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9715B -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9715B
CN115099715B CN202210942413.6A CN202210942413A CN115099715B CN 115099715 B CN115099715 B CN 115099715B CN 202210942413 A CN202210942413 A CN 202210942413A CN 115099715 B CN115099715 B CN 1150997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model
value
module
eval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24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9715A (zh
Inventor
章益新
姬传伟
赵贤峰
杜韦强
孙天培
王广智
赵德馨
刘松楠
路兆军
姚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xing Ke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xing Ke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xing Ke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xing Keya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241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97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9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9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9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97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尤其涉及土地空间规划技术领域,包括用以对实时更新的国土空间数据和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进行采集的数据采集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划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数据分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和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生成信息图的图像生成模块,用以根据划分完成的界限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建模的建模模块和用以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块,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地空间规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三线”不仅仅是表现在规划空间上的三条引导线,更重要的是形成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实施政策,以及强调各项政策在空间上的综合性和协同性,这是对管理提出的更加精细化和高效的新要求。这三条控制线,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着眼于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三条控制线要划得实、守得住,有权威、落实好,有待于更多创新探索。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445116A公开了一种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包括用于提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功能的应用层、用于系统基础配置的基础配置层、用于存储空间规划编制基础数据以及空间规划项目的数据库、用于提供空间规划编制模型算法的模型库和用于存储各级规划指标数据的指标库。所述模型库包括双评价模型、边界预测算法模型和专题图生成模型。所述应用层包括工程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现状分析模块、双评价模块、空间格局模块、规划布局模块、制图配图模块和统计报表模块;本发明可管理规划编制成果,提供双评价分析、城乡边界预测等重要功能,提高规划编制工作效率。由此可见,所述一种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存在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对数据处理过程的控制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对数据处理过程的控制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以对实时更新的国土空间数据和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划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
图像生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图像生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和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生成信息图,所述信息图包括生态信息图、农业信息图以及城镇信息图;
建模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图像生成模块连接,建模模块用以根据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信息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建模,并生成生态模型、农业模型以及城镇模型;
评价模块,其与所述建模模块连接,评价模块用以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
参数调整模块,其与所述评价模块连接,参数调整模块用以在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对应的调整参数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在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时,根据各所述信息图中的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并根据该保护力度值确定对应所述模型的初始保护等级,并在确定完成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是否调节所述保护力度值,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所述评价模块确定调整所述保护力度值时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和该待保护生态特征种类对应的保护力度权值确定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G,设定G=W1×Q1+W2×Q2+…Wn×Qn,其中W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数量,Q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数量,Q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n为第n待保护特征数量,Qn为第n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保护力度值和预设生态保护力度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保护力度值G1、第二预设保护力度值G2、第一初始保护等级R1、第二初始保护等级R2以及第三初始保护等级R3,其中G1<G2,R1<R2<R3,
当G≤G1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1;
当G1<G≤G2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2;
当G>G3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3。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对所述生态模型进行双评价获得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值Da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值Db,并根据双评价的评估值确定生态综合评估值Dz,设定Dz=Da+Db,并根据该生态综合评估值Dz与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生态综合评估值Dz和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评估值差值ΔD,设定ΔD=Dz-D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评估值差值和预设评估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评估值差值ΔD1、第二预设评估值差值ΔD2、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以及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其中ΔD1<ΔD2,设定1<K1<K2<K3<1.5,
当ΔD≤ΔD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1<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i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i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设置为G1,设定G1=G×Ki。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根据所述农业模型中污染面积S确定所述农业模型的污染指数Fs,设定Fs=S/Sz,并根据该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农业模型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不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污染指数比值Bf,设定Bf=Fs/Fs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指数比值Bf与预设污染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1、第二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2、第一修正系数X1、第二修正系数X2以及第三修正系数X3,其中B1<B2,设定1<X1<X2<X3<1.2,
当B≤B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修正系数X1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1<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修正系数X2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修正系数X3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j修正系数Xj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2,设定G2=G×Xj。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获取所述城镇模型的年均人口增量M和年均建设面积U,确定所述城镇发展指数A,并根据该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设定A=M/M0+U/U0,其中M0为预设年均人口增量,U0为预设年均建设面积,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计算所述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发展指数比值Ba,设定Ba=A0/A,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发展指数比值Ba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补偿系数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1、第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2、第一补偿系数E1、第二补偿系数E2以及第三补偿系数E3,其中Ba1<Ba2,设定1<E1<E2<E3<1.2,
当Ba≤Ba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补偿系数E1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1<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补偿系数E2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补偿系数E3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n补偿系数En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设定n=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3,设定G3=G×En。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调整完成时,所述评价模块根据所述调节后的保护力度值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等级,将所述保护等级作为对应的参考进行国土空间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以上模块的紧密配合,实现对实时更新的国土空间数据和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进行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并划分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对划分界限后的数据生成信息图,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建模,生成建模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模块对数据进行先一步的精细划分,图像生成模块对划分后的数据进行生成信息图,建模模块对信息图建模,评价模块对建模模型进行评价,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获取数据完成时,根据获取的数据中的特征计算各模型的所需的初始保护力度值,并在确定保护力度值完成时,根据保护力度值和多个预设保护力度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各所述模型的初始保护等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确定各所述模型的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对生态模型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从而得到生态综合评估值,并根据生态综合评估值和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根据农业模型中的污染面积确定农业模型的污染指数,并根据污染指数和预设污染指数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根据所述城镇模型的年均人口增量和年均建设面积确定城镇发展指数,并根据城镇发展指数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数据的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评价模块确定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调节系数后,并根据土地质量与预设土地质量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污染面积进行整改,通过确定是否对污染面积进行整改,减少了系统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负担,提高了对数据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进一步地,当所述评价模块确定需要对农业模型的污染面积进行整改时,并根据污染程度与预设污染程度的比对结果确定相应的整改系数对污染面积进行整改,通过对污染程度与预设污染程度的比对结果,实现对污染面积进行精确整改,提高了对数据分析处理的精确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的逻辑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的逻辑框图。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以对实时更新的国土空间数据和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划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
图像生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图像生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和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生成信息图,所述信息图包括生态信息图、农业信息图以及城镇信息图;
建模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图像生成模块连接,建模模块用以根据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信息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建模,并生成生态模型、农业模型以及城镇模型;
评价模块,其与所述建模模块连接,评价模块用以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
参数调整模块,其与所述评价模块连接,参数调整模块用以在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对应的调整参数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在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时,根据各所述信息图中的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并根据该保护力度值确定对应所述模型的初始保护等级,并在确定完成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是否调节所述保护力度值,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所述评价模块确定调整所述保护力度值时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和该待保护生态特征种类对应的保护力度权值确定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G,设定G=W1×Q1+W2×Q2+…Wn×Qn,其中W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数量,Q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数量,Q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n为第n待保护特征数量,Qn为第n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保护力度值和预设生态保护力度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保护力度值G1、第二预设保护力度值G2、第一初始保护等级R1、第二初始保护等级R2以及第三初始保护等级R3,其中G1<G2,R1<R2<R3,
当G≤G1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1;
当G1<G≤G2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2;
当G>G3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3。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对所述生态模型进行双评价获得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值Da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值Db,并根据双评价的评估值确定生态综合评估值Dz,设定Dz=Da+Db,并根据该生态综合评估值Dz与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生态综合评估值Dz和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评估值差值ΔD,设定ΔD=Dz-D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评估值差值和预设评估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评估值差值ΔD1、第二预设评估值差值ΔD2、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以及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其中ΔD1<ΔD2,设定1<K1<K2<K3<1.5,
当ΔD≤ΔD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1<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i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i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设置为G1,设定G1=G×Ki。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根据所述农业模型中污染面积S确定所述农业模型的污染指数Fs,设定Fs=S/Sz,并根据该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农业模型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其中Sz为农业模型的总面积,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不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污染指数比值Bf,设定Bf=Fs/Fs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指数比值Bf与预设污染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1、第二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2、第一修正系数X1、第二修正系数X2以及第三修正系数X3,其中B1<B2,设定1<X1<X2<X3<1.2,
当B≤B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修正系数X1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1<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修正系数X2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修正系数X3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j修正系数Xj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2,设定G2=G×Xj。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获取所述城镇模型的年均人口增量M和年均建设面积U,确定所述城镇发展指数A,并根据该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设定A=M/M0+U/U0,其中M0为预设年均人口增量,U0为预设年均建设面积,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具体而言,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计算所述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发展指数比值Ba,设定Ba=A0/A,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发展指数比值Ba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补偿系数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1、第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2、第一补偿系数E1、第二补偿系数E2以及第三补偿系数E3,其中Ba1<Ba2,设定1<E1<E2<E3<1.2,
当Ba≤Ba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补偿系数E1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1<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补偿系数E2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补偿系数E3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n补偿系数En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设定n=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3,设定G3=G×En。
具体而言,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调整完成时,所述评价模块根据所述调节后的保护力度值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等级,将所述保护等级作为对应的参考进行国土空间保护。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以对实时更新的国土空间数据和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进行采集;
数据分析模块,其与所述采集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划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
图像生成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图像生成模块用以根据采集的数据和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生成信息图,所述信息图包括生态信息图、农业信息图以及城镇信息图;
建模模块,其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图像生成模块连接,建模模块用以根据划分完成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信息对生成的信息图进行建模,并生成生态模型、农业模型以及城镇模型;
评价模块,其与所述建模模块连接,评价模块用以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
参数调整模块,其与所述评价模块连接,参数调整模块用以在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对应的调整参数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在对生成的所述模型进行评价时,根据各所述信息图中的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并根据该保护力度值确定对应所述模型的初始保护等级,并在确定完成时,根据各所述模型对应的信息数据确定是否调节所述保护力度值,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所述评价模块确定调整所述保护力度值时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对所述生态模型进行双评价获得生态功能重要性评估值Da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值Db,并根据双评价的评估值确定生态综合评估值Dz,设定Dz=Da+Db,并根据该生态综合评估值Dz与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Dz≥D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生态综合评估值Dz和预设生态综合评估值D0的评估值差值ΔD,设定ΔD=Dz-D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评估值差值和预设评估值差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调节系数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评估值差值ΔD1、第二预设评估值差值ΔD2、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以及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其中ΔD1<ΔD2,设定1<K1<K2<K3<1.5,
当ΔD≤ΔD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1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1<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2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ΔD>ΔD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3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i保护力度值调节系数Ki对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生态模型的保护力度设置为G1,设定G1=G×K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待保护生态特征数量和待保护生态特征种类对应的保护力度权值确定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G,设定G=W1×Q1+W2×Q2+…Wn×Qn,其中W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数量,Q1为第一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数量,Q2为第二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Wn为第n待保护特征数量,Qn为第n待保护特征种类权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根据所述信息图中的各待保护特征种类数量确定各所述模型中的初始保护等级时,根据所述保护力度值和预设生态保护力度值的比对结果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
其中,所述评价模块设有第一预设保护力度值G1、第二预设保护力度值G2、第一初始保护等级R1、第二初始保护等级R2以及第三初始保护等级R3,其中G1<G2,R1<R2<R3,
当G≤G1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1;
当G1<G≤G2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2;
当G>G3时,所述评价模块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为R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根据所述农业模型中污染面积S确定所述农业模型的污染指数Fs,设定Fs=S/Sz,并根据该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农业模型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不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若Fs>Fs0,所述评价模块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判定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调整时,计算所述污染指数Fs和预设污染指数Fs0的污染指数比值Bf,设定Bf=Fs/Fs0,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指数比值Bf与预设污染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修正系数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1、第二预设污染指数比值Bf2、第一修正系数X1、第二修正系数X2以及第三修正系数X3,其中B1<B2,设定1<X1<X2<X3<1.2,
当B≤B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修正系数X1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1<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修正系数X2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B>B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修正系数X3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j修正系数Xj对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修正时,设定j=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整后的所述农业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2,设定G2=G×Xj。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所述初始保护等级完成时,获取所述城镇模型的年均人口增量M和年均建设面积U,确定城镇发展指数A,并根据该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设定A=M/M0+U/U0,其中M0为预设年均人口增量,U0为预设年均建设面积,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若A≥A0,则所述评价模块确定不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在确定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计算所述城镇发展指数A和预设城镇发展指数A0的发展指数比值Ba,设定Ba=A0/A,所述参数调整模块根据该发展指数比值Ba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的比对结果选取对应的补偿系数对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还设有第一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1、第二预设发展指数比值Ba2、第一补偿系数E1、第二补偿系数E2以及第三补偿系数E3,其中Ba1<Ba2,设定1<E1<E2<E3<1.2,
当Ba≤Ba1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一补偿系数E1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1<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二补偿系数E2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Ba>Ba2时,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三补偿系数E3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
当所述参数调整模块选取第n补偿系数En对所述保护力度值进行补偿时,设定n=1,2,3,参数调整模块将调节后的所述城镇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设置为G3,设定G3=G×E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整模块在对各所述模型的保护力度值调整完成时,所述评价模块根据所述调节后的保护力度值确定各所述模型的保护等级,将所述保护等级作为对应的参考进行国土空间保护。
CN202210942413.6A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Active CN1150997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413.6A CN11509971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2413.6A CN11509971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9715A CN115099715A (zh) 2022-09-23
CN115099715B true CN115099715B (zh) 2023-04-14

Family

ID=8330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2413.6A Active CN115099715B (zh) 2022-08-08 2022-08-08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971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4226A (zh) * 2021-02-23 2021-06-01 湖南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算法的国土空间格局模拟规划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89562B (zh) * 2019-12-09 2023-04-18 杨阳 一种基于情景规划的动态城市模型系统
CN111445116A (zh) * 2020-03-23 2020-07-24 四川中地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国土空间规划辅助编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4226A (zh) * 2021-02-23 2021-06-01 湖南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算法的国土空间格局模拟规划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9715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6517B (zh) 一种分位数概率性短期电力负荷预测集成方法
CN109214449A (zh) 一种电网投资需求预测方法
CN109685277A (zh) 用电量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02509173B (zh) 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电力系统负荷准确预测方法
CN110135635A (zh) 一种区域电力饱和负荷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5761192A (zh) 村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智能化方法和智能化集成系统
CN111210058B (zh)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自上而下负荷预测信息方法
CN107909221A (zh) 基于组合神经网络的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方法
CN106022530A (zh) 一种电力需求侧柔性负荷有功功率预测方法
CN104240040A (zh) 基于土地转换风险的城市智能电网规划方法
CN114781723A (zh) 一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短期光伏出力预测方法
CN113326654A (zh) 一种燃气负荷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5345297A (zh)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台区样本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13610296B (zh) 一种区域内用电负荷峰值预测方法及电网投资规划方法
Ren et al.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effec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change in heterogeneous regions: evidence from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CN115099715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的分析处理系统
CN109214610A (zh) 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饱和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CN117114176A (zh) 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方法及系统
Guo et al. A compound accumulation grey model and its prediction of new energy generation in BRICS countries
CN105469157A (zh) 路侧停车需求对停车费率敏感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方法
CN115495862A (zh) 考虑可再生能源极端场景的输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系统
Sieed et al. Energy demand modelling for developing economies using MAED-2 with sectoral decomposition: Bangladesh case study
CN114372615A (zh) 一种考虑空间相关性的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及系统
Lück et al. Combining machine learning and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odeling regulatory, economic and social influences on wind turbine allocation
Lückehe et al. Constrained evolutionary wind turbine placement with penalty fun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