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5295B - 吸水型敷料 - Google Patents
吸水型敷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05295B CN115105295B CN202210582978.8A CN202210582978A CN115105295B CN 115105295 B CN115105295 B CN 115105295B CN 202210582978 A CN202210582978 A CN 202210582978A CN 115105295 B CN115105295 B CN 1151052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liquid
- water
- dressing
- w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250 absorb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2745 absorben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03075 super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2105 nano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736 wet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DPXJVFZANSGRMM-UHFFFAOYSA-N acetic acid;2,3,4,5,6-pentahydroxyhexanal;sodium Chemical compound [Na].CC(O)=O.OCC(O)C(O)C(O)C(O)C=O DPXJVFZANSGRM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768 carboxy methyl 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95 mastoi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9812 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027 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95 solubl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3 imbib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3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40
- 206010052428 Wound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6
- 210000000416 exudates and transudat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9102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29663 wound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1519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63560 Excessive granulation tiss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126 granulation tissu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205 dimethyl polysilox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435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08000005422 Foreign-Body rea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86 nano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500025419 Homo sapiens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8629 Wound secre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40116978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4 irr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29 laser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VUGOAYIVIDWIO-UFWWTJHBSA-N nepidermin Chemical compound C([C@@H](C(=O)N[C@@H]([C@@H](C)CC)C(=O)NCC(=O)N[C@@H](CCC(O)=O)C(=O)N[C@@H](CCCNC(N)=N)C(=O)N[C@@H](CS)C(=O)N[C@@H](CCC(N)=O)C(=O)N[C@@H](CC=1C=CC(O)=CC=1)C(=O)N[C@@H](CCCNC(N)=N)C(=O)N[C@@H](CC(O)=O)C(=O)N[C@@H](CC(C)C)C(=O)N[C@@H](CCCCN)C(=O)N[C@@H](CC=1C2=CC=CC=C2NC=1)C(=O)N[C@@H](CC=1C2=CC=CC=C2NC=1)C(=O)N[C@@H](CCC(O)=O)C(=O)N[C@@H](CC(C)C)C(=O)N[C@@H](CCCNC(N)=N)C(O)=O)NC(=O)CNC(=O)[C@@H](NC(=O)[C@@H](NC(=O)[C@H](CS)NC(=O)[C@H](CC(N)=O)NC(=O)[C@H](CS)NC(=O)[C@H](C)NC(=O)[C@H](CC=1C=CC(O)=CC=1)NC(=O)[C@H](CCCCN)NC(=O)[C@H](CC(O)=O)NC(=O)[C@H](CC(C)C)NC(=O)[C@H](C)NC(=O)[C@H](CCC(O)=O)NC(=O)[C@@H](NC(=O)[C@H](CC=1C=CC(O)=CC=1)NC(=O)[C@H](CCSC)NC(=O)[C@H](CS)NC(=O)[C@@H](NC(=O)CNC(=O)[C@H](CC(O)=O)NC(=O)[C@H](CC=1NC=NC=1)NC(=O)[C@H](CC(C)C)NC(=O)[C@H](CS)NC(=O)[C@H](CC=1C=CC(O)=CC=1)NC(=O)CNC(=O)[C@H](CC(O)=O)NC(=O)[C@H](CC=1NC=NC=1)NC(=O)[C@H](CO)NC(=O)[C@H](CC(C)C)NC(=O)[C@H]1N(CCC1)C(=O)[C@H](CS)NC(=O)[C@H](CCC(O)=O)NC(=O)[C@H](CO)NC(=O)[C@H](CC(O)=O)NC(=O)[C@H](CO)NC(=O)[C@@H](N)CC(N)=O)C(C)C)[C@@H](C)CC)C(C)C)C(C)C)C1=CC=C(O)C=C1 GVUGOAYIVIDWIO-UFWWTJHB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dimethyl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9084 Col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09024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4453 Ligament sp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509 Scab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0040 Sprains and Str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5865 Ul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616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5 cold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39 hemo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8 infectious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57 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02 le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176 lyophilized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38 necro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11 normal sk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130 stem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16 tissue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33 traum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97 ulcer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0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 A61F13/0206—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with absorbent fibrous layers, e.g. woven or non-woven absorbent pads or island dressing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0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 A61F13/022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characterized by para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retention layer, e.g. absorbency, wicking capacity, liquid distribu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0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 A61F13/0226—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with fluid retention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pport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46—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kin-adhering laye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02—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 A61F13/0259—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liner covering the skin adhering layer
- A61F13/0263—Adhesive bandages or dress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ease liner covering the skin adhering layer especially adapted for island dressing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吸水型敷料,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隔离层、吸液层、以及底层,隔离层具有疏水性,吸液层具有超亲水性,底层具有面向吸液层的内表面、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贯通内表面和外表面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外表面上的超疏水结构,超疏水结构包括间隔布置在外表面上的多个微米级凸起、以及设置在微米级凸起的表面上的纳米颗粒,当吸水型敷料敷贴于具有液层的目标表面时,目标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区域上的液体经由通孔而被吸液层吸收以使第一区域和通孔保持干燥,目标表面与超疏水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区域上的液体至少部分地被保持。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的吸水型敷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水型敷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创面愈合与伤口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使创面维持在具有适量创伤部分分泌的渗出液的湿润环境下有利于创伤的愈合。
传统的医用敷料通常是由纱布、绷带、棉花等亲水物质构成,通过敷贴在创面上以实现引流等作用。出于保持创面清洁、或者需要换药的目的,通常需要周期性的更换新的敷料,而传统的医用敷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且比较干燥,一般无法在为创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影响创面的愈合速度,并且容易粘附伤口,在从伤口上剥离敷料时可能会对伤口造成重复性组织损伤(二次伤害),此外,在剥离时敷料的纤维容易脱落留存在伤口上,可能会造成异物反应,影响伤口的愈合。
公开号为CN104287890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创伤敷料,其具有层叠设置的透液层、透液限制层、吸收保持层、以及保护层,透液层具有多个贯通孔,并通过毛细作用引导伤口渗出的渗液向贯通孔内移动以对渗液进行积存,且通过透液限制层使贯通孔内渗液的液压处于预定范围,从而使创面的整体表面处于湿润环境中。虽然该专利文献公开的创伤敷料能够使创面处于湿润环境中,但是由于渗出液中也含有炎症介质、杂菌等物质,若过多的渗出液长时间堆积在创面上,可能会导致出现伤口死腔(即以坏死组织为主的空腔)、伤口感染等情况,影响创面的愈合。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且易于从伤口表面剥离的敷料。
发明内容
本公开有鉴于上述现有状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的吸水型敷料。
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水型敷料,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隔离层、吸液层、以及底层,所述隔离层具有疏水性,所述吸液层具有超亲水性,所述底层具有面向所述吸液层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贯通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超疏水结构,所述超疏水结构包括间隔布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多个微米级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微米级凸起的表面上的纳米颗粒,当所述吸水型敷料敷贴于具有液层的目标表面时,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区域上的液体经由所述通孔而被所述吸液层吸收以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通孔保持干燥,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超疏水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区域上的液体至少部分地被保持。
在本公开中,吸水型敷料具有隔离层、吸液层和底层,通过将隔离层设置为疏水层,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敷料;通过设置在底层的外表面上的超疏水结构,能够使外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在吸水型敷料敷贴于具有液层的目标表面时,能够使目标表面与超疏水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区域上的液体至少部分地被保持,以使第二区域处于湿润环境中;吸液层能够通过贯通底层的通孔而吸收目标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区域上的液体,从而使第一区域和通孔内保持干燥;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表面为创面时,将本公开的吸水型敷料敷贴至创面上,通过吸液层对伤口多余的渗出液的吸附,能够使创面上的第一区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通过底层能够使第二区域处于湿润的组织接触环境中,二者配合既能够有效避免死腔对伤口愈合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够为创面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当需要将吸水型敷料从创面剥离时,由于第二区域处于湿润环境中,底层与伤口接触的表面(即外表面)上的超疏水性能能够使其对伤口分泌物以及伤口表面的肉芽组织等表现出防粘连性能,能够减少外表面与伤口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粘连,使其易于从创面剥离,从而避免对伤口造成继发性伤害,而且敷料纤维不易脱落,能够有效减少伤口的异物反应;此外,通过隔离层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敷料,起到屏障作用,从而降低创面的感染风险。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在所述隔离层面向所述吸液层的表面上、以及与该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所述超疏水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层的双面都具有超疏水性,能够进一步抑制位于吸液层内的渗出液向外蒸发,有利于提供合适的湿润的环境;此外,还能够进一步抵抗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特别是携带细菌/病菌的物质(特别是液体)进入吸水型敷料而移动至创面,降低创面的感染风险。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隔离层、所述吸液层、以及所述底层中相邻的两层通过胶粘剂而相互接合,并且所述吸液层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区域内不设置胶粘剂。在这种情况下,各层之间能够紧密结合,且便于吸液层通过通孔吸收目标表面的液体。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通孔呈圆柱状,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5mm至3mm,相邻两个通孔的间距为1mm至5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吸液层通过通孔吸收目标表面的液体。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微米级凸起呈乳突状、锥状、或柱状,并且所述微米级凸起的高度为20μm至150μ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外表面的疏水性能,从而有利于维持第二区域处于湿润环境中,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多个微米级凸起呈阵列式排布,并且相邻两个微米级凸起的间距为20μm至200μm。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各处的疏水性能比较均匀,能够使被保持在第二区域与外表面之间的液体形成的液层厚度大体一致,从而使第二区域的愈合速度基本一致,有利于创面愈合。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纳米颗粒呈球状、锥状、或柱状,并且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nm至1000n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外表面的疏水性能,从而便于维持湿润环境,且易于剥离。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底层和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硅胶,所述吸液层的材料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在这种情况下,底层和隔离层质地柔软并且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吸水型敷料还包括可释放地附着于所述吸液层的修复基质,并且当所述吸水型敷料敷贴于所述目标表面时,所述修复基质通过所述通孔而转移至所述目标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表面为创面时,能够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中,可选地,所述修复基质为水溶性材料,并且所述修复基质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液体经由所述通孔而被所述中间层吸收的过程中扩散至所述目标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修复基质能够溶于液体中并且通过分子间扩散作用移动至目标表面。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为目标表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的吸水型敷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的第一视角的分体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的第二视角的分体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超疏水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水型敷料,10…底层,11…内表面,12…外表面,13…通孔,14…超疏水结构,141…微米级凸起,142…纳米颗粒,20…吸液层,30…隔离层,40…保护膜,50…第二保护膜,9…创面,90…液层,S1…第一区域,S2…第二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全文引入作为参考,如同完全阐述的那样。除非另有定义,本公开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公开涉及一种吸水型敷料,是能够用于保护目标表面的吸水型敷料。本公开的吸水型敷料可以简称为“敷料”,也可以称为吸水敷料、医用敷料等。通过本公开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能够吸取目标表面多余的液体,为目标表面提供适宜的湿润环境、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吸水型敷料,指代的是可以吸取液体的敷料,“吸水型”并不是限定为只能吸附水,例如,当目标表面为创面时,吸水型敷料可以吸附创面上的渗出液。
在本公开中,目标表面可以是创面。其中,创面是正常皮肤(组织)受伤导致的损害,可以是例如烫伤、擦伤、切割伤、扭伤、溃疡、冻伤等情况造成的创伤。创面也可以称为伤口或创伤。在另一些示例中,目标表面也可以是例如皮肤表面的其他表面。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也可以作为保护层而应用于例如已结痂干燥的半愈合创面。
当本公开的吸水型敷料敷贴于创面时,创面与吸水型敷料之间至少部分区域内存在由创面分泌的渗出液所构成的液层,从而为创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能够有利于伤口愈合;当需要将其从创面剥离时,能够减少与伤口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粘连,使其易于从创面剥离,从而避免对伤口造成继发性伤害(即二次伤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为创面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愈合环境是指通过本公开的吸水型敷料,能够使创面湿润但不浸泡在液体中。
以下,以目标表面为具有渗出液层的创面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1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1的第一视角的分体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图1所示的吸水型敷料1的第二视角的分体示意图。在图2中,箭头示意性地表示渗出液的移动方向。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视角是斜向下看的视角,第二视角是斜向上看的视角。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层10、吸液层20、以及隔离层30(参见图1)。隔离层30可以具有疏水性,底层10的外表面12可以具有超疏水性,吸液层20可以具有超亲水性,当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目标表面(具有渗出液层90的创面9)时,底层10可以与创面9接触,吸液层20可以用于吸取创面9上的液体(参见图2)。
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可以具有面向吸液层20的内表面11、与内表面11相对的外表面12、以及贯通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的多个通孔13(参见图2)。吸液层20可以通过通孔13而吸收创面9上的液体。
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还可以具有设置在外表面12上的超疏水结构14(稍后描述)。由此,能够使外表面12具有超疏水性。在本公开中,超疏水性是指表面的微水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低于10°。也就是说,通过在外表面12上设置超疏水结构14,能够使外表面12的微水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低于10°。
在一些示例中,目标表面与通孔13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一区域S1,与超疏水结构14相对应的区域为第二区域S2,参见图2,其中示意性地标注了部分的第一区域S1和第二区域S2。
在一些示例中,当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具有液层90的目标表面时,目标表面与通孔13相对应的第一区域S1上的液体经由通孔13而被吸液层20吸收以使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保持干燥,目标表面与超疏水结构14相对应的第二区域S2上的液体至少部分地被保持。在这种情况下,当目标表面为创面9时,将吸水型敷料1敷贴至创面9上,通过吸液层20对伤口多余的渗出液的吸附,能够使创面9上的第一区域S1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通过底层10的具有超疏水性的外表面12,能够在外表面12与第二区域S2之间保持部分渗出液,使第二区域S2处于湿润的组织接触环境中,既能够有效避免死腔对伤口愈合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能够为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当需要将吸水型敷料1从创面9剥离时,由于第二区域S2处于湿润环境中,底层10与伤口接触的表面(即外表面12)上的超疏水性能能够使其对伤口分泌物以及伤口表面的肉芽组织等表现出防粘连性能,能够减少外表面12与伤口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粘连,使其易于从创面9剥离,从而避免对伤口造成继发性伤害,而且敷料纤维不易脱落,能够有效减少伤口的异物反应。
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3可以呈圆柱状。也就是说,通孔13在内表面11和外表面12的孔径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吸液层20通过通孔13吸收目标表面的液体。
在一些示例中,通孔13的直径可以为0.5mm至3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吸液层20以合适的速率从通孔13吸收目标表面上的液体(参见图2,箭头示意性地表示在吸液层20吸收渗出液的过程中渗出液的移动方向),以维持通孔13和第一区域S1的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相邻两个通孔13的间距可以为1mm至5mm。在一些示例中,多个通孔13可以呈阵列式排布(参见图4)。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12上未穿孔的区域(即设有超疏水结构14的区域)也均匀分布,从而能够便于剥离。
图5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超疏水结构14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是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在一些示例中,在外表面12上设置有超疏水结构14。可以理解地,超疏水结构14是设置在外表面12上未穿孔的区域。在一些示例中,超疏水结构14可以包括间隔布置在外表面12上的多个微米级凸起141、以及设置在微米级凸起141的表面上的纳米颗粒142(参见图5)。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底层10的外表面12设置多个微米级凸起141和纳米颗粒142,能够使外表面12具有超疏水性,当吸水型敷料1贴附于创面9时,底层10的外表面12与创面9之间形成有由创面9分泌的渗出液构成的液层90(参见图2),使创面9处于湿润的组织接触环境中,有利于促进创面9愈合;当需要将吸水型敷料1从创面9剥离时,由于液层90的存在,能够减少外表面12与伤口新生的肉芽组织的粘连,从而易于将吸水型敷料1从创面9剥离。
在本公开中,包括微米级凸起141和纳米颗粒142的超疏水结构14也可以称为微纳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微米级凸起141可以呈乳突状、锥状、或柱状。在一些示例中,微米级凸起141的高度为20μm至150μ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外表面12的疏水性能,从而有利于维持湿润环境,且易于剥离。
在一些示例中,微米级凸起141可以呈阵列式排布。在一些示例中,相邻的两个微米级凸起141的间距可以为20μm至200μm。在这种情况下,外表面12各处的疏水性能比较均匀,能够使被保持在第二区域S2与外表面12之间的液体形成的液层90厚度大体一致,从而使第二区域S2的愈合速度基本一致,有利于创面9愈合。
在一些示例中,纳米颗粒142可以呈球状、锥状、柱状、或不规则立体状。由此,能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外表面12的疏水性能,从而便于维持湿润环境,且易于剥离。
在一些示例中,纳米颗粒142的粒径范围可以为50nm至1000nm。需要说明的是,粒径范围在纳米颗粒142呈球状时指的是其直径,在形状不是球状的情况下,指的是在其立体结构的等效直径。
在一些示例中,纳米颗粒1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且多个纳米颗粒142的粒径和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参见图5)。
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外表面12上的超疏水结构14可以通过激光加工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采用飞秒激光在底层10的外表面12进行激光刻蚀形成双尺度的微纳结构,即在外表面12上形成多个微米级凸起141以及形成在微米级凸起141表面上的多个纳米颗粒142,激光刻蚀后可以对外表面12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颗粒,得到设有超疏水结构14的外表面12。需要说明的是,受限于现有的加工精度,在制备微纳结构时,制成的微米级凸起141和/或纳米颗粒142在微观层面可能无法形成完全规则的形状,只要形成具有一定高度的大体轮廓比较规则的类乳突状结构即可起到疏水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通过在外表面12上设置超疏水结构14,可以使外表面的微水滴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低于1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外表面12上设置超疏水结构14能够提高疏水性,使外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从而有利于维持外表面12与创面9之间的湿润环境,且易于将吸水型敷料1从创面9剥离。
在一些示例中,超疏水结构14与水基微液滴之间的接触界面润湿状态为稳定的Cassie-Baxter润湿状态,其稳定性表现为:8μL水基微液滴在0.3m高度的位置以自由落体形式滴落在超疏水结构14表面,表现出弹跳行为。
在一些示例中,超疏水结构14可以与外表面12一体成型。在一些示例中,超疏水结构14的材料可以与底层10的材料一致。也就是说,可以直接通过例如激光加工的方式,在外表面12上雕刻出超疏水结构1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制备具有超疏水结构14的底层10,并且能够有利于保持外表面12的疏水性。
在一些示例中,还可以在通孔13的内壁上设置超疏水结构1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液体挂在通孔13的内壁上,有利于维持通孔13内的干燥。
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的厚度可以为0.1mm至2mm。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中,底层10的厚度是包括微米级凸起141以及纳米颗粒142总体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底层10薄厚适中,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也能够便于吸液层20通过通孔13吸收目标表面的液体。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底层10的厚度可以为0.1mm至1mm。
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可以由疏水性材料构成。换言之,底层10可以具有疏水性。也即,底层10的内表面11以及通孔13上的接触角可以大于90°。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保持外表面12与创面9之间的湿润环境。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的材料可以为硅胶。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可以为硅橡胶薄膜,也可以称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在这种情况下,底层10质地柔软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气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能够有利于创面9愈合。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可以吸收液体。在一些示例中,被吸液层20所吸收的液体可以附着于吸液层20,也即,被吸液层20吸收的液体可以保持在吸液层20而不向外扩散。
在这种情况下,目标表面中与通孔13相对应的第一区域S1上的液体能够经由通孔13而被吸液层20吸收,并且通孔13中的液体也能够被吸液层20吸收,从而能够使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内保持干燥,从而能够抑制例如死腔等对伤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为创面9愈合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使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内保持干燥可以是指相对干燥的环境;具体而言,通常情况下,通过吸液层20对渗出液的吸附,能够使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内保持干燥。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底层10的间隔,第一区域S1与吸液层20不接触,第一区域S1表面上的部分液体(例如第一区域S1上未处于通孔13内的部分液体)可能会出现未能及时被吸液层20吸收的情况,随着该部分液体的增多并往通孔13附近流动,仍会被吸液层20吸收。这种情况也属于本公开所说的“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内保持干燥”的范围内,也就是说,通过吸液层20的吸附至少能维持通孔13内的干燥环境。
也就是说,在本公开中,通过吸液层20的吸附既能够保持创面9的润湿性,又能够有效避免死腔对伤口愈合带来的不利影响。另外,在本公开中,通过吸液层20,能够吸收多余的渗出液,使创面9湿润但不浸泡在液体中,为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可以包括亲水性材料。由此,能够使吸液层20具有亲水性。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可以具有超亲水性。也就是说,水滴与吸液层20的接触角接近于0°,吸液层20极易被润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吸液层20充分吸收创面9上多余的渗液,并且渗液进入吸液层20后易于在吸液层20的内部扩散,有利于提高吸液层20的吸液性能。在本公开中,超亲水性是指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不大于5°。也就是说,水滴与具有超亲水性的吸液层20的表面的接触角可以不大于5°。例如,水滴与具有超亲水性的吸液层20的表面的接触角可以为5°、4°、3°、2°、1°、0.8°、0.6°、0.5°、0.3°、0.2°、或0.1°。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也可以包括高亲水纤维。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材料可以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能够使吸液层20具有超亲水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吸液层20的保水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还可以包括棉絮。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可以为海绵片、网状无纺布、或者包括棉絮的医用棉垫等。在这种情况下,吸液层20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并且质地柔软,能够吸收多余渗出液,从而为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厚度可以为0.5mm至5mm。在这种情况下,吸液层20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能够有利于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并且通过对各个功能层厚度的设置,能够使吸水型敷料1整体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吸液层20的厚度可以为1mm至1.5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的情况下,进一步优化吸水型敷料1整体的透气性能。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还可以包括可释放地附着于吸液层20的修复基质(未图示)。当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目标表面时,修复基质可以通过通孔13而转移至目标表面。其中,修复基质指的是有利于促进创面9愈合的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促进创面9愈合。
在一些示例中,修复基质可以为水溶性材料。修复基质在第一区域S1上的液体经由通孔13而被中间层吸收的过程中扩散至目标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修复基质能够溶于液体中并且通过分子间扩散作用移动至创面9,从而通过修复基质对创面9进行修复。
在一些示例中,修复基质可以为干细胞冻干粉、EGF(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止血药物等。由此,能够有利于促进创面9愈合。本公开不限于此,可以根据创面9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修复基质。在一些示例中,呈粉末状的修复基质可以均匀地洒在吸液层20的靠近底层10的表面上并且被吸液层20吸附。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内部可以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吸水性可以从相对靠近底层10的下表面至相对靠近隔离层30的上表面逐渐增强。为了便于描述,将吸液层20相对靠近隔离层30的部分称为上层,将相对靠近底层10的部分称为下层(并不意味着本公开的吸液层20只包括间隔分明的两层)。在伤口出现的早期阶段,创面9分泌的渗出液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当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处于早期阶段的创面9时,创面9的渗出液由通孔13移动至与吸液层20的下层接触并被下层所吸收,相对于上下层吸水性一致的吸液层20来说,由于该示例中吸液层20的上层的吸水性大于下层,位于下层内部的渗出液大部分更倾向于朝向上层扩散,仅少部分会在下层内横向扩散,此时未饱和的下层会继续快速吸收第一区域S1和通孔13内的渗出液,由此,能够通过吸液层20快速吸收创面9上多余的渗出液,并且下层的相对低亲水性的区域有助于形成一个间隔吸附液体与伤口的空气空腔,能够为处于早期阶段的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另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吸水性也可以从相对靠近隔离层30的上表面至相对靠近底层10的下表面逐渐增强。在伤口形成的中后期阶段,创面9分泌的渗出液较少,并且创面9上的部分区域可能已经出现结痂,在这种情况下,吸液层20的下层的吸水性强于上层的吸水性,当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处于中后期阶段的创面9时,创面9上的渗出液通过通孔13而被吸液层20的下层吸收,位于下层内的渗出液大部分更倾向于在下层内部横向扩散,大部分渗出液被保持在吸液层20的下层,能够使创面9上的第一区域S1处于湿润的环境空气状态中,由此,能够为处于中后期阶段的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伤口出现的早期阶段可以是指出现伤口的前三天,中后期阶段可以是指出现伤口三天后的时期。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患者自身的体质不同,即使经过相同的时间,创面9的恢复程度也可能不同,可以根据伤口分泌的渗出液的量而选择吸液层20的不同配置。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的具有不同吸水性的部分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或者具有不同的结构。由此,能够使吸液层20内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在一些示例中,隔离层30可以包括疏水性材料。由此,能够使隔离层30具有疏水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隔离层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敷料1,起到屏障作用,从而降低创面9的感染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隔离层30的面向所述吸液层20的表面上、以及与该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可以分别设有超疏水结构14。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增强隔离层30的两个表面的疏水性,从而能够抑制位于吸液层20内的渗出液向外蒸发,有利于为创面9提供合适的湿润环境;另外,还能够有效抵抗外部环境中的污染物,特别是可能携带细菌的物质(特别是液体)进入吸水型敷料1而移动至创面9,降低创面9的感染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隔离层30的厚度可以为0.2mm至1mm。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层30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以及较强的机械强度,能够有效起到屏障作用,为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在一些示例中,优选地,隔离层30的厚度可以为0.2mm至0.5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起到屏障作用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隔离层30的透气性。
在一些示例中,隔离层30的材料可以为硅胶。也就是说,隔离层30可以为硅橡胶薄膜,也可以称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膜。在这种情况下,隔离层30质地柔软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够为创面9提供良好的愈合环境。
在一些示例中,底层10、吸液层20和隔离层30可以呈片状。也就是说,吸水型敷料1可以呈片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覆盖目标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隔离层30、所述吸液层20、以及所述底层10中相邻的两层通过胶粘剂而相互接合,并且吸液层20与所述通孔13相对应的区域内不设置胶粘剂。在这种情况下,各层之间能够紧密结合,且便于吸液层20通过通孔13而吸收目标表面的液体。
在一些示例中,吸液层20与底层10之间的外周缘区通过胶粘剂而相互接合。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可以呈长卷状。使用时可以将吸水型敷料1切割成期望尺寸(例如能够覆盖创面9的形状)后再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的长度可以为20mm至120mm,宽度可以为20mm至120mm。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适配于小型创面9,且便于携带。本公开不限于此,吸水型敷料1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当目标表面的面积较大时,可以采用能够覆盖目标表面尺寸的吸水型敷料1对其进行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医用胶带将吸水型敷料1贴附于创面9。也可以直接将隔离层30的两端均向外延伸(未图示),并使隔离层30向外延伸出去的两端的内壁设有胶黏剂,也即形成创可贴的形式,从而能够将吸水型敷料1贴附于创面9。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的使用期可以为0.5天至3天。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的使用期优选为12小时至36小时。其中,使用期是指吸水型敷料1敷贴于目标表面的时长。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透气性,为创面9提供合适的愈合环境。
图6是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所涉及的吸水型敷料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还包括可剥离地覆盖外表面12的保护膜40(参见图6)。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保护膜40能够维持外表面12在被使用前处于洁净状态,当需要将吸水型敷料1贴附于创面9时,将保护膜40从外表面12剥离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膜40的形状可以与底层10的形状一致。例如在底层10呈片状的实施例中,保护膜40也可以呈片状,并且呈片状的保护膜40的面积不小于底层10的外表面12的面积。
在一些示例中,吸水型敷料1还包括可剥离地覆盖隔离层30的相对远离吸液层20的表面的第二保护膜50(参见图6)。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设置第二保护膜50能够维持隔离层30相对远离吸液层20的表面在被使用前处于洁净状态,当需要将吸水型敷料1贴附于创面9时,将第二保护膜50从该表面剥离,不会对隔离层30的透气性产生影响。
在一些示例中,保护膜40和/或第二保护膜50可以为离型纸。由此,能够进行有效防护。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用于保护目标表面,能够为目标表面提供湿润的组织接触环境、且易于从目标表面剥离的吸水型敷料1。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隔离层、吸液层、以及底层,所述隔离层具有疏水性,所述吸液层具有超亲水性,所述吸液层具有相对靠近所述底层的下表面和相对靠近所述隔离层的上表面,所述吸液层的吸水性从所述下表面至所述上表面逐渐增强或者逐渐减弱,所述底层具有面向所述吸液层的内表面、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贯通所述内表面和所述外表面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超疏水结构,所述超疏水结构包括间隔布置在所述外表面上的多个微米级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微米级凸起的表面上的纳米颗粒,所述超疏水结构与所述外表面一体成型,并且所述超疏水结构与水基微液滴之间的接触界面润湿状态为稳定的Cassie-Baxter润湿状态,
所述通孔呈圆柱状,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5mm至3mm,相邻的两个通孔的间距为1mm至5mm,在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置超疏水结构,所述通孔内壁上的超疏水结构包括间隔布置在所述通孔内壁上的多个微米级凸起、以及设置在所述微米级凸起的表面上的纳米颗粒,所述通孔内壁上的超疏水结构与水基微液滴之间的接触界面润湿状态为稳定的Cassie-Baxter润湿状态,
所述底层的厚度为0.1mm至2mm,所述微米级凸起呈乳突状、锥状、或柱状,并且所述微米级凸起的高度为20μm至150μm,所述纳米颗粒呈球状、锥状、或柱状,并且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nm至1000nm,当所述吸水型敷料敷贴于具有液层的目标表面时,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区域上的液体经由所述通孔而被所述吸液层吸收以使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通孔保持干燥,所述目标表面与所述底层外表面上的所述超疏水结构相对应的第二区域上的液体至少部分地被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离层面向所述吸液层的表面上、以及与该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分别设有所述超疏水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层、所述吸液层、以及所述底层中相邻的两层通过胶粘剂而相互接合,并且所述吸液层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区域内不设置胶粘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微米级凸起呈阵列式排布,并且相邻两个微米级凸起的间距为20μm至20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层和所述隔离层的材料为硅胶,所述吸液层的材料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型敷料还包括可释放地附着于所述吸液层的修复基质,并且当所述吸水型敷料敷贴于所述目标表面时,所述修复基质通过所述通孔而转移至所述目标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水型敷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复基质为水溶性材料,并且所述修复基质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液体经由所述通孔而被所述吸液层吸收的过程中扩散至所述目标表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82978.8A CN115105295B (zh) | 2022-05-26 | 2022-05-26 | 吸水型敷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82978.8A CN115105295B (zh) | 2022-05-26 | 2022-05-26 | 吸水型敷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05295A CN115105295A (zh) | 2022-09-27 |
CN115105295B true CN115105295B (zh) | 2023-04-11 |
Family
ID=8332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82978.8A Active CN115105295B (zh) | 2022-05-26 | 2022-05-26 | 吸水型敷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10529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87890A (zh) * | 2010-06-01 | 2015-01-21 | 株式会社瑞光 | 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和创伤敷料 |
CN107150465A (zh) * | 2017-06-06 | 2017-09-12 | 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208726350U (zh) * | 2018-02-05 | 2019-04-12 |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创面复合敷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85245A (en) * | 1964-07-06 | 1966-11-15 | Minnesota Mining & Mfg | Absorbent wound dressing |
SE455466C (sv) * | 1986-03-10 | 1993-07-05 | Moelnlycke Ab | Foerband foer vaetskande saar |
CN2268508Y (zh) * | 1996-06-20 | 1997-11-26 | 刘金良 | 医用双层网眼透气敷料 |
GB0027674D0 (en) * | 2000-11-13 | 2000-12-27 | Johnson & Johnson Medical Ltd | Hydrogel wound dressings |
EP1640023B1 (en) * | 2003-06-26 | 2018-12-05 | Zuiko Corporation | Wound coating material and wound coating material kit |
CN200991435Y (zh) * | 2006-05-15 | 2007-12-19 | 稳健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防渗漏防粘连的医用敷料 |
CN101472542A (zh) * | 2006-07-06 | 2009-07-01 | 株式会社瑞光 | 创伤敷料 |
CN103239326B (zh) * | 2006-07-06 | 2016-05-18 | 株式会社瑞光 | 创伤敷料 |
CN101474896B (zh) * | 2009-01-21 | 2012-01-25 | 重庆大学 | 复合结构的超疏水膜 |
CN101474895A (zh) * | 2009-01-21 | 2009-07-08 | 重庆大学 | 热塑性基体的超疏水膜 |
CN101481590B (zh) * | 2009-01-21 | 2012-07-04 | 重庆大学 | 超疏水胶膜 |
CN104191602A (zh) * | 2014-07-08 | 2014-12-10 | 清华大学 | 超疏水聚四氟乙烯薄膜及其微纳米压印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210991140U (zh) * | 2019-06-05 | 2020-07-14 | 苏州科技城医院 | 医用敷料贴 |
CN211705032U (zh) * | 2019-12-27 | 2020-10-20 | 上海亚澳医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防黏连敷料 |
CN111068097B (zh) * | 2020-01-08 | 2021-12-07 | 优锐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杀菌抗炎创面修复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22
- 2022-05-26 CN CN202210582978.8A patent/CN11510529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87890A (zh) * | 2010-06-01 | 2015-01-21 | 株式会社瑞光 | 创伤敷料用表面片和创伤敷料 |
CN107150465A (zh) * | 2017-06-06 | 2017-09-12 | 上海天臣防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聚合物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CN208726350U (zh) * | 2018-02-05 | 2019-04-12 |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创面复合敷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05295A (zh) | 2022-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105296B (zh) | 医用敷料 | |
US9302033B2 (en) | Wound treatment device with elastically deformable vacuum producing element | |
US9517164B2 (en) | Wound dressing with advanced fluid handling | |
CA2371905C (en) | A wound dressing comprising a drainage layer | |
US20180064843A1 (en) | Wound dressing | |
US20170209312A1 (en) | Absorbent articles including silicone | |
JP2020523056A (ja) | 臭気吸収性及び増加された水蒸気透過性を有する創傷被覆材 | |
US20040064115A1 (en) | Disposable articles having a failure detection system | |
US9050211B2 (en) | Self-adaptive and optionally also otherwise adaptable wound dressing | |
WO2003045294A1 (en) | Absorbent wound dressing containing a hydrogel layer | |
CN115645150A (zh) | 具有修复基质的医用敷料 | |
CN115105295B (zh) | 吸水型敷料 | |
EP4034057A1 (en) | Wound dressing construct with high wicking adhesive border | |
CN216985838U (zh) | 一种硅凝胶泡绵敷料 | |
CN216985837U (zh) | 一种硅凝胶泡沫敷料 | |
US20170209311A1 (en) |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non-adherent member | |
CN115105294B (zh) | 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 | |
EP3979962A1 (en) | Novel absorbent wound dressing construct that allows wound fluid assessment in use | |
KR200359390Y1 (ko) | 의료용 패치 | |
CN220608757U (zh) | 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 | |
CN218922984U (zh) | 一种壳聚糖敷料 | |
CN216169067U (zh) | 一种泡沫敷料 | |
EP1653899B1 (en) | Absorbent sheet with leakage barriers for use in wound dressing | |
CN210991144U (zh) | 一种含水胶体敷料芯的创可贴 | |
CN115737892A (zh) | 搭载修复基质的弹性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