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5116A -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5116A
CN115065116A CN202210746430.2A CN202210746430A CN115065116A CN 115065116 A CN115065116 A CN 115065116A CN 202210746430 A CN202210746430 A CN 202210746430A CN 115065116 A CN115065116 A CN 115065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battery
electric quantity
preset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64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才
鞠新
任海坤
赵辉
尹荣贻
邢雅琦
张恩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64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51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5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1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由于该方法中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确定出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并确定出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较小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在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时,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减缓了电池老化,实现了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终端设备的锂电池长期处在高温、高湿、满电、高压状态时,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千差万别,过度使用锂电池会加速电池老化,老化后的锂电池,会出现待机时长减少、产生鼓包等问题,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用户财产损失、人身伤害。
因此,如何实现对锂电池智能保护,以减缓电池老化,延长电池寿命,保证电池使用安全就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用以实现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以减缓电池老化,延长电池寿命,保证电池使用安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检测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
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之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次识别到所述目标锂电池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所述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
若所述目标电量小于保存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若所述目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在所述目标时刻之前的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以及预先保存的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和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所述电池平均温度值和所述电池平均湿度值对应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并确定温度平均值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所述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目标耗电进程;
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所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所述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得到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并控制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输出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
若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目标锂电池未开始充电,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关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所述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之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之前,根据初次识别到所述目标锂电池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所述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若所述目标电量小于保存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若所述目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触发所述处理模块执行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的步骤,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在所述目标时刻之前的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以及预先保存的第一特征值范围和第二特征值范围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并确定温度平均值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所述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目标耗电进程;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获取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所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所述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得到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并控制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输出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若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目标锂电池未开始充电,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关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包括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系统实现上述电池保护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显示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屏幕显示区域;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电池保护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电池保护方法中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该方法中在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是较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较小的阈值,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由于该方法中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确定出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并确定出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在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时,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减缓了电池老化,实现了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已生产时长与电池性能的对应关系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放电循环次数与电池性能的对应关系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耗电进程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的确定过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终端设备的锂电池长期处在高温、高湿、满电、高压状态时,由于用户的使用习惯千差万别,过度使用锂电池会加速电池老化,老化后的锂电池,会出现待机时长减少、产生鼓包等问题,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一旦出现安全问题会造成用户财产损失、人身伤害。
为了实现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以减缓电池老化,延长电池寿命,保证电池使用安全,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仅是一个范例,并且终端设备100可以具有比图1中所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多个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图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和/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图1中示例性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110、存储器120、显示单元130、摄像头140、传感器150、音频电路1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170、处理器180、蓝牙模块181、以及电源190等部件。终端设备100的处理器180获取传感器150检测的电源190-目标锂电池的状态,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则处理器180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若剩余电量小于存储器120中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RF电路110可用于在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可以接收基站的下行数据后交给处理器180处理;可以将上行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器件。
存储器1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及数据。处理器1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软件程序或数据,从而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存储器120存储有使得终端设备100能运行的操作系统。本申请中存储器1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及各种应用程序,还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的电池保护方法的程序代码。
显示单元1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产生与终端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触摸屏131,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例如点击按钮。
显示单元130还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100的各种菜单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具体地,显示单元130可以包括设置在终端设备100正面的显示屏132。其中,显示屏132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单元130可以用于显示本申请中终端的屏幕显示区域。
其中,触摸屏131可以覆盖在显示屏132之上,也可以将触摸屏131与显示屏132集成而实现终端设备100的输入和输出功能,集成后可以简称触摸显示屏。本申请中显示单元130可以显示应用程序以及对应的操作步骤。
摄像头140可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处理器180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50,比如加速度传感器151、距离传感器152、指纹传感器153、温度传感器154。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
音频电路160、扬声器161、麦克风16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100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1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161,由扬声器1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音量按钮,用于调节声音信号的音量,还可以用于组合其他按钮,调整封闭区域。另一方面,麦克风1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1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至RF电路1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1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Wi-Fi模块170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
处理器180是终端设备1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软件程序,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处理器180还可以集成应用处理器和基带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基带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基带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中。本申请中处理器180可以运行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用户界面显示及触控响应,以及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保护的方法。另外,处理器180与显示单元130耦接。
蓝牙模块181,用于通过蓝牙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终端设备100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81与同样具备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90(比如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等功能,处理器180通过电源管理系统获取锂电池的电量、状态等。终端设备100还可配置有电源按钮,用于终端的开机和关机,以及锁屏等功能。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电话、彩信,Wi-Fi,微信,信息,闹钟,图库,日历,WLAN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短信息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息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终端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例如短信息的消息内容),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终端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一种动画方式)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上述图1和图2,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保护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的过程示意图,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301: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中该终端设备可以为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等安装有锂电池的终端设备。
为了实现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该终端设备对目标锂电池进行检测,其中该目标锂电池是指该终端设备内部的电池,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则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其中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是预先设置的,若希望提高电池智能保护的准确度,则可以将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的较小一些,若希望降低电池老化速度,则可以将该第一预设时间间隔设置的较大一些;该预设状态是高温状态、高湿状态、满电状态、高压状态和老化状态中的至少一种。
S302: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为了实现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该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后,还要检测目标锂电池当前是否被充电,将剩余电量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进行比较,若确定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其中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为
Figure BDA0003717031170000091
其中Cmax表示满电电量阈值,M表示电池已生产时长,N表示充放电循环次数,D表示跌落频次,T表示电池温度和电池湿度,U表示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其中该第一设定时间长度可以是24小时、也可以是12小时、48小时等,F(U)表示充放电次数的函数,如果目标锂电池在48小时内的充放电次数≥4,F(U)=0.01,否则,默认取值0,η0是修正系数,默认取值为0.85,并且不同的电池材料体系该修正系数会有一定变化,α、β、γ、μ影响因子,默认取值分别为0.35、0.5、0.15、0.1,并且不同的电池材料体系该系数会有一定变化;F(T0)是电池温度和电池湿度的函数,当电池温度≥40℃且电池湿度≥80%,F(T0)=0.85;当电池温度<40℃且电池湿度<80%,F(T0)=1;当电池温度≥40℃且电池湿度<80%、电池温度<40℃且电池湿度≥80%,F(T0)=0.95。
该终端设备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的每个要素值,将每个要素值输入到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得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是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的阈值,可以是在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的基础上减去设定数值,也可以是将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的设定的大于0小于1的比例的数值确定为第一目标电量阈值。
由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在上一采集周期后更新的,因此随着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的增大,电池性能下降导致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每次更新后也会降低,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也会同步进行更新,即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每次更新后也会降低。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已生产时长与电池性能的对应关系图,如图4所示,电池已生产时长为0时,电池性能为100%,电池已生产时长为1年时,电池性能下降为97%。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充放电循环次数与电池性能的对应关系图,如图5所示,充放电循环次数为0时,电池性能为100%,充放电循环次数为800时,电池性能下降为90%。
由于本申请中在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是较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较小的阈值,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由于该方法中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确定出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并确定出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较小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在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时,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减少了对电池的过度使用,减缓了电池老化,实现了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实现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实时检测目标锂电池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直到暂停充电后的剩余电量小于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时,则再次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即该终端设备间断地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始终位于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和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的范围内,该终端设备即位于电池保护模式。
由于在本申请中可以保持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始终位于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和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的范围内,避免了目标锂电池的电量过高或过低、并避免了长时间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减缓了电池老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输出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
若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目标锂电池未开始充电,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关机。
为了实现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检测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输出提示信息,其中提示信息是用于提示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信息,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也可以是文字信息、还可以同时包括语音信息和文字信息。
其中,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阈值,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为
Figure BDA0003717031170000111
Figure BDA0003717031170000112
其中Cmin表示亏电电量阈值,M表示电池已生产时长,N表示充放电循环次数,D表示跌落频次,T表示电池温度和电池湿度,U表示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η1是修正系数,默认取值为0.1,并且不同的电池材料体系该修正系数会有一定变化,F(T1)是电池温度和电池湿度的函数,当电池温度≥10℃且电池湿度<80%,F(T1)=1;当电池温度<0℃,F(T1)=1.5;当0℃≤电池温度<10℃、当电池温度≥10℃且电池湿度≥80%,F(T1)=1.2;F(U)表示充放电次数的函数,如果目标锂电池在48小时内的充放电次数≥4,F(U)=0.01,否则,默认取值0,α、β、γ、μ影响因子,默认取值分别为0.35、0.5、0.15、0.1。
终端设备在输出提示信息后,检测在输出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目标锂电池是否恢复充电,若在输出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目标锂电池恢复充电,则进行充电直到充电后的电量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若在输出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目标锂电池未恢复充电,则确定目标锂电池继续使用会加速电池老化,因此可以控制该终端设备关机。
其中,该预设时长是用户预先设定的,若希望提高电池智能保护的有效性,则可以将该预设时长设置地较小一些,若希望提高用户体验,则可以将该预设时长设置地较大一些。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处于预备充电状态但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时,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预备充电状态可以是充电线连接状态,也可以是无线充电连接状态;该终端设备未处于预备充电状态且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时,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则输出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若在预设时长内未开始充电,则自动关机。在充电后的电量达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并继续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处于预备充电状态、以及剩余电量是否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或第三目标电量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确定目标锂电池是否处于预设状态,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中,检测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
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为了确定目标锂电池是否处于预设状态,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获取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该第二设定时间长度是用户预先确定的,若希望提高确定目标锂电池是否处于预设状态的准确度,则可以将该第二预设时间长度设置的较大一些,若希望提高确定目标锂电池是否处于预设状态的效率,则可以将该第二预设时间长度设置地较小一些。
根据每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更新后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该终端设备获取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特征对应的预设阈值、以及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对应的预设阈值,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具体的,若累积充电时长不小于对应的第一充电时长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满电状态,若电池平均温度不小于对应的第一温度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温状态,若电池平均湿度不小于对应的第一湿度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湿状态,若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不小于对应的第一保持时长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压状态,其中第一充电时长预设阈值大于第一保持时长预设阈值;若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老化状态;其中目标锂电池可以同时处于满电状态、高温状态、高湿状态、高压状态和老化状态中的至少两种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在第三设定时间长度内累积充电时长、电池温度、电池湿度、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内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的每个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并根据获取到的每个特征值以及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确定目标锂电池是否处于预设状态,其中第四设定时间长度小于第三设定时间长度。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例如,若60小时内的累计充电时间不小于24小时,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满电状态,若电池温度不小于40℃,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温状态,若电池湿度不小于80%,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湿状态,若24小时内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不小于2小时,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高压状态,其中高压判断阈值V是和电池材料体系相关的参数,默认取值4.2v;若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0.8,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老化状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若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一电量预设阈值,则输出提示用户主动开启电池保护模式的提示信息,若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电量预设阈值,则输出提示强制开启电池保护模式的提示信息,若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三电量预设阈值,则输出更换电池的提示信息;其中第一电量预设阈值大于第二电量预设阈值、第二电量预设阈值大于第三电量预设阈值。
例如,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默认值为0.85,当Cmax小于0.8时说明电池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弹窗提示用户主动开启电池保护模式;当Cmax小于0.75时,弹窗提示强制开启电池保护模式;当Cmax小于0.7时,弹窗提示电池已到设计寿命,需要更换电池。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601:判断是否满足进入电池保护模式的下列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条件1:60h内,累计充电时长≥24h;条件2:电池温度≥40℃;条件3:电池湿度≥80%;条件4:24h内,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2h;条件5: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小于0.8;若是,则进行S602;若否,则进行S610。
S602: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以及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更新后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和更新后的第三电量阈值,根据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和预设比例值0.8,确定更新后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
S603:进入电池保护模式,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S604:判断终端设备自身是否处于充电线连接状态或无线充电连接状态,若是,则进行S605,若否,则进行S606。
S605: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0.8Cmax,且终端设备处于充电线连接状态或无线充电连接状态但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进行S608。
S606:若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Cmin,则输出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
S607:判断输出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是否开始充电,若是,则进行S608,若否,则进行S609。
S608: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则暂停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并进行S603。
S609:终端设备自动关机。
S610:进入正常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中,所述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之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次识别到所述目标锂电池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所述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
若所述目标电量小于保存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若所述目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为了提高对目标锂电池的智能保护,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根据初次识别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在该目标时刻时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
根据获取到的目标电量以及保存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判断目标电量是否不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若否,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若是,则需要控制安装目标锂电池的该终端设备主动耗电,并实时监测耗电后的电量,若耗电后的电量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安装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本申请中,所述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在所述目标时刻之前的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以及预先保存的第一特征值范围和第二特征值范围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并确定温度平均值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所述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目标耗电进程;
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所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所述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得到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并控制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当目标电量不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时,为了避免目标锂电池长时间维持在高压状态,较快地让目标锂电池的电压降低,该终端设备开启主动耗电,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获取在目标时刻之前第一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其中该第一预设周期是用户预先确定的,若希望提高确定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的准确度,则可以将该第一预设周期设置地较大一些,若希望提高确定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的效率,则可以将该第一预设周期设置地较小一些。
为了实现主动耗电,该终端设备预先保存有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和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与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对应关系,其中该对应关系中保存有每个平均耗电电流值对应的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和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即每个平均耗电电流值均对应两个范围,一个是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另一个是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每个平均耗电电流值对应的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每个平均耗电电流值对应的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可能重叠,也可能不重叠,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获取到的目标锂电池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确定电池平均温度值所在的目标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以及电池平均湿度值所在的目标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根据目标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和目标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以及预先保存的对应关系,确定出目标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和目标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共同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即为目标锂电池主动耗电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
该终端设备获取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根据每个预设区域的温度平均值,确定出温度平均值中最低的目标温度平均值,并将目标温度平均值对应的预设区域确定为目标预设区域;为了确定主动耗电时使用的目标耗电进程,该终端设备保存有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其中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是指每个预设区域包含的模组的耗电进程,每个预设区域包含的模组可能是喇叭模组,可能是电线模组,还可能是摄像模组;模组的耗电进程即是指可以控制模组进行工作并耗电的进程;根据目标预设区域、以及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出温度平均值中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为目标耗电进程,采用温度最低的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从而可以防止盲目开启耗电进程导致温升体检变差。
具体的,该终端设备获取每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将相邻的设定数量的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区域确定为预设区域,根据每个预设区域的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采用均一化算法确定每个预设区域的温度平均值。
例如,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的主板上包括6个板级温度传感器,分别是1、2、3、4、5、6,每个数字对应一个温度传感器,该终端设备获取板级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值,相邻3个温度传感器所在的区域确定为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共包括(1,2,4)所在的区域、(2,3,6)所在的区域、(1,4,5)所在的区域、(3,5,6)所在的区域、(1,3,5)所在的区域、(2,4,6)所在的区域。
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终端设备自身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和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将该差值确定为下一预设时间间隔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并控制终端设备自身启动目标耗电进程,控制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使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保持为确定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具体的,该终端设备获取过去10秒内终端设备自身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然后结合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B,确定目标耗电进程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即为主动耗电进程的负载率,该终端设备每10秒钟更新一次耗电进程的负载率,从而控制终端设备自身的总耗电电流值维持等于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B。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目标耗电进程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的确定过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B为终端设备自身的总耗电电流值,从t时刻到(t+10)时刻的10秒内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终端设备自身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从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B之间的范围即为目标耗电进程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在间断地对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使得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始终位于第一目标电量阈值和第二目标电量阈值的范围内时,该终端设备即位于电池保护模式,为了确定终端设备是否退出电池保护模式,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若每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均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退出电池保护模式;其中针对每个预设特征,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可能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预设阈值相同,也可能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预设阈值。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在第三设定时间长度内累积充电时长、电池温度、电池湿度、第四时间长度内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的每个特征值,若每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均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终端设备退出电池保护模式。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例如,若60小时内的累计充电时间小于20小时、且电池温度小于40℃、且电池湿度小于80%、且24小时内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小于1小时,则确定终端设备退出电池保护模式,其中高压判断阈值V是和电池材料体系相关的参数,默认取值4.2v。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进行说明,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901:判断是否满足进入电池保护模式的下列条件中的任一条件;条件1:60h内,累计充电时长≥24h;条件2:电池温度≥40℃;条件3:电池湿度≥80%;条件4:24h内,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2h;条件5: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小于0.8;若是,则进行S902,若否,则进行S910。
S902:输出进入电池保护模式的提示信息。
S903: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以及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更新后的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和更新后的第三电量阈值Cmin,根据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和预设比例值,确定更新后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
S904:根据初次识别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判断目标电量是否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若否,则进行S905,若是,则进行S906。
S905:控制终端设备自身主动耗电,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第二目标电量阈值Cmax。
S906:该终端设备进入电池保护模式。
S907:判断满足退出电池保护模式的下列全部条件,条件1:60h内累计充电时长<20h;条件2:温度<40℃;条件3:湿度<80%;条件4:24h内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1h;若是,则进行S908,若否,则进行S909。
S908:退出电池保护模式,进行S910。
S909:维持电池保护模式。
S910:进入正常充电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池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01,用于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处理模块1002,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预设阈值、或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所述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之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之前,根据初次识别到所述目标锂电池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所述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若所述目标电量小于保存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若所述目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触发所述处理模块执行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的步骤,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在所述目标时刻之前的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以及预先保存的第一特征值范围和第二特征值范围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所述第一特征值和所述第二特征值对应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并确定温度平均值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所述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目标耗电进程;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获取的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所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所述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得到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并控制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输出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若在输出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目标锂电池未开始充电,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关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芯片系统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101、通信接口1102和存储器1103,存储器11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存储器1103存储了如下的元素,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103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图11所示,处理器1101控制头端设备的处理操作,处理器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如图11所示,存储器11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1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NVRAM。例如应用中通信接口以及存储器通过总线系统110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1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104。
上述本申请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终端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201和通信接口1202。
可选的,该终端还包括存储器1203,存储器12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存储器1203存储了如下的元素,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203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图12所示,处理器1201控制头端设备的处理操作,处理器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如图12所示,存储器12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201提供指令和数据,使得处理器1201执行本申请的电池保护方法的步骤。存储器1203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NVRAM。例如应用中通信接口1202以及存储器1203通过总线系统1204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2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204。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内存储有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申请的电池保护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中的每一流程。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充电后的剩余电量达到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暂停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时间长度内的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以及上一采集周期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其中所述预设特征包括累积充电时长、电池平均温度、电池平均湿度和电池的高电压累积保持时长;
若至少一个预设特征的特征值不小于该预设特征对应的第一预设阈值、或更新后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于对应的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之后,所述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初次识别到所述目标锂电池处于所述预设状态的目标时刻,获取所述目标时刻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目标电量;
若所述目标电量小于保存的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若所述目标电量不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直到耗电后的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执行后续的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主动耗电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锂电池在所述目标时刻之前的预设周期内的电池平均温度值和电池平均湿度值,以及预先保存的电池平均温度值范围和电池平均湿度值范围对应的平均耗电电流值,确定所述电池平均温度值和所述电池平均湿度值对应的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
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温度平均值,并确定温度平均值最低的目标预设区域,根据预先保存的每个预设区域对应的耗电进程,确定所述目标预设区域对应的目标耗电进程;
获取上一预设时间周期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根据所述目标平均耗电电流值与所述第一平均耗电电流值的差值,得到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控制所述终端设备启动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并控制所述目标耗电进程在下一预设时间周期的平均耗电电流值为所述第二平均耗电电流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三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输出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亏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其中所述第三目标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
若在输出所述提示信息后的预设时长内所述目标锂电池未开始充电,则控制安装所述目标锂电池的终端设备关机。
7.一种电池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目标锂电池处于预设状态,按照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获取所述目标锂电池的剩余电量;
处理模块,用于若所述剩余电量小于保存的第一目标电量阈值,且所述目标锂电池当前未被充电,则恢复对所述目标锂电池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一目标电量阈值较第二目标电量阈值小,所述第二目标电量阈值是根据上一采集周期获取的影响电池性能的预设影响要素的要素值、以及预先保存的满电电量阈值的确定函数确定的,所述预设影响要素包括电池已生产时长、充放电循环次数、跌落频次、电池温度、电池湿度、在第一设定时间长度的充放电次数。
8.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包括有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芯片系统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电池保护方法的步骤。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屏幕显示区域;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电池保护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可由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电池保护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46430.2A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50651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430.2A CN115065116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430.2A CN115065116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116A true CN115065116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6430.2A Pending CN115065116A (zh) 2022-06-28 2022-06-28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51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41502B (zh) 移动终端及其移动通信网络切换方法
CN111443957B (zh) 针对应用卡顿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114733B (zh) 一种截屏、录屏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865837A (zh) 一种进行系统升级的方法和终端
CN112769210A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方法
CN113055585B (zh) 拍摄界面的缩略图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6089096B (zh) 负载资源调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065116A (zh) 一种电池保护方法、装置、芯片系统、终端设备和介质
CN112764812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3641431A (zh) 二维码的增强显示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4356559A (zh) 一种多线程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363653A (zh) 一种水墨屏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1385416B (zh) 电子设备和闹钟处理方法
CN111756103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CN113760164A (zh) 显示设备及其控制操作的响应方法
CN111225113A (zh) 一种通信终端及通信终端的开机方法
CN115421662A (zh) 内存数据的回写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285500B (zh) 移动终端及其充电方法
CN115269232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76284B (zh) 页面加载时长的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79362B (zh) 电子设备及其图像显示方法
CN111988530B (zh) 移动终端及其拍照方法
CN113255644B (zh) 显示设备及其图像识别方法
CN113870801A (zh) 刷新墨水屏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101002A (zh) 一种显示屏亮度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