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9467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9467A
CN115079467A CN202110275236.6A CN202110275236A CN115079467A CN 115079467 A CN115079467 A CN 115079467A CN 202110275236 A CN202110275236 A CN 202110275236A CN 115079467 A CN115079467 A CN 115079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rism sheet
light source
strip
backligh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5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登印
练飞
宋浩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52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9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9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9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9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lor mixing, e.g. whi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作为背光源;棱镜片,位于光源的出光侧;棱镜片包括:基材,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多个条形凸起棱,位于基材背离光源一侧的表面;介质层,位于条形凸起棱背离基材一侧的表面;其中,条形凸起棱的材料为双折射晶体,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双折射晶体中寻常光的折射率和非寻常光的折射率之间。采用双折射晶体制作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在条形凸起棱之上涂覆一层介于o光和e光折射率之间的介质层,使得o光和e光中有一种光可以满足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从而在一种光出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可以发生全反射光线的利用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起到增亮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
液晶分子可以对线偏振光进行调制,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分别设置偏光片,而背光模组出射的光线在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表面的偏光片时,有一半的光线会被吸收。而液晶显示面板中各膜层也会对出射的光线造成损耗,从而造成显示装置的光利用率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光源,作为背光源;棱镜片,位于光源的出光侧;棱镜片包括:基材,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多个条形凸起棱,位于基材背离光源一侧的表面;介质层,位于条形凸起棱背离基材一侧的表面;其中,条形凸起棱的材料为双折射晶体,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双折射晶体中寻常光的折射率和非寻常光的折射率之间。采用双折射晶体制作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在条形凸起棱之上涂覆一层介于o光和e光折射率之间的介质层,使得o光和e光中有一种光可以满足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从而在一种光出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可以发生全反射光线的利用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起到增亮的效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双折射晶体管可以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也可以采用负性双折射晶体,介质层可以采用光学胶。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凸起棱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介质层采用加拿大树胶,对于e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入射时,属于由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作用,这部分光线会经过棱镜片之后向显示面板射,被显示面板利用。而对于o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入射时,满足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条件,因此o光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有一部分o光会被反射回背光模组中,其它光线会经过棱镜片之后向显示面板入射,透射的光线会被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而被全反射的o光会被背光模组中的反射层和扩散板等元件再次向出光侧反射和匀化,此时这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偏振方向均会发生变化,再重新入射到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中时又会被分解为o光和e光,从而再次经过上述过程。经过多个上述循环过程之后,可以增加光线的出射效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而并非直接出射之后被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由此棱镜片可以在实现窄视角光线出射的前提下,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带来增亮的效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条形凸起棱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图形为等腰三角形,条形三角形的顶为84°-97°时o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以有更多的o光可以被重新利用。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各光源呈阵列排布;反射层,位于背板靠近光源的一侧,反射层包括多个用于暴露光源的开口;扩散板,位于光源的出光侧;棱镜片位于扩散板背离导光板的一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各光源排列为一条直线;导光板,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扩散板,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反射片,位于导光板与背板之间;棱镜片位于扩散板背离导光板的一侧。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可以包括两个棱镜片,分别为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第二棱镜片位于第一棱镜片背离光源的一侧。第一棱镜片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二棱镜片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一棱镜片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片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由此可以对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光线均起到收敛出射的效果,并且起到增亮的效果。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光源可以采用蓝光光源,那么在扩散板与棱镜片之间还可以设置量子点层。量子点层中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红色光波,绿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绿色光波。由此红色光、绿色光以及未被激发的蓝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条形凸起棱沿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本发明中所描述的表达位置与方向的词,均是以附图为例进行的说明,但根据需要也可以做出改变,所做改变均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不代表真实比例。
液晶显示器主要由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实现亮度显示。
液晶显示器的显像原理,是将液晶置于两片导电玻璃之间,靠两个电极间电场的驱动,引起液晶分子扭曲的电场效应,以控制背光源透射或遮蔽功能,从而将影像显示出来。若加上彩色滤光片,则可显示彩色影像。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和显示面板200,背光模组100用于向显示面板200提供背光源,显示面板200用于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100通常位于显示装置的底部,其形状与尺寸与显示装置的形状与尺寸相适应。当应用于电视或移动终端等领域时,背光模组通常采用矩形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用于在整个出光面内均匀的发出光线,为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线,以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影像。
显示面板200位于背光模组100的出光侧,显示面板的形状与尺寸通常与背光模组相匹配。通常情况下显示面板200可以设置为矩形,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显示面板200为透射型显示面板,能够对光的透射率进行调制,但本身并不发光。显示面板200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都可以独立的控制背光模组100入射到该像素单元的光线透过率和色彩,以使全部像素单元透过的光线构成显示的图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参照图2,沿着背光模组中光线的出光方向,背光模组依次包括:背板11、光源12、反射层13、扩散板14和棱镜片15。
背板11位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背板11通常情况下为一方形结构,当应用于异形显示装置时,其形状适应于显示装置的形状。背板11包括天侧、地侧、左侧和右侧。其中天侧和地侧相对,左侧和右侧相对,天侧分别与左侧的一端和右侧的一侧相连,地侧分别与左侧的另一端和右侧的另一端相连。
背板11的材质采用铝、铁、铝合金或铁合金等。背板11用于固定电路板以及支撑固定光学膜片等部件的边缘位置,背板11还对电路板起到散热的作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背光模组可以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电路板可以位于背板11之上,电路板的形状与背板的整体形状可以相同,通常情况下电路板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路板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PCB包括电子线路和绝缘层,绝缘层对电子线路进行绝缘保护,绝缘层会暴露出用于焊接光源12的焊盘,并将其余部分覆盖保护。
或者,电路板也可以是在衬底基板上制作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形成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表面具有连接至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的连接电极,连接电极用于焊接光源12。
光源12位于电路板之上,且与电路板上对应的焊盘电连接,电路板可以向光源12施加驱动信号,控制光源12的亮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源12可以采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或者微型发光二极管(Mini-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Mini-LED)。LED和Mini-LED均具有节能环保、响应速度高和亮度大等特点,适用于作为背光源。并且Mini-LED是将LED微缩化阵列化,当配合区域调光技术时,可以实现更为精细化的分区控制,可以实现高动态高对比度的图像显示。
反射层13位于电路板靠近光源12的一侧,反射层具有对光进行反射的性质,因此光源12出射的光线被背光模组中的元件反射回背板11一侧时,可以被反射层13重新向出光一侧反射,由此提高光源的利用效率。
反射层13的形状可以与电路板的形状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层13可以为电路板表面的反光层,该反光层可以采用白油涂覆在电路板的表面,并将光源12暴露出来。除此之外,反射层13还可以为反射片,反射片可以采用通过在基板的表面涂覆反射性材料制作,反射片上会包括多个开口,用于暴露光源12。
扩散板14位于光源12的出光侧,扩散板14的形状可以与电路板的形状相同,通常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扩散板14的作用是对入射光线进行散射,使经过扩散板14的光线更加均匀。扩散板14中设置有散射粒子材料,光线入射到散射粒子材料会不断发生折射与反射,从而达到将光线打散的效果,实现匀光的作用。
扩散板的厚度为1.5mm-3mm。扩散板14具有较大的雾度,均匀效果佳,通常可以采用挤出工艺加工,扩散板14所用材质一般选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系材料(PS)、聚丙烯(PP)中的至少一种。
棱镜片15设置于扩散板14背离光源12的一侧,棱镜片15属于一种光学膜片,其形状和尺寸可以与扩散板14的形状尺寸相同,通常情况下棱镜片14可以设置为矩形或方形。
如图2所示,棱镜片15包括:基材151和位于基材上的多个条形凸起棱152。其中,条形凸起棱152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图形如图3所示。
参照图3可以看出,条形凸起棱152具有两个相对于基材倾斜的表面,由光源12出射的光束a和光束b在入射到上述两个倾斜表面之后,会在倾斜表面的界面发生光折射,由于条形凸起棱152与接触介质的折射率的差异,可以使光束a在经过条形凸起棱152的作用之后出射的光束a’的发散角减小,使光束b在经过条形凸起棱152的作用之后出射的光束b’的发散角减小。由此可以对光源出射的光线起到收敛的作用,使得更多的光线集中于正视角下,提高正视角下的背光亮度。
然而,经过棱镜片15出射的光线在入射到显示面板200时,由于显示面板200的下表面通常情况下会设置偏光片,使得入射到偏光片的光线有一半会被吸收,透射的光线再经过显示面板200的其它膜层之后,导致最终的光线利用率较低。
有鉴于此,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棱镜片15中的条形凸起棱152采用双折射晶体进行制作,并在条形凸起棱152背离基材151一侧的表面设置一层介质层153。
双折射晶体不同于普通的各向同性的介质材料,当一束光入射到双折射晶体中,且入射方向不平行于双折射晶体管光轴方向时,在双折射晶体中会产生两种折射光束,分别为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在双折射晶体中的折射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在双折射晶体中折射率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具有特定折射率的介质层153覆盖于双折射晶体的表面,使得介质层153的折射率介于寻常光和非寻常光之间。
在实际应用中,双折射晶体既可以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也可以采用负性双折射晶体。对于正性双折射晶体来说,寻常光的折射率大于非寻常光的折射率,对于负性双折射晶体来说,寻常光的折射率小于非寻常光的折射率。无论采用哪种双折射晶体,双折射晶体中的寻常光和非寻常光均为偏振光,且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介质层153可以采用光学胶等材料进行制作,可以直接涂覆于条形凸起棱152的表面。
本发明实施例以采用方解石(正性双折射晶体)来制作条形凸起棱152,采用加拿大树胶制作介质层153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当光源12出射光入射到棱镜片15的条形凸起棱152中时,会产生寻常光(o光)和非寻常光(e光),其中o光的折射率为1.66,e光的折射率为1.49,而介质层153的折射率为1.55,介于1.66和1.49之间。
对于e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152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153入射时,属于由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作用,这部分光线会经过棱镜片之后向显示面板200入射,被显示面板200利用。
而对于o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152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153入射时,满足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条件,因此o光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有一部分o光会被反射回背光模组中,其它光线会经过棱镜片15之后向显示面板200入射,透射的光线会被显示面板200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而被全反射的o光会被背光模组中的反射层13和扩散板14等元件再次向出光侧反射和匀化,此时这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偏振方向均会发生变化,再重新入射到棱镜片15的条形凸起棱152中时又会被分解为o光和e光,从而再次经过上述过程。经过多个上述循环过程之后,可以增加光线的出射效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而并非直接出射之后被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由此棱镜片15可以在实现窄视角光线出射的前提下,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带来增亮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仅以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为例进行原理性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负性双折射晶体,如石英等材料制作棱镜片15中的条形凸起棱152,在此不做限定。在采用负性双折射晶体时,发生全反射的为e光,可以直接出射的为o光,其作用原理可以参见上述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通常情况下,条形凸起棱152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均会设置为如图2所述的三角形,为了使条形凸起棱152的两个倾斜表面具有相同的作用,且对光线的作用效果相互对称,本发明实施例将条形凸起棱152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设置为等腰三角形。
为了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本发明实施例还对条形凸起棱152的顶角进行优化。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路原理图。
如图4所示,将双折射晶体(例如方解石)沿对角线切割成两部分,并在截面涂覆介质层153(例如加拿大树胶)。其中,长方体方解石晶体的长宽比为3:1,且光线由短边处入射。对于o光来说,根据o光的折射率和加拿大树胶的折射率,可以设计出o光的全反射临界角约为69°。
如图3所示,光线x入射到倾斜表面的入射角α1小于临界角,光线x可以出射;而光线y和光线z入射到倾斜表面的入射角α2和α3大于临界角,因此光线y和光线z被全反射。由此可以计算出o光的反射率为15.97%,透射率过84.03%。
那么根据该原理对双折射晶体的长宽比进行优化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模拟结果:
长宽比(长垂直于基材) o光反射比例 o光透射比例
4 17.11% 82.89%
3 15.97% 84.03%
2 17.69% 82.31%
1 22.96% 77.04%
0.8 20.06% 79.94%
由上表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双折射晶体的长宽比为1时o光的反射率最高,此时会有更多的o可以被利用,从而增加光线的出射。
如果将上述的双折射晶体设计成对称结构,制作成条形凸起棱152,并在条形凸起棱152之上涂覆介质层153,再对其顶角进行优化,可以得到下表所示的模拟结果:
顶角角度(°) o光反射比例 o光透射比例
18.9 13.18% 86.82%
22.6 15.72% 84.28%
28.1 19.68% 80.32%
36.9 27.18% 72.82%
53.1 36.91% 63.09%
84.5 52.69% 48.05%
90.0 53.92% 46.09%
96.0 52.36% 47.64%
由上表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当条形凸起棱152的顶角为90°时o光的反射率最大,达到54%左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条形凸起棱152的顶角设置为84°-97°,以保证在出射的e光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有足够的o光可以被重新利用,由此增加背光的利用效率。
在具体实施时,上述棱镜片15不仅可以应用于直下式的背光模组,也可以应用于侧入式的背光模组,图2示出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
参照图5,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12排列成一条直线,构成灯条。背光模组还包括:
导光板L,位于背板11之上。导光板L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其中,光源12构成的灯条位于导光板L的入光面一侧,扩散板14位于导光板L的出光面一侧,反射层13位于导光板L与背板之间,棱镜片15位于扩散板14背离导光板L的一侧。
导光板L用于传导光线,导光板L的应用原理是利用光的全反射性质,当光源出射的光线以设定角度入射到导光板中时,由于导光板具有较高的折射率,使得光线在其表面入射时发生全反射,从而使得光源出射光线可以由导光板的一侧向另一侧传播,将线光源转化为面光源,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
在导光板的底面可以采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或UV网版印刷技术形成导光点。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其中有一部分光线入射到导光板上表面时已经不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此可以在导光板的正面射出。通过设置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出光。
在具体实施时,导光板L可以采用亚克力板或聚碳酸酯(PC)板材来制作,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高折射率低吸收率的透明材料进行制作,在此不做限定。
采用双折射晶体制作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152,在条形凸起棱152之上涂覆一层介于o光和e光折射率之间的介质层153,使得o光和e光中有一种光可以满足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从而在一种光出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可以发生全反射光线的利用率,起到增亮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背光模组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两个棱镜片,分别为第一棱镜片15a和第二棱镜片15b;第二棱镜片15b位于第一棱镜片15a背离光源12的一侧。
第一棱镜片15a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二棱镜片15b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一棱镜片15a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片15b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由此可以对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光线均起到收敛出射的效果,并且起到增亮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光源12还可以采用蓝光光源,那么在扩散板14与棱镜片15之间还可以设置量子点层。
量子点层中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红色光波,绿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绿色光波。由此红色光、绿色光以及未被激发的蓝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
根据第一发明构思,采用双折射晶体制作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在条形凸起棱之上涂覆一层介于o光和e光折射率之间的介质层,使得o光和e光中有一种光可以满足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从而在一种光出射比例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可以发生全反射光线的利用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起到增亮的效果。
根据第二发明构思,双折射晶体管可以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也可以采用负性双折射晶体,介质层可以采用光学胶。
根据第三发明构思,条形凸起棱采用正性双折射晶体,介质层采用加拿大树胶,对于e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入射时,属于由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作用,这部分光线会经过棱镜片之后向显示面板射,被显示面板利用。而对于o光来说,当光线由条形凸起棱的倾斜表面向介质层入射时,满足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条件,因此o光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因此有一部分o光会被反射回背光模组中,其它光线会经过棱镜片之后向显示面板入射,透射的光线会被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而被全反射的o光会被背光模组中的反射层和扩散板等元件再次向出光侧反射和匀化,此时这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度和偏振方向均会发生变化,再重新入射到棱镜片的条形凸起棱中时又会被分解为o光和e光,从而再次经过上述过程。经过多个上述循环过程之后,可以增加光线的出射效率,使更多的光线被显示面板利用,而并非直接出射之后被显示面板下表面的偏光片吸收,由此棱镜片可以在实现窄视角光线出射的前提下,提高光线的利用效率,带来增亮的效果。
根据第四发明构思,条形凸起棱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图形为等腰三角形,条形三角形的顶为84°-97°时o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因此可以有更多的o光可以被重新利用。
根据第五发明构思,背光模组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各光源呈阵列排布;反射层,位于背板靠近光源的一侧,反射层包括多个用于暴露光源的开口;扩散板,位于光源的出光侧;棱镜片位于扩散板背离导光板的一侧。
根据第六发明构思,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多个光源,各光源排列为一条直线;导光板,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光源位于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扩散板,位于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反射片,位于导光板与背板之间;棱镜片位于扩散板背离导光板的一侧。
根据第七发明构思,背光模组可以包括两个棱镜片,分别为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第二棱镜片位于第一棱镜片背离光源的一侧。第一棱镜片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二棱镜片中的各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第一棱镜片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棱镜片中的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由此可以对正交的两个方向上的光线均起到收敛出射的效果,并且起到增亮的效果。
根据第八发明构思,光源可以采用蓝光光源,那么在扩散板与棱镜片之间还可以设置量子点层。量子点层中可以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红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红色光波,绿色量子点材料在吸收光源出射的蓝色光波后可以激发出绿色光波。由此红色光、绿色光以及未被激发的蓝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作为显示面板的背光。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用于图像显示;
背光模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用于提供背光;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光源,作为背光源;
棱镜片,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
所述棱镜片包括:
基材,具有支撑和承载作用;
多个条形凸起棱,位于所述基材背离所述光源一侧的表面;
介质层,位于所述条形凸起棱背离所述基材一侧的表面;
其中,所述条形凸起棱的材料为双折射晶体,所述介质层的折射率介于所述双折射晶体中寻常光的折射率和非寻常光的折射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凸起棱垂直于延伸方向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4°-9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折射晶体为正性双折射晶体或负性双折射晶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光学胶。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光源,各所述光源排列为一条直线;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一侧;
扩散板,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一侧;
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光源,各所述光源呈阵列排布;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反射层,位于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所述反射层包括多个用于暴露所述光源的开口;
扩散板,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
所述棱镜片位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两个所述棱镜片,分别为第一棱镜片和所述第二棱镜片;所述第二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一棱镜片背离所述光源的一侧;
所述第一棱镜片中的各所述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所述第二棱镜片中的各所述条形凸起棱平行排列;所述第一棱镜片中的所述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棱镜片中的所述条形凸起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蓝光光源,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量子点层,位于所述棱镜片与所述光源之间。
CN202110275236.6A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79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236.6A CN115079467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5236.6A CN115079467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9467A true CN115079467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0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5236.6A Pending CN115079467A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946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9324A (ja) * 1998-06-29 2000-01-21 Sharp Corp 偏光素子
JP2000221324A (ja) * 1999-02-03 2000-08-11 Nec Corp 偏光素子、および該偏光素子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058386A1 (en) * 2000-01-19 2003-03-27 Cees Bastiaansen Polarizing device
US20070183038A1 (en) * 2006-02-08 2007-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larized light emitting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illuminato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polarized light emitting light guide plate
CN101339262A (zh) * 2007-07-04 2009-01-0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CN101573643A (zh) * 2006-12-27 2009-11-04 帝人株式会社 偏振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207566A (zh) * 2011-07-01 2011-10-05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72875A (zh) * 2015-11-20 2016-03-02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量子棒膜
CN111077605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9324A (ja) * 1998-06-29 2000-01-21 Sharp Corp 偏光素子
JP2000221324A (ja) * 1999-02-03 2000-08-11 Nec Corp 偏光素子、および該偏光素子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US20030058386A1 (en) * 2000-01-19 2003-03-27 Cees Bastiaansen Polarizing device
US20070183038A1 (en) * 2006-02-08 2007-08-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larized light emitting light guide pl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illuminator for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polarized light emitting light guide plate
CN101573643A (zh) * 2006-12-27 2009-11-04 帝人株式会社 偏振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339262A (zh) * 2007-07-04 2009-01-07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CN102207566A (zh) * 2011-07-01 2011-10-05 上海凯鑫森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棱镜片、具备上述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72875A (zh) * 2015-11-20 2016-03-02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量子棒膜
CN111077605A (zh) * 2018-10-19 2020-04-28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偏光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53398B1 (ko) 조명장치및그것을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및전자기기
CN21409803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119041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91332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77782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1708220A (zh) 背光源、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8956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176197B (zh)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064301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63347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1577620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063343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7946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21383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2623470U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4063346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873126B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880331A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显示结构
CN11329630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101551211B1 (ko) 확산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2122861A (ja) 反射型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16956603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7386054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339914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1509766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