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1107A -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1107A
CN115151107A CN202210832573.5A CN202210832573A CN115151107A CN 115151107 A CN115151107 A CN 115151107A CN 202210832573 A CN202210832573 A CN 202210832573A CN 115151107 A CN115151107 A CN 115151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disposed
air duct
work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257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1107B (zh
Inventor
张镜堂
钟奕
王冰霜
万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mank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mank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mank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mank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257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1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1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1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1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包括逆变器本体、风扇以及散热结构,所述逆变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工作元件;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上形成有密封腔,所述散热结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器,由于散热结构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进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入口向密封腔内输入液体,比如水,然后从出口再次将水排出,通过不间断的排入排出液体,可以大大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太阳能逆变器,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元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风扇散热的方式或散热片散热的方式进行散热,然而长时间工作后,依旧会导致发热严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更佳的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器,所述太阳能逆变器包括: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工作元件;
风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处;以及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上形成有密封腔,所述散热结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一侧壁,与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风扇具有两个,两个风扇间隔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结构分别设置在与两个风扇对应的位置处,两个散热结构间隔设置,大部分的工作元件设置两个散热结构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工作元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散热结构之间的逆变元件、继电器以及电感,其中,逆变元件设置在靠近风扇的一端,电感设置在远离风扇的一端,继电器设置在电感与逆变元件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逆变器本体还包括风道壁,风道壁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散热结构和大部分的工作元件均位于第一风道内,其中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少部分的工作元件位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远离风扇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风道连通的中转风道,所述出风口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远离第二风道的其中一个第二侧壁上且开设在远离风扇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第一风道内的一部分气流排出,所述第一风道内的另一部分气流经多所述中转风道流动至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在靠近第二风道的第二侧壁上且开设在靠近风扇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口能够将第二风道内的气流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逆变系统,所述太阳能逆变系统包括: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工作元件;
风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处;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上形成有密封腔,所述散热结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工质容器,所述工质容器具有盛放工质溶液的工质腔,所述工质溶液有两组不同沸点的溶液混合形成;
太阳能吸热板,所述太阳能吸热板能够将吸附的热量传递至工质容器,并能够使工质溶液中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冷凝腔,用于接收工质溶液中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并能够将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冷凝液化,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入口连通;以及
真空发生组件,所述真空发生组件与所述出口连通,并能够将密封腔内的气体驱动至所述工质腔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凝腔内设有水位检测计,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工质腔通过节流阀连通,当所述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节流阀闭合,且当所述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降低至第二预设高度时,所述节流阀打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真空发生组件为真空吸附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散热结构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散热部,所述密封腔形成于主体部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真空发生组件包括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内的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内的可伸缩的气囊以及弹性件,隔离板将所述密封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腔为密封设置,第二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与第一腔连通,其中,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内并分别与工质腔和冷凝腔连通,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腔内,气囊可伸缩的方向与隔离板在密封腔内可滑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与第一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气囊包括伸缩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密封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口,所述伸缩部形成有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工质腔连通,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工质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一开关;所述气腔与冷凝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二开关,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密封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入口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三开关;所述工质腔与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密封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四开关;所述密封腔内壁上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腔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隔离板的位置,所述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腔内的压强大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采用风扇、风道、散热结构结合太阳能逆变器工作元件的散热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以最大程度提高散热效率;另外,可翻转中转风道的设置可灵活控制各风道风量,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器,由于散热结构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进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入口向密封腔内输入液体,比如水,然后从出口再次将水排出,通过不间断的排入排出液体,可以大大提高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太阳能吸热板能够将吸附的热量传递至工质容器,并能够使工质溶液中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冷凝器用于接收工质溶液中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并能够将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冷凝液化,真空发生组件与密封腔的出口连通,并能够将密封腔内的气体抽至工质腔内。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工质溶液汽化分离出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后通过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吸热,进而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散热的动力源,而且整个过程中,工质溶液无需重复添加即可循环使用。另外,当冷凝器独立于太阳能逆变器时,可以避免液体在冷凝腔内液化放热,进而可以避免对逆变器本体增加额外的散热压力。
进一步地,采用隔离板和气囊为主体的真空发生组件,能够更加充分利用太阳能热量,实现逆变系统的自循环散热过程,减小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太阳能逆变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太阳能逆变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太阳能逆变器中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的简示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的简示图;
其中:10、太阳能逆变器;100、逆变器本体;110、壳体;111、进风口;1121、第一出风口;1122、第二出风口;113、第一侧壁;114、第二侧壁;121、逆变元件;122、继电器;123、端子;124、电感;130、风道壁;131、第一风道;132、第二风道;133、中转风道;200、风扇;300、散热结构;301、密封腔;3011、第一腔;3012、第二腔;3013、入口;3014、出口;310、主体部;320、散热部;400、工质容器;500、太阳能吸热板;600、冷凝器;610、节流阀;700、真空发生组件;710、隔离板;720、气囊;730、弹性件;740、第一开关;750、第二开关;760、第三开关;770、第四开关;781、第一位置传感器;782、第二位置传感器;790、压强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考图1-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逆变器10,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器10包括逆变器本体100、风扇200以及散热结构300,逆变器本体100包括壳体11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的工作元件,工作元件具体包括逆变元件121、继电器122、端子123、电感124以及其它电气元件,上述工作元件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通过风扇200可以将工作元件产生的热量排出,具体地,所述壳体110上开设有进风口111和出风口,所述风扇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上的进风口111处,通过风扇200能够将壳体110内的热风自出风口排出。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110大致呈长方体状,与壳体110长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一侧壁113,与壳体110宽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二侧壁114,风扇200具有两个,两个风扇200间隔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壁113上,散热结构300具有两个,两个散热结构300分别设置在与两个风扇200对应的位置处,两个散热结构300间隔设置,大部分的工作元件设置在两个散热结构300之间,其中逆变元件121设置在靠近风扇200的一端,电感124设置在远离风扇200的一端,继电器122设置在电感124与逆变元件121之间。由于大部分的工作元件设置在两个散热结构300之间,进而可以将大部分的工作元件产生的热量快速的传递至散热结构300,提高散热性能。
进一步地,逆变器本体100还包括风道壁130,风道壁130设置在壳体110上并与壳体110围合形成第一风道131和第二风道132,散热结构300和大部分的工作元件均位于第一风道131内,其中风扇200位于第一风道131的进风口111,少部分的工作元件位于第二风道132内,比如端子123设置在第二风道132内,第一风道131远离风扇200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风道132连通的中转风道133,出风口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风口1121和第二出风口1122,其中第一出风口1121开设在远离第二风道132的其中一个第二侧壁114上且开设在远离风扇200的一端,该第一出风口1121用于将第一风道131内的一部分气流排出,由于,第一风道131内的工作元件较多,产生热量较大,通过该第一出风口1121快速的将一部分第一风道131内的热气流排出,从而利于第一风道131内的热量疏散,提高散热性能,利于第一风道131内的工作元件的散热。
第一风道131内的另一部分气流经过中转风道133流动至第二风道132,第二出风口1122开设在靠近第二风道132的另一第二侧壁114上且开设在靠近风扇200的一端,该第二出风口1122能够将第二风道132内的气流排出。由于第二风道132内的端子123的耐热性能更佳,且发热比较低,从而对第二风道132内的散热性能要求稍低,通过将第二出风口1122设置在第二侧壁114上靠近风扇200的一端,风扇200吹出的风能够充满整个壳体110内,从而可以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中转风道133为可翻转的梯形结构,一般地,中转风道133的大口与第一风道131连通,小口与第二风道132连通,该设置能够加快第二风道132中空气流动速度,进而提高第二风道132的散热效果;另外,当第一风道131内的工作元件发热量较高,导致第一风道131内温度远高于第二风道132时为了降低第一风道131内的热气流对第二风道132的影响,可将中转风道133进行翻转,使其小口与第一风道131连通,大口与第二风道132连通,进而促使第一风道131内大部分的热气流从第一出风口1121排出。
具体地,中转风道133通过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其转动,且第一风道13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当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达到预设值时,驱动电机驱动中转风道133转动,使得使中转风道133的小口与第一风道131连通,大口与第二风道132连通,当温度低于预设值时,驱动电机又可驱动中转风道133的大口与第一风道131连通,小口与第二风道132连通,从而可以自动调节第一风道131和第二风道132内的工作元件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结构300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300上形成有密封腔301,所述散热结构300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301连通的入口3013和出口3014。通过散热结构300可以将工作元件产生的热量更快速的散去,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器10,由于散热结构300上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301连通的入口3013和出口3014,进而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入口3013向密封腔301内输入液体,比如水,然后从出口3014再次将水排出,通过不间断的排入排出液体,可以大大提高散热结构300的散热效果。
请参考图1-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逆变系统,在上述太阳能逆变器10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还包括工质容器400、太阳能吸热板500、冷凝器600以及真空发生组件70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工质容器400、太阳能吸热板500和冷凝器600独立于上述太阳能逆变器10,从而方便携带太阳能逆变系统。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真空发生组件700为真空吸附泵,工质容器400具有盛放工质溶液的工质腔(图中未示出),工质溶液有两组不同沸点的溶液混合形成。优选地,工质溶液为溴化锂-水溶液或水-氨溶液中的一种。太阳能吸热板500能够将吸附的热量传递至工质容器400,并能够使工质溶液中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比如当工质溶液为溴化锂-水溶液时,太阳能吸热板500能够将溴化锂-水溶液中的水加热汽化;冷凝器600具有用于接收工质溶液中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并能够将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冷凝液化,冷凝腔与所述工质腔通过节流阀610连通,真空吸附泵与出口3014连通,并能够将密封腔301内的气体抽至工质腔内。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太阳能吸热板500对工质腔内的工质溶液加热,以使工质溶液中较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然后汽化后的气体流动至冷凝腔内,并能够将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冷凝液化,然后将液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流向密封腔301内,由于真空吸附泵能够提前将密封腔301内的气体抽至低压腔或接近真空的状态,当液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流向密封腔301内时,低沸点的液体物质会由于在接近低压的状态下沸点降低,从而会快速汽化,在汽化的过程中能够大量吸热,然后通过真空吸附泵将汽化后的气体抽至工质腔内并溶解形成工质溶液,从而完成闭环。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可以利用太阳能将工质溶液汽化分离出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后通过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吸热,进而实现将太阳能转换为散热的动力源,而且整个过程中,工质溶液无需重复添加即可循环使用。
另外,当冷凝器600独立于太阳能逆变器10时,可以避免液体在冷凝腔内液化放热,进而可以避免对逆变器本体100增加额外的散热压力。
优选地,冷凝腔内设有水位检测计(图中未示出),当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高度时,节流阀610闭合,且当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降低至第二预设高度时,节流阀610打开。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散热结构300间断性的发生汽化吸热的过程,从而可以解决每当工作时间超出一定时间,风扇200及普通的散热片就不能及时散热的问题,另外,由于该太阳能逆变系统通常是在白天有太阳的时候方才工作,而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吸热板500也是有太阳的白天方能工作,从而使得太阳能吸热板500的工作时间与太阳能逆变系统的工作时间对应起来,在太阳能逆变系统不工作的时候,太阳能吸热板500也停止工作,不会造成能量的浪费。
在另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结构300包括主体部310以及自主体部310的两侧延伸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散热部320,所述密封腔301形成于主体部310上
进一步地,真空发生组件700包括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密封腔301内的隔离板710、设置在所述密封腔301内的可伸缩的气囊720以及弹性件730,隔离板710将所述密封腔301分隔为第一腔3011和第二腔3012,且第一腔3011和第二腔3012密封隔绝,其中,第一腔3011为密封设置,第二腔3012与外界连通,入口3013和出口3014均与第一腔3011连通,其中,气囊720设置在第一腔3011内并分别与工质腔和冷凝腔连通,弹性件730设置在第二腔3012内,气囊720可伸缩的方向与隔离板710在密封腔301内可滑动的方向是相同的。本实施例中,主要通过将工质腔内的气体向气囊720内输入,气囊720内压强变大,气囊720伸长,气囊720伸长过程中抵推隔离板710向第二腔3012方向移动,其中在移动过程中需要克服弹性件730的弹力以及外界大气压对隔离板710朝向第一腔3011的压力,当隔离板710移动到一定距离时,冷凝腔内的液体流入第一腔3011内,此时,由于第一腔3011内的容积变大,但是第一腔3011内的气体量不变,导致第一腔3011内的压强急剧变小,使得流向第一腔3011内的液体因为沸点降低而发生汽化,在此汽化的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将主体部310上以及散热部320上的热量快速吸走,使得该散热结构300快速降温,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另外,当第一腔3011内产生的气体压强达到一定值时,工质腔停止工作,进而停止向气囊720内输气;随后,气囊720内的气体会排向冷凝腔内液化,由于没有气囊720对隔离板710的抵压,弹性件730推动隔离板710向第一腔3011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气囊720内的气体继续排向冷凝腔内液化,且气囊720在弹性件730的作用下收缩,而且在隔离板710向第一腔3011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腔3011内的气体被挤压自出口3014排入工质腔,进而完成一个循环。整个过程中,无需额外增加真空吸附泵即可完成密封腔301内的降压处理,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整个过程中,工质腔内的液体在密闭环境中循环使用,节约成本低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用户的劳动量,用户体验更佳。
进一步地,主体部310上形成有与第一腔3011连通的连接孔,气囊720包括伸缩部以及连接部,连接部密封安装在主体部310上,具体的,连接部密封安装在连接孔内,从而连接部安装在连接孔内后,依旧可以保证第一腔3011的密封性,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口,伸缩部形成有气腔,气腔与连接口连通,连接口与工质腔连通,且连接口与工质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一开关740;气腔与冷凝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二开关750。通过设置第一开关740,可以在需要从工质腔向气腔内输气时打开第一开关740,通过设置第二开关750,又可以在需要将气腔内的气体排出至冷凝腔内时打开第二开关75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740和第二开关750的其中一个打开时,另一个必然是闭合的,优选为使用双向开关代替第一开关740和第二开关750。
进一步地,冷凝腔与密封腔301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入口3013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三开关760;工质腔与出口3014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密封腔301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四开关770。
进一步地,密封腔301内壁上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78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782,第一腔3011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790,第一位置传感器781和第二位置传感器782用于检测隔离板710的位置,压强传感器790用于检测第一腔3011内的压强大小。
本实施例中的太阳能逆变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为:首先打开第一开关740,关闭第二开关750、第三开关760以及第四开关770,太阳能吸热板500吸收太阳能并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工质腔内,工质腔内的工质溶液中的沸点低的液体受热后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经过第一开关740进入气腔内,气腔内压强变大,进而带动伸缩部伸长,伸缩部伸长的过程中会抵压隔离板710克服弹性件730的弹力向第二腔3012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腔3011容积变大,当隔离板710移动至第一位置传感器781对应的位置时,第三开关760打开,此时,冷凝腔内的液体会流向第一腔3011内且在流入一定量后第三开关760闭合,由于此时第一腔3011内的压强较低,流入第一腔3011内的液体会因沸点降低而汽化,汽化过程中,会吸收主体部310上以及散热部320上大量的热,并且同时会因液体汽化致使第一腔3011内的压强变高,当压强传感器790监测到第一腔3011内的压强达到预定值时,工质腔内停止吸收太阳能吸热板500的热量,第一开关740闭合,第二开关750打开,第三开关760闭合,第四开关770打开,此时第一腔3011与工质腔连通,气腔与冷凝腔连通,在弹性件730的作用下,隔离板710向第一腔3011方向移动,第一腔3011内的气体会被排入工质腔内,气腔内的气体则会被排入冷凝腔内液化,当隔离板710移动至与第二位置传感器782对应的位置时,第一开关740打开,第二开关750闭合、第三开关760闭合,第四开关770闭合,工质腔重新接收太阳能吸热板500的热量,从而继续重复循环上述整个过程。
本实施例中,在散热部320的基础上结合工质溶液汽化散热的设置,能够大大提高太阳能逆变器10的散热性能,增加太阳能逆变器10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
优选地,气囊720伸缩部的一端通过连接部连接在连接孔上,伸缩部的另一端连接在隔离板710上。进而可以保证伸缩部稳定地朝第一腔3011或第二腔3012的方向伸缩,使得结构更为合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逆变器包括: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工作元件;
风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处;以及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上形成有密封腔,所述散热结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与所述壳体长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一侧壁,与所述壳体宽度方向对应的侧壁为第二侧壁,所述风扇具有两个,两个风扇间隔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散热结构具有两个,两个所述散热结构分别设置在与两个风扇对应的位置处,两个散热结构间隔设置,大部分的工作元件设置两个散热结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元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散热结构之间的逆变元件、继电器以及电感,其中,逆变元件设置在靠近风扇的一端,电感设置在远离风扇的一端,继电器设置在电感与逆变元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逆变器本体还包括风道壁,风道壁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壳体围合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进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散热结构和大部分的工作元件均位于第一风道内,其中风扇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处,少部分的工作元件位于第二风道内,第一风道远离风扇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风道连通的中转风道,所述出风口具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开设在远离第二风道的其中一个第二侧壁上且开设在远离风扇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口用于将第一风道内的一部分气流排出,所述第一风道内的另一部分气流经多所述中转风道流动至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开设在靠近第二风道的第二侧壁上且开设在靠近风扇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口能够将第二风道内的气流排出。
5.一种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逆变系统包括:
逆变器本体,所述逆变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工作元件;
风扇,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进风口处;
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工作元件抵接,所述散热结构上形成有密封腔,所述散热结构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密封腔连通的入口和出口;
工质容器,所述工质容器具有盛放工质溶液的工质腔,所述工质溶液有两组不同沸点的溶液混合形成;
太阳能吸热板,所述太阳能吸热板能够将吸附的热量传递至工质容器,并能够使工质溶液中低沸点的液体物质汽化;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具有冷凝腔,用于接收工质溶液中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并能够将汽化后的低沸点的液体物质冷凝液化,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入口连通;以及
真空发生组件,所述真空发生组件与所述出口连通,并能够将密封腔内的气体驱动至所述工质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腔内设有水位检测计,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工质腔通过节流阀连通,当所述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达到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节流阀闭合,且当所述冷凝腔内的液体的水位降低至第二预设高度时,所述节流阀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为真空吸附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散热部,所述密封腔形成于主体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发生组件包括可滑动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内的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密封腔内的可伸缩的气囊以及弹性件,隔离板将所述密封腔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其中,第一腔为密封设置,第二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与第一腔连通,其中,气囊设置在第一腔内并分别与工质腔和冷凝腔连通,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腔内,气囊可伸缩的方向与隔离板在密封腔内可滑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逆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上形成有与第一腔连通的连接孔,所述气囊包括伸缩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密封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连接部上形成有连接口,所述伸缩部形成有气腔,所述气腔与所述连接口连通,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工质腔连通,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工质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一开关;所述气腔与冷凝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气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二开关,所述冷凝腔与所述密封腔之间设置有控制冷凝腔与入口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三开关;所述工质腔与所述出口之间设置有控制工质腔与密封腔连通或阻断连通的第四开关;所述密封腔内壁上设有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腔内设置有压强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隔离板的位置,所述压强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腔内的压强大小。
CN202210832573.5A 2022-07-15 2022-07-15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Active CN115151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573.5A CN115151107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573.5A CN115151107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107A true CN115151107A (zh) 2022-10-04
CN115151107B CN115151107B (zh) 2023-04-14

Family

ID=8341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2573.5A Active CN115151107B (zh) 2022-07-15 2022-07-15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1107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149A (zh) * 2011-10-18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密封风道和散热系统
CN206041826U (zh) * 2016-08-22 2017-03-22 深圳市美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功率并离网一体混合太阳能逆变器
CN210579825U (zh) * 2019-07-19 2020-05-19 新疆中电坤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离网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149A (zh) * 2011-10-18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逆变器、密封风道和散热系统
CN206041826U (zh) * 2016-08-22 2017-03-22 深圳市美克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功率并离网一体混合太阳能逆变器
CN210579825U (zh) * 2019-07-19 2020-05-19 新疆中电坤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太阳能离网逆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1107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96845A (en)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using automobile waste heat
CN20913393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高压开关柜
KR102207199B1 (ko) 냉각코어로서 반도체를 사용하는 차량의 공조장치
KR20140058518A (ko) 추가적으로 주위 온도 이하로 냉각하는 상 변화 유체를 이용하는 펌프형 액체 냉각 시스템
CN205678782U (zh) 节能型三维热管机柜空调器
CN111149251A (zh) 用于对电池组件调温的方法和设备
CN106679229A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半导体制冷的辅助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CN115151107B (zh) 太阳能逆变器及太阳能逆变系统
CN108826746A (zh) 高温大温差热泵储热装置及储热方法
CN210443640U (zh) 一种用于电池包的气冷系统
CN205678774U (zh) 高能效三维热管机柜空调器
WO2019003961A1 (ja) エネルギ変換システム
CN217415520U (zh) 一种适用于直流充电桩的重力式热管散热系统
CN109774411A (zh) 一种基于高压氢气泄压的电动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及方法
CN2925021Y (zh) 一种小型设备降温装置
CN116171418A (zh) 机箱、储能系统及数据系统
CN114599216A (zh) 相变冷却储能变流器
JP4715984B2 (ja) 蓄冷機能付き冷却システム
CN108076616B (zh) 光伏离心机系统
CN220586119U (zh) 一种飞轮储能冷却系统
CN206037523U (zh) 防积液机柜空调器
CN215724278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系统
CN109297296A (zh) 螺旋式空气压缩机供热系统
CN217590584U (zh)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CN212747284U (zh) 一种烘干机用隔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