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5325A -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5325A
CN115095325A CN202211022456.9A CN202211022456A CN115095325A CN 115095325 A CN115095325 A CN 115095325A CN 202211022456 A CN202211022456 A CN 202211022456A CN 115095325 A CN115095325 A CN 1150953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shaped
ore body
blast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24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95325B (zh
Inventor
冯盼学
陈何
杨小聪
郭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RIMM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245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5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5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95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16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2Methods of underground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ores, e.g. mining plac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1/00Bla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e.g. loading or tamp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DBLASTING
    • F42D3/00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 F42D3/04Particular applications of blasting techniques for rock bla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Drilling And Exploitation, And Mining Machines And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涉及采矿技术领域,包括:沿薄矿体的矿体走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脉内巷道;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由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合围成的矿体单元区域;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布置辐条形炮孔,并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矿方法通过精细化布孔、装药及爆破,达到矿石掏采、围岩保护的效果,采幅灵活调整,回采效率高,科实现采场的一次爆破采矿,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整体周期,大大减少采矿工作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矿山的矿体厚度区分为厚大矿体、中厚矿体和薄矿体。其中,以大于15米以上的厚度称为厚大矿体;以5-15米厚度为中厚矿体;而薄矿体,是矿体厚度在5米以下的矿体(含矿体厚度在0.8米以下的极薄矿体),其高效开采是世界范围内采矿界的技术难题。
薄矿脉在我国有色金属和黄金矿山中,分布范围较广,且占有一定比重。目前,此类矿体的采矿方法可分两大类,即混采法和分采法,其中,混采法是将矿石和围岩混合开采,立足于简化回采工艺、提高采矿强度,混采类采矿法以浅孔留矿法、全面法为主;而分采法是将矿石和围岩分别开采,着眼于减小矿石贫化率,分采类采矿法主要有削壁充填法。
无论采用混采法或分采法进行针对于薄矿体的采矿,其爆破开采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难题:
(1)爆堆散体易产生空洞,在其上作业存在下陷埋入的较大安全隐患;
(2)浅孔凿岩,采幅小,回采效率低;
(3)切割天井单次掘进进尺小,作业循环多,工作条件差;
(4)采场多次、多点作业,生产能力低,采矿周期长,劳动强度大;
(5)薄矿体夹制环境下爆破对上下盘围岩破坏严重,采矿贫化率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包括:
沿薄矿体的矿体走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脉内巷道;
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由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合围成的矿体单元区域;
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布置辐条形炮孔,并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优选地,所述脉内巷道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横向巷道通道;
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设置的纵向天井通道;
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交叉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垂直且交叉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优选地,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值为2-100m。
优选地,在一个所述薄矿体中,所述脉内巷道中所有所述横向巷道通道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所有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通道总体积与所述薄矿体内设置的爆破体的实体总体积的比值不小于10%。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爆破贫损控制率所对应的扩采炮孔深度的2倍;
优选地,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包括爆破设计贫化率和爆破设计损失率;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通过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确定,确定方法包括:
当矿体厚度为3-5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20%;当矿体厚度为1-3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30%;当矿体厚度小于1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40%。
优选地,所述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包括:
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优选地,所述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薄矿体的矿体界限形态,确定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天井截面形状;
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其中,所述外圈炮孔的横截面构成的形状包围于所述内圈炮孔的横截面组成的形状的外圈;
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
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包括:
根据所述天井截面形状,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位置;
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
根据所述孔位置和所述孔深布置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中的每个所述拉槽炮孔。
优选地,所述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包括:
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相等;并且,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均不大于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在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在其长度方向,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划分为一个天井单元,并将所述天井单元依长度方向的距离划分成上半段和下半段两部分,并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769_769856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801_801082002
根据所述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816_816700001
和所述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832_832323002
,每层药包之间设置实体间隔,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863_863567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3879_879189002
,包括:
Figure M_220824111133894_894809001
时,
Figure M_220824111133927_927528002
;当
Figure M_220824111133958_958783003
时,
Figure M_220824111133974_974409004
优选地,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内各药包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内药包距离;
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间距离;
所述段间距离为所述段内药包距离的1-3倍。
优选地,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所述上半段,以所述上半段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为单自由面;所述下半段,以所述下半段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顶板为单自由面;爆后分别形成
Figure M_220824111134005_005677001
层正向平台和
Figure M_220824111134021_021288002
层反向平台的组合空间;
所述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对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的所述天井单元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其中,通过如下顺序对所述天井单元中的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起爆,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均以设于所述单自由面的药包位置为起爆起点,以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远离所述单自由面的最远端,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相接的药包位置为起爆终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各自沿着由所述起爆起点至所述起爆终点的方向对药包进行依次起爆;
优选地,所述上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052_052526001
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083_083771002
层;所述下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N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
Figure M_220824111134099_099426003
层;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34133_133100004
层与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34148_148717005
层同时起爆;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还包括:
Figure M_220824111134179_179967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各第1层、各第2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211_211215002
层和
Figure M_220824111134341_341120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372_372351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434_434850005
层;
Figure M_220824111134466_466102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下半段的第1层、所述下半段的第2层和所述上半段的第1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497_497359002
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530_530579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546_546182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4577_577438005
层。
优选地,所述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掏采辐条形炮孔,包括:
分别在所述薄矿体的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的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分别布置3排辐条形炮孔组,依次为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并且,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平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矿体中轴面重合或平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以及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均为单个炮孔半径的2-6倍;
优选地,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以所述矿体中轴面所在排面为轴心,在空间上呈对称布置。
优选地,在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3个排面的所述的辐条形炮孔的在排面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为,每个排面的辐条形炮孔,在其他2个排面中均有对应辐条形炮孔;
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优选地,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不大于30%时, 以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为一个对应组;在所述对应组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均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不同,并且,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为:
Figure M_220824111134593_593063001
;或,
Figure M_220824111134639_639950002
;其中,
Figure M_220824111134686_686823003
为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4719_719494004
Figure M_220824111134751_751301005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所在的所述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4766_766897006
为与当前的所述对应组具有相邻关系的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倾角;其中,所述相邻关系,为与当前的对应组距离最近的组,且该距离最近的组中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大于
Figure M_220824111134798_798144007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在所述对应组中,以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为基准,与其距离最近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具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均小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4813_813755001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与其前后相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的相同;
优选地,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先于与其前后相邻且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起爆。
优选地,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排间距,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排间距;所述第一排间距或所述第二排间距,与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任一辐条形炮孔的排内孔底距的比值范围为0.5-5。
优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包括:
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以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作为爆破的补偿空间,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包括:
采用如下装药结构装药:
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装药;并且,对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装药;
优选地,所述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包括:
在所述辐条形炮孔内采用多个药包,药包间采用空气柱间隔;沿所述辐条形炮孔内的孔底至孔口方向,装药量成比例依次减少,并且,空气柱成比例依次增加;
优选地,所述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中,爆破方式包括:
将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内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同时起爆;并且,将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单独起爆。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包括:沿薄矿体的矿体走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脉内巷道;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由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合围构成矿体单元区域;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掏采辐条形炮孔,并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矿方法,针对薄矿体回采效率低、受限空间夹制作用大、爆破对上下盘围岩破坏严重、采矿贫化率高等问题,通过沿矿体走向布置脉内巷道,并沿矿体倾向布置与脉内巷道交叉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矿体单元区域,并在薄矿体内矿体单元区域中布置辐条形炮孔,通过精细化布孔、装药及爆破,达到矿石掏采、围岩保护的效果,采幅灵活调整,回采效率高,科实现采场的一次爆破采矿,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整体周期,大大减少采矿工作强度,同时避免出现对薄矿体夹制环境下爆破对上下盘围岩破坏严重的问题,提高了采矿贫化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第1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第2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第2实施例中步骤S210细化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第2实施例中步骤S212细化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第3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整体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断面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矿体单元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构建纵向天井通道中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构建纵向天井通道中上半段和下半段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矿体单元区域中倾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脉内巷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的不同炮孔区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薄矿体中一个矿体单元区域内所包含的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排内孔底距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薄矿体采矿方法中一个辐条形炮孔中装药结构图。
附图标记:
100,薄矿体;1,上盘矿岩交界面;2,矿体中轴面;3,下盘矿岩交界面;4,矿体单元区域;41,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42,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43,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44,辐条形炮孔;441,基点;442,零度线;443,倾角;444,排内孔底距;445,孔口;446,孔底;45,上方的炮孔区;46,下方的炮孔区5,脉内巷道;51,横向巷道通道;511,分段顶板;512,分段底板;6,脉内切割天井;61,纵向天井通道;611,内圈炮孔;612,外圈炮孔;613,上半段;614,下半段。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发明第1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包括:
步骤S100,沿薄矿体的矿体走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脉内巷道;
上述,本实施例中所针对的薄矿体,可以为矿山环境中,在岩石中或表面,与矿山平行或倾斜具有一定范围的规则或不规则的矿体。
上述,矿体走向,为薄矿体在其表面的延伸方向。
上述,脉内巷道,为在矿体内设置的巷道,其可以为沿着矿体走向水平设置,也可以倾斜一定角度设置,其长度方向可以为直线,也可以为与矿体走向相匹配适应的曲线。其结构可以参考图12。
上述,脉内巷道为用于操作人员经过或设备的输送,并且同时作为爆破是的补偿空间。
上述,根据薄矿体的大小,环境形态,脉内巷道的数量可以为多个。
步骤S200,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由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合围成的矿体单元区域。该矿体单元区域的结构可参考图8。
上述,矿体倾向,为薄矿体表面平面的倾角方向,即其矿体走向所在平面整体向内或向外倾斜的角度方向。
上述,脉内切割天井与脉内巷道相交叉,由于脉内巷道为矿体走向方向设置,与脉内切割天井相交叉,但两者可以为互相垂直,也可以为具有一定倾斜的角度,多个脉内切割天井与脉内巷道交叉后,能够形成通过交叉后形成的区域,该区域即为矿体单元区域,其形状可以为矩形,也可以由于角度倾斜而构成菱形或其它形状。例如,在一个小区域的薄矿体中,布置2条脉内切割天井与2条脉内巷道,两者互相垂直相交叉,组成中间一个被2条脉内切割天井与2条脉内巷道划分出来的矩形的矿体单元区域。
上述,步骤S100和S200的顺序可以任意一个步骤在先,也可以两个步骤同时进行施工。
步骤S300,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布置辐条形炮孔,并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上述,在该矿体单元区域内,布置/掏采辐条形炮孔,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于特定的矿体单元区域内的矿产进行爆破开采。
上述,辐条,即为由一个特定的中心或中枢在同一平面上向外伸展的许多条直线。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辐条形的炮孔,即为由特定的中心,向外伸展而构成的整体类似扇面,该扇面由多个炮孔的孔洞组成,每个孔洞在矿体单元区域内基于其直线方向的延伸长度构成一条直线,多个直线组成了整体的辐条形结构。
在采矿时,对辐条形炮孔中的每个单独的炮孔进行布置炸药包,通过一定的爆破方式进行爆破后,实现对于薄矿体中部分或整体的矿体单元区域的开采。其中,薄矿体的整体结构图可参考图6;其断面结构可以参考图7。
进一步的,所述脉内巷道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横向巷道通道;
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设置的纵向天井通道;
上述,脉内巷道由2个以上横向设置的横向巷道通道组成,脉内切割天井由2个以上纵向的纵向天井通道组成。其中,横向设置,可以为水平设置,也可以为有一定角度的设置;纵向设置,是相对于横向设置进行天井的构建。横向巷道通道与纵向天井通道两者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是相对关系,并不限定必须为垂直的关系。
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交叉连接;
横向巷道通道与纵向天井通道之间,构成互相交叉连接的关系。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垂直且交叉连接。
在一个优选方案中,可以在构建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时候,可以构建成互相垂直的关系。
上述,纵向天井通道和横向巷道通道互相垂直交叉,且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平行,天井单元之间也可以互相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上述,在一个横向巷道通道中,基于矿体走向的平面,其通道上方的边界,为分段顶板,相对应的其下方的边界,为分段底板。
上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段顶板和分段底板进行限定。相邻的两个横向巷道通道,上方的横向巷道通道A的分段底板,到下方的横向巷道通道B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例如可以定义为X,其中,X≤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上述,通过控制X≤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的限定,能够实施对于纵向天井通道的一次成井的施工;而如果出现X>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的情况,基于凿岩设备和当前的爆破条件,就会造成无法进行针对于纵向天井通道的一次成井,只能通过多次成井爆破而构建纵向天井通道,导致成井的工作效率降低。
进一步的,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值为2-100m范围内。
上述,如果2米,则由于距离较短不需要分段设置,技术上经济上不合理,安全性方面的不可靠。如果大于100米,距离较大,基于现有的凿岩水平,无法进行相应深度的开孔,技术上实现难度大。
进一步的,在一个所述薄矿体中,所述脉内巷道中所有所述横向巷道通道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所有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通道总体积与所述薄矿体内设置的爆破体的实体总体积的比值不小于10%。
总体积=所有横向巷道通道的通道体积+所有纵向天井通道的通道体积;
Figure M_220824111134845_845006001
上述,爆破后,需要为被爆破物体提供补偿空间,以补偿其爆破后的碎块的提及的增大,一方面,该极限值10%下,工程投入量最小、工程效率最高,而小于10%,则补偿空间不足、影响爆破效果的情况出现。如果大于10%,补偿空间符合,但前期工程量较大,整体工程效率较大。
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爆破贫损控制率所对应的扩采炮孔深度的2倍;
上述,限定相邻的纵向天井通道之间距离,通过爆破贫损控制率所对应的扩采炮孔深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包括爆破设计贫化率和爆破设计损失率;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通过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确定,确定方法包括:
(1)当矿体厚度为3-5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20%;(2)当矿体厚度为1-3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30%;(3)当矿体厚度小于1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40%。
上述,在薄矿体的矿体厚度不同,且为上述3个数值范围时,对应的爆破贫损控制率不同。爆破贫损控制率为,爆破设计贫化率和爆破设计损失率的控制率。爆破设计贫化率为,爆破范围内原矿地质品位与爆落矿石品位之差与原矿地质品位的比值。爆破设计损失率为,爆破损失率是指在爆破过程中,损失在采场中的未爆落的矿石量或金属量与原矿石量或金属量的比值。
炮孔在误差控制的偏斜角度一定前提下,随着炮孔深度的增加,炮孔孔底的偏斜尺度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为了确保炮孔能精确控制住矿体,凿岩的对矿体的偏离程度影响最小,所以在此通过爆破贫损控制率限定扩采炮孔深度。在凿岩技术和偏斜率一定的情况下,炮孔孔底的偏斜尺度会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进而对矿体的控制精度而减小,为确保凿岩对矿体精度控制,炮孔深度应不大于爆破贫损控制率所对应的最大临界扩采炮孔深度的2倍。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采矿方法,针对薄矿体受限空间爆破对上下盘围岩破坏严重、采矿贫化率高的问题,通过沿矿体走向布置脉内巷道,并沿矿体倾向布置与脉内巷道交叉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矿体单元区域,并在薄矿体内矿体单元区域中布置辐条形炮孔,通过精细化布孔、装药及爆破,达到矿石掏采、围岩保护的效果,采幅灵活调整,回采效率高,科实现采场的一次爆破采矿,提高生产能力,降低采矿整体周期,大大减少采矿工作强度,同时避免出现对薄矿体夹制环境下爆破对上下盘围岩破坏严重的问题,提高了采矿贫化率。
实施例2:
参考图2,基于实施例1,本发明第2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所述步骤S200,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包括:
步骤S210,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上述,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的方法,进行脉内切割天井内的一个或多个纵向天井通道的爆破构建。
上述,一次拉槽爆破成井,为一次拉槽爆破即可实现一次天井整体成型的方法。
进一步的,参考图3,所述步骤S210,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步骤S211,根据所述薄矿体的矿体界限形态,确定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天井截面形状。
上述,首先确定纵向天井通道截面形状,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的方法,天井截面形状是由多个炮孔构成的整体形状,具体的根据不同的矿体界限形态,需要对应的设置纵向天井通道的截面为不同的形状,该形状是纵向天井通道的横截面(断面)的形状。
脉内分段切割天井中的纵向天井通道,由多个拉槽炮孔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构建,根据纵向天井通道截面形状、矿体界限形态,炮孔可布置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圆弧形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矩形。
步骤S212,参考图9,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其中,所述外圈炮孔的横截面构成的形状包围于所述内圈炮孔的横截面组成的形状的外圈。
上述,天井截面形状即纵向天井通道的断面的形状,是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两圈嵌套的结构,其中内圈为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外圈为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外圈炮孔。在纵向天井通道的横截面上,能够体现出内圈和外圈之间的包围与被包围的关系。
上述,内、外两圈炮孔可布置为规则或不规则的多边形、圆弧形或矩形等形状。
步骤S213,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
步骤S214,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本实施例中,设置内、外两圈炮孔,内圈为无夹制单自由面掏槽炮孔,外圈为扩槽炮孔为内圈炮孔提供无夹制自由面,两圈炮孔具有各自功能,且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如果单独只设置1圈炮孔则实现不了一次成井,而设置2圈炮孔即可满足,如果大于2圈则会增加不必要的凿岩爆破工程量。
进一步的,参考图4,所述步骤S212,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包括:
步骤S2121,根据所述天井截面形状,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位置;
天井截面形状,即为纵向天井通道的断面的形状,确定了该端面的形状,即可以确定布置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的每个炮孔的孔位置。
步骤S2122,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
上述,孔深的确定,可以由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
步骤S2123,根据所述孔位置和所述孔深布置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中的每个所述拉槽炮孔。
在确定孔位置和孔深后,基于该位置进行布置拉槽炮孔。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22,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包括:
步骤S2122-1,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相等;并且,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均不大于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上述,内外两圈的炮孔,其孔深相等。
并且,符合条件为:内外圈孔深≤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上述, 如果设置内外圈孔深小于或等于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均可实现一次爆破成井,其中等于该累加值为优选条件,但如果大于该累加值就会造成工程量的浪费。
所述步骤S213,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步骤S2131,在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在其长度方向,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划分为一个天井单元,并将所述天井单元依长度方向的距离划分成上半段和下半段两部分,并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上述,在需要构建纵向天井通道的长度方向和区域中,已经打通了多个横向设置的横向巷道通道,在纵向方向上为了设置与其交叉的纵向天井通道,在已经确定位置的区域,根据横向巷道通道对需要通过爆破成井的拉槽炮孔进行划分。在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的圈所在炮孔的长度方向构成空间上的长条或柱状结构,通过与之相交叉的相邻两个横向巷道通道之间的高度或长度的区域,作为一个天井单元,每个天井单元中在长度方向上下均是一个横向巷道通道,其断面均为两圈炮孔。
例如,一个已经布置好的内外圈炮孔,由于有多个横贯的纵向天井通道与之交叉,可能构成多个天井单元。天井单元之间通过相接的横向巷道通道作为分隔,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内外圈炮孔,并通过对其中的天井单元进行整体共同爆破,或者分批次的爆破,构成纵向天井通道。
上述,在一个天井单元内,内外圈炮孔分别由多个单独的炮孔构成,形成断面可见的由外圈炮孔包围内圈炮孔的结构,在其长度方向,或长度方向的侧方位,相当于由多个柱形的孔组成的炮孔集束的整体结构,在这个整体结构中,参考图10,可以分为上半段和下半段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相连接。
上下半段的划分,是以上下横向巷道通道的顶面、和底面为自由面,进行划分。
上半段和下半段分别进行装药,构成了装药后的带爆破拉槽炮孔的集群即为一个天井单元,并进行分别或者共同的爆破,从而进一步在爆破后得到对应通道,多个天井单元在爆破后就构成纵向天井通道的整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31,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步骤S2131-1,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4987_987119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018_018353002
步骤S2131-2,根据所述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049_049612001
和所述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065_065227002
,每层药包之间设置实体间隔,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首先需要确定安装药包的层数。上述,分别确定,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095_095995001
和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113_113537002
。药包层之间设置实体间隔,通过实体间隔对药包进行隔离。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131-1,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129_129680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35160_160922002
,包括:
步骤S2131-1a,存在两种情况:
(1)当
Figure M_220824111135176_176550001
时,
Figure M_220824111135207_207814002
(2)当
Figure M_220824111135239_239047001
时,
Figure M_220824111135254_254679002
Figure M_220824111135285_285917001
时,上下半段的药包层数设置相等,则即相当于
Figure M_220824111135319_319091002
。而当
Figure M_220824111135350_350878003
时,上下半段的药包层数设置不相等,可能为上下半段长度不等的情况,则需要设置为下半段的药包层数大于上半段的药包层数,具体的,需要设置为
Figure M_220824111135366_366503004
上述,在爆破重力的作用下,在爆破时下方药包爆破后,对应的所在层的介质会自动向下方滑落,占据对应的空间,确保所多出的一层在落下后,不会滞留于原有的爆后空间内而造成上一层的补偿空间不足,下方多设置一层的作用是在爆破后能够仍然保留上端的补偿空间存在,不会对上一层的爆破产生影响。相比之下,上端多设置一层,则会滞留于原有爆后空间内,加剧补偿空间的减少而导致空间不足,对整体爆破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内各药包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内药包距离;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间距离;所述段间距离为所述段内药包距离的1-3倍。
上述,上下半段内的每个药包之间均设置有实体间隔,该实体间隔为第一间隔。第一间隔的长度,指的是其在炮孔的长度方向的距离,或称为高度、直线距离、垂直距离,为段内药包距离。
上述,上下两个半段之间,也设有实体间隔,该实体间隔为第二间隔,第二间隔的长度,即在炮孔长度方向的直线距离,为段间距离。
上述,段间距离和段内药包距离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段间距离=段内药包距离×(1至3),即段间距离为段内药包距离的1到3倍。参考图9为构建纵向天井通道中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的结构图。
进一步的,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所述上半段,以所述上半段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为单自由面;所述下半段,以所述下半段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顶板为单自由面;爆后分别形成
Figure M_220824111135397_397735001
层正向平台和
Figure M_220824111135429_429006002
层反向平台的组合空间。
上述,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分为上下两个边界,各对应分段顶板和分段底板。由于通过相邻的两个横向巷道通道之间的长度方向的距离,作为一个天井单元,所以在划分上下半段之后,可以直接以两个半段对应的边界作为单自由面。其中,可以以上半段上方的横向巷道通道的下方边界的分段底板作为上半段对应的单自由面,以下半段下方的横向巷道通道的上方边界的分段顶板作为下半段对应的单自由面,从而利用两个半段的单自由面进行爆破,形成
Figure M_220824111135444_444634001
层正向平台和
Figure M_220824111135475_475881002
层反向平台的组合空间。其中,平台可以为方台或者圆台,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步骤S214,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步骤S2141,对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的所述天井单元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其中,通过如下顺序对所述天井单元中的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起爆,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对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的所述天井单元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其中,通过如下顺序对所述天井单元中的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起爆,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均以设于所述单自由面的药包位置为起爆起点,以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远离所述单自由面的最远端,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相接的药包位置为起爆终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各自沿着由所述起爆起点至所述起爆终点的方向对药包进行依次起爆;
进一步的,所述上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491_491501001
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508_508568002
层;所述下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N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
Figure M_220824111135540_540344003
层;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35555_555962004
层与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35587_587219005
层同时起爆;
上述,步骤S2141中的上述特征,是爆破时对爆破顺序的条件上的限定。起爆时,需要针对天井单元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起爆,实现一次拉槽爆破成井的效果。
上述,上下半段,分别设置各自的起爆起点和起爆终点。再分别以起爆起点进行起爆,直到起爆终点为止。
首先,以各个半段所在的单自由面的药包位置,作为起爆起点。以该半段的远离单自由面的最远端为起爆终点,起爆终点也是上下半段相接位置。在空间上,一个纵向天井通道中,被多个横向巷道通道所横向交叉贯通,相当有一条纵向天井通道被多个横向巷道通道切割,构成多个天井单元,在每个天井单元中,分别为上下半段。
上述,天井上、下分段分别以上部分段巷道的底板和下部分段脉内巷道的顶板为爆破自由面,天井上、下分段高度分别为爆后形成的N层正向平台和N层反向平台的高度累加值。相比单自由面爆破,由上、下单自由面组成的双自由面的爆破进尺成倍增加,同时其爆炸应力的叠加作用使爆破效果更好。
在起爆顺序的设定中,以上下半段的单自由面,各自作为所在半段的起爆起点。以所在半段远离对应单自由面方向的最远端为止处为起爆终点。
在方向上,相当于由上下半段整体的两端端头,依次向中部的相接的方向进行依次爆破。
上述,根据爆破自由面原理,药包层只能由近自由面到远自由面方向依次起爆;上半段药包层与下半段对应药包层联合起爆,其爆炸应力的叠加作用使爆破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还包括两种情况:
(1)当
Figure M_220824111135618_618461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各第1层、各第2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649_649698002
层和
Figure M_220824111135665_665323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696_696577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729_729771005
层;
(2)当
Figure M_220824111135745_745399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下半段的第1层、所述下半段的第2层和所述上半段的第1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776_776681002
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807_807917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823_823547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854_854787005
层。
上述,在上下半段中,起爆顺序,具体可以分为上下半段的长度完全相等,上下半段长度不相等两种情况。在起爆时,如果上下半段的药包层数相等,则说明上下半段总体上相等,那么在起爆时,可以由两端头的各第1层进行同时起爆,再由各第2层同时起爆,直至达到上半段的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870_870421001
层和下半段的
Figure M_220824111135901_901662002
层同时起爆,最后是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936_936817003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952_952425004
层进行同时起爆,最终完成了这部分的起爆过程。
如果上下半段的药包层数不等,则起爆顺序可以为,首先进行下半段的第1层起爆,第二步进行所述下半段的第2层和所述上半段的第1层的同事起爆,直至达到第
Figure M_220824111135983_983685001
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6014_014949002
层同时起爆,最后步骤进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6030_030552003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6061_061792004
层的同时起爆。
本实施例中,设置药包在奇数时下半段比上半段多1层药包,只有下半段多的这1层药包先起爆,才能确保后续的上半段的每层药包与下半段的每层药包均为一一对应、双层联合起爆,从而发挥爆破应力叠加作用、使爆破效果更好。
实施例3:
参照图5,基于实施例2,本发明第3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其中,所述辐条形炮孔为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
所述步骤S300,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掏采辐条形炮孔,包括:
步骤S310,分别在所述薄矿体的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的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分别布置3排辐条形炮孔组,依次为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并且,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平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矿体中轴面重合或平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平行。
上述,在一个薄矿体内,其断面方向(区别于矿体走向方向)可见,包括有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其中,其中,上盘区可以为薄矿体的外侧的边界,下盘区可以为薄矿体的最内侧的边界,矿体中央区为薄矿体的两个边界之间的中部区域。
上述,在断面方向,分别在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设置多排辐条形炮孔组,3个辐条形炮孔组与对应的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相对应,分别为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
上述,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为该辐条形的炮孔依据顺序排开构成的表面所在的平面。
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平行;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薄矿体的矿体中轴面平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平行。
上述,上、下盘排为定向切割炮孔,以实现沿上、下矿岩界限的爆破切割;中央排为集中抛掷炮孔,以克服薄矿体受限空间的爆破夹制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以及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均为单个炮孔半径的2-6倍。
上述,限定了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位置,通过其分别与上盘矿岩交界面和下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与单个炮孔的比进行确定,其中,垂直距离是炮孔半径的2-6倍。
进一步的,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以所述矿体中轴面所在排面为轴心,在空间上呈对称布置。
上述,矿体倾向的截面,即为矿体的断面,该端面并非矿体走向的断面,而是与之向垂直方向的断面。
上述,在该界面中,以中间的矿体中轴面为中轴的轴心,两边的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的炮孔,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3个排面的所述的辐条形炮孔的在排面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为,每个排面的辐条形炮孔,在其他2个排面中均有对应辐条形炮孔;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上述,不同炮孔组的排面,处于不同的层面中,不同的排面并不相交,而是互相独立存在。从薄矿体的矿体走向的外表面,即区别于倾向的断面方向,而是面向矿体走向所在外侧平面的方向,从透视的角度可见,内部的不同的辐条形炮孔组,在不同层面的叠加下,可以呈现出由上盘区至下盘区,由上至下,内部的不同排面的炮孔依次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进一步的,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不大于30%时, 以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为一个对应组;在所述对应组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均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不同,并且,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为:
Figure M_220824111136093_093102001
;或,
Figure M_220824111136128_128695002
其中,
Figure M_220824111136175_175620001
为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206_206830002
Figure M_220824111136238_238071003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所在的所述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253_253705004
为与当前的所述对应组具有相邻关系的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倾角;其中,所述相邻关系,为与当前的对应组距离最近的组,且该距离最近的组中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大于
Figure M_220824111136284_284972005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在所述对应组中,以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为基准,与其距离最近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具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均小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318_318128001
其中,所述相邻关系,为与当前的对应组相邻且距离最近的组,并且该相邻的组中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小于
Figure M_220824111136349_349903001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具有相邻关系的组,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与该组相邻且距离最近的组;
(2)该距离最近的组中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365_365512001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上述,在一个组中,包括3个辐条形炮孔,其符合对应关系,包括两个条件:
(1)以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为基准,与其距离最近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与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具有对应关系。
(2)其中,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中央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398_398696001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与其前后相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的相同。
上述,
Figure M_220824111136430_430477001
Figure M_220824111136461_461700002
其中的两个倾角顺序可任意一个在先,因为最终取绝对值,所以并不影响结果。
上述,依次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分为两种情况。根据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变化幅度和薄矿体的不平整度的不同状态,有所不同。
第一种情况,当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不大于30%时,则可以判定,矿体厚度均匀、上下盘界限变化不大。则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通过上述公式限定。
其中,倾角,参考图11,定义为:在每个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中,在构建排面上的炮孔时,是以区别于该炮孔组所在的矿体单元区域以外的一个点为基点,向矿体单元区域,以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为方向,构建扇形(辐条形)的多个炮孔组成的炮孔区。
例如,在一个矿体单元区域内,设置上下两个对称设置的辐条形炮孔组合,则在上下两个方向(矿体单元区域外)各设置一个基点,分别以该基点为起点,向矿体单元区域内,以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为方向,向矿体单元区域内打孔,构成多个炮孔,组成辐条形炮孔组。
由基点朝向远离矿体单元区域引出并延伸,且与矿体单元区域的上平面(与分段底板相接)或下平面(与分段顶板相接)相垂直的直线,该线的角度为0°,定义为零度线。一个矿体单元区域包含有上下两条零度线,分别为:
(1)由矿体单元区域的上方的基点朝向远离矿体单元区域的上方引出并延伸,且与上平面相垂直,该线即为上方的零度线;
(2)由矿体单元区域的下方的基点朝向远离矿体单元区域的下方引出并延伸,且与下平面相垂直,该线即为下方的零度线。
而由该基点引申出的辐条形炮孔,其延长线在与该基点连线后,构成与对应的零度线之间顺时针的夹角。
其中,为了方便于计算,分别定义上下两个炮孔区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1)将一个矿体单元区中,上方的扇形(辐条形)的多个炮孔组成的炮孔区,其零度线由基点向上方延伸,而由零度线出发,顺时针至需要测量的辐条形炮孔处,该区域的角度即为该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2)而在该矿体单元区内,下方的扇形(辐条形)的多个炮孔组成的炮孔区,与上方的炮孔区相对应,其零度线由基点向下方延伸,而由需要测量的辐条形炮孔出发,顺时针至零度线处,该区域的角度即为该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此外,也可以为逆时针的夹角,但必须所有的角度均为逆时针的夹角,为统一标准在本实施例中定义为顺时针。
上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与前述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是对应位置的炮孔。由薄矿体的矿体走向平面外向内的透视的角度可见,内部的不同的辐条形炮孔组,在不同层面的叠加下,可以呈现出由上盘区至下盘区,交错布置的状态。
例如,参考图13,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上a、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下a、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中a为具有对应关系的三个辐条形炮孔;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上b、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下b、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中b为具有对应关系的三个辐条形炮孔;中a和中b均处于一个矿体单元区域内,并且均为该矿体单元区域内的下方的炮孔区内,中a和中b相邻,并且,中b的倾角小于中a的倾角;根据公式:
Figure M_220824111136492_492969001
;此时
Figure M_220824111136541_541335002
,可以为上a或下a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572_572574003
可以为上b或下b的倾角,如果
Figure M_220824111136603_603810004
为上a倾角,则
Figure M_220824111136635_635052005
也同样为上b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6650_650680006
为中a的倾角,因此可通过公式计算出
Figure M_220824111136681_681943007
第二种情况,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与其前后相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的相同。第二种情况,当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则判定矿体厚度不均匀或上下盘界限变化较大,矿体变厚段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所在排面的倾角应与其前后相邻的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一致。由薄矿体的矿体走向平面外向内的透视的角度可见,内部的不同的辐条形炮孔组,在不同层面的叠加下,可以呈现出由上盘区至下盘区,重叠布置的状态。
进一步的,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先于与其前后相邻且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起爆。
上述,矿体较薄时,空间不足难以实现重叠布置,交错布置即可适应薄矿体空间受限的特点,同时使爆破能量分布更加均匀、爆破效果更好。矿体变厚段所需的爆破补偿空间和自由面均增大,重叠布置能适应矿体变厚段空间增大的特点;另外,中央排比上下盘排优先起爆,可在矿体中央预先形成补偿空间和自由面,从而在前方原补偿空间和自由面的基础上为后续起爆的上下盘排增加提供了位于中央的新补偿空间和自由面,避免前方原补偿空间和自由面的不足。
进一步的,参考图14,根据如下限定辐条形炮孔之间的空间位置:
(1)第一排间距,D1: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
(2)第二排间距,D2: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
所述第一排间距或所述第二排间距,与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任一辐条形炮孔的排内孔底距的比值范围为0.5-5。
上述,在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包括多个组成其所在平面的辐条形结构的辐条形炮孔。 D1为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之间的垂直距离。D2,为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上述,排内孔底距,参考图15,是针对于单一一个排面中的辐条形炮孔与其他炮孔之间的关系而定义的。其中,在一个辐条形的炮孔组中,均是以基点为起点向矿体单元区域内沿其排面所在方向构建的多个辐条形炮孔组成的辐条形结构,一个矿体单元区域中,分别构建对称的上下两组辐条形炮孔组,对应的具有上下两个基点。在一组辐条形炮孔组中,其构建炮孔的起点均为基点,其孔口均在矿体单元区的上方的上表面或下方的下表面上,而孔底均根据炮孔要求,打孔至矿体单元区的中部;由于其构成辐条形,扇形的结构形状。
因此,基本相邻的辐条形炮孔的长度不同,则一个待测量的辐条形炮孔A的孔底A1,至与其相邻且炮孔长度大于A的炮孔B的孔底B1的垂直距离,即为辐条形炮孔A的排内孔底距AB
其公式定义为:
Figure M_220824111136714_714629001
上述,第一排间距或所述第二排间距,限定了与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任一辐条形炮孔的排内孔底距的比值范围,通过限定该比值范围,能够增强爆炸波的反射拉伸破岩作用,从而使爆破块度更均匀、爆破效果更好。
实施例4:
参照图5,基于实施例1,本发明第3实施例提供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300中,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包括:
步骤S320,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以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作为爆破的补偿空间,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上述,一次、整体爆破为将脉内分段巷道和脉内切割天井包围的实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一次爆破,爆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作业更安全。
上述,补偿空间(脉内分段巷道和脉内切割天井)为必要工程,无需另外补充其他补偿空间,工程量更节省、回采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步骤S320,所述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包括:
步骤S321,采用如下装药结构装药: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装药;并且,对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装药;
上述,上、下盘排为定向切割炮孔,采用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不耦合装药,药量较中间排炮孔小,以实现沿上、下矿岩界限的爆破切割。
上述,中央排为集中抛掷炮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耦合装药,药量大,利于克服薄矿体受限空间的爆破夹制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22中的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包括:
在所述辐条形炮孔内采用多个药包,药包间采用空气柱间隔;沿所述辐条形炮孔内的孔底至孔口方向,装药量成比例依次减少,并且,空气柱成比例依次增加。
上述,辐条形炮孔的孔内采用多个药包组合,药包间采用空气柱间隔;沿孔底至孔口方向,装药量成比例依次减少,空气柱成比例依次增加。
例如,参考图16,一辐条形炮孔,孔口至孔底方向依次设置c、b和a,3个药包,其中药包a设于孔底位置,a和b之间设有空气柱间隔e,b和c之间设有空气柱间隔f,c至孔口之间设有空气柱间隔g。其中,从垂直方向上看,药包装药量符合a>b>c;并且,空气柱间隔的大小符合g>f>e。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20中的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中,爆破方式包括:
步骤S322,将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内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同时起爆;并且,将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单独起爆。
上述,根据与前方爆破自由面的远近,中央排和上下盘排炮孔前后交错布置,因此根据与前方爆破自由面的距离由近至远依次起爆,且中央排与上下盘排延迟起爆可相互为对方提供补偿空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薄矿体的矿体走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脉内巷道;
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构成由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合围成的矿体单元区域;
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布置辐条形炮孔,并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内巷道包括至少两个横向设置的横向巷道通道;
所述脉内切割天井包括至少两个纵向设置的纵向天井通道;
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交叉连接;
优选地,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互相垂直且交叉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大于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的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优选地,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与相邻且处于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分段顶板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值为2-100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薄矿体中,所述脉内巷道中所有所述横向巷道通道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所有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通道总体积与所述薄矿体内设置的爆破体的实体总体积的比值不小于10%。
5.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大于爆破贫损控制率所对应的扩采炮孔深度的2倍;
优选地,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包括爆破设计贫化率和爆破设计损失率;所述爆破贫损控制率通过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确定,确定方法包括:
当矿体厚度为3-5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20%;
当矿体厚度为1-3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30%;
当矿体厚度小于1米时,所述爆破设计贫化率和所述爆破设计损失率均≤4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于所述薄矿体内构建与所述脉内巷道交叉设置的脉内切割天井,包括:
沿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倾向,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优选地,所述通过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在所述薄矿体内构建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中的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薄矿体的矿体界限形态,确定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天井截面形状;
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其中,所述外圈炮孔的横截面构成的形状包围于所述内圈炮孔的横截面组成的形状的外圈;
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
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天井截面形状,布置由多个拉槽炮孔组成的内圈炮孔和外圈炮孔包括:
根据所述天井截面形状,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位置;
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
根据所述孔位置和所述孔深布置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中的每个所述拉槽炮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确定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包括:
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相等;并且,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孔深均不大于一次拉槽爆破成井方法形成所述纵向天井通道的双自由面正、反多层平台高度的累加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的所述拉槽炮孔进行装药,组成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在所述内圈炮孔和所述外圈炮孔在其长度方向,以相邻两个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之间划分为一个天井单元,并将所述天井单元依长度方向的距离划分成上半段和下半段两部分,并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包括:
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280_280584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339_339152002
根据所述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370_370439001
和所述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401_401661002
,每层药包之间设置实体间隔,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进行分别装药,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上半段中的上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432_432902001
和所述下半段中的下药包层数
Figure M_220824111129448_448546002
,包括:
Figure M_220824111129479_479790001
时,
Figure M_220824111129547_547189002
;当
Figure M_220824111129578_578413003
时,
Figure M_220824111129625_625276004
优选地,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内各药包之间设有第一间隔,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内药包距离;
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之间设有第二间隔,所述第二间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段间距离;
所述段间距离为所述段内药包距离的1-3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脉内巷道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中,在矿体走向平面的上方边界为分段顶板,下方边界为分段底板;
所述上半段,以所述上半段上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底板为单自由面;所述下半段,以所述下半段下方的所述横向巷道通道的所述分段顶板为单自由面;爆后分别形成
Figure M_220824111129656_656536001
层正向平台和
Figure M_220824111129704_704837002
层反向平台的组合空间;
所述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包括:
对组成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的所述天井单元进行爆破,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其中,通过如下顺序对所述天井单元中的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起爆,得到所述纵向天井通道:
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均以设于所述单自由面的药包位置为起爆起点,以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远离所述单自由面的最远端,且在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相接的药包位置为起爆终点;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各自沿着由所述起爆起点至所述起爆终点的方向对药包进行依次起爆;
优选地,所述上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
Figure M_220824111129736_736619001
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第
Figure M_220824111129767_767902002
层;所述下半段中,由所述起爆起点到起爆终点的药包爆破顺序为:第1层至第N层,其中,最后起爆的药包层即
Figure M_220824111129814_814746003
层;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29845_845978004
层与所述
Figure M_220824111129877_877253005
层同时起爆;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待爆破拉槽炮孔进行爆破,还包括:
Figure M_220824111129892_892859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上半段和所述下半段的各第1层、各第2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29927_927530002
层和
Figure M_220824111129958_958805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29974_974412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0005_005700005
层;
Figure M_220824111130021_021291001
时,起爆顺序依次为:所述下半段的第1层、所述下半段的第2层和所述上半段的第1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0052_052526002
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0083_083786003
层、第
Figure M_220824111130099_099409004
层和第
Figure M_220824111130116_116956005
层。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掏采辐条形炮孔,包括:
分别在所述薄矿体的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的上盘区、矿体中央区和下盘区分别布置3排辐条形炮孔组,依次为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并且,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平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矿体中轴面重合或平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平行;
优选地,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上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以及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排面与所述薄矿体的下盘矿岩交界面的垂直距离,均为单个炮孔半径的2-6倍;
优选地,所述矿体单元区域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的排面以所述矿体中轴面所在排面为轴心,在空间上呈对称布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3个排面的所述的辐条形炮孔的在排面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对应关系为,每个排面的辐条形炮孔,在其他2个排面中均有对应辐条形炮孔;
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
优选地,所述在不同排面中,具有对应关系的各排面的所述辐条形炮孔与相邻的排面的辐条形炮孔之间,呈交错布置或重叠布置,包括: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不大于30%时,以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为一个对应组;在所述对应组内,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均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不同,并且,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为:
Figure M_220824111130148_148735001
;或,
Figure M_220824111130211_211232002
其中,
Figure M_220824111130258_258106001
为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0289_289390002
Figure M_220824111130323_323044003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所在的所述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0338_338672004
为与当前的所述对应组具有相邻关系的对应组内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的倾角;其中,所述相邻关系,为与当前的对应组距离最近的组,且该距离最近的组中的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大于
Figure M_220824111130369_369912005
所对应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在所述对应组中,以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为基准,与其距离最近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具有对应关系;并且,具有对应关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均小于所述中央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的倾角
Figure M_220824111130385_385548001
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与其前后相邻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辐条形炮孔在其排面的倾角的相同;
优选地,当所述薄矿体的矿体厚度的增大幅度大于30%,所述薄矿体的变厚段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先于与其前后相邻且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所述辐条形炮孔起爆。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一排间距,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在排面与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之间的垂直距离,为第二排间距;所述第一排间距或所述第二排间距,与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或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任一辐条形炮孔的排内孔底距的比值范围为0.5-5。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薄矿体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辐条形炮孔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包括:
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以所述脉内巷道和所述脉内切割天井作为爆破的补偿空间,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装药,包括:
采用如下装药结构装药:
对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装药;并且,对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中的每个所述辐条形炮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装药;
优选地,所述药包、空气柱非均匀交替装药结构,包括:
在所述辐条形炮孔内采用多个药包,药包间采用空气柱间隔;沿所述辐条形炮孔内的孔底至孔口方向,装药量成比例依次减少,并且,空气柱成比例依次增加;
优选地,所述采用一次、整体爆破,对所述薄矿体进行扩采中,爆破方式包括:
将对称设置的所述上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和所述下盘区辐条形炮孔组内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同时起爆;并且,将所述中央区辐条形炮孔组的所述辐条形炮孔在装药后单独起爆。
CN202211022456.9A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Active CN115095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2456.9A CN115095325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2456.9A CN115095325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325A true CN115095325A (zh) 2022-09-23
CN115095325B CN115095325B (zh) 2022-11-29

Family

ID=83299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2456.9A Active CN115095325B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5325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0196A (en) * 1978-09-15 1980-04-02 Edenvale Eng Works Tunnelling between levels
RU2234603C2 (ru) * 2001-05-08 2004-08-20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руд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в твердых горных порода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338674A (zh) * 2008-08-14 2009-01-07 武汉理工大学 直接装运矿石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US20120017792A1 (en) * 2009-02-10 2012-01-26 Dyno Nobel Asia Pacific Pty Limited Method of blasting
CN103696769A (zh) * 2013-12-06 2014-04-0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上向留矿间隔装药分次爆破拉槽法
CN106522955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广西大学 空区废石充填与顶部围岩崩落协同再造覆盖层的间柱回收方法
CN108361032A (zh) * 2018-03-27 2018-08-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水平至倾斜极薄脉至薄脉矿体的进路掏槽式采矿法
CN109900174A (zh) * 2017-12-11 2019-06-18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分段高度的快速爆破拉槽方法
CN110952982A (zh) * 2019-11-14 2020-04-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急倾斜薄脉至极薄脉矿体的中深孔预裂爆破采矿法
CN110984990A (zh) * 2019-12-22 2020-04-10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底柱分段崩落纵向进路拉槽采矿方法
CN112177611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或急倾斜坚硬薄矿体采矿的方法
CN112746847A (zh) * 2021-01-15 2021-05-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方法
CN113446006A (zh) * 2021-07-27 2021-09-28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急倾斜脉状矿体的空场采矿方法
CN114215519A (zh) * 2021-11-30 2022-03-2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一种厚度变化急倾斜厚矿体的多方案联合开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30196A (en) * 1978-09-15 1980-04-02 Edenvale Eng Works Tunnelling between levels
RU2234603C2 (ru) * 2001-05-08 2004-08-20 Кабардино-Балкар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руд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в твердых горных породах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101338674A (zh) * 2008-08-14 2009-01-07 武汉理工大学 直接装运矿石的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US20120017792A1 (en) * 2009-02-10 2012-01-26 Dyno Nobel Asia Pacific Pty Limited Method of blasting
CN103696769A (zh) * 2013-12-06 2014-04-0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上向留矿间隔装药分次爆破拉槽法
CN106522955A (zh) * 2016-12-05 2017-03-22 广西大学 空区废石充填与顶部围岩崩落协同再造覆盖层的间柱回收方法
CN109900174A (zh) * 2017-12-11 2019-06-18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适用于不同分段高度的快速爆破拉槽方法
CN108361032A (zh) * 2018-03-27 2018-08-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水平至倾斜极薄脉至薄脉矿体的进路掏槽式采矿法
CN110952982A (zh) * 2019-11-14 2020-04-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一种急倾斜薄脉至极薄脉矿体的中深孔预裂爆破采矿法
CN110984990A (zh) * 2019-12-22 2020-04-10 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无底柱分段崩落纵向进路拉槽采矿方法
CN112177611A (zh) * 2020-09-28 2021-01-05 安徽铜冠(庐江)矿业有限公司 一种倾斜或急倾斜坚硬薄矿体采矿的方法
CN112746847A (zh) * 2021-01-15 2021-05-04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缓倾斜至倾斜中厚矿体的采矿方法
CN113446006A (zh) * 2021-07-27 2021-09-28 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急倾斜脉状矿体的空场采矿方法
CN114215519A (zh) * 2021-11-30 2022-03-22 西北矿冶研究院 一种厚度变化急倾斜厚矿体的多方案联合开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325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61688U (zh) 一种上向中深孔掏槽爆破的炮孔布置结构
CN113446006A (zh) 一种急倾斜脉状矿体的空场采矿方法
CN109373843A (zh) 一种无天井深孔拉槽爆破方法
CN107576235B (zh) 一种干旱区露天矿的爆破方法
RU2322583C2 (ru) Способ разработки крутопадающих и наклонных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малой и средней мощности
CN101893415A (zh) 拱形控顶光面控柱爆破方法
CN109737846B (zh) 一种缓倾角层状岩体防拒爆爆破方法
CN114034218B (zh) 一种多层圆台爆破的大进尺掏槽爆破方法及结构
CN210440032U (zh) 扇形中深孔装药结构
CN115095325B (zh) 一种薄矿体采矿方法
CN104790950B (zh) 优化型采矿中深炮孔微差爆破切割拉槽方法
CN112923821A (zh) 降低并固定岩石抵抗力的钻爆掘进方法
CN109798813B (zh) 一种侧向崩矿炮孔结构以及侧向崩矿方法
CN113203331B (zh) 一种大断面隧道分断面两次起爆方法
CN114935289A (zh) 一种亚光面掘进的爆破结构
CN113738361B (zh) 一种急倾斜煤层综放工作面圆弧段冲击地压的防治方法
CN110608642B (zh) 一种维护隧道台阶稳定的微创爆破开挖方法
CN108709467A (zh) 下向扇形深孔代替垂直深孔精细化爆破的方法
CN114676604A (zh) 一种优化掏槽孔及空孔位置以提高爆破掘进进尺的方法
CN110617747B (zh) 一种下台阶微创爆破方法
CN108627057B (zh) 一种厚大矿体拉槽爆破方法
CN110454158A (zh) 扇形中深孔装药结构及扇形中深孔爆破方法
CN217403284U (zh) 一种亚光面掘进的爆破结构
CN110595305B (zh) 波峰不关联起爆方法
CN115355785B (zh) 一种考虑炮孔偏斜的分段爆破成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