多创口手术方式中,会沿患者病灶的不同方向设置创口。例如在公开号为CN110545736A的申请文本中,附图2示出了在病灶的不同位置开设创口,利用设置在一侧创口的套管将操作装置送入的腔内,再用空心针从另一侧创口插入到腔内,空心针的头部与操作装置进行连接。并进一步控制操作装置夹持住病灶,向大致垂直于套管的方向拉扯,以便于暴露出病灶区域以便于医生的手术操作。其中,操作者需要将空心针准确插入到操作装置的连接位置,并且在牵拉阶段还要配合钩针将牵拉绳取出。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腔内手术器械的装配示意图,图中腔内手术器械处于连接状态,也即操作组件、穿刺部1和手持组件4相互连接。图2-5分别示出了操作组件和穿刺部1内部结构以及螺纹连接结构。图中穿刺部1的头部从操作组件的一端旋入其内部。图2中上下两图为操作组件的不同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腔内手术器械包括操作组件和穿刺部1。操作组件包括导向部3以及运动部2,运动部2设置为可操作地相对于导向部3运动。穿刺部1包括中空的杆体11以及穿刺芯12,穿刺芯12的一端具有针头121,该中空区域用于穿刺芯12穿设于杆体11中,并使操作人员可以操作穿刺芯12在杆体11中移动。针头121的前部从杆体11伸出,可拆卸地与运动部2通过第一螺纹副A1连接,针头121后部可拆卸地与杆体11通过第二螺纹副A2连接,杆体11可拆卸地与导向部3通过第三螺纹副A3连接。同时,第一螺纹副A1、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的旋转轴心和旋向一致,第一螺纹副A1的旋出阻力大于第二螺纹副A2。并且在第一螺纹副A1处于旋合状态以及第二螺纹副A2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三螺纹副A3仍处于旋合状态。
本实施例中导向部3和运动部2设置为可相对运动,穿刺芯12和杆体11也设置为可相对运动,为了便于对穿刺芯12的操作,该穿刺芯12的尾端可以从杆体11的另一端伸出,也即远离针头121的一端。该端可以和卷线器连接对针头121进行驱动,也可以直接通过操作人员手部带动其运动。进而带动穿刺芯12相对于杆体11的轴向、周向或径向运动。同时,通过对三个螺纹副的进一步配置可以使穿刺部1和操作组件进行螺纹连接,并分别利用朝两个方向的旋转,保证杆体11和导向部3连接时,将针头121送入到运动部2中,以实现通过穿刺芯12和杆体11的相对运动带动运动部2与导向部3的相对运动。
可选地,运动部2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手术镊或手术夹中的一种。其与针头121连接后可以相对于导向部3运动,从而在腔内进行手术操作。
穿刺部1与操作组件装配前会先插入到人体中,该插入方向为图2-4中所示的C向。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纹副A1、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的旋转轴心重合,同时三个螺纹副的旋向保持一致。也即,从C向观察,第一螺纹副A1、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会同时按照顺时针旋转或者同时按照逆时针旋转。进一步地,还将三个螺纹副的旋转中心设置为重合。该重合状态可保证在装配阶段,第三螺纹副A3可以分别配合第一螺纹副A1和第二螺纹副A2完成旋合与分离,实现了三者在轴向对正。
应当理解,以C向观察三个螺纹副沿顺时针旋转举例,在穿刺部1和操作组件装配时也需要使穿刺部1沿C向顺时针旋入操作组件。该三个螺纹副在旋向上保持一致具有以下作用。
其一,如图3所示,在杆体11沿C朝导向部3运动时杆体11顺时针旋转,此时杆体11的旋转会进一步带动针头121同步顺时针转动。为了通过旋合运动将针头121送入到运动部2中,需要将第一螺纹副A1也设置为顺时针转动,以保证在杆体11顺势针旋转产生C向位移时,针头121也可以同时被送入到运动部2中。
其二,在针头121和杆体11彼此旋合时,第二螺纹副A2同样沿顺时针设置。在穿刺部1与操作组件装配前,会将针头121与杆体11彼此装配,如图4所示,此时可用一手把握住杆体11,并用另一手以逆时针方向转动针头121(图4中箭头D所示方向),以使二者相互旋合在一起。此种旋向设置方式在穿刺部1插入到人体时(例如以针头121直接插入人体或针头121顺时针旋入人体)以及穿刺部1旋入到运动部2时,使针头121遇到的阻力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由此,该第二螺纹副A2的配置方向可以保证针头121和杆体11不会相互分离。具体地,在针头121和运动部2旋合时,针头121会受到运动部2的阻力,该阻力方向也为逆时针方向,该阻力方向与针头121朝杆体11的旋合方向一致,因此,即使针头121受到阻力,也不会使针头121与杆体11相互分离。
其三,在针头121和杆体11彼此分离阶段,杆体11的逆时针旋转,可以使得杆体11顺利地从针头121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纹副A1旋出方向的阻力,也即以C向观察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阻力配置为大于第二螺纹副A2的阻力。从而在杆体11反向旋转时,针头121和杆体11的会先于针头121和运动部2分离。
可选地,为提高第一螺纹副A1的旋出阻力,可以对第一螺纹副A1进一步配置。例如第一螺纹副A1的内螺纹配置为圆锥螺纹(在C向具有锥度),外螺纹配置为圆柱螺纹。从而在第一螺纹副A1旋合时,内螺纹在外螺纹的旋入时,会进一步抱紧内螺纹,从而提高了二者之间的摩擦。例如在内螺纹中提前设置好生料带,在第一螺纹副A1旋合时,生料带可以很好的起到提高摩擦的作用。例如第一螺纹副A1采用施必牢螺纹结构,该施必牢螺纹是在内螺纹设置有楔形斜面,在内螺纹和外螺纹旋合时,使得外螺纹的牙顶可以紧紧的抵靠在该楔形斜面上,从而提高第一螺纹副A1旋合时的摩擦。
优选地,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的旋出阻力可以配置为远小于第一螺纹副A1的旋出阻力,从而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中对患者患处带来的伤害。例如将第一螺纹副A1的旋出阻力配置为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的旋出阻力总和的两倍、三倍或四倍,以保证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旋出时第一螺纹副A1仍处于稳定的旋合状态。
容易理解,本实施例中沿C向将针头121与运动部2进行连接阶段,和沿与C向相反方向将杆体11和针头121分离阶段,第三螺纹副A3需要始终处于旋合状态,也即第三螺纹副A3的内螺纹和外螺纹至少部分旋合在一起。为此,需要保证第三螺纹副A3在螺纹法线方向具有足够长度(也即旋转轴心方向),从而保证上述两个阶段第三螺纹副A3不会完全分离。伴随第三螺纹副A3的不断的旋入和旋出,完成第一螺纹副A1的旋合以及第三螺纹副A3的分离,这使得针头121与运动部2可以稳定的连接以及针头121与杆体11可以稳定的分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减少第三螺纹副A3的螺纹法线长度,使第一螺纹副A1至少部分处于旋合状态时第三螺纹副A3处于分离状态,在第二螺纹副A2分离阶段时第三螺纹副A3也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三螺纹副A3的旋向将不会受到上述实施中旋向的约束。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副A1、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三螺纹副A3的螺距相同。上述三个螺纹副配置相同的螺距,使得在第一螺纹副A1旋合阶段,第一螺纹副A1和第三螺纹副A3旋转同一角度,在C向上杆体11相对于导向部3以及针头121相对于运动部2移动相同的距离。同样的,在第二螺纹副A2分离阶段,也可以起到类似效果。由此,本实施例中的三个螺纹副可以选用圆柱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副A1具有第一螺纹间隙,第二螺纹副A2具有第二螺纹间隙,第一螺纹间隙小于第二螺纹间隙。为了增加第一螺纹副A1旋出时的阻力,本实施例采用减少第一螺纹副A1间隙以增加该第一螺纹副A1上内螺纹和外螺纹旋合时的摩擦力。
可选地,第一螺纹副A1选用细牙螺纹,第二螺纹副A2选用粗牙螺纹,从而使第一螺纹副A1的内外螺纹间隙小于第二螺纹副A2。例如第一螺纹副A1采用M2的细牙螺纹(螺距为0.25),第二螺纹副A2采用M1的粗牙螺纹(螺距为0.25),由此,还能进一步保证第一螺纹副A1和第二螺纹副A2的螺距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间隙包括第一轴向间隙和第一径向间隙。同时,第二螺纹间隙包括第二轴向间隙和第二径向间隙。该第一轴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第二轴向间隙,第二径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第二径向间隙。本实施例通过有针对的对第一螺纹副A1的螺纹牙形进行配置,使得内外螺纹间距减少,在内外螺纹相互旋合时,实现第一螺纹副A1的进一步锁紧。例如将第一螺纹副A1的外螺纹的牙顶和外螺纹的牙底之间的距离减少,而第二螺纹副A2保持不变。由此,在针头121与运动部2旋合时,穿刺部1整体都会受到周向上的转矩,但上述实施例对第二螺纹副A2旋向的配置使得第二螺纹副A2可以保证旋合状态。在杆体11反向旋转时,第一螺纹副A1的内外螺纹的摩擦力会使第二螺纹副A2优先分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针头121包括尖端1211和第一柱形区域1212,尖端1211和第一柱形区域1212位于针头121前部,第一柱形区域1212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与尖端1211相邻的第一外螺纹A11。运动部2包括朝针头121开设的第一容置孔211,第一容置孔211内壁的靠近针头121一侧形成有第一内螺纹A12,第一内螺纹A12延伸至导向部3朝向针头121一侧的端面。第一内螺纹A12与第一外螺纹A11配合以形成第一螺纹副A1。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螺纹A11和第一内螺纹A12设置位置便于针头121和导向部3相互螺接。该第一外螺纹A11与尖端1211的斜面相邻,与此对应的,第一内螺纹A12由导向部3的一个端面开始延伸。由此,在针头插入到第一容置孔211内时,直接转动杆体11即可将针头121与导向部3螺接在一起,减少了操作难度。
优选地,该第一内螺纹A12轴向长度配置为与第一外螺纹A11轴向长度相同,或者小于第一外螺纹A11轴向长度。由此,在操作人员将针头121与运动部2螺接在一起时发现无法继续旋入,即可得知针头121已经旋入或者基本旋入到运动部2中,避免针头121过多的旋入,从而增加了穿刺芯12的轴向使用长度,减少运动部2的运动幅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针头121包括位于针头121后部第二柱形区域1213和尾端面1214,尾端面1214位于第二柱形区域1213远离尖端1211的一端,第二柱形区域1213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第二外螺纹A21,第二外螺纹A21延伸至尾端面1214。杆体11的中空区域为第二容置孔111,第二容置孔111为沿杆体11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第二容置孔111靠近针头12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内螺纹A22,第二内螺纹A22延伸至杆体11朝向针头121一侧的端面。并且第二外螺纹A21和第二内螺纹A22配合以形成第二螺纹副A2。
本实施例中第二外螺纹A21和第二内螺纹A22都延伸至针头121和杆体11相对侧的端面上,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此种方式便于第二螺纹副A2的旋合与分离。同时,本实施例中充分利用了杆体11的中空区域,在其上设置第二内螺纹A22,并在针头121对应设置第二外螺纹A21,由此使得针头121与杆体11的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尾端面1214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5,穿刺芯12还具有牵引线122,牵引线122的一端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215内并与针头121固定,牵引线122的另一端沿第二容置孔111延伸至杆体11外侧。本实施例利用牵引线122对针头121进行牵拉操作,为此将牵引线122的尺寸配置为足够从杆体伸出,从而便于手术中在杆体11后端对牵引线122进行操作。
进一步地,杆体11外壁靠近针头12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外螺纹A31,导向部3包括具有第三内螺纹A32的螺纹通孔。第三外螺纹A31与第三内螺纹A32配合以形成第三螺纹副A3。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外螺纹A3的轴向上的延伸长度配置为大于第一螺纹副A1和第二螺纹副A2螺纹旋合时轴向上的长度,从而在保证第一螺纹副A1和第二螺纹副A2处于旋合状态和分离状态时,第三螺纹A3副仍可以保持旋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导向部3包括导套32,导套32包括开口端321、滑道322以及与开口端321相对设置的收口端323,滑道322由开口端321向收口端323凹陷形成。运动部2包括彼此连接的滑动体21以及执行单元22,滑动体21置于靠近收口端323一侧,执行单元22置于远离收口端323的一侧,并且滑动体21用于与滑道322配合以带动执行单元22运动,针头121与滑动体21形成第一螺纹副A1,螺纹通孔设置于收口端。本实施例中的执行单元22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术钳或手术剪等手术工具,此类工具在执行阶段的操作通过滑动体21带动,该滑动体21的一端与针头121连接,另一端与手术工具连接。
进一步地,在开口端321还设置有限位件31,该限位件31用于对执行单元22进行限位,以使执行单元22完成手术中的动作。以图2中上图为例,图中示出的限位件31具有定位孔,执行单元22包括钳头以及与钳头和滑动体21连接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的具有铰链结构,铰链结构的主轴可以穿设在定位孔中。在滑动体21带动传动组件运动时,配合限位件31的限位,使得传动组件将直线运动形式转化为钳头张开与夹紧的运动形式。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下图所示,导向部3包括导套32,导套32包括第一桶形件34、第二桶形件35和滑道322,第一桶形件34包括第一桶底341和围绕第一桶底341边缘设置的第一桶壁342,第二桶形件35包括第二桶底351和围绕第二桶底351边缘设置的第二桶壁352,第一桶形件34和第二桶形件35通过第一桶壁342和第二桶壁352可拆卸地彼此连接,第一桶壁342内侧和/或第二桶壁352内侧形成滑道322。第一桶底341开设有导向孔343,该导向孔343为通孔。运动部2包括的滑动体21,滑动体21包括滑动凸台212和滑动杆213,滑动凸台212凸设在滑动杆213侧壁的周向,并用于与滑道322配合以带动滑动杆213在导向孔343中滑移。螺纹通孔位于第二桶底351。针头121与滑动杆21形成第一螺纹副A1。
容易理解,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导向部3为两端为封闭的形式,其中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向的通孔,该通孔可以使得滑动杆213穿设在其中,从而使得导向杆213的头部从导向孔343中穿出,该穿出部分可以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术工具相连接。与此相对的,滑动杆213的尾部和针头121连接。由此,图4中所示的第一桶底341可以与滑动凸台212配合,在滑动体21的滑动过程中进行限位。但此种连接方式使设置在滑道322中的弹簧以及滑动体21无法如上述实施例中从一个开口端放入,为此本实施例中将导向部3拆分为第一桶形件34和第二桶形件35,以方面安装弹簧以及滑动体21。
具体地,第一桶形件34和第二桶形件35可通过螺纹连接。例如在第一桶壁342靠近第二桶形件35的一侧设置外螺纹,在第二桶壁352靠近第一桶形件34的一侧设置内螺纹,此时第一桶壁342的内径设置为小于第二桶壁352的内径,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第一桶壁342内侧形成滑道3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三外螺纹A31延伸至杆体11靠近针头121一侧的端面。针头121包括用于组成第一螺纹副A1的第一外螺纹A11。第三内螺纹A32的螺纹小径被配置为大于第一外螺纹A11的螺纹大径。本实施例中第二螺纹副A2和第一螺纹副A1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三内螺纹A32的螺纹小径。上述实施例中的滑动体21位于导套32的内侧,因此穿刺部1在与滑动体21连接时,需要穿过收口端323的第三内螺纹A32。也即,该过程中第三内螺纹A32的牙顶不应与针头121干涉。
图9为操作组件和穿刺部1工作流程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执行单元22为钳头,图中未示出位于滑道322中的弹簧。图中的状态Ⅰ、Ⅱ、Ⅲ和Ⅳ依次对应于手术中的不同阶段。其中状态Ⅰ为钳头放入人体后的状态,此时钳头受弹簧(未示出)的作用处于张开状态。状态Ⅱ为穿刺部1与操作组件旋合后的状态,状态Ⅲ为杆体11反向旋转后与针头121分离的状态,状态Ⅳ为利用牵引线122牵引滑动体21,使钳头夹紧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图9所示,在第二螺纹副A2处于相互分离状态且第三螺纹副A3处于旋合状态时,针头121与杆体11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牵引间距B。该预定牵引间距B被配置为滑动体21带动执行单元22运动时所需的滑动距离。图9的B和B′分别示出了的牵拉前和牵拉后针头121后部和杆体11的间距。
由此,针头121尾部的第二外螺纹A21的轴向长度不宜过长,避免针头121和杆体11分离时,杆体11从导向部3上完全旋出,或者在钳头没有处于夹紧状态时,针头121就已经和杆体11发生干涉了。另一方面,该预定牵引间距B与执行单元22的种类、运动幅度以及待操作的人体组织的尺寸密切相关。例如当执行单元22运动幅度较大或者待夹持的人体组织较薄时,应该对应加大预定牵引间距B,以保证执行单元22可以夹紧人体组织。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该距离进行配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图6-8是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爆炸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腔内手术器械还包括手持组件4,该手持组件4包括转动体41,转动体41包括第二连接孔42,第二连接孔42沿转动体41的旋转轴贯穿转动体41。杆体11远离针头121的一端穿设在第二连接孔42中并与转动体41固定。上述实施例的穿刺部1可以通过转动体41实现旋转。同时转动体41上的第二连接孔42贯穿整个转动体41,使得延时至杆体11外侧的牵引线122可以从转动体41的末端伸出。
可选地,转动体41可设置一个把持区域411,该把持区域411由转动体41外侧壁,向转动体41外侧周向凸起形成。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部力量旋转把持区域411,使穿刺部1转动。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转动,该把持区域411位于转动体41前部,并暴露于手持组件4的壳体外侧。转动体41还可以和电机等驱动装置连接,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持组件4还包括随动体43以及止挡部44,随动体43设置为与转动体41同步转动,并且随动体43具有朝向随动体43外侧的第一凹陷431。止挡部44可操作地设置为与随动体43相对运动,并在远离随动体43时,使转动体41具有转动自由度,在移动至第一凹陷431内时,阻止转动体4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随动体43和止挡部44可以使腔内手术器械的在转动状态和制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例如在穿刺部1和操作组件装配时,使止挡部44远离随动体43。在牵引线122被拉紧时(医生对病灶处理阶段),利用止挡部44限制随动体43转动,可以便于医生进行手术。
进一步地,手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容纳仓45和弹性元件46。随动体43为齿轮,第一凹陷431为齿轮的齿槽。止挡部44包括第一腔体441、第二腔体442、肋板443和至少一个翅板444,肋板443位于第一腔体441和第二腔体442之间,第一腔体441能够容置至少部分齿轮,第二腔体442能够容置至少部分弹性元件46,翅板444位于第一腔体441内壁,且朝向齿轮的齿槽延伸。止挡部44和弹性元件46置于第一容纳仓45内,弹性元件46一端抵接在肋板443上,另一端抵接在第一容纳仓45内壁。止挡部44被配置为在弹性元件46的弹力作用下,朝齿轮滑移。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6可以为弹簧,第一腔体441和第二腔体442分别容置齿轮和弹簧,并且在弹簧作用使止挡部44朝齿轮方向移动,其运动方向与齿轮的旋转轴心朝向相同,在制动状态时,翅板444在齿轮的厚度方向上插设于齿轮的两齿之间,形成对齿轮的轴向固定。该止挡部44还包括2个导块446以及定位件447,2个导块446沿止挡部44滑移方向设置在止挡部44两侧的,手持组件4还包括与2个导块446对应的滑轨49,该定位件447可为定位柱。通过导块446与滑轨49的配合使得止挡部44的运动更加顺畅。同时止挡部44还包括第二凹陷445。手持组件包括与第一容纳仓45的相互扣合的仓盖48,该仓盖48上设置有盖孔481,该盖孔481为通孔。在止挡部44位于制动状态时,第二凹陷445与盖孔481对应,操作人员可以利用定位柱通过盖孔481穿设在第二凹陷445内,实现对止挡部44的定位。在需要转动体41转动时,再将定位柱抽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体41通过轴承482设置于第一容纳仓45中,使得转动体41相对于第一容纳仓45转动时更加的顺畅,减少旋转时的阻力。转动体41上还设置有定位法兰483,该定位法兰483相邻于齿轮和轴承设置,从而对转动体41、轴承482或齿轮等零件的轴向进行位置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手持组件4还包括第二容纳仓47,第二容纳仓47位于第一容纳仓47的远离针头121的一侧。穿刺芯12包括与针头121连接的牵引线122,牵引线122从杆体11远离针头122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容纳仓47内。
进一步地,手持组件4还包括卷线器,该第二容纳仓47可以用于容置卷线器。在对牵拉线122进行牵拉时,利用卷线器便于将多余的牵引线122回收。该卷线器也可通过电机驱动或通过操作人员的手部驱动。
上述实施例中的腔内手术器械可以按照如下步骤使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9所示,首先,将牵引线122沿第二容置孔111中穿入到杆体11中。顺时针旋转杆体11,将杆体11(第二内螺纹)与针头121(第二外螺纹)螺接在一起。把握住穿刺部1和手持组件4,将穿刺部1插入到腔内(此时操作组件已经位于腔内并且钳头受弹簧作用张开,如图9状态Ⅰ所示)。其次,将穿刺部1的针头121穿入到滑道322内,此时第三外螺纹A31和第三内螺纹A32处于相邻状态。手动旋转把持区域411使得转动体41转动,将第三螺纹副A3旋合,并直至将针头121送入到滑动体21内。此时可从放入操作组件的套管一侧夹持住操作组件防止其转动。再次,反向旋转杆体11,使得针头121和杆体11分离,并且使二者之间距离大于预定牵引间距B。操作钳头或其他手术装置将钳头对准病灶附近位置,牵拉牵引线122使得钳头加紧病灶区域。此时可以将止挡部44滑移至制动位置,并利用导向柱对止挡部44进行限位,以待医生对病灶处理。最后,待处理完成后,释放牵引线122使得钳头张开,解除对齿轮的限位,反向将杆体11从导向部3中完全旋出,此时还要使用剪刀将牵引线122的末端与手持组件4分离,以避免与杆体11的抽离发生干涉。将杆体11从人体抽离后,此时该位置还留有牵引线122在人体外侧。还可以进一步将位于人体外侧的多余的牵引线122剪断。从套管一侧将操作组件和置于其中的针头122以及剩余牵引线122一同从人体内取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手术器械包括:
操作组件(2,3),包括导向部(3)以及运动部(2),所述运动部(2)设置为可操作地相对于所述导向部(3)运动;以及
穿刺部(1),包括中空的杆体(11)以及穿刺芯(12),所述穿刺芯(12)的一端具有针头(121),所述穿刺芯(12)可操作地穿设于所述杆体(11)中,所述针头(121)前部从所述杆体(11)伸出且与所述运动部(2)通过第一螺纹副(A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头(121)后部与所述杆体(11)通过第二螺纹副(A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杆体(11)与所述导向部(3)通过第三螺纹副(A3)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螺纹副(A1)、所述第二螺纹副(A2)和所述第三螺纹副(A3)的旋转轴心和旋向一致,所述第一螺纹副(A1)的旋出阻力大于所述第二螺纹副(A2),并且在所述第一螺纹副(A1)处于旋合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螺纹副(A2)处于分离状态时,所述第三螺纹副(A3)处于旋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副(A1)、所述第二螺纹副(A2)和所述第三螺纹副(A3)的螺距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副(A1)具有第一螺纹间隙,所述第二螺纹副(A2)具有第二螺纹间隙,所述第一螺纹间隙小于第二螺纹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间隙包括第一轴向间隙和第一径向间隙;
所述第二螺纹间隙包括第二轴向间隙和第二径向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轴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轴向间隙;和/或
所述第二径向间隙被配置为小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21)包括尖端(1211)和第一柱形区域(1212),所述尖端(1211)和所述第一柱形区域(1212)位于所述针头(121)前部,所述第一柱形区域(1212)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与所述尖端(1211)相邻的第一外螺纹(A11);
所述运动部(2)包括朝所述针头(121)开设的第一容置孔(211),所述第一容置孔(211)内壁的靠近针头(121)一侧形成有第一内螺纹(A12),所述第一内螺纹(A12)延伸至所述导向部(3)朝向针头(121)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一内螺纹(A12)与所述第一外螺纹(A11)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A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121)包括位于所述针头(121)后部第二柱形区域(1213)和尾端面(1214),所述尾端面(1214)位于所述第二柱形区域(1213)远离所述尖端(1211)的一端,所述第二柱形区域(1213)的至少部分外壁形成有第二外螺纹(A21),所述第二外螺纹(A21)延伸至所述尾端面(1214);
所述杆体(11)的中空区域为第二容置孔(111),所述第二容置孔(111)为沿所述杆体(11)长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第二容置孔(111)靠近所述针头(121)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内螺纹(A22),所述第二内螺纹(A22)延伸至杆体(11)朝向所述针头(121)一侧的端面;
所述第二外螺纹(A21)和所述第二内螺纹(A22)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二螺纹副(A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面(1214)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5);
所述穿刺芯(12)还具有牵引线(122),所述牵引线(122)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215)内并与所述针头(121)固定,所述牵引线(122)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容置孔(111)延伸至所述杆体(11)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11)外壁靠近针头(121)的一侧形成有第三外螺纹(A31);
所述导向部(3)包括具有第三内螺纹(A32)的螺纹通孔;
第三外螺纹(A31)与所述第三内螺纹(A32)配合以形成所述第三螺纹副(A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3)包括导套(32),所述导套(32)包括开口端(321)、滑道(322)以及与所述开口端(321)相对设置的收口端(323),所述滑道(322)由所述开口端(321)向所述收口端(323)凹陷形成;
所述运动部(2)包括彼此连接的滑动体(21)以及执行单元(22),所述滑动体(21)置于靠近所述收口端(323)一侧,所述执行单元(22)置于远离所述收口端(323)的一侧,并且所述滑动体(21)用于与所述滑道(322)配合以带动所述执行单元(22)运动;
所述针头(121)与所述滑动体(21)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A1);
所述螺纹通孔位于所述收口端(3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外螺纹(A31)延伸至所述杆体(11)靠近所述针头(121)一侧的端面;
所述针头(121)包括用于组成所述第一螺纹副(A1)的第一外螺纹(A11);
所述第三内螺纹(A32)的螺纹小径被配置为大于所述第一外螺纹(A11)的螺纹大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螺纹副(A2)处于相互分离状态且所述第三螺纹副(A3)处于旋合状态时,所述针头(121)与所述杆体(11)之间的距离大于预定牵引间距(B);
所述预定牵引间距(B)被配置为所述滑动体(21)带动所述执行单元(22)运动时所需的滑动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内手术器械还包括:
手持组件(4),包括转动体(41),所述转动体(41)包括第二连接孔(42),所述第二连接孔(42)沿所述转动体(41)的旋转轴贯穿所述转动体(41);
所述杆体(11)远离所述针头(121)的一端穿设在所述第二连接孔(42)中并与所述转动体(41)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组件还包括:
随动体(43),设置为与所述转动体(41)同步转动,并且所述随动体(43)具有朝向所述随动体(43)外侧的第一凹陷(431);以及
止挡部(44),可操作地设置为与所述随动体(43)相对运动,并在远离所述随动体(43)时,使所述转动体(41)具有转动自由度,在移动至所述第一凹陷(431)内时,阻止所述转动体(41)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组件还包括第一容纳仓(45)和弹性元件(45);
所述随动体(43)为齿轮,所述第一凹陷(431)为所述齿轮的齿槽;
所述止挡部(44)包括第一腔体(441)、第二腔体(442)、肋板(443)和至少一个翅板(444),所述肋板(443)位于所述第一腔体(441)和所述第二腔体(442)之间,所述第一腔体(441)能够容置至少部分所述齿轮,所述第二腔体(442)能够容置至少部分弹性元件(46),所述翅板(444)位于所述第一腔体(441)内壁,且朝向所述齿轮的齿槽延伸;
所述止挡部(44)和所述弹性元件(46)置于所述第一容纳仓(45)内,所述弹性元件(46)一端抵接在所述肋板(443)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第一容纳仓(45)内壁;
所述止挡部(44)被配置为在所述弹性元件(46)的弹力作用下,朝所述齿轮滑移。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手持组件(4)还包括第二容纳仓(47),所述第二容纳仓(47)位于所述第一容纳仓(47)的远离所述针头(121)的一侧;
所述穿刺芯(12)包括与所述针头(121)连接的牵引线(122),所述牵引线(122)从所述杆体(11)远离所述针头(12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纳仓(47)内。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腔内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3)包括导套(32),所述导套(32)包括第一桶形件(34)、第二桶形件(35)和滑道(322),所述第一桶形件(34)包括第一桶底(341)和围绕所述第一桶底(341)边缘设置的所述第一桶壁(342),所述第二桶形件(35)包括第二桶底(351)和围绕所述第二桶底(351)边缘设置的第二桶壁(352),所述第一桶形件(34)和所述第二桶形件(35)通过所述第一桶壁(342)和所述第二桶壁(352)可拆卸地彼此连接,所述第一桶壁(342)内侧和/或所述第二桶壁(352)内侧形成所述滑道(322);
所述第一桶底(341)开设有导向孔(343);
所述运动部(2)包括的滑动体(21),所述滑动体(21)包括滑动凸台(212)和滑动杆(213),所述滑动凸台(212)凸设在所述滑动杆(213)侧壁的周向,并用于与所述滑道(322)配合以带动所述滑动杆(213)在所述导向孔(343)中滑移;
所述螺纹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桶底(351)
所述针头(121)与所述滑动杆(21)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副(A1)。
CN202210736857.4A 2022-06-27 2022-06-27 腔内手术器械 Pending CN115153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6857.4A CN115153687A (zh) 2022-06-27 2022-06-27 腔内手术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6857.4A CN115153687A (zh) 2022-06-27 2022-06-27 腔内手术器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3687A true CN115153687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6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6857.4A Pending CN115153687A (zh) 2022-06-27 2022-06-27 腔内手术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3687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9257B1 (en) * 1999-12-20 2001-11-20 Kinamed, Inc. Inserter assembly
US20180360458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Roberto Tapia Espriu Adjustable Pressure Surgical Clamp with Releasable or Integrated Remote Manipulator for Laparoscopies
CN110236613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毛张凡 腔内手术器械
CN111526809A (zh) * 2017-10-30 2020-08-11 爱惜康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夹具推进系统的夹具施放器
US10835217B1 (en) * 2014-12-18 2020-11-17 New Wave Endo-Surgery Inc. Assembly for doubly securing needlescopic instrument shafts to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heads
CN113194850A (zh) * 2018-12-28 2021-07-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结扎装置及卡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19257B1 (en) * 1999-12-20 2001-11-20 Kinamed, Inc. Inserter assembly
US10835217B1 (en) * 2014-12-18 2020-11-17 New Wave Endo-Surgery Inc. Assembly for doubly securing needlescopic instrument shafts to laparoscopic instrument heads
US20180360458A1 (en) * 2017-06-15 2018-12-20 Roberto Tapia Espriu Adjustable Pressure Surgical Clamp with Releasable or Integrated Remote Manipulator for Laparoscopies
CN111526809A (zh) * 2017-10-30 2020-08-11 爱惜康有限责任公司 包括夹具推进系统的夹具施放器
CN113194850A (zh) * 2018-12-28 2021-07-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结扎装置及卡合方法
CN110236613A (zh) * 2019-06-14 2019-09-17 毛张凡 腔内手术器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0090B2 (en)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segmented flexible drive arrangements
US9254160B2 (en) Driver assembly with guidewire control mechanism
US10143470B2 (en) Tissue-fastening tool indwelling device
JP6644514B2 (ja) 二頭筋腱固定術送達ツール
US8876827B2 (en) Surgical cutt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9820754B2 (en) Circular bone tunneling device employing a stabilizing element
EP2792305B1 (de) Medizinisches Instrument
JP2013128772A (ja) 無結節不安定性アンカー
US11160556B2 (en) Threaded trocar for adapter assemblies
RU2328228C1 (ru) Сш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ложения механического обвивного шва
US11517301B2 (en) Surgical tool and method of use
US10398416B2 (en) Bone marrow lesion drill
CN115153687A (zh) 腔内手术器械
CN117503209A (zh) 组织活检装置
CN219661796U (zh) 缝合器、具有缝合器的治疗装置及治疗设备
US20210369318A1 (en) Powered retaining screwdriver
WO2024023233A1 (en) Tissue closure device
KR20210057754A (ko) 캐뉼러 티-핸들 드라이버 및 더블 래치 캐뉼러 폐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