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650A -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650A
CN115149650A CN202210943605.9A CN202210943605A CN115149650A CN 115149650 A CN115149650 A CN 115149650A CN 202210943605 A CN202210943605 A CN 202210943605A CN 115149650 A CN115149650 A CN 115149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module
contacts
pair
control
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360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莎
杨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lwa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360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9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9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 H02J13/0001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a wired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or a data transmission bus using optical fib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1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opt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32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J13/00036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the power network elements or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he elements or equipment being or involving switches, relays or circuit br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在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中继模块,该中继模块可以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本发明技术方案,在保证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以及位置状态的采集的基础上,实现了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进而使得网上出现故障导致高压下行时,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的上级控制模块都不会被高压侵入,进而保证了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安全,提升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在铁路行业检修库、电力机务整备场和地铁的停车列检库等,设置电动隔离开关进行高压的分断和开合。
电动隔离开关由网下的隔离开关操作机构和网上分合闸刀头部分,一般与网上的隔离开关机构采用线缆直连,采集隔离开关开关量状态信号和开关量控制信号。
然而,由于接触网网上绝缘子绝缘性能下降或有异物侵入刀头部分,造成高压下行,造成与隔离开关机构线缆相连的其他系统被高压侵入,造成相连的设备控制系统通讯设备全部被击坏,整个控制系统基本瘫痪,损失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以实现将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实现电气隔离,进而保护对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进行保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中继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设置于控制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收取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
中继模块用于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第二控制模块设置于隔离开关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发送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收取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动作。
可选的,中继模块包括第一光纤中继器和第二光纤中继器,第一光纤中继器和第二光纤中继器通过光纤连接,第一光纤中继器与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光纤中继器与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可选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包括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和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
可选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与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第一控制模块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收取到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通过自身输出端输出至主控模块。
可选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动作执行装置;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以及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通过分闸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通过合闸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动作执行装置包括第一对触点和第二对触点,动作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一对触点闭合,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分闸动作;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合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二对触点闭合,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合闸动作。
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和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通过第三对触点与第二控制模块的设定端口电连接,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通过第四对触点与设定端口电连接,第三对触点受分闸继电器线圈控制,第四对触点受合闸继电器线圈控制。
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和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五对触点与第二控制模块的设定端口电连接,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通过第六对触点与设定端口电连接,其中控制第五对触点的第三继电器线圈设置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中,控制第六对触点的第四继电器线圈设置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中。
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电源管控输出端,电源管控输出端通过第五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设置在电源电路中的第七对触点,其中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以及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控制线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线电连接,第七对触点的其中一个触点与控制线路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对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线圈的一端,第六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控制线路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源线通过第八对触点连接隔离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九对触点连接隔离开关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其中,第七对触点由第五继电器线圈控制,第八对触点和第九对触点由第六继电器线圈控制;
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输出对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以及接收供电状态信号;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接收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并根据供电工作电信号控制对隔离开关供电;以及还用于通过自身供电状态输入端采集供电状态信号。
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的供电状态输入端通过第十对触点接入设定电压,其中,第十对触点由第六继电器线圈控制。
可选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控制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在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中继模块,该中继模块可以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进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经过中继模块转换为对应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转换为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输出至第二控制模块,以使第二控制模块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动作,使得第一控制模块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以及使得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经过中继模块转换为对应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转换为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输出至第一控制模块,使得第一控制模块实现对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采集。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在保证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以及位置状态的采集的基础上,实现了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进而使得网上出现故障导致高压下行时,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的上级控制模块都不会被高压侵入,进而保证了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安全,提升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该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二控制模块120以及分别与第一控制模块110、第二控制模块120电连接的中继模块130;第一控制模块110设置于控制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130收取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中继模块130用于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第二控制模块120设置于隔离开关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130收取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动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是PLC。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10设置于控制侧,第二控制模块120设置于隔离开关侧,可以指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设置在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20设置于距离隔离开关相对较近的位置处,进而实现对隔离开关动作的直接控制;第一控制模块110可以设置于距离隔离开关相对较远的位置处,进而通过向第二控制模块120下发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来间接控制隔离开关的动作。其中,在第一控制模块110还可连接上级控制模块,通过从上级控制模块接收隔离开关动作指令来向第二控制模块120下发,使第二控制模块120对隔离开关进行动作控制。其中,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110可以设置为主站,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设置为从站,主站和从站可以根据提前编制好的程序自动进行通讯。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均可以包括通讯端口(图1中示例性示出第一控制模块110的通讯端口为第一通讯端口A1,第二控制模块120的通讯端口为第二通讯端口B1),示例性的,二者的通讯端口均可以是RS485通讯端口。第一控制模块110可以通过自身的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130收取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自身的通讯端口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以及从中继模块130收取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动作。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控制模块120,第一控制模块110(主站)和多个第二控制模块120(从站)可以并行通讯,即第一控制模块110与一个第二控制模块120进行通讯时,还可以与其他第二控制模块120通讯。设置通讯状态位监视并行通讯,实现只有在并行通讯状态正常的情况下,才刷新上行和下行的数据,确保数据同步刷新;通讯不正常,传输数据自动清零复位。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是相同型号的PLC,进而使得二者的通讯协议相同,使得二者之间的通讯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在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之间连接有中继模块130,该中继模块130可以从第一控制模块110接收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将该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至第二控制模块120;中继模块130还可以从第二控制模块120接收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将该光信号转为为电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因此,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之间的连接并不是现有技术中直接的线缆直连,二者之间包括光信号通讯的部分,因此可也实现第一控制模块110和第二控制模块120之间的电气隔离。
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控制模块110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中继模块130将接收到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转换为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将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光信号转为为动作指令电信号输出至第二控制模块120,第二控制模块120根据接收到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的动作,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第二控制模块120根据接收到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的动作后,向中继模块130发送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其中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可以包括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和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中继模块130将接收到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转换为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将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光信号再转为为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输出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的采集。
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在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设置中继模块,该中继模块可以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进而使得第一控制模块输出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经过中继模块转换为对应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转换为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输出至第二控制模块以使第二控制模块根据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隔离开关动作,使得第一控制模块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以及使得第二控制模块输出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经过中继模块转换为对应光信号传输一段距离后,再转换为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输出至第一控制模块,使得第一控制模块实现对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采集。因此,本实施例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在保证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动作控制以及位置状态的采集的基础上,实现了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与隔离开关侧的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电气隔离,进而使得网上出现故障导致高压下行时,控制侧的第一控制模块以及第一控制模块的上级控制模块都不会被高压侵入,进而保证了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安全,提升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中继模块130包括第一光纤中继器131和第二光纤中继器132,第一光纤中继器131和第二光纤中继器132通过光纤133连接,第一光纤中继器131与第一控制模块110电连接,第二光纤中继器132与第二控制模块120电连接。
其中第一光纤中继器131与第一控制模块110可以通过线缆电连接,第二光纤中继器132与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线缆电连接。第一光纤中继器131可以用于将从第一控制模块110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向第一光纤中继器131和第二光纤中继器132之间的光纤133输出,并用于将从光纤133传输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向第一控制模块110输出;第二光纤中继器132可以用于将从第二控制模块120接收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向光纤133输出,并用于将从光纤133传输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向第二控制模块120输出。其中,中继模块130中光纤133的距离可以根据隔离开关与控制侧的距离来进行设定,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可选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主控模块140,主控模块140与第一控制模块110的输入端IN0电连接,用于向第一控制模块110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10的输出端与主控模块140电连接,用于将收取到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通过自身输出端OUT0输出至主控模块140。
具体的,主控模块140作为第一控制模块110的上级控制模块,可以向第一控制模块110发送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10接收到该动作指令电信号后可将该动作指令电信号通过中继模块130发送至第二控制模块120,使得第二控制模块120控制对隔离开关进行动作,进而实现第一控制模块110的上级控制模块对隔离开关动作控制。并且,第一控制模块110可以将收取到的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通过自身输出端OUT0输出至主控模块140,进而可以实现第一控制模块110上级控制模块对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的采集。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动作执行装置(图中未示出);第二控制模块120包括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1以及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2,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1通过分闸继电器线圈K1接入设定电压V0,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2通过合闸继电器线圈K2接入设定电压V0,动作执行装置包括第一对触点(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对触点(图中未示出),动作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一对触点闭合,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分闸动作;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合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二对触点闭合,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合闸动作。
其中,动作执行装置可以是对隔离开关直接进行动作的装置。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20的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1输出分闸动作信号后,分闸继电器线圈K1得电,使得受分闸继电器线圈K1控制的第一对触点闭合,动作执行装置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分闸动作。第二控制模块120的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2输出合闸动作信号后,合闸继电器线圈K2得电,使得受合闸继电器线圈K2控制的第二对触点闭合,动作执行装置驱动隔离开关进行合闸动作。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20所输出分闸动作信号或合闸动作信号由第一控制模块110输出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决定,当第一控制模块110输出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为分闸动作指令电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120的分闸信号输出端输出分闸动作信号;当第一控制模块110输出的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为合闸动作指令电信号时,第二控制模块120的合闸信号输出端输出合闸动作信号。
其中,第二控制模块120包括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1以及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2还可连接接地端,进而保证在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1以及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Y2不输出信号时,隔离开关不动作。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120还包括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和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2,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通过第三对触点P1与第二控制模块120的设定端口M1电连接,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2通过第四对触点P2与设定端口M1电连接,第三对触点P1受分闸继电器线圈K1控制,第四对触点P2受合闸继电器线圈K2控制。
可选的,设定端口M1的上输出电压为0V。
其中第三对触点P1可以是常闭触点。具体的,第三对触点P1受分闸继电器线圈K1控制,在分闸继电器线圈K1得电后,第三对触点P1断开,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不再输入设定端口M1的电压,据此可以判定分闸继电器线圈K1已经得电。第四对触点P2可以是常闭触点。具体的,第四对触点P2受合闸继电器线圈K2控制,在合闸继电器线圈K2得电后,第四对触点P2断开,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2不再输入设定端口M1的电压,据此可以判定合闸继电器线圈K2已经得电。
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输入的信号后,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自身的通讯端口将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输入的信号输出至中继模块130,以通过中继模块130将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输入的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采集。在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Q1输入的信号后,第二控制模块120根据该输入的信号判断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并将对应于该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的电信号通过自身的通讯端口输出至中继模块130,以通过中继模块130将对应于该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的电信号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采集。第一控制模块110对于合闸继电器的触点状态采集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4,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120还包括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3和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4,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3通过第五对触点P3与第二控制模块120的设定端口M1电连接,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4通过第六对触点P4与设定端口M1电连接,其中控制第五对触点P3的第三继电器线圈(图中为示出)设置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图中为示出)中,控制第六对触点P4的第四继电器线圈(图中为示出)设置于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中。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可以与隔离开关具有电连接的关系,其中,第三继电器线圈在隔离开关分闸时得电,第四继电器线圈在隔离开关合闸时得电。其中,第五对触点P3可以是常开触点,第六对触点P4也可以是常开触点。具体的,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后,第三继电器线圈得电,第五对触点P3闭合,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3输入设定端口M1的电压,在本发明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将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的设定端口M1的电压通过自身通讯端口传输至中继模块130,以通过中继模块130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据此实现对分闸到位状态的采集;在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根据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Q3输入的设定端口M1的电压判断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并将对应于分闸到位状态的电信号通过自身的通过端口传输至中继模块130,以通过中继模块130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隔离开关的分闸到位状态的采集。第一控制模块110对于合闸到位状态的采集同理,在此不再赘述。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电源管控输出端Y3,电源管控输出端Y3通过第五继电器线圈K3接入设定电压V0;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设置在电源电路中的第七对触点P5,其中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线L、第二电源线N以及控制线路,控制线路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L电连接,控制线路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线N电连接,第七对触点P5的其中一个触点与电源控制线路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七对触点P5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线圈K4的一端,第六继电器线圈K4的另一端与控制线路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源线L通过第八对触点P6连接隔离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入端GNL,第二电源线N通过第九对触点P7连接隔离开关的第二电源输入端GKN,其中,第七对触点P5由第五继电器线圈K3控制,第八对触点P6和第九对触点P7由第六继电器线圈K4控制;
第一控制模块110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输出对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以及接收供电状态信号;第二控制模块120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接收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并根据供电工作电信号控制对隔离开关供电;以及还用于通过自身供电状态输入端Q3采集供电状态信号。
其中,第七对触点P5为常开触点,第八对触点P6和第九对触点P7也为常开触点。第一控制模块110还可以通过通讯端口向第二控模块下发向隔离开关供电的动作指令,第二控制模块120接收到向隔离开关供电的动作指令后,通过自身隔离开关电压信号输出端输出有效信号,使得第五继电器线圈K3得电,进而使得第七对触点P5闭合,则第六继电器线圈K4得电,从而第八对触点P6和第九对触点P7闭合,进而电源信号分别通过第一电源线L和第二电源线N传输至隔离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入端GNL和第二电源输入端GNK,进而实现对隔离开关供电的控制。并且,隔离开关被供电后,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通过自身供电状态输入端Q3采集到供电状态信号。
可选的,控制线路中还包括与第七对触点P5并联连接的手动开关S1,进而在出现紧急情况时,通过手动开关S1控制对隔离开关的供电。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第二控制模块120的供电状态输入端Q3通过第十对触点P8接入设定电压V0,其中,第十对触点P8由第六继电器线圈K4控制。
可选的,第十对触点P8为常开触点,在第六继电器线圈K4得电时,第十对触点P8闭合,设定电压V0传输至第二控制模块120的供电状态输入端Q3,第二控制模块120可以将该设定电压V0或对应于该设定电压V0的电信号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和中继模块130传输至第一控制模块110,使得第一控制模块110实现对隔离开关供电状态的采集。
其中,图4和图5中,第一控制模块110的输入端包括隔离开关分闸动作电信号输入端I1、隔离开关合闸动作电信号输入端I2和隔离开关电源管控输入端I3,第一控制模块110的输出端包括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反馈输出端O1、隔离开关合闸到位反馈输出端O2、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出端O3、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出端O4和供电状态信号反馈信号输出端O5。第一控制模块110通过上述输入端连接主控模块并通过相应输入端接收对应的动作指令电信号,示例性的,第一控制模块通过隔离开关分闸动作电信号输入端I1接收隔离开关分闸动作电信号。第一控制模块110通过上述输出端连接主控模块并通过相应输出端向主控模块输出对应的反馈信号,示例性的,第一控制模块110从第二控制模块120接收到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反馈信号,通过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反馈输出端O1向主控模块输出隔离开关分闸到位反馈信号。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中继模块;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设置于控制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所述中继模块发送所述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及从所述中继模块收取所述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
所述中继模块用于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传输后,再将所述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设置于隔离开关侧,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向所述中继模块发送所述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以及从所述中继模块收取所述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以根据所述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控制所述隔离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模块包括第一光纤中继器和第二光纤中继器,所述第一光纤中继器和所述第二光纤中继器通过光纤连接,所述第一光纤中继器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二光纤中继器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包括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和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向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发送所述隔离开关的动作指令电信号;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收取到的所述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电信号通过自身输出端输出至所述主控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作执行装置;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包括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以及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所述分闸动作信号输出端通过分闸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所述合闸动作信号输出端通过合闸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所述动作执行装置包括第一对触点和第二对触点,所述动作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分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一对触点闭合,驱动所述隔离开关进行分闸动作;以及根据接收到的合闸动作信号控制第二对触点闭合,驱动所述隔离开关进行合闸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和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所述分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通过第三对触点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设定端口电连接,所述合闸继电器触点状态反馈输入端通过第四对触点与所述设定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三对触点受所述分闸继电器线圈控制,所述第四对触点受所述合闸继电器线圈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和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所述分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通过第五对触点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设定端口电连接,所述合闸到位状态电信号输入端通过第六对触点与所述设定端口电连接,其中控制所述第五对触点的第三继电器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中,控制所述第六对触点的第四继电器线圈设置于所述隔离开关的辅助连锁电路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包括电源管控输出端,所述电源管控输出端通过第五继电器线圈接入设定电压;所述隔离开关控制系统还包括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述隔离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和设置在所述电源电路中的第七对触点,其中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以及控制线路,所述控制线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所述控制线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七对触点的其中一个触点与所述控制线路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对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继电器线圈的一端,所述第六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线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线通过第八对触点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一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线通过第九对触点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二电源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七对触点由所述第五继电器线圈控制,所述第八对触点和所述第九对触点由所述第六继电器线圈控制;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输出对所述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以及接收供电状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通过自身通讯端口接收所述隔离开关的供电动作电信号,并根据所述供电工作电信号控制对所述隔离开关供电;以及还用于通过自身供电状态输入端采集供电状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的供电状态输入端通过第十对触点接入设定电压,其中,所述第十对触点由所述第六继电器线圈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CN202210943605.9A 2022-08-08 2022-08-08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Pending CN115149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3605.9A CN115149650A (zh) 2022-08-08 2022-08-08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3605.9A CN115149650A (zh) 2022-08-08 2022-08-08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650A true CN115149650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3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3605.9A Pending CN115149650A (zh) 2022-08-08 2022-08-08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96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7793A (zh) 智能测控装置及应用方法
CN101322209B (zh) 监测连接在开关设备上游的保护装置的方法和系统
CN204424873U (zh) 变电站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刀闸智能切换装置
CN217956787U (zh)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RU2728768C1 (ru) Мультиконтактная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меющая независим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двумя силовыми контактными группами
CN115149650A (zh) 隔离开关控制系统
CN108462170B (zh) 智能变电站间隔合并单元电压自动并列及切换控制方法
CN103532116B (zh) 一种配网的自动化三层保护系统
CN110072024A (zh) 一种双模块调制解调器装置和具有其的控制系统
CN114284085A (zh) 一种无线遥控不停电传动分合闸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1969341B (zh) 继电保护装置的光纤通道试验用切换光路接口机构
CN104577743A (zh) 一种环网柜及其操作机构
CN112039199A (zh) 变电站刀闸远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59013A (zh) 一种海底电缆油泵站设备信号的切换系统
CN210776264U (zh) 一种基于煤矿井下组合开关的远程控制系统
CN113595223B (zh) 一种多台区互为备用电源的断电切换系统
CN213292422U (zh) 一种地下铲运机转向控制系统及地下铲运机
CN219154282U (zh) 急停控制装置和充电桩集群
CN103929238A (zh)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的试验用切换光路接口机构的工作方法
CN219513849U (zh) 低压开关远程试跳分合闸系统
CN216718930U (zh) 一种紧急按钮系统
CN103929242A (zh) 光纤通道试验用切换光路接口机构的工作方法
RU2798867C1 (ru) Мультиконтактная коммутацио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имеющая независим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шестью силовыми контактными группами, имеющими общую точку соединения
CN212366834U (zh) 一种变电站系统
CN102646964A (zh) 煤矿动力中心高低压一体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