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95124A -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5124A
CN115095124A CN202210598324.4A CN202210598324A CN115095124A CN 115095124 A CN115095124 A CN 115095124A CN 202210598324 A CN202210598324 A CN 202210598324A CN 115095124 A CN115095124 A CN 115095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upright pos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8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文涛
唐晓慧
杨建华
薛恒辉
肖聚起
胡正涛
段会力
陈金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cha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cha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cha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chang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83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951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95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512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24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rising essentially special base construction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special ground-engaging parts, e.g. inclined struts, whe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5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pecial means for supporting or forming platforms; Platfor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18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adjustable in height
    • E04G1/22Scaffolds having a platform on an extensible substructure, e.g. of telescopic type or with lazy-tongs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2Scaffold feet, e.g. with arrangements for adjus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06Consoles; Brack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5/00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scaffolds
    • E04G5/10Steps or lad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caffol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00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 E04G1/24Scaffolds primarily resting on the ground comprising essentially special base construction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special ground-engaging parts, e.g. inclined struts, wheels
    • E04G2001/242Scaffolds movable on wheels or tra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升降平台,主要包括可调底座、升降平台和控制系统。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平台面积大,安全性强;通过将上立柱可转动安装于下立柱的上方,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第二升降轨道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进而驱使对应的升降小车进行升降。具体使用时,第一升降轨道上施工平台位于顶板的上表面,可随时载入施工人员或施工用具,该施工平台上升至第二升降轨道之后,控制系统控制上立柱旋转,并使其他任意一第二升降轨道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再将上部的某一施工平台沿第一升降轨道降落至顶板上表面,从而实现高处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与地面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的更替,且不影响平台上其他施工人员继续施工,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一般会通过建筑用平台来进行增高以辅助完成高处作业。目前的高处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携带多种工具,然而现有建筑平台面积小,无法同时容纳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需要施工人员随同一平台往复升降,以将不用的工具送下去,再将需要的新工具运送上来。此外,现有的建筑平台一般仅承载一人,无法实现多人同时作业,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建筑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建筑平台存在的平台面积小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升降平台,主要包括:
可调底座,所述可调底座包括底板、顶板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用于调节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
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支撑立柱和施工平台,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下立柱和设置于所述下立柱顶端的上立柱;所述下立柱固定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下立柱的侧壁设置有一条沿所述下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轨道;所述上立柱的底端套设于所述下立柱的顶端内部,且所述上立柱能够相对所述下立柱进行360度旋转;所述上立柱的侧壁设置有多条第二升降轨道,且任意一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均沿所述上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中的一条与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对齐,所述第一升降轨道、以及多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中未与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对齐的任意一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上均配置有一升降小车,任意所述升降小车上均装载一所述施工平台;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上立柱的转动以及任意一所述升降小车的升降运动。
可选的,所述上立柱和所述下立柱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其中,所述上立柱的任意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升降轨道,所述下立柱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升降轨道。
可选的,所述下立柱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环形支撑,用于支撑所述上立柱上的所述施工平台;所述环形支撑连续分布于所述下立柱的三个侧面,所述第一升降轨道设置于所述下立柱的未分布所述环形支撑的一个侧面上。
可选的,任意所述施工平台包括矩形平台本体和扇形收缩板,所述矩形平台本体水平装载于所述升降小车上,所述矩形平台本体的两侧内部分别收纳一所述扇形收缩板,且任意所述扇形收缩板的顶端均与所述矩形平台本体铰接;任意相邻所述矩形平台本体的相邻侧的所述扇形收缩板展开并连接形成环形施工平台。
可选的,任意所述扇形收缩板的外侧边开设有连接孔,任意相邻所述扇形收缩板之间通过U型杆件贯穿所述连接孔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立柱在所述顶板上偏向后侧设置,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安装于所述下立柱的前侧;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拐角形反力撑支架,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下立柱的后侧连接,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后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板的后侧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与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斜边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齿轮组件形成可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上立柱的底部,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所述下立柱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液压伸缩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还连接有剪叉机构和爬行梯。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锁紧功能的万向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上立柱可转动安装于下立柱的上方,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第二升降轨道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进而驱使对应的升降小车进行升降,实现对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的输送。具体使用时,第一升降轨道上的升降小车及施工平台位于顶板的上表面,可随时载入施工人员或施工用具,该升降小车及施工平台上升至第二升降轨道之后,控制系统控制上立柱旋转,并使其他任意一第二升降轨道来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再将上部的某一升降小车沿第一升降轨道降落至顶板上表面,从而实现高处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与地面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的更替,针对性强,不影响平台上其他施工人员继续施工,实用性强,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通过设置可调底座,可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调节顶板的高度,进而实现对升降平台整体高度的调节,可满足多种施工高度需求。
另外,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将施工平台设置为了拼接式且拼接后呈环形施工平台,不仅拼装方便,而且平台面积增大,施工人员装载量增大,可同时装载3~5人,既能够防止施工人员掉落,同时配合上述施工平台的更替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施工人员或部分施工工具输送至地面,其他施工人员仍可保留在环形施工平台上继续施工,有效避免了所有施工人员随同一平台往复升降带来的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另外,在本发明公开的另一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环形支撑能够有效支撑环形施工平台,使其在上立柱静止状态下、以及随上立柱转动过程中不坠落,提升了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中环形支撑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中环形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U型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建筑升降平台;2、可调底座;21、底板;22、顶板;3、支撑立柱;31、下立柱;32、上立柱;33、第一升降轨道;34、第二升降轨道;4、施工平台;41、矩形平台本体;42、扇形收缩板;43、连接孔;44、U型杆件;5、环形支撑;6、拐角形反力撑支架;7、支撑杆;8、液压伸缩杆;9、剪叉机构;10、爬行梯;11、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建筑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现有建筑平台存在的平台面积小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升降平台1,主要包括:
可调底座2,可调底座2包括底板21、顶板22和升降调节组件,升降调节组件连接于底板21和顶板22之间,用于调节顶板22与底板21之间的间距,进而调节顶板22及其上升降平台(如下所述)的高度;
升降平台,升降平台包括支撑立柱3和施工平台4,支撑立柱3包括下立柱31和设置于下立柱31顶端的上立柱32;下立柱31固定于顶板22的上表面,下立柱31的侧壁设置有一条沿下立柱31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轨道33;上立柱32的底端套设于下立柱31的顶端内部,且上立柱32能够相对下立柱31进行360度旋转;上立柱32的侧壁设置有多条第二升降轨道34,且任意一条第二升降轨道34均沿上立柱32的高度方向延伸;多条第二升降轨道34中的一条与第一升降轨道33对齐,第一升降轨道33、以及多条第二升降轨道34中未与第一升降轨道33对齐的任意一条第二升降轨道34上均配置有一升降小车,任意升降小车上均装载一施工平台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上立柱32的转动以及任意一升降小车的升降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立柱32和下立柱31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其中,上立柱32的任意一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二升降轨道34,下立柱3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升降轨道33。当然,上立柱32和下立柱31也可以是截面形状不同的柱体,比如,下立柱31为四棱柱、而立柱32为圆柱体;此外,上立柱32的外周也并不限于上述的设置四根第二升降轨道34,比如:若上立柱32是三棱柱则设置三根(每侧一根),是五棱柱则设置五根(每侧一根),圆柱则可根据需求周向间隔设置2~5根,等等。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下立柱31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环形支撑5,用于支撑上立柱32上的施工平台4,防止施工平台坠落,进一步提高施工平台4高处作业的安全性;当下立柱31是截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时,环形支撑5连续分布于下立柱31的三个侧面,第一升降轨道33设置于下立柱31的未分布环形支撑5的一个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任意施工平台4包括矩形平台本体41和扇形收缩板42,矩形平台本体41水平装载于升降小车(图中未示出)上,矩形平台本体41的两侧内部分别收纳一扇形收缩板42,且任意扇形收缩板42的顶端均与矩形平台本体41铰接。正常情况下,扇形收缩板42收缩于矩形平台本体41的侧部内部,施工平台4整体呈矩形;当矩形平台本体41被运送至上立柱32上,将矩形平台本体41两侧的扇形收缩板42均以各自的铰接点向外转动并展开,相邻矩形平台本体41的相邻侧的扇形收缩板42展开并连接形成环形的施工平台4。由于正常情况下,本实施例优选一块施工平台4位于低处,而三块施工平台4位于高处,且该三块施工平台4紧邻布置,基于此,当该三块施工平台4的扇形收缩板42全部展开后,形成一有缺口的环形施工平台,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任意扇形收缩板42的外侧边开设有连接孔43,任意相邻扇形收缩板42之间通过U型杆件44贯穿连接孔43连接。如图5所示,U型杆件44包括横杆和连接于横杆两端的竖杆,另两竖杆的底端向内倾斜,使得U型杆件44的整体轮廓呈梯形。本实施例优选U型杆件44整体一体成型,倾斜的竖杆为相对横杆弯折而成,自身具备预紧弹性力,当U型杆件44的两根竖杆分别插入两侧扇形收缩板42上的连接孔43后,能够将两扇形收缩板42紧固连接,实现两扇形收缩板42的紧密对接,有利于提升环形施工平台的结构稳定性。采用上述U型杆件44连接两侧扇形收缩板42的方式,不仅连接效果牢靠,而且U型杆件44拆装均很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下立柱31在顶板22上偏向后侧(即如图2所示的右侧)设置,第一升降轨道33安装于下立柱31的前侧(即如图2所示的左侧);顶板22上表面前侧空置的部分用于放置施工平台4。底板21的后侧(即如图2所示的右侧)设置有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的一端与下立柱31的后侧(即如图2所示的右侧)连接,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的另一端与底板21的后侧固定连接。如图1-3所示,顶板22的后侧铰接有一支撑杆7,支撑杆7用于与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的斜边连接,提高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优选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的横边的一端与底板21连接,且该横边与底板21位于同一平面上,斜边的底端连接横边的另一端、顶端连接上立柱32的后侧(即如图2所示的右侧)。拐角形反力撑支架6在平台整体的后侧形成三角形支架,能够对偏心布置的支撑立柱3一个有效的后支撑力,以提升平台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式上立柱32与下立柱31之间通过齿轮组件形成可转动连接,齿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上立柱32的底部,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主动齿轮和驱动电机均安装于下立柱31的内部。驱动电机与上述控制系统通讯连接,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使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以及与该从动齿轮连接的上立柱32相对下立柱31进行360度旋转,以使不同的第二升降轨道34与第一升降轨道33对齐。作为其他方式,上立柱32与下立柱31之间还可以通过传动带等其他形成实现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液压伸缩杆8,液压伸缩杆8与控制系统通讯连接,可由控制系统控制液压伸缩杆8的伸缩量,进而调节顶板22的高度。同时,底板21和顶板22之间还连接有剪叉机构9,用于提高顶板22相对底板21升降时的运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板21和顶板22之间还设置有爬行梯10,当顶板22的高度超过两米时,施工人员可通过爬行梯10攀爬至顶板22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板21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锁紧功能的万向轮11,用于移动平台整体,灵活性高。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升降平台,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将上立柱可转动安装于下立柱的上方,能够通过控制系统调节不同的第二升降轨道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进而驱使对应的升降小车进行升降,实现对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的输送。具体使用时,第一升降轨道上的升降小车及施工平台位于顶板的上表面,可随时载入施工人员或施工用具,该升降小车及施工平台上升至第二升降轨道之后,控制系统控制上立柱旋转,并使其他任意一第二升降轨道来与第一升降轨道对齐,再将上部的某一升降小车沿第一升降轨道降落至顶板上表面,从而实现高处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与地面施工人员或施工工具的更替,针对性强,不影响平台上其他施工人员继续施工,实用性强,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此外,通过设置可调底座,可通过升降调节组件调节顶板的高度,进而实现对升降平台整体高度的调节,可满足多种施工高度需求。
另外,本实施例将施工平台设置为了拼接式且拼接后呈环形施工平台,不仅拼装方便,而且平台面积增大,施工人员装载量增大,可同时装载3~5人,既能够防止施工人员掉落,同时配合上述施工平台的更替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施工人员或部分施工工具输送至地面,其他施工人员仍可保留在环形施工平台上继续施工,有效避免了所有施工人员随同一平台往复升降带来的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另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环形支撑能够有效支撑环形施工平台,使其在上立柱静止状态下、以及随上立柱转动过程中不坠落,提升了平台的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底座,所述可调底座包括底板、顶板和升降调节组件,所述升降调节组件连接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用于调节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间距;
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支撑立柱和施工平台,所述支撑立柱包括下立柱和设置于所述下立柱顶端的上立柱;所述下立柱固定于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下立柱的侧壁设置有一条沿所述下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升降轨道;所述上立柱的底端套设于所述下立柱的顶端内部,且所述上立柱能够相对所述下立柱进行360度旋转;所述上立柱的侧壁设置有多条第二升降轨道,且任意一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均沿所述上立柱的高度方向延伸;多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中的一条与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对齐,所述第一升降轨道、以及多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中未与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对齐的任意一条所述第二升降轨道上均配置有一升降小车,任意所述升降小车上均装载一所述施工平台;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上立柱的转动以及任意一所述升降小车的升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和所述下立柱均为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四棱柱,其中,所述上立柱的任意一侧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升降轨道,所述下立柱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升降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的顶部侧面设置有环形支撑,用于支撑所述上立柱上的所述施工平台;所述环形支撑连续分布于所述下立柱的三个侧面,所述第一升降轨道设置于所述下立柱的未分布所述环形支撑的一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施工平台包括矩形平台本体和扇形收缩板,所述矩形平台本体水平装载于所述升降小车上,所述矩形平台本体的两侧内部分别收纳一所述扇形收缩板,且任意所述扇形收缩板的顶端均与所述矩形平台本体铰接;任意相邻所述矩形平台本体的相邻侧的所述扇形收缩板展开并连接形成环形施工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任意所述扇形收缩板的外侧边开设有连接孔,任意相邻所述扇形收缩板之间通过U型杆件贯穿所述连接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立柱在所述顶板上偏向后侧设置,所述第一升降轨道安装于所述下立柱的前侧;所述底板的后侧设置有拐角形反力撑支架,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下立柱的后侧连接,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后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后侧铰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用于与所述拐角形反力撑支架的斜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柱与所述下立柱之间通过齿轮组件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齿轮和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上立柱的底部,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驱动电机均安装于所述下立柱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组液压伸缩杆,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还连接有剪叉机构和爬行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具有锁紧功能的万向轮。
CN202210598324.4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Withdrawn CN1150951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8324.4A CN115095124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8324.4A CN115095124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5124A true CN115095124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88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8324.4A Withdrawn CN115095124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9512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89080A1 (en) Suspended scaffolding system
CN205713147U (zh) 一种预制楼板快速就位装置
US20200173185A1 (en) Deck and hoist for use in construction
US9550661B2 (en) Self-contained, portable and self-supporting scaffolding kit
CN214169903U (zh) 一种液压顶升爬模机构
CN112343318B (zh) 建筑用防倾斜脚手架
CN214141470U (zh) 一种电动双剪叉式平台车
CN115095124A (zh) 一种建筑升降平台
CN215291292U (zh) 一种房屋建筑施工用升降装置
CN215254436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脚手架
KR200378217Y1 (ko) 고소작업용 틀비계
CN212453549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可升降脚手架
CN210885045U (zh) 一种具有直爬梯防坠装置的塔吊
CN220645110U (zh) 一种地砖保护脚手架
CN220814801U (zh) 一种可拓展的机电施工用脚手架
CN214531827U (zh) 一种可移动的建筑施工用安全梯式脚手架
CN218668430U (zh) 一种稳固支撑的市政房建搭载架
CN21422052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CN218758615U (zh) 一种可折叠的建筑工程施工架
CN110453902A (zh) 一种建筑施工平台
JP3725860B2 (ja) ボーリング工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ボーリングシステム
CN214247188U (zh) 一种可自折叠的登高梯
CN220224960U (zh) 施工平台
CN218933768U (zh) 一种预制楼梯安装架
CN219569531U (zh) 一种加装电梯用的施工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