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8700A -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8700A
CN115078700A CN202210681898.8A CN202210681898A CN115078700A CN 115078700 A CN115078700 A CN 115078700A CN 202210681898 A CN202210681898 A CN 202210681898A CN 115078700 A CN115078700 A CN 1150787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io
plant
asphalt
mixtur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18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书良
杨磊
郑伯才
沈安琪
王文锋
陈朝庭
王艺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 Changda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18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87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87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87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2Road-making material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30Prediction of properties of chemical compounds, compositions or mix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新沥青的类型。S2、测试采用的新沥青、集料和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S3、进行级配设计。S4、在预估油石比的条件下确定初步级配。S5、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值,按0.5%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将每组混合料均加工成马歇尔试件后进行劈裂试验,确定最佳油石比。S6、按照初步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对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车辙试验;制得的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15℃干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冻融劈裂强度比、40℃马歇尔稳定度、40摄氏度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及60℃动稳定度均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逐渐出现车辙、拥包、坑槽、裂缝和松散等病害,需要对其进行全面养护。传统的沥青路面养护通常是将旧沥青混凝土铣刨料直接废弃,不仅会导致沥青混合料资源的浪费,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为了降低对沥青路面的养护费用,就必须对废旧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目前,常用的再生技术通常是热再生技术和冷再生技术。热再生技术采用就地加热、翻松、搅拌、摊铺、压实等连续作业,一次成型路面。但是热再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高温不仅会造成沥青老化,影响再生后路面的性能,同时容易烧伤工作人员,沥青在高温下还会释放有毒气体,造成工作人员中毒,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利于环保。冷再生技术采用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降低工程造价。相对来说,冷再生技术更有优势。
因此,有必要发明对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新沥青的类型。
S2、测试采用的新沥青、集料和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确定选用上述物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S3、进行级配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要求,对所要制备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进行设计。
S4、在预估油石比的条件下,以水的添加量为可变因素,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多组混合料,然后对每组混合料均进行击实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确定初步级配。
S5、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值,按0.5%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以初步级配拌和混合料,然后将每组混合料均加工成马歇尔试件后进行劈裂试验,由此建立混合料的干劈裂强度与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峰值所对应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确定最佳油石比。
S6、按照初步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然后对所述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车辙试验,若试验结果均符合施工要求时,得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若试验结果不符合施工要求时,返回S3重新进行级配设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的粒径不超过3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包括0-5mmRAP料、5-10mmRAP料、10-20mmRAP料和20-30mm石料。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3中,设计的级配组成包括级配A、级配B和级配C。其中,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5:27:13:33.2:1.8。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5:13:40.2:1.8。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0:12:46.2: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估油石比为3.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泥为P.O 42.5水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料在使用前需置于温度为50-70℃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自然冷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制备的混合料通过马歇尔试验验证,该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15℃干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冻融劈裂强度比、40℃马歇尔稳定度、40摄氏度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及60℃动稳定度均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本工艺方法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能够前期配合比设计阶段即可优选出性能满足要求的方案,大大降低试验路铺筑阶段出现各种路面病害的风险,显著提高工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沥青用量与空隙率的关系曲线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沥青用量与干劈裂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图4本发明中沥青用量与干湿劈裂强度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S6。
S1、确定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新沥青的类型。
S2、测试采用的新沥青、集料和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确定选用上述物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S3、进行级配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要求,对所要制备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进行设计。
S4、在预估油石比的条件下,以水的添加量为可变因素,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多组混合料,然后对每组混合料均进行击实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确定初步级配。
S5、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值,按0.5%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以初步级配拌和混合料,然后将每组混合料均加工成马歇尔试件后进行劈裂试验,由此建立混合料的干劈裂强度与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峰值所对应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确定最佳油石比。
S6、按照初步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然后对所述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车辙试验,若试验结果均符合施工要求时,得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
在本发明中,若试验结果不符合施工要求时,返回S3重新进行级配设计。
在本发明中,所述集料的粒径不超过30mm。
在本发明中,所述集料包括0-5mmRAP料、5-10mmRAP料、10-20mmRAP料和20-30mmRAP料。
在本发明中,步骤S3中,设计的级配组成包括级配A、级配B和级配C。其中,
级配A中,20-30mmRAP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5:27:13:33.2:1.8。
级配A中,20-30mmRAP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5:13:40.2:1.8。
级配A中,20-30mmRAP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0:12:46.2:1.8。
在本发明中,所述预估油石比为3.5%。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泥为P.O 42.5水泥。
在本发明中,所述集料在使用前需置于温度为50-70℃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自然冷却。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材料准备
沥青;厂家:壳牌新粤(佛山)沥青有限公司;规格:SPRAMUL/RP改性乳化沥青。
碎石;产地:红岗石场,岩性为片麻岩;规格:20-30mm。
RAP料;产地:新圩冷再生生产线;规格:10-20mm、5-10mm、0-5mm。
水泥;厂家:青洲水泥(云浮)有限公司;规格:P.O 42.5水泥。
各原材料分别选取代表性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表2所示,所检技术指标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检测项目 技术要求 实测值
针入度(25℃,100g,5s),0.1mm 50~150 66.0
蒸发残留物含量(%) ≥62 65
延度(15℃,5cm/min),cm ≥40 54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 ≥2/3 >2/3
筛上残余量(%) ≤0.1 0.01
储存稳定性(1d) ≤1 0.5
储存稳定性(5d) ≤5 2.5
表1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51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61
表2
各种矿料和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3。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62
表3
为优化本实施例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组成,本次目标配比设计级配类型采用《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中的粗粒式设计级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比选。
以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40%、45%、50%,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4。按预估油石比3.5%变化水量进行击实试验,获得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率,见表5。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63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71
表4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72
表5
由表5的数据可知,级配A的孔隙率偏大,级配C的孔隙率偏小。因此选择级配B作为冷再生混合料矿料级配的设计级配组成。即级配B
对级配B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级配B,采用5种油石比,制作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6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73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81
表6
级配B的最佳油石比确定
请结合图2-4,以油石比为横坐标,以测定各项指标为纵坐标,分别将试验结果点入图中,绘制沥青用量与干劈裂强度、湿劈裂强度、空隙率的关系曲线,具体试验结果见表7。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82
表7
根据曲线图,空隙率峰值时乳化沥青用量为4.0%;15℃劈裂强度峰值时乳化沥青用量为4.0%;干湿劈裂强度比峰值时乳化沥青用量为3.9%。空隙率要求8%-13%(选定结果2.5-4.5%);15℃劈裂强度要求≥0.5(选定结果2.5-4.5%);干湿劈裂强度比要求≥80(选定结果:2.5-4.5%)。根据以上结果,选定乳化沥青的用量为4.0%。
按最佳油石比采用标准击实试模进行试验,得到马歇尔试验结果如表8。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83
表8
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
高温稳定性
按设计级配及最佳油石比进行60℃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试验结果见表9。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91
表9
水稳定性(浸水马歇尔试验)
以最佳油石比制作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冷再生混合料浸水马歇尔试验,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具体试验结果见表10。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92
表10
低温定性(冻融劈裂试验)
为科学评价该级配组成的低温稳定性能,本次配合比设计进行了冻融劈裂试验,具体试验结果见表11。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093
表11
通过马歇尔试验验证,该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15℃干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冻融劈裂强度比、40℃马歇尔稳定度、40摄氏度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及60℃动稳定度均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推荐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如表12所示。
Figure BDA0003696584330000101
表12
本发明的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通过马歇尔试验验证,该混合料马歇尔空隙率、15℃干劈裂强度、干湿劈裂强度比、冻融劈裂强度比、40℃马歇尔稳定度、40摄氏度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及60℃动稳定度均满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类型及采用的新沥青的类型;
S2、测试采用的新沥青、集料和水泥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确定选用上述物质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S3、进行级配设计: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要求,对所要制备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进行设计;
S4、在预估油石比的条件下,以水的添加量为可变因素,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多组混合料,然后对每组混合料均进行击实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中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确定初步级配;
S5、以预估油石比为中值,按0.5%的间隔取5个不同的油石比,分别以初步级配拌和混合料,然后将每组混合料均加工成马歇尔试件后进行劈裂试验,由此建立混合料的干劈裂强度与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的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峰值所对应的混合料中乳化沥青的添加量确定最佳油石比;
S6、按照初步级配和最佳油石比,将集料、水泥、乳化沥青和水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然后对所述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以及车辙试验,若试验结果均符合施工要求时,得到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若试验结果不符合施工要求时,返回S3重新进行级配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的粒径不超过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包括0-5mmRAP料、5-10mmRAP料、10-20mmRAP料和20-30mm石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设计的级配组成包括级配A、级配B和级配C;其中,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5:27:13:33.2:1.8;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5:13:40.2:1.8;
级配A中,20-30mm石料、10-20mmRAP料、10-20mmRAP料、0-5mmRAP料以及水泥的质量比为20:20:12:46.2: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估油石比为3.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P.O 42.5水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在使用前需置于温度为50-70℃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自然冷却。
CN202210681898.8A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Pending CN1150787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898.8A CN115078700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1898.8A CN115078700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8700A true CN115078700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52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1898.8A Pending CN115078700A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8700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3923A (zh) * 2012-08-22 2012-11-14 上海申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沥青冷补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402316A (zh) * 2014-11-02 2015-03-11 长安大学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6951721A (zh) * 2017-04-14 2017-07-14 广州大学 一种厚层摊铺冷拌大空隙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其设计方法
CN106950358A (zh) * 2017-03-14 2017-07-14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冷再生混合料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的方法
CN109633137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同济大学 确定乳化沥青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最佳用量的方法
CN111046477A (zh) * 2019-12-25 2020-04-21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坑槽修复用常温施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2979218A (zh) * 2021-04-28 2021-06-18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ac-25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3178235A (zh) * 2021-04-29 2021-07-2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性能需求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73923A (zh) * 2012-08-22 2012-11-14 上海申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乳化沥青冷补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4402316A (zh) * 2014-11-02 2015-03-11 长安大学 一种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6950358A (zh) * 2017-03-14 2017-07-14 上海浦兴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冷再生混合料最佳乳化沥青用量oec的方法
CN106951721A (zh) * 2017-04-14 2017-07-14 广州大学 一种厚层摊铺冷拌大空隙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其设计方法
CN109633137A (zh) * 2018-12-29 2019-04-16 同济大学 确定乳化沥青混合料中乳化沥青最佳用量的方法
CN111046477A (zh) * 2019-12-25 2020-04-21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坑槽修复用常温施工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2979218A (zh) * 2021-04-28 2021-06-18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ac-25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3178235A (zh) * 2021-04-29 2021-07-27 扬州大学 一种基于性能需求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artinho et al. Influence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steel slag aggregates on warm-mix asphalt properties
RU2424274C2 (ru) Способ повтор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демонтированного асфальта и получения асфальтовой смеси
CN102112557B (zh) 柏油混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4093439B (zh) 一种高比例rap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CN101121822B (zh) 工厂化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24161B (zh) 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Bilema et al. Moisture sensitivity of crumb rubber modified modifier warm mix asphalt additive for two different compaction temperatures
Bocci et al. Recycling of high percentages of reclaimed asphalt using a bio-rejuvenator—A case study
Kandhal et al. Critical review of voids in mineral aggregate requirements in Superpave
Bańkowski et al. Design and verification of bituminous mixtures with the increased content of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Taciroğlu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aste quartz sand as filler in hot-mix asphalt
CN112979218A (zh) 一种ac-25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Özel et al. Evaluation of olive pomace and SBS modified bitumen to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CN115078700A (zh) 一种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工艺
Huang et al. Influence of cooling efficiency of basic oxygen furnace slag used in recycled asphalt mixtures
CN113511842A (zh) 一种热再生钢渣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Gusty The effect of using asbuton with used waste diesel oil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orus asphalt mix with hot mix cold laid method
CN103613331A (zh) 一种路用高韧低收缩乳化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
Oba et al. Suitability of saw dust ash and quarry dust as mineral fillers in asphalt concrete
Bansal et al. Effects of Modifiers on the Properties of Asphalt for Sustainable and Improved construction of Flexible Pavements
Hanumantharao et al. Crumb rubber modified bitumen and quarry dust in flexible pavements
EP1305368B1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products containing mineral particles and asphaltenes-containing binder
Tessema et al. The Influence of Coffee Husk Ash as a Filler on the Performance of Bituminous Concrete Mix
Khan et al. Effects of crumb rubber and styrene-butadiene rubber additives on the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and the Marshall performance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s
Vega-Zamanillo et al. Bituminous mixtures with low percentage of natural aggregates and rubber modified bitumen with wa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