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50401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50401A
CN115150401A CN202210761344.9A CN202210761344A CN115150401A CN 115150401 A CN115150401 A CN 115150401A CN 202210761344 A CN202210761344 A CN 202210761344A CN 115150401 A CN115150401 A CN 115150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hannel
node
data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13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50401B (zh
Inventor
吴宏
仇梦跃
刘胜鹏
张攀
李婉钰
崔跃生
杨应勇
崔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2039 Unit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32039 Unit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2039 Unit Of Chinese Pla filed Critical 32039 Unit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to CN20221076134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504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50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50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50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 H04L67/1008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based on parameters of servers, e.g. available memory or work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管理节点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管理节点在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对于每一数据帧,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本申请通过选择当前负载最轻的数据传输节点(相当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而非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不同的数据传输节点的使用率趋于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航天测控领域,会产生各类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星地链路(相当于数据分发系统)传输至地球站。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每个地球站仅通过一个固定的数据分发系统来接收数据,这样,就导致某些数据分发系统中的服务器经常处于空闲状态,资源使用率十分低下,而某些数据分发系统中的服务器又是资源使用率过高的状态。此外,每新建一个地球站,就需要新建设一套数据分发系统,配备若干服务器,除增加了建设成本外,服务器的日常运维压力也随之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选择当前负载最轻的数据传输节点(相当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而非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不同的数据传输节点的使用率趋于平衡。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节点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返回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之间建立有心跳连接;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在自身未发生故障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所述心跳连接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一次心跳信息;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未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节点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所述管理节点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用于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重新交由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之间建立有心跳连接;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在自身未发生故障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所述心跳连接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一次心跳信息;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未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则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选择当前负载最轻的数据传输节点(相当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而非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不同的数据传输节点的使用率趋于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S101、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示例性的,假设目标数据包括5个数据帧(分别为数据帧1、数据帧2、数据帧3、数据帧4和数据帧5),一级分类标识可以为一级分类标识A、一级分类表示B和一级分类标识C三种。
一级分类标识用于对数据帧进行分类。
例如,数据帧1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数据帧2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数据帧3携带一级分类标识C,数据帧4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数据帧5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
S102、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优选的,数据传输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备用管理节点,用于在管理节点出现故障时替代管理节点(即在管理节点出现故障时,将备用管理节点作为管理节点)。
例如,管理节点可以计算每个数据传输节点的负载分数,从中选取负载分数最低的数据传输节点作为目标数据传输节点(计算负载分数为现有算法,再此不过多赘述)。
S103、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全部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与全部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相同;同样的,全部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也应与全部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相同。
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至少为一个,例如,若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仅为一个,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则需要包括所有种类的一级分类标识。
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数量。
如步骤S101所述的,例如,若当前存在仅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M,第一数据传输通道M则必须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一级分类标识B和一级分类标识3这全部3种一级分类标识,然后,示例性的,可以创建第一数据传输通道M对应的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O、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P和携带一级分类标识C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Q这3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S104、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尚未传输的数据帧,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如步骤S101和S103提及的例子所述的,那么,则每一数据帧均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M从第一终端传输至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S105、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如步骤S101和S103提及的例子所述的,那么,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的数据帧1和数据帧4通过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O从第一终端传输至目标数据传输节点;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的数据帧2和数据帧5通过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P从第一终端传输至目标数据传输节点;携带一级分类标识C的数据帧3通过携带一级分类标识C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Q从第一终端传输至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S106、所述管理节点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即,在管理节点确定每一数据帧均传输至第二终端后,销毁每一第一数据通道以及每一第二数据通道,以减少资源的占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全部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与全部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相同。
全部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也应与全部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相同。
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中。
更高级的分类标识用于对数据帧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例如,N可以为4,即,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二级分类标识、三级分类标识和四级分类标识。
示例性的,存在某个数据帧为数据帧6,数据帧6携带一级分类标识e、二级分类标识e1、三级分类标识e12和四级分类标识e121。
那么,数据帧6对应的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则至少应携带一级分类标识e、二级分类标识e1、三级分类标识e12和四级分类标识e121中的前一者、前两者或前三者(或者以上4者全部携带);
数据帧6对应的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同理,至少应携带一级分类标识e、二级分类标识e1、三级分类标识e12和四级分类标识e121中的前一者、前两者或前三者(或者以上4者全部携带),其中,若数据帧6对应的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分类标识等级最高为x,那么,数据帧6对应的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分类标识等级应最低为x,x为1到N的数。
参照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S201、所述管理节点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即,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若管理节点判定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先销毁当前每一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解除资源占用。
S202、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S203、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返回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建立每一第一数据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一数据通道(对于每一第一数据通道,该第一数据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通道携带的每一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通道携带的每一级分类标识完全相同),以及,建立每一第二数据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通道(对于每一第二数据通道,该第二数据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通道携带的每一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通道携带的每一级分类标识完全相同),并返回步骤S104,继续进行对数据帧的传输。
例如,某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二级分类标识G和三级分类标识H,那么,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则也携带一级分类标识A、二级分类标识G和三级分类标识H。
同理,例如,某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二级分类标识F和三级分类标识L,那么,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则也携带一级分类标识B、二级分类标识F和三级分类标识L。
参照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之间建立有心跳连接;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S301、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在自身未发生故障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所述心跳连接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一次心跳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时间段可以为1秒。
S302、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S303、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未发生故障。
对于每一数据传输节点,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网络延迟或是网络短时中断等问题,也可能会导致该数据传输节点某次心跳信息发送失败,或者,管理节点对于心跳信息的某次接收失败或出现延迟,因此,第二预设时间段一般会设置为第一预设时间段的至少几倍,以避免管理节点误判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
示例性的,在第一预设时间为1秒的情况下,第二预设时间段可以为5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节点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能够通过选择当前负载最轻的数据传输节点(相当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而非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不同的数据传输节点的使用率趋于平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所述管理节点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用于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重新交由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之间建立有心跳连接;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在自身未发生故障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所述心跳连接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一次心跳信息;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未发生故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则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能够通过选择当前负载最轻的数据传输节点(相当于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而非始终使用一个固定的数据传输节点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使得不同的数据传输节点的使用率趋于平衡。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总线,所述存储器402存储有所述处理器40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401与所述存储器402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401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402和处理器401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401运行存储器402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
对应于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数据传输的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节点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返回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管理节点之间建立有心跳连接;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是否发生故障,包括: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该数据传输节点在自身未发生故障时,每隔第一预设时间段通过所述心跳连接向所述管理节点发送一次心跳信息;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段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段;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传输节点,若所述管理节点在连续的第二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来自该数据传输节点的心跳信息,则所述管理节点判定该数据传输节点未发生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接收到来自用户的数据传输停止指令,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管理节点响应所述数据传输停止指令,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6.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管理节点,多个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获取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其中,所述目标数据由若干数据帧构成,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携带有一级分类标识,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
所述管理节点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目标数据传输节点;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和所述第一终端之间建立至少一个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在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其中,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中;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用于通过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一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完成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该数据帧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N级分类标识,i级分类标识的种类个数至少为2,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所述二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还携带有二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为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目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为所述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中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包括该数据帧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2≤M≤O≤N,i为2到N之间的整数,j为1到M之间的整数,k为1到O之间的整数,O、M和N均为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传输所述目标数据的过程中,若所述管理节点判定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发生故障,则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销毁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各自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从多个所述数据传输节点中选取出当前未发生故障且负载最轻的候选数据传输节点;
对于每一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所述管理节点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在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建立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各自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并将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作为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以及,将所述候选数据传输节点作为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以及,重新交由所述第一终端执行步骤对于每一所述数据帧,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目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将该数据帧传输给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节点,其中,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M级分类标识,且所述备份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j级分类标识相同,对于该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有所述一级分类标识直至O级分类标识,且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备份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与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携带的k级分类标识相同。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和总线,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61344.9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150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344.9A CN115150401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344.9A CN115150401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0401A true CN115150401A (zh) 2022-10-04
CN115150401B CN115150401B (zh) 2023-04-21

Family

ID=8340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1344.9A Active CN115150401B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5040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2878A1 (en) * 2001-12-14 2003-06-19 David Kloper Inroute training in a two-way satellite system
US20130279334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on a priority level basis over shar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163130A (zh) * 2019-12-06 2020-05-15 深圳智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服务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17821A (zh) * 2020-06-16 2020-11-10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12511422A (zh) * 2020-11-18 2021-03-16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12878A1 (en) * 2001-12-14 2003-06-19 David Kloper Inroute training in a two-way satellite system
US20130279334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Hughes Network System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ad balancing on a priority level basis over shared communications channels of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163130A (zh) * 2019-12-06 2020-05-15 深圳智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服务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1917821A (zh) * 2020-06-16 2020-11-10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系统
CN112511422A (zh) * 2020-11-18 2021-03-16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望等: "基于数据池的中继卫星地面数据传输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 《航天器工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50401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71376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fault detection and/or predictive fault detection
CN109218126B (zh) 监测节点存活状态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078925B (zh) 一种心跳周期的设置方法及终端
CN109921942B (zh) 云平台切换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US20200178132A1 (en) Load 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737939B (zh) 基于物联网协作通信的网络自愈方法及网络自愈系统
CN110635950A (zh) 一种双数据中心容灾系统
CN113535480A (zh) 数据灾备系统、方法
US20140059154A1 (en) Leader Node Appointment
CN110753002B (zh)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4038366B (zh) 集群节点失效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10740064A (zh) 分布式集群节点故障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94920B (zh) 一种sctp连接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0224872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50401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7069863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219105B (zh) 路由切换方法以及路由切换系统
CN10754726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10635927B (zh) 节点切换方法、网络节点、网络系统
CN113396573B (zh) 计算服务的迁移
EP3062561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tively notifying resource status
JP6380671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6582618B (zh) 电销高可用的实现方法、装置、机房管理平台和计算机
US20170006478A1 (en) Gateway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9873709B (zh) 平台调度方法、装置和多平台服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