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0506A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50506A CN115150506A CN202110351477.4A CN202110351477A CN115150506A CN 115150506 A CN115150506 A CN 115150506A CN 202110351477 A CN202110351477 A CN 202110351477A CN 115150506 A CN115150506 A CN 11515050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distance
- mobile terminal
- millimeter wave
- scattering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17 ar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以及根据各个散射点的距离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在确定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并对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本申请增加了基于毫米波的接近感知及材质识别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在非人头靠近时降低功率的问题;由于拓展了单一器件的功能,可减少如光传感器、SAR传感器等器件的设置,减少了体积空间、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以手机为例,现有的移动终端的接近传感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人头靠近时的熄屏功能,它主要通过光感原理实现;其二是通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传感器实现人头靠近时对手机的功率进行回退,以减小终端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对于如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在任何时刻都需要满足规定的SAR安全标准。
然而,在现有的手机中,光传感器及SAR传感器往往是各自独立的,占据了一定的手机成本与空间。其次,对于光传感器,当纸张等物体靠近时,也会使手机产生熄屏的操作,导致影响了用户对屏幕显示内容的查看等。同样,SAR传感器也具有相同的问题,只要检测到物体足够接近,则会进行功率回退,而且这种功率回退是阶跃性的,有时由于终端突然进行了功率回退,使得移动终端的通信性能急剧下降,进而影响了用户的通话体验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接近感知及材质识别功能,很好地解决了在非人头靠近时降低功率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所述移动终端的不同天线区域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包括:
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根据所述确定的功率回退值对所述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其中,所述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天线在不同的探测距离下具有各自对应的功率回退值,若存在多个目标散射点对应于同一根天线,则按照所述多个目标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对应的功率回退值中的最大值对所述同一根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及所述工作天线对应的切换目标天线;
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以及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将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比较;
在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工作天线切换到所述切换目标天线,并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回退后以用于信号发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之和的情况下,才将所述工作天线切换到所述切换目标天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包括:
将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比较,将所述距离小于所述回退距离阈值的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或者,
若不同天线区域具有各自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所述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包括:
根据当前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散射点对应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并将所述当前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所述选取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比较;
在所述当前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所述选取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先对人体头部进行毫米波信号反射测试以获取所述人体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包括:
若获取的所述特征参数在所述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内,则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否则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或者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不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不执行天线功率回退操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熄灭屏幕;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熄灭屏幕操作。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头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距离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回退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毫米波天线用于实现毫米波通信、距离探测和人体头部识别,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施上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施上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对移动终端增加了基于毫米波的接近感知功能以及人体结构识别功能,通过毫米波识别不同材质及距离探测,可以实现在确定靠近的接近对象为头部且距离足够近时才进行功率回退,很好地解决了在非人体头部靠近时降低移动终端的功率而影响用户体验等问题。此外,由于拓展了毫米波单一器件的功能,可减少如光传感器、SAR传感器等器件的设置,从而减少体积空间、降低成本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所示仅为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所示为本申请的移动终端的毫米波硬件部署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的移动终端的毫米波通信和探测复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毫米波雷达;101-天线单元;102-毫米波收发机;103-数据处理单元;10-毫米波天线模块;20-通信基带芯片;30-探测处理芯片;40-主处理器;200-控制装置;210-获取模块;220-头部确定模块;230-距离比较模块;240-回退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的移动终端中,如手机、平板等,通常包含有毫米波辐射模块、光传感器及SAR传感器以分别实现各自的功能,这些器件分别独立设置,占据了一定的成本与空间,以及现有的光传感器及SAR传感器在实现相应功能时存在相应的缺陷,例如,无法区分是人体组织靠近还是非人体组织靠近,容易出现在不需要时进行了熄屏或功率回退操作,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等。随着毫米波应用的不断发展,考虑到毫米波具有穿透性、无危害、非接触性等特点,为此,申请人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的接近传感器的移动终端来进行来解决上述难题。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具有毫米波雷达100,该毫米波雷达100主要包括能够发射和接收毫米波信号的天线单元101、毫米波收发机102以及数据处理单元103。其中,该天线单元101用于负责发射和接收毫米波电磁波,例如,可以是由多根分立形式的天线组成,也可以是集成式的天线阵列等。毫米波收发机102用于负责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供给数据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103可用于分析数据并给出靠近的物体的距离和方位信息,例如,该数据处理单元103可以是单独的DSP或处理器,也可以复用移动终端中已经存在的处理器。
本申请中,对于该毫米波雷达100的硬件部署,可以是采用一个单独的接近探测系统,即通过额外设置一个基于毫米波的接近探测结构,也可以是与已有的毫米波通信模块进行复用而形成通信-探测复用系统,即该通信-探测复用系统将共用终端毫米波模块,既承担终端通信任务,也作为接近传感器的探测器件。其中,毫米波通信与毫米波接近感知功能可以采用时分、频分或极化技术等进行复用实现,例如,时分复用是指在毫米波通信的空闲间隙中进行接近传感的检测,频分复用主要通过给接近传感器定义一个新的无需授权的毫米波频段以进行靠近对象的探测等,而极化技术则可以利用终端毫米波天线的不同极化以分别作为接近传感器和通信功能的通道。可以理解,毫米波模块的复用方式,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图2所示为一种毫米波通信和接近探测复用的架构示意图。该复用系统包括毫米波天线模块10、通信基带芯片20、探测处理芯片30及主处理器40。通过毫米波天线模块10的部分电路共用,可大大降低成本等。
示范性地,毫米波天线模块10分别连接通信基带芯片20和探测处理芯片30,该通信基带芯片20和探测处理芯片30分别连接主处理器40。其中,该毫米波天线模块10主要包含天线阵列、通信和探测各自所需的射频电路及可共用的射频电路,进一步地,这些射频电路可包括如馈电网络,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开关,电源管理芯片,变频模等器件。该通信基带芯片20主要用于实现通信信号的调制、解调、编解码等功能。该探测处理芯片30主要指主控和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用于对毫米波探测的射频信号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而主处理器40除传统的终端主处理器功能外,还负责接近探测传感数据的处理,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执行相应指令操作,例如,向屏幕控制端发射亮暗屏幕操作等,又或者,向天线功率控制端发射相应指令以进行功率回退操作等。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基于毫米波实现接近感知的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1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该移动终端利用毫米波天线模块对靠近对象进行接近探测,可以有效解决非人体靠近时降低功率的问题,此外,还可以根据探测距离的远近进行精准功率回退等。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在不同位置处设有不同的毫米波天线,例如,可在终端的顶部、左侧及右侧等不同位置分别设有至少一毫米波天线,这些区域称为天线区域。下面对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10,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示范性地,当接近对象靠近移动终端时,可通过这些毫米波天线分别发射毫米波信号及接收由接近对象表面反射回的毫米波信号,以利用雷达测距原理来计算该接近对象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
其中,上述的散射点是指接近对象表面反射毫米波信号的点,通常地,不同大小的接近对象,可取不同数量的散射点,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毫米波天线的总数量为N,可选取出每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前s个散射点,从而得到各天线对应的前s个散射点到移动终端的距离,也即接近对象的不同表面位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而,利用这些散射点的距离,可判断出该接近对象是否离移动终端足够近,进而确定是否需要执行相应控制操作。
例如,可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每个散射点的距离:d=c*T;其中,d为接近对象表面的散射点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c为真空中的光速,T为对应散射点在发射和接收到毫米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本实施例中,除了利用毫米波对接近对象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行探测外,还将根据该接近对象反射毫米波信号的相应特征参数来判断该接近对象的材质。其中,上述的接近对象可以是靠近移动终端的人体组织,如人头等,也可以是非人体组织,如纸、书等物体。
步骤S120,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通常地,不同材质的物体对毫米波的反射物理特性不同,示范性地,该特征参数可为对应散射点的发射毫米波功率与接收的反射功率之比,或者,为对应散射点的发射毫米波信号与接收的反射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又或者,还可以是对应散射点的辐射信号强度,或基于接收的辐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的辐射温度等。可以理解,上述列举出的几种情况仅是特征参数的举例示意,并不仅限于此,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通过预先对人体头部进行毫米波信号反射测试以获取人体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进而将该获取的特征参数区间数据存储于移动终端中。当然除了测试人体头部外,还可以测试得到人体其他部位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如手指、手臂、腿、腹部等,如下表1所示。
部位 | 特征参数区间 |
头部 | A1-A2 |
手指 | B1-B2 |
手臂 | C1-C2 |
腿 | D1-D2 |
腹部 | E1-E2 |
… | … |
此外,还可以对一些特定的非人体组织结构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以便进行其他特定控制操作等。
示范性地,对于上述步骤S120,包括:若获取的特征参数在预先得到的人体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内,则确定此时靠近的接近对象即为人体头部,否则确定该接近对象不为头部。
于是,在确定出靠近的对象为人体头部,且距离足够近时,则需要对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进行功率回退操作,从而减少移动终端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保证SAR不超标的问题。否则,若靠近的对象不为人体头部,则可不执行功率回退操作,以保证终端具有较好的通信性能。
步骤S130,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示范性地,在得到该接近对象表面的各个散射点的距离值后,利用这些散射点的距离,可判断出该接近对象是否离移动终端足够近。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各个散射点对应的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比较,并将距离小于回退距离阈值的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若存在距离小于回退距离阈值的散射点,此时表明该接近对象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则控制终端进行相应控制操作。反之,若不存在距离大于或等于该回退距离阈值的散射点,则表明该接近对象与移动终端距离较远,则可不执行上述控制操作。
毫米波的探测距离范围通常会大于执行控制操作时的距离阈值,应当明的是,该回退距离阈值也用于筛选出满足距离要求的距离值,也可进一步减小计算量等。其中,上述的回退距离阈值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例如,可设为人头相距移动终端5cm、6cm或8cm等。
进一步可选地,可根据天线区域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便于进行更灵敏的距离探测及对应天线区域的功率精准控制等。可以理解,每个散射点与接收信号对应的毫米波天线存在对应关系,而每个毫米波天线所属的天线区域已知,因此,可根据每个散射点的距离确定其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若不同天线区域具有各自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则可根据当前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来确定当前散射点对应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即确定用哪一个区域回退距离阈值进行比较,并将该当前散射点的距离与选取出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比较。进而,在该当前散射点对应的距离小于该区域回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当前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不对上述步骤S120和S130之间的顺序进行限定,这两个步骤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例如,步骤S120在步骤S130之前执行,或步骤S120在步骤S130之后执行。
步骤S140,在确定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并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若存在目标散射点,表明其对应的毫米波天线所属的天线区域与人体头部这一接近对象相距较近,此时需要对该天线区域中的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进行功率回退。示范性地,在进行功率回退时,可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该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根据该确定的功率回退值对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可包括:接近区域内的天线在不同的探测距离下具有各自对应的功率回退值。进一步地,若存在多个目标散射点对应于同一根天线,则按照该多个目标散射点的距离对应的功率回退值中的最大值对该同一根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例如,某一天线区域(记为区域1)的基于毫米波天线探测得到的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可知,该天线区域可包括至少一根天线,若确定了该天线区域为接近区域,则可根据该表确定处于工作状态的天线的功率回退值。
以天线1为例,若存在多个散射点的距离均对应于天线1,且这些散射点的距离不同,则可从这些距离对应的功率回退值中选取出一个最大功率回退值作为该天线最终的功率回退值。这是由于,当距离不同时,该接近对象的不同表面位置与该移动终端的距离存在一些差异,通过选取一个最大值进行回退,可尽可能地保证所有位置都不会出现SAR超标的问题。
可以理解,对于每个天线区域,都可以得到如上表2所示的对应天线区域内所包括的所有天线在工作状态下的距离-功率回退表。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表中的距离数据可能不连续的问题,例如,有些距离值并不在表中,则可进行插值得到,例如,可通过该距离与天线功率回退之间的拟合曲线来计算该插值,进而确定实际散热点的距离所对应的功率回退值。
由此,在确定了相应的功率回退值后,则移动终端可对接近区域内的相关工作天线进行发射功率降低,以保证满足SAR标准。
此外,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S150,在确定接近对象不为头部,或者确定接近对象为头部且不存在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不执行天线功率回退操作。
示范性地,对于上述步骤S120,若确定接近对象不是头部,则可以不执行上述的天线功率回退操作;又或者,在确定接近对象是头部,但上述步骤S130不存在目标散射点,即表明靠近的头部距离移动终端还比较远,此时可先不进行功率回退。
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毫米波模块来实现进行物体靠近距离检测以及在人体头部靠近时进行功率回退,进而基于探测到的距离来进行精准回退,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功率回退,有效解决现有的SAR传感器无法识别材质以及阶跃性回退的问题,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处于较好的性能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通话等体验。进一步地,若对用于通信功能的已有毫米波模块进行功能复用,还可以取消SAR传感器等器件的设置,减少硬件占用空间及器件成本等。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在确定是人体头部靠近时,基于天线切换来尽量减少需要降低的功率值,以尽可能地使得移动终端的性能处于较好的状态。
示范性地,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10,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步骤S220,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步骤S230,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步骤S210~S230与上述步骤S110~S13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40,在确定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及所述工作天线对应的切换目标天线。
本实施例将通过天线切换的方式来降低或进一步降低回退的功率。其中,上述的切换目标天线主要是指一根天线的可切换天线,例如,当某根天线被用户握住时,可切换到其他的天线继续进行信号发射,以保证移动终端的性能不用突然骤降,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示范性地,可通过预先设置一个天线切换规则,即确定每个天线在需要切换时的可切换天线。进而,在确定工作天线后,可通过查询存储的天线切换规则以确定该工作天线对应的一切换目标天线。例如,如表3所示,对于天线1,其可切换的天线可为天线2、3等;对于天线N,其可切换的天线为天线1或L等。
天线 | 可切换天线 |
天线1 | 天线2,3,…,天线x |
… | … |
天线N | 天线1,…,天线L |
步骤S250,确定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以及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并将工作天线和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比较,以确定是否切换到切换目标天线。
对于功率回退值的确定,例如,可利用如上述实施例1中的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来确定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以及其对应的功率回退值,在此不再赘述。而对于确定的切换目标天线,同样可按照上述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来确定该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在此不再赘述。
示范性地,在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时,执行步骤S260,否则不切换,并执行对该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操作。
步骤S260,在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的情况下,将工作天线切换到切换目标天线,并根据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回退后以用于信号发射。
示范性地,可根据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进行功率回退,并按照回退后的功率进行信号发射。在一些场合下,若该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为零,则表明在切换天线后可不进行功率回退。此时可通过天线切换来满足人体头部靠近时发射功率的要求,同时还不出现SAR超标的问题。
考虑到可能存在两天线之间进行来回切换的情况,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可加入防乒乓机制,通过设置一个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并结合该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实现合理切换。
示范性地,该方法还包括:在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之和的情况下,才将工作天线切换到切换目标天线。例如,若P初为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P切为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P乒为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则当满足P初>P切+P乒时,才切换到切换目标天线以继续进行信号发射。
本实施例的通过毫米波模块来实现进行物体靠近距离检测以及在人体头部靠近时进行功率回退及天线切换控制,通过判断是否满足天线切换要求,并在满足时进行天线切换,这样在满足SAR要求的基础上,还可以尽量减小回退的功率,以保证移动终端处于一种较好的性能状态等。
实施例3
请参照图6,基于上述实施例1或2的方法,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除了利用毫米波进行功率回退控制外,还可用于替换光传感器等来实现其他需要用于接近感知的场景,如屏幕亮暗控制等。
示范性地,如图6所示,该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10,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步骤S320,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步骤S330,将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屏控距离阈值比较。
其中,上述的屏控距离阈值主要用于确定人体头部是否距离移动终端足够近,若足够近,则进行屏幕熄屏操作,若距离较远,则不进行屏幕熄屏操作。可以理解,该屏控距离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适当设定。
步骤S310~S330与上述步骤S110~S13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步骤S320和S330,若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至少一散射点,则执行步骤S340,否则执行步骤S350。
步骤S340,在确定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控制移动终端熄灭屏幕。
步骤S350,在确定接近对象不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熄灭屏幕操作。
例如,当确定接近对象为大腿或腹部时,则可结合其他信息来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放入口袋,进而控制移动终端进入口袋模式等。可以理解,该口袋模式与驾驶模式类似,均为自定义的一种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的方案通过基于毫米波实现功率回退控制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探测的距离进行屏幕亮暗控制,例如,在接打电话时,在探测到人头足够靠近时,一方面可以进行功率回退控制,以满足SAR标准;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屏幕熄屏来达到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从而提高终端的续航能力等。此外,利用一个毫米波模块可以实现接近感知,使得能够同时替代现有方案中的SAR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可大大降低硬件成本及设计成本等。而利用毫米波天线模块的复用,则可进一步地减小硬件器件成本,由于传感器的数量减小,还便于实现移动终端的微型化设计等。
实施例4
请参照图7,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200,示范性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10,用于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头部确定模块220,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距离比较模块230,用于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回退控制模块240,用于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回退控制模块240,用于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后,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切换目标天线确定以及天线切换控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回退控制模块240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及所述工作天线对应的切换目标天线。
比较子模块,用于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以及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将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比较。
切换子模块,用于在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工作天线切换到所述切换目标天线,并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回退后以用于信号发射。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装置对应于上述实施例1或2的方法,上述实施例1或2中的部分可选项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故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示范性地,该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毫米波天线用于实现毫米波通信、距离探测和人体头部识别,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从而使移动终端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或者上述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移动终端中使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更多个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不同天线区域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包括:
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根据所述确定的功率回退值对所述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其中,所述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包括:
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天线在不同的探测距离下具有各自对应的功率回退值,若存在多个目标散射点对应于同一根天线,则按照所述多个目标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对应的功率回退值中的最大值对所述同一根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及所述工作天线对应的切换目标天线;
按照距离与功率回退值的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以及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并将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比较;
在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工作天线切换到所述切换目标天线,并根据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回退后以用于信号发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工作天线的功率回退值大于所述切换目标天线的功率回退值与防乒乓切换功率阈值之和的情况下,才将所述工作天线切换到所述切换目标天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包括:
将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比较,将所述距离小于所述回退距离阈值的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或者,
若不同天线区域具有各自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所述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包括:
根据当前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确定所述当前散射点对应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并将所述当前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所述确定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比较;
在所述当前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所述确定的区域回退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当前散射点作为目标散射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对人体头部进行毫米波信号反射测试以获取所述人体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所述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包括:
若获取的所述特征参数在所述头部对应的特征参数区间内,则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否则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或者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不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不执行天线功率回退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熄灭屏幕;
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不为头部,且存在至少一散射点的所述距离小于屏控距离阈值的情况下,不执行所述熄灭屏幕操作。
8.一种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个毫米波天线探测到的接近对象表面的多个散射点到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以及所述多个散射点对毫米波信号反射的特征参数;
头部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特征参数确定所述接近对象是否为人体头部;
距离比较模块,用于根据各个散射点的所述距离与回退距离阈值确定是否存在目标散射点;
回退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接近对象为头部且存在所述目标散射点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散射点所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所属天线区域作为接近区域,对所述接近区域内的工作天线进行功率回退。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毫米波天线、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毫米波天线用于实现毫米波通信、距离探测和人体头部识别,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施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10.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51477.4A CN115150506A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351477.4A CN115150506A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50506A true CN115150506A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0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51477.4A Pending CN115150506A (zh) | 2021-03-31 | 2021-03-31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50506A (zh)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45596A (zh) * | 2017-09-18 | 2018-01-3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7783133A (zh) * | 2016-08-25 | 2018-03-09 |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毫米波雷达的固定翼无人机防撞系统及防撞方法 |
CN108601073A (zh) * | 2018-07-09 | 2018-09-28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降低sar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777744A (zh) * | 2018-05-28 | 2018-11-09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辐射性能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9982423A (zh) * | 2019-04-15 | 2019-07-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CN110045370A (zh) * | 2019-05-10 | 2019-07-23 | 成都宋元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感知方法及其系统 |
CN110058220A (zh) * | 2019-05-05 | 2019-07-26 | 广东勘生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火灾探测救援方法及系统 |
CN110118966A (zh) * | 2019-05-28 | 2019-08-13 | 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检测与计数系统 |
CN110858774A (zh) * | 2018-08-24 | 2020-03-03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毫米波天线管理 |
CN110891121A (zh) * | 2019-11-20 | 2020-03-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模组切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057420A1 (zh) * | 2018-09-18 | 2020-03-26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3d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
WO2020132972A1 (zh) * | 2018-12-26 | 2020-07-0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20200322016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eam based on data obtained by camera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
CN111968405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车道的方法及装置 |
-
2021
- 2021-03-31 CN CN202110351477.4A patent/CN11515050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3133A (zh) * | 2016-08-25 | 2018-03-09 |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毫米波雷达的固定翼无人机防撞系统及防撞方法 |
CN107645596A (zh) * | 2017-09-18 | 2018-01-30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移动终端sar值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8777744A (zh) * | 2018-05-28 | 2018-11-09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辐射性能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CN108601073A (zh) * | 2018-07-09 | 2018-09-28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降低sar的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KR20200023218A (ko) * | 2018-08-24 | 2020-03-04 |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엘엘씨 | mm파 안테나 관리 |
CN110858774A (zh) * | 2018-08-24 | 2020-03-03 | 摩托罗拉移动有限责任公司 | 毫米波天线管理 |
WO2020057420A1 (zh) * | 2018-09-18 | 2020-03-26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3d图像显示方法和装置、及终端 |
WO2020132972A1 (zh) * | 2018-12-26 | 2020-07-02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目标检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US20200322016A1 (en) * | 2019-04-02 | 2020-10-0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for controlling beam based on data obtained by camera and method for the same |
CN109982423A (zh) * | 2019-04-15 | 2019-07-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功率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智能终端 |
CN110058220A (zh) * | 2019-05-05 | 2019-07-26 | 广东勘生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技术的火灾探测救援方法及系统 |
CN110045370A (zh) * | 2019-05-10 | 2019-07-23 | 成都宋元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体感知方法及其系统 |
CN110118966A (zh) * | 2019-05-28 | 2019-08-13 | 长沙莫之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人员检测与计数系统 |
CN110891121A (zh) * | 2019-11-20 | 2020-03-1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模组切换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968405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北京小马慧行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车道的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仕阳;刘成国;段开源;胡文韬;张经纬;吴志鹏;: "毫米波雷达人员检测系统设计", 传感器与微系统, no. 07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8606B (zh)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以及装置、移动终端 | |
CN108282166B (zh) |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9981119B (zh) | 天线复用射频装置及终端 | |
US9270320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US20120190398A1 (en) | Usage of antenna for power adjustment | |
CN115442756B (zh) | 消息传输方法、信号发送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08183725B (zh) |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2468177B (zh) | 射频前端电路、电子设备、以及测距方法 | |
CN113783582A (zh) |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
CN115604728A (zh) | 通信感知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 |
CN113824473B (zh) | 控制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
CN115755127A (zh) | 基于双天线接收机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
CN115150506A (zh) | 移动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13133102B (zh) | 调整sar值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16112032A (zh) |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152650B (zh) | 电磁波吸收参数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3472397B (zh) |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5022803A (zh) | Uwb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390115A (zh) | 感知、感知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 |
CN107707318B (zh) | 检测移动终端使用状态方法和装置、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 |
KR102383057B1 (ko) | 송신원 세트 선택형 멀티스태틱 pcl 기반 표적 탐지 장치, 방법,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
CN110417422A (zh) |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电路及相关装置 | |
CN116634524B (zh) | 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及产品 | |
CN118694386A (zh) | 比吸收率控制方法、装置、射频系统、通信设备 | |
CN115133950B (zh) | 一种信号收发电路、测量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