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42384B -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42384B
CN115142384B CN202210957891.4A CN202210957891A CN115142384B CN 115142384 B CN115142384 B CN 115142384B CN 202210957891 A CN202210957891 A CN 202210957891A CN 115142384 B CN115142384 B CN 115142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ecological
hardened
river
river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578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42384A (zh
Inventor
魏理
余俊爽
彭友琴
李�浩
刘卫娟
周平平
陈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Group Hub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Group Hub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Group Hub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Development Group Hub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578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42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42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42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12Revetment of banks, dams, watercourses, or the like, e.g. the sea-flo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5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contained within a flexible envelo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40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 Y02A20/402River restoratio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河道、湖泊及其它水体的护岸设计及建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2)将木桩打入河床;(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树枝捆;(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5)在木桩与河道边缘之间放置过滤布,将河床底泥回填过滤布中。本发明提供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在硬质化河道边缘创造了一个新增的生态空间,这个空间将逐步成为一个临河的湿地,生长大量水生植物,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利用自制的生态袋,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不仅景观效果好,还净化了水质。

Description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湖泊及其它水体的护岸设计及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河流是城市典型的景观廊道,具有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并构造自然河流的形态,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吸引力有重要作用。
平整的河岸、规则的渠道、硬质化的河岸设施,一直是人们常见的河道水利工程的标准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造价高、维护难度大,特别是其对河流的天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国内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这种现象并非个例,大部分城市滨河绿地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忽视河流生态平衡的现象:硬质的界面切断了水与环境的物质、能量的交换,阻碍了鱼类的洄游,严重损害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变异的河床降低了城市水域系统抵御灾害的能力。
硬质岸坡的改造一般采用植被覆盖、种植池垂直绿化驳岸、岸坡打洞及回填、生态挡土墙等技术。其中,生态挡土墙是一种生态环保,兼具景观功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与传统挡土墙相比,综合效益更高。生态挡土墙技术是在已有硬质河岸边浇筑混凝土挡土墙,在挡土墙与河岸间的空隙填入土壤,土壤高度低于挡土墙,并在土壤内种植植物,满足河道景观的需求,改善水体环境,该工艺应用范围广,且经济实用。目前城市河道一般全线护砌,为硬质岸坡。但是,部分河道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长时间的冲刷容易影响生态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
为恢复和增强硬质化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亟需对已经不能完整实现生态功能的硬质化河流进行生态化改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通过在硬质化河道边缘创造了一个新增的生态空间,这个空间将逐步成为一个临河的湿地,生长大量水生植物,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利用自制的生态袋,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不仅能达成较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
(2)将木桩打入河床,打入深度为木桩的50%;所述木桩沿河道方向设置两列,靠近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30-50cm,远离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80-100cm,同一列上相邻两木桩的间隔为25-35cm;
所述木桩优选松木桩;
(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树枝捆;
(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
(5)在靠近河道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墙面之间放置过滤布,过滤布直到木桩顶部,随后将河床底泥回填到木桩与河道边缘墙面的过滤布中,并再次检查设施整体,用麻绳固定连接不稳固处。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木桩直径为10-15cm,长度为1.5-3m。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树枝捆的尺寸为:长度50cm,直径为20-30cm;相邻两木桩之间放置数量为1-3个;放置方式为树枝捆长度方向与河道方向垂直。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放置方法为:生态袋主体的60%以上位置位于河道水面之下。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改性农林废弃物的制备:农林废弃物原料经水洗、烘干并粉碎至0.5-1mm粒径的微粒,随后将微粒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浸渍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将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加入乙醇中,然后加入乙二酸、环氧氯丙烷、十二烷基磺酸钠、2-辛烯基琥珀酸酐,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
(b)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将蒙脱土加入稀盐酸中浸泡,随后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到预处理蒙脱土,随后将预处理蒙脱土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氮气气氛下加入乙二酸、巯基乙酸和羧甲基纤维素并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蒙脱土;
(c)复合菌剂的制备:将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4-7%(体积),在28-32℃培养24-36h,分别制备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随后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加入到两份等量的步骤(b)中的改性蒙脱土中进行吸附,得到两组混合物,再将两组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复合菌剂;
(d)生态袋的制备:将步骤(a)中得到的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和步骤(c)中得到的复合菌剂、土壤、猪粪加入聚丙烯制备成的袋子中,并加入植物种子,用麻绳系住端口,即得所述生态袋。
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农林废弃物原料为秸秆、树皮、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2mol/L;所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乙二酸、环氧氯丙烷、十二烷基磺酸钠、2-辛烯基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3-5:5-8:1-3:5-10;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为5-7h。
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稀盐酸的质量浓度为3-7%,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5h,所述煅烧的温度为600-800℃,时间为2-4h;所述预处理蒙脱土、乙二酸、巯基乙酸、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0:10-15:5-10:10-15;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3-6h。
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改性蒙脱土与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为10g:10-15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0-15mL。
所述液体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铵盐3-10份,磷酸二氢钾8-15份,氯化镁2-6份,碳酸钠3-7份,葡萄糖4-8份,微量元素液1-5份,去离子水800份;其中微量元素液的原料组成如下:ZnSO4 2.2g,CaCl2 5.5g,Na2EDTA63.70g,MnCl2·4H2O5.06g,FeSO4·7H2O5.0g,CuSO4·5H2O 1.57g,Na2MoO4·4H2O 1.1g,CoCl2·6H2O 1.61g,去离子水1000mL。
优选的,步骤(d)中所述生态袋的尺寸为40cm×80cm,所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复合菌剂、土壤、猪粪的质量比为15-30:5-10:60-80:20-30;所述植物种子为本地物种或适应环境的物种,数量为100-150颗;每个所述生态袋的总质量为10-15kg。
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过滤布在河水深度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在河水深度不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
在回填河底泥沙之前,过滤布被固定在远离河道边缘的桩子上,这样可以防止回填的沉积物逃逸,对于深度超过500毫米的部分过滤布,使用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膜,将这部分永久地隐藏起来能更长时间地保持其完整性。在这个水平之上,无论是结合使用,还是在浅水区,单独使用,都可以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织物,直到松木桩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为硬质化河道创造了一个新增的生态空间,这个空间将逐步成为一个临河的湿地,生长大量水生植物,为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提供栖息地,并为步行、骑自行车或乘船的居民提供了更愉快的视觉感受;同时,还可通过不同水生植物的配置,不仅能达成较好的景观效果,还可以对水质起到净化作用。
(2)本发明提供的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通过自制的生态袋,首先对农林废弃物进行改性,农林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羧基、氨基等活性官能团,在碱处理的条件下可对其官能团进行活化,接着对活化后的农林废弃物进行接枝交联改性,将2-辛烯基琥珀酸酐接入其表面并在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包覆在农林废弃物表面,降低农林废弃物的表面能,使其能更好的在水中润湿,从而吸附水中的氨氮有机物,同时,由于是接枝包覆于农林废弃物表面,有效防止十二烷基磺酸钠的脱落,提高其吸附耐久性;随后在通过对蒙脱土改性,先进行酸处理及煅烧后,化学性能有所改变,活性吸附位点变多,吸附容量变大,随后再将羧甲基纤维素负载于蒙脱土表面,一方面提高的载体的亲水性,使其能更快的浸润,从而提高吸附量,另一方面增加了蒙脱土载体与菌种之间的附着性,有效防止菌种脱落,使复合菌剂能够持久稳定的去除水体中的磷氮有机污染物;并且复合菌剂配合改性农林废弃物进行协同作用,能更好的改善水体的污染物。
(3)本发明提供的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由树枝预先制成的树枝捆被选为最适合该技术的填充物,因为其制造成本极低,树枝捆将通过截留淤泥和为河岸植物提供未来的生长介质,发达的植物根系将充分延长设施的寿命;同时,该方法不需要拆除原有的硬质化河道设施,仅需要沿岸进行改造,大大降低了成本和施工难度,且由于该设施具有浮动和透水的能力,并不会对防洪排涝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针对湖北某河道支流进行治理,并通过检测治理前后水体中COD值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实施例1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
(2)将直径为10cm,长度为1.5m的木桩打入河床,打入深度为木桩的50%;所述木桩沿河道方向设置两列,靠近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30cm,远离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80cm,同一列上相邻两木桩的间隔为25cm;
(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2捆长度50cm,直径为20cm的树枝捆;
(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生态袋主体的80%位置位于河道水面之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
(5)在靠近河道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墙面之间放置过滤布,过滤布在河水深度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在河水深度不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过滤布直到木桩顶部,随后将河床底泥回填到木桩与河道边缘墙面的过滤布中,并再次检查设施整体,用麻绳固定连接不稳固处。
其中,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改性农林废弃物的制备:将玉米秸秆经水洗、烘干并粉碎至0.5mm的微粒,随后将200g微粒加入1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2h,浸渍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将100g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加入500mL的乙醇中,然后加入3g乙二酸、5g环氧氯丙烷、1g十二烷基磺酸钠、5g 2-辛烯基琥珀酸酐,在70℃下水热反应7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
(b)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将100g蒙脱土加入300mL、质量浓度为7%的稀盐酸中浸泡2h,随后过滤、洗涤、干燥,在600℃煅烧4h,得到预处理蒙脱土,随后将100g预处理蒙脱土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在氮气气氛下加入10g乙二酸、5g巯基乙酸和10g羧甲基纤维素,在60℃下水热反应6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蒙脱土;
(c)复合菌剂的制备:将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均为4%(体积),在28℃培养36h,分别制备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随后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加入到两份等量的步骤(b)中的改性蒙脱土中进行吸附,得到两组混合物,再将两组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复合菌剂;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铵盐7份,磷酸二氢钾10份,氯化镁4份,碳酸钠5份,葡萄糖6份,微量元素液3份,去离子水800份;其中微量元素液由如下原料组成:ZnSO4 2.2g,CaCl2 5.5g,Na2EDTA63.70g,MnCl2·4H2O5.06g,FeSO4·7H2O 5.0g,CuSO4·5H2O 1.57g,Na2MoO4·4H2O 1.1g,CoCl2·6H2O 1.61g,去离子水1000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为10g:10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0mL;
(d)生态袋的制备:将步骤(a)中得到的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1.5kg)和步骤(c)中得到的复合菌剂(0.5kg)、6kg土壤、2kg猪粪加入尺寸为40cm×80cm的聚丙烯制备成的袋子中,并加入100颗睡莲种子,用麻绳系住端口,即得所述生态袋。
实施例2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
(2)将直径为15cm,长度为3m的木桩打入河床,打入深度为木桩的50%;所述木桩沿河道方向设置两列,靠近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50cm,远离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100cm,同一列上相邻两木桩的间隔为30cm;
(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3个捆长度50cm,直径为30cm的树枝捆;
(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生态袋主体的90%位置位于河道水面之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
(5)在靠近河道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墙面之间放置过滤布,过滤布在河水深度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在河水深度不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过滤布直到木桩顶部,随后将河床底泥回填到木桩与河道边缘墙面的过滤布中,并再次检查设施整体,用麻绳固定连接不稳固处。
其中,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改性农林废弃物的制备:将玉米秸秆经水洗、烘干并粉碎至1mm的微粒,随后将200g微粒加入1L、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5h,浸渍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将100g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加入500mL的乙醇中,然后加入5g乙二酸、8g环氧氯丙烷、3g十二烷基磺酸钠、10g 2-辛烯基琥珀酸酐,在90℃下水热反应5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
(b)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将100g蒙脱土加入300mL、质量浓度为3%的稀盐酸中浸泡5h,随后过滤、洗涤、干燥,在800℃煅烧2h,得到预处理蒙脱土,随后将100g预处理蒙脱土加入500mL去离子水中,在氮气气氛下加入15g乙二酸、10g巯基乙酸和15g羧甲基纤维素,在80℃下水热反应3h,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蒙脱土;
(c)复合菌剂的制备:将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均为7%(体积),在32℃培养24h,分别制备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随后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加入到两份等量的步骤(b)中的改性蒙脱土中进行吸附,得到两组混合物,再将两组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复合菌剂;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铵盐7份,磷酸二氢钾10份,氯化镁4份,碳酸钠5份,葡萄糖6份,微量元素液3份,去离子水800份;其中微量元素液由如下原料组成:ZnSO4 2.2g,CaCl2 5.5g,Na2EDTA63.70g,MnCl2·4H2O5.06g,FeSO4·7H2O 5.0g,CuSO4·5H2O 1.57g,Na2MoO4·4H2O 1.1g,CoCl2·6H2O 1.61g,去离子水1000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为10g:15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5mL;
(d)生态袋的制备:将步骤(a)中得到的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3kg)和步骤(c)中得到的复合菌剂(1kg)、8kg土壤、3kg猪粪加入尺寸为40cm×80cm的聚丙烯制备成的袋子中,并加入150颗浮萍种子,用麻绳系住端口,即得所述生态袋。
对比例1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
(2)将直径为10cm,长度为1.5m的木桩打入河床,打入深度为木桩的50%;所述木桩沿河道方向设置两列,靠近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30cm,远离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80cm,同一列上相邻两木桩的间隔为25cm;
(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2捆长度50cm,直径为20cm的树枝捆;
(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生态袋主体的80%位置位于河道水面之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
(5)在靠近河道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墙面之间放置过滤布,过滤布在河水深度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在河水深度不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过滤布直到木桩顶部,随后将河床底泥回填到木桩与河道边缘墙面的过滤布中,并再次检查设施整体,用麻绳固定连接不稳固处。
其中,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复合菌剂的制备:将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均为4%(体积),在28℃培养36h,分别制备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随后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加入到两份等量蒙脱土中进行吸附,得到两组混合物,再将两组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复合菌剂;其中,所述液体培养基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铵盐7份,磷酸二氢钾10份,氯化镁4份,碳酸钠5份,葡萄糖6份,微量元素液3份,去离子水800份;其中微量元素液由如下原料组成:ZnSO42.2g,CaCl2 5.5g,Na2EDTA 63.70g,MnCl2·4H2O5.06g,FeSO4·7H2O 5.0g,CuSO4·5H2O1.57g,Na2MoO4·4H2O 1.1g,CoCl2·6H2O 1.61g,去离子水1000mL;所述蒙脱土与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为10g:15mL;所述蒙脱土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5mL;
(b)将农林废弃物(1.5kg,为实施例1中的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复合菌剂(0.5kg)、6kg土壤、2kg猪粪加入尺寸为40cm×80cm的聚丙烯制备成的袋子中,并加入100颗睡莲种子,用麻绳系住端口,即得所述生态袋。
下表1为实施例1、实施例2及对比例1在治理河道前及治理4个月后,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变化表,数据记录如下:
表1
Figure BDA0003792069820000131
从上述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1-2的治理方案对河道水体的治理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水体透明度均在1米以上,水生植物长势良好。而对比例1中由于生态袋中未加入改性农林废弃物微且复合菌剂中的蒙脱土未经过改性处理,其治理效果有限。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的位置;
(2)将木桩打入河床,打入深度为木桩的50%;所述木桩沿河道方向设置两列,靠近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30-50cm,远离河道边缘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距离为80-100cm,同一列上相邻两木桩的间隔为25-35cm;
(3)在两列木桩之间放置树枝捆;
(4)在树枝捆上放置预先制好的生态袋,放置完成后,将生态袋用绳索端对端连接,并用栅栏钉固定在木桩上;
所述生态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改性农林废弃物的制备:农林废弃物原料经水洗、烘干并粉碎至0.5-1mm的微粒,随后将微粒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渍,浸渍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将预处理农林废弃物加入乙醇中,然后加入乙二酸、环氧氯丙烷、十二烷基磺酸钠、2-辛烯基琥珀酸酐,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粉碎,得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
(b)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将蒙脱土加入稀盐酸中浸泡,随后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到预处理蒙脱土,随后将预处理蒙脱土加入去离子水中,在氮气气氛下加入乙二酸、巯基乙酸和羧甲基纤维素并进行水热反应,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改性蒙脱土;
(c)复合菌剂的制备:将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在28-32℃培养24-36h,分别制备得到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随后将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分别加入到两份等量的步骤(b)中的改性蒙脱土中进行吸附,得到两组混合物,再将两组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所述复合菌剂;
(d)生态袋的制备:将步骤(a)中得到的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和步骤(c)中得到的复合菌剂、土壤、猪粪加入聚丙烯制备成的袋子中,并加入植物种子,用麻绳系住端口,即得所述生态袋;
(5)在靠近河道的木桩与河道边缘的墙面之间放置过滤布,过滤布直到木桩顶部,随后将河床底泥回填到木桩与河道边缘墙面的过滤布中,并再次检查设施整体,用麻绳固定连接不稳固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木桩直径为10-15cm,长度为1.5-3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树枝捆的尺寸为:长度50cm,直径为20-30cm;相邻两木桩之间放置数量为1-3个;放置方式为树枝捆长度方向与河道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生态袋的放置方法为:生态袋主体的60%以上位置位于河道水面之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农林废弃物原料为秸秆、树皮、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1-2mol/L;所述预处理农林废弃物、乙二酸、环氧氯丙烷、十二烷基磺酸钠、2-辛烯基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3-5:5-8:1-3:5-10;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70-90℃,反应时间为5-7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所述稀盐酸的质量浓度为3-7%,所述浸泡的时间为2-5h,所述煅烧的温度为600-800℃,时间为2-4h;所述预处理蒙脱土、乙二酸、巯基乙酸、羧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00:10-15:5-10:10-15;所述水热反应的温度为60-80℃,时间为3-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改性蒙脱土与巨大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为10g:10-15mL;所述改性蒙脱土与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0g:10-15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所述生态袋的尺寸为40cm×80cm,所述改性农林废弃物微粒、复合菌剂、土壤、猪粪的质量比为15-30:5-10:60-80:20-30;所述植物种子为本地物种或适应环境的物种,数量为100-150颗;每个所述生态袋的总质量为10-15k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过滤布在河水深度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不可降解的材料,在河水深度不超过50cm的部分使用可生物降解材料。
CN202210957891.4A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Active CN115142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7891.4A CN11514238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57891.4A CN11514238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2384A CN115142384A (zh) 2022-10-04
CN115142384B true CN115142384B (zh) 2023-02-28

Family

ID=83415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57891.4A Active CN115142384B (zh) 2022-08-10 2022-08-10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42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81000A (zh) * 2023-11-10 2024-02-02 长江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一种河湖湿地种子库的萌发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41526A2 (de) * 2005-01-21 2007-10-10 Süd-Chemie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ationisierten adsorbentien, danach erhältliche sorptionsmittel sowie deren bevorzugte verwendung
CN101713182B (zh) * 2009-11-18 2011-06-08 河海大学 垂直驳岸活枝捆生态护岸成型方法
CN103357381B (zh) * 2013-07-18 2015-08-26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将茶渣进行改性制备生物吸附剂的方法及生物吸附剂的应用
CN104945131B (zh) * 2015-06-23 2018-01-0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屋顶生态绿化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93433B (zh) * 2018-07-10 2021-05-07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浊度水质应急处理技术
CN109680697A (zh) * 2019-02-26 2019-04-26 洛阳智昊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砂石厂生态恢复的护坡生态毯
CN211688751U (zh) * 2019-11-05 2020-10-16 汕头市弘东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底泥原位处理的景观生态驳岸结构
CN212864277U (zh) * 2020-05-12 2021-04-02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仿木桩构建人工湿地结合生态网箱种植的新型生态护岸
CN112521219B (zh) * 2020-12-24 2022-07-2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一种生物质基药肥液体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42384A (zh) 2022-10-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0608B (zh) 用于城市河道水体原位生物生态修复集成系统
CN105712596B (zh) 一种矿区流域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原位修复方法
CN205061667U (zh) 微曝气水质净化装置
CN101078205A (zh) 库滨带生态防护系统
CN102220745A (zh) 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
CN212956378U (zh) 一种潮间带生态护岸结构
CN110790386A (zh) 浅水型湖泊底泥受污染湖泊陡立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CN111719493A (zh) 一种适用于沿海地区的植物蜂巢生态护岸结构及方法
CN115142384B (zh)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方法
CN109319934A (zh) 一种农田汇水区河道水体的生态修复方法
CN104803557A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206328211U (zh) 一种生态浮岛装置
CN110937691A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库的物理-生物治理富营养化水华的方法
CN113979599A (zh) 一种山地型深水景观湖库多界面梯度治理方法
CN113860506A (zh) 农村中小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111549719B (zh) 一种用于硬质河道的生态修复系统
CN204529619U (zh) 复合型净化农田排水与生态修复的沟塘湿地系统
CN216662781U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型垂直硬化驳岸的水质净化模块及系统
CN211090825U (zh) 一种挺水植物去污种植及固定装置
CN110182954A (zh) 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
CN213938993U (zh) 一种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
CN109052653B (zh) 一种水体修复生态基底模块及其构建方法
CN103214094A (zh) 一种固定式复层网托浮岛
CN217870283U (zh) 一种硬质化河道边缘生态改造系统
CN219315618U (zh) 一种河湖岸抗冲击生态缓冲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