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3602A -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 Google Patents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3602A
CN115153602A CN202210549479.9A CN202210549479A CN115153602A CN 115153602 A CN115153602 A CN 115153602A CN 202210549479 A CN202210549479 A CN 202210549479A CN 115153602 A CN115153602 A CN 115153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assembly
dual
tube core
tub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94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雨佳
孙健康
肖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uy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uy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uy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947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36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3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3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0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007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lurality of source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8Diagnostic techniques
    • A61B6/482Diagnostic techniques involving multiple energy imag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X-Ray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双能射线源装置包括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第一高压连接端、第二高压连接端以及第三高压连接端,第一射线管芯包括沿第一电子束行进方向设置的第一阴极组件和第一阳极组件,第二射线管芯包括沿第二电子束行进方向设置的第二阴极组件和第二阳极组件,第一射线管芯的焦点与第二射线管芯焦点的连线、第一阳极组件的轴线以及第二阳极组件的轴线相互平行,第一阳极组件与第二阳极组件相对且紧靠设置;第一阴极组件、第二阴极组件分别与第一高压连接端和第二高压连接端连接;第一阳极组件、第二阳极组件均与第三高压连接端连接,使第一阳极组件、第二阳极组件的电位相等。

Description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背景技术
传统CT机(计算机断层摄影机)仅使用一个能谱分布的X射线源对物体成像,重建结果仅为衰减系数图像,只能呈现被检物体基本的检测和定位信息,因此有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材料在CT成像上完全相同。双能射线源CT在单光谱成像的基础上使用了两种不同能谱分布的X射线源对物体成,获得两种不同能谱分布下扫描的原始数据,通过相应的算法,重建被扫描物体的电子密度、原子序数、衰减系数等信息,从而消除单光谱成像中图像信息模糊,实现提高图像的密度对比分辨率的目的。
传统技术中双能射线源CT一般基于以下两种方法实现,其一是基于探测器端的方法,一类是基于球管端的方法。而球管端实现双能的方案则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单能X射线源快速切换高低能实现的双能成像;另一种是采用两套分别独立的单能射线源实现双能谱射线成像。然而在采用单能X射线源快速切换高低能实现的双能成像方案中,在其快速切换高低能过程中,仅能改变射线的管电压,无法同步切换管电流,这就会导致出现的高低能成像的信噪比不一致,为后续物质识别分析引入误差。在采用两套分别独立的单能射线源实现双能成像的方案中,由于需要使用两套独立的单能射线源,这就导致物料成本很高,并且两套系统之间需大量校正匹配工作,除此以外,两套射线源所占空间大,对于紧凑化结构的CT机不适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通过对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管芯布置形式及供电方式进行改进,大大减少了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空间占用,使其能够应用于紧凑化结构的CT机中。
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双能射线源装置,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包括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第一高压连接端、第二高压连接端以及第三高压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第一阴极组件和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第二阴极组件和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一射线管芯的焦点与所述第二射线管芯焦点的连线、所述第一阳极组件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相对且紧靠设置;所述第一阴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和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均与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连接,使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的电位相等。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相连直线的侧面,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与所述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一阴极组件的第一管壳,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的第二管壳,所述导电结构为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壳、所述第二管壳外且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管壳、所述第二管壳与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连接的导电组件。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一阴极组件的第一管壳,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的第二管壳,所述第一管壳对应所述第一阳极组件设有第一导电管体,所述第二管壳对应所述第二阳极组件设有第二导电管体,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相连以作为所述导电结构。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的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间隔设置。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的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一体设置。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管芯箱体,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设于所述管芯箱体内,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管芯箱体上,所述管芯箱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的出射线设有光窗。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管芯箱体内设有将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浸没的散热液,所述管芯箱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循环组件用于使散热液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循环进出。
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断层摄影机,包括定子支架、转子支架、探测器以及前述任一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与第一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与第二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与第三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第二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不同;所述探测器、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子支架上,所述转子支架安装在所述定子支架上且具有旋转轴线,其中,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双焦点的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
在其中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为单能探测器或者双能探测器。
有益效果
相比传统技术,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通过将第一阳极组件与第二阳极组件相对且紧靠设置,并且让第一射线管芯的第一阳极组件与第二射线管芯的第二阳极组件共用第三高压连接端,这就使得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不再是两套独立的单能射线源,从而省略了对两套系统进行校正匹配工作。并且由于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的供电部分共用,在节约空间占用的前提下,还能防止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因为存在压差而发生电子高压击穿,不仅减少了成本还保证了功能实现。通过将第一射线管芯的焦点与所述第二射线管芯焦点的连线、第一阳极组件的轴线以及第二阳极组件的轴线设置为相互平行,并且使第一阳极组件与第二阳极组件相对且紧靠设置,可以使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应用于CT机中时,保证双焦点沿CT机旋转轴线设置的同时,减少旋转轴线方向上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的示意图;
图4为又一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的示意图;
图5为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所述断层摄影机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应用于断层摄影机的工作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射线管芯,2为第二射线管芯,5为双能射线源装置,6为转子支架,7为定子支架,8为探测器,9为光路,10为第一壳体,11为第一电子束,12为第一阴极组件,13为第一阳极组件,14为合体式阳极组件,20为第二壳体,21为第二电子束,22为第二阴极组件,23为第二阳极组件,31为第一高压连接端,32为第二高压连接端,33为第三高压连接端,34为导电组件,40为管芯箱体,41为进液口,42为出液口,43为光窗,101为第一导电管体,201为第二导电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双能射线源装置的透视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包括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第一高压连接端31、第二高压连接端32以及第三高压连接端33。如图2所示为图1中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示意图。第一射线管芯1包括沿第一电子束11行进方向设置的第一阴极组件12和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射线管芯2包括沿第二电子束21行进方向设置的第二阴极组件22和第二阳极组件23,第一射线管芯1的焦点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的连线、第一阳极组件13的轴线以及第二阳极组件23的轴线被设置为相互平行,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相对且紧靠设置。第一阴极组件12、第二阴极组件22分别与第一高压连接端31和第二高压连接端32连接;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均与第三高压连接端33连接,从而使得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的电位相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射线管芯领域中,阴极组件将发出电子冲击阳极组件产生X射线。具体地,在进入工作状态后,在电容发生器的加压下,用作阴极组件的灯丝开始加热,灯丝温度上升至一定值后,开始发射电子,发射电子的数量取决于灯丝温度的高低,进而产生具有特定方向的电子束,该电子束冲击用作阳极组件的阳极靶面,产生X射线。
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通过将第一阴极组件12与第一高压连接端31连接,将第二阴极组件22与第二高压连接端32,并且使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共用第三高压连接端33,当第一高压连接端31、第二高压连接端32分别连接不同的高压,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便可以发出不同能量的射线,实现双能射线源装置中“双能”所代表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将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相对且紧靠设置,并且使第一射线管芯1的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第二阳极组件23共用第三高压连接端33,这就使得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不再是两套独立的单能射线源,从而省略了对两套系统进行校正匹配工作。作为一种具体可实施的示例,第一高压连接端31连接着-80KV的高压,第二高压连接端32连接着-40KV的高压,第三高压连接端33连接着+80KV的高压,那么此时第一射线管芯1的管电压为160KV,第二射线管芯2的管电压为120KV。
不仅如此,由于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供电部分共用,相比传统方案不仅可以节省供电系统的物料成本,并且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占用,使得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能够顺利地应用于紧凑化结构的CT机中。
除此以外,由于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共用第三高压连接端33,这就使得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即使在不使用高压电缆的情况下也能够被设置地很近,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也不会发生电势差击穿,从而可以在较低成本下使第一射线管芯1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距离压缩得很小。进一步地,由于CT机中探测器的尺寸与双能射线源的焦点距离息息相关,压缩双焦点距离就意味着可以减少CT机中探测器的尺寸,从而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
在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一射线管芯1的焦点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的连线、第一阳极组件13的轴线以及第二阳极组件23的轴线被设置为相互平行,这就使得当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安装在CT机上时,双焦点被设置为与CT机的旋转轴线(Z向)平行,此时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布置方向也与Z向平行,从而在压缩了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的Z向尺寸的同时,避免对其他方向上的空间发生侵占而影响其他组件的安装。
综上所述,相比传统技术,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在实现更小Z向空间占用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近距离的双焦点之间无电势差击穿,兼顾了成本和使用效果,具有很高的可实施性,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使用。
需要解释的是,由于现实生产中的加工精度问题,很难做到第一阳极组件13的轴线与第二阳极组件23的轴线绝对保持平行,即第一阳极组件13的轴线与第二阳极组件23的轴线形成一定的夹角。但只要该夹角被控制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都可以认为第一射线管芯1的焦点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的连线、第一阳极组件13的轴线以及第二阳极组件23的轴线被设置为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即使在被布置的很近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第三高压连接端33稳定连接,本发明的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导电结构,该导电结构被设置在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相连直线的侧面,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与所述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结构与第三高压连接端电性连接。
通过在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相连直线的侧面设置导电结构,再由导电结构与第三高压连接端33形成电性连接,这就使得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在与第三高压连接端33形成连接的过程中不会占用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之间的空间,而是充分利用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相连直线的侧面的明显宽松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的间距可以被压缩得尽可能小。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与导电结构连接后,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自然是等电位的,有效防止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之间出现电势差进而发生击穿情形。
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的导电结构具有多种可实现的具体形式。举例来说,所述导电结构可以独立于第一射线管芯1和第二射线管芯2而存在。如图2所示,在该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射线管芯1包括用于容纳第一阳极组件13、第一阴极组件12的第一管壳10,第二射线管芯2包括用于容纳第二阳极组件22、第二阴极组件23的第二管壳20。在该实施例中,导电结构为独立于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导电组件34,其中部分导电组件34设置于第一管壳10、第二管壳20外,部分导电组件34穿过第一管壳10、第二管壳20分别与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连接。进一步具体来说,导电组件34可以为导电铜片。通过将导电结构设置为这种独立的导电组件34,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在组装时,只需要在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设置到位后对应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的位置安装导电组件34即可,后期维护时也仅需要对导电组件34单独更换,更加高效。
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射线管芯1包括用于容纳第一阳极组件13、第一阴极组件12的第一管壳10,第二射线管芯2包括用于容纳第二阳极组件23、第二阴极组件22的第二管壳20。在此部分实施例中,第一管壳10对应第一阳极组件13设有第一导电管体101,第二管壳20对应第二阳极组件23设有第二导电管体201,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连接形成所述导电结构。
在该部分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管壳10、第二管壳20包围环绕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的特点,将第一管壳10对应第一阳极组件13的部分金属化形成第一导电管体101,将第二管壳20对应第二阳极组件23的部分金属化形成第二导电管体201,并使得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连接,从而得到所述导电结构。在该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在组装时,不需要单独准备导电结构,将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连接后,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的电位自然相等,即可作为将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与第三高压连接端33连接的导电结构。
作为部分可具体实施的示例,第一管壳10的第一导电管体101、第二管壳20的第二导电管体201设置为铜制壳体,而第一管壳10、第二管壳20的其余部分仍然可以为玻璃壳体。当然,对于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的具体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领会本申请的技术构思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适应性修改,例如,第一导电管体101、第二导电管体201可以选自其他导电材料,第一管壳10、第二管壳20的其余部分也可以选择其他无机非金属材料,例如陶瓷等,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在图示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的容纳空间相互连通,但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仍然间隔分开设置。如此设置,由于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已被预先安装在双能射线源装置中,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在安装至CT机中时是一个整体,可以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而在后期维护时,又可以对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第一阴极组件12、第二阴极组件22单独更换,降低了后期维护的费用。在该部分实施例中,如此设置的本发明的双能射线装置的双焦点间距可以控制在10mm-25mm。总结来看,该部分实施例的方案兼顾了安装成本、维护成本以及焦点间距,整体上较为均衡。
如图4所示,在图示的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管体101与第二导电管体201的容纳空间相互连通,但第一阳极组件13与第二阳极组件23一体设置为合体式阳极组件14,换句话说,合体式阳极组件14的两侧设置有与第一阴极组件12、第二阴极组件22对应的阳极靶面。通过将第一阳极组件13、第二阳极组件23一体化设置,第一阴极组件12、第二阴极组件22与合体式阳极组件14配合获得的两个焦点的间距可以被压缩至10mm以内,使得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结构整体更为紧凑。
在如图1所示的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管芯箱体40,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设于管芯箱体40内,第一高压连接端31、第二高压连接端32以及第三高压连接端33设置在管芯箱体40上,管芯箱体40上对应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出射线设有光窗43。具体的,管芯箱体40外壳附有铅屏蔽材料,可有效吸收射线管芯产生X射线,防止射线对外的辐射危害。光窗43则采用低密度材料或薄铝板,可保证射线的高透过率,并封闭箱体。
可以理解的,光窗43可以设置为两个,每个光窗43分别对应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出射线设置。特别的,当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间距很近时,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焦点间距为10mm以下,光窗43也可以设置为一个,即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共用一个光窗43。
在部分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管芯箱体40内设有将第一射线管芯1、第二射线管芯2浸没的散热液,管芯箱体40上设有进液口41和出液口42,循环组件用于使散热液在进液口41与出液口42循环进出。
具体地,散热液为绝缘油,绝缘油一方面构建了本发明双能射线源装置内部的绝缘环境,另一方面绝缘油将本发明双能射线源装置内部产生的热量及时带走。多个射线管芯共用一套散热循环系统,可以减少双能射线源装置体积,进而节省成本。
本发明另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断层摄影机,如图5所示,包括定子支架7、转子支架6、探测器8、第一高压发生器、第二高压发生器、第三高压发生器以及前述任一所述的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5,双能射线源装置5的第一高压连接端31与第一高压发生器连接,第二高压连接端32与第二高压发生器连接,第三高压连接端33与第三高压发生器连接,第一高压发生器与第二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不同;探测器8、双能射线源5装置安装在转子支架6上,转子支架6安装在定子支架7上且能够绕图示中的Z向为旋转轴线发射自转,其中,双能射线源装置中的双焦点的连线与Z轴平行。
本发明的断层摄影机工作时,双能射线源装置5、探测器8与转子支架6一起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形成如图6所示的XOY平面。被检物体以一定速度沿XOY平面的法线即Z向穿过转子支架6的内圈中心区域,与此同时,本专利的双能射线源装置的第一射线管芯1和第二射线管芯2依次发出射线,X射线透过光窗43,穿透待测物体,被探测器6接收,所接收的X射线部分形成光路9,进而获取能谱所对应的CT数据,所获取的数据通过算法重建、物质识别,从而更为精确的识别被测物的材料组成及判别特殊物质。
本发明的断层摄影机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并将双能射线源装置的双焦点连线设置为与旋转轴线(Z向)平行,如此可以减小第一射线管芯1的焦点与第二射线管芯2的焦点间距,进而减小探测器在Z向上的尺寸,压缩断层摄影机Z向上的尺寸,节省成本。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断层摄影机中的探测器可以为单能探测器或者双能探测器,本发明的双能射线源装置与单能探测器配合可以获得两种能谱下的CT图像;与双能探测器配合使用,可获取四种能谱下的CT图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包括第一射线管芯、第二射线管芯、第一高压连接端、第二高压连接端以及第三高压连接端,其中,
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第一阴极组件和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第二阴极组件和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一射线管芯的焦点与所述第二射线管芯焦点的连线、所述第一阳极组件的轴线以及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的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相对且紧靠设置;
所述第一阴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和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均与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连接,使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的电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相连直线的侧面,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与所述导电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一阴极组件的第一管壳,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的第二管壳,所述导电结构为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壳、所述第二管壳外且部分穿过所述第一管壳、所述第二管壳与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阳极组件连接的导电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阳极组件、所述第一阴极组件的第一管壳,所述第二射线管芯包括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阳极组件、所述第二阴极组件的第二管壳,所述第一管壳对应所述第一阳极组件设有第一导电管体,所述第二管壳对应所述第二阳极组件设有第二导电管体,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相连以作为所述导电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的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管体与所述第二导电管体的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一阳极组件与所述第二阳极组件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管芯箱体,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设于所述管芯箱体内,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以及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设置在所述管芯箱体上,所述管芯箱体上对应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的出射线设有光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还包括循环组件,所述管芯箱体内设有将所述第一射线管芯、所述第二射线管芯浸没的散热液,所述管芯箱体上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循环组件用于使散热液在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循环进出。
9.一种断层摄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支架、转子支架、探测器、第一高压发生器、第二高压发生器、第三高压发生器以及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双能射线源装置,所述第一高压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二高压连接端与所述第二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三高压连接端与所述第三高压发生器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第二高压发生器产生的高压不同;所述探测器、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安装在所述转子支架上,所述转子支架安装在所述定子支架上且具有旋转轴线,其中,所述双能射线源装置的双焦点的连线与所述旋转轴线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层摄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为单能探测器或者双能探测器。
CN202210549479.9A 2022-05-20 2022-05-20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Pending CN1151536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479.9A CN115153602A (zh) 2022-05-20 2022-05-20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9479.9A CN115153602A (zh) 2022-05-20 2022-05-20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3602A true CN115153602A (zh) 2022-10-11

Family

ID=8348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9479.9A Pending CN115153602A (zh) 2022-05-20 2022-05-20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36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80978B2 (en) Bipolar X-ray module
US4920554A (en) Compact type X-ray emitter
JP2013020791A (ja) 放射線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撮影装置
US20170133192A1 (en) X-ray generator and x-ray imaging apparatus
US20130034207A1 (en) Radiation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US748351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apidly switching the energy spectrum of diagnostic X-ray beams
US9847207B2 (en) X-ray tube assembly
JP2013020792A (ja) 放射線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撮影装置
CN102986303A (zh) X射线产生装置
RU2705092C1 (ru) Направляющий и принимающий электроны элемент
US9842720B2 (en) X-ray tube unit
CN218391127U (zh)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CN103314416B (zh) 用于ct系统的超低电容高电压线缆组件
CN115153602A (zh) 双能射线源装置及断层摄影机
WO2016136373A1 (ja) X線管装置
JP6821304B2 (ja) 電子銃、x線発生管、x線発生装置およびx線撮影システム
CN104347334A (zh) 单极x射线发射器
JPH01194298A (ja) 漏れ放射線に対する完全シールドを備えるx線ユニット
JP2007323898A (ja) X線管装置及びx線ct装置
US8929513B2 (en) Compact radiation generator
US4707607A (en) High resolution x-ray detector
US10039511B2 (en) Breast tomography system
US20120114104A1 (en) Asymmetric x-ray tube
KR102607028B1 (ko) 다중 초점 엑스선 발생장치
US1075060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back emission current in an X-ray gener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