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7377A -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97377A CN115097377A CN202210680401.0A CN202210680401A CN115097377A CN 115097377 A CN115097377 A CN 115097377A CN 202210680401 A CN202210680401 A CN 202210680401A CN 115097377 A CN115097377 A CN 1150973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antenna group
- signal strength
- antenna
- targ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0691 measur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3/00—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 G01S3/02—Direction-finders for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from which infrasonic, sonic, ultrasonic,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r particle emission, not having a directional significance, are being received using radio waves
- G01S3/14—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rection or deviation from predetermined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接着,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最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数据选择合适的目标天线组进行切换,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短距离定位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举例来说,常常使用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定位进行角度测量,现有的UWB定位往往是通过测量设备的两根天线接收待测量设备的信号,计算信号到达两根天线的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 ofArrival,PDOA),结合信号传输速度和定位算法得到待测量设备相对于测量设备的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
但是信号的传输会受到传输介质的干扰,如空气介质、测量设备的外壳材质对应的介质等,由于不同的介质存在不同的介电常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折射甚至全反射,这会使得测量设备的两根天线接收待测量设备的信号计算出的相位差出现错误,最终导致测量的到达角度错误,十分影响角度测量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排除信号反射的影响,灵活选择最合适的天线组进行角度测量,提升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测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角度测量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切换单位,用于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定位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模块、存储器、通信接口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中,并且被配置由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见,通过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接着,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最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数据选择合适的目标天线组进行切换,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过程中信号反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连接”是指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等各种连接方式,以实现设备间的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下面对本申请的背景技术及相关术语进行说明。
背景技术相关:
UWB通信:是一种不用载波,而采用时间间隔极短(小于1ns)的脉冲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进行UWB通信定位,包括利用UWB确定相对距离和利用UWB确定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一般采用双向测距(Two-Way Ranging,TWR)进行测距,TWR包括单边双向测距(Single-Sided Two-Way Ranging,SS-TWR)算法和双边双向测距(Double-Sided Two-Way Ranging,DS-TWR)算法;计算AOA的方法一般采用到达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 of arrival,PDOA)算法进行计算。
具体的,PDOA算法需要电子设备上设有特定间距的两根天线,电子设备可以测量出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的目标设备的UWB信号的相位,从而计算出相位差PDOA,进一步通过PDOA计算出目标设备的天线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距离,更进一步计算出目标设备相对于电子设备的到达角度AOA,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两根以上,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现有的方法中,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过程中信号反射的示意图,UWB信号从信号发射端发出后,通过空气介质传递至测量设备的外壳,由于外壳具备厚度,信号的入射角在大于一定角度时,会产生全反射,即图1中信号路径1的UWB信号在外壳内部全内反射后无法到达接收天线1,而UWB信号经由信号路径2可以到达接收天线2,同时,信号路径2的信号在外壳内部反射后到达了接收天线1,此时,基于接收天线1和接收天线2接收到的信号计算会得到错误的相位差,最终会得到错误的到达角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根据当前工作的天线组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天线组的切换,并切换至最合适的天线组进行角度测量,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系统架构进行说明,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架构200包括电子设备210和目标设备220,其中,电子设备210和目标设备2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备超宽带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视频矩阵、监控平台、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可穿戴式设备等设备,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的,电子设备210包括第一天线组211和多个候选天线组212,其中第一天线组211为默认初始进行工作的天线组,候选天线组212为待切换的天线组,第一天线组211和候选天线组212都包括至少两根天线,本申请实施例中默认以两根天线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组211与候选天线组212的相同之处在于构成,其包括的天线数量和天线种类相同,天线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同。第一天线组211与候选天线组212的不同之处在于信号传输方向范围,第一天线组211中的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与候选天线组212中的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范围方向不同,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组211中的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为向前的部分区域,则一候选天线组212中的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为向左的部分区域,另一候选天线组212中的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为向右的部分区域,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候选天线组212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构成,其包括的天线数量和天线种类相同,天线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相同。不同候选天线组212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信号传输方向范围,不同的候选天线组212也对应不同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第一天线组211和多个候选天线组212通过天线开关连接至超宽带通信模块,由超宽带通信模块进行调用,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目标设备220为需要进行定位的设备,可以传输信号,电子设备210可以通过第一天线组211接收来自目标设备220的信号,并确定信号强度数据,进而根据信号强度数据确定多个候选天线组212中的任一个作为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目标天线组,通过目标天线组与目标设备220进行信号的传输,以完成对目标设备220的角度测量。
在确定本申请实施例的硬件架构后,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进行说明,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组可以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天线组为默认初始工作的天线组,目标设备可以为需要进行定位的设备,信号可以为超宽带信号,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dentification,RSSI)来确定。
其中,第一天线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外壳下方任意位置,用于接收和发送第一天线组对应方向区域的信号,由于外壳与第一天线组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信号需要经过外壳介质、空气介质才能到达第一天线或第二天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可以为同方向范围的定向天线。
可见,通过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可以为后续天线组切换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后续天线组切换的准确性。
步骤302,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为便于理解,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入射角概念进行说明,举例来说,目标设备与电子设备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电子设备的外壳所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则入射角表示的是信号到达电子设备外壳的轨迹与外壳所在平面的法线之间的角度,信号可以视为从目标设备发出的无数条轨迹,其中一条轨迹经过外壳介质的折射可以到达第一天线,另一条轨迹经过外壳介质的折射可以到达第二天线,即入射角范围可以包括信号到达第一天线的第一轨迹的第一入射角范围和信号到达第二天线的第二轨迹的第二入射角范围,入射角范围不会超过90°。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信号强度差值,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入射角范围小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信号可能会发生全反射,入射角范围小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信号不会发生全反射。信号强度差值为绝对值,预设差值阈值与信号会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存在映射关系,此处的临界角与电子设备的外壳介质有关,不同的材质对应不同的临界角,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可以通过简单的映射关系确定入射角范围,为后续是否进行天线组切换提供参考。
步骤303,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天线组可以包括第二天线组,所述第二天线组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组相邻的第一侧面,可以理解,此处的相邻为相对范围,举例来说,第一天线相较于第二天线更接近a侧面,那么a侧面即为第一侧面。可以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组为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组。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天线组可以包括第三天线组,所述第三天线组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组相邻的第二侧面,可以理解,此处的相邻为相对范围,举例来说,第二天线相较于第一天线更接近b侧面,那么b侧面即为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确定所述第三天线组为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第三天线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天线组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抽象为第一极化方向,第二天线组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抽象为第二极化方向,第三天线组的信号传输方向范围可以抽象为第三极化方向。第一极化方向、第二极化方向和第三极化方向可以平行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极化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极化方向的一方向,第三极化方向为垂直于第一极化方向的另一方向,即第二极化方向与第三极化方向呈180°。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信号强度大于第二信号强度,则说明目标设备更靠近第一天线侧,此时可以将第一天线侧的第二天线组作为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第二天线组,同理,若第二信号强度大于第一信号强度,则说明目标设备更靠近第二天线侧,此时可以将第二天线侧的第三天线组作为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第三天线组。
可见,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可以确定准确的天线组进行信号传输,提升切换至的天线组的可靠性。
步骤304,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其中,可以通过目标天线组执行PDOA算法以确定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到达角数据表示目标设备相对于上述天线组所在设备的到达角度,在此不做赘述。
可见,通过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可以在目标设备处于可定位区域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天线组切换,并基于信号强度选择最合适的天线组进行切换,排除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大大提升了后续定位的准确性。
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角度测量方法进行说明,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角度测量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确定预设角度阈值。
其中,信号传输介质可以包括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经过的介质,包括空气介质和电子设备外壳介质等,不同的外壳介质具备不同的信号反射系数,不同的信号反射系数对应了不同的临界角,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空气介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仅根据电子设备的外壳的材质确定对应的临界角,临界角表示信号的折射角等于90°时的信号的入射角,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产生信号的全反射,不同的材质存在不同的临界角,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外壳材质对应的临界角确定预设角度阈值。
可见,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确定所述预设角度阈值,可以准确确定目标设备在电子设备的哪些角度会产生信号反射,为后续天线切换提供参考。
步骤402,获取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第一测试信号强度阈值和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测试信号的第二测试信号强度。
其中,所述测试信号的入射角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设备和电子设备处于同一水平区域,所以测试信号来自该水平区域,只需要从目标设备和电子设备构成的二维平面确定其入射角等于预设角度阈值,举例来说,测试信号可以为从更靠近第一天线的方向传输至第二天线且入射角等于预设角度阈值的信号,测试信号也可以为从更靠近第二天线的方向传输至第一天线且入射角等于预设角度阈值的信号。
步骤403,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强度确定预设差值阈值。
可见,可以通过信号强度差值建立预设差值阈值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对应关系,在定位过程中提前排除信号反射的影响,并便于后续切换至最合适的天线组,提升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步骤404,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步骤405,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
步骤406,在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生成提示信息。
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目标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天线组的后侧区域。上述提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振动等至少一种形式进行提示。
步骤407,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其中,第一信号强度和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可以确定目标设备并处于第一天线组的可定位范围内,可以进行后续步骤,需要说明,可定位范围内仍然存在信号反射的影响。
可见,可以在目标设备处于第一天线组的可定位范围内时执行后续步骤,避免执行冗余步骤,节省功耗。
步骤408,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小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步骤409,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步骤410,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可见,通过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可以根据当前工作的天线组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天线组的切换,并切换至最合适的天线组,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定位准确性。
为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角度测量方法进行示例性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500可以近似看做长方体,具备显示功能的一面称之为正面,上述正面的对面称之为背面,用户面对上述正面时的左侧面称之为左面,用户面对上述正面时的右侧面称之为右面。
其中,该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第一天线组510、第二天线组520以及第三天线组530,第一天线组510包括天线511和天线512,第二天线组520包括天线521和天线522,第三天线组530包括天线531和天线532,第一天线组510、第二天线组520以及第三天线组530中的天线之间的间距相同。
其中,第一天线组510设置于电子设备500的背面区域,第二天线组520设置于电子设备500的左面区域,第三天线组530设置于电子设备500的右面区域,天线511侧对应第三天线组530,天线512侧对应第二天线组520。第一天线组510中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近似看作垂直于背面并朝向外壳外侧,第二天线组520中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近似看作垂直于左面并朝向外壳外侧,第三天线组530中两根天线的信号传输方向近似看作垂直于右面并朝向外壳外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511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天线512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目标设备处于电子设备500正面对应区域,可以提示用户将电子设备500水平旋转180°。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511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和天线512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确定天线511和天线512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若信号强度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确定此时无信号全反射的影响,可以继续通过第一天线组510和超宽带芯片完成对目标设备的定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511和天线512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且天线511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天线512对应的信号强度时,确定目标设备位于左面方向,需要切换至左面区域的第二天线组520进行信号的传输,并通过超宽带芯片完成对目标设备的定位。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天线511和天线512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且天线512对应的信号强度大于天线511对应的信号强度时,确定目标设备位于右面方向,需要切换至右面区域的第三天线组530进行信号的传输,并通过超宽带芯片完成对目标设备的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左右上下仅仅是参照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描述,第二天线组520和第三天线组530也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500的上下面区域,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见,通过上述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排除信号反射或折射带来的干扰,提升最终定位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增加天线组的数量以及天线组中天线的数量可以在信号的入射角为任意三维角度时确定准确的可切换的天线组,三维角度实际上是水平面角度和竖直面角度的组合,分别在水平面角度和竖直面角度使用本申请的天线切换方法,即可在目标设备位于任意方位时确定需要切换的目标天线组并进行切换,如每个天线组包括至少三根天线,一根天线用于水平面检测,一根天线用于竖直面检测,其中一根天线复用,就可以实现三维角度的定位,此时的信号强度阈值可以设定水平面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和竖直面对应的信号强度阈值,同样可以适用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天线组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背面、左右侧面,上下面,正面等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左右侧天线组的切换,上下侧天线组的切换等,在此不做赘述。
下面结合图6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通信模块602和存储器603,所述处理器601、通信模块602和存储器603相互连接,其中,电子设备600还可以包括总线604,处理器601、通信模块602和存储器6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604相互连接,总线6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6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所述存储器60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上述图2、图4中所描述的全部或部分方法。
上述主要从方法侧执行过程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下面结合图7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角度测量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角度测量装置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角度测量装置700包括:
获取单元710,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确定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切换单位730,用于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定位单元740,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可见,通过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接着,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最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数据选择合适的目标天线组进行切换,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下面结合图8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角度测量装置80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角度测量装置800包括处理单元801和通信单元802,其中,所述处理单元801,用于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一步骤,且在执行诸如发送等数据传输时,可选择的调用所述通信单元802来完成相应操作。
其中,所述角度测量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8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所述处理单元801可以是处理器,所述通信单元802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存储单元803可以是存储器。
所述处理单元801具体用于:
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可见,通过上述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首先,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然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接着,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最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数据选择合适的目标天线组进行切换,排除了信号反射的影响,大大提升了角度测量的准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上述计算机包括电子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上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上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角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小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时,通过所述第一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所述到达角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包括: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在所述信号强度差值小于所述预设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入射角范围小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第二天线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大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确定所述第二天线组为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第二天线组,所述第二天线组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相邻的第一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第三天线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包括: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强度时,确定所述第三天线组为所述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第三天线组,所述第三天线组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天线相邻的第二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信号传输介质确定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获取所述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测试信号的第一测试信号强度阈值和所述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测试信号的第二测试信号强度,所述测试信号的入射角等于所述预设角度阈值;
根据所述第一测试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测试信号强度确定所述预设差值阈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的大小关系;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的步骤;
在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小于所述预设信号强度阈值时,生成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目标设备位于所述第一天线组的后侧区域。
8.一种角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天线组中第一天线接收到的来自目标设备的信号的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第二天线接收到的所述信号的第二信号强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值确定所述信号的入射角范围;
切换单位,用于在所述入射角范围大于或等于预设角度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强度和所述第二信号强度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天线组并切换至所述目标天线组;
定位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天线组与所述目标设备进行所述信号的传输,以确定所述目标设备的到达角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步骤的指令。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0401.0A CN115097377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80401.0A CN115097377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7377A true CN115097377A (zh) | 2022-09-23 |
CN115097377B CN115097377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8329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80401.0A Active CN115097377B (zh) | 2022-06-16 | 2022-06-16 |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97377B (zh)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9432A (zh) * | 2005-11-04 | 2007-05-09 | 阿格利斯集团股份公司 | 多维成像方法及装置 |
US20090213964A1 (en) * | 2008-02-22 | 2009-08-27 | Omron Corporation | Radio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CN104010361A (zh) * | 2013-02-22 | 2014-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定位系统和方法 |
CN104053229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06792774A (zh) * | 2016-12-09 | 2017-05-3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定位方法、装置和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
CN106932750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目标设备方位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18040573A1 (zh) * | 2016-08-29 | 2018-03-08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WO2018040572A1 (zh) * | 2016-08-29 | 2018-03-08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8696308A (zh) * | 2018-05-16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8769377A (zh) * | 2018-04-26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8900231A (zh) * | 2018-05-29 | 2018-11-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动态天线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0166102A (zh) * | 2019-05-28 | 2019-08-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0266359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1044969A (zh) * | 2019-12-03 | 2020-04-21 |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到达角估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WO2020155445A1 (zh) * | 2019-01-30 | 2020-08-06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
CN113050030A (zh) * | 2021-03-26 | 2021-06-29 | 北京八腕蓝通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到达角度测距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
KR20210091249A (ko) * | 2018-11-16 | 2021-07-2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송신기 디바이스 및 신호 처리 방법 |
CN113315590A (zh) * | 2020-02-26 | 2021-08-27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
CN113676238A (zh) * | 2021-08-13 | 2021-1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到达角度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4563758A (zh) * | 2022-02-22 | 2022-05-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到达角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
2022
- 2022-06-16 CN CN202210680401.0A patent/CN1150973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9432A (zh) * | 2005-11-04 | 2007-05-09 | 阿格利斯集团股份公司 | 多维成像方法及装置 |
US20090213964A1 (en) * | 2008-02-22 | 2009-08-27 | Omron Corporation | Radio de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
CN104010361A (zh) * | 2013-02-22 | 2014-08-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定位系统和方法 |
WO2014127612A1 (zh) * | 2013-02-22 | 2014-08-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角度确定系统和方法 |
CN104053229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06932750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北京橙鑫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 目标设备方位确定方法及装置 |
WO2018040573A1 (zh) * | 2016-08-29 | 2018-03-08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WO2018040572A1 (zh) * | 2016-08-29 | 2018-03-08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06792774A (zh) * | 2016-12-09 | 2017-05-31 |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定位方法、装置和一种无线接入设备 |
CN108769377A (zh) * | 2018-04-26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8696308A (zh) * | 2018-05-16 | 2018-10-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08900231A (zh) * | 2018-05-29 | 2018-11-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动态天线调整方法及相关产品 |
KR20210091249A (ko) * | 2018-11-16 | 2021-07-21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송신기 디바이스 및 신호 처리 방법 |
WO2020155445A1 (zh) * | 2019-01-30 | 2020-08-06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设备 |
CN110166102A (zh) * | 2019-05-28 | 2019-08-2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WiFi天线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10266359A (zh) * | 2019-06-25 | 2019-09-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1044969A (zh) * | 2019-12-03 | 2020-04-21 | 泰凌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到达角估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15590A (zh) * | 2020-02-26 | 2021-08-27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线序检测方法以及多天线网络设备 |
CN113050030A (zh) * | 2021-03-26 | 2021-06-29 | 北京八腕蓝通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到达角度测距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
CN113676238A (zh) * | 2021-08-13 | 2021-11-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到达角度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4563758A (zh) * | 2022-02-22 | 2022-05-3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到达角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97377B (zh) | 2024-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4546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osi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UWB signal | |
US10732254B2 (en) |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device,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system and channel-based positioning method | |
EP1790993B1 (en) | Method for recognizing location using built-in camera and device thereof | |
TWI549549B (zh) | 行動裝置位置檢測的方法與該行動裝置及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 | |
CN113965954A (zh) | 感知测量信息交互装置 | |
EP2557433A1 (en) | Indoor positioning with rake receivers | |
US2018007687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linear antenna array angle of arrival detection | |
CN107810426A (zh) | 用于确定远程rf信号源的相对方向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2584488B (zh) | 定位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TWI442078B (zh) | 定位裝置、定位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 |
US9686765B2 (en) | Determining an angle of direct path of a signal | |
CN111650575A (zh) | 障碍物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258003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gle of arrival, and related product thereof | |
CN111448769A (zh) | 用于检测遮挡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 |
US20130045686A1 (en) |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 |
CN112929820A (zh) | 一种定位方位检测方法、定位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097377A (zh) | 角度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3471700B (zh) |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9889977A (zh) | 一种基于高斯回归的蓝牙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
CN115267652A (zh) | 角度测量方法、可折叠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 |
CN111983598B (zh) | 一种基于多径信号的轴心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795713B (zh) | 指纹验证方法及装置 | |
CN112379363A (zh) | 测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KR20220086821A (ko) | 사용자 단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위치 추정 방법 | |
US9854584B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n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