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1880A - 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1880A
CN115101880A CN202210873440.2A CN202210873440A CN115101880A CN 115101880 A CN115101880 A CN 115101880A CN 202210873440 A CN202210873440 A CN 202210873440A CN 115101880 A CN115101880 A CN 115101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top cover
pack according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734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锋
杨绪龙
蒋昕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101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1880A/zh
Priority to US17/990,74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361416A1/en
Priority to EP22209564.8A priority patent/EP4274003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71Lids or covers for the racks or secondary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包及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主体和顶盖,主体包括向上的开口,顶盖连接于主体,以遮挡开口;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泄压结构以及极柱组件,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与开口相对的底面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且可以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改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包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可以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可以设置在电池箱体内。电池包在长时间使用时,电池包存在热失控的可能性,有可能引发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及车辆,以改善电池包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主体和顶盖,主体包括向上的开口,顶盖连接于主体,以遮挡开口;
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电池包括电池本体、泄压结构以及极柱组件,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与开口相对的底面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和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主体和顶盖,顶盖连接于主体用于遮挡主体的开口,而电池的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与开口相对的底面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并且由于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朝向底面,从而可以在保证电池本体与底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合理利用此间隙,以此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电池本体朝向顶盖的一侧与顶盖之间可以直接相接触,或者电池本体与顶盖之间可以布置其他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改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乘员舱和上述的电池包,电池包的开口朝向乘员舱。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和电池,电池设置于电池箱体。电池箱体包括主体和顶盖,顶盖连接于主体用于遮挡主体的开口,而电池的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位于电池本体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与开口相对的底面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喷出,即避免气体直接朝向乘员舱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通过将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均设置为朝向底面,从而可以在保证电池本体与底面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泄压结构和极柱组件合理利用此间隙,以此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电池本体朝向顶盖的一侧与顶盖之间可以直接相接触,或者电池本体与顶盖之间可以布置其他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电池箱体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四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五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池箱体;11、主体;111、开口;112、底面;113、底板;114、边框;115、支撑部;12、顶盖;121、保温层;13、分隔结构;14、电池容纳空间;15、排气空间;20、电池;21、电池本体;22、泄压结构;23、极柱组件;30、导热部;40、温度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请参考图1至图6,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10,电池箱体10包括主体11和顶盖12,主体11包括向上的开口111,顶盖12连接于主体11,以遮挡开口111;电池20,电池20设置于电池箱体10,电池20包括电池本体21、泄压结构22以及极柱组件23,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位于电池本体21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11与开口111相对的底面112设置。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10和电池20,电池20设置于电池箱体10。电池箱体10包括主体11和顶盖12,顶盖12连接于主体11用于遮挡主体11的开口111,而电池20的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位于电池本体21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11与开口111相对的底面112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22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12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20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目前,为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通常会选用高镍含量的正极材料,三元材料中,例如镍钴锰材料中镍的含量占60wt%以上,通常被称之为高镍材料。能量密度得到提升的同时,使用高镍材料的电池热失控的热量可以高达1000℃以上,大于目前顶盖12通用的材质的熔点,例如铝,钢,因此热失控气体熔穿顶盖12直接影响的就是乘员舱,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上述设计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了热失控时对乘员舱的影响,保护乘客的安全。通常,极柱组件23连接有汇流排以实现电池20之间的电连接,但为了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能,通常电池箱体10与汇流排之间会留有一定的电气间隙,通过将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均设置为朝向底面112,从而可以在保证电池本体21与底面1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合理利用此间隙,以此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电池本体21朝向顶盖12的一侧与顶盖12之间可以直接相接触,或者电池本体21与顶盖12之间可以布置其他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改善电池包的使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顶盖12连接于主体11用于遮挡主体11的开口111,而电池20的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均朝向主体11与开口111相对的底面112设置,即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泄压结构22被破坏,从而使得电池20内部气体喷出,此时,喷出的气体可以直接喷向底面112,而在气体流动到顶盖12时,不论是热量还是压力都会一定程度地减小,此时,气体对于顶盖12造成的损伤就会变小,而主体11的开口111是朝向车辆的乘员舱设置的,此时,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22喷出的气体直接喷向乘员舱,以此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电池包的主体11的底部要通过球击标准,即主体11具有底面112的底部需要通过球击标准,此时,电池20与主体11的底部之间会留有间隙,即电池20与底板113之间留有间隙,来保证防撞和缓冲,当极柱组件23朝向底面112时,刚好可以利用该间隙来满足极柱组件23与电池箱体10之间的安全间隙,从而合理利用电池箱体10空间,提高了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
顶盖12和电池本体21之间由于不存在极柱组件23和泄压结构22,因此,顶盖12和电池本体21之间可以不预留间隙,例如,顶盖12和电池本体21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适当减小电池箱体10的高度。或者,顶盖12和电池本体21之间可以预留间隙,例如,顶盖12和电池本体21之间可以设置有导热结构,从而可以将电池20的热量传递至顶盖12进行快速散热,以此提高电池20的散热效率,从而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此时,可以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
电池20包括电芯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
需要注意的是,电池20的泄压结构22可以是相关技术中的泄压结构,例如防爆膜,防爆阀等结构,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主体11还包括:底板113,底板113具有底面112;边框114,边框114环绕底板113设置,边框114远离底板113的一端形成开口111,顶盖12连接于边框114;其中,泄压结构22与底板113间隔设置,极柱组件23与底板113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电池20发生热失控时泄压结构22可以被破坏,以此保证电池20内部的气体可以有效排出,避免引发安全问题,且可以使得极柱组件23与底板113之间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电池箱体10内部可以设置有多个电池20,多个电池20可以通过汇流排进行串联或者并联,例如,通过汇流排连接相邻两个电池的极柱组件23。电池20可以包括两个极柱组件23,一个正极极柱组件和一个负极极柱组件。由于极柱组件23朝向电池箱体10的底面112,汇流排可以设置在电池20和底面112之间,或者,汇流排可以设置在电池20的侧方,此处不作限定,只要保证汇流排可以实现电池20之间的串联或者并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边框114环绕底板113设置并不具有特定所指,重点在于说明,边框114形成了一个周向封闭的空间。边框114与底板113相连接,边框114可以设置在底板113上,或者,边框114可以与底板113的周向边缘相连接,此处不作限定。边框114可以围成一个独立的大空间,多个电池20设置于此空间内,或者,边框114内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分隔梁,从而分隔出至少两个独立的空间,独立的空间内分别用于放置相应的电池20。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密封开口111,从而可以保证电池箱体10内部的密封性能,可以避免外部灰尘等物质进入到电池箱体10内部而对电池20等结构造成影响。
顶盖12可以与边框114相连接,从而实现对边框114的开口111密封,底板113和顶盖12相对设置,并且分别连接于边框114的相对两端,以此实现对边框114的有效密封,以此最大程度避免热失控产生的气体从顶盖12处溢出,以保护乘员舱的乘客,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池箱体10上可以设置有排气通道,例如,边框114上可以设置有通孔,通孔内部可以设置有泄压部,在电池箱体10内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泄压部可以被破坏,从而将电池箱体10内部气体及时排出,以此避免引发安全问题。泄压部可以是防爆阀,泄压部也可以是强度相对较低的结构,例如薄铝板,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冲破薄铝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包括换热通道,从而可以使得顶盖12能够用于实现对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换热通道可以是流体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也可以是气体换热通道,以此用于电池箱体10内部电池20的冷却或加热。
顶盖12包括换热通道,即顶盖12上可以集成有换热通道,进一步的可以认为是将一个换热结构作为了电池箱体10的顶盖12,从而实现对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此时,可以省去进一步添加换热结构进行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以此降低电池包的重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与电池20相接触,从而可以高效地实现对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由于电池20的顶部基本为平面,因此可以增加顶盖12与电池20相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热传递效率。
顶盖12与电池20可以直接相接触,即顶盖12与电池20相贴合,此时,换热通道能够用于实现对电池20的快速加热或者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与电池20可以间接相接触,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包还包括导热部30,导热部30位于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以使得顶盖12通过导热部30与电池20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导热部30实现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的热传递。
导热部3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的导热材料,例如,导热部30可以包括石墨烯片、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脂等等,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的导热部30可以为导热胶,不仅实现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的热传递,且可以实现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的可靠连接,以此提高电池20的稳定性能。导热部30可以是导热结构胶,顶盖12与电池20通过导热结构胶进行粘结,不仅可以保证连接的强度,并且导热结构胶可以实现热传递,以此提高电池20的散热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顶盖12与电池20固定连接,不仅可以使得顶盖12实现对电池20的固定,并且顶盖12可以用于电池20的加热或散热。顶盖12可以通过导热结构胶与电池20固定连接。或者,顶盖12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电池20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顶盖12背离电池20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121,从而可以保证电池箱体10内部温度保持在一定高度,避免环境温度太低时,影响电池包的使用性能,而在环境温度较高时,由于顶盖12具有换热通道,也可以实现对电池20的可靠降温。
保温层121可以是保温棉,不仅可以起到保温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保温层121可以是涂层,例如,在顶盖12上直接涂覆或者喷涂保温材料,以此形成保温层121,不仅可以实现保温效果,且可以节省空间。对于保温层121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包还包括温度调节板40,温度调节板40位于顶盖12与电池20之间,温度调节板40用于实现对电池20的快速加热或者冷却。
温度调节板4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的换热结构,例如,温度调节板40可以是液冷板。温度调节板40包括换热通道,相比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温度调节板40可以认为是和图1和图2中的顶盖12相一致的结构。而本实施例中的顶盖12可以实现对电池箱体10的密封和保护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相接触,从而可以高效地实现对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
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可以直接相接触,即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相贴合,此时,温度调节板40能够用于实现对电池20的快速加热或者冷却。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可以间接相接触,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包还包括导热部30,导热部30位于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之间,以使得温度调节板40通过导热部30与电池20相接触,从而可以通过导热部30实现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之间的热传递。
导热部3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的导热材料,例如,导热部30可以包括石墨烯片、导热硅胶片、导热硅脂等等,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之间的导热部30可以为导热胶,不仅实现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之间的热传递,且可以实现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之间的可靠连接,以此提高电池20的稳定性能。导热部30可以是导热结构胶,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通过导热结构胶进行粘结,不仅可以保证连接的强度,并且导热结构胶可以实现热传递,以此提高电池20的散热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板40与顶盖12之间可以间隔设置,温度调节板40与顶盖12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温结构,例如,温度调节板40与顶盖12之间可以设置有保温棉,保温棉可以起到保温和支撑作用。温度调节板40与顶盖12之间也可以直接相接触,以此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板40与电池20固定连接,不仅可以使得温度调节板40实现对电池20的固定,并且温度调节板40可以用于电池20的加热或散热。温度调节板40可以通过导热结构胶与电池20固定连接。或者,温度调节板40可以通过卡接结构与电池20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主体1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115,电池本体21设置有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的一侧设置于支撑部115,支撑部115不仅可以实现对电池20的可靠支撑,且可以保证泄压结构22和底面112之间的泄压距离,以及保证极柱组件23和底面112之间的安全距离,从而提高电池20的安全性能。
支撑部115由边框114的内侧延伸而出,从而可以使得支撑部115与底板11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此时,电池本体21设置有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的一侧设置于支撑部115,支撑部115在实现对电池本体21支撑的前提下,可以保证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的安装位置相对唯一,以此避免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与底面112相接触。
电池本体21可以与支撑部115相粘结,例如,电池本体21与支撑部115之间通过导热结构胶进行连接。或者,电池本体21可以卡接于支撑部115。或者,电池本体21与支撑部115之间可以设置有缓冲材料,以此避免电池本体21与支撑部115硬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部115可以与主体11的至少部分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20可以设置于底板113上,此时,电池本体21和底板113之间可以通过其他结构进行连接,例如,电池本体21和底板113之间可以导热结构胶进行连接,但需要保证泄压结构22和底面112之间具有间隙,以此保证泄压结构22能够被破坏。电池本体21和底板113之间可以通过定位结构相连接,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多个电池20可以固定于电池箱体10内。
多个电池20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固定于电池箱体10内,多个电池20可以通过端板和侧板进行固定,以形成电池模组,最终安装于电池箱体10内。多个电池20可以独立固定于电池箱体10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20进行成组,此时,可以去除端板和侧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主体11内设置有分隔结构13,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电池20设置于电池容纳空间14内,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排气空间15,进一步的,电池20内排出的气体能够经分隔结构13收集至排气空间15内并排出。电池容纳空间14用于放置电池20,而排气空间15用于将气体及时排出,从而保证电池包的安全使用性能。
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到排气空间15,即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相连通,此时,分隔结构13实现了对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的连通。正常状态下,分隔结构13实现对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的隔绝。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分隔结构13的上下两侧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
在某些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3的左右两侧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此时,排气空间15可以环绕电池容纳空间14的周向设置,即电池容纳空间14的四周都设置有排气空间15。或者,排气空间15可以仅是电池容纳空间14周向的一部分,例如,电池容纳空间14可以为矩形空间,此时,排气空间15可以位于矩形空间四个周向外侧的至少一侧,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能够由其侧部进入到排气空间15内,以此通过排气空间15实现泄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均朝向分隔结构13设置,即分隔结构13的上下两侧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22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12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20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泄压结构22与分隔结构13之间具有间隙,从而可以保证电池20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高度时,泄压结构22可以爆开,避免分隔结构13遮挡泄压结构22。极柱组件23与分隔结构13之间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泄压结构22与分隔结构13可以仅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距离以此形成间隙,或者,分隔结构13上可以设置有凹陷,以此使得泄压结构22与分隔结构13之间形成间隙,对于泄压结构22与分隔结构13之间具有间隙的具体形成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主体11还包括:底板113;边框114,边框114环绕底板113设置,边框114远离底板113的一端形成开口111,顶盖12连接于边框114,分隔结构13设置于边框114内,以在分隔结构13的上下两侧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在电池包正常状态下可以实现对电池20的有效隔离,而在电池容纳空间14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又可以通过排气空间15实现泄压,以此提高电池包的安全使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3包括薄弱部,电池20内排出的气体能够经薄弱部收集至排气空间15内并排出,以此保证电池包的安全使用性能。电池容纳空间14内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薄弱部可以打开,以此使得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相连通,从而实现气体排放,此时,排气空间15内部气体可以排出电池箱体10。
薄弱部可以是阀体,在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开启阀体,以此使得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相连通。薄弱部可以类似防爆结构,例如类似防爆阀,在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冲破防爆结构,以此使得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相连通。薄弱部也可以是强度相对较低的结构,例如薄铝板,在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冲破薄铝板,以此使得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相连通。薄弱部也可以是刻痕,只要实现强度相对较低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此处并不特指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整体气压达到一定值,也可以是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局部气压达到一定值。例如,电池的泄压口直接与薄弱部相对,此时电池的泄压口排出的局部气压会相对较高,因此也可以直接冲破一定值收集至排气空间15内并排出,而此时电池容纳空间14其他部位的气压也可能具有极小的变化,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池容纳空间14其他部位的气压没有变化。本实施例中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压力达到一定值,重在强调能够使得薄弱部被冲破。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隔结构13包括换热通道,从而可以实现对设置于分隔结构13上的电池20快速换热。分隔结构13能够用于实现对电池20的加热或者冷却,换热通道可以是流体换热通道,换热通道也可以是气体换热通道,以此用于电池箱体10内部电池20的冷却或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通过分隔结构13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时,电池容纳空间14内也可以设置有图2和图4中的支撑部115,以此实现对电池20的支撑。相比于图1至图5中的结构,分隔结构13的存在重在体现可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而其他相关结构均可以相类似,此处不作赘述。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乘员舱和上述的电池包,电池包的开口朝向乘员舱。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乘员舱和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箱体10和电池20,电池20设置于电池箱体10。电池箱体10包括主体11和顶盖12,顶盖12连接于主体11用于遮挡主体11的开口111,而电池20的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位于电池本体21的同一侧,且均朝向主体11与开口111相对的底面112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由泄压结构22排出的气体直接朝向顶盖12喷出,即避免气体直接朝向乘员舱喷出,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电池20发生热失控而引发安全问题,并且由于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朝向底面112,从而可以在保证电池本体21与底面112之间具有一定间隙的同时,又可以使得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合理利用此间隙,以此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电池本体21朝向顶盖12的一侧与顶盖12之间可以直接相接触,或者电池本体21与顶盖12之间可以布置其他结构,以此进一步提高电池箱体10的空间利用率,从而改善车辆的安全性能。
车辆的车体包括乘员舱,电池包安装于车体上,由于电池包的开口111朝向乘员舱,即顶盖12靠近乘员舱设置,而电池20的泄压结构22和极柱组件23远离乘员舱设置,从而在电池20热失控排出气体时,可以避免气体直接朝向乘员舱喷出,以此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员舱内的人员,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2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箱体(10),所述电池箱体(10)包括主体(11)和顶盖(12),所述主体(11)包括向上的开口(111),所述顶盖(12)连接于所述主体(11),以遮挡所述开口(111);
电池(20),所述电池(20)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10),所述电池(20)包括电池本体(21)、泄压结构(22)以及极柱组件(23),所述泄压结构(22)和所述极柱组件(23)位于所述电池本体(21)的同一侧,且均朝向所述主体(11)与所述开口(111)相对的底面(112)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还包括:
底板(113),所述底板(113)具有所述底面(112);
边框(114),所述边框(114)环绕所述底板(113)设置,所述边框(114)远离所述底板(113)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111),所述顶盖(12)连接于所述边框(114);
其中,所述泄压结构(22)与所述底板(113)间隔设置,所述极柱组件(23)与所述底板(113)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密封所述开口(11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包括换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与所述电池(20)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导热部(30),所述导热部(30)位于所述顶盖(12)与所述电池(20)之间,以使得所述顶盖(12)通过所述导热部(30)与所述电池(20)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背离所述电池(20)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121)。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与所述电池(20)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温度调节板(40),所述温度调节板(40)位于所述顶盖(12)与所述电池(2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调节板(40)与所述电池(20)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导热部(30),所述导热部(30)位于所述温度调节板(40)与所述电池(20)之间,以使得所述温度调节板(40)通过所述导热部(30)与所述电池(20)相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30)为导热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部(115),所述电池本体(21)设置有所述泄压结构(22)和所述极柱组件(23)的一侧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1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内设置有分隔结构(13),以形成电池容纳空间(14)和排气空间(15),所述电池(20)设置于所述电池容纳空间(14)内,所述电池容纳空间(14)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所述排气空间(1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2)和所述极柱组件(23)均朝向所述分隔结构(13)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22)与所述分隔结构(13)之间具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1)还包括:
底板(113);
边框(114),所述边框(114)环绕所述底板(113)设置,所述边框(114)远离所述底板(113)的一端形成所述开口(111),所述顶盖(12)连接于所述边框(114),所述分隔结构(13)设置于所述边框(114)内,以在所述分隔结构(13)的上下两侧形成所述电池容纳空间(14)和所述排气空间(15)。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13)包括薄弱部,所述电池(20)内排出的气体能够经所述薄弱部收集至所述排气空间(15)内并排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结构(13)包括换热通道。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员舱和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开口朝向所述乘员舱。
CN202210873440.2A 2022-05-06 2022-07-22 电池包及车辆 Pending CN1151018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990,747 US20230361416A1 (en) 2022-05-06 2022-11-21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EP22209564.8A EP4274003A1 (en) 2022-05-06 2022-11-25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6408 2022-05-06
CN202210489640 2022-05-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1880A true CN115101880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73440.2A Pending CN115101880A (zh) 2022-05-06 2022-07-22 电池包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18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03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WO202406576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8035A1 (zh) * 2021-11-08 2023-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WO2024065769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26308U (zh) 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装置
CN213584016U (zh) 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装置
WO2021017905A1 (zh) 电池、电池单体及其顶盖组件
CN213601965U (zh) 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装置
US11949119B2 (en) Cover assembly of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CN115101880A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114175377A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EP3706189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WO2021027489A1 (zh) 二次电池的盖组件及二次电池
EP3890052A1 (en) Battery module
CN114258611A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75381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4175364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209766605U (zh) 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4175378A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18300A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216720202U (zh) 电池包
US20230253664A1 (en) Battery container and battery pack
CN216720114U (zh) 电池包
CN115668614A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18322A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EP4274003A1 (en)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CN217182349U (zh) 电池包
CN217823102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16720203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