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8901A -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8901A
CN115068901A CN202210854487.4A CN202210854487A CN115068901A CN 115068901 A CN115068901 A CN 115068901A CN 202210854487 A CN202210854487 A CN 202210854487A CN 115068901 A CN115068901 A CN 115068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fixed
fixing
training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544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8901B (zh
Inventor
严加洁
郑小飞
张翠文
李劼若
侯辉歌
王华军
黄志宇
黎嘉咏
付子贤
滕强
吴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8544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8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8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8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8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8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04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lower limb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4/00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preceding groups; 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of exercises, sportive games, training or athletic performances
    • A63B24/0087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exercising apparatus of groups A63B21/00 - A63B23/00, e.g. controlling lo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physical therapies or activities, e.g. physiotherapy, acupressure or exercis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本发明通过对患者的身高参数进行估计识别进一步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参数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而提高患者对应的康复训练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背景技术
运动损伤是指人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在某些原因的影响下,导致身体的某处部位出损伤的情况,这对人的继续运动造成了影响。本病好发于专业运动员和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常见的损伤部位包括肩关节损伤、肘关节损伤,及其一些长骨。
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相关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现有技术公开的US07785238B2、US08708871B2、KR100639530B1、和CN106422062B,如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及康复训练方法,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机器人主体;机器人手臂,机器人手臂设在机器人主体上,机器人手臂用于协助训练;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用于检测健侧肌肌电信号;患侧肌电刺激电极,患侧肌电刺激电极与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信号传输,患侧肌电刺激电极用于根据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的信号刺激患侧肌,通过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可以对健侧肌肌电信号进行分析和检测,又因患侧肌电刺激电极与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信号传输,患侧肌电刺激电极可以根据健侧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的信号刺激患侧肌,使得可以对患侧肌进行电刺激。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不能对不同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作业、不能对患者的下肢的不同位置的肌群进行训练、在患者进行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防护效果差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本领域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所述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座椅、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对座椅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获取的重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且通过顶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所述座椅相对支撑基座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驱动设备、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座椅的支撑座垫的前端边沿的感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感应板滑动配合的配合板、均匀列向敷设于所述感应板和配合板上的感应孔、依次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进而感应相应感应孔外的遮挡情况的光电传感器、和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情况并进一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所述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驱动下肢训练模块进行相应调整的调整单元,具体的,所述感应板的至少部分顶部区域位于所述配合板上方,且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或感应板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至少配合设置有两个所述感应孔,在患者坐于所述座椅,且膝盖抵接于所述支撑座垫板前方,同时小腿相对所述支撑座垫垂直贴附于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时,患者的腿部对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相应感应孔进行遮挡,进而对应感应孔内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相应遮挡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下肢训练模块包括环绕配合于患者的脚踝区域的佩戴环、至少三个分别通过一端与同一佩戴环进行连接的牵引带、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垂直且移动配合于所述固定箱上的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固定顶板、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机构、和通过对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配于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运动的位置调节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空腔处的线性滑台、由所述线性滑台驱动在所述内部空腔内进行线性移动的移动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箱的顶箱壁的线性开口、底部从所述线性开口探入至所述固定箱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块上且至少部分顶部位于所述固定箱外界的连接柱、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柱的顶部的固定底板、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锁合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元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对所述患者的脚部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防护支撑的支撑单元、和将静止的固定底板锁合固定于固定箱的相应区域上的锁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接近所述座椅的一端的开口凹槽滑道、嵌设于开口凹槽滑道的底部的伸缩驱动杆、活动配合于所述开口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的顶部的连接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的阻尼杆、部分贯入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内以与所述阻尼杆的顶部连接配合且另外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外的支撑板、和敷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形变适配的柔性垫。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块上以供患者进行其相应身份编码信息输入的信息输入器,对患者的个人历史训练信息记录储存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患者的编码信息的输入进一步从所述数据库内对相应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行提取的提取单元,和基于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一步自动控制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的调节以供相应患者进行训练康复的控制单元。
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下肢训练模块通过针对患者的腿部不同位置的肌群进行康复训练,进而有效保证对患者的运动损伤后的下肢的全面性康复训练,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康复效率。
2.本发明通过对患者的身高参数进行识别,并进一步基于对患者的体重以自动生成各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以有效针对不同形体患者进行适应性下肢负重康复训练,进而提高对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效率。
3.本发明通过所述锁合机构以加强对支撑杆的固定强度,以有效提高患者在腿部训练过程中所述固定底板的稳定性,进而相应提高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对相应牵引绳的固定作业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患者在使用本发明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高度调整单元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向充气单元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支撑座垫;2-感应板;3-升降驱动设备;4-配合板;5-支撑基座;6-固定箱;7-固定底板;8-支撑杆;9-连接杆;10-固定顶板;11-支撑板;12-伸缩驱动杆;13-连接块;14-阻尼杆;15-开口凹槽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要指出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关于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本实施例构造了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所述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其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座椅、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对座椅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获取的重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且通过顶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所述座椅相对支撑基座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驱动设备、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座椅的支撑座垫的前端边沿的感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感应板滑动配合的配合板、均匀列向敷设于所述感应板和配合板上的感应孔、依次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进而感应相应感应孔外的遮挡情况的光电传感器、和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情况并进一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所述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驱动下肢训练模块进行相应调整的调整单元,具体的,所述感应板的至少部分顶部区域位于所述配合板上方,且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或感应板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至少配合设置有两个所述感应孔,在患者坐于所述座椅,且膝盖抵接于所述支撑座垫板前方,同时小腿相对所述支撑座垫垂直贴附于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时,患者的腿部对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相应感应孔进行遮挡,进而对应感应孔内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相应遮挡信号;
所述下肢训练模块包括环绕配合于患者的脚踝区域的佩戴环、至少三个分别通过一端与同一佩戴环进行连接的牵引带、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垂直且移动配合于所述固定箱上的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固定顶板、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机构、和通过对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配于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运动的位置调节单元;
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空腔处的线性滑台、由所述线性滑台驱动在所述内部空腔内进行线性移动的移动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箱的顶箱壁的线性开口、底部从所述线性开口探入至所述固定箱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块上且至少部分顶部位于所述固定箱外界的连接柱、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柱的顶部的固定底板、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锁合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元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对所述患者的脚部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防护支撑的支撑单元、和将静止的固定底板锁合固定于固定箱的相应区域上的锁定机构;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接近所述座椅的一端的开口凹槽滑道、嵌设于开口凹槽滑道的底部的伸缩驱动杆、活动配合于所述开口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的顶部的连接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的阻尼杆、部分贯入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内以与所述阻尼杆的顶部连接配合且另外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外的支撑板、和敷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形变适配的柔性垫;
所述数据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块上以供患者进行其相应身份编码信息输入的信息输入器,对患者的个人历史训练信息记录储存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患者的编码信息的输入进一步从所述数据库内对相应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行提取的提取单元,和基于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一步自动控制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的调节以供相应患者进行训练康复的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且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第一固定壳、和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壳内以对相应牵引绳进行卷绕控制的第一卷扬设备,且以第一固定机构固定配合的牵引绳为第一牵引绳;
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且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第二固定壳、和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壳内以对相应牵引绳进行卷绕控制的第二卷扬设备,且以第二固定机构固定配合的牵引绳为第二牵引绳;
第三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上的且内部为空腔结构的第三固定壳、和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三固定壳内以相应牵引绳进行卷绕控制的第三卷扬设备,且以第三固定机构固定配合的牵引绳为第三牵引绳;
具体的,在针对患者的小腿前侧肌肉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所述第一卷扬设备对第一牵引绳进行绕卷至其作业释放长度,进而以患者的膝盖为定点且小腿相对膝盖进行抬腿转动时,第一牵引绳对患者的小腿抬起动作进行阻力牵引,同时第二卷扬设备对第二牵引绳释放至其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第三卷扬设备对第三牵引绳释放至其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进而使得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不对患者腿部的运动进行阻力牵引;
在针对患者的大腿前侧肌肉进行康复训练时,通过所述第二卷扬设备对第二牵引绳进行绕卷至其相应的作业释放长度,患者的小腿与大腿伸直至同一直线,并以为胯部为定点,将所述小腿和大腿朝上方抬高,进而第二牵引绳对患者的大腿和小腿的转动进行阻力牵引,同时第一卷扬设备对第一牵引绳释放至其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第三卷扬设备对第三牵引绳释放至其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进而使得第一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不对患者腿部的运动进行阻力牵引;
在针对患者的小腿后侧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的小腿与大腿伸直至同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三卷扬设备对第三牵引绳进行绕卷为相应的作业释放长度以能够将患者的腿部悬挂于所述固定箱上方,进而在患者的通过小腿进行施力并牵扯所述第三牵引绳朝下方进行形变延长,同时第一卷扬设备释对第一牵引绳释放至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第二卷扬设备对第二牵引绳释放至相应的上限释放长度,进而使得第一牵引绳和第二牵引绳不对患者腿部的运动进行阻力牵引;
同时,在针对患者的小腿后侧机构进行康复训练时,所述伸缩驱动杆进行配合伸长作业以驱动所述支撑板活动配合于所述患者的脚部的预设距离下方,进而使得患者的脚部在突然放松下,所述支撑板对患者的脚部进行支撑并在所述阻尼杆的缓冲下以减少所述支撑板对患者脚部的冲击力,以避免患者的在抬高腿部突然放松造成撞击和损伤的现象发生;
本发明的下肢训练模块通过针对患者的腿部不同位置的肌群进行康复训练,进而有效保证对患者的运动损伤后的下肢的全面性康复训练,同时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康复效率。
实施例二: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除了包含以上实施例的内容以外,还在于:
其中,各牵引绳的上限释放长度与其牵引绳的实际长度相关,并且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且各牵引绳的作业长度为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的相关参数进行相应匹配生成,具体的,所述高度调整单元包括处理步骤:
S101:根据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座椅的初始支撑高度,且获取配合板上由所述感应板遮挡的光电传感器,并将所述感应板上未被遮挡的光电传感器作为作业传感器,
S102:以配合板上产生遮挡信号的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感应板上产生遮挡信号的作业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分别接收所述目标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基座的水平高度信息,且获取所述目标传感器中的最低水平高度baline作为参考高度,
S103:进一步生成患者的身高参考值Ref:
Figure BDA0003748131440000071
其中,Fh为所述伸缩驱动设备初始支撑作业时对应支撑座垫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间隔距离,ρ为女性身高比例转换系数,b1为女性身高比例转换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α为与女性患者年龄相关的第一身高修正系数,c1为第一身高修正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σ为男性身高比例转换系数,b2为男性身高比例转换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β为与男性患者年龄相关的第二身高修正系数,c2为第二身高修正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
S104: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降低baline高度,以使得患者的脚掌稳定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
S105:基于患者的身高参考值,进一步生成所述移动块与所述支撑基座的距离Fds:
Fds=Fh-baline-fed,
其中,fed为所述线性滑台在初始作业状态时,对应移动块与所述配合板的距离,
S106:获取第一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OWL:
Figure BDA0003748131440000081
其中,weigh为所述重量传感器监测获得的患者的体重值,γ1为第一牵引绳的牵引长度转换系数,μ1为与患者的形体指数有关的第一牵引长度修正系数,R1为第一牵引长度修正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
S107:获取第二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TWL:
Figure BDA0003748131440000082
其中,γ2为第二牵引绳的牵引长度转换系数,μ2为与患者的形体指数有关的第二牵引长度修正系数,R2为第二牵引长度修正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
S108:获取第三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HWL:
Figure BDA0003748131440000083
其中,Hige为所述固定顶板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间隔距离,γ3为第三牵引绳的牵引长度转换系数,μ3为与患者的形体指数有关的第三牵引长度修正系数,R3为第三牵引长度修正系数的优先级相关参数,
其中,上述ρ、b1、α、c1、σ、b2、β、c2、γ1、μ1、R1、γ2、μ2、R2、γ3、μ3、和R3分别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大量重复实验训练获得,且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数据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块上以供患者进行其相应身份编码信息输入的信息输入器,对患者的个人历史训练信息记录储存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患者的编码信息的输入进一步从所述数据库内对相应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行提取的提取单元,和基于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一步自动控制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的调节以供相应患者进行训练康复的控制单元;
具体的,所述历史训练信息包括相应患者进行训练作业时对应的座椅调节高度,所述移动块在所述固定箱的位置,以及针对患者的下肢的不同方向的运动时对应的第一卷扬设备对第一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和/或上限释放长度、第二卷扬设备对第二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和/或上限释放长度、和第三卷扬设备对第三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和/或上限释放长度,其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固定模块、下肢训练模块、和上肢训练模块内的各电器设备通过电气连接进而对相应电器进行控制;
进而本发明通过对患者的身高参数进行识别,并进一步基于对患者的体重以自动生成各牵引绳的作业释放长度,以有效针对不同形体患者进行适应性下肢负重康复训练,进而提高对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效率。
实施例三: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和附图5,除了包含以上实施例的内容以外,还在于:
其中,所述移动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线性开口的宽度设置,进而所述移动块限位活动于所述固定箱内,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箱的箱顶壁的至少两个线性凹槽、分别滑动配合于所述线性凹槽且限位配合于相应线性凹槽内的稳定块、分别将所述稳定块与所述支撑杆进行固定连接的连接杆、和分别转动嵌设于所述稳定块上以与所述线性凹槽的相应内槽壁滚动抵接的滚珠、依次嵌设于所述线性凹槽的侧槽壁的开口腔、依次配合设置于各开口腔内的气囊件、分别驱动各气囊件进行充气作业进而使得相应气囊件从所述开口腔内驱出至相应线性凹槽内的充气泵、与所述线性滑台信号连接进而接收所述移动块的移动位置进一步生成所述稳定块在相应线性凹槽内的位置的位置生成单元、和基于所述移动块的位置进而控制相应气囊件的充气作业以将所述移动块抵接稳定于所述线性凹槽的相应位置的定向充气单元,
具体的,所述定向充气单元的步骤流程如下:
S201:基于所述位置生成单元以获取与所述移动块相对设置的开口腔,且将与所述移动块相对设置的开口腔作为相对腔,以除相对腔以外的开口腔作为配合腔,
S202:驱动相应充气泵对相对腔内的气囊件进行充气量为Q1的充气作业,
S203:驱动相应充气泵对配合腔内的气囊件进行充气量为Q2的充气作业,
其中,Q1为预设的能够使得相应气囊件对相应移动块的块侧壁进行抵接固定的第一预设充气量,Q2为预设的能够使得相应气囊件对填充并抵接配合于线性凹槽的相应区域的侧槽壁之间的第二预设充气量,其中,Q1<Q2,并且,Q1、Q2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进而,在所述线性滑台将所述移动块调节至相应位置时,通过所述锁合机构以加强对支撑杆的固定强度,以有效提高患者在腿部训练过程中所述固定底板的稳定性,进而相应提高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对相应牵引绳的固定作业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患者在使用本发明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的安全性。
虽然上面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也就是说上面讨论的方法,系统和设备是示例。各种配置可以适当地省略,替换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在替代配置中,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和/或可以添加,省略和/或组合各种部件。而且,关于某些配置描述的特征可以以各种其他配置组合,如可以以类似的方式组合配置的不同方面和元素。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即许多元素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公开或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应当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记载的内容之后,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包括对患者的坐姿进行适应性支撑的固定模块、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的下肢训练模块、和在患者开始康复训练时自动调节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以供患者使用并且对患者的训练过程进行记录的数据调节模块,
其中,所述固定模块包括座椅、固定于地面的支撑基座、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上以对座椅上的患者的体重进行获取的重量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且通过顶部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进行驱动所述座椅相对支撑基座进行升降作业的升降驱动设备、顶部垂直连接于所述座椅的支撑座垫的前端边沿的感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且与所述感应板滑动配合的配合板、均匀列向敷设于所述感应板和配合板上的感应孔、依次嵌设于所述感应孔内进而感应相应感应孔外的遮挡情况的光电传感器、和接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监测情况并进一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设备对所述座椅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驱动下肢训练模块进行相应调整的调整单元,
具体的,所述感应板的至少部分顶部区域位于所述配合板上方,且位于所述配合板和/或感应板上的同一水平高度位置上至少配合设置有两个所述感应孔,在患者坐于所述座椅,且膝盖抵接于所述支撑座垫板前方,同时小腿相对所述支撑座垫垂直贴附于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时,患者的腿部对所述感应板和/或配合板上相应感应孔进行遮挡,进而对应感应孔内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相应遮挡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肢训练模块包括环绕配合于患者的脚踝区域的佩戴环、至少三个分别通过一端与同一佩戴环进行连接的牵引带、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内部为空腔结构的固定箱、垂直且移动配合于所述固定箱上的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固定顶板、固定于所述配合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箱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顶板上的用于将至少一个牵引带的另一端进行固定的第三固定机构、和通过对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的位置进行调节以适配于不同患者的康复训练运动的位置调节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单元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箱的内部空腔处的线性滑台、由所述线性滑台驱动在所述内部空腔内进行线性移动的移动块、设置于所述固定箱的顶箱壁的线性开口、底部从所述线性开口探入至所述固定箱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块上且至少部分顶部位于所述固定箱外界的连接柱、水平固定于所述连接柱的顶部的固定底板、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锁合固定于所述固定底板上的固定元件、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以对所述患者的脚部在训练过程中进行防护支撑的支撑单元、和将静止的固定底板锁合固定于固定箱的相应区域上的锁定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配合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接近所述座椅的一端的开口凹槽滑道、嵌设于开口凹槽滑道的底部的伸缩驱动杆、活动配合于所述开口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驱动杆的顶部的连接块、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的阻尼杆、部分贯入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内以与所述阻尼杆的顶部连接配合且另外部分位于所述开口凹槽滑道外的支撑板、和敷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形变适配的柔性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模块上以供患者进行其相应身份编码信息输入的信息输入器,对患者的个人历史训练信息记录储存的数据库,根据所述患者的编码信息的输入进一步从所述数据库内对相应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行提取的提取单元,和基于患者的历史训练信息进一步自动控制所述固定模块、和下肢训练模块的调节以供相应患者进行训练康复的控制单元。
CN202210854487.4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Active CN115068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4487.4A CN115068901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54487.4A CN115068901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8901A true CN115068901A (zh) 2022-09-20
CN115068901B CN115068901B (zh) 2023-06-20

Family

ID=8326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54487.4A Active CN115068901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890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828A (zh) * 2016-08-31 2016-11-09 张家港市华扬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力矩的机械装置
JP2019071963A (ja) * 2017-10-12 2019-05-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2307323U (zh) * 2020-04-29 2021-01-08 苏州爱德家居有限公司 升降智能沙发
CN113304012A (zh) * 2021-05-25 2021-08-27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术后局部康复训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828A (zh) * 2016-08-31 2016-11-09 张家港市华扬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调节力矩的机械装置
JP2019071963A (ja) * 2017-10-12 2019-05-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212307323U (zh) * 2020-04-29 2021-01-08 苏州爱德家居有限公司 升降智能沙发
CN113304012A (zh) * 2021-05-25 2021-08-27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用于术后局部康复训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8901B (zh) 2023-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84988B1 (ko) 능동적 로보틱 보행 훈련 시스템 및 방법
Gazzani et al. WARD: a pneumatic system for body weight relief in gait rehabilitation
US8684890B2 (en) Dynamic lower limb rehabilitation robot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habilitating human gait
CN106264978B (zh) 用于运动治疗的设备
CN106137489A (zh) 交互式外骨骼膝关节机器系统
CN106137681B (zh)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器
KR20170139035A (ko) 수직 위치에서의 보행의 구동과 함께 정와위 또는 부분 와위 자세에서 사람의 하지를 구동하기 위한 장치
CN213941232U (zh) 人支撑装置
US11986434B2 (en) Medical walker
CN107854281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
CN206414462U (zh) 用于康复训练的坐式‑站式变换机构
CN113101611A (zh) 一种小腿肌肉及软组织康复训练器械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68266A (zh) 二自由度悬吊式姿势矫正减重步行训练器
CN115068901A (zh) 一种运动损伤术后智能护理康复系统
CN205359908U (zh) 一种支持减重系统
CN206151796U (zh) 智能下肢康复训练器
CN206852998U (zh) 一种用于腿部断过后康复训练支撑架
CN213607974U (zh) 一种截瘫患者下肢锻炼器
CN216169711U (zh) 下蹲训练与控制反馈训练仪
RU2637604C1 (ru) Моб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ходьбы
US11179598B2 (en) Apparatus for back improvement and lower-back and knees pain relieving
CN114588602A (zh) 一种临床催生装置
CN113576841A (zh) 一种偏瘫患者跪至坐垫协助装置
CN207575671U (zh) 一种腿部康复训练装置
CN107928975A (zh) 用于康复训练的坐式‑站式变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