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01691A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01691A
CN115101691A CN202210699369.0A CN202210699369A CN115101691A CN 115101691 A CN115101691 A CN 115101691A CN 202210699369 A CN202210699369 A CN 202210699369A CN 115101691 A CN115101691 A CN 1151016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ght
layer
imaging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93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
张秦源
马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936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016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01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016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成像小孔位于聚焦单元和感光单元之间,且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成像小孔中。本发明中,经外部物体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首先会经过小孔成像结构中的聚焦单元,聚焦单元对识别光线起到汇聚作用,使识别光线聚焦在成像小孔中,进而使得识别光线经过成像小孔后形成较大范围的像,增大成像小孔区域的进光量,使感光单元能够采集到更多携带面部信息的识别光线,保证感光单元对成像信息的采集效果,提升显示面板的面部识别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显示装置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为了提高屏占比,屏下光学组件方案应运而生,屏下光学组件方案是将光学组件设置于显示区的下方,从而省去边框区为放置光学组件而预留的空间,减小边框区的尺寸。但现阶段的显示装置的面部识别效果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面部识别效果,保证面部识别结果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所述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成像小孔位于所述聚焦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之间,且所述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所述成像小孔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成像小孔位于聚焦单元和感光单元之间,且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成像小孔中。采用上述方案,经外部物体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首先会经过小孔成像结构中的聚焦单元,聚焦单元对识别光线起到汇聚作用,使识别光线聚焦在成像小孔中,进而使得识别光线经过成像小孔后形成较大范围的像,增大成像小孔区域的进光量,使感光单元能够采集到更多携带面部信息的识别光线,保证感光单元对成像信息的采集效果,提升显示面板的面部识别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图1中A1为正常显示区,A2为屏下光感区域;现有设计会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设置黑矩阵0’,利用黑矩阵0’阻挡外界光线进入显示面板内部,从而减少环境光线的反射。图2中以实线箭头代表显示面板内有机发光元件1’发出的显示光线,虚线箭头表示经由待识别体B,如用户的面部反射回来的光线。经待识别体B反射回来的光线经由透光孔5’在感光元件3’上成像,感光元件3’根据成像信息对待识别体B进行识别。发明人研究发现,在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设置方式下,显示面板中透光孔5’处的进光量大大减少,感光元件3’对成像信息的采集效果不好,影响了显示装置的面部识别精度。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所述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成像小孔位于所述聚焦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之间,且所述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所述成像小孔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外部物体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首先会经过小孔成像结构中的聚焦单元,聚焦单元对识别光线起到汇聚作用,使识别光线聚焦在成像小孔中,进而使得识别光线经过成像小孔后形成较大范围的像,增大成像小孔区域的进光量,使感光单元能够采集到更多携带面部信息的识别光线,保证感光单元对成像信息的采集效果,提升显示面板的面部识别精度。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多个小孔成像结构2和感光单元3,在第一方向X上小孔成像结构2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1之间,其中,第一方向X平行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小孔成像结构2包括聚焦单元4和成像小孔5,在第二方向Y上成像小孔5位于聚焦单元4和感光单元3之间,且聚焦单元4的焦点41位于成像小孔5中;其中,第二方向Y为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方向。
参考图3,本发明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用于出射显示光;多个小孔成像结构2和感光单元3,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的方向即第一方向X上,各小孔成像结构2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1之间,也即,小孔成像结构2与有机发光单元1在显示面板出光面的垂直投影依次交替排列。识别光线6经由小孔成像结构2从外界射入显示面板内部,设置小孔成像结构2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1之间,能够保证小孔成像结构2内传输的识别光线6与有机发光单元1出射的显示光线7互不干扰,保证显示效果与面部识别效果。
其中,小孔成像结构2包括聚焦单元4和成像小孔5,沿着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方向,成像小孔5位于聚焦单元4和感光单元3之间,也即,聚焦单元4靠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成像小孔5靠近感光单元3。并且,设置聚焦单元4的焦点41位于成像小孔5中,识别光线6经由聚焦单元4聚焦在成像小孔5中,然后经由成像小孔5到达感光单元3。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出光侧设置黑矩阵,本发明实施例中,小孔成像结构2内聚焦单元4的存在能够起到聚光作用,使识别光线6聚焦在成像小孔5处,进而增大成像小孔5区域的进光量,使感光单元3接收到更多的识别光线6,提高面部识别精度。
其中,对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具体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各有机发光单元1可包括阳极(图中未示出)、发光材料(图中未示出)和阴极(图中未示出)。各有机发光单元1中通过像素定义层8间隔。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有机发光单元1,实际显示面板内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1。
其中,感光单元3可以是红外感应单元,感光单元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图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感光单元3,当仅设置一个感光单元3时,感光单元3在显示面板出光面的垂直投影应与至少一个小孔成像结构2显示面板出光面的垂直投影交叠,保证感光单元3能够接收到经过小孔成像结构2的识别光线6。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成像小孔位于聚焦单元和感光单元之间,且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成像小孔中。采用上述方案,经外部物体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首先会经过小孔成像结构中的聚焦单元,聚焦单元对识别光线起到汇聚作用,使识别光线聚焦在成像小孔中,进而使得识别光线经过成像小孔后形成较大范围的像,增大成像小孔区域的进光量,使感光单元能够采集到更多携带面部信息的识别光线,保证感光单元对成像信息的采集效果,提升显示面板的面部识别精度。
可选的,对于小孔成像结构2内聚焦单元4和成像小孔5的具体设置方式,例如所在膜层等,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只需保证聚焦单元4的焦点41位于成像小孔5中,任意能够使聚焦单元4的焦点41位于成像小孔5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均在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示例性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小孔阵列层9,在第二方向Y上小孔阵列层9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背离出光的一侧;小孔阵列层9包括多个成像小孔5。
具体地,如图4中所示,显示面板中还可设置小孔阵列层9,在第二方向Y上,小孔阵列层9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背离出光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小孔阵列层9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靠近感光单元3的一侧,小孔阵列层9中设置有多个成像小孔5。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识别光线6能够聚焦在有机发光单元1背离出光的一侧,进一步保证显示光线7与识别光线6之间不发生相互干扰;另外,成像小孔5更靠近感光单元3的位置,也有利于感光单元3对识别光线6的采集。
可选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和遮光层11,遮光层11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远离有机发光单元1的一侧;遮光层11复用为小孔阵列层9,遮光层11包括多个成像小孔5。
具体地,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中还设置有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背离出光的一侧,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中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图中未示出),薄膜晶体管向有机发光单元1提供驱动信号,以驱动有机发光单元1发光。
对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内部的具体设置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过多介绍。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远离有机发光单元1的一侧,还设置有遮光层11,遮光层11靠近感光单元3。遮光层11的存在能够防止外部环境光线照射至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0使得薄膜晶体管各电极连接处产生漏电流,影响薄膜晶体管的正常工作,从而改善薄膜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并且,当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用于发射面部识别光线的光源时,遮光层11的存在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阻挡,避免光源的光线传输至有机发光单元1,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其中,可将遮光层11复用为小孔阵列层9,当利用遮光层11形成小孔阵列层9时,遮光层11中包括多个成像小孔5。将遮光层11复用为小孔阵列层9,无需单独形成小孔阵列层9,能够简化小孔阵列层9的制备工艺,进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难度,提高显示面板的制备效率。
可选的,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至少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遮光层11位于相邻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之间。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至少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其中,遮光层11设置在相邻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之间,也即,在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上,遮光层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透明柔性衬底层12不会影响识别光线6的传输,也能使显示面板具有一定柔性。图6中示出了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12,实际设置方式不限于此。
可选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彩膜层13,彩膜层13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侧,彩膜层13包括多个色阻14;聚焦单元4包括凸透镜结构15,凸透镜结构15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色阻14在显示面板上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显示面板内还可设置彩膜层13,彩膜层13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侧。彩膜层13中包括多个色阻14,色阻14与有机发光单元1一一对应设置。色阻14包括不同颜色的色阻材料,色阻14的颜色与其对应的有机发光单元1的发光颜色相同,色阻14的存在能够减少外界环境光线在显示面板内产生的反射光,提高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描述的两个部件对应设置可以理解为两个部件在显示面板出光面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图7中示例性的示出了一个色阻14,实际显示面板内包括多个色阻14。
其中,聚焦单元4包括凸透镜结构15,凸透镜结构15在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色阻14在显示面板上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由此保证小孔成像结构2位于相邻的有机发光单元1之间,避免显示光线7和识别光线6互相干扰。
值得提出的是,设置聚焦单元4为凸透镜结构15,利用凸透镜结构15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使得聚焦单元4的焦点41形成于成像小孔5中,也即,使得经过聚焦单元4的识别光线6在成像小孔5内汇聚。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凸透镜结构15的具体设置膜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任意通过设置凸透镜结构15实现聚焦单元4聚焦效果的实施方式均在本发明实施例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示例性,本申请中提供了几种可选的凸透镜结构15的设置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可选的凸透镜结构15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介绍。
可选的,可仍参考图7,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光学胶层16,在第二方向Y上,光学胶层16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和彩膜层13之间;彩膜层13还包括多个凸透镜结构15,在第一方向X上凸透镜结构15位于相邻的色阻14之间,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光学胶层16的折射率。
具体地,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内还可设置光学胶层16,在第二方向Y上,光学胶层16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和彩膜层13之间。光学胶层16可用于实现显示面板内部膜层的平坦化,提高显示面板的平整度。
其中,可设置凸透镜结构15与彩膜层13同层,在彩膜层13中设置有多个凸透镜结构15。并且在第一方向X上,凸透镜结构15位于相邻的色阻14之间,也即,凸透镜结构15与色阻14间隔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下,经外部物体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6首先会经过凸透镜结构15,然后经过光学胶层16聚焦在成像小孔5中。设置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光学胶层16的折射率,能够提高凸透镜结构15的聚焦能力,保证识别光线6聚焦在成像小孔5内。本实施例中,可按图7中所示设置凸透镜结构15,即可设置凸透镜结构15的凸面靠近光学胶层16,以此提高凸透镜结构15的聚焦效果。
其中,对于凸透镜结构15和光学胶层16的折射率的具体数值,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保证识别光线6经凸透镜结构15和光学胶层16后聚焦在成像小孔5内即可。
可选的,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另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光学胶层16,在第二方向Y上,光学胶层16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和彩膜层13之间;彩膜层13还包括多个透光结构17,在第一方向X上透光结构17位于相邻的色阻14之间;光学胶层16包括多个凸透镜结构15,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透光结构17的折射率。
具体地,如图8所示,此实施例中,光学胶层16仍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和彩膜层13之间。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彩膜层13中设置有透光结构17,在第一方向X上,透光结构17位于相邻的色阻14之间,也即,透光结构17与色阻14间隔设置;而光学胶层16中设置有多个凸透镜结构15,凸透镜结构15可与透光结构17一一对应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下,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6会先经过透光结构17,再经过凸透镜结构15,此时则可设置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透光结构17的折射率,减少显示面板内部光线反射的同时,保证识别光线6经透光结构17和凸透镜结构15后聚焦在成像小孔5内。本实施例中,可按图8中所示设置凸透镜结构15,即仍可设置凸透镜结构15的凸面靠近光学胶层16,保证凸透镜结构15的聚焦效果。
可选的,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又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盖板玻璃18,盖板玻璃18包括多个凸透镜结构15;彩膜层13还包括多个透光结构17,在第一方向X上透光结构17位于相邻的色阻14之间;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透光结构17的折射率。
具体地,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玻璃18,盖板玻璃18设置在彩膜层13远离有机发光单元1的一侧,盖板玻璃18能够对显示面板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可在盖板玻璃18中设置多个凸透镜结构15。相应的,彩膜层13中仍可设置多个透光结构17,在第一方向X上透光结构17与色阻14间隔设置,透光结构17与凸透镜结构15一一对应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下,反射回来的识别光线6会先经过盖板玻璃18中的凸透镜结构15,然后经过透光结构17。此时可仍设置凸透镜结构15的折射率大于透光结构17的折射率,保证凸透镜结构15对识别光线6的折射效果。
可选的,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装层19,封装层19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朝向彩膜层13的一侧。
具体地,参考图10,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封装层19,封装层19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与彩膜层13之间,具体可设置在有机发光单元1朝向彩膜层13的一侧,封装层19完全覆盖各有机发光单元1,以密封有机发光单元1。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定封装层19的具体设置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封装层19内部结构进行设置。
可仍参考图10,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封装层19可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交替层叠的至少一层无机层191和至少一层有机层192;至少一层无机层191和至少一层有机层192中形成有多个凸透镜结构15。
具体地,在第二方向Y上,封装层19包括交替层叠的至少一层无机层191和至少一层有机层192,以避免水氧对有机发光单元1造成腐蚀。图10中仅示出了一层无机层191和一层有机层192,实际封装层19内可包括任意数量层叠的无机层191和有机层192。
此种设置方式下,可将凸透镜结构15设置在封装层19内,也即,在至少一层有机层191和至少一层无机层192中形成多个凸透镜结构15。
可选的,可仍参考图10,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触控层20,触控层20位于封装层19和彩膜层13之间。触控层20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自电容方式或者互电容方式,触控层20可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触控层20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对此不做过多描述。
可选的,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偏光片21,偏光片21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侧,偏光片21中形成有多个凸透镜结构15。
具体地,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在显示面板内设置偏光片21,偏光片21位于有机发光单元1的出光侧,即可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彩膜层13替换为偏光片21,偏光片21的存在也能够吸收外界环境光线在显示面板内部的反射光,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偏光片21时,可直接在偏光片21中形成多个凸透镜结构15。
当然,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利用偏光片21代替彩膜层16时,可仍按上述实施例中设置光学胶层16、封装层19和触控层20等,并且凸透镜结构15的具体设置方式也可按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调整,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多个小孔成像结构和感光单元,在第一方向上所述小孔成像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有机发光单元之间,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所述小孔成像结构包括聚焦单元和成像小孔,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成像小孔位于所述聚焦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之间,且所述聚焦单元的焦点位于所述成像小孔中;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孔阵列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小孔阵列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背离出光的一侧;
所述小孔阵列层包括多个所述成像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远离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一侧;
所述遮光层复用为所述小孔阵列层,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所述成像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层透明柔性衬底层,所述遮光层位于相邻两层所述透明柔性衬底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彩膜层,所述彩膜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色阻;
所述聚焦单元包括凸透镜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色阻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出光面的垂直投影不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胶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和所述彩膜层之间;
所述彩膜层还包括多个所述凸透镜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凸透镜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色阻之间,所述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光学胶层的折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胶层,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光学胶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和所述彩膜层之间;
所述彩膜层还包括多个透光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透光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色阻之间;所述光学胶层包括多个所述凸透镜结构,所述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结构的折射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包括多个所述凸透镜结构;
所述彩膜层还包括多个透光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透光结构位于相邻的所述色阻之间;
所述凸透镜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透光结构的折射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朝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交替层叠的至少一层无机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层;
所述至少一层无机层和所述至少一层有机层中形成有多个所述凸透镜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彩膜层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单元的出光侧,所述偏光片中形成有多个凸透镜结构。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699369.0A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1016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9369.0A CN115101691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9369.0A CN115101691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01691A true CN115101691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2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9369.0A Pending CN115101691A (zh) 2022-06-20 2022-06-20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0169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6071A (zh) * 2023-03-10 2023-07-18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视频信号延迟时间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56071A (zh) * 2023-03-10 2023-07-18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视频信号延迟时间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6456071B (zh) * 2023-03-10 2024-04-23 极限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视频信号延迟时间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47872B (zh) 显示装置
US1057985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0721493U (zh) 屏下指纹认证用的传感器模块及屏下指纹认证装置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18586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01755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WO2017206676A1 (zh) 一种显示屏
CN111199999B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83468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3797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99631A (zh) 一种屏幕及终端
CN111291710B (zh) 指纹识别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236774B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纹路识别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11523440B (zh) 屏下光学指纹识别装置
CN110660835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1805675B2 (en)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light shielding member on side of optical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3206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33942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109828U (zh) 指纹识别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80827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6032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213958086U (zh) 感测手指生物特征的光学感测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14625264A (zh) 显示装置
CN11156448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0169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