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8822B -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8822B
CN115098822B CN202210744272.7A CN202210744272A CN115098822B CN 115098822 B CN115098822 B CN 115098822B CN 202210744272 A CN202210744272 A CN 202210744272A CN 115098822 B CN115098822 B CN 115098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test
unit
bin
level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42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8822A (zh
Inventor
贾晨光
薛志恒
王慧青
白睿博
何涛
杨众乔
吴涛
何欣欣
徐征
赵永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42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8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8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8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8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8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30Methods or devices for filling or emptying bunkers, hoppers, tanks, or like containers, of interest apart from their use in particula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or their application in particular machines, e.g.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65G65/32Fill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lgebra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包括步骤:A、确定煤仓料位高度与体积间关系;B、得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C、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DCS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D、确定机组在设计煤质下以及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确定计划试验时长,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E、得出实际的试验时长,得出按照设计煤流量与实际煤流量需要的上煤量;F、得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控制煤仓料位高度。利用本方法提供的修正方法可将影响上煤系统电耗的因素修正至设计条件,有助于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结果与设计保证值进行比较。

Description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机组热力性能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背景技术
在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厂用电耗作为燃煤机组性能考核试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保证指标,是反映机组辅助设备耗电量的指标,也是机组供电煤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算和修正对于整个性能试验需尽可能准确。
在所有厂用电设备中,燃煤机组的上煤系统(将煤从煤场输送至单元制锅炉煤仓内)由于其系统设备繁杂、多为小功率设备,而且由于上煤系统设备接线复杂,因此,通常无法对实际电耗进行有效的直接测量。因此,探讨厂用电率计算中的上煤系统电耗修正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机组上煤系统实际电耗的主要因素包括:
(1)煤质的变化;
(2)机组整体能耗与设计值存在偏差;
(3)机组的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值存在偏差
(4)运行人员的操作习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在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将实测上煤系统电耗修正至对应设计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前,通过锅炉煤仓的设计资料确定煤仓的尺寸及形状,并得出其内部煤的料位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入步骤B;
B、试验开始前通过煤的分析报告或通过文献资料得到试验用煤的密度,由于煤块之间存在较大空隙,需确认空隙系数,并计算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进入步骤C;
C、试验开始前通过运行上煤系统,提前将所有机组煤仓料位补充至高位,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仅对试验机组进行上煤,确定煤仓中的高度计工作正常,具有有效的标定、校验记录,DCS记录具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进入步骤D;
D、试验前根据机组设计条件下的供电煤耗和规定工况下的机组输出功率,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设计煤质下的煤流量设计值Fdesign_coal,单位为t/h,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Ftest_coal,单位为t/h,确定该试验工况的计划试验时长Tplan,单位为h,在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Lstart,进入步骤E;
E、试验期间,实际的试验时长根据试验条件、运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调整,试验时长调整值为ΔT,计算实际的试验时长Ttest、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design_coal和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test_coal,进入步骤F;
F、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进入步骤G;
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通过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来控制煤仓料位高度,试验结束时煤仓达到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
Lend=Lstart+ΔL (7)
其中,Lend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单位为m,Lstart为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单位为m,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该步骤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只需确保在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Lend即可,进入步骤G;
G、按照步骤A~F进行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实际的上煤系统的耗电量可反映出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耗电值。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A中,普通煤仓直筒段为长方体,则煤仓内部煤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其中,Lcoal为煤仓内部煤料位高度,单位为m;Vcoal为煤仓内部煤的体积,单位为m3;Sscuttle为煤仓直筒段的截面积,单位为m2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B中,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ρcoal=ρtest_coal×G (2)
其中,ρcoal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单位为t/m3;ρtest_coal为试验用煤的密度,单位为t/m3;G为空隙系数。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G取0.5至0.7,为无量纲量。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E中,实际的试验时长Ttest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Ttest=Tplan+ΔT (3)
式中:Ttest为实际际试验时长,h;Tplan为试验计划时长,h;ΔT为试验时长调整值,h。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design_coal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Mdesign_coal=Fdesign_coal×Ttest (4)
式中:Mdesign_coa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design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设计值,t/h。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test_coal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Mtest_coal=Ftest_coal×Ttest (5)
式中:Mtest_coal为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test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实际值,t/h。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F中,料位高度之差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其中,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修正方法可将影响上煤系统电耗的因素修正至设计条件,使得到的上煤系统电耗值能够反映出设计条件下的电耗,从而有助于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结果与设计保证值进行比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例对本发明的一种燃煤机组厂用电率计算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流程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前,通过锅炉煤仓的设计资料确定煤仓的尺寸及形状,并得出其内部煤的料位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普通煤仓直筒段一般为长方体,以此为例,则煤仓内部煤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其中,Lcoal为煤仓内部煤料位高度,单位为m;Vcoal为煤仓内部煤的体积,单位为m3;Sscuttle为煤仓直筒段的截面积,单位为m2。进入步骤B;
B、试验开始前通过煤的分析报告或通过文献资料得到试验用煤的密度,由于煤块之间存在较大空隙,需确认空隙系数,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ρcoal=ρtest_coal×G (2)
其中,ρcoal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单位为t/m3;ρtest_coal为试验用煤的密度,单位为t/m3;G为空隙系数,一般取0.5至0.7,为无量纲量。进入步骤C;
C、试验开始前通过运行上煤系统,提前将所有机组煤仓料位补充至高位,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仅对试验机组进行上煤。确定煤仓中的高度计工作正常,具有有效的标定、校验记录,DCS记录具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进入步骤D;
D、试验前根据机组设计条件下的供电煤耗和规定工况下的机组输出功率,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设计煤质下的煤流量设计值Fdesign_coal,单位为t/h,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Ftest_coal,单位为t/h,确定该试验工况的计划试验时长Tplan,单位为h。在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Lstart。进入步骤E;
E、试验期间,实际的试验时长根据试验条件、运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调整,试验时长调整值为ΔT,实际的试验时长Ttest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design_coal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test_coal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Ttest=Tplan+ΔT (3)
式中:Ttest为实际际试验时长,h;Tplan为试验计划时长,h;ΔT为试验时长调整值,h。
Mdesign_coal=Fdesign_coal×Ttest (4)
式中:Mdesign_coa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design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设计值,t/h。
Mtest_coal=Ftest_coal×Ttest (5)
式中:Mtest_coal为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test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实际值,t/h。进入步骤F。
F、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其中,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
Lend=Lstart+ΔL (7)
其中,Lend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单位为m,Lstart为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单位为m。进入步骤G。
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通过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来控制煤仓料位高度,使试验结束时煤仓的料位高度达到Lend。该步骤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只需确保在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Lend即可。
如下为某燃煤项目的上煤系统电耗修正计算示例:
表1某燃煤项目上煤系统电耗修正计算示例
由表1可知,在该算例中,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为18m,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16.6m,则该试验实际的上煤系统的耗电量可反映出设计条件下的系统的耗电值。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前,通过锅炉煤仓的设计资料确定煤仓的尺寸及形状,并得出其内部煤的料位高度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进入步骤B;
B、试验开始前通过煤的分析报告或通过文献资料得到试验用煤的密度,由于煤块之间存在较大空隙,需确认空隙系数,并计算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进入步骤C;
C、试验开始前通过运行上煤系统,提前将所有机组煤仓料位补充至高位,确保试验期间其他非试验机组不进行上煤,仅对试验机组进行上煤,确定煤仓中的高度计工作正常,具有有效的标定、校验记录,DCS记录具有实时煤仓料位高度数据,进入步骤D;
D、试验前根据机组设计条件下的供电煤耗和规定工况下的机组输出功率,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设计煤质下的煤流量设计值Fdesign_coal,单位为t/h,确定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实际煤质下的煤流量Ftest_coal,单位为t/h,确定该试验工况的计划试验时长Tplan,单位为h,在试验开始时记录煤仓料位高度Lstart,进入步骤E;
E、试验期间,实际的试验时长根据试验条件、运行参数的稳定性进行调整,试验时长调整值为ΔT,计算实际的试验时长Ttest、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design_coal和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test_coal,进入步骤F;
F、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进入步骤G;
G、试验期间运行人员通过控制上煤皮带运行,来控制煤仓料位高度,试验结束时煤仓达到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7)进行计算:
Lend=Lstart+ΔL (7)
其中,Lend为试验结束时煤仓应达到的料位高度,单位为m,Lstart为试验开始时记录的煤仓料位高度,单位为m,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该步骤在试验期间任何时间段均可进行,只需确保在试验结束时煤仓料位高度为Lend即可,进入步骤G;
G、按照步骤A~F进行机组整体性能试验,实际的上煤系统的耗电量可反映出设计条件下该系统的耗电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普通煤仓直筒段为长方体,则煤仓内部煤的料位高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
其中,Lcoal为煤仓内部煤料位高度,单位为m;Vcoal为煤仓内部煤的体积,单位为m3;Sscuttle为煤仓直筒段的截面积,单位为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按照公式(2)进行计算:
ρcoal=ρtest_coal×G (2)
其中,ρcoal为煤仓中包含空隙的煤的密度,单位为t/m3;ρtest_coal为试验用煤的密度,单位为t/m3;G为空隙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G取0.5至0.7,为无量纲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实际的试验时长Ttest按照公式(3)进行计算:
Ttest=Tplan+ΔT (3)
式中:Ttest为实际际试验时长,h;Tplan为试验计划时长,h;ΔT为试验时长调整值,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期间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design_coal按照公式(4)进行计算:
Mdesign_coal=Fdesign_coal×Ttest (4)
式中:Mdesign_coa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design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设计值,t/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期间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Mtest_coal按照公式(5)进行计算:
Mtest_coal=Ftest_coal×Ttest (5)
式中:Mtest_coal为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t;Ftest_coal为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煤流量实际值,t/h。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料位高度之差按照公式(6)进行计算:
其中,ΔL为按照设计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与按照实际煤流量需要进行的上煤量对应的煤量在煤仓中的料位高度之差,单位为m。
CN202210744272.7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Active CN115098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4272.7A CN11509882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4272.7A CN11509882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8822A CN115098822A (zh) 2022-09-23
CN115098822B true CN115098822B (zh) 2024-02-27

Family

ID=83293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4272.7A Active CN115098822B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88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318A (zh) * 2012-05-25 2012-09-12 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采用实时燃煤热值系数优化火力电站的供煤方法
WO2017050207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能效分析方法
CN109062149A (zh) * 2018-07-02 2018-12-21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煤热值的煤电机组燃料量分散修正与控制方法
CN109559060A (zh) * 2018-08-09 2019-04-02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 一种燃煤添加剂在电站锅炉中应用的评价方法
WO2020181679A1 (zh) * 2019-03-13 2020-09-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计及燃煤锅炉蓄㶲修正的瞬态变负荷给煤量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2318A (zh) * 2012-05-25 2012-09-12 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采用实时燃煤热值系数优化火力电站的供煤方法
WO2017050207A1 (zh) * 2015-09-21 2017-03-30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发电机组能效分析方法
CN109062149A (zh) * 2018-07-02 2018-12-21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燃煤热值的煤电机组燃料量分散修正与控制方法
CN109559060A (zh) * 2018-08-09 2019-04-02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分公司 一种燃煤添加剂在电站锅炉中应用的评价方法
WO2020181679A1 (zh) * 2019-03-13 2020-09-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计及燃煤锅炉蓄㶲修正的瞬态变负荷给煤量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大型燃煤发电机组煤质实时校正方法;杨婷婷;曾德良;王玮;刘继伟;刘吉臻;;电站系统工程;20100915(05);全文 *
燃煤电厂煤仓动态监测及其在智能燃料系统中的应用;魏勇;江学文;寿志杰;;中国设备工程;20200922(1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8822A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3055B (zh) 一种煤粉质量流量计在线自动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15098822B (zh) 一种燃煤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CN104807003B (zh) 基于燃料自平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CN104423395B (zh) 干熄焦炉排焦量校验方法
CN112784474B (zh) 一种基于单位煤粉耗氧量的锅炉燃煤相对热值计算方法
CN104328276B (zh) 一种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266251C (zh) 焦炉炼焦生产自动加热方法
CN112101762A (zh) 原煤煤质数据实时辨识修正的方法
CN110286608B (zh) 原煤仓动态补偿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4910624A (zh) 一种煤质在线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CN115034664A (zh) 一种火电机组整体性能试验中上煤系统电耗的修正方法
JPH09250734A (ja) ボイラの自動制御装置
CN113739195B (zh) 分仓给煤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445411B (zh) 一种高周波塑料熔接设备
JPH0587464A (ja) 焼結機における焼結完了点制御方法
CN218656206U (zh) 一种自动校正电机弯曲轴芯的装置
CN115389737A (zh) 一种煤质在线检测信息管理系统
WO2017195423A1 (ja) 混練砂の性状調整システム及び性状調整方法
CN114942619A (zh) 一种石灰回转窑自动生产控制方法
JP2005206848A (ja) 高炉原料装入制御方法、そのプログラム及び高炉操業方法
CN102443663B (zh) 无分散斗的高炉槽下焦炭称量控制方法
KR100836448B1 (ko) 소결광 제조장치
JP2002195551A (ja) 横ミル出炭量計測補正装置
CN110187671B (zh) 一种在线外径自动测量和刀具补偿的方法
JP2011185460A (ja) 石炭・水ペースト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