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28670A -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28670A
CN115128670A CN202210888590.0A CN202210888590A CN115128670A CN 115128670 A CN115128670 A CN 115128670A CN 202210888590 A CN202210888590 A CN 202210888590A CN 115128670 A CN115128670 A CN 115128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ly warning
accumulated energy
microseismic
working face
statis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85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引
韩刚
王书文
王黔
吕玉磊
靳俊晓
潘涌治
解嘉豪
赵雷
刘虎
张振配
刘洋
李照军
郝晓琦
张志东
曹京龙
宁石杰
牟亮
白俊杰
王渊
周林
石义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xin Banner Mengda Mining Co ltd
China Coal Northwest Energy Co ltd
China Co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xin Banner Mengda Mining Co ltd
China Coal Northwest Energy Co ltd
China Co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xin Banner Mengda Mining Co ltd, China Coal Northwest Energy Co ltd, China Coal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xin Banner Mengda Mi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85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286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28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286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收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绘制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统计各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将距离变化曲线与累积能量结合,分析其相关性,用于判断实验矿井是否需要预警,需预警则收集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和其余工作面能量值,当其余工作面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时,采取解危措施。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提高了冲击地压的预警准确性。

Description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国内关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监测预警、防治措施等方面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尚不能实现精准预警。
目前,国内冲击地压矿井常用的冲击危险性预警方法主要有钻屑法、煤体应力测量法、微震监测法、电磁辐射法等。其中钻屑法、煤体应力测量法、电磁辐射法多用于监测煤体静载集中程度;而动载监测主要依靠微震监测。微震事件是覆岩发生裂隙、破断过程中,所集聚的弹性能瞬间释放过程中的一种物理效应。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可以较为准确的监测和计算包括微震事件发生时间、位置和强度的多种微震活动参数,为实现矿山微震活动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供了可能性,采用微震活动参数来评价与预测冲击地压,可以提高冲击地压预测的准确性。
生产过程中基于微震监测系统的冲击地压预警技术为微震能量分析预测法,即依据实际监测到的当日微震能量最大值、一定推进距离内释放的微震能量综合作为冲击危险性预警指标,当其实际监测值大于阈值时,判定具备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实际监测过程中发现,目前的微震监测任何单一预警指标均无法实现准确预警,需要将各项指标综合起来实现多参数综合预警,所以目前该方式预警准确性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提高了对冲击地压的预警准确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收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绘制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统计各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将距离变化曲线与累积能量结合,分析其相关性,用于判断实验矿井是否需要预警,需预警则收集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和其余工作面能量值,当其余工作面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时,采取解危措施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
步骤1,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收集样本工作面的信息和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步骤2,绘制步骤1收集的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
步骤3,统计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并结合步骤2的距离变化曲线绘制曲线;
步骤4,根据步骤3曲线判断本方法是否适合实验矿井,若适合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5,对样本工作面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基于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得到能量预警阈值;
步骤6,对带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同样进行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其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当累计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的能量预警阈值时,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步骤1具体步骤为:
①选择本矿井已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中冲击显现最严重的一个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全部微震监测数据、顶板爆破、煤层爆破后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m;其△m单位为米;
收集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日期、位置信息;
收集样本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少于3个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步骤2具体步骤为:
①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样本距工作面每隔10m统计当日应力平均值σ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②以各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的距离为横轴;以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应力平均值σij为纵轴,绘制σij—距离曲线。
步骤3具体步骤为:
①以各应力预警测点安装点为圆心,以△m为半径,设置平面微震数据拾取框,其中△m为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
②统计样本工作面每回采10m发生在微震数据拾取框内微震事件数量及能量,采用累加形式得到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③在σij—距离曲线中纵轴添加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得到σij—nij—距离曲线。
步骤4具体为根据步骤3所得σij—nij—距离曲线,若各应力预警测点应力监测数据曲线与微震事件累计能量曲线呈现正相关性,则进行下一步骤,否则实验矿井不适用本方法。
步骤5具体步骤为:
①沿样本工作面走向,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走向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y,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选取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对应的微震累计能量中的最小值作为微震累计能量预警阈值,记为累计能量阈值|Ery|。
步骤6具体步骤为:
①本矿井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命名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若当日统计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巷道走向统计区间的累计能量Er≥|Ery|,则判断该走向统计区间存在冲击风险,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结合微震监测数据、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和平面定位误差、时间、位置等信息进行判定,实现风险区域超前排查,预警实验结果表明,可提前10余天对矿压、冲击显现风险区域进行超前排查,对指导矿井超前性临场解危意义较大。
(2)本发明对于顶板型冲击地压,在工作面两巷特别是临空巷道,巷道围岩的静载与动载力源来自于采空区悬露顶板,在受二次采动影响期间,采空区悬露顶板破裂一方面产生动载,另一方面上覆岩层不断破裂也加剧了巷道围岩静载集中程度,通过微震监测数据超前预判巷道围岩动静载集中程度,进一步预判冲击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2中37#应力预警测点σ1j—距离曲线;
图3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3中37#应力预警测点σ1j—n1j—距离曲线;
图4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3中34#应力预警测点σ2j—n2j—距离曲线;
图5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3中39#应力预警测点σ3j—n3j—距离曲线;
图6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3中42#应力预警测点σ4j—n4j—距离曲线;
图7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5中样本工作面统计边界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5中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统计图;
图9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5中样本工作面微震累计能量与冲击显现关系;
图10是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的实施例步骤6中31104-2工作面微震累计能量统计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收集矿井冲击严重样本工作面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绘制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和统计各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将距离变化曲线与累积能量结合,判断本方法是否适合实验矿井,若适合则进行下一步,收集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和其余工作面能量值,当其余工作面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时,采取解危措施。
具体步骤为:
步骤1,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收集样本工作面的各项数据和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①选择本矿井已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中冲击显现最严重的一个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
收集样本工作面全部微震监测数据、顶板爆破、煤层爆破后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m;其△m单位为米;
收集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日期、位置信息;
收集样本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少于3个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步骤2,绘制步骤1收集的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
①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样本距工作面每隔10m统计当日应力平均值σ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②以各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的距离为横轴;以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应力平均值σij为纵轴,绘制σij—距离曲线。
步骤3,统计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并结合步骤2的距离变化曲线绘制曲线;
①以各应力预警测点安装点为圆心,以△m为半径,设置平面微震数据拾取框,其中△m为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单位为米;
②统计样本工作面每回采10m发生在微震数据拾取框内微震事件数量及能量,采用累加形式得到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③在σij—距离曲线中纵轴添加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得到σij—nij—距离曲线。
步骤4,根据步骤3所得σij—nij—距离曲线结果,若各应力预警测点应力监测数据曲线与微震事件累计能量曲线呈现正相关性,则进行下一步骤,否则实验矿井不适用本方法。
步骤5,对样本工作面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基于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得到能量预警阈值;
①沿样本工作面走向,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走向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y,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选取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对应的微震累计能量中的最小值作为微震累计能量预警阈值,记为累计能量阈值|Ery|。
步骤6,对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同样进行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用于统计其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当累计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的能量预警阈值时,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①本矿井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命名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工作面回采期间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若当日统计工作面巷道走向统计区间的累计能量Er≥|Ery|,则判断该走向统计区间存在冲击风险,需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实施例
步骤1:收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的样本工作面的各项数据和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①本实施例涉及的目标矿井的31103-1工作面为已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中冲击显现最严重的一个工作面,将31103-1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微震监测数据,通过本工作面顶板爆破后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发现定位误差为0-50米;
收集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日期、位置信息如表1所示.
表1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日期、位置信息表
序号 日期 累计进尺 超前距离
1 2019.7.29 566m 67m
2 2019.8.1 599m 40m
3 8.8 647m 5m
4 8.11 661m 60m
5 2019.9.3 740.05m 67m
6 2019.9.21 789m 40m
7 2019.10.18 816.5m 40m
8 2020.1.7 1018.7m 30m
收集样本工作面回采期间37#、34#、39#、42#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步骤2,绘制步骤1收集的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
①37#煤体应力预警测点样本距工作面每隔10m统计当日应力平均值σ1j,具体如表2所示。
表2样本工作面37#应力预警测点σ1j统计表
Figure BDA0003766203650000091
Figure BDA0003766203650000101
②以37#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的距离为横轴;以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应力平均值σ1j为纵轴,绘制37#应力预警测点σ1j—距离曲线如图2所示。
步骤3,统计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并结合步骤2的距离变化曲线绘制曲线;
①以37#应力预警测点安装点为圆心,以爆破事件距离定位误差50m为半径,设置平面微震数据拾取框。
②统计样本工作面每回采10m发生在微震数据拾取框内微震事件数量及能量,采用累加形式计算得到37#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1j,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样本工作面37#每日累计能量n1j统计表
Figure BDA0003766203650000111
③在步骤二σ1j—距离曲线中纵轴添加37#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1j,得到如图3所示的37#应力预警测点σ1j—n1j—距离曲线。
按以上步骤分别得到如图4-6所示的34#应力预警测点σ2j—n2j—距离曲线、39#应力预警测点σ3j—n3j—距离曲线、42#应力预警测点σ4j—n4j—距离曲线。
步骤4,根据步骤3曲线判断本方法是否适合实验矿井,若适合则进行下一步骤;
查看步骤3所得各测点σij—nij—距离曲线,出各应力预警测点应力监测数据曲线与微震事件累计能量曲线呈现正相关性,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5,对样本工作面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基于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得到能量预警阈值;
①沿样本工作面走向,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走向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命名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如图7所示,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y,如图8和表4所示,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表4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统计表
Figure BDA0003766203650000121
Figure BDA0003766203650000131
④将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依据当日累计回采进尺标识,如图9所示,可以发现历次冲击显现事件对应的微震累计能量中的最小值约为1.6E+06J,故|Ery|=1.0E+06J。
步骤6,对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同样进行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用于统计其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当累计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的能量预警阈值时,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①本矿井31104-2工作面回采期间,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长度除以20米。
②收集31104-2工作面回采期间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50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如图10所示,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截止2022年6月23日31104-2工作面累计回采344m,超前工作面96-116m范围内微震累计能量达到预警阈值,发出预警。
井下查勘期间,发现该区域巷道正帮肩窝变形、顶板形成网兜、两帮帮鼓,为本工作回采起来矿压显现最为强烈区域,随后制定降低回采速度、补强支护、大直径等解危措施。
本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方法实施步骤及预测效果,对工作面两巷特别是临空巷道动力显现、矿压显现能较好的实现工作面超前区域风险排查,对矿井冲击地压现场防治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Claims (8)

1.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收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绘制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统计各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将距离变化曲线与累积能量结合,分析其相关性,用于判断实验矿井是否需要预警,需预警则收集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和其余工作面能量值,当其余工作面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累积能量阈值时,采取解危措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矿井冲击严重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收集样本工作面的信息和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步骤2,绘制步骤1收集的各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随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距离变化曲线;
步骤3,统计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附近微震事件累计能量,并结合步骤2的距离变化曲线绘制曲线;
步骤4,根据步骤3曲线判断本方法是否适合实验矿井,若适合则进行下一步骤;
步骤5,对样本工作面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基于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样本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得到能量预警阈值;
步骤6,对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同样进行划分统计区间和统计边界,统计其工作面累计能量值,当累计能量值不小于样本工作面的能量预警阈值时,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步骤为:
①选择本矿井已回采完毕的工作面中冲击显现最严重的一个工作面作为样本工作面;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全部微震监测数据、顶板爆破、煤层爆破后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m;其△m单位为米;
收集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日期、位置信息;
收集样本工作面回采期间不少于3个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监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步骤为:
①各煤体应力预警测点样本距工作面每隔10m统计当日应力平均值σ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②以各应力预警测点与工作面的距离为横轴;以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应力平均值σij为纵轴,绘制σij—距离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步骤为:
①以各应力预警测点安装点为圆心,以△m为半径,设置平面微震数据拾取框,其中△m为微震系统对爆破事件平面定位误差;
②统计样本工作面每回采10m发生在微震数据拾取框内微震事件数量及能量,采用累加形式得到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其中i表示第i预警测点,j为第j个10m间隔;
③在σij—距离曲线中纵轴添加各应力预警测点每日累计能量nij,得到σij—nij—距离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为根据步骤3所得σij—nij—距离曲线,若各应力预警测点应力监测数据曲线与微震事件累计能量曲线呈现正相关性,则进行下一步骤,否则实验矿井不适用本方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具体步骤为:
①沿样本工作面走向,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走向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样本工作面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y,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选取样本工作面历次冲击显现事件对应的微震累计能量中的最小值作为微震累计能量预警阈值,记为累计能量阈值|Ery|。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步骤为:
①本矿井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以20米为单位将巷道划分为若干统计区间,划分数量为工作面巷道长度除以20米,上述统计区间命名为走向统计区间;
②收集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回采期间每日微震事件,设置工作面倾向方向巷道正帮两侧各△m米作为统计边界,剔除微震事件平面位置超出统计边界以外的微震事件;
③自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开采回采后,统计每日统计边界内微震事件在各走向统计区间内累计能量Er,其中r表示第r走向统计区间;
④若当日统计待预测的目标工作面巷道走向统计区间的累计能量Er≥|Ery|,则判断该走向统计区间存在冲击风险,采取临场解危措施。
CN202210888590.0A 2022-07-26 2022-07-26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Pending CN1151286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590.0A CN115128670A (zh) 2022-07-26 2022-07-26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8590.0A CN115128670A (zh) 2022-07-26 2022-07-26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28670A true CN115128670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8590.0A Pending CN115128670A (zh) 2022-07-26 2022-07-26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2867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33836A (zh) * 2023-09-18 2023-12-15 北京戎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微地震辐射能量确定压裂主裂缝网络几何属性的方法
CN117307249A (zh) * 2023-08-30 2023-12-29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岩爆实时智能预警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07249A (zh) * 2023-08-30 2023-12-29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岩爆实时智能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17233836A (zh) * 2023-09-18 2023-12-15 北京戎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微地震辐射能量确定压裂主裂缝网络几何属性的方法
CN117233836B (zh) * 2023-09-18 2024-04-16 北京戎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微地震辐射能量确定压裂主裂缝网络几何属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28670A (zh) 基于微震累计能量的冲击地压预警方法
Wang et al. Preliminary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 to rockburst prediction in tunneling of Jinping II project
Liu et al. A case study of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using a Chinese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 system–Hydropower Classification (HC) method
Xu et al.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of strainburst activities in deep tunnels at the Jinping II hydropower station, China
Zhang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coal drawing from thick steep seam with longwall top coal caving mining
CN209761499U (zh) 顶板水压致裂多参量综合监测系统
Zhang et al. Assessment of rockburst risk in deep mining: an improved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CN108798785B (zh) 一种煤矿冲击地压预测预警方法
He et al. Integrated rockburst early warning model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N102852524B (zh) 利用液压支柱提高铝土矿回采率的方法
CN107392394B (zh) 一种动态监测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
CN104653226A (zh) 一种基于应力梯度的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
CN112377257B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工作面采动超前影响范围确定方法
CN113962466B (zh) 基于微震的冲击地压矿井褶曲区域冲击危险动态预测方法
CN110645039A (zh) 一种厚硬顶板冲击地压与瓦斯复合灾害综合防治方法
CN105041306A (zh) 基于多参数临界煤粉量指标的冲击危险预警方法
CN114046178A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防治水预警系统、方法及应用
Liu et al. Rockburst and microseismic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qinling water conveyance tunnel of the hanjiang-to-weihe river diversion project
CN115755185A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判识大能量矿震致灾性的方法
CN111695790A (zh) 一种保安矿柱开采方法
CN111897002B (zh) 一种基于微震监测的顶板预裂措施效果评价方法
CN112377258B (zh) 一种临近采区同采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程度的评价方法
CN114109508A (zh) 一种基于能量系统分析的冲击地压监测方法及应用
CN113375753A (zh) 一种煤矿综采工作面采动对地下水影响的监测与分析方法
Swanson Mining-induced seismicity in faulted geologic structures: An analysis of seismicity-induced slip potenti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