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7828A -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7828A
CN115117828A CN202210948224.XA CN202210948224A CN115117828A CN 115117828 A CN115117828 A CN 115117828A CN 202210948224 A CN202210948224 A CN 202210948224A CN 115117828 A CN115117828 A CN 1151178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duct
heat dissipation
duct body
lead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82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7828B (zh
Inventor
胡国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ifu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ifu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ifu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ifu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82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78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7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7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7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7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6Tot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meta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6Totally-enclosed installations, e.g. in metal casings
    • H02G5/066Devices for maintaining distance between conductor and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10Cooling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包括包括母线槽本体,母线槽本体内并排设置有多相紧密排列的母线导体,母线导体贯穿母线槽本体的两端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外部,母线槽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若干散热片沿母线槽本体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散热片的截面呈锯齿状,散热片沿母线导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母线槽本体的两侧盖设有侧板,侧板与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形成容纳腔,散热片位于容纳腔内。本申请具有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和安全可靠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流的传播技术也随之不断变化,对于众多的高层建筑和大型厂房车间,多路电缆的并联使用给现场安装施工连接带来了诸多不便,母线槽,作为大电流供电线路的传输设施,在民用建筑、工厂等电气设备、电力系统上得到广泛应用,在供电线路中,引出用电支路是母线槽常见的用电形式。
但是,现有技术中母线槽的散热性能较差,当母线槽插接的用电设备增多时,母线槽内部的会因电流过大而温度升高,温度过高容易烧毁母线槽内部元件,影响母线槽的使用,容易造成母线槽整体的用电安全问题发生,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本申请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包括母线槽本体,所述母线槽本体内并排设置有多相紧密排列的母线导体,所述母线导体贯穿母线槽本体的两端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外部,所述母线槽本体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沿母线槽本体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散热片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散热片沿母线导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母线槽本体的两侧盖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与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形成容纳腔,所述散热片位于容纳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均匀设置若干散热片,在母线槽本体给大电荷用电设备供电时,能够对母线槽本体进行初步散热,有效防止母线槽本体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母线槽本体,母线槽本体的两侧盖设侧板,侧板与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形成容纳腔,散热片位于容纳腔内,能够保护散热片不受外来而损坏,延长散热片的使用寿命,且盖设有侧板,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潮湿气体进入至母线槽本体内部,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侧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散热孔处安装有散热扇,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的缸身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内壁上,所述液压气杆的伸缩杆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位于凹槽内且抵接于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状态下,盖板位于侧板的凹槽内,且抵接于凹槽,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潮湿气体进入至母线槽本体内部,当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不佳,母线槽本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时,侧板的凹槽上的液压气缸启动,液压气缸的伸缩杆将盖板往远离侧板凹槽的方向移动,使盖板与侧板的凹槽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侧板的凹槽上的散热孔辅助母线槽本体进行二级散热,当温度还是处于过高状态时,散热扇通电工作,对母线槽本体进行三级散热,提高母线槽本体的散热功能。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耦接有用于控制液压气缸和散热扇启动或停止的温度监控电路,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设置有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一启动信号控制液压气缸得电启动,所述液压气缸的伸缩杆伸出缸身至极限位置,所述盖板朝远离侧板的方向移动,所述盖板与凹槽之间呈开合状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二启动信号控制散热扇得电工作,所述散热扇得电工作时对母线槽本体进行风冷散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容纳腔内部,实时检测母线槽本体的温度,随着母线槽本体连接的大电荷用电设备增加,工作时间增长,母线槽本体产生的温度越来越高,此时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升高,发出的温度检测信号增大,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温度监控电路发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控制液压气缸得电启动,将盖板往远离侧板凹槽的方向移动,使盖板与侧板的凹槽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侧板的凹槽上的散热孔辅助母线槽本体进行二级散热,当二级散热效果欠佳,温度继续身高,温度检测信号持续增大且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温度监控电路发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控制散热扇得电工作,对母线槽本体进行三级散热
将绝缘护罩盖设在引线口上,通过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便于第二紧固件将绝缘护罩稳固地盖设于引线口上,,拧松第二紧固件,使绝缘护罩能够引线口上拆卸下来,便于工作人员接线。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火线引线端包括第一火线分支端、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以第一火线分支端为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呈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分别与火线引线端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母线槽本体的温度并将温度检测信号实时发送到第一判断单元,第一判断单元将温度检测信号与第一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判断单元输出第一判断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一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的供电回路,液压气缸得电启动,将盖板往远离侧板凹槽的方向移动,使盖板与侧板的凹槽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侧板的凹槽上的散热孔辅助母线槽本体进行二级散热;当温度检测信号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判断单元未输出第一判断信号,第一控制单元未输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液压气缸失电不启动,实现温度监控电路对液压气缸得失电的控制。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耦接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输入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二判断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耦接于散热扇的供电回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二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的供电回路,所述散热扇得电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检测信号还传输至第二判断单元,第二判断单元将温度检测信号与第二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温度检测信号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二判断单元未输出第二判断信号,第二控制单元未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的供电回路,散热扇不得电;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二判断单元输出第二判断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二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的供电回路,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散热扇得电工作,实现温度监控电路对散热扇得失电的控制。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母线槽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引线口,所述母线导体上设置有分支引线导体,所述分支引线导体穿过引线口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外部,所述分支引线导体包括火线引线端、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所述分支引线导体上设置有导电排,所述导电排用于与用电负载电连接,所述引线口上盖设有绝缘保护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开设引线口,便于母线导体从引线口中引出分支引线导体,通过直接从母线导体中的火线引出火线引线端,从母线导体中的零线引出零线引线端,从母线导体中的地线引出地线引线端,便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火线引线端、零线引线端和地线引线端组成的分支引线导体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采用分支引线导体直接与用电设备电连接的方式,有效解决大负荷分支用电受到限制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在母线槽本体上开设安装复杂的大电流插接口给用电设备供电,使母线槽的大电流插接的实施更加简易,在引线口上盖设绝缘保护组件,能够在不使用引线口内的分支引线导体时,能够保护分支引线导体,延长分支引线导体的使用寿命,也能够防止人员误触分支引线导体而发生危险。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火线引线端包括第一火线分支端、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火线分支端和第三火线分支端以第一火线分支端为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呈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分别与火线引线端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火线引线端设置有三个火线分支端,能够连接三个用电设备,实现提供多条供电通道,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之间间隔设置呈对称设置,且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分别与火线引线端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能够防止火线与地线或者零线触碰造成短路,从而防止母线槽本体短路而产生安全问题,提高母线槽本体的使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线口的两端设置有密封组件,所述绝缘保护组件的边缘抵紧于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母线槽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螺栓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将密封组件固定在母线槽本体上,所述螺栓抵紧于固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引线口的两端设置密封组件,使绝缘保护组件在对引线口内的分支引线导体进行绝缘保护时,绝缘保护组件能够密封绝缘保护分支引线导体,确保绝缘保护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性,通过设置螺栓贯穿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通过螺栓将密封组件固定在母线槽本体上,使密封组件能够稳固地安装在母线槽本体上,且使密封组件紧紧贴合于母线槽本体上,增大密封组件与母线槽本体之间的紧密性,螺栓位于密封组件的固定槽内,且抵紧于固定槽,能够防止螺栓凸起,从而影响绝缘保护组件和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绝缘保护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绝缘保护组件包括绝缘护罩,所述绝缘护罩与引线口之间形成保护腔,所述分支引线导体位于保护腔内,所述绝缘护罩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凸块,所述密封组件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块配合使用的卡接座,所述绝缘护罩远离卡接凸块的一端通过铰接组件与密封组件转动连接,所述铰接组件包括铰接座和铰接杆,所述铰接座安装在密封组件上,所述铰接杆的两端与铰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护罩与铰接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接凸块卡接在卡接座内,使绝缘护罩与引线口形成一个保护腔,穿过引线口的分支引线导体位于保护腔内,能够保护分支引线导体,延长分支引线导体的使用寿命,当引线口内的分支引线导体需要与用电设备连接时,可将卡接凸块呈打开状态,使卡接凸块不再卡接于卡接座,使绝缘护罩能够绕着铰接杆转动,便于工作人员接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均匀设置若干散热片,在母线槽本体给大电荷用电设备供电时,能够对母线槽本体进行初步散热,有效防止母线槽本体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母线槽本体内部元件,侧板与母线槽本体的侧壁形成容纳腔,散热片位于容纳腔内,能够保护散热片不受外来而损坏,延长散热片的使用寿命,且盖设有侧板,能够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潮湿气体进入至母线槽本体内部,提高母线槽的散热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2.当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不佳,母线槽本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液压气缸的伸缩杆将盖板往远离侧板凹槽的方向移动,使盖板与侧板的凹槽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侧板的凹槽上的散热孔辅助母线槽本体进行二级散热,当温度还是处于过高状态时,散热扇通电工作,对母线槽本体进行三级散热,提高母线槽本体的散热功能;
3.通过在母线槽本体的顶部开设引线口,便于母线导体从引线口中引出分支引线导体,直接从母线导体中引出分支引线导体与用电设备进行连接,有效解决大负荷分支用电受到限制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在母线槽本体上开设安装复杂的大电流插接口给用电设备供电,使母线槽的大电流插接的实施更加简易;
4.通过在引线口的两端设置密封组件,提高绝缘保护组件与母线槽本体之间的紧密性,螺栓将密封组件固定在母线槽本体上,使密封组件能够稳固地安装在母线槽本体上,增大密封组件与母线槽本体之间的紧密性,螺栓位于密封组件的固定槽内,且抵紧于固定槽,能够防止螺栓凸起,从而影响绝缘保护组件和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性,进一步提高绝缘保护组件与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性;
5.分支引线导体的火线引线端设置有三个火线分支端,能够提供多条供电通道,地线引线端和零线引线端分别与火线引线端之间间隔有一定距离,能够防止火线与地线或者零线触碰造成短路,从而防止母线槽本体短路而产生安全问题,提高母线槽本体的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图1中B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爆炸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图4中C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温度监控电路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1、母线槽本体;11、引线口;12、母线导体;13、散热片;2、分支引线导体;21、火线引线端;211、第一火线分支端;212、第二火线分支端;213、第三火线分支端;22、地线引线端;23、零线引线端;3、密封组件;31、第一螺纹孔;32、卡接座;33、固定槽;4、绝缘护罩;41、卡接凸块;5、螺栓;6、铰接组件;61、铰接座;62、铰接杆;7、侧板;71、凹槽;72、散热孔;73、液压气缸;8、盖板;9、第一温度传感器;91、第一判断单元;92、第二判断单元;93、第一控制单元;94、第二控制单元;10、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参照图1,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包括母线槽本体1,母线槽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多相紧密排列的母线导体12,母线导体12沿母线槽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1的两端。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引线口11,母线导体12上设置有分支引线导体2,分支引线导体2贯穿引线口11并伸出至母线槽本体1外部,分支引线导体2远离母线槽的一端固定有导电排,通过导电排与用电设备电连接。分支引线导体2包括火线引线端21、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火线引线端21包括第一火线分支端211、第二火线分支端212和第三火线分支端213,第一火线分支端211沿垂直于母线槽本体1的竖直方向延伸设置,第二火线分支端212和第三火线分支端213以第一火线分支端211为轴呈对称设置,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与火线引线端21分别呈间隔设置,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与火线引线端21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隔距离,能够有效防止地线引线端22或零线引线端23与火线引线端21接触而造成母线槽本体1短路。
具体的,在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直接开设引线口11,从母线槽本体1内部的母线导体12直接引出分支引线导体2,并穿过引线口11延伸出母线槽本体1外部,便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分支引线导体2与用电设备进行电连接,有效解决大负荷分支用电受到限制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在母线槽本体1上开设安装复杂的大电流插接口给用电设备供电,使母线槽的大电流插接的实施更加简易,分支引线导体2的火线引线端21设置有三个火线分支,便于工作人员同时接入三个用电设备,提供多条供电通道。
参照图1至图3,母线槽本体1的两侧均盖设有侧板7,侧板7与母线槽本体1的外侧壁形成一个容纳腔,容纳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一温度传感器9用于实时监控母线槽本体1工作时的温度情况并输出温度检测信号,容纳腔内且位于散热孔72处安装有散热扇10,散热扇10与第一温度传感器9电连接,母线槽本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13,散热片13的截面呈锯齿形状,每个散热片13沿母线槽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若干个散热片13沿母线槽本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散热片13位于容纳腔内,进而能够有效保护散热片13不受外力而损坏。侧板7上开设有凹槽71,凹槽71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散热孔72,凹槽71内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两个液压气缸73,液压气缸73的缸身固定在凹槽71内,液压气缸73的伸缩杆连接有盖板8,液压气缸73与第一温度传感器9电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9耦接有用于控制液压气缸73和散热扇10启动或停止的温度监控电路。
具体的,正常状态下,即液压气缸73的伸缩杆未伸出缸身时,盖板8嵌入于凹槽71内部,第一温度传感器9实时检测母线槽本体1工作时产生的温度,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温度过高时,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一启动信号以控制液压气缸73得电启动时,液压气缸73的伸缩杆将盖板8往远离侧板7凹槽71的方向移动,使盖板8与侧板7的凹槽7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二启动信号以控制散热扇10得电工作,对母线槽本体1进一步散热。
参照图4和图5,引线口11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上设置有绝缘保护组件,绝缘保护组件包括绝缘护罩4,绝缘护罩4盖设于引线口11上,绝缘护罩4与引线口11形成一个保护腔,分支引线导体2位于保护腔内,通过绝缘护罩4能够保护分支引线导体2不受外力而损坏,延长分支引线导体2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防止人员误触分支引线导体2而发生触电危险。绝缘护罩4的边缘抵接于密封组件3,密封组件3的四个角落处开设有固定槽33,固定槽33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1,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1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密封组件3上设置有螺栓5,螺栓5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31和第二螺纹孔将密封组件3稳固地固定在母线槽本体1上,且螺栓5抵紧于固定槽33。
绝缘护罩4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凸块41,密封组件3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块41卡接配合的卡接座32,绝缘护罩4远离卡接凸块41的一端通过铰接组件6与密封组件3铰接,铰接组件6包括铰接座61和铰接杆62,铰接座61安装在密封组件3上,铰接杆62的两端转动连接于铰接座61,铰接杆62穿过绝缘护罩4的边缘,绝缘护罩4与铰接杆62转动连接。
具体的,在引线口11的两端的密封组件3,使绝缘护罩4能够与引线口11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护腔,确保绝缘护罩4与母线槽本体1之间的紧密性,螺栓5将密封组件3稳固地固定在母线槽本体1上时,螺栓5的顶部是位于固定槽33内,且抵紧于固定槽33,能够防止螺栓5凸起,使绝缘护罩4与密封组件3之间的紧密性提高。
参照图6,温度监控电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91、第一控制单元93、第二判断单元92和第二控制单元94,第一温度传感器9包括热敏电阻RTC和第一电阻R1,热敏电阻RTC与第一电阻R1串联,热敏电阻PTC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源,热敏电阻RTC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节点分别耦接于第一判断单元91和第二判断单元92。
第一判断单元91,耦接于第一温度传感器9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第一判断单元91输入有第一温度阈值,第一判断单元9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单元93,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第一判断单元91输出第一判断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93。第一判断单元91包括第一比较器N1,第一比较器N1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N1的正相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C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节点,第一比较器N1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第一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耦接有第一可调电阻RP1,第一可调电阻RP1的滑移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第一可调电阻RP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一可调电阻RP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比较器N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单元93,具体的,第一可调电阻RP1的阻值为第一温度阈值。
第二判断单元92耦接于第一温度传感器9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第二判断单元92接入第二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大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判断单元9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单元94,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二判断单元92输出第二判断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94。第二判断单元92包括第二比较器N2,第二比较器N2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N2的正相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C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节点,第二比较器N2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第二比较器N2的反相输入端耦接有第二可调电阻RP2,第二可调电阻RP2的滑移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N2的反相输入端,第二可调电阻RP2的一端耦接于电源,第二可调电阻RP2的另一端接地,第二比较器N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单元93,具体的,第二可调电阻RP2的阻值为第二温度阈值。
第一控制单元93的输出端耦接于液压气缸73的供电回路,第一控制单元93用于接收到第一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73以控制液压气缸73得电启动。第一控制单元93包括NPN型第一三极管Q1和第一继电器KM1,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第一比较器N1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继电器KM1串联后耦接于电源,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第一继电器KM1包括常开触点开关KM1-1,常开触点开关KM1-1串联在液压气缸73的供电回路中。
第二控制单元94的输出端耦接于散热扇10的供电回路,第二控制单元94用于接收到第二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10以控制散热扇10得电工作。第二控制单元94包括NPN型第二三极管Q2、晶闸管BCR和第二继电器KM2,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第二比较器N2的输出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二继电器KM2串联后耦接于电源,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晶闸管BCR的控制极耦接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继电器KM2包括常开触点开关KM2-2,晶闸管BCR的一端与常开触点开关KM2-2和散热扇10串流后耦接于电源正极,晶闸管BCR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源负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的实施原理为:
在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直接开设引线口11,从母线槽本体1内部的母线导体12直接引出分支引线导体2,并穿过引线口11延伸出母线槽本体1外部,便于工作人员直接通过分支引线导体2与用电设备进行电连接,有效解决大负荷分支用电受到限制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无需在母线槽本体1上开设安装复杂的大电流插接口给用电设备供电,使母线槽的大电流插接的实施更加简易;
分支引线导体2的火线引线端21设置有三个火线分支,便于工作人员同时接入三个用电设备,提供多条供电通道。
引线口11的两端的密封组件3,使绝缘护罩4能够与引线口11形成一个密闭的保护腔,确保绝缘护罩4与母线槽本体1之间的紧密性,螺栓5将密封组件3稳固地固定在母线槽本体1上时,螺栓5的顶部是位于固定槽33内,且抵紧于固定槽33,能够防止螺栓5凸起,使绝缘护罩4与密封组件3之间的紧密性提高,绝缘护罩4与引线口11形成一个保护腔,分支引线导体2位于保护腔内,通过绝缘护罩4能够保护分支引线导体2不受外力而损坏,延长分支引线导体2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防止人员误触分支引线导体2而发生触电危险,当引线口11内的分支引线导体2需要与用电设备连接时,解开卡接凸块41,使开解凸块不卡接于卡接座32,使绝缘护罩4能够以绕着铰接杆62转动,使绝缘护罩4呈打开状态,便于工作人员接线。
当母线槽本体1随着接入的大电荷设备增加,供电时间增长,母线槽本体1内部产生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母线槽本体1的两侧壁上的散热片13对母线槽本体1进行初步散热,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温度过高,热敏电阻RTC的阻值增大,热敏电阻RTC的两端的电压增大,热敏电阻RTC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节点输出温度检测信号增大,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一判断单元91的第一比较器N1的正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大于第一比较器N1的反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第一比较器N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一判断单元91输出第一判断信号,第一控制单元93接收到第一判断信号,NPN型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输入高电平,第一三极管Q1呈导通状态,第一继电器KM1通电,常开触点开关KM1-1通电呈闭合状态,液压气缸73的供电回路导通,第一控制单元93输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73以控制液压气缸73得电启动,将盖板8往远离侧板7凹槽71的方向移动,使盖板8与侧板7的凹槽71之间留有一定距离,侧板7的凹槽71上的散热孔72辅助母线槽本体1进行二级散热,第二判断单元92的第二比较器N2的正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小于第二比较器N2的反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第二比较器N2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第二判断单元92未输出第二判断信号,第二控制单元94未输出第二启动信号,散热扇10未得电工作;
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第二判断单元92的第二比较器N2的正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大于第二比较器N2的反相输入端输入的电压,第二比较器N2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第二控制单元94的NPN型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输入高电平,第二三极管Q2呈导通状态,使晶闸管BCR呈导通状态,第二继电器KM2通电,使常开触点开关KM2-2通电呈闭合状态,散热扇10的供电回路导通,第二控制单元94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10以控制散热扇10得电工作,对母线槽本体1进行三级散热,提高母线槽本体1的散热功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母线槽本体(1),所述母线槽本体(1)内并排设置有多相紧密排列的母线导体(12),所述母线导体(12)贯穿母线槽本体(1)的两端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1)外部,所述母线槽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13),若干所述散热片(13)沿母线槽本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散热片(13)的截面呈锯齿状,所述散热片(13)沿母线导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母线槽本体(1)的两侧盖设有侧板(7),所述侧板(7)与母线槽本体(1)的侧壁形成容纳腔,所述散热片(13)位于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7)上开设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上开设有散热孔(72),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散热孔(72)处安装有散热扇(10),所述凹槽(71)内设置有液压气缸(73),所述液压气缸(73)的缸身固定安装在凹槽(71)的内壁上,所述液压气杆的伸缩杆连接有盖板(8),所述盖板(8)位于凹槽(71)内且抵接于侧板(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耦接有用于控制液压气缸(73)和散热扇(10)启动或停止的温度监控电路,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设置有第一温度阈值和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小于第二温度阈值,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一启动信号控制液压气缸(73)得电启动,所述液压气缸(73)的伸缩杆伸出缸身至极限位置,所述盖板(8)朝远离侧板(7)的方向移动,所述盖板(8)与凹槽(71)之间呈开合状态;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温度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输出第二启动信号控制散热扇(10)得电工作,所述散热扇(10)得电工作时对母线槽本体(1)进行风冷散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电路包括第一判断单元(91)和第一控制单元(93),所述第一判断单元(91)耦接于第一温度传感器(9)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所述第一判断单元(91)输入第一温度阈值,所述第一判断单元(9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单元(93)以在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一判断信号至第一控制单元(93),所述第一控制单元(93)的输出端耦接于液压气缸(73)的供电回路,所述第一控制单元(93)用于接收到第一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一启动信号至液压气缸(73)的供电回路,所述液压气缸(73)得电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监控电路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92)和第二控制单元(94),所述第二判断单元(92)耦接于第一温度传感器(9)以接收温度检测信号,所述第二判断单元(92)输入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判断单元(9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单元(94),所述第二判断单元(92)用于当温度检测信号大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输出第二判断信号至第二控制单元(94),所述第二控制单元(94)的输出端耦接于散热扇(10)的供电回路,所述第二控制单元(94)用于接收到第二判断信号时输出第二启动信号至散热扇(10)的供电回路,所述散热扇(10)得电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引线口(11),所述母线导体(12)上设置有分支引线导体(2),所述分支引线导体(2)穿过引线口(11)并延伸出母线槽本体(1)外部,所述分支引线导体(2)包括火线引线端(21)、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所述分支引线导体(2)上设置有导电排,所述导电排用于与用电负载电连接,所述引线口(11)上盖设有绝缘保护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引线端(21)包括第一火线分支端(211)、第二火线分支端(212)和第三火线分支端(213),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211)、第二火线分支端(212)和第三火线分支端(213)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火线分支端(211)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火线分支端(212)和第三火线分支端(213)以第一火线分支端(211)为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呈对称设置,所述地线引线端(22)和零线引线端(23)分别与火线引线端(21)之间留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口(1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组件(3),所述绝缘保护组件的边缘抵紧于密封组件(3),所述密封组件(3)上设置有固定槽(33),所述固定槽(33)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1),所述第一螺纹孔(3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件(5),所述母线槽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31)配合使用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紧固件(5)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31)和第二螺纹孔将密封组件(3)固定在母线槽本体(1)上,所述第一紧固件(5)抵紧于固定槽(3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组件包括绝缘护罩(4),所述绝缘护罩(4)与引线口(11)之间形成保护腔,所述分支引线导体(2)位于保护腔内,所述绝缘护罩(4)的一端设置有卡接凸块(41),所述密封组件(3)上设置有与卡接凸块(41)配合使用的卡接座(32),所述绝缘护罩(4)远离卡接凸块(41)的一端通过铰接组件(6)与密封组件(3)转动连接,所述铰接组件(6)包括铰接座(61)和铰接杆(62),所述铰接座(61)安装在密封组件(3)上,所述铰接杆(62)的两端与铰接座(61)固定连接,所述绝缘护罩(4)与铰接杆(62)转动连接。
CN202210948224.XA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Active CN1151178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8224.XA CN115117828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8224.XA CN115117828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7828A true CN115117828A (zh) 2022-09-27
CN115117828B CN115117828B (zh) 2023-02-03

Family

ID=83335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8224.XA Active CN115117828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782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4920A (zh) * 2023-06-16 2023-10-20 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线槽的监控保护系统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4445A (en) * 1996-08-06 1998-12-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efficient power busway system with integral clamping mechanism
US2011002415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rrent carrying conductor
US8177569B1 (en) * 2010-12-21 2012-05-15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Heat sink for a thermally efficient busway joint pack
CN110912043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广东施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槽及其配电单元
CN210957699U (zh) * 2019-11-30 2020-07-07 深圳市越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型母线槽
CN112838541A (zh) * 2020-12-31 2021-05-25 鼎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槽端头连接装置
CN213937360U (zh) * 2020-11-11 2021-08-10 江苏华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母线槽的自散热结构
CN113690822A (zh) * 2021-08-23 2021-11-23 李涛 一种可调式母线槽
CN215419496U (zh) * 2021-08-17 2022-01-04 镇江鸿泰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耐火式安全密集母线槽
CN216121704U (zh) * 2021-07-30 2022-03-22 江苏创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散热防火型母线槽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54445A (en) * 1996-08-06 1998-12-2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ally efficient power busway system with integral clamping mechanism
US20110024150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urrent carrying conductor
CN101990391A (zh) * 2009-07-31 2011-03-23 通用电气公司 用于载流导体的冷却系统和方法
US8177569B1 (en) * 2010-12-21 2012-05-15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Heat sink for a thermally efficient busway joint pack
CN110912043A (zh) * 2019-11-29 2020-03-24 广东施富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缆槽及其配电单元
CN210957699U (zh) * 2019-11-30 2020-07-07 深圳市越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抗压型母线槽
CN213937360U (zh) * 2020-11-11 2021-08-10 江苏华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母线槽的自散热结构
CN112838541A (zh) * 2020-12-31 2021-05-25 鼎圣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母线槽端头连接装置
CN216121704U (zh) * 2021-07-30 2022-03-22 江苏创大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散热防火型母线槽
CN215419496U (zh) * 2021-08-17 2022-01-04 镇江鸿泰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耐火式安全密集母线槽
CN113690822A (zh) * 2021-08-23 2021-11-23 李涛 一种可调式母线槽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段毅 等: "铜铝复合母线导体在母线槽中的应用分析", 《电工文摘》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14920A (zh) * 2023-06-16 2023-10-20 镇江加勒智慧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母线槽的监控保护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7828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117828B (zh) 一种具有智能监测功能散热结构的母线槽
CN110176724A (zh) 一种恒温的高防水性配电柜体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32141A (zh) 一种电力高压开关柜智能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845118U (zh) 一种高效安防智能监控摄像机
CN209233396U (zh) 一种低压电缆分线箱
CN111799685A (zh) 一种恒温恒湿防尘的电气柜
CN211701142U (zh) 一种消防配电控制箱
CN205452860U (zh) 一种便挂式防尘配电箱
CN211508219U (zh) 一种户外防雷高低压配电柜
CN212162736U (zh) 一种专用母线槽插接箱
CN210326513U (zh) 一种散热良好稳定性高的配电柜
CN209994099U (zh) 牵引变电所故障发生装置
CN208707980U (zh) 电加热防冻接水盒
CN213693626U (zh) 一种光伏发电用直流汇流箱用防护装置
CN218161848U (zh) 一种具有风冷散热结构的充电器
CN207069333U (zh) 一种户外用配电柜
CN205335690U (zh) 一种电力电控柜安防保护装置
CN215185262U (zh) 一种建筑电气智能化漏电保护设备
CN112072487A (zh) 一种具有双重防触功能的分体式高压配电柜
CN216488772U (zh) 一种用于变频加热器的电源进线和引出加热线的连接结构
CN214013253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电线接头装置
CN216290041U (zh) 煤矿机电设备接线装置
CN218334730U (zh) 一种具有绝缘保护功能的配电柜
CN21959071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气控制装置
CN215582383U (zh) 一种市电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