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4603A -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4603A
CN115084603A CN202110272340.XA CN202110272340A CN115084603A CN 115084603 A CN115084603 A CN 115084603A CN 202110272340 A CN202110272340 A CN 202110272340A CN 115084603 A CN115084603 A CN 115084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nergy
reforming
fuel cell
hydrogen produc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23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慧
王超
梁兆文
魏长河
宋祎博
高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23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4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4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460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 H01M8/0606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612Combination of fuel cell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reactants or for treatment of residues with means for produc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from carbon-containing material
    • H01M8/0618Reforming processes, e.g. autothermal, partial oxidation or steam re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52Storage of heat in the fuel cell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07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related to heat exchange
    • H01M8/04067Heat exchange or temperature measuring elements, thermal insulation, e.g. heat pipes, heat pumps, fins
    • H01M8/04074Heat exchange unit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uel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50/00Fuel cell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Specific features of fuel cell system
    • H01M2250/20Fuel cell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 Hydrogen, Water And Hydr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该系统包括:甲醇水供给装置、重整制氢装置、能量互换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其中,能量互换装置,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送给重整制氢装置;而重整制氢装置基于该热能对输入的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再将制得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装置;然后燃料电池装置基于输入的氢气生成电能,并再将生成电能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能量互换装置。通过基于能量互换装置形成的循环结构,可将燃料电池装置中产生的热能,重用于重整制氢装置中,因而可以减少对重整制氢装置的热能额外输入量,进而达到节约燃料资源的目的,以便解决燃料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倡导节能减排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伴随国家出台的各项法规、政策和补贴,氢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其节能环保、加氢时间短、续驶里程长等优势成为最近汽车工业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氢气存在密度小、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采用高压气态形态形式,将氢气直接存储在燃料电池中,则在氢气提取、运输、储存及加氢等环节存在储氢难、加氢困难、配套设施大、存在安全隐患等弊端。
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制氢供氢的方式,向燃料电池提供氢气,且,常用的制氢方法有水电解制氢、生物质制氢、热解制氢、烃醇重整制氢等。其中,烃醇类重整是工业上应用的主要制氢方法,而甲醇由于易溶于水、能量密度高、重整温度低、安全可靠、来源广泛等特性,作为储氢载体的首选。
然而,由于制氢过程为吸热反应,因而在现有的甲醇重整制氢技术中,需要额外消耗大量的供热燃料,从而存在资源消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旨在基于燃料电池放热的特征,通过对燃料电池热能的回收重利用,以降低制氢单元中燃料资源的消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甲醇水供给装置、重整制氢装置、能量互换装置、燃料电池装置;
所述甲醇水供给装置,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输入甲醇和水;
所述能量互换装置,分别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和所述燃料电池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送给所述重整制氢装置;
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和所述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热能,并基于所述热能对输入的所述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并将制得的氢气输送至所述燃料电池装置;
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与所述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基于输入的氢气生成电能,并将生成电能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所述能量互换装置。
可选地,所述能量互换装置包括:热能输入端、热能存储室和热能输出端;
所述热能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阀,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入所述热能存储室;
所述热能输出端包括第二控制阀,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将所述热能存储室中的热能传输至所述重整制氢装置。
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当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启动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重整制氢装置是否启动;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
可选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包括:气化室和气化室热能输入阀;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气化室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同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
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输送至所述气化室;
所述气化室,用于对甲醇和水进行气化。
可选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还包括:重整室和重整室热能输入阀;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重整室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热能存储室中所存储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热能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
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输送至所述重整室;
所述重整室,用于接收所述气化后的甲醇和水,并基于气化后的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重整装置加热器;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包括第三控制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三控制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将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所述气化室。
可选地,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还包括第四控制阀;
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四控制阀;
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将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所述重整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热能回收方法,所述热能回收方法包括:
检测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
当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启动后,收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
将所述热能输送至重整制氢装置。
可选地,所述方法由上述第一方面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该系统包括:甲醇水供给装置、重整制氢装置、能量互换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其中,能量互换装置,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送给重整制氢装置;而重整制氢装置基于该热能对输入的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再将制得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装置;然后燃料电池装置基于输入的氢气生成电能,并再将生成电能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能量互换装置,而能量互换装置再次将热能输送给重整制氢装置,以此构成能量互换循环结构。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于燃料电池装置在通过氢气产生电能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能,而重整制氢装置在制氢过程中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因而,本发明通过将燃料电池装置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能量互换装置,由能量互换装置基于回收的热能向重整制氢装置供热,可以减少对重整制氢装置的热能额外输入量,从而达到节约燃料资源的目的,以解决燃料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甲醇重制氢工作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热能回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针对甲醇重整制氢的技术,进行了相关工艺路线的分析、高性能催化剂的研究、微型反应器的研究等,其中,介绍了甲醇重整制氢的工艺方法,分析了各个工艺方法的优缺点。然而,针对甲醇重整制氢存在的本质问题(即,制氢所消耗的热源,由燃料资源提供),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的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构思为:基于重整制氢存在的耗热特征与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存在的放热特性,将燃料电池堆发电系统放出的热能,利用于重整制氢装置中,实现余温利用,达到热能平衡。基于该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旨在基于燃料电池放热的特性,通过对燃料电池热能的回收重利用,以降低制氢单元中燃料资源的消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包括:甲醇水供给装置、重整制氢装置、能量互换装置和燃料电池装置。
可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甲醇水供给装置,与重整制氢装置连接,用于向重整制氢装置输入甲醇和水;能量互换装置,分别与重整制氢装置和燃料电池装置连接,用于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送给重整制氢装置;重整制氢装置,分别与燃料电池装置和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热能,并基于热能对输入的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并将制得的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装置;燃料电池装置,与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基于输入的氢气生成电能,并将生成电能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能量互换装置。
具体实施时,为了最优地利用甲醇和水,且不造成资源浪费,本实施例中,基于如下的甲醇重整制氢的反应式(1-3),这三个反应式为吸热反应,甲醇水供给装置中的甲醇水溶液的醇水比可以是1:1。
CH3OH+H2O→CO2+3H2 (1)
CH3OH→CO+2H2 (2)
CO+H2O→CO2+H2 (3)
本实施中,基于重整制氢装置、燃料电池装置和能量互换装置构成的能量互换循环结构,该结构中,甲醇重整制氢装置可以利用来自燃料电池的热能,基于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并将制得的氢气输送给燃料电池装置作为产生电能和热能的原料,燃料电池装置基于甲醇重整制氢装置输送的氢气产生电能和热能,然后将电能输送给电机,将热能输送给重整制氢装置,用于重整制氢装置制氢。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由于燃料电池装置在通过氢气产生电能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能,而重整制氢装置在制氢过程中又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因而,本发明,通过将燃料电池装置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能量互换装置,由能量互换装置基于回收的热能向重整制氢装置供热,可以减少对重整制氢装置的热能额外输入量,从而达到节约燃料资源的目的,以解决燃料资源消耗过大的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该技术路线可以如下:
首先,使用蠕动泵以恒定速率向重整制氢装置内通入甲醇水溶液(甲醇与水的摩尔比为1:1的甲醇水溶液);其次,在加热的条件下,重整制氢装置中的甲醇与水进行反应,生成氢气;然后,将氢气输送给燃料电池堆,以进行电化学反应,释放电能和热量(即,热能);最后,一方面,释放的电能经DCDC电源转换器为电机供电以驱动整车,另一方面,释放的热量被重回收,作为重整制氢所需要的热源,以供给重整制氢装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甲醇重整制氢工作原理,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甲醇重制氢工作原理图。如图3所示,甲醇重整制氢装置可以包括气化室、重整室、纯化膜装置以及氧化层装置;甲醇水供给装置可以包括甲醇水箱、电磁阀、释压阀和泵(即,可以为蠕动泵)。其中,控制系统(即,上述的控制系统)可以控制电磁阀和泵的开与关,还可以通过热敏电阻器检测绝热隔离区内、重整室、纯化膜装置的温度。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甲醇重制氢工作原理,可以如下:
首先,控制系统开启电磁阀和泵,甲醇水箱中甲醇水在泵的作用下,将甲醇和水输送至气化室;接着,在加热的作用下,气化室中的甲醇和水气化,得到气态的甲醇和水;然后,气态的甲醇和水进入重整室,在重整室中进行重整制氢(制氢的反应式,可参见上述反应式1-3),并且,由于生成的初级氢气中含有杂质(如CO、CO2以及其他杂质),因而,本实例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纯化膜装置中,通过该装置中的氢气提纯胶对初级氢气进行纯化,分离出次级氢气和杂质气体(该杂质气体中以CO和CO2为主);最后,次级氢气再次通过过滤装置的进一步净化,以去除氢气中的小颗粒类杂质和有色杂质,得到高纯氢气,并将高纯氢气输送至燃料电池装置,而杂质气体通过氧化层装置将CO氧化成CO2,得到高纯碳气(CO2),并将高纯碳气输送至碳气回收装置。
另一方面,在燃料电池装置中,提纯后的H2与质子交换膜内铂类催化剂作用生成H+,并与阴极O2反应生成H2O释放热量和电能,热量回收以供气化室和重整室利用,电能经DCDC电源转换器为电机供电驱动整车。
其中,当控制系统检测到泵的出口处的压力较大时,则控制系统开启释压阀,使得进入气化室的甲醇水溶液以恒定的流量流入,以确保进入重整室的气态甲醇和气态水,在进入纯化膜装置之前,可以完全反应。
其中,由重整室输出的气体中,含有H2、CO2、和少量的CO,而质子膜燃料电池对氢气的纯度要求较高,氢气中的CO的含量要求小于50×10-6。因而,本实施例中采用膜分离技术提纯氢气,具体地,可以采用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实验室开发出的一种多孔半导体气溶胶,该气溶胶具有独特的化学、物理构造,可有效地分离氢气中的特定毒物,如CO2、CO。
由于绝热隔离区内的各个装置,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绝热隔离区内的环境温度过高,则表示产生的氢气较多,从而导致电流过大,进而损耗电池寿命。因而,本实施例中,在重整制氢装置中装有热敏电阻器,用以监测环境温度和电流,起到电流保护作用。热敏电阻器的具体安装及工作原理可以如下:
1、在绝热隔离区内安装热敏电阻器,用以检测绝热隔离区内的温度,当检测到绝热隔离区内的温度过高,超过第四预设阈值时,控制系统可以中断重整制氢装置和甲醇水供给装置的方式进行降温,待温度低于第四预设阈值后,再重新启动重整制氢装置和甲醇水供给装置;另一方面,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冷却装置,对绝热隔离区进行实时降温。
2、在重整室内安装热敏电阻器,用以检测重整室内的温度,当检测到绝热隔离区内的温度过高,超过第五预设阈值时,控制系统可以采取与上述第1点所述的方法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进行降温,在此不做赘述。
3、在重整室内安装热敏电阻器,用以检测纯化膜装置内的温度,当检测到纯化膜装置内的温度过高,超过第六预设阈值时,控制系统可以采取与上述第1点所述的方法相同或相似的方式进行降温,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换气装置的作用为:将绝热隔离区中的高纯碳气排出绝热隔离区,以减少绝热隔离区内的气压,同时,将高热的高纯碳气排出绝热隔离区后,可以达到降低绝热隔离区内温度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车载甲醇重整制氢系统的应用,提出制氢单元与燃料电池堆单元的能量互换,实现燃料电池堆的余温利用;还提出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的甲醇重制氢工作原理图及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促进车载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的实际应用。以此,提高燃料电池客车的安全性,节省氢瓶的使用,节约加氢站建设投入,降低氢气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大力促进氢燃料电池的推广,加快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能量互换装置包括:热能输入端、热能存储室和热能输出端。
具体实施时,热能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控制阀提供的输入动力,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入至热能存储室中;而热能输出端包括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控制阀提供的输出动力,将热能存储室中的热能传输至重整制氢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连接。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用于检测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燃料电池装置在运行时,则开启第一控制阀,通过第一控制阀提供的输入动力,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入至热能存储室中。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重整制氢装置是否启动;当控制系统检测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则控制系统开启第二控制阀,通过第二控制阀提供的输出动力,将热能存储室中的热能传输至重整制氢装置中。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重整制氢装置包括:气化室和气化室热能输入阀;气化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第二控制阀和气化室连接。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还用于当检测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同时开启第二控制阀和气化室热能输入阀,使得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可以流经气化室热能输入阀,进入气化室中。在该气化室中,基于气化室中的热量,液态的甲醇和水气化成气态的甲醇和水。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重整制氢装置还包括:重整室和重整室热能输入阀;重整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第二控制阀和重整室连接。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热能存储室中所存储的热能值;当检测到热能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则表示热能存储室中存储的热量在满足气化室所需的热能后,还有剩余热能用于重整室中,以用于重整室吸热反应的进行。则,当检测到热能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系统开启重整室热能输入阀,使得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可以流经重整室热能输入阀,顺利输送至重整室中。该重整室中,由气化室输入的气化后的甲醇和水,进行上述的三个吸热反应,生成氢气。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节能的角度,燃料电池装置释放的热量,可以先用于气化室中,以供气化室中的甲醇和水气化,然后再将剩余的热量输入重整室中,为上述三个吸热反应(上述反应式1-3)提供热能。
本实施例中,一方面,在系统启动初期,由于重整制氢装置先于燃料电池装置工作,因而存在燃料电池装置不能及时向重整制氢装置提供热能,则,可以通过重整装置加热器向气化室和/或重整室中提供所需的热能;另一方面,燃料电池装置中释放的能量,也可能存在不足以气化甲醇和水的情况,则也可以通过重整装置加热器对气化室和/或重整室输入热能。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系统还包括:重整装置加热器;重整装置加热器包括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与气化室热能输入阀连接。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则表示气化室中的热能不足以气化甲醇和水,因而,控制系统需开启第三控制阀,通过第三控制阀,将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气化室中。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重整装置加热器还包括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与重整室热能输入阀连接。第四控制阀,用于将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重整室。
具体实施时,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则表示重整室中的热能不足以支持上述三个吸热反应的进行,因而,控制系统需开启第四控制阀,通过第三控制阀,将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重整室中。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甲醇作为储氢载体,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制氢条件相对温和、不含硫、易获取、方便存储和运输、燃料排放无污染等特性和优势,将甲醇重整制氢系统集成并应用于整车中是未来大力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一条可行道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基于安装的上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可实现重整制氢系统与燃料电池堆的能量互换,达到燃料电池系统的余温利用,提高燃料电池堆的使用寿命,从而在车辆的实际应用中,不仅可以提高了整车安全性,节省氢瓶的使用,节约加氢站建设投入,降低氢气运输成本和运营成本,还可以减少燃料资源的额外消耗,达到清洁出行的目的。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能回收方法,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热能回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热能回收方法包括:
S41,检测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
S42,当检测到燃料电池装置启动后,收集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
S43,将热能输送至重整制氢装置。
具体实施地,可选地,方法由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执行。
本实施例中,重整制氢系统中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燃料电池电堆发电系统放出的热量可利用于制氢系统中,实现余温利用,达到热量平衡。
应当理解地,本发明说明书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甲醇水供给装置、重整制氢装置、能量互换装置、燃料电池装置;
所述甲醇水供给装置,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输入甲醇和水;
所述能量互换装置,分别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和所述燃料电池装置连接,用于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送给所述重整制氢装置;
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和所述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热能,并基于所述热能对输入的所述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并将制得的氢气输送至所述燃料电池装置;
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与所述能量互换装置连接,用于基于输入的氢气生成电能,并将生成电能过程中释放的热能输送至所述能量互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互换装置包括:热能输入端、热能存储室和热能输出端;
所述热能输入端包括第一控制阀,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输入所述热能存储室;
所述热能输出端包括第二控制阀,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阀,将所述热能存储室中的热能传输至所述重整制氢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当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启动时,开启所述第一控制阀;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重整制氢装置是否启动;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包括:气化室和气化室热能输入阀;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气化室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制氢装置启动时,同时开启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
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输送至所述气化室;
所述气化室,用于对甲醇和水进行气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制氢装置还包括:重整室和重整室热能输入阀;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分别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重整室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热能存储室中所存储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热能值达到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
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用于将所述第二控制阀处的热能输送至所述重整室;
所述重整室,用于接收所述气化后的甲醇和水,并基于气化后的甲醇和水进行重整制氢。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重整装置加热器;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包括第三控制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与所述气化室热能输入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气化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三控制阀;
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将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所述气化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还包括第四控制阀;
所述第四控制阀与所述重整室热能输入阀连接;
所述控制系统,还用于检测所述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当检测到所述重整室中的热能值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开启所述第四控制阀;
所述第四控制阀,用于将所述重整装置加热器中的热能输送至所述重整室。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9.一种热能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回收方法包括:
检测燃料电池装置是否启动;
当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装置启动后,收集所述燃料电池装置产生的热能;
将所述热能输送至重整制氢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执行。
CN202110272340.XA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Withdrawn CN115084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340.XA CN115084603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2340.XA CN115084603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4603A true CN115084603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2340.XA Withdrawn CN115084603A (zh) 2021-03-12 2021-03-12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4603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6837A (ja) * 1994-04-25 1995-11-10 Toyota Motor Corp 改質ガス供給システム
US20030077497A1 (en) * 2001-10-18 2003-04-24 Yiding Cao Waste heat recovery means for fuel cell power system
CN106299439A (zh) * 2016-11-08 2017-01-04 常州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106784919A (zh) * 2016-11-28 2017-05-31 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206349447U (zh) * 2016-11-08 2017-07-21 常州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109962260A (zh) * 2017-12-19 2019-07-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6837A (ja) * 1994-04-25 1995-11-10 Toyota Motor Corp 改質ガス供給システム
US20030077497A1 (en) * 2001-10-18 2003-04-24 Yiding Cao Waste heat recovery means for fuel cell power system
CN106299439A (zh) * 2016-11-08 2017-01-04 常州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206349447U (zh) * 2016-11-08 2017-07-21 常州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106784919A (zh) * 2016-11-28 2017-05-31 苏州氢洁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乙醇的高温燃料电池系统
CN109962260A (zh) * 2017-12-19 2019-07-0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5134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oring and generating hydrogen
US6592741B2 (en) Fuel gas generation system and generation method thereof
CA2415861C (en) Thermoelectric reformer fuel cell process
US20060127718A1 (en) Fuel cell,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sintering furnace, and power generator
US8936883B2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hydrogen from hydrocarbon fuel
CA2528691C (en) Fuel cell,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sintering furnace, and power generator
US8303676B1 (en) Conversion of C-O-H compounds into hydrogen for power or heat generation
CN109982963B (zh) 设有缓冲罐的氢气生成系统和方法
CA2508980C (en) Fuel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 in a fuel cell
CA2462874A1 (en) Zero/low emission energy supply station
CA2455350A1 (en) Zero/low emission and co-production energy supply station
CN110739471B (zh) 基于重整制氢装置与燃料电池的热电联供系统
CN106347161B (zh) 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汽车
CN111301185A (zh) 一种甲醇水混合动力汽车
CN114105096B (zh) 一种甲醇水重整制氢系统及其制氢方法
CN105329109A (zh) 一种太阳能辅助发电的燃料电池汽车
CN106740182A (zh) 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73068A (zh) 一种动力混合装置及其运行启动方法
CN111509279B (zh) 原位制氢燃料电池系统
CN115084603A (zh) 一种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车辆以及热能回收方法
KR102153760B1 (ko) 선박
CN217182213U (zh) 一种燃料电池氢气回收装置
CN112786934A (zh) 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磷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其发电方法
CN212810358U (zh) 一种清洁能源供电系统
CN213340447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一体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0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