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4915B -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4915B
CN115064915B CN202210832923.8A CN202210832923A CN115064915B CN 115064915 B CN115064915 B CN 115064915B CN 202210832923 A CN202210832923 A CN 202210832923A CN 115064915 B CN115064915 B CN 1150649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shell
sliding contact
gear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329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4915A (zh
Inventor
于建
罗龙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East Sp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East Sp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East Sp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East Spring Machiner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329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49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4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4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4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4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1/00Non-rotary current collectors for maintaining contact between moving and stationary parts of an electric circui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滑触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包括导电轨以及与导电轨接触的电刷,电刷上套设有固定筒,固定筒两侧分别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风组件,导电轨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挡板,两个挡板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上设有驱动通风组件进行工作的驱动组件。用于滑触线工作中难免会有水进入,且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触线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背景技术
滑触线也称为滑导线,就是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的一组输电装置,移动设备由于移动,需要不断地变换位置,在每一个不同的位置上,移动设备又要随时能获得动力电源,否则就无法继续移动,这时,滑触线就应运而生了。
滑触线是用来保证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导电接触的装置,它一般由固定的导体和随设备一同移动的继电器级碳刷组成,绝缘罩壳是用来对滑触线进行固定和保护的部件。现有的滑触线罩壳不具备良好的防水和防尘的作用,长时间使用会有水以及灰尘进入,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现有技术虽然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但集电器在密封条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间隙,因此并不能完全对此进行密封,导致密封性能不佳,在夏季高端时,滑触线工作中难免会有水进入,且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并且电刷在工作过程中与滑触线的导体接触产生磨损,产生出来的碳粉堆积在滑触线内,会频繁出现信号误触发情况;由于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滑触线内的温度升温过大导致滑触线的电阻也持续升温,对其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包括导电轨以及与导电轨接触的电刷,电刷上套设有固定筒,固定筒两侧分别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风组件,导电轨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挡板,两个挡板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上设有驱动通风组件进行工作的驱动组件。
现有技术并未考虑到夏季高温天气时,滑触线温度过高所造成的影响,本发明的电刷也就是现有技术中的碳刷,电刷通过密封圈与固定筒套设连接,因此是可拆卸的,在冬季时,可将固定筒拆卸下来,在夏季的集电器带动电刷在导电轨进行移动时,密封胶条上的驱动组件驱动通风组件将滑触线内的热气排出,且电刷产生的大部分碳粉也可通过通风组件排出,集电器带动电刷在移动过程中可排放不同区域的热气,可有着一定的降温效果,解决了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并且电刷在工作过程中与滑触线的导体接触产生磨损,产生出来的碳粉堆积在滑触线内,会频繁出现信号误触发情况的问题,设置的挡板避免电刷滑动时造成密封橡胶条产生变形,且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使两个挡板上的密封胶条一直保持着相对应的距离,能够持续保持着一定的密封率。
进一步地,通风组件包括壳体外壁上转动设置的转动齿轮,转动齿轮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活动贯穿壳体外壁后置于壳体内,转动杆端部设有第一锥形齿轮,壳体内壁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承载板,承载板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上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端部设有排气扇,壳体上还设有进风孔和出风孔,避免碳粉堆积过多造成信号误触发情况。
进一步地,包括在密封胶条上设置的滑槽,滑槽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与转动齿轮相啮合的齿带,不需要另外设置滑轨来配合,使得让密封胶条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成本。
进一步地,还包括旋转杆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旋转齿轮,旋转杆的一端与旋转齿轮连接,旋转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锥形齿轮,壳体内壁上设有稳固杆,稳固杆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锥形齿轮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在第四锥形齿轮上设有转轴,转轴的端部活动贯穿承载板后向上延伸,在转轴的延伸端设有抽风扇,抽风扇转动设置于固定杆上,第一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上分别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单向转动,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三锥形齿轮分别位于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且第三锥形齿轮位于第一锥形齿轮下方。达到在来回移动集电器的过程中均能将导电轨内的热气排出的效果,其中抽风扇由多个扇叶通过一个环块连接而形成,环块内壁设有滑块,环块套设在固定杆上,在固定杆外周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环形槽。
进一步地,转动组件包括在稳固杆和连接杆上分别设置的棘轮,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上分别设有与棘轮相配合的棘爪,且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三锥形齿轮上设置的棘爪方向相反,在集电器向前移动时,转动齿轮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上的棘轮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与棘爪相抵触,因此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而当集电器往回移动时,转动齿轮通过转动杆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上的棘轮逆时针转动,棘轮逆时针转动,而此时的棘爪并未对棘轮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只是棘轮本身自转,而棘轮未与第一锥形齿轮连接,只是贴合接触,因此并不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
在集电器向前移动时,旋转齿轮通过旋转杆带动第三锥形齿轮上的棘轮顺时针转动,棘轮顺时针转动,而此时第三锥形齿轮上的棘爪并未对棘轮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只是棘轮本身自转,而棘轮未与第三锥形齿轮连接,只是贴合接触,因此并不会带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则也不会通过第三锥形齿轮带动第四锥形齿轮上的转轴转动;而当在集电器向后移动时,旋转齿轮通过转轴带动第三锥形齿轮上的棘轮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与棘爪相抵触,因此可带动第三锥形齿轮转动,则通过第三锥形齿轮的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上转轴的移动,转轴带动抽风扇的环块在固定杆上的环形槽内转动,这里的环块,在上述有对抽风扇的构成进行阐述。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相连通,第一连接壳为垂直段,第二连接壳为倾斜段,进风孔位于第一连接壳上,出风孔位于第二连接壳上,避免粉尘从出风孔进入至导电轨内。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向杆,导向杆的端部沿水平方向竖直向下倾斜,倾斜设置的导向杆可避免从出风孔进入的粉尘朝导电轨内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壳呈V型,V型的锐角处朝远离固定筒方向设置,能够完全贴合于密封胶条,提高密封性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电刷上套设有固定筒,固定筒两侧分别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风组件,导电轨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挡板,两个挡板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密封胶条上设有驱动通风组件进行工作的驱动组件,解决了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并且电刷在工作过程中与滑触线的导体接触产生磨损,产生出来的碳粉堆积在滑触线内,会频繁出现信号误触发情况的问题,设置的挡板避免电刷滑动时造成密封橡胶条产生变形,且两个挡板之间的距离,使两个挡板上的密封胶条一直保持着相对应的距离,能够持续保持着一定的密封率;
2、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包括在密封胶条上设置的滑槽,不需要另外设置滑轨来配合,使得让密封胶条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成本;
3、本发明通过第一连接壳和第二连接壳相连通,第一连接壳为垂直段,第二连接壳为倾斜段,使得难以让粉尘进入出风孔,且出风孔有排出的气体,靠近出风孔的粉尘受到气体干扰,粉尘更加难以进入出风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电轨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密封胶条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又一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锥形齿轮上的棘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锥形齿轮上的棘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导电轨;2-电刷;3-固定筒;4-第一连接壳;5-挡板;6-密封胶条;7-转动齿轮;8-转动杆;9-第一锥形齿轮;10-连接杆;11-承载板;12-第二锥形齿轮;13-固定杆;14-排气扇;15-进风孔;16-出风孔;17-滑槽;18-齿带;19-第二连接壳;20-导向杆;21-旋转杆;22-旋转齿轮;23-第三锥形齿轮;24-稳固杆;25-支撑板;26-第四锥形齿轮;27-转轴;28-抽风扇;29-棘轮;30-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包括导电轨1以及与导电轨1接触的电刷2,电刷2上套设有固定筒3,固定筒3两侧分别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风组件,导电轨1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挡板5,两个挡板5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6,密封胶条6上设有驱动通风组件进行工作的驱动组件。
现有技术虽然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但集电器在密封条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间隙,因此并不能完全对此进行密封,导致密封性能不佳,在滑触线工作中难免会有水进入,且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并且电刷2在工作过程中与滑触线的导体接触产生磨损,产生出来的碳粉堆积在滑触线内,会频繁出现信号误触发情况;由于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滑触线内的温度升温过大导致滑触线的电阻也持续升温,对其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并未考虑到夏季高温天气时,滑触线温度过高所造成的影响,本发明的电刷2也就是现有技术中的碳刷,电刷2通过密封圈与固定筒3套设连接,因此是可拆卸的,在冬季时,可将固定筒3拆卸下来,在夏季的集电器带动电刷2在导电轨1进行移动时,密封胶条6上的驱动组件驱动通风组件将滑触线内的热气排出,且电刷2产生的大部分碳粉也可通过通风组件排出,集电器带动电刷2在移动过程中可排放不同区域的热气,可有着一定的降温效果,解决了集电器通电时会引起温度上升,在滑触线内的水会形成水蒸气,导致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并且电刷2在工作过程中与滑触线的导体接触产生磨损,产生出来的碳粉堆积在滑触线内,会频繁出现信号误触发情况的问题,设置的挡板5避免电刷2滑动时造成密封橡胶条产生变形,且两个挡板5之间的距离,使两个挡板5上的密封胶条6一直保持着相对应的距离,能够持续保持着一定的密封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风组件包括壳体外壁上转动设置的转动齿轮7,转动齿轮7上设有转动杆8,转动杆8活动贯穿壳体外壁后置于壳体内,转动杆8端部设有第一锥形齿轮9,壳体内壁上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设有承载板11,承载板11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2上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端部设有排气扇14,壳体上还设有进风孔15和出风孔16。本发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转动齿轮7进行转动,转动齿轮7通过转动杆8、第一锥形齿轮9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2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2通过固定杆13带动排气扇14进行旋转,排气扇14将进风孔15周围的热气向出风孔16排出,且落入进风孔15周围的碳粉也可通过排气扇14将其排出,避免碳粉堆积过多造成信号误触发情况,甚至有的会将滑触线换掉,导致成本过高。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组件包括在密封胶条6上设置的滑槽17,滑槽17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与转动齿轮7相啮合的齿带18,电刷2在导电轨1上进行移动时,转动齿轮7在滑槽17上移动,滑槽17上的齿带18带动转动齿轮7进行转动,不需要另外设置滑轨来配合,使得让密封胶条6能够物尽其用,减少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旋转杆21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旋转齿轮22,旋转杆21的一端与旋转齿轮22连接,旋转杆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锥形齿轮23,壳体内壁上设有稳固杆24,稳固杆24上设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锥形齿轮23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26,在第四锥形齿轮26上设有转轴27,转轴27的端部活动贯穿承载板11后向上延伸,在转轴27的延伸端设有抽风扇28,抽风扇28转动设置于固定杆13上,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四锥形齿轮26上分别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四锥形齿轮26单向转动,第一锥形齿轮9与第三锥形齿轮23分别位于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且第三锥形齿轮23位于第一锥形齿轮9下方。由于拉动集电器移动时,排气扇14处于正向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是将导电轨1内的热气排出,则当集电器往回移动时,排气扇14的反向转动则将外面的空气排进导电轨1内,在下雨天时,就会导致将外面的雨水排进导电轨1内,使滑触线内的空气潮湿,进而可能导电而导致电路短路,造成线路烧毁的风险。由于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三锥形齿轮23的转动组件只能使第一锥形齿、第三锥形齿轮23单向转动,且第一锥形齿轮9与第三锥形齿轮23分别相对设置,因此设置的第一锥形齿轮9在集电器向前移动时才转动,而设置的第三锥形齿轮23在集电器往回移动时才转动,本发明在集电器往回移动时,第一锥形齿轮9并不会转动,通过旋转齿轮22与密封胶条6上齿带18的配合,使得旋转齿轮22通过旋转杆21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3转动,第三锥形齿轮23带动第四锥形齿轮26转动,由于转轴27是固定连接于第四锥形齿轮26上,因此第四锥形齿轮26通过转轴27带动抽风扇28正向转动,使抽风扇28与排气扇14的转向均是同一方向转动,达到在来回移动集电器的过程中均能将导电轨1内的热气排出的效果,其中抽风扇28由多个扇叶通过一个环块连接而形成,环块内壁设有滑块,环块套设在固定杆13上,在固定杆13外周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环形槽。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组件包括在稳固杆24和连接杆10上分别设置的棘轮29,在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三锥形齿轮23上分别设有与棘轮29相配合的棘爪30,且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三锥形齿轮23上设置的棘爪30方向相反,在集电器向前移动时,转动齿轮7通过转动杆8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上的棘轮29顺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与棘爪30相抵触,因此可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而当集电器往回移动时,转动齿轮7通过转动杆8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上的棘轮29逆时针转动,棘轮29逆时针转动,而此时的棘爪30并未对棘轮29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只是棘轮29本身自转,而棘轮29未与第一锥形齿轮9连接,只是贴合接触,因此并不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转动;
在集电器向前移动时,旋转齿轮22通过旋转杆21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3上的棘轮29顺时针转动,棘轮29顺时针转动,而此时第三锥形齿轮23上的棘爪30并未对棘轮29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只是棘轮29本身自转,而棘轮29未与第三锥形齿轮23连接,只是贴合接触,因此并不会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3转动,则也不会通过第三锥形齿轮23带动第四锥形齿轮26上的转轴27转动;而当在集电器向后移动时,旋转齿轮22通过旋转杆21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3上的棘轮29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与棘爪30相抵触,因此可带动第三锥形齿轮23转动,则通过第三锥形齿轮23的转动带动第四锥形齿轮26上转轴27的移动,转轴27带动抽风扇28的环块在固定杆13上的环形槽内转动,这里的环块,在上述有对抽风扇28的构成进行阐述。由于滑触线本身就是移动设备进行供电的一组输电装置,因此是有一定电流的,若直接采用电机带动排风扇转动,则可能会形成干扰,甚至出现故障,且由于滑触线内本身空间较小,也不便于放置电机,因此并不会考虑现有技术采用电机带动排风扇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包括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相连通,第一连接壳4为垂直段,第二连接壳19为倾斜段,进风孔15位于第一连接壳4上,出风孔16位于第二连接壳19上,第一锥形齿轮9与第三锥形齿轮23均在为垂直段的第一连接壳4上,本发明设置的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相连通,由于一个是垂直段,另一个是倾斜段,因此会形成一个夹角,出风孔16是开设在第二连接壳19朝地面最近的一侧,粉尘受到风力后,粉尘的运动轨迹一般是向上偏移,并不会垂直向上移动,因此难以让粉尘进入出风孔16,且出风孔16有排出的气体,靠近出风孔16的粉尘受到气体干扰,更加难以进入出风孔1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向杆20,导向杆20的端部沿水平方向竖直向下倾斜,导向杆20不仅可对掉落的碳粉导向至出风孔16,并且倾斜设置的导向杆20可避免从出风孔16进入的粉尘朝导电轨1内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壳4呈V型,V型的锐角处朝远离固定筒3方向设置,由于集电器在密封条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间隙,因此并不能完全对此进行密封,导致密封性能不佳,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连接壳4设置呈V型,能够完全贴合于密封胶条6,提高密封性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包括导电轨(1)以及与导电轨(1)接触的电刷(2),其特征在于,电刷(2)上套设有固定筒(3),固定筒(3)两侧分别设有壳体,壳体上设有通风组件,导电轨(1)两侧的下端分别设有挡板(5),两个挡板(5)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密封胶条(6),密封胶条(6)上设有驱动通风组件进行工作的驱动组件,通风组件包括壳体外壁上转动设置的转动齿轮(7),转动齿轮(7)上设有转动杆(8),转动杆(8)活动贯穿壳体外壁后置于壳体内,转动杆(8)端部设有第一锥形齿轮(9),壳体内壁上设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上设有承载板(11),承载板(11)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锥形齿轮(9)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2)上设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端部设有排气扇(14),壳体上还设有进风孔(15)和出风孔(16),驱动组件包括在密封胶条(6)上设置的滑槽(17),滑槽(17)的相对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与转动齿轮(7)相啮合的齿牙(18),还包括旋转杆(21)以及转动设置在壳体外壁上的旋转齿轮(22),旋转杆(21)的一端与旋转齿轮(22)连接,旋转杆(2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锥形齿轮(23),壳体内壁上设有稳固杆(24),稳固杆(24)上设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锥形齿轮(23)啮合的第四锥形齿轮(26),在第四锥形齿轮(26)上设有转轴(27),转轴(27)的端部活动贯穿承载板(11)后向上延伸,在转轴(27)的延伸端设有抽风扇(28),抽风扇(28)转动设置于固定杆(13)上,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四锥形齿轮(26)上分别设有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四锥形齿轮(26)单向转动,第一锥形齿轮(9)与第三锥形齿轮(23)分别位于壳体相对的两侧壁,且第三锥形齿轮(23)位于第一锥形齿轮(9)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组件包括在稳固杆(24)和连接杆(10)上分别设置的棘轮(29),在第一锥形齿轮(9)和第三锥形齿轮(23)上分别设有与棘轮(29)相配合的棘爪(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包括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相连通,第一连接壳(4)为垂直段,第二连接壳(19)为倾斜段,进风孔(15)位于第一连接壳(4)上,出风孔(16)位于第二连接壳(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壳(4)和第二连接壳(19)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导向杆(20),导向杆(20)的端部沿水平方向竖直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壳(4)呈V型,V型的锐角处朝远离固定筒(3)方向设置。
CN202210832923.8A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Active CN1150649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923.8A CN115064915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32923.8A CN115064915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915A CN115064915A (zh) 2022-09-16
CN115064915B true CN115064915B (zh) 2023-04-04

Family

ID=8320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32923.8A Active CN115064915B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491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8297U (zh) * 1990-09-27 1991-11-06 无锡市滑导电器厂 一种安全滑接输电装置
CN205583351U (zh) * 2016-05-05 2016-09-14 福建隆融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滑触线内部除尘的装置
AT522955B1 (de) * 2020-01-27 2021-04-15 Gerald Poellmann Mag Wärmeableitungsvorrichtung
CN213401788U (zh) * 2020-12-07 2021-06-08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计算机云数据处理装置用集电器
CN214014004U (zh) * 2020-12-31 2021-08-20 徐州鸿润达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三轮车电机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4915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69184B (zh) 一种具有防尘和风力发电功能的通讯基站
CN115064915B (zh) 一种基于滑触线输电密封用结构
CN111596109A (zh) 一种防潮电表箱
CN22017247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水充电枪
CN210509258U (zh) 一种煤矿井下通风除尘装置
CN112181070A (zh) 一种节能环保可自动散热的计算机机箱
CN217451094U (zh) 一种基于广电5g专用的终端通讯模块装置
CN113966121B (zh) 一种路由器户外安放保护设备
CN216451677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多功能机柜
CN214865817U (zh) 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避雷器
CN111864600B (zh) 一种耐高温开关柜
CN212162397U (zh) 一种具有防水机构和散热机构的高低压配电柜
CN20187795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直流电机
CN218005662U (zh) 一种模块式变电站外壳
CN112865425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具有散热及除尘功能的电机
CN217882415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矿用高压开关柜
CN218057097U (zh) 一种高效能的三角形循环轨道线
CN112736669B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除尘机构
CN218448472U (zh) 一种索道钢绳防雷接地装置
CN114138065B (zh) 智能数据采集器
CN218065252U (zh) 一种大空间节能通风建筑结构
CN219802271U (zh) 一种光伏屋顶除雪除尘装置
CN219019346U (zh) 一种5g信号采集器
CN215869843U (zh) 一种具有温度监控功能的电缆总成
CN218558628U (zh) 一种具有散热保护功能的充电桩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