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4060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4060A
CN115134060A CN202210696180.6A CN202210696180A CN115134060A CN 115134060 A CN115134060 A CN 115134060A CN 202210696180 A CN202210696180 A CN 202210696180A CN 115134060 A CN115134060 A CN 1151340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transmission
scene
channe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618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
李良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618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40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40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40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通过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信道中,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传输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传输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在数据传输时,将所有需要传输的消息直接发送到一根信道中供消费方消费,数据传输信道单一,整体的吞吐较低、无法控制数据之间的优先级,各场景的数据之间互相影响,因为只有一根信道,消息消费满或是消费报错时会阻塞其他数据。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传输信道单一,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传输信道单一,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包括:
获取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根据字段值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
可选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
可选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二数据来源,获取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用户实时行为,将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确定为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可选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根据数据量级对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以得到各数据分片;
根据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
可选地,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包括:
将最高优先级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确定为目标数据传输信道;
计算通过目标传输信道拉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时对应的时间段,并确定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
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
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间隔预设时间再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
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小于或等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继续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直至对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拉取完毕。
可选地,在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数据量级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执行报警进程。
可选地,在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中包含预设路由标识,过滤预设路由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数据传输单元,被配置成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接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获取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根据字段值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
可选地,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
可选地,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二数据来源,获取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用户实时行为,将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确定为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可选地,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根据数据量级对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以得到各数据分片;
根据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
可选地,数据传输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将最高优先级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确定为目标数据传输信道;
计算通过目标传输信道拉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时对应的时间段,并确定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
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
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间隔预设时间再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
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小于或等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继续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直至对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拉取完毕。
可选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报警单元,被配置成:
响应于数据量级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执行报警进程。
可选地,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过滤单元,被配置成: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中包含预设路由标识,过滤预设路由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申请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通过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信道中,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传输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传输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全局架构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主要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7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图1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流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可以是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或无线连接的方式,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场景数据,例如可以是用户策略信息,也可以是用户标签信息。其中,用户策略信息,可以是用户浏览一篇文章、添加一件商品产生的用户实时行为类的策略信息。用户标签信息,可以是基于一定算法和数据加工出来的用户标签信息,例如地区是上海等。在数据传输请求中还可以携带有表征场景数据的来源的标识,也即数据来源标识,例如api,代表api接口场景,也就是代表api来源;数据来源标识,又例如,excel,代表手工导入进数场景,也就是代表手工导入来源。执行主体在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后,可以确定每一个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的数据量级。例如,数据来源标识为api的场景数据的数据量级为100万,数据来源标识为excel的场景数据的数据量级为200万。
步骤S102,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执行主体可以预先设置多个数据信道,示例的,具体可以为:
a)接口进数信道:接收api接口调用场景的数据;
b)人工导数信道:接收人工导入excel场景的数据;
c)预约进数信道:接收通过app、电话等渠道客户预约进来的数据。
以上a)、b)、c)可以通过数据来源标识(例如api、excel、app)来确定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例如接口进数信道、人工导数信道、预约进数信道)。
d)Jmq进数1数据信道:用于接收用户实时行为产生的策略数据;
具体地,当数据来源标识source=molo且molo场景的task_type=1时,代表执行主体获取的场景数据为用户实时行为产生的数据,此时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Jmq进数1数据信道,也就是如图4的全局架构图所示的通用信道1。
e)Jmq进数2数据信道:用于接收定时定向任务(定期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跑批任务)产生的用户策略数据,这里会按任务数据量做分片,只接收任务当次推送的前100万(可以配置)数据;
f)Jmq进数3数据信道:用于接收定时定向任务(定期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跑批任务)产生的用户策略数据,这里会按任务数据量做分片,只接收任务当次推送的前100万~200万(可以配置)数据;
g)Jmq进数4数据信道:用于接收定时定向任务(定期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跑批任务)产生的用户策略数据,这里会按任务数据量做分片,只接收任务当次推送的前200万~300万(可以配置)数据;
h)Jmq进数5数据信道:用于接收定时定向任务(定期在指定时间执行的跑批任务)产生的用户策略数据,这里会按任务数据量做分片,接收任务当次推送的大于上面配置的数据量的数据。
具体地,当数据来源标识source=molo且molo场景的task_type=2时,代表数据传输请求对应的场景数据来源于定时定向信息,在该场景下,执行主体可以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可以为上述e)、f)、g)、h)所示的Jmq进数2数据信道、Jmq进数3数据信道、Jmq进数4数据信道、Jmq进数5数据信道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是哪一种信道还需要根据该molo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量级来确定。示例的,在当数据来源标识source=molo且molo场景的task_type=2时,代表场景数据来源于定时定向信息,进而需要进一步结合数据量级来确定对应的信道,例如:data.priority.max=1000000,2000000,3000000,代表小于1000000的数据推送到Jmq进数2数据信道(也就是图4中的通用信道2),大于1000000且小于2000000则推送到Jmq进数3数据信道(也就是图4中的通用信道3),大于2000000且小于3000000则推送到Jmq进数4数据信道(也就是图4中的通用信道4),否则推送到Jmq进数5数据信道(也就是图4中的通用信道5)。
具体地,在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数据量级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执行报警进程。
执行主体可以将接收到的场景数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场景的数据)确定数量级,例如接收到2个场景的场景数据,总的数量级为500万。500万超过了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例如100万),则执行主体可以执行报警进程拦截。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执行主体也可以在单个场景的场景数据的量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时,执行报警进程,示例的,报警阈值配置:routeMaxDayCount=7000000,代表一个场景一天推送数据量超过这个值即报警。
具体地,在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中包含预设路由标识,过滤预设路由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
示例的,数据过滤配置:filteredRouteId=aaa,ccc,代表routeId=aaa和ccc的数据过滤掉、不消费。
具体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二数据来源,获取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示例的,第二数据来源具体可以包括用户行为数据来源和定时定向数据来源。例如执行主体接收到的数据传输请求中携带的source字段,source=molo,代表来源于molo场景,molo场景包括用户实时行为场景和定时定向场景,对应的数据来源则分别是用户行为数据来源和定时定向数据来源,用户实时行为数据来源和定时定向数据来源均属于第二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标识,例如molo,代表,molo场景;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例如task_type=1、task_type=2。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用户实时行为,将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确定为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当任务类型标识为1时,即task_type=1,则代表获取的场景数据为用户实时行为数据。则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为如图4所示的通用信道1,则该通用信道1即为用户事实行为产生的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具体地,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根据数据量级对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以得到各数据分片;根据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
示例的,当执行主体确定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则根据该定时定向任务获取的场景数据的数据量级对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例如,场景数据的数据量级为400万,则分片的结果为:<100万、100万~200万、200万~300万、300万~400万。
根据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具体可以为:将得到的数据分片中的<100万的数据分配给如图4所示的数据信道2,将得到的数据分片中的100万~200万的数据分配给如图4所示的通用信道3,将得到的数据分片中的200万~300万的数据分配给如图4所示的通用信道4,将得到的数据分片中的300万~400万的数据分配给如图4所示的通用信道5。以上仅为示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步骤S103,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示例的,执行主体可以在concrete内存管理系统中为各个消息信道设置不同的权重,消费速度高、场景对数据实时性要求高的信道设置的权重要大一些。权重越大,权重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就越高。
示例的,对人工导数信道的权重设置为50,对预约进数信道的权重设置为50,对接口进数信道的权重设置为40,对通用信道1的权重设置为50,对通用信道2的权重设置为40,对通用信道3的权重设置为20,对通用信道4的权重设置为20,对通用信道5的权重设置为10。进而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可以为人工导数信道=预约进数信道=通用信道1>接口进数信道>通用信道2>通用信道3=通用信道4>通用信道5。
步骤S104,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具体地,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包括:
将最高优先级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确定为目标数据传输信道;计算通过目标传输信道拉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时对应的时间段,并确定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间隔预设时间再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小于或等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继续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直至对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拉取完毕。
执行主体基于得到的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首先对最高优先级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传输完成后,然后对次优先级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一直到最后一个优先级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传输完毕后,结束数据传输。
并且,在对每个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行传输的过程中,执行主体可以实时验证每个数据传输信道的当前数据传输速度与每个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的大小,并根据验证的结果调整每个数据传输信道的场景数据的传输,具体示例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的阈值校验过程如下:对于每一个数据传输信道,执行主体将场景数据的消费程序从监听模式改为主动拉取模式:每1秒执行一次数据拉取,执行数据拉取的时候会获取当前时间段的总速度,进而判断该获取的总速度是否超过分时控速功能中配置的阈值,如果达到阈值了则间隔100ms(本申请实施例对间隔时间不做具体限定)再继续执行数据拉取工作。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通过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信道中,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传输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传输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S201,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
步骤S202,获取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来源字段,例如,source字段。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例如source=excel,其中excel即为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步骤S203,根据字段值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示例的,数据来源标识,例如api、excel等。
步骤S204,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量级。
步骤S205,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数据来源,包括api接口输入的数据(api接口调用场景的数据)、手工导入的数据(人工导入excel场景的数据)、通过预约进入的数据(通过app、电话等渠道客户预约进入的数据)。第一数据传输信道包括:如图4所示的人工导数信道、预约进数信道和接口进数信道。示例的,当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是api,则确定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数据来源标识(api)对应的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中的接口进数信道。当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是excel,则确定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数据来源标识(excel)对应的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中的人工导数信道。
步骤S206,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信道权重表征了消费速度、场景对数据实时性要求等信息,消费速度越高、场景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越高,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的信道权重也越高。信道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预先设定。
步骤S207,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通道中,可以降低数据之间互相影响问题,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总速可控、分时提速的多通道、多优先级的海量数据传输场景。如图3所示,整体数据消费过程如下:
a)场景数据推到数据通道:收到各场景数据后进行参数、业务、token等数据进行校验,将校验通过的数据推送到相应的数据通道进行消费;具体地,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如图4所示的场景入口传输至执行主体内。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数”代表“导进数据”的意思。场景入口包括jmq进数入口(通过molo-c端进数)、接口进数入口(通过molo-d端其他、金条等进数)、导入进数入口(通过人工excel进数)、预约进数入口(通过预约进数)。执行主体在收到数据后,执行数据分发,具体为根据数据内的source字段判断数据来源,source=molo代表来源于molo场景,molo场景的task_type=1代表用户行为数据,task_type=2代表定时定向数据,source=api代表api接口场景,source=excel代表excel手工导入进数,source=appointment代表预约进数场景;校验业务场景及concrete配置的数据量阈值来将数据分发到各数据通道。
b)查看数据是否是误推的数据,如果是则进行拦截;执行主体在通过场景入口接收场景数据后,可以调用如图4所示的前置模块进行误推拦截。前置模块还可以执行参数校验、消息防重、延保业务、token校验、绑定关系校验、场景/量级识别、黑名单过滤、业务防重和过量报警等业务。
c)查看数据量是否达到了报警阈值,若达到了则通过图4中的前置模块执行过量报警进程,以发送报警;
d)计数:根据场景将数据计数推到redis(redis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e)阈值校验:把消费程序从监听模式改成主动拉取模式:每1秒执行一次数据拉取,执行数据拉取的时候会看当前时间段的总速度是否超过分时控速功能中配置的阈值,如果达到阈值了则休息100ms再继续执行数据拉取工作;
f)拉取动作:通过总体阈值校验后,则从concrete(concrete通过扩展TfhE来快速运行密文,是一个完全同态加密(FHE)库,它实现了Zama的TFHE变体。利用Hyperledgerfabric-config库进行通道配置更新)获取配置的各通道以及通道的权重,从通道执行权重系数的数据拉取操作;
g)核心消费:拉取到数据后执行核心业务校验及入库的操作。其中,核心消费包括:误推拦截、统一日志、关系阀校验和进数回执,以及事务的维护和执行。其中事务的维护和执行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坐席任务信息、客户关系信息、客户策略信息、客户扩展属性和批次明细信息的维护和执行。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多优先级通道设计、分时消费、速度安全控制。可以实现分时调节速度:业务高峰期间降低速度,业务低峰则提高消费速度,提高整体吞吐;总速度控制:入库的总速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报警功能:超过预期则报警,及时发现问题;异常数据过滤:抛弃无用的数据,避免系统资源浪费;权重消费:为各通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入库;数据解耦: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通道中,可以降低数据之间的互相影响。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装置的主要单元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数据传输装置500包括接收单元501、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502、获取单元503和数据传输单元504。
接收单元501,被配置成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502,被配置成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获取单元503,被配置成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数据传输单元504,被配置成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501进一步被配置成:获取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根据字段值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502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502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二数据来源,获取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用户实时行为,将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确定为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502进一步被配置成:响应于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根据数据量级对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以得到各数据分片;根据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单元504进一步被配置成:将最高优先级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确定为目标数据传输信道;计算通过目标传输信道拉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时对应的时间段,并确定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间隔预设时间再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响应于数据传输速度小于或等于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继续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直至对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拉取完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图5中未示出的报警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数据量级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执行报警进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还包括图5中未示出的过滤单元,被配置成:响应于数据来源标识中包含预设路由标识,过滤预设路由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在具体实施内容上具有相应关系,故重复内容不再说明。
图6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数据传输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600。
如图6所示,系统架构6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601、602、603,网络604和服务器605。网络604用以在终端设备601、602、603和服务器6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6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601、602、603通过网络604与服务器6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601、602、6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601、602、603可以是具有数据传输处理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6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601、602、603所提交的数据传输请求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通过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信道中,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传输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传输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一般由服务器605执行,相应地,数据传输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605中。
应该理解,图6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下面参考图7,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计算机系统700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的终端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计算机系统7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7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7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7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7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703中,还存储有计算机系统7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701、ROM702以及RAM703通过总线7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705也连接至总线7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7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7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征信授权查询处理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7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7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709。通信部分7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7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705。可拆卸介质7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7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7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7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7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7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单元、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获取单元和数据传输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包括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根据数据来源标识和数据量级,确定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获取各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信道权重,确定各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基于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不同场景的数据推送到不同的信道中,为各信道指定不同的权重,可以保障优先级高的数据优先传输入库,其他数据排队依次传输入库,提高数据传输的整体吞吐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根据所述数据来源标识和所述数据量级,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获取各所述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所述信道权重,确定各所述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基于所述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根据所述字段值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一数据来源,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为第一数据传输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第二数据来源,获取所述数据来源标识对应的任务类型标识;
响应于所述任务类型标识对应用户实时行为,将所述用户实时行为对应的通用信道确定为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包括:
响应于所述任务类型标识对应定时定向任务,根据所述数据量级对所述场景数据进行分片,以得到各数据分片;
根据所述各数据分片,确定对应的通用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包括:
将最高优先级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确定为目标数据传输信道;
计算通过所述目标传输信道拉取对应的场景数据时对应的时间段,并确定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
获取所述时间段对应的数据传输速度阈值;
响应于所述数据传输速度大于所述数据传输速度阈值,间隔预设时间再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
响应于所述数据传输速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数据传输速度阈值,继续执行对场景数据的拉取操作,直至对所述目标传输信道对应的场景数据拉取完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据量级超过预设的数据量级阈值,执行报警进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据来源标识中包含预设路由标识,过滤所述预设路由标识对应的场景数据。
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被配置成接收数据传输请求,获取对应的场景数据,进而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和对应的数据量级;
数据传输信道确定单元,被配置成根据所述数据来源标识和所述数据量级,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
获取单元,被配置成获取各所述数据传输信道对应的信道权重,进而根据各所述信道权重,确定各所述数据传输信道的优先级;
数据传输单元,被配置成基于所述优先级,通过对应的数据传输信道执行对应的场景数据的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成:
获取所述场景数据中的来源字段对应的字段值;
根据所述字段值确定所述场景数据对应的数据来源标识。
11.一种数据传输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96180.6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ending CN1151340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180.6A CN115134060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180.6A CN115134060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4060A true CN115134060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6180.6A Pending CN115134060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4060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68602A1 (en) * 2017-05-05 2020-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364682A (zh) * 2021-05-31 2021-09-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613339A (zh) * 2021-07-10 2021-11-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优先级无线终端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3890712A (zh) * 2021-10-14 2022-01-04 微位(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0510A (zh) * 2021-11-15 2022-02-11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641078A (zh) * 2020-11-30 2022-06-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动态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068602A1 (en) * 2017-05-05 2020-02-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4641078A (zh) * 2020-11-30 2022-06-17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资源分配的动态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364682A (zh) * 2021-05-31 2021-09-07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3613339A (zh) * 2021-07-10 2021-11-0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优先级无线终端的信道接入方法
CN113890712A (zh) * 2021-10-14 2022-01-04 微位(深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0510A (zh) * 2021-11-15 2022-02-11 紫光展锐(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36650B (zh) 生成梯度提升树模型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73863B (zh) 服务的异步调用方法和装置
CN107819745B (zh) 异常流量的防御方法和装置
CN110245014B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378093A (zh) 资源发布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96554B (zh) 负载均衡方法和装置
CN113010238A (zh) 一种微应用调用接口的权限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742389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513406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525411A (zh) 处理业务请求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619114A (zh) 排号方法、排号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6179B (zh) 限流方法和限流装置
CN114817347A (zh) 业务审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46816A (zh) 基于云服务的鉴权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683608B (zh) 分配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87097B (zh) 一种更新链码同一标识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5984A (zh) 一种账号余额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157911A (zh) 一种服务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4040380B (zh) 一种数据下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3554385B (zh) 配送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676503A (zh) 用户请求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88075A (zh) 一种业务服务的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17112151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396434A (zh) 一种消息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6098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