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1081A -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1081A
CN115081081A CN202210788670.9A CN202210788670A CN115081081A CN 115081081 A CN115081081 A CN 115081081A CN 202210788670 A CN202210788670 A CN 202210788670A CN 115081081 A CN115081081 A CN 115081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ing
load
depth
area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86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士凯
赵得荣
潘忠德
郭红星
詹绍奇
李兵
薛博
胡林
陈晨
廖清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an Coal Mining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an Coal Mining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an Coal Mining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Huainan Min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an Coal Mining Exploi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86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10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1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10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重复上述步骤,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得出采动影响区的拟建建筑类别并且确定其合理荷载,为采煤沉陷区精细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同时,随着耕地红线的划定以及城市基础建设工程的迅猛发展,可用的建设用地日益紧张,部分资源型城市将面临无地可用的局面。为了解决建设用地面临的窘境,部分城市开始尝试在采煤沉陷区进行工程建设,为了加快沉陷区的资源化利用,国家发改委共批复了数十个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
目前对于采煤沉陷区的复垦技术、地基失稳机理与处理技术、新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特定条件下的地基稳定性评价、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的选址方法等技术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5808818A公开了一种采煤塌陷区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涉及特定条件下的地基稳定性评价,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408277A,公开了矿区新建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及防治方法,主要涉及新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但现有技术对于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合理荷载的确定还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为采煤沉陷区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缺乏对于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合理荷载的研究,无法为采煤沉陷区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
步骤二: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
步骤三: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
步骤四: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
步骤五: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合理荷载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为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的荷载确定提供了计算途径,能够得出拟建建筑类别并且确定其合理荷载,为采煤沉陷区精细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包括: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2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包括:
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1
获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其中,q为下沉系数,取0.93;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包括: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2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取10~15;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根据σz=0.1σc,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3
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4
表示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H表示安全保护层的深度,取值10~15m。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5
获取地基自重应力,其中,n表示从天然地面到计算深度z处的土层数,ri为第i层土的容重,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矩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6
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37
式中,a0为矩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P为均布荷载;b为矩形基础的宽度;l为矩形基础的长度;
圆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41
式中K0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R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的水平半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稳沉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
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用于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
拟建构筑物类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
判定模块,用于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
处理模块,用于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荷载确定模块,用于重复执行判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进一步地,所述稳沉区域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5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进一步地,所述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还用于:
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52
获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其中,q为下沉系数,取0.93;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判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53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取10~15;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根据σz=0.1σc,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54
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55
表示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H表示安全保护层的深度,取值10~15m。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61
获取地基自重应力,其中,n表示从天然地面到计算深度z处的土层数,ri为第i层土的容重,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矩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63
式中,a0为矩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P为均布荷载;b为矩形基础的宽度;l为矩形基础的长度;
圆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64
式中K0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R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的水平半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合理荷载的确定方法,该方法为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的荷载确定提供了计算途径,能够得出拟建建筑类别并且确定其合理荷载,为采煤沉陷区精细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2)采动影响区一般不做建筑使用或用作建筑时构筑物荷载十分保守,而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科学合理的扩大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可用荷载的范围,可以充分挖掘采动影响区内的土地建筑价值,降低煤矿生产造成的地面塌陷治理成本,提高采动影响区的土地资源价值。
(3)本发明可以很好地在理论上指导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的范围,避免因盲目扩建导致荷载过大引起的工程建设事故,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能够科学合理、简便快捷的确定新建构筑物的合理荷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中危险残余变形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具体过程为:
首先收集厚冲积层地质条件下的评价区内采矿资料、地质资料、岩石力学性质资料及未来开采规划资料,确定井下采空区的开采方式和顶板管理办法,为后续参数的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然后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8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S2: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具体过程为:
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选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进行残余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时,计算开采厚度按照煤层开采厚度考虑,地表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82
计算,其中,q为下沉系数,一般取0.93;k为调整系数,一般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S3: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具体的:建筑物类别根据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来确定,地基变形特征可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等,根据地表残余变形下沉系数来计算地基变形允许值,进而确定拟建构筑物的等级和类别,其计算过程采用国家标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具体标准见《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3变形计算相关内容。
S4: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具体过程为:
开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h′的计算主要考虑开采厚度、开采深度、工作面尺寸(反应开采程度)以及覆岩岩性的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与采厚、采深呈正比,与冲积层厚度成反比,其发育受工作面开采尺寸的影响,呈现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最后稳定的特性。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91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淮南矿区一般取10~15;当无观测数据时,借鉴类似矿区条件下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或者参考《“三下”采煤规范》中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的计算,首先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地基附加应力σz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而地基自重应力σc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根据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判定条件:σz=0.1σc,可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需要指出的是,地基附加应力σz是从基础底面起算,而地基自重应力σc是从地面起算,两者相差一个常数基础埋深。此时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是从地面起算的。
其中,所述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92
获取地基自重应力,其中,n表示从天然地面到计算深度z处的土层数,ri为第i层土的容重,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所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矩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93
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094
式中,a0为矩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P为均布荷载;b为矩形基础的宽度;l为矩形基础的长度;
圆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01
式中K0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R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的水平半径。
采空区“活化”从而引起危险残余变形的过程如图2所示。当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和导水裂隙带高度h′之和小于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02
时,采空区地表不会产生较大的残余形变,地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H和h′之和等于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03
时,地基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当H和h′之和大于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04
时,采空区地表可能发生“活化”从而产生较大的移动变形,地基处于不稳定状态。
根据建筑物荷载的影响深度是否达到导水裂隙带的发育高度为原则确定评价区拟建构筑物等级。考虑到计算误差等因素,在具体确定时两者之间留设10~15m的安全保护层H。根据以下公式进行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05
式中,H为安全保护层,第四纪表土层中取10m,在基岩内保护层取15m。由上式可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
S5: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S6:重复S4和S5,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合理荷载的确定方法,首先计算评价区内的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确定出稳沉区和非稳沉区;在稳沉区中计算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建筑物类别;再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结合煤层采深判断荷载影响深度是否与导水裂隙带贯通从而引起采空区“活化”;最后,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可以确定拟建构筑物的合理荷载,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重新计算判断。该方法为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的荷载确定提供了计算途径,能够得出拟建建筑类别并且确定其合理荷载,为采煤沉陷区精细化建设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稳沉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
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用于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
拟建构筑物类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
判定模块,用于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
处理模块,用于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荷载确定模块,用于重复执行判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具体的,所述稳沉区域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2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具体的,所述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还用于:
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22
获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其中,q为下沉系数,取0.93;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具体的,所述判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23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取10~15;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根据σz=0.1σc,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24
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31
表示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H表示安全保护层的深度,取值10~15m。
更具体的,所述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通过公式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32
获取地基自重应力,其中,n表示从天然地面到计算深度z处的土层数,ri为第i层土的容重,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更具体的,所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矩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33
其中,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34
式中,a0为矩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P为均布荷载;b为矩形基础的宽度;l为矩形基础的长度;
圆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2743560000135
式中K0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R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的水平半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一: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
步骤二: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
步骤三: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
步骤四: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
步骤五: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步骤六: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包括: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1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1
获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其中,q为下沉系数,取0.93;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包括: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2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取10~15;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根据σz=0.1σc,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3
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其中,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4
表示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H表示安全保护层的深度,取值10~15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自重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5
获取地基自重应力,其中,n表示从天然地面到计算深度z处的土层数,ri为第i层土的容重,hi为第i层土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式为:
矩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σz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26
其中,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31
式中,a0为矩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P为均布荷载;b为矩形基础的宽度;l为矩形基础的长度;
圆形竖直均布载荷作用下中心点下深度z处的附加应力按下式计算: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32
式中K0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作用下中心点下方竖直应力分布系数;R为圆形竖直均布荷载的水平半径。
7.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稳沉区域确定模块,用于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T,根据已采及规划开采工作面,确定出稳沉区域和未稳沉区域;
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用于未稳沉区域为不适宜建设区域,穏沉区域内计算地表极限残余变形;
拟建构筑物类别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确定拟建构筑物类别;
判定模块,用于计算导水裂隙带高度和拟建建筑物类别的荷载影响深度,再结合开采工作面到地表高度判断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是否贯通;
处理模块,用于若未贯通,则拟建建筑类别可行,否则拟建建筑类别降级;
荷载确定模块,用于重复执行判定模块和处理模块,得出拟建建筑类别,进而确定其合理荷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沉区域确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41
计算地表移动持续时间,其中,H为开采深度,m为开采厚度,h为松散层厚度,v为开采速度;
根据资料收集到的评价区内采煤工作面的最后回采时间t0,判断当前时间与预计稳沉时间T+t0的大小关系,若当前时间在预计稳沉时间T+t0之后,则评价区处于稳沉区域,否则,评价区处于非稳沉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限残余变形获取模块还用于:
地表极限残余变形的计算表现为残余变形下沉系数,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42
获取残余变形下沉系数,其中,q为下沉系数,取0.93;k为调整系数,取值范围0.5~1.0;t为距开采结束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模块还用于: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43
获取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其中,∑M为累计采厚;H′为工作面的平均采深;D为冲积层厚度;r为工作面倾向长度与采深的比值;K为常数,取10~15;
根据评价区内的地质条件来分析相应位置的地基自重应力σc,然后计算相应位置的地基附加应力σz,根据σz=0.1σc,求出相应的计算深度,计算深度加上基础埋深即为建筑荷载影响深度H
通过公式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44
判定建筑物荷载影响深度未达到导水裂隙带,确定出拟建构筑物荷载影响深度与导水裂隙带未贯通,反之则贯通,其中,
Figure FDA0003732743550000051
表示开采工作面到地面的距离,H表示安全保护层的深度,取值10~15m。
CN202210788670.9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0810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670.9A CN115081081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8670.9A CN115081081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1081A true CN115081081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8670.9A Pending CN115081081A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1081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8277A (zh) * 2014-09-28 2015-03-11 沈阳大学 矿区新建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及防治方法
CN105808818A (zh) * 2016-01-28 2016-07-27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煤塌陷区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CN106251053A (zh) * 2016-07-27 2016-12-2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煤沉陷区地表建设高压输电线塔的适宜性评估方法
CN108399497A (zh) * 2018-02-11 2018-08-14 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条带开采采空区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12364501A (zh) * 2020-11-09 2021-02-12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
CN113010993A (zh) * 2021-01-19 2021-06-22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8277A (zh) * 2014-09-28 2015-03-11 沈阳大学 矿区新建建筑物引起的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及防治方法
CN105808818A (zh) * 2016-01-28 2016-07-27 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煤塌陷区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CN106251053A (zh) * 2016-07-27 2016-12-21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采煤沉陷区地表建设高压输电线塔的适宜性评估方法
CN108399497A (zh) * 2018-02-11 2018-08-14 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条带开采采空区稳定性评估方法
CN112364501A (zh) * 2020-11-09 2021-02-12 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计算方法
CN113010993A (zh) * 2021-01-19 2021-06-22 鄂尔多斯市华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厚冲积层矿区导水裂缝带高度预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2780B (zh) 固体充填采煤地表变形预计方法
CN103899352B (zh) 煤炭开采中固体充填充实率设计及控制方法
CN102296615B (zh) 软土地基复杂深基坑阶梯式组合支护方法
CN111691872B (zh) 一种煤层覆岩裂隙发育范围及程度的动态精准探测方法
Waclawik et al. Stress-state monitoring of coal pillars during room and pillar extraction
CN106150546B (zh) 一种根据地表沉陷特征进行采空区部分充填的方法
CN102330423A (zh) 一种采空区上新建铁路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Yang et al. Overburden failure and the prevention of water and sand inrush during coal mining under thin bedrock
LU503279B1 (en) Surface subsidence category prediction method
Wang et al. Du XL Analysis on de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open-pit slop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mining
Wang et al. Surface subsidence control during bag filling mining of super high-water content material in the Handan mining area
Xia et al. A cas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otwall ground deformation and movement and their mechanisms
Xie et al.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d zone induced by middle deep coal seam mining in a sandy region: a case study from the xiaobaodang coal mine
CN106096162A (zh) 一种确定盾构土仓压力的方法及其数学模型和构建方法
CN111695790A (zh) 一种保安矿柱开采方法
Qiu et al.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collapse treatment of the rock surrounding a shallow tunnel based on on-site monitoring
CN106815679A (zh) 一种采煤沉陷区地块地表建设光伏电站适宜性评估方法
CN107448204A (zh) 砂卵石堆积层浅埋暗挖法隧道近距离下穿深基坑施工方法
CN115081081A (zh) 一种采动影响区新建构筑物荷载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6917657U (zh) 一种浅埋暗挖台阶法施工结构
CN114444266A (zh) 一种近松散层下煤层提高回采上限安全开采的可行性评价方法
Feng et al. Study on floor mechanical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ess evolution in double predriven recovery rooms
Guo et al. Grouting reinforcement of large building foundation over old gob areas: a case study in Huaibei mining area, China
CN107762505A (zh) 基于在矿产开采中采用向上水平分层充填采矿的方法
CN116663127B (zh) 土钉墙与桩锚复合支护型式中分段支护高度的选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