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5512A -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5512A
CN115145512A CN202110341594.2A CN202110341594A CN115145512A CN 115145512 A CN115145512 A CN 115145512A CN 202110341594 A CN202110341594 A CN 202110341594A CN 115145512 A CN115145512 A CN 115145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teacher
window
area
tea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15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aipud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Haipu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Haipud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Haipud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415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55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5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5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23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 G06F3/1446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local displays, e.g. CRT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isplay composed of modules, e.g. video wal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3Interaction with page-structured environments, e.g. book metaph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应用于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为至少一个,第一展示区用于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第一功能区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对应的功能修改,第一备课区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教学内容;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第二显示页面与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和视窗个数相同,以低成本和简单操作的方式实现多视窗教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媒体教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改革,从最初的黑板上板书,到后来的课件投影,再到现在的网络辅助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正越来越便捷、高效。
在教师使用教学演示系统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屏幕单一视窗进行展示,那么展示内容单一,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方式单调。因此,人们开发了具有多个视窗展示功能的多屏演示系统。然而,现有的多视窗演示系统,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操作复杂并且改变了教师的授课习惯,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操作,不适合普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用以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成本高和操作繁琐的技术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应用于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为至少一个,第一展示区用于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第一功能区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第一备课区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第二显示页面与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和视窗个数相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包括:在第一备课区使用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分别对应显示教师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第一备课视窗区中的内容均不一样;基于若干个具有不同教学内容的第一备课视窗区,确定出满足预设需求的若干个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将若干个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第一备课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确定出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展示区;基于由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组成的第一备课区、确定出的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和第一功能区确定出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若干个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第一备课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确定出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包括:判断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的视窗个数是否大于两个,若是,修改视窗数量的默认值,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若否,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备课区显示的内容包括: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文件、应用软件和外接输入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具有不同等级的管理权限,其中,改变教师操作子系统的视窗显示大小时,学生观看子系统的视窗显示大小不改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包括:宽屏展示和分屏展示。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包括:判断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对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按照与判断结果一致的显示模式进行实时同步多视窗显示,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功能区的具体功能包括:幻灯片放映功能、批注功能、电子板书功能、视窗放大功能和视窗数量设置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系统安装于教师终端,教师终端用于显示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显示装置与教师终端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教师操作子系统包括:备课模块、第一展示模块和功能模块,备课模块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一展示模块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功能模块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学生观看子系统包括:第二展示模块,第二展示模块用于为学生显示教师授课内容以进行学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通过软件实现了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分系统的功能应用,教师操作子系统面向于教师,教师可以基于教师操作子系统对教授的课程内容进行批注修改并通过设置视窗个数确定在第一显示页面上的视窗个数,对于教师操作子系统中的第一展示区中的教学内容,学生观看子系统中的第二显示页面可以同时以若干个视窗方式进行展示。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不需要额外安装很多硬件,降低了硬件安装成本;并且软件系统的操作简单应用,不需要教师改变现有的授课习惯,便可以用于对比教学等需要多个视窗同时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场景,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的示例性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的一示例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的另一示例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应用于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方法包括:步骤S11和步骤S12。
步骤S11: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为至少一个,第一展示区用于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第一功能区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第一备课区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
步骤S12: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第二显示页面与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和视窗个数相同。
下面将对该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的执行流程做详细的说明。
步骤S11: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为至少一个,第一展示区用于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第一功能区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第一备课区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
详细地,在第一备课区使用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分别对应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页面;从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中选择满足预设需求的第一备课视窗区确定为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第一备课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备课区分多个第一备课视窗区来显示教师需要准备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一备课区中的多个第一备课视窗区显示的内容包括: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文件、应用软件和外接输入源。具体地,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文件包括:PPT、EXCEL、WORD、PDF、视频文件、图片和网页;应用软件包括:CAD、Visual C++和Photoshop;外接输入源包括:笔记本电脑、书写屏和录播输出,其中,录播输出通过外接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到第一备课区,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USB接口、以太网口和PCI接口等方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具有不同等级的管理权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教师用的智能终端上安装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以实现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通过教师使用的智能终端上连接不同显示装置输出。一方面,教师操作子系统中的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与学生观看子系统中的第二显示页面的页面内容一致,而教师操作子系统中的第一备课区和第一功能区的页面内容不在学生观看子系统中显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要查看或编辑的视窗放大甚至全屏,展示区内视窗大小的改变不改变学生观看子系统中的第二显示页面的显示大小;其中,某个视窗放大或全屏后,第一展示区的其它视窗以缩小窗口的方式悬浮在放大后的视窗上,方便教师查看其它视窗的内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所述第一备课区移动至所述第一展示区,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包括:判断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的视窗个数是否大于两个,若是,修改视窗数量的默认值,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若否,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教师操作子系统中的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默认值为最多两个,如果当前第一展示区只有一个视窗,教师再从第一备课区放授课内容对应的第一备课视窗区到第一展示区后,当前第一展示区视窗自动变为两个,如果教师进一步放授课内容对应的第一备课视窗区到第一展示区时,系统自动覆盖先前内容,视窗内容可以通过鼠标拖动或手势的方式交换显示。
在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的个数大于两个时,先通过修改视窗数量的默认值,将视窗数量根据授课需要设置同时在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再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第一展示区。需要说明的是,视窗展示格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步骤S12: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第二显示页面与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和视窗个数相同。
具体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包括:宽屏展示和分屏展示。宽屏显展示可以是电子大屏,如4KLED显示屏,也可以是用双投影融合显示,即使用大屏对应显示展示区的内容。分屏展示是指由两个1080P的显示设备显示第一展示区的视窗内容给学生观看,两个1080P的显示设备分别显示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左右视窗的内容,如果第一展示区只有一个视窗,两个显示设备显示第一展示区单个视窗内的同一内容,两个显示设备可以是投影或电子显示屏,其中,4KLED显示屏和1080P的显示设备只是示例性的实施设备,具体的显示设备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基于上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两种显示模式,判断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对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按照与判断结果一致的显示模式进行实时同步多视窗显示,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取决于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的显示方式可以是宽屏展示和分屏展示中的任一种。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教师可以在第一功能区设置上课所需要的功能,具体功能包括:PPT放映功能、批注功能、电子板书功能、视窗放大功能和视窗数量设置功能。详细地,PPT放映功能包括:单个PPT在指定视窗中放映、PPT上下页在不同视窗中同时放映以更方便教师讲解PPT内容和PPT放映备注,其中,PPT放映备注具体是指PPT在指定视窗内播放时,备注内容只在教师显示屏上指定区域显示,学生观看区不显示备注内容。批注功能是教师对第一展示区内容用电子书写方式进行重点内容批注,批注内容可以自动保存,批注笔迹的粗细和颜色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电子板书功能是指教师可以调出电子黑板进行电子板书,可指定在相应的视窗内显示,可多页板书并能设置板书放大比例,板书内容自动保存。视窗放大功能是指教师可以把要查看或编辑的视窗放大甚至全屏,展示区内视窗大小的改变不改变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的显示大小。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该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10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110和学生观看子系统120,系统安装于教师终端,教师终端用于显示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显示装置与教师终端连接,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
教师操作子系统110包括:备课模块111、第一展示模块112和功能模块113,备课模块111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第一展示模块112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功能模块113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
学生观看子系统120包括:第二展示模块121,第二展示模块121用于为学生显示教师授课内容以进行学习。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教师终端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教师终端为个人电脑。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应用于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方法包括: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基于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第二显示页面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显示页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应用于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其中,所述第一显示页面包括:第一展示区、第一功能区和第一备课区,所述第一展示区的视窗个数为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展示区用于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所述第一功能区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所述第一备课区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
基于所述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学生基于所述第二显示页面进行学习,其中,所述第二显示页面与所述第一展示区的页面内容和视窗个数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教师的教学数据信息,确定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包括:
在所述第一备课区使用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分别对应显示教师的教学内容,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备课视窗区中的内容均不一样;
基于若干个具有不同教学内容的第一备课视窗区,确定出满足预设需求的若干个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将若干个所述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所述第一备课区移动至所述第一展示区,确定出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所述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
基于由若干个第一备课视窗区组成的所述第一备课区、确定出的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所述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和所述第一功能区确定出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若干个所述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从所述第一备课区移动至所述第一展示区,确定出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所述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的视窗个数是否大于两个,若是,修改视窗数量的默认值,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所述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所述第一展示区;
若否,通过手势感知或者鼠标拖动中的任一种方式将所述第一目标备课视窗区移动至所述第一展示区,确定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所述第一展示区的显示页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备课区显示的内容包括: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文件、应用软件和外接输入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和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具有不同等级的管理权限,其中,改变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视窗显示大小时,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视窗显示大小不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包括:宽屏展示和分屏展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确定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包括:
判断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显示模式;
对与所述第一展示区对应的内容按照与判断结果一致的显示模式进行实时同步多视窗显示,确定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所述第二显示页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区的具体功能包括:幻灯片放映功能、批注功能、电子板书功能、视窗放大功能和视窗数量设置功能。
9.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系统,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权项所述的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教师操作子系统和学生观看子系统,所述系统安装于教师终端,所述教师终端用于显示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的第一显示页面,显示装置与所述教师终端连接,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的第二显示页面;
所述教师操作子系统包括:备课模块、第一展示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备课模块用于确定和预显示教师的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述第一展示模块向学生显示教学内容,所述功能模块用于教师在授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上课需要的功能;
所述学生观看子系统包括:第二展示模块,所述第二展示模块用于为学生显示教师的教学内容以进行学习。
CN202110341594.2A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1455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594.2A CN115145512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41594.2A CN115145512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5512A true CN115145512A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0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1594.2A Pending CN115145512A (zh) 2021-03-30 2021-03-30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55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93794B (zh) 显示内容的批注方法和装置
CN102880360B (zh) 红外式多点交互电子白板系统及白板投影标定方法
US20130183651A1 (en) Server, learning terminal apparatus, and learning content managing method
Orr et al. Storyboard development for interactive multimedia training
CN205158677U (zh) 微课录制系统
CN110174957B (zh) 基于ppt演示的电子板书的书写方法
CN202758328U (zh) 纳米交互式电子白板
CN101958058A (zh) 一种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
CN111399791A (zh) 基于同一pc的电子板书多屏显示系统及方法
US20180277006A1 (en) Information display apparatus, information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CN110287465A (zh) 文本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39451A (zh) 信息化无纸课堂教学系统
CN115145512A (zh) 一种基于多视窗的智慧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01944296A (zh) 一种交互式多功能电子黑板教学系统装置
CN210377886U (zh) 一种多屏触摸交互式电子黑板
Cao et al. The use of a multi-display system in university classroom lectures
KR100688387B1 (ko) 휴대단말기를 이용한 동영상 강의 제공 방법
Miura et al. Augmented classroom: A paper-centric approach f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
KR20000050087A (ko) 터치스크린을 이용한 강의 시스템
CN110070768A (zh) 电子显示屏及教学系统
CN202383846U (zh) 一种交互式多功能电子黑板教学系统装置
CN112799567A (zh) 一种中小学电子教材在线备课系统
CN214312105U (zh) 一种智能电子黑板
CN101470696A (zh) 汉字笔顺实时演示系统及方法
Bauer et al. Creating media rich environments to enhance asynchronous online learn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