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0855B -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0855B
CN115150855B CN202210751843.XA CN202210751843A CN115150855B CN 115150855 B CN115150855 B CN 115150855B CN 202210751843 A CN202210751843 A CN 202210751843A CN 115150855 B CN115150855 B CN 1151508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vice
data packet
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18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0855A (zh
Inventor
张立亚
李晨鑫
温良
王可冰
孟庆勇
吴文臻
付元
李迎喜
杨国伟
魏春贤
李标
戴万波
杨大山
李泽芳
贾晓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CTEG China Co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7518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0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0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8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4788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19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0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系统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一融合通信装置,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其中,多个业务装置中的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本申请中,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

Description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用融合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于地下资源存在高度依赖,因此,对于地下资源的开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开采工作的作业过程中,井下设备存在与井下设备之间、井下设备与井上设备以及公网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需求。
相关技术中,无法满足井下作业的多种设备之间以及井下作业的多种设备与公网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井下作业的多种设备之间以及井下作业的多种设备与公网移动终端之间信息交互需求无法被满足的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系统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一融合通信装置,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其中,多个业务装置中的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另,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具有如下附加特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系统还包括第二融合通信装置,其中,第二融合通信装置,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业务请求的发起方的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根据第二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其中,第二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二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读取业务请求在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并根据预配置的节点标识列表确定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以及业务请求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在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填写的。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单一标识、群组标识、业务标识、区域标识、集体标识中的一种,其中,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一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单一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单一标识指示的单一业务装置;和/或,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根据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生成对应的群组节点标识,并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预设群组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预设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业务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已开通业务标识对应业务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井下作业区域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区域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区域标识对应井下作业区域中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全部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确定业务节点标识为集体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全部业务装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包括控制指令,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确定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配置鉴权信息;响应于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或者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且处于有效状态,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执行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的控制指令。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控制指令,用于实现融合通信装置进行功能联动调度,其中,通过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的指示域和/或预留域,确定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是否携带融合通信装置的控制指令。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以及预存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与控制指令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配置鉴权信息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并将配置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基于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预存鉴权信息与控制指令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预存鉴权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并将预存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公网通信装置向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第一通话请求中的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公网号码;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第一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一中转号码,其中,第一中转号码为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根据第一中转号码,确定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局域网号码,并将第一局域网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将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第一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通话请求中还包括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公网号码,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第二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二中转号码,其中,第二中转号码为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根据第二中转号码确定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局域网号码,并将第二局域网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公网通信装置向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以及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根据第一位数和第二位数,将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为第二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与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不相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根据第一位数和第二位数,将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为第二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包括:当第一位数小于第二位数,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第一位数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进行补位,直至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号码位数与第二位数相同;获取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主叫局域网号码;获取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被叫局域网号码;当第一位数大于第二位数,获取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第二位数应满足以10为底数、以第二位数为指数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根据号码容量配置第一通话请求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根据号码容量配置第一通话请求中的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根据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进行被叫通信业务装置的寻址,以将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根据矿用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为矿用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第一通话请求转接成功;响应于根据矿用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不是矿用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第一通话请求转接失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其他通信业务装置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二通话请求,获取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若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在线,则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若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则判断被叫通信业务装置是否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响应于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响应于被叫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且未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第二通话请求呼叫失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公众电信网络中的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发起第三通话请求,获取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和登记信息;响应于通信状态获取异常且登记信息异常,对第三通话请求进行出局处理。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包括调度显示装置,其中,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返回的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调度显示装置,用于接收融合通信装置获取并发送的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展示。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矿井业务装置与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接收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调取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之外,矿井业务装置与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断开;停止接收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停止对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的调取。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接收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发送的位置信息;启动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将监控监测得到的告警区域的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获取调度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发送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直至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外,停止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停止发送告警信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多个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包括:LTE通信装置、5G NR通信装置、WIFI通信装置、定位装置、广播装置、GIS系统装置、调度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安全监控装置、6G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本申请第二方面还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方法包括: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从多个业务装置中确定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其中,多个业务装置中的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二方面提出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以及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多个业务装置中包括的井上业务装置和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与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业务装置鉴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普通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矿用融合通信系统100,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多个业务装置120,其中,
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120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121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120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
其中,多个业务装置120中的第一业务装置121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实现中,井上作业区域中存在融合通信平台,可以将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布置于井上作业区域中的融合通信平台上,进而实现多个业务装置120中各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
其中,多个业务装置120,可以包括设置于井上的井上业务装置,也可以包括设置于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
进一步地,可以将矿井业务装置或者井上业务装置中,存在需要发起业务请求的业务装置确定为第一业务装置121,并将第一发起业务装置121发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
在一些实现中,多个业务装置120的矿井业务装置、井上业务装置与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之间存在有线和/或无线的连接方式,从而实现对应的通信链路的构建,通过多个业务装置120的矿井业务装置、井上业务装置与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一业务装置121可以将需要发起的业务请求对应的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
进一步地,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通过对第一数据包的信息读取,从多个业务装置120中的非第一业务装置121的剩余业务装置中,确定接收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并通过多个业务装置120的矿井业务装置、井上业务装置与第一融合通信装置110之间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装置121可以包括矿井业务装置或者井上业务装置中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一目标业务装置122可以包括矿井业务装置和/或井上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可以理解为,矿井业务装置或者井上业务装置中的任一作为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可以将其需要发送的业务请求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多个业务装置上,其中,该部分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可以包括矿井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也可以包括井上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还可以同时包括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中的多个业务装置。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以及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多个业务装置中包括的井上业务装置和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与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包括第二融合通信装置,可结合图2进一步理解,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矿用融合通信系统200,包括:第二融合通信装置210,多个业务装置220,其中,
第二融合通信装置210,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220中的业务请求的发起方的第二业务装置221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根据第二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220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并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
其中,第二业务装置221为设置于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为设置于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矿用融合通信系统200中包括设置于井下的第二融合通信装置210,其中,第二融合通信装置210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210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二业务装置221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并从多个业务装置210中的非第二业务装置221的剩余业务装置中,确定接收第二数据包的业务装置作为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并将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
在该场景下,多个业务装置210为设置于井下的业务装置,其中,第二业务装置221为设置于井下的多个业务装置210中的任一业务装置,第二目标业务装置222为设置于井下的多个业务装置210中除第二业务装置221之外的剩余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可以理解为,矿井业务装置中的任一作为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二业务装置,可以将其需要发送的业务请求所对应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多个业务装置上,其中,该部分接收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可以包括矿井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包括第二融合通信装置以及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二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根据第二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第二数据包的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第二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设置于井下的多个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为更好理解上述实施例,还可以结合图3,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矿用融合通信系统300,包括融合通信装置310,多个业务装置320,其中:
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读取业务请求在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并根据预配置的节点标识列表确定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通信装置310为设置于井上的融合通信装置或者设置于井下的融合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融合通信装置310可以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进行信息读取,并从读取到的信息中,确定多个业务装置320中接收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业务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多个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包括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装置、5G NR(5G New Radio)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技术(Wi-Fi)通信装置、定位装置、广播装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GIS)装置、调度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安全监控装置、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eneration,6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6th generation wirelesssystems,6G)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实现中,融合通信装置310为多个业务装置分别配置了标识信息,并将其确定为各业务装置对应的节点标识,进一步地,可以将多个业务装置中各业务装置对应的节点标识进行整合,从而获取矿用融合通信系统300中的多个业务装置320中各业务装置对应的节点标识列表。
进一步地,获取节点标识列表中各业务装置与其对应的节点标识之间的指示关系,从而确定不同节点标识对应的业务装置。
因此,可以通过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携带的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实现对接收方的业务装置的确定,其中,可以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进而从节点标识列表中将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业务装置,确定为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的目标业务装置。
可选地,融合通信装置可以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以及多址接入信道(Multiple Access Channel,MAC)层的至少一个中读取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对应的节点标识以及接收方的业务装置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其中,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对应的节点标识以及接收方的业务装置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可以由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在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填写。
进一步地,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
可以理解为,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后,融合通信装置根据与目标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目标业务装置处。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单一标识、群组标识、业务标识、区域标识、集体标识中的一种。
可选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单一标识时,可以判定,目标业务装置为多个业务装置中的一个业务装置,其中,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一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单一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单一标识指示的单一业务装置。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该单一标识指示的单一业务装置。
可选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群组标识时,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可以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也可以包括预配置的群组节点标识。
在目标业务节点包括预配置的群组节点标识的场景下,其中,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预设群组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预设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
实现中,多个业务装置之间存在预设的群组架构,可以将存在相同业务往来的业务装置分配于一个群组,并对该群组进行节点标识的预设。进一步地,当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中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为预设的群组标识时,则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该预设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
在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的场景下,其中,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根据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生成对应的群组节点标识,并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
在该场景下,该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不属于预配置的群组节点标识,因此,可以将该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进行群组节点标识的构建,生成对应的新的群组节点标识。
进一步地,将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该群组节点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该生成的群组节点标识存储于预设群组标识中,当需要与该生成的群组节点标识内的全部业务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时,业务请求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可以在对应的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写入该生成的群组节点标识。
可选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标识时,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业务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已开通业务标识对应业务的全部业务装置。
实现中,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包括的多个业务装置所支持的业务功能之间存在差异,针对某一种业务功能,可能仅有部分的业务装置可以支持并启用。比如视频监控业务,可能仅存在部分配置有图像采集设备的业务装置可以进行视频监控,再比如定位业务,可能仅存在部分配置有定位系统的业务装置可以进行定位。
因此,当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针对具备设定的业务类型的业务装置进行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传输时,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可以在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中的目标业务节点的写入位置写入业务标识。
融合通信装置读取到业务标识后,可以根据业务标识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已开通对应业务的业务装置,并将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已开通对应业务的全部业务装置。
可选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区域标识时,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井下作业区域的对应标识,确定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区域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区域标识对应井下作业区域中的全部业务装置。
实现中,井上以及井下可以存在多个工作区域,各工作区域内分别存在对应的业务装置,因此,存在可能发起的业务请求仅针对于某一个工作区域内的业务装置。
在该场景下,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可以在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中的目标业务节点的写入位置写入对应的区域标识,融合通信装置读取到区域标识后,可以根据区域标识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处于对应区域内的业务装置,将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对应区域内的全部业务装置。
可选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集体标识时,响应于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全部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确定业务节点标识为集体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全部业务装置。
实现中,存在可能需要对井上以及井下的全部业务装置进行数据传输,在该场景下,业务请求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可以在对应数据包中写入目标业务节点标识的位置写入集体标识,融合通信装置读取接收到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并确定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传输对象所对应的节点标识为集体标识时,将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传输至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全部业务装置。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包括融合通信装置以及多个业务装置,其中,融合通信装置可以对接收业务装置发送的数据包中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进行读取,进而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设置于多个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实现中,数据包中存在设定的控制指令,可结合图4进一步理解,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业务装置鉴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确定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配置鉴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可以包括设定的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用于实现融合通信装置进行功能联动调度。
可选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存在指示域以及预留域,可以通过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的指示域和/或预留域,确定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是否携带融合通信装置的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为了维护系统的安全有效的运行,需要对携带有控制指令的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进行鉴权。
可选地,可以为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配置鉴权信息。其中,配置鉴权信息可以是代码,也可以是其他具备唯一性的设定数据,此处不做限定。
S402,响应于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或者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且处于有效状态,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执行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的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存在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配置鉴权信息匹配的预存鉴权信息。
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之后,可以对其中携带的配置鉴权信息进行读取,并将其与预存鉴权信息进行对比,若二者之间匹配,则可以确定,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接收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控制指令,可以为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和/或第二目标业务装置执行。
比如,设定业务装置B仅能够执行业务装置A发起的控制指令,因此,业务装置A在发起携带有控制指令的数据包时,可以为数据包写入设定的配置鉴权信息,业务装置B接收到数据包后,将其中的配置鉴权信息与其预存的匹配信息进行对比,若二者之间匹配业务装置B可以确定该数据包中的控制指令为业务装置A发送,则可以对该控制指令进行相关的执行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配置鉴权信息与预存鉴权信息存在所属的鉴权信息列表,为了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对鉴权信息列表进行更新。
可选地,可以基于第一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以及预存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
其中,可以基于设定的第一时间间隔更新配置鉴权信息与预存鉴权信息存在所属的鉴权信息列表的鉴权信息,可以理解为,基于第一时间间隔对列表中的配置鉴权信息与预存鉴权信息进行更新的同时,还需要对配置鉴权信息与预存鉴权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进行更新。
可选地,可以基于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与控制指令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配置鉴权信息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并将配置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
可以理解为,基于设定的第二时间间隔对数据包中写入的配置鉴权信息与发起控制指令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映射关系发送至控制指令对应的接收业务装置。
比如,设定业务装置A为发送控制指令1的业务装置,业务装置B为接收并执行业务装置A发送的控制指令1的业务装置,其中,配置鉴权信息X与业务装置A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在该场景下,可以基于第二时间间隔对配置鉴权信息X与业务装置A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其中,可以设定更新后与业务装置A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配置鉴权信息为配置鉴权信息X1,则可以将业务装置A与配置鉴权信息X1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至业务装置B。
此时,配置鉴权信息X1为业务装置B中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的配置鉴权信息。
可选地,可以基于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控制指令对应的预存鉴权信息与控制指令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预存鉴权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并将预存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
可以理解为,基于设定的第二时间间隔对预存鉴权信息与接收控制指令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并将更新后的映射关系发送至发起控制指令的业务装置。
比如,设定业务装置A为发送控制指令1的业务装置,业务装置B为接收并执行业务装置A发送的控制指令1的业务装置,其中,预存鉴权信息Y与业务装置B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在该场景下,可以基于第二时间间隔对预存鉴权信息Y与业务装置B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更新,其中,可以设定更新后与业务装置B之间存在映射关系的预存鉴权信息为预存鉴权信息Y1,则可以将业务装置B与预存鉴权信息Y之间的映射关系,发送至业务装置A。
此时,预存鉴权信息Y1为业务装置A为控制指令1的数据包写入的配置鉴权信息匹配的预存鉴权信息。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控制指令的业务装置可以为其发出的控制指令对应的数据包配置相应的配置鉴权信息,对应的接收业务装置读取数据包中的配置鉴权信息后,根据其内的预存鉴权信息与配置鉴权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确定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否为可执行的控制指令。本申请中,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多个业务装置之间携带有控制指令的数据包的传输,实现了多个业务装置之间的功能联动,通过数据包中配置鉴权信息和接收数据包的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提高了业务装置之间功能联动的安全性。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多个业务装置之间的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的公众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当公众通信装置对通信业务装置发出通话请求时,可结合图5进一步理解,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话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响应于公网通信装置向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第一通话请求中的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公网号码。
实现中,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多个业务装置还包括通信业务装置,比如移动终端等,其中,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
在一些实现中,可以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公网通信装置与矿用融合通信系统中的通信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
其中,可以将公网通信装置向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通话请求,确定为第一通话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话请求中携带有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公网号码,可以将该号码确定为通信业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的第一公网号码。
S502,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第一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一中转号码,其中,第一中转号码为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矿井通信网络与公众电信网络之间存在不同的号码体系,因此,矿井通信网络中存在设定的号码转换规则,可以根据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将读取到的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公网号码进行号码体系的转换,将第一公网号码转换为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对应号码,从而实现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至今的通话。
可选地,可以通过中转号码列表进行第一公网号码的转换,其中,可以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第一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一中转号码,其中,可以从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部分中转号码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第一公网号码的第一中转号码。
S503,根据第一中转号码,确定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局域网号码,并将第一局域网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中转号码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之间存在设定的映射关系,因此,确定第一中转号码后,可以根据设定的映射关系,获取第一中转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对应的局域网号码,并将其确定为第一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第一局域网号码,并将其确定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S504,将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第一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通信装置存在设定的通话转接功能,因此,确定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后,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根据被叫局域网号码,确定第一通话请求中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
进一步地,将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第一局域网号码指示的通信业务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话请求中还包括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公网号码,因此,还需要对第二公网号码进行号码体系的转换。
其中,可以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第二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二中转号码,其中,第二中转号码为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
相应地,可以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获取未被占用的部分中转号码,并从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第二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二中转号码。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中转号码确定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局域网号码,并将第二局域网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根据中转号码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局域网号码之间的映射关系,将第二中转号码进行转换整合,从而得到第二中转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局域网号码,作为第二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第二局域网号码,并将其确定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进行被叫通信业务装置的寻址,以将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
在一些实现中,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可以基于公众电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号码位数,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号码位数确定,其中,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可结合如下示例进一步理解:
可选地,响应于公网通信装置向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以及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确定为第一号码体系,将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确定为第二号码体系,其中,可以将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位数确定为第一位数,将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位数确定为第二位数。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位数和第二位数之间的对比,实现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与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之间的转换。
可选地,根据第一位数和第二位数,将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为第二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公众电信通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与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不相同。
作为一种可能地实现方式,当第一位数小于第二位数,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第一位数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进行补位,直至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号码位数与第二位数相同。
其中,矿井通信网络中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存在可能多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在该场景下,需要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进行补位。
进一步地,可以获取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位数的主叫公网号码以及被叫公网号码,并分别进行补位处理。
其中,可以获取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相应地,可以获取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比如,设定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为L位,第二号码系统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为M位。
当L小于M时,可以获取L与M之间的位数差,并基于位数差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分别进行补位,将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号码位数由L位补位至M位,进而实现对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的转换。
作为另一种可能地实现方式,当第一位数大于第二位数,获取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第二位数应满足以10为底数、以第二位数为指数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
其中,矿井通信网络中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存在可能少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在该场景下,需要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进行计算处理。
可选地,可以获取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并根据号码容量与第二位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对第一位数的公网号码进行号码配置,从而得到第一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
其中,可以基于以10为底数、以第二位数为指数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作为号码容量与第二位数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该设定关系对第一位数的公网号码进行配置。
进一步地,可以获取第一通话请求中的第一位数的主叫公网号码以及被叫公网号码,并分别基于该设定关系进行配置。
其中,根据号码容量配置第一通话请求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相应地,根据号码容量配置第一通话请求中的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第一通话请求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比如,设定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X,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为L,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为M,则可以基于10M≥X的设定关系对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分别进行中转号码的配置,将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号码位数由L位配置为M位,进而实现对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转换。
其中,可以根据10M≥X计算得到的数值结果进行升序排序或者降序排序,进而从排序后的数值结果中,确定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降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之间的重复概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存在不同,或者,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数字取值范围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数字取值范围不同,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为,设定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为11位,则可以将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设置为其他数值,比如10位。
或者,设定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开头两位号码的取值范围为13,则可以将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开头两位号码的取值范围设置为82。
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通信装置对第一通话请求的转接存在可能出现异常情况,其中,响应于根据矿用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为矿用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第一通话请求转接成功。
若第一通话请求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后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为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可以理解为,该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已经在矿井通信网络中进行了注册,为矿井通信网络中可以进行通话的通信业务装置,在该场景下,可以判断,融合通信装置对第一通话请求的转接成功。
相应地,响应于根据矿用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不是矿用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第一通话请求转接失败。
若第一通话请求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后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不属于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可以理解为,该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未在矿井通信网络中进行注册,因此,该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矿井通信网络中为空号,在该场景下,可以判断,融合通信装置对第一通话请求的转接失败。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可以对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众通信装置向多个业务装置中的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通话请求进行转接,通过对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号码进行号码体系的转换,得到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局域网号码,进而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对通话请求进行转接。本申请中,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公众通信装置与矿井通信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可以支持多个业务装置之间的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的公众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通信业务装置也可以向其他通信业务装置发出通话请求,可结合如下示例进行进一步理解,包括:
响应于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其他通信业务装置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二通话请求,获取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可以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对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除发起通信业务装置的剩余通信业务装置发起通话请求,其中,可以将该场景下的通话请求确定为第二通话请求。
进一步地,可以先行判断第二通话请求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可选地,若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在线,则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在该场景下,可以判断,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正常,可以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可选地,若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则判断被叫通信业务装置是否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
在该场景下,可以判断,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存在可能出现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可以通过融合通信装置提供的通话请求发起的协议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等相关信息实现通话请求的发起与转接,并对通信业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注册提供了鉴权信息,进一步地,通信业务装置通过设定的多媒体子系统服务器、数字语音网关等相关设备,在融合通信装置上发起注册,进而实现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成功注册。
进一步地,注册成功的通信业务装置需要在融合通信装置上进行通信状态以及用户状态信息的更新,其中,可以基于设定的时间周期将自身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用户状态信息发送至融合通信装置。
作为其中一种可能,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存在可能脱离了矿井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响应于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其中,可以判断当前被叫通信业务装置是否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若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则可以判定,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公众通信网络中进行了注册,可以通过公众电信网络实现与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
可选地,可以将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转换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其中,响应于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公众电信网络中的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发起第三通话请求,获取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和登记信息。
可以理解为,该场景下的使用被叫通信业务装置的用户脱离了矿井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为了实现第二通话请求的转接,融合通信装置可以将被叫通信业务装置的局域网号码作为主叫局域网号码,通过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将其转换为公众通信网络中的公网号码,并以该号码作为主叫号码,对相同用户在公众电信网络中注册的其他公网号码进行呼叫。
其中,可以将第二通话请求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通话请求确定为第三通话请求,并将第三通话请求中的用户在公众通信网络中注册的公网号码所使用的公网通信装置,确定为被叫公网通信装置。
实现中,用户在在公众通信网络中注册的公网号码,以及公网号码所使用的公网通信装置需要在融合通信装置中进行信息登记以及通信状态的登记,因此,可以从融合通信装置上对第二通话请求中的被叫用户,当前在公众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公网装置的登记信息和通信状态,判断当前发起的第三通话请求是否可以转接成功。
若通信状态正常且等级信息正常,则可以将第二通话请求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第三通话请求,转接至对应用户所使用的被叫公网通信装置上,通过第三通话请求的成功转接,实现第二通话请求的成功转接。
相应地,若通信状态获取异常且登记信息异常,响应于通信状态获取异常且登记信息异常,对第三通话请求进行出局处理。
在该场景下,可以判定,第二通话请求需要接通的用户在公众通信网络中所注册的公网通信装置的状态出现了异常,因此,第三通话请求无法成功转接,需要对第三通话请求进行出局处理。
进一步地,基于第三通话请求的出局处理,该场景下的第二通话请求转接失败。
作为另一种可能,响应于被叫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且未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第二通话请求呼叫失败。
实现中,存在可能被叫通信装置在矿井通信网络中状态不在线的同时,也并未被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在该场景下,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存在可能出现了设备异常,比如设备关机等相关状况,在该场景下,融合通信业务装置无法将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因此,可以判定,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第二通话请求呼叫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起通话请求的业务装置在通话请求未接通之前停止呼叫,或者在通话请求接通之后终止通话时,发起通话请求或者响应通话请求的业务装置可以将终止请求发送至融合通信装置的通话请求发起协议服务器,融合通信装置可以基于接收到的终止请求,停止对信息的转接,从而停止对被叫业务装置的呼叫,或者切断主叫业务装置与被叫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可以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对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通话请求进行转接,进而实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本申请中,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业务装置之间的通话,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包括调度显示装置,用于显示融合通信装置发送的相关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和/或视频监控画面,可结合6进一步理解,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矿用融合通信系统600,包括融合通信装置610,调度显示装置620,其中:
融合通信装置610,还用于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返回的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将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
调度显示装置620,用于接收融合通信装置获取并发送的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展示。
在一些实现中,设置于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存在定位以及监控的需求,其中,矿井业务装置可以将其自身定位的位置信息以及监控画面信息传输至融合通信装置610,由融合通信装置610传输至调度显示装置620,通过在调度显示装置620上进行展示,实现对矿井业务装置的定位监控需求的满足。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存在部分的矿井业务装置无法对其自身进行定位或者未配置有视频监控的功能,因此,可以在矿井业务装置中配置设定的监控业务装置,通过设定的监控业务装置,实现对矿井业务装置的定位和监控。
可选地,设置于井下的监控业务装置存在设定的监控覆盖范围,其中,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矿井业务装置与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
可以理解为,当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时,监控业务装置可以对移动至其覆盖范围的矿井业务装置进行识别以及信息获取,进而主动构建矿井业务装置与其之间的关联关系。
进一步地,监控业务装置可以将与其关联的矿井业务装置当前的位置信息传输至融合通信装置。融合通信装置接收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调取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
其中,融合通信装置可以向上传位置信息的监控业务装置下发监控画面的调度指令,进而从监控业务装置上调取到矿井业务装置在其覆盖范围内的监控画面。
进一步地,当矿井业务设备移动至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之外时,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之外,矿井业务装置与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断开。
停止接收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停止对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的调取。
为了节约监控业务装置的资源消耗,当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之外时,监控业务装置可以断开与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基于关联关系的切断,停止对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的采集,并停止将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发送至融合通信装置。
相应地,当融合通信装置没有接收到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时,可以判断,当前矿井业务装置已经移动至该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外,则可以停止对监控业务装置上采集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的调取。
在另一些实现中,井下作业区域中可能存在告警区域,对于进入告警区域中的矿井业务装置,需要对其进行警示并监控其脱离。
可选地,响应于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接收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发送的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告警区域内设置有对应的矿井业务装置,该部分矿井业务装置配置有定位功能、视频监控功能以及告警功能,因此,当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内时,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可以向融合通信装置发送其采集到的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
进一步地,当融合通信装置接收到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发送的位置信息时,可以判断,当前告警区域内存在外部移动至该区域的矿井移动装置。在该场景下,可以启动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将监控监测得到的告警区域的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
通过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功能的启动,实现对移动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的视频监控,并将调取到的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
获取调度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告警信息,并将告警信息发送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直至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外,停止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停止发送告警信息。
其中,可以在调度显示装置上显示移动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的相关告警信息,融合通信装置可以从调度显示装置上获取到该部分告警信息,并将其发送至告警区域内预配置的矿井业务装置上,通过该部分矿井业务装置对移动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进行告警信息的发送。
进一步地,当监控到移动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离开告警区域后,告警区域内配置的矿井业务装置可以停止上传位置信息,融合通信装置基于停止上传的位置信息可以判断,原先移动至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已经脱离了告警区域,移动至了告警区域之外。在该场景下,可以停止对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停止告警信息的发送。
需要说明的是,矿用融合通信系统的多个业务装置中,存在部分业务装置未配置有视频监控的功能,为了实现对矿井业务设备的视频监控,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通信装置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数据包,获取矿井业务装置关于视频监控功能的指示信息,从而确定矿井业务装置是否配置有视频监控功能。
可选地,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具备视频监控功能,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融合通信装置时,携带有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具备视频监控功能的指示信息,其中,
响应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为调度显示装置,融合通信装置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融合通信装置调取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和/或位置信息,并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展示。响应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与调度显示装置之间的通信结束,停止调取发送方对应的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和/或位置信息。
可选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发送至融合通信装置时,同时传输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发起方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的视频监控画面数据,其中,响应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方为调度显示装置,融合通信装置将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以及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发起方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的视频监控画面数据,同时发送至调度显示装置。响应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与调度显示装置之间的通信结束,停止发送响应于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方对应的第一业务装置和/或第二业务装置的视频监控画面数据至调度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包括调度显示装置,其中,调度显示装置可以接收融合通信装置发送的矿井业务设备的位置信息以及监控画面信息,并对其进行展示。本申请中,通过调度显示装置对位置信息以及监控画面的展示,实现了矿井业务装置的定位以及监控,提高了矿井业务设备作业的安全性。
为更好的理解上述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信方法,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701,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业务装置确定为第一业务装置,并将其发起的业务请求所对应的数据包确定为第一数据包。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业务装置与融合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第一业务装置可以将携带有业务请求的第一数据包传输至融合通信装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可以理解为,设置于井下或者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均可以与融合通信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交互。
S702,根据第一数据包,从多个业务装置中确定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融合通信装置可以从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包中读取到第一数据包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的设定信息,并根据设定信息的指示,确定接收第一数据包的业务装置。
其中,可以将第一数据包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确定为第一目标业务装置。通过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与融合通信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融合通信装置可以将接收到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转发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可以理解为,第一数据包的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可以包括设置于井上的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也可以包括设置于井下的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还可以同时包括设置于井上的业务装置和设置于井下的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本申请提出的通信方法,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多个业务装置中包括的井上业务装置和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与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为达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以及多个业务装置,其中,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可以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第一数据包确定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第一数据包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第一目标业务装置。本申请中,通过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实现了多个业务装置中包括的井上业务装置和矿井业务装置之间的信息交互,打破了多个业务装置中由于业务类型不同所导致的矿井业务装置和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系统孤立、异系统之间数据不互通的现象,实现了不同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功能联动,优化了矿井业务装置与井上业务装置之间的通信方法。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0)

1.一种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融合通信装置、多个业务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融合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确定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业务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所述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所述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从第一数据包中读取业务请求在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并根据预配置的节点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
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所述目标业务装置;
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以及业务请求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在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填写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融合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融合通信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业务请求的发起方的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二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确定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二目标业务装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目标业务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所述第二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从第二数据包中读取业务请求在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并根据预配置的节点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
将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所述目标业务装置;
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以及业务请求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在第二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填写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单一标识、群组标识、业务标识、区域标识、集体标识中的一种,其中,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一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单一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所述单一标识指示的单一业务装置;和/或,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根据所述多个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生成对应的群组节点标识,并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预设群组的对应标识,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群组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所述预设群组标识指示的群组内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业务的对应标识,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业务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已开通所述业务标识对应业务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中包括井下作业区域的对应标识,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区域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所述区域标识对应井下作业区域中的全部业务装置;和/或,
响应于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包括所述多个业务装置的全部业务装置的对应标识,确定所述业务节点标识为所述集体标识,将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或第二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二数据包,传输至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全部业务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数据包中包括控制指令,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确定第一数据包的配置鉴权信息;
响应于所述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或者所述配置鉴权信息与接收方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的预存鉴权信息匹配且处于有效状态,第一目标业务装置执行第一数据包的所述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用于实现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进行功能联动调度,其中,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头中的指示域和/或预留域,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包是否携带所述融合通信装置的所述控制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基于第一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以及所述预存鉴权信息所属的信息列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基于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配置鉴权信息与所述控制指令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配置鉴权信息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并将所述配置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发起方的业务装置;
基于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更新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预存鉴权信息与所述控制指令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预存鉴权信息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并将所述预存鉴权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接收方的业务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所述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公网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的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所述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公网号码;
从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所述第一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一中转号码,其中,所述第一中转号码为所述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
根据所述第一中转号码,确定所述被叫的通信业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一局域网号码,并将所述第一局域网号码作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所述第一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还包括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所述公众电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公网号码,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从所述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对应的所述中转号码列表中确定所述第二公网号码对应的第二中转号码,其中,所述第二中转号码为所述中转号码列表中未被占用的任一号码;
根据所述第二中转号码确定所述主叫的公众通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第二局域网号码,并将所述第二局域网号码作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所述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公网通信装置向所述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一通话请求,获取所述公众电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以及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
根据所述第一位数和所述第二位数,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的所述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为所述第二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所述公众电信网络的第一号码体系中的公网号码的第一位数,与所述矿井通信网络的第二号码体系中的局域网号码的第二位数不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位数和所述第二位数,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的所述第一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转换为所述第二号码体系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包括:
当所述第一位数小于所述第二位数,对所述第一号码体系中第一位数的所述主叫公网号码和/或所述被叫公网号码进行补位,直至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和/或被叫公网号码的号码位数与所述第二位数相同;
获取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所述补位后的主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获取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并根据对应的中转号码确定所述补位后的被叫公网号码在矿井通信网络中对应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当所述第一位数大于所述第二位数,获取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所述第二位数应满足以10为底数、以第二位数为指数的取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号码容量;
根据所述号码容量配置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的所述主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所述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
根据所述号码容量配置所述第一通话请求中的所述被叫公网号码对应的中转号码,对所述中转号码进行映射,并将映射得到的号码作为所述第一通话请求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被叫局域网号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通话请求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被叫局域网号码,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进行被叫通信业务装置的寻址,以将所述第一通话请求转接至所述被叫局域网号码对应的通信业务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10和11-13任一项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根据所述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为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所述第一通话请求转接成功;
响应于根据所述矿井通信网络的号码转换规则得到的主叫局域网号码和/或被叫局域网号码,不是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预配置号码,所述第一通话请求转接失败。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所述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其他通信业务装置中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第二通话请求,获取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
若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在线,则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若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则判断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是否被所述公众电信网络覆盖;
响应于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被所述公众电信网络覆盖,将所述第二通话请求转接至被所述公众电信网络覆盖的被叫通信业务装置;
响应于所述被叫通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不在线,且未被所述公众电信网络覆盖,所述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发起的所述第二通话请求呼叫失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包括通信业务装置,所述通信业务装置支持音频和/或视频通话、以及支持与公众电信网络中的公网通信装置之间的通话,其中,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被叫通信业务装置作为主叫通信业务装置,向所述公众电信网络中的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发起第三通话请求,获取所述被叫公网通信装置在所述矿井通信网络中的通信状态和登记信息;
响应于所述通信状态获取异常且所述登记信息异常,对所述第三通话请求进行出局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用融合通信系统,还包括调度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矿井业务装置返回的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所述调度显示装置;
所述调度显示装置,用于接收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获取并发送的所述位置信息和/或监控画面信息并展示;
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设置于井下的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内,所述矿井业务装置与所述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
接收所述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调取所述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
响应于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所述监控业务装置的覆盖范围之外,所述矿井业务装置与所述监控业务装置之间关联断开;
停止接收所述监控业务装置发送的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的位置信息,并停止对所述监控业务装置采集到的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的监控画面的调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通信装置,还用于:
响应于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告警区域,接收所述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发送的位置信息;
启动对所述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将监控监测得到的所述告警区域的监控画面信息发送至所述调度显示装置;
获取所述调度显示装置上显示的告警信息,并将所述告警信息发送至所述告警区域内的矿井业务装置,直至所述矿井业务装置移动至所述告警区域外,停止对所述告警区域的监控监测,并停止发送告警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包括:
LTE通信装置、5G NR通信装置、WIFI通信装置、定位装置、广播装置、GIS系统装置、调度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安全监控装置、6G通信装置中的至少一种。
2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矿用融合通信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业务装置中的发起业务请求的第一业务装置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从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确定接收业务请求的第一目标业务装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目标业务装置;
其中,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所述第一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或井下的任一业务装置,所述第一目标业务装置为设置于井上和/或井下的至少一个业务装置;
从第一数据包中读取业务请求在所述多个业务装置中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并根据预配置的节点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目标业务装置;
将第一数据包传输至对应的所述目标业务节点标识指示的所述目标业务装置;
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对应的业务节点标识,以及业务请求的接收方对应的目标业务节点标识,为业务请求的发起方在第一数据包的数据包头、物理层信令、MAC层的至少一个中填写的。
CN202210751843.XA 2022-06-29 2022-06-29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ctive CN115150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1843.XA CN115150855B (zh) 2022-06-29 2022-06-29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CT/CN2023/074788 WO2024001195A1 (zh) 2022-06-29 2023-02-07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51843.XA CN115150855B (zh) 2022-06-29 2022-06-29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0855A CN115150855A (zh) 2022-10-04
CN115150855B true CN115150855B (zh) 2023-03-21

Family

ID=83410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1843.XA Active CN115150855B (zh) 2022-06-29 2022-06-29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0855B (zh)
WO (1) WO2024001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0855B (zh) * 2022-06-29 2023-03-2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0295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cptt架构实现功能寻址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0030A (zh) * 2009-11-24 2010-06-09 廊坊开发区景城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业务融合方法、平台及系统
CN101902466B (zh) * 2010-07-05 2013-01-09 镇江和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煤矿井下移动通信与监控的实时控制系统
CN105471820A (zh) * 2014-08-20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融合通信终端发现以及能力探测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449724B (zh) * 2018-01-19 2022-04-12 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号业务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9274583B (zh) * 2018-09-25 2021-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融合通信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CN110794760B (zh) * 2019-10-29 2020-11-10 山东大齐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矿用通信控制系统的plc控制器架构及矿用通信控制系统
CN110806717B (zh) * 2019-11-21 2022-03-11 山东大齐通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矿用通信控制系统的集控台及矿用通信控制系统
CN113114695A (zh) * 2021-04-19 2021-07-13 山西阳光三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sip井下可视通话系统及通讯方法
CN115150855B (zh) * 2022-06-29 2023-03-2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0295A (zh) * 2016-08-18 2018-03-06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mcptt架构实现功能寻址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1195A1 (zh) 2024-01-04
CN115150855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6397A (zh) 提供备用网络连接的无线接入点和方法
EP2382816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load balanc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83826A1 (zh) 家庭基站与物联网的融合系统及物联网业务实现方法
US20110164590A1 (en) Method for ue handover between home node bs
EP2930977B1 (en)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EP3713266A1 (en) Method, telecommunications node and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N115150855B (zh) 矿用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US8797856B1 (en) Feedback for machine to machine devices to account for failure of network elements
JP2018515013A (ja) サービスルーティングのためのデバイスマネージャ
US20100008298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ntroller, and extension transmitting/receiving server device selecting method
CN110875857B (zh) 断网状态的上报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815106A (zh) 动态gre隧道建立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09782B (zh)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6304160B (zh) 承载创建、基站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455358B2 (en) Pros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9905298B (zh) 家庭基站、系统及家庭基站接入网络的方法
CN111917650B (zh) 确定通用路由封装gre隧道标识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040671B (zh) 一种lte网络移动视频监控的实现方法
JP4788430B2 (ja) 移動体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R100738457B1 (ko) 무선인터넷 이동전화 시스템 및 무선인터넷을 이용한음성통신 서비스 제공방법
JP5761462B2 (ja) 無線基地局、通信ノード、無線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通信ノードの制御方法
KR102095651B1 (ko) Lte 백홀 메쉬 네트워크 구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KR101395810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호 연결 시스템과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8630254B2 (en) Telephone line switching apparatus, telephone line switching system, telephone relay system, telephone relay method, telephone relay program
CN109699049B (zh) 用户面协议栈类型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