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9452A -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9452A
CN115149452A CN202210569474.2A CN202210569474A CN115149452A CN 115149452 A CN115149452 A CN 115149452A CN 202210569474 A CN202210569474 A CN 202210569474A CN 115149452 A CN115149452 A CN 1151494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sound
electric shock
control unit
int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94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9452B (zh
Inventor
赵耀
陈定标
张旭东
李发元
李文迪
钟强
蔡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94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94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9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94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94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24Hats; Caps; Hoods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articles thereto, e.g. memorandum tablets or mirr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24Hats; Caps; Hoods with means for attaching articles thereto, e.g. memorandum tablets or mirrors
    • A42B1/242Means for mounting detecting,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 A42B1/244Means for mounting la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BOARDS, SUBSTATIONS OR SWITCHING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B3/00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or maintenance of boards or switchgea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包括利用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现场环境参数;所述现场环境参数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传输至控制单元并在控制单元内与所设定的参数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驱使控制单元对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不同响应;本发明的防触电模块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提供多种组合的触电风险提醒;给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人体安全防护;解决了现有防触电安全提示方式不足的问题,增加了振动式的安全提示方式;解决了在复杂工作场景中不能给手脚等部位提供保护的问题,还能根据需要给人体的手脚等其他部位提供防触电保护提醒,具有更加宽泛的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触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一种防触电多功能安全帽”(专利申请号:201610794457.3)公开了一种防触电的多功能安全帽,安全帽设计有声光报警器、发光二极管头灯等部件,不仅可在作业人员头部与带电部位距离过近时发出声光报警,还可在照明不足时提供一定的光照。但是,该发明仅能克服头部可能误碰带电设备的安全隐患,不能给人体的其他关键部位提供保护,具有应用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工地上的防触电装置具有应用的局限性,只能保护头部误碰带电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包括利用信号采集单元采集现场环境参数;
所述现场环境参数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传输至控制单元并在控制单元内与所设定的参数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驱使控制单元对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不同响应。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感应线圈、光强度传感器和声强采集传感器,所述现场环境参数包括环境磁场、光照强度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感应线圈感应识别环境磁场,光强度传感器感应光照强度,声强采集传感器感应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大小。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感应线圈从环境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流I,感应电流I根据电流与距离的映射关系得出与电压源的判定距离d;
所述判定距离d与控制单元内预设定的安全距离d1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驱使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不同的响应。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判定距离d大于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安全区域,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无响应;
当所述判定距离d小于等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危险区域,控制单元驱使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响应。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光强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强度,根据环境不同的光照强度调节所述发光单元的亮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声强采集传感器用于采集环境的声音参数,通过识别判断不同程度的声音参数T驱使发声单元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内预设有两个参数:声音阈值以及发声单元的上限阈值;上传声音参数T至所述控制单元内并与声音阈值a以及发声单元的上限阈值b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发声单元的响应强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声音参数T小于声音阈值a时,输出发声单元的响应强度为低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等于声音阈值a并且声音参数T小于等于发声单元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的响应强度为高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发声单元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的响应强度为0。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由控制单元程序设置有第一信号显示状态和第二信号显示状态;
当所述判定距离d小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显示为第一信号显示状态;
当所述判定距离d大于等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显示为第二信号显示状态。
作为本发明所述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振动单元由电机连接驱动电路组成,控制单元的输出信号控制述振动单元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防触电模块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提供多种组合的触电风险提醒;给工作人员提供较为全面的人体安全防护;解决了现有防触电安全提示方式不足的问题,增加了振动式的安全提示方式;解决了在复杂工作场景中不能给手脚等部位提供保护的问题,还能根据需要给人体的手脚等其他部位提供防触电保护提醒,具有更加宽泛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系统框图。
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图。
图3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判定距离和安全距离的判定流程。
图4为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声音参数的判定流程。
图5为第二、三个实施例中的配戴组件结构图。
图6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降热管道内部结构图。
图7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换热分隔圆管和转轴截面视图。
图8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降热管道开口处的结构图。
图9为第三个实施例中的转轴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S1:利用信号采集单元800采集现场环境参数;信号采集单元800包括感应线圈801、光强度传感器802和声强采集传感器803,三者均通过无线通信单元900与控制单元M连接,并且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单元900将信息上传至远端监控系统。现场环境参数包括环境磁场、光照强度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S2:现场环境参数通过无线通信单元900传输至控制单元M并在控制单元M内与所设定的参数比对;具体的传输至控制单元M的参数包括环境磁场通过感应线圈801产生的感应电流I、光照强度和声音参数T,此处的声音参数T为声强采集传感器803识别的环境声音分贝值。
进一步的,上述参数在控制单元M通过与预设的阈值进行对比,产生判定结果。
S3:根据比对结果,驱使控制单元M对振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作出不同响应。
信号采集单元800、无线通信单元900、控制单元M、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集成于一个防触电模块中并可以分配给施工人员佩戴。
具体的,感应线圈801感应识别环境磁场,光强度传感器802感应光照强度,声强采集传感器803感应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判定种类包括有该防触电模块与电压源的距离判定、光照强度的识别与调节以及环境声音的判定。
进一步的,感应线圈801从环境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流I,感应电流I根据电流与距离的映射关系得出与电压源的判定距离d,即当防触电模块与电压源越近,则电流越大,根据现有的线性关系即可反推出与电压源的判定距离d;在不同电压等级下所感应的电流强度不同,因此,施工人员需要施工时应选择好施工地所对应的电压等级,如220V、10kV、35kV等。
选择好不同的电压等级后,控制单元M内部自动根据选择的电压等级调出对应的安全距离d1以及电流与距离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和感应电流I的大小生成判定距离d,判定距离d与控制单元内预设定的安全距离d1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驱使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不同的响应;
进一步的,判定距离d大于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安全区域,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无响应;
当判定距离d小于等于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危险区域,控制单元驱使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作出响应。下表所示,为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
表一:不同电压等级下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
Figure BDA0003658574380000051
振动单元、发声单元和发光单元的响应程度根据周围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振动单元700由电机连接驱动电路组成,控制单元M的输出信号控制述振动单元700运行;光强度传感器802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强度,根据环境不同的光照强度调节发光单元600的亮度;在暗环境下发光单元600的亮度可以低一点,在亮环境下,发光单元600的亮度可以高一点,此为现有技术,根据光强度传感器802采集到的不同信号驱动控制单元M的输出即可调节发光单元600的亮度;强采集传感器803用于采集环境的声音参数a,通过识别判断不同程度的声音参数T驱使发声单元500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控制单元M内预设有两个参数:声音阈值a以及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
上传声音参数T至控制单元M内并与声音阈值a以及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
当声音参数T小于声音阈值a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低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等于声音阈值a并且声音参数T小于等于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高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0,即不发声。
发光单元600由控制单元M程序设置有第一信号显示状态和第二信号显示状态;第一信号显示状态可以是亮红灯,第二信号显示状态可以是亮绿灯。
当判定距离d小于等于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M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600显示为第一信号显示状态,即亮红灯;
当判定距离d大于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M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600显示为第二信号显示状态,即亮绿灯。
进一步的,该防触电模块采用集成化模设置,其可以安装在工作人员的安全帽上、也可以制程手环佩戴、亦或者制造成脚环佩戴;在工作中,由于人体的突出部位(例如头部、双手、脚)是最有可能先靠近带电设备的,因此将防触电模块固定或安装在安全帽顶端、人的手环、脚环等人体部位。
实施例2
参照图5,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为了便于工作人员方便工作和休息,还包括有配戴组件400,配戴组件400包括有安全帽401和工装服402以及手环和脚环等。
安全帽401佩戴在头上,工装服402穿戴在身上,工人在工作时需要穿戴工装服402,头戴安全帽401;安全帽401内部有隔层,隔层与安全帽401之间有间隙,用于散热。
进一步的,工装服402上配置有气囊402a,气囊402a上设置有充气管402b,气囊402a位于工装服402的背部,工作人员在现场休息时可以提供一个依靠,也可以取下当作枕头。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气囊402a被尖物刺破,工装服402的背部的气囊402a还包裹有弹性衬402c,具体的,弹性衬402c为弹性材质并且两边设置有魔术贴402c-1,工装服402的背部两侧同样设置有魔术贴402c-1,弹性衬402c通过魔术贴402c-1贴在工装服402的背部并对气囊402a起到包裹作用。
进一步的,弹性衬402c顶部设置有开口402c-2,弹性衬402c内塞有棉花,棉花自开口402c-2塞入并且开口402c-2通过拉链密封。
实施例3
参照图5~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工人在工作时需要穿戴工装服402,头戴安全帽401;安全帽401内部有隔层,隔层与安全帽401之间有间隙,夏季高温,工人易出汗,为了防止因为太热而脱安全帽401,还包括降热管道100、换热分隔圆管200和转轴300,降热管道100转动架设安装在工装服402上的背部的支撑板上,降热管道100开口套设有软管403,安全帽401上连通设置有通道管401a,通道管401a连通隔层和安全帽401之间的空间;通道管401a开口朝下与软管403连接。
降热管道100为圆管状结构,其长度可以根据需求设置,该冷热交换装置设置安装在安全帽401上,用于给安全帽401夹层中通风换气和降温。降热管道100呈圆管状并且一端贯穿连通,另一端设置封闭端板101,降热管道100开口的一端伸入安全帽401夹层中,换热分隔圆管200同轴心位于降热管道100内,其包括有分隔圆管201和转动一体管202,具体的,分隔圆管201和转动一体管202均为圆管结构,分隔圆管201尺寸大于转动一体管202,并且转动一体管202同轴心位于分隔圆管201内靠近分隔圆管201的一端,并且转动一体管202外壁与分隔圆管201内壁封闭连接。
转轴300呈圆轴状,其一端穿过封闭端板101,从转动一体管202中穿出并延伸穿过整个换热分隔圆管200,所述转动一体管202与转轴300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转轴300旋转,转轴300与转动一体管202固定连接,转动一体管202一并旋转,分隔圆管201远离封闭端的一端内部设置圆环状引风体201a,同时分隔圆管201的开口与降热管道100的开口一致朝向安全帽401内部,换热分隔圆管200转动时,引风体201a旋转将室内的热空气引出通向分隔圆管201内。
进一步的,分隔圆管201与降热管道100之间相隔一定空间,降热管道100与分隔圆管201连接,降热管道100一并旋转,同时在降热管道100开口出设置有圆环状通风体102b,通风体102b与引风体201a反向设置,当降热管道100旋转时可以通过开口朝安全帽401夹层内吹风。
转轴300由微型电机驱动。因此在转轴300驱动下,换热分隔圆管200和降热管道100一通旋转,起到同时引风和吹风,引风则从分隔圆管201内通过,吹风则从分隔圆管201和降热管道100之间通过。
换热分隔圆管200还包括有长弧板203,长弧板203用于连接换热分隔圆管200、转轴300和降热管道100。
通过长弧板203的卡合作用驱使降热管道100可以一同随转轴300同频旋转。
进一步的,长弧板203为弧形长条状板状结构,其沿着降热管道100内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且长弧板203位于降热管道100和分隔圆管201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转动一体管202外壁设置有摆动板202a,摆动板202a穿过分隔圆管201通过第一连接块202b连接长弧板203的一端;具体的,第一连接块202b底部与摆动板202a铰接,其顶部与长弧板203一端的底部铰接,在此,长弧板203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固定块用于铰接,转轴300远离转动一体管202封闭端外壁设置有安装块301,安装块301通过第二连接块302连接长弧板203远离第一连接块202b的一端;具体的第二连接块302底部铰接安装块301,其顶部铰接长弧板203的固定块,长弧板203沿着降热管道100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转动一体管202可以在转轴300上沿着转轴300的长度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具体的,其朝向封闭端板101移动,则第一连接块202b的底部向封闭端板101处移动,第一连接块202b高度下降,而第二连接块302高度随着底部的移动也一并下降,使得长弧板203向降热管道100轴心线处收缩。
进一步的,转动一体管202可以在转轴300上沿着转轴300的长度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具体的,其朝向远离封闭端板101的一端移动,第一连接块202b与第二连接块302一并被撑起,使得长弧板203外扩顶住降热管道100的内壁驱使降热管道100一并旋转。
进一步的,为了固定长弧板203外扩顶住降热管道100的内壁。所述降热管道100相对于远离封闭端板101的一端即开口端内壁设置有卡合环板102,卡合环板102为圆环状同轴心位于降热管道100开口出内部,卡合环板102一端与降热管道100内壁固定连接,卡合环板102与降热管道100内壁之间形成有紧固环腔102a,卡合环板102沿轴心线横截面呈L形结构,紧固环腔102a开口朝向长弧板203。
所述长弧板203朝向紧固环腔102a的一端突出设置有卡块203a,卡块203a底部设置有一端与卡块203a端部连接并且倾斜设置的弹簧板203b,弹簧板203b表面与卡块203a通过弹簧弹性连接。
卡块203a与弹簧板203b端部伸入紧固环腔102a内与卡合环板102紧固配合,此处配合指:当长弧板203外扩时,长弧板203外扩的端部卡块203a和弹簧板203b一并挤入紧固环腔102a内,弹簧板203b的弹力使得在紧固环腔102a内与降热管道100紧固连接。
分隔圆管201内与转轴300之间形成有引风区A,分隔圆管201外与降热管道100内壁之间形成有吹风区B。
引风区A用于引风,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吹风区B用于吹风,将排出的热空气转换成冷空气再排入。
引风区A内远离转动一体管202的端部设置有圆环状引风体201a,卡合环板102内壁设置有圆环状通风体102b;
引风体201a对应引风区A,通风体102b对应吹风区B。
进一步的,引风体201a结构包括第一环板201a-1和第一导流板201a-2,第一环板201a-1套设在转轴300上,第一导流板201a-2圆周设置多个位于第一环板201a-1和分隔圆管201之间并且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环板201a-1外壁和分隔圆管201内壁;通风体102b结构包括第二环板102b-1和第二导流板102b-2,第二环板102b-1同轴心位于卡合环板102内部,第二导流板102b-2圆周设置多个位于卡合环板102和第二环板102b-1之间并且分别固定连卡合环板102内壁和第二环板102b-1外壁,第一导流板201a-2和第二导流板102b-2反向设置。
转轴300内部设置有通腔303,通腔303内壁与转轴300外壁连通设置有多个通孔303a;分隔圆管201对应转动一体管202的一端即靠近封闭端内壁圆周设置有多个圆孔201c,圆孔201c连通引风区A和吹风区B;在通腔303内放置有冷凝剂,当热空气从分隔圆管201内通过,冷凝剂挥发将热空气制冷,然后热空气从圆孔201c通向吹风区B,最后由通风体102b吹出。
转动一体管202与分隔圆管201封闭连接的一端在分隔圆管201外壁设置环状隔板C,环状隔板C外缘与降热管道100内壁接触,环状隔板C与封闭端板101弹性连接,并且推杆电机D的轴杆穿过封闭端板101接触连接环状隔板C。推杆电机D采用微型推杆电机D,其可以驱使换热分隔圆管200移动使得长弧板203与卡合环板102卡住。
具体操作过程:降热管道100开口朝向安全帽401内部,电机驱使转轴300转动,在此之前先在通腔303内放入冷凝剂,换热分隔圆管200旋转,引风体201a将高温空气吸走,然后冷凝剂吸热将空气制冷,随后驱动微型的推杆电机D推动换热分隔圆管200,长弧板203与降热管道100卡合固定,降热管道100一同旋转,然后通风体102b将冷空气吹入安全帽401内。
在工作时可以实时佩戴,方便携带,同时可以在夏季高温时给安全帽401内散热制冷,可以给工作人员降温,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温度。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信号采集单元(800)采集现场环境参数;
所述现场环境参数通过无线通信单元(900)传输至控制单元(M)并在控制单元(M)内与所设定的参数比对;
根据比对结果,驱使控制单元(M)对振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作出不同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采集单元(800)包括感应线圈(801)、光强度传感器(802)和声强采集传感器(803),所述现场环境参数包括环境磁场、光照强度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
感应线圈(801)感应识别环境磁场,光强度传感器(802)感应光照强度,声强采集传感器(803)感应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大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801)从环境磁场中感应出感应电流I,感应电流I根据电流与距离的映射关系得出与电压源的判定距离d;
所述判定距离d与控制单元(M)内预设定的安全距离d1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驱使振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作出不同的响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距离d大于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安全区域,振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无响应;
当所述判定距离d小于等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判定为危险区域,控制单元(M)驱使振动单元(700)、发声单元(500)和发光单元(600)作出响应。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度传感器(802)用于采集环境光照强度,根据环境不同的光照强度调节所述发光单元(600)的亮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强采集传感器(803)用于采集环境的声音参数a,通过识别判断不同程度的声音参数T驱使发声单元(500)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M)内预设有两个参数:声音阈值a以及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
上传声音参数T至所述控制单元(M)内并与声音阈值a以及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声音参数T小于声音阈值a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低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等于声音阈值a并且声音参数T小于等于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高级;
当声音参数T大于发声单元(500)的上限阈值b时,输出发声单元(500)的响应强度为0。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600)由控制单元(M)程序设置有第一信号显示状态和第二信号显示状态;
当所述判定距离d小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M)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600)显示为第一信号显示状态;
当所述判定距离d大于等于所述安全距离d1时,控制单元(M)输出信号控制发光单元(600)显示为第二信号显示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单元(700)由电机连接驱动电路组成,控制单元(M)的输出信号控制述振动单元(700)运行。
CN202210569474.2A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Active CN1151494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9474.2A CN115149452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9474.2A CN115149452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452A true CN115149452A (zh) 2022-10-04
CN115149452B CN115149452B (zh) 2024-04-19

Family

ID=8340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9474.2A Active CN115149452B (zh) 2022-05-24 2022-05-24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9452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5628A (zh) * 2014-11-11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用多功能监测报警安全帽
CN204537344U (zh) * 2015-01-29 2015-08-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通知设备
CN204631112U (zh) * 2015-02-05 2015-09-09 梁佩群 一种可穿戴防触电安全防护系统
CN110109428A (zh) * 2019-04-19 2019-08-09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设备的险情监测系统
CN209634367U (zh) * 2019-03-06 2019-11-15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灯
CN210039044U (zh) * 2019-07-01 2020-02-07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网个人安全防护装置
CN210868219U (zh) * 2019-11-22 2020-06-26 宜宾中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照明系统
CN212574284U (zh) * 2020-01-16 2021-02-23 黄展熊 一种关于防触电预警安全帽
CN113080561A (zh) * 2021-04-01 2021-07-09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一种近电感应声光报警安全帽
CN113796614A (zh) * 2021-09-17 2021-12-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携带可拆卸式近电报警装置的多功能安全帽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5628A (zh) * 2014-11-11 2015-01-28 国家电网公司 电力用多功能监测报警安全帽
CN204537344U (zh) * 2015-01-29 2015-08-05 西门子瑞士有限公司 通知设备
CN204631112U (zh) * 2015-02-05 2015-09-09 梁佩群 一种可穿戴防触电安全防护系统
CN209634367U (zh) * 2019-03-06 2019-11-15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警灯
CN110109428A (zh) * 2019-04-19 2019-08-09 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实验室设备的险情监测系统
CN210039044U (zh) * 2019-07-01 2020-02-07 云南电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网个人安全防护装置
CN210868219U (zh) * 2019-11-22 2020-06-26 宜宾中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全自动照明系统
CN212574284U (zh) * 2020-01-16 2021-02-23 黄展熊 一种关于防触电预警安全帽
CN113080561A (zh) * 2021-04-01 2021-07-09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一种近电感应声光报警安全帽
CN113796614A (zh) * 2021-09-17 2021-12-1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一种携带可拆卸式近电报警装置的多功能安全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9452B (zh) 2024-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6751B1 (ko) 다기능 안전모 및 이를 이용한 작업 안전시스템
EP2664840A1 (en) Induction light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magnetic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control method applied in same
JP2017115275A (ja) ヘルメ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作業者管理システム
BRPI0415719A (pt) unidade interna de ar condicionado
CN115149452A (zh) 一种电网施工作业的防触电方法
CN103375700A (zh) 照明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209248018U (zh) 激光测距仪及其自移动机器人
CN104482421A (zh) Led手电筒
CN114333223B (zh) 一种车间厂房用火灾预防监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5909541A (zh) 智能无线遥控电风扇
CN202629884U (zh) 照明装置
CN206036704U (zh) 一种带智能散热装置的led灯
CN205579409U (zh) 一种红外线应急吸顶灯
CN205848800U (zh) 智能安全鞋
CN107940279A (zh) 一种新型野外多功能灯
CN2096236U (zh) 多功能帽
CN207883088U (zh) 一种用于化学实验台上的感应报警装置
CN106050704A (zh) 一种可挂式和地式的两用家庭风扇
CN206875151U (zh) 一种快速降温led灯
CN211716395U (zh) 一种安全具有散热led照明灯具
CN206571330U (zh) 一种智能窗户控制系统
CN214230077U (zh) 一种可预警铁路列车接近的多功能安全帽和系统
CN218354814U (zh) 一种用于安全帽的智能照明装置
CN218820090U (zh) 一种方便携带的巡逻照明设备
CN214698420U (zh) 一种具有照明功能的台式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