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0446A -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0446A
CN115110446A CN202210849661.6A CN202210849661A CN115110446A CN 115110446 A CN115110446 A CN 115110446A CN 202210849661 A CN202210849661 A CN 202210849661A CN 115110446 A CN115110446 A CN 115110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axis direction
rotate
generator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496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110446B (zh
Inventor
马耀先
曲宏略
张哲�
朱梦佳
董望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8496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0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110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0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110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0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7/00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 sand drifts, side-wind effects,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Anti-dazzle arrangements ; Sight-screens for roads, e.g. to mask accident site
    • E01F7/04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snowslides, avalanches or falling rocks, e.g. avalanche preventing structures, galleries
    • E01F7/04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tecting against falling rocks, e.g. galleries, nets, rock tr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5/00Other wind 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23Dune restoration or creation; Cliff stabi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针对于设置在高陡边坡或悬崖上的防护网上传感器的供电设施,人工和机器难以攀爬架设,传感器等续航不稳定且不持续,导致发生落石灾害不能及时传输数据并通知检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包括锚固支撑组件、防护网、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以及续航组件,既可以解决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又可以稳定保证防护系统及时获得修复的防护网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西南山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日益完善,在复杂地质环境中修建了大量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然而,西南地区地质频发,地震、强降雨等会引发高陡边坡危岩落石滑落。针对危岩落石的防护,目前常用的技术是,采用落石清除、注浆加固落石等,如果遇到直立高陡山体,落石清除、注浆加固落石施工较为困难,人工和机械设备难以登上山坡,因此只能采用主动防护网和被动防护网措施去防护围岩落石。
被动防护网在使用时,落石滚落到网上需要及时清除,防止长期的静力荷载施加在防护网上导致防护网疲劳受损,同时对于高陡边坡,如果防护网上落石不及时清除,发生掉落会形成巨大冲击荷载,对边坡下方的基础设施安全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防护网上安装传感器,例如公开号为CN113345207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护网异常检测系统、预警方法及防护网;公开号为CN21210413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边坡智能防护网系统,其通过在防护网上设置传感器感知防护网的受力情况,振动情况判断防护网的状态,而后做出相应的检查修复措施。然而,设置在高陡边坡或悬崖上的防护网上传感器的供电设施,人工和机器难以攀爬架设,传感器等续航不稳定且不持续,导致发生落石灾害不能及时传输数据并通知检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既可以解决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又可以稳定保证防护系统及时获得修复的防护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的过程中,存在的供电设施架设困难,以及续航不稳定、不持续进而导致信号数据不能及时传输,使工作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及时检修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包括锚固支撑组件、防护网、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以及续航组件;
所述锚固支撑组件包括多根间隔设置于陡边坡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防护网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
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上,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用于检测并反馈落石事件;
所述续航组件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充电,所述续航组件通过风力发电。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中,为了克服高陡边坡发电困难而导致的落石事件不能及时的监测或反馈给工作人员,从而延误了落石的处理,最终造成次生灾害的发生的技术缺陷,提出了在防护网系统中引入续航组件,该续航组件不需要提前在陡边坡进行供电设施的设置,避免了人工和机器在高陡边坡作业的风险,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最后转化为电能,为信号接收反馈组件提供稳定的电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续航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续航组件通过吊杆与所述立杆固定;所述续航组件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的电池组连接;所述发电组件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充电;所述电池组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充电;所述发电组件通过风力作用发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续航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摆动连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同轴水平嵌套设置的圆环a和圆环b,所述圆环a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环b;
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发电组件,所述第一发电组件包括凸型转轴和第一发电机,所述凸型转轴与所述第一发电机固定连接;
所述凸型转轴水平设置且过圆心,所述凸型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a转动连接,所述凸型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固定连接;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环b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叶片。
具体的,所述连杆上与所述圆环b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两个分支,两个所述分支分别固定于所述凸型转轴的两侧;由于所述凸型转轴与所述圆环b固定连接,在风能的作用下,连杆的摆动带动圆环b转动,所述圆环b进而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的转动又能带动第一发电机的转动,进而发电产生电能。具体的,所述第一发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圆环a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二发电组件,所述第二发电组件包括直杆转轴与第二发电机,所述直杆转轴与所述第二发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直杆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转动连接,所述直杆转轴与所述凸型转轴交叉设置,且所述凸型转轴在与所述直杆转轴的交汇处设置有凸弯;所述连杆固定设置与所述直杆转轴的中部。具体的,所述第二发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圆环b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型转轴垂直于所述直杆转轴设置,且所述凸型转轴与所述直杆转轴相互不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连杆的摆动是根据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分别以凸型转轴和直杆转轴所在线段建立平面坐标系,其中,平行于所述凸型转轴的线为X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线为Y轴,当水平面上来自X轴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时,叶片将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所述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当水平面上来自Y轴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所述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进一步的,水平面上来自任意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上,续航组件将任意方向的风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第二次转轴转动,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Y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进一步地,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X轴方向的振动力,X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系统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任意方向振动力,续航组件将任意方向的振动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系统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续航组件还包括第三发电机,所述第三发电机设置于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之间,所述第三发电机与所述叶片连接的转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三发电机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池组连接。
弹簧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第三发电机的转轴转动,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上,叶片的上下运动可以带动弹簧的上下运动。竖直面上来自Z轴方向的风吹在叶片上,使叶片在Z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弹簧上下伸缩,弹簧的上下伸缩带动第三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包括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应力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分别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检修中心数据连接。当落石掉落至防护网上时,引发钢丝网振动及应力发生变化,振动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异常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检修中心,所述的供电模块为可充电电池组,供电模块可以为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信模块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应力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分别包括若干个,所述应力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分贝均匀的设置于防护网的各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锚固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绳和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为嵌入基岩中的锚杆或锚索,所述支撑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远离基岩的端部,所述支撑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锚固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每根立柱连接一根或多根支撑绳,所述支撑绳和锚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方。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网为钢丝网,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减力环。优选的,所述钢丝网可以是圆形钢丝网或方形钢丝网。
防护网可以承接边坡上方掉落的围岩落石,减力环设置在钢丝网的上部或下部,减力环可以设置多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消能组件,所述消能组件包括若干弹簧或若干减力环,所述弹簧或减力环设置于所述支撑绳上,所述弹簧或减力环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绳连接。当防护网受到围岩落石的冲击时,减力环或弹簧的设置,能够消散一部分冲击能。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锚固支撑组件、防护网、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以及续航组件的相互配合,保证了防护系统在高陡边坡能够实现稳定持续发挥防护作用,锚固支撑组件保证了防护系统的稳定性,不易被落石冲垮,防护网、消能组件能够消散落石的冲击动能,减小落石的破坏力,信号接收反馈组件、续航组件能够提供稳定的续航,及时监控防护系统的状态,发生落石灾害能够及时发现并检修,避免了长期的落石疲劳荷载形成的巨大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续航组件通过多个不同方向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获取XYZ三维立体空间上任意方向的风力和振动力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提供给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为信号接收反馈组件持续稳定的接收来着防护网的振动及应力数据提供有力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续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续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续航组件X轴方向摆动的受力分析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续航组件Y轴方向摆动的受力分析图;
图7是本发明的信号接收反馈组件的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标:
1-锚固支撑组件;11-立柱,12-支撑绳,13-锚固结构,
2-防护网;22-减力环,3-消能组件;4-信号接收反馈组件,7-落石
5-续航组件;51-吊杆,52-圆环a,53-圆环b,54-凸型转轴,55-直杆转轴,56-连杆,57-叶片,58a-第一发电机,58b-第二发电机,58c-第三发电机,59-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如图1-7所示,具体包括锚固支撑组件1、防护网2、消能组件3、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以及续航组件5;
所述锚固支撑组件1包括多根间隔设置于陡边坡上的立柱11,所述立柱11向上倾斜设置,具体的,所述立柱水平向上倾斜设置,具体倾斜角度根据围岩的陡峭程度;相邻立柱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5-3米;具体的,所述锚固支撑组件1还包括支撑绳12和锚固结构13,所述锚固结构13为嵌入基岩中的锚杆或锚索,所述支撑绳12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11远离基岩的端部,所述支撑绳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锚固结构13;每根立柱11连接一根或多根支撑绳12,所述支撑绳12和锚固结构13设置于所述立柱11的上方。
所述防护网2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立柱11之间;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设置于所述防护网2上,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用于检测并反馈落石事件;所述续航组件5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充电,所述续航组件5通过风力发电。具体的,所述防护网2为钢丝网,所述防护网2上设置有减力环,所述钢丝网可以是圆形钢丝网或方形钢丝网。防护网2可以承接边坡上方掉落的围岩落石,减力环设置在钢丝网的上部或下部,减力环可以设置多处。
所述消能组件3包括若干消能弹簧或若干减力环,所述消能弹簧或减力环设置于所述支撑绳12上,所述消能弹簧或减力环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绳12连接。当防护网2受到围岩落石7的冲击时,减力环或消能弹簧的设置,能够消散一部分冲击能。
具体的,所述续航组件5设置于所述立柱11上,所述续航组件5通过吊杆51与所述立杆11固定;具体的,所述续航组件5在没有风力影响的情况下,呈自然下垂的状态。
所述续航组件5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的电池组连接;所述发电组件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充电;所述电池组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充电;所述发电组件通过风力作用发电。
所述续航组件5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56,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同轴水平嵌套设置的圆环a52和圆环b53,所述圆环a52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环b53;
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发电组件,所述第一发电组件包括凸型转轴54和第一发电机58a,所述凸型转轴54与所述第一发电机58a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连杆56上与所述圆环b53连接的端部设置有两个分支561,两个所述分支56a分别固定于所述凸型转轴54的两侧;且与圆环b53固定,由于所述凸型转轴54与所述圆环b53固定连接,在风能的作用下,连杆56的摆动带动圆环b53转动,所述圆环b53进而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凸型转轴54的转动又能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进而发电产生电能。
所述凸型转轴54水平设置且过圆环a的圆心,所述凸型转轴5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a52转动连接,所述凸型转轴54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53固定连接;所述连杆56的另一端部连接有叶片57。
连杆56的摆动是根据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的,以所述支撑组件的圆心为二维的坐标原点,平行于所述凸型转轴54的线为X轴,垂直于所述凸型转轴54的线为Y轴,建立平面坐标系,那么。Y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57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圆环b53转动,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凸型转轴54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并发电。
进一步地,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53转动,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包括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讯模块、数据管理终端和供电模块,所述应力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分别和通信模块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与数据管理终端数据连接。当落石掉落至防护网上时,引发钢丝网振动及应力发生变化,振动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异常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数据管理终端,工作人员通过接收到的落石数据可及时的进行落石位置确定以及落处理的方案的确定;所述的供电模块为可充电电池组,供电模块可以为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讯模块供电。
所述应力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分别包括若干个,所述应力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分贝均匀的设置于防护网的各处。
所述续航组件5的发电组件还包括第二发电组件,所述第二发电组件包括直杆转轴55与第二发电机58b,所述直杆转轴55与所述第二发电机58b固定连接;所述直杆转轴55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53转动连接,所述直杆转轴55与所述凸型转轴54交叉设置(垂直交叉),具体的,凸型转轴54和直杆转轴55在圆环的中心处交汇但不重合,即所述凸型转轴54在与所述直杆转轴55的交汇处设置有凸弯541;所述连杆56固定设置与所述直杆转轴55的中部。具体的,所述凸型转轴54垂直于所述直杆转轴55设置。
连杆56的摆动是根据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的,以所述支撑组件的圆心为二维的坐标原点,平行于所述凸型转轴54的线为X轴,平行于所述直杆转轴55的线为Y轴,建立平面坐标系,那么。当水平面上来自X轴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57上,使叶片57在X轴方向上摆动时,叶片57将通过连杆56带动直杆转轴55转动,所述直杆转轴55带动第二发电机58b转动并发电;当水平面上来自Y轴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上,使叶片57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圆环b53转动,所述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并发电。
进一步的,水平面上来自任意方向的风力作用在叶片57上,续航组件5将任意方向的风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57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直杆转轴55转动,直杆转轴55带动第二发电机58b转动并发电,Y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57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圆环b53转动,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凸型转轴54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并发电。
进一步地,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2上产生水平面上X轴方向的振动力,X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直杆转轴55转动,直杆转轴55带动第二发电机58b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w网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57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圆环b53转动,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凸型转轴54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并发电。
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任意方向振动力,续航组件5将任意方向的振动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57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直杆转轴55转动,直杆转轴55带动第二发电机58b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57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57通过连杆56带动圆环b53转动,圆环b53带动凸型转轴54转动,凸型转轴54带动第一发电机58a转动并发电。叶片57可由对一个方向的风力进行发电,变成对X和Y两个方向的风能进行电能的转化。进一步充分的利用风能进行两个发电机的发电。
所述续航组件5还包括第三发电机58c,所述第三发电机58c设置于所述连杆56与所述叶片57之间,所述第三发电机58c与所述叶片57连接的转子上套设有弹簧59,所述弹簧59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弹簧59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56连接,所述第三发电机58c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池组连接。
弹簧59的上下伸缩可以带动第三发电机58c的转轴转动,弹簧59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杆56上,叶片57的上下运动可以带动弹簧59的上下运动。竖直面上来自Z轴方向的风吹在叶片57上,使叶片在Z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56带动弹簧59上下伸缩,弹簧59的上下伸缩带动第三发电机58c转动并发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锚固支撑组件1、防护网2、消能组件3、信号接收反馈组件4以及续航组件5的相互配合,保证了防护系统在高陡边坡能够实现稳定持续发挥防护作用,锚固支撑组件保证了防护系统的稳定性,不易被落石冲垮,防护网、消能组件能够消散落石的冲击动能,减小落石的破坏力,信号接收反馈组件、续航组件能够提供稳定的续航,及时监控防护系统的状态,发生落石灾害能够及时发现并检修,避免了长期的落石疲劳荷载形成的巨大安全隐患。
本发明的续航组件通过多个不同方向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获取XYZ三维立体空间上任意方向的风力和振动力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提供给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为信号接收反馈组件持续稳定的接收来着防护网的振动及应力数据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支撑组件、防护网、信号接收反馈组件以及续航组件;所述锚固支撑组件包括多根间隔设置于陡边坡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向上倾斜设置,所述防护网设置于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设置于所述防护网上,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用于检测并反馈落石事件;所述续航组件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充电,所述续航组件通过风力发电;
所述续航组件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续航组件通过吊杆与所述立杆固定;所述续航组件包括发电组件,所述发电组件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的电池组连接;所述发电组件用于给所述电池组充电;所述电池组用于给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充电;所述发电组件通过风力作用发电;
所述续航组件包括支撑组件和连杆,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同轴水平嵌套设置的圆环a和圆环b,所述圆环a的直径大于所述圆环b;
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一发电组件,所述第一发电组件包括凸型转轴和第一发电机,所述凸型转轴与所述第一发电机固定连接;
所述凸型转轴水平设置且过圆心,所述凸型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a转动连接,所述凸型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固定连接;
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圆环b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叶片;
所述发电组件包括第二发电组件,所述第二发电组件包括直杆转轴与第二发电机,所述直杆转轴与所述第二发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直杆转轴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所述圆环b转动连接,所述直杆转轴与所述凸型转轴交叉设置,且所述凸型转轴在与所述直杆转轴的交汇处设置有凸弯;所述连杆固定设置与所述直杆转轴的中部;
所述续航组件还包括第三发电机,所述第三发电机设置于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之间,所述第三发电机与所述叶片连接的转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第三发电机通过导线与可充电电池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以凸型转轴和直杆转轴所在线段建立平面坐标系,其中,平行于所述凸型转轴的线为X轴,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线为Y轴,当所述叶片受到水平面上来自X轴方向的风力作用时,所述叶片能够在X轴方向转动,并且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所述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当水平面上来自Y轴方向的风力作用在所述叶片上,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所述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所述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平面上来自任意方向的风力作用在所述叶片上,续航组件能够将任意方向的风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的力,X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Y轴方向的风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X轴方向的振动力,X轴方向的振动力能够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直杆转轴能够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系统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网上产生水平面上任意方向振动力,续航组件将任意方向的振动力分解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X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X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直杆转轴转动,直杆转轴带动第二发电机转动并发电,落石或异物掉落在防护系统上产生水平面上Y轴方向振动力,Y轴方向的振动力使叶片在Y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圆环b转动,圆环b带动凸型转轴转动,凸型转轴带动第一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叶片受到竖直方向的力时,竖直面上来自Z轴方向的风吹在叶片上,使叶片在Z轴方向上摆动,叶片通过连杆带动弹簧上下伸缩,弹簧的上下伸缩能够带动第三发电机转动并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反馈组件包括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讯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应力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分别和通讯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数据管理终端通信连接,当落石掉落到所述防护网时,所述振动传感器和应力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异常数据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数据管理终端,所述的供电模块为可充电电池组,供电模块可以为应力传感器、振动传感器、通讯模块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绳和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为嵌入基岩中的锚杆或锚索,所述支撑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立柱远离基岩的端部,所述支撑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锚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立柱连接一根或多根支撑绳,所述支撑绳和锚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上方。
CN202210849661.6A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Active CN115110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9661.6A CN115110446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49661.6A CN115110446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0446A true CN115110446A (zh) 2022-09-27
CN115110446B CN115110446B (zh) 2023-07-18

Family

ID=83332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49661.6A Active CN115110446B (zh) 2022-07-19 2022-07-19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10446B (zh)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6666C1 (ru) * 1989-10-18 1994-01-30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влович Эверт Ве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CN101988475A (zh) * 2010-11-10 2011-03-23 马效春 一种变桨风力发电机
TWM406578U (en) * 2010-02-26 2011-07-01 Champ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lanetary-type windsurfing mechanism and its device thereof
US20130134261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Leonid Goldstein Airborn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with fast motion transfer
CN105788179A (zh) * 2016-03-23 2016-07-20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化危岩崩塌落石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014855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柱体绕流旋涡的风力发电装置及方法
US20170122293A1 (en) * 2014-06-10 2017-05-04 Ronald Cohen Deep Water Wind Energy Capture System
CN206313418U (zh) * 2016-12-27 2017-07-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电缆的电缆保护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7145135U (zh) * 2017-09-06 2018-03-27 王兴平 一种摇摆式风力发电装置
EP3409941A1 (fr) * 2017-05-29 2018-12-05 Vincent Knaub Éolienne à axe de rotor incliné de 45° par rapport à la verticale en forme d'arbre s'intégrant dans les paysages
CN109707320A (zh) * 2019-01-11 2019-05-03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水上钻孔平台柱状支撑件的清理装置
US20200040872A1 (en) * 2018-08-05 2020-02-06 George Pul Omni M-VAWT
CN111535991A (zh) * 2020-04-15 2020-08-14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工作方法
CN211648363U (zh) * 2020-02-22 2020-10-09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风柱尖端呈锥形的无叶片风力发电装置
CN212360022U (zh) * 2020-04-21 2021-01-15 中广核(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环量控制型直叶片垂直轴风能发电机
US20210023605A1 (en) * 2018-03-28 2021-01-28 Officine Maccaferri S.P.A. Sensor-fitted metal net
CN113357075A (zh) * 2021-07-29 2021-09-07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叶片及风力发电机
CN215801718U (zh) * 2021-09-18 2022-02-11 石家庄斯凯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用防护网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06666C1 (ru) * 1989-10-18 1994-01-30 Константин Павлович Эверт Ве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TWM406578U (en) * 2010-02-26 2011-07-01 Champ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lanetary-type windsurfing mechanism and its device thereof
CN101988475A (zh) * 2010-11-10 2011-03-23 马效春 一种变桨风力发电机
US20130134261A1 (en) * 2011-11-30 2013-05-30 Leonid Goldstein Airborne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with fast motion transfer
US20170122293A1 (en) * 2014-06-10 2017-05-04 Ronald Cohen Deep Water Wind Energy Capture System
CN105788179A (zh) * 2016-03-23 2016-07-20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智能化危岩崩塌落石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014855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柱体绕流旋涡的风力发电装置及方法
CN206313418U (zh) * 2016-12-27 2017-07-07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保护电缆的电缆保护装置及风力发电机组
EP3409941A1 (fr) * 2017-05-29 2018-12-05 Vincent Knaub Éolienne à axe de rotor incliné de 45° par rapport à la verticale en forme d'arbre s'intégrant dans les paysages
CN207145135U (zh) * 2017-09-06 2018-03-27 王兴平 一种摇摆式风力发电装置
US20210023605A1 (en) * 2018-03-28 2021-01-28 Officine Maccaferri S.P.A. Sensor-fitted metal net
US20200040872A1 (en) * 2018-08-05 2020-02-06 George Pul Omni M-VAWT
CN109707320A (zh) * 2019-01-11 2019-05-03 西南石油大学 用于水上钻孔平台柱状支撑件的清理装置
CN211648363U (zh) * 2020-02-22 2020-10-09 四川农业大学 一种风柱尖端呈锥形的无叶片风力发电装置
CN111535991A (zh) * 2020-04-15 2020-08-14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垂直轴风力发电机与工作方法
CN212360022U (zh) * 2020-04-21 2021-01-15 中广核(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环量控制型直叶片垂直轴风能发电机
CN113357075A (zh) * 2021-07-29 2021-09-07 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电叶片及风力发电机
CN215801718U (zh) * 2021-09-18 2022-02-11 石家庄斯凯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矿山用防护网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GAWA KOTARO;LI YAN;: "A wind tunnel experiment of self-starting capability for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no. 02 *
ZHU HONG-JUN;LIN PENG-ZHI;: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Vortex-Induced Vibration of A Curved Flexible Riser in Shear Flow",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no. 03 *
奚卉;马军星;王进;方小军;李鹏;刘玉建;谢丹蕾;: "折臂式擦窗机底座和立柱有限元分析", 建筑机械化, no. 07 *
张跃龙;张平安;吴娟梅;: "SNS柔性主动防护网在故县厂房危岩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水利建设与管理, no. 12 *
梁迎彬;张立勋;李二肖;张凤月;: "Blade pitch control of straight-bladed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no. 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0446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7118B (zh) 输电杆塔的防护方法和系统
CN108711271B (zh) 输电杆塔边坡和地基监测预警方法
CN105275007B (zh) 输配电线路用震动自适应式杆塔装置
CN110597149B (zh) 一种交互式耦合多维度智能崩塌落石监测系统及方法
CN202350830U (zh) 输电线路舞动在线监测系统
CN208547349U (zh)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的倾斜监测装置及系统
CN206668477U (zh) 风电机组塔筒及其基础安全监测系统
CN205027219U (zh) 一种人工挖孔桩爆破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06470003U (zh) 一种海上风力发电基础设施自动化安全监测装置
CN109461287A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装置
CN111811476B (zh) 一种在线三维杆塔倾角及扭角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5110446B (zh) 一种高陡边坡危岩落石防护网系统
CN103321468B (zh) 拉线式三角形桁架测风塔
CN205644935U (zh) 一种基于Cors基站的高压塔沉降监测系统
CN1970912A (zh) 高度可调摩擦摆隔震支座
CN107269464A (zh) 一种摇曳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09764801B (zh) 位移监测站及地质监测预警系统
CN205676916U (zh)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塌方监测装置
CN213741258U (zh) 一种公路膨胀边坡监测装置
CN212409691U (zh) 一种在线三维杆塔倾角及扭角监测系统
CN214173340U (zh) 一种新型的杆塔倾斜监测系统
CN211740580U (zh) 一种输电铁塔螺栓松动故障定位监测装置
CN212671344U (zh)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整体液压提升系统
CN207195087U (zh) 一种摇曳式风力发电装置
CN111162474A (zh) 一种输电线路滚石防护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