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8526A -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8526A
CN115118526A CN202211010991.2A CN202211010991A CN115118526A CN 115118526 A CN115118526 A CN 115118526A CN 202211010991 A CN202211010991 A CN 202211010991A CN 115118526 A CN115118526 A CN 115118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migration
bandwidth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099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8526B (zh
Inventor
曹正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099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8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8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85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8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8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2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 H04L63/123Applying verification of the received information received data contents, e.g. message integr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5/00Electrically-operated educational applia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4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wherein the sending and receiving network entities apply asymmetric encryption, i.e. different keys for encryption and de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包括: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选择发送端待传输的迁移资源,判断当前网络状况,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并根据所述数据迁移方式传输加密迁移资源至接收端;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本发明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传输需要选择传输效率最高的数据迁移方式,避免因将数据包的数据量限制为一个定值,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普及,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师生教学需求的多样性,对教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而VR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由于当前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VR资源有限,未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且单个VR资源包的数据量较大,故而目前用于教学的VR眼镜一体机中的VR教学资源均为预先内置,但此法使得VR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内容相对固定,无法随着教学要求而及时进行更新VR教学资源,因此实现VR设备快速数据迁移成为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技术要求,而断点续传技术的使用为VR设备快速数据迁移提供了新的迁移技术保障,例如,中国专利CN114666322A公开了一种断点续传方式和设备,通过获取为不完整的数据的待续传数据的数据属性信息和断点续传装置对应的网络属性信息,依据待续传数据的数据属性信息,确定对待续传数据的处理方式,在确定断点续传装置对应的网络属性信息满足预设网络条件的情况下,使用处理方式对待续传数据进行处理,依据获取到的待续传数据的数据属性信息,确定对待续传数据的处理方式,能够确定如何处理待续传数据,避免待续传数据的丢失,保证待续传数据的安全性,针对待续传数据做特定的处理,提升数据传输的成功比例,但此方法数据资源的迁移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传输需要选择传输效率最高的数据迁移方式,达到提高数据迁移效率的效果,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资源的迁移速度较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包括:
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
选择发送端待传输的迁移资源,判断当前网络状况,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所述数据迁移方式包括一次性迁移方式和断点续传方式,其中,当前网络状况良好时,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当前网络状况一般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和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或断点续传方式,若当前网络带宽大于最低带宽限时,且待传输的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大于单次传输数据量时,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待传输的迁移资源进行传输,其中,单次传输数据量根据传输周期内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确定;
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并根据所述数据迁移方式传输加密迁移资源至接收端;
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
进一步地,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方法包括,
发送端在局域网范围内搜索接收端,并针对所述接收端构建连接传输请求;
接收端接收所述连接传输请求并对所述连接传输请求的安全性进行检验,当连接传输请求不安全时,接收端忽略连接传输请求,当连接传输请求安全时,接收端同意连接传输请求安全,并建立数据传输联系;
接收端实时监视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情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向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时,
若当前网络状况良好,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传输加密数据包;
若当前网络状况一般,则对当前网络带宽进行监测,设置最低带宽限,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计算单次传输数据量,并将所述资源数据量与所述单次传输数据量进行比较,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后将加密数据包传输,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对局域网环境进行检修。
进一步地,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方法包括,
设置传输周期,并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并将迁移资源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各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单包数据量;
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各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
选择一个数据包作为待传输数据包,将待传输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
监测待传输数据包的传输结果并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单包数据量。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时,监测一定监测时段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根据监测时段T0和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0计算当前网络带宽V0,根据当前网络带宽V0和传输周期时长T计算单包数据量Q0,其中,V0=S0/T0,Q0=V0×T。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时,根据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与单次传输时长T’计算本传输周期的平均网络带宽V1,V1=S/T’,根据V1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时,设置第一调整参数d1,用于将Q调整为Q’,Q’=(1+d1)×Q,其中,d1=(V1-V0)/V0,还设置最小数据量Qm,当Q’>Qm时,将Q调整为Q’,当Q’≤Qm,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进一步地,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k1,
当k1∈(-1,1)时,认为网络带宽稳定,将下一传输周期的数据量设置为Q’,将数据包由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监测传输结果并根据所述传输结果调整最小数据量Qm;
当k1∈(-∞,-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
进一步地,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数据量时,若传输结果为传输成功,则选择一个未传输的数据包作为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传输,若传输结果为传输失败,设置修正参数L,用于将数据量Q’修正为Q”,Q”=L×Q’,其中,L=M/Q’,M为已传输数据量。
进一步地,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相对距离变化曲线的第二斜率k2,
当k2∈(-1,1)时,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无关联,对局域网的网络设置进行检验;
当k2∈(-∞,-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有关联,接收端构建调整信号范围信号。
进一步地,根据核验结果删除迁移资源或对迁移资源进行解密时,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错误或数据不完整,则删除所接收的数据包,同时将核验结果反馈至发送端,发送端核验是否由本机发送或重新打包;
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则对数据包进行解密并解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根据迁移资源的数据量和当前网络状况选择一次性迁移方式或断点续传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处理后传输,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保证了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稳定,为数据传输提供稳定渠道,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保护、正确性和完整性核验,确保迁移数据能够使用,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传输需要选择传输效率最高的数据迁移方式,避免因将数据包的数据量限制为一个定值,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在数据传输联系建立后,由接收端实时监视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情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向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从而保证数据传输联系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建立,保证数据传输通道的畅通,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和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选择数据迁移方式,在网络状况足以一次性使迁移资源完成迁移传输时,使用简便快速的一次性迁移方式完成数据迁移,在网络状况可能无法一次性传输迁移资源时,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将迁移资源传输,规避因网络异常等情况导致迁移资源未传输完整而需要重新传输的情况,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对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进行监测,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下一个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判断是否调整单包数据量,进而对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进行调整,避免因将数据包的数据量限制为一个定值,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根据监测时段和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计算当前网络带宽,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和传输周期时长设置单包数据量,使单包数据量根据实际的网络状况而设定,避免因预先根据经验设定单包数据量导致划分所得的数据包的数据量与实际网络环境不符,进而减少断点续传过程中某个数据包传输中断的情况的发生几率,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根据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与单次传输时长计算本传输周期的平均网络带宽,对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进行调整,使数据量的大小随网络状况进行调整,避免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在下一传输周期的预测的数据量<最小数据量时,根据带宽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的范围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在网络带宽稳定时以预测的数据量在下一个传输周期进行传输,在网络带宽不稳定时,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分析造成网络带宽不稳定的原因,及时对网络环境进行维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在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已传输数据量占数据包的数据量的比例对数据量进行修正,使得数据量的设置不仅根据预测进行设置,同时得到实际的传输结果的检验,使得预测算法及时得到修正,避免因预测的数据量过大造成传输中断,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在网络带宽不稳定,根据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监测,对网络带宽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无关联时,及时对局域网的网络设置进行检验,对网络环境进行维护,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有关联时,提示对相对距离进行调整,以保证网络带宽稳定,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尤其,通过进行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核验,在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时,对数据包进行解密并解压,在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错误或数据不完整,致使数据包无法使用时及时删除,避免线程和内存被占用,拖慢数据传输进程,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的实施例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的各设备的通信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步骤包括:
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
选择发送端待传输的迁移资源,判断当前网络状况,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所述数据迁移方式包括一次性迁移方式和断点续传方式,其中,当前网络状况良好时,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当前网络状况一般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和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或断点续传方式,若当前网络带宽大于最低带宽限时,且待传输的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大于单次传输数据量时,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待传输的迁移资源进行传输,其中,单次传输数据量根据传输周期内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确定;
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并根据所述数据迁移方式传输加密迁移资源至接收端;
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
通过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根据迁移资源的数据量和当前网络状况选择一次性迁移方式或断点续传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处理后传输,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保证了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稳定,为数据传输提供稳定渠道,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保护、正确性和完整性核验,确保迁移数据能够使用,根据实际网络状况和传输需要选择传输效率最高的数据迁移方式,避免因将数据包的数据量限制为一个定值,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方法包括,
发送端在局域网范围内搜索接收端,并针对所述接收端构建连接传输请求;
接收端接收所述连接传输请求并对所述连接传输请求的安全性进行检验,当连接传输请求不安全时,接收端忽略连接传输请求,当连接传输请求安全时,接收端同意连接传输请求安全,并建立数据传输联系;
接收端实时监视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情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向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
对连接传输请求的安全性进行检验时,可以通过验证输入端与发送端的密钥是否一致进行确认。在建立数据传输联系后,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联系稳定,接收端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对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进行实时监控和接收,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即对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使数据传输联系保持建立状态。
通过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在数据传输联系建立后,由接收端实时监视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情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向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从而保证数据传输联系在传输过程中始终建立,保证数据传输通道的畅通,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时,
若当前网络状况良好,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传输加密数据包;
若当前网络状况一般,则对当前网络带宽进行监测,设置最低带宽限,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计算单次传输数据量,并将所述资源数据量与所述单次传输数据量进行比较,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后将加密数据包传输,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对局域网环境进行检修。
对网络状况进行判断,是以当前网络带宽和当前网络带宽的稳定性为依据进行分析的,当前网络带宽在流畅带宽限以上且当前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的斜率∈(-1,1),认为网络状况良好,此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的平均值计算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的数据量,作为单次传输数据量,用于判断是否需要将迁移资源进行划分,
若流畅带宽限≧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且当前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的斜率∈(-1,1)或者网络带宽在流畅带宽限以上且当前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的斜率∈(-∞,-1]∪[1,+∞),认为网络状况一般,若流畅带宽限≧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且当前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的斜率∈(-∞,-1]∪[1,+∞)或者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则认为网络状况不适宜进行数据迁移,需要对局域网设备的网络设置进行检查,以提供正常的网络环境。流畅带宽限、最低带宽限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但流畅带宽限应在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带宽的上限值以下,最低带宽限应在局域网设备设置的网络带宽下限值以上。
通过根据当前网络状况和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选择数据迁移方式,在网络状况足以一次性使迁移资源完成迁移传输时,使用简便快速的一次性迁移方式完成数据迁移,在网络状况可能无法一次性传输迁移资源时,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将迁移资源传输,规避因网络异常等情况导致迁移资源未传输完整而需要重新传输的情况,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方法包括,
设置传输周期,并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并将迁移资源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各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单包数据量;
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各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
选择一个数据包作为待传输数据包,将待传输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
监测待传输数据包的传输结果并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单包数据量。
通过在一个传输周期内对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进行监测,并以监测结果为依据对下一个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判断是否调整单包数据量,进而对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进行调整,避免因将数据包的数据量限制为一个定值,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时,监测一定监测时段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根据监测时段T0和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0计算当前网络带宽V0,根据当前网络带宽V0和传输周期时长T计算单包数据量Q0,其中,V0=S0/T0,Q0=V0×T。
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0为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与x轴、直线x=T1和直线x=T2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值,其中T2>T1且T2-T1=T0。
通过根据监测时段和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计算当前网络带宽,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和传输周期时长设置单包数据量,使单包数据量根据实际的网络状况而设定,避免因预先根据经验设定单包数据量导致划分所得的数据包的数据量与实际网络环境不符,进而减少断点续传过程中某个数据包传输中断的情况的发生几率,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时,根据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与单次传输时长T’计算本传输周期的平均网络带宽V1,V1=S/T’,根据V1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时,设置第一调整参数d1,用于将Q调整为Q’,Q’=(1+d1)×Q,其中,d1=(V1-V0)/V0,还设置最小数据量Qm,当Q’>Qm时,将Q调整为Q’,当Q’≤Qm,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积分面积S为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与x轴、直线x=t0和直线x=t围成的曲边梯形的面积值,其中t>t0且t-t0=T’。根据平均网络带宽和当前网络宽带的差值设置第一调整参数,使平均网络带宽>当前网络宽带时,第一调整参数>0,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增大,平均网络带宽等于当前网络宽带时,第一调整参数等于0,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不变,平均网络带宽<当前网络宽带时,第一调整参数<0,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减小。
通过根据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与传输周期时长计算本传输周期的平均网络带宽,对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进行调整,使数据量的大小随网络状况进行调整,避免导致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大导致传输中断,或数据包的数据量过小,导致传输速度减慢且进行多余次数的加密、解密和正确性与完整性检验等步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k1,
当k1∈(-1,1)时,认为网络带宽稳定,将下一传输周期的数据量设置为Q’,将数据包由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监测传输结果并根据所述传输结果调整最小数据量Qm;
当k1∈(-∞,-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
通过在下一传输周期的预测的数据量<最小数据量时,根据带宽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的范围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并在网络带宽稳定时以预测的数据量在下一个传输周期进行传输,在网络带宽不稳定时,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分析造成网络带宽不稳定的原因,及时对网络环境进行维护,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数据量时,若传输结果为传输成功,则选择一个未传输的数据包作为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传输,若传输结果为传输失败,设置修正参数L,用于将数据量Q’修正为Q”,Q”=L×Q’,其中,L=M/Q’,M为已传输数据量。
通过在数据包传输失败时,根据已传输数据量占数据包的数据量的比例对数据量进行修正,使得数据量的设置不仅根据预测进行设置,同时得到实际的传输结果的检验,使得预测算法及时得到修正,避免因预测的数据量过大造成传输中断,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相对距离变化曲线的第二斜率k2,
当k2∈(-1,1)时,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无关联,对局域网的网络设置进行检验;
当k2∈(-∞,-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有关联,接收端构建调整信号范围信号。
通过在网络带宽不稳定,根据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监测,对网络带宽不稳定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无关联时,及时对局域网的网络设置进行检验,对网络环境进行维护,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有关联时,提示对相对距离进行调整,以保证网络带宽稳定,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具体而言,根据核验结果删除迁移资源或对迁移资源进行解密时,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错误或数据不完整,则删除所接收的数据包,同时将核验结果反馈至发送端,发送端核验是否由本机发送或重新打包;
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则对数据包进行解密并解压。
通过进行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核验,在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时,对数据包进行解密并解压,在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错误或数据不完整,致使数据包无法使用时及时删除,避免线程和内存被占用,拖慢数据传输进程,从而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可用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场景,使移动设备手机和VR眼镜一体机在同一局域网内点对点互通,以移动设备手机为发送端,VR眼镜一体机为接收端,将VR资源同步迁移到VR眼镜一体机。
请参阅图2所示,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环境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的作业流程如下:
1、发送端向请求端发起连接请求;
2、接收端在收到请求端发送的请求后,确认同意连接,发送端在收到同意信息后于接收端建立连接;
3、建立连接后选择VR资源,打成数据包;
4、将VR资源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
5、接收端接收到VR资源包后进行运行。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环境下本发明实施例所使用的设备与资源包括:移动设备手机发送端,VR眼镜一体机接收端,由发送端和接收端建立连接的连接装置、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和VR资源,各设备的通信连接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
所述发送端的连接装置主要是通过向接收端的连接装置发送连接请求,与接收端设备建立连接且进行管理;
所述接收端的连接装置接收发送端连接装置的请求,提供接收端的mac地址,同意建立连接;
所述发送装置负责在建立连接后将VR资源发送到接收端的接收装备;
所述接收装置负责在建立连接后,接受发送端发送的VR资源;
所述VR资源负责管理VR资源,提供运行VR资源的基础环境。
实际运作流程如下:移动设备手机在局域网范围内搜索进行传输的VR眼镜一体机,构建连接传输请求并将连接传输请求传输至VR眼镜一体机,VR眼镜一体机接收到连接传输请求对其进行检验,输入密码,确认该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来源无误后,移动设备手机与VR眼镜一体机建立数据传输联系,同时VR眼镜一体机实时监测移动设备手机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状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构建连接传输请求向移动设备手机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联系始终保持。
建立数据传输联系后,用户在移动设备手机选择要进行传输的VR迁移资源,同时移动设备手机监测当前网络状况,在当前网络状况良好时,将VR迁移资源打包成数据包一次性传输至VR眼镜一体机,在当前网络状况一般时,判断当前网络状况是否允许将VR迁移资源的数据包一次性传输,能则将VR迁移资源打包成数据包一次性传输至VR眼镜一体机,如不能则将VR迁移资源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进行断点续传,在传输某个数据包时,根据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对下个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数据包的数据量,并根据传输结果对预测数据进行修正。
移动设备手机在传输数据包前,使用用户自身存储的数字证书中的公共密钥对封装后的数据进行加密,之后传输数据包,VR眼镜一体机接收到数据包时,首先对数据包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验,确认数据包的来源地址和发送地址是否正确以及数据是否完整传输,确认数据包的来源地址和发送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传输后,使用用户自身存储的数字证书中的公共密钥对封装后的数据进行解密;
所有数据包传输完毕后,将数据重组恢复VR迁移资源,在VR眼镜一体机运行VR迁移资源。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在于:
VR一体机中内置连接装置实时监听移动设备手机连接装置的连接请求又随时以客户端身份向与自身连接的通信设备发起网络连接请求;
发送端手机和接收端VR一体机内置安全认证的数字证书;
移动设备手机将要发送的数据封装为数据包,数据包中封装了数据包类型;
移动设备手机和VR一体机在发送、接收数据时分别用户自身存储的数字证书中的公共密钥对封装后的数据进行加密、解密;
移动端设备手机和VR一体机在传输过程中,通过实现断点续传的方式来规避因网络异常等情况导致未传输完整而重新传输的情况。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
选择发送端待传输的迁移资源,判断当前网络状况,并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所述数据迁移方式包括一次性迁移方式和断点续传方式,其中,当前网络状况良好时,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当前网络状况一般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和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或断点续传方式,若当前网络带宽大于最低带宽限时,且待传输的迁移资源的资源数据量大于单次传输数据量时,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待传输的迁移资源进行传输,其中,单次传输数据量根据传输周期内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确定;
对迁移资源进行加密,并根据所述数据迁移方式传输加密迁移资源至接收端;
接收加密迁移资源并核验加密迁移资源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根据核验结果删除加密迁移资源或对加密迁移资源进行解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联系方法包括,
发送端在局域网范围内搜索接收端,并针对所述接收端构建连接传输请求;
接收端接收所述连接传输请求并对所述连接传输请求的安全性进行检验,当连接传输请求不安全时,接收端忽略连接传输请求,当连接传输请求安全时,接收端同意连接传输请求安全,并建立数据传输联系;
接收端实时监视发送端的连接传输请求的发送情况,并每间隔一定时间向发送端发送连接传输请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当前网络状况选择数据迁移方式时,
若当前网络状况良好,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传输加密数据包;
若当前网络状况一般,则对当前网络带宽进行监测,设置最低带宽限,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计算单次传输数据量,并将所述资源数据量与所述单次传输数据量进行比较,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选用一次性迁移方式,将所述迁移资源压缩成数据包,并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所述数据包加密后将加密数据包传输,若资源数据量>单次传输数据量,则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
当前网络带宽≤最低带宽限时,对局域网环境进行检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断点续传方式对迁移资源进行传输方法包括,
设置传输周期,并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并将迁移资源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各所述数据包的数据量≤单包数据量;
使用数字证书的公共秘钥对各所述数据包进行加密;
选择一个数据包作为待传输数据包,将待传输数据包从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并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
监测待传输数据包的传输结果并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单包数据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网络带宽设置单包数据量时,监测一定监测时段的网络带宽的带宽变化曲线,根据监测时段T0和监测时段内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0计算当前网络带宽V0,根据当前网络带宽V0和传输周期时长T计算单包数据量Q0,其中,V0=S0/T0,Q0=V0×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带宽变化曲线调整下一个传输周期的数据量时,根据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积分面积S与单次传输时长T’计算本传输周期的平均网络带宽V1,V1=S/T’,根据V1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调整未传输的数据包的数据量Q时,设置第一调整参数d1,用于将Q调整为Q’,Q’=(1+d1)×Q,其中,d1=(V1-V0)/V0,还设置最小数据量Qm,当Q’>Qm时,将Q调整为Q’,当Q’≤Qm,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网络带宽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带宽变化曲线的第一斜率k1,
当k1∈(-1,1)时,认为网络带宽稳定,将下一传输周期的数据量设置为Q’,将数据包由发送端传输至接收端,监测传输结果并根据所述传输结果调整最小数据量Qm;
当k1∈(-∞,-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当前传输结果判定是否调整数据量时,若传输结果为传输成功,则选择一个未传输的数据包作为新待传输数据包进行传输,若传输结果为传输失败,设置修正参数L,用于将数据量Q’修正为Q”,Q”=L×Q’,其中,L=M/Q’,M为已传输数据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进行检验时,监测本传输周期的相对距离变化曲线的第二斜率k2,
当k2∈(-1,1)时,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无关联,对局域网的网络设置进行检验;
当k2∈(-∞,-1]∪[1,+∞),认为网络带宽不稳定与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距离变化有关联,接收端构建调整信号范围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核验结果删除迁移资源或对迁移资源进行解密时,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错误或数据不完整,则删除所接收的数据包,同时将核验结果反馈至发送端,发送端核验是否由本机发送或重新打包;
若核验结果为数据包接收地址正确且数据完整,则对数据包进行解密并解压。
CN202211010991.2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Active CN115118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0991.2A CN115118526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0991.2A CN115118526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8526A true CN115118526A (zh) 2022-09-27
CN115118526B CN115118526B (zh) 2022-11-25

Family

ID=83336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0991.2A Active CN115118526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852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547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631A (zh) * 2010-11-05 2011-03-09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Xen虚拟机安全动态迁移方法
CN110275758A (zh) * 2019-05-09 2019-09-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智能迁移方法
US10932145B1 (en) * 2019-10-14 2021-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ervice traffic and/or resource migration between processing uni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338122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广西东信数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安全海量文件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4631A (zh) * 2010-11-05 2011-03-09 北京世纪互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Xen虚拟机安全动态迁移方法
CN110275758A (zh) * 2019-05-09 2019-09-24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虚拟网络功能智能迁移方法
US10932145B1 (en) * 2019-10-14 2021-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ervice traffic and/or resource migration between processing unit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4338122A (zh) * 2021-12-23 2022-04-12 广西东信数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安全海量文件传输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82547A (zh) * 2023-07-14 2023-08-11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82547B (zh) * 2023-07-14 2023-10-20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算力网络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8526B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61147C2 (ru)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радиопротокола в системе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и передатчик подвижной связи
CN111447276B (zh) 一种具有密钥协商功能的加密续传方法
CN104601550B (zh) 基于集群阵列的反向隔离文件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20150156025A1 (en) Message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1374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142676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262660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5118526B (zh) 一种vr设备数据迁移方法
US1154016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acket retransmission between multi-link devices
CN114499857B (zh) 一种实现大数据量子加解密中数据正确性与一致性的方法
CN101453479A (zh) 一种快速的文件传输系统
CN113938881A (zh) 适用于互联网数据的传输系统及方法
WO2024032742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WO2022099683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336363A (zh) 在线升级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167809B (zh) 一种物联网平台对接数据传输格式处理方法
CN115843033A (zh) 一种基于LoRa广播的数据安全通信方法、LoRa主机端及系统
CN112469080B (zh) 一种数据包处理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5174071A (zh) 面向列车车载软件远程升级场景的安全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11221764B (zh) 一种跨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973274A (zh) 一种同时兼容LoRaWAN标准通信和私有LoRa通信的管理方法
CN117997479B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32383B (zh) 一种窄带集群终端数据传输方法
CN114125583B (zh) 一种分布式控制网的通信控制方法
CN117896379B (zh) 储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A-1859, 2nd Floor, Building 3, No. 30 Shixing Street, Shijingshan District, Beijing, 100041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Beijing Runnei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Building 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Industrial Park, No.44, Middle North Third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RAINIER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