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0500A - 核能供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核能供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0500A
CN115050500A CN202210571478.4A CN202210571478A CN115050500A CN 115050500 A CN115050500 A CN 115050500A CN 202210571478 A CN202210571478 A CN 202210571478A CN 115050500 A CN115050500 A CN 115050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line
nuclear
pipe
sea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14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亚平
王震
缪正强
马柏松
陈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714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50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50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0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21NUCLEAR PHYSICS; NUCLEAR ENGINEERING
    • G21D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 G21D1/006Details of nuclear power plant primary side of steam gen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 C02F1/0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by distillation or evapo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8Seawater, e.g. for desalin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蒸汽供给系统和海水淡化系统,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抽汽管路与核能系统连通,且抽汽管路内适于核蒸汽通过,且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适于与抽汽管路内的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海水淡化装置设于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抽汽管路连通,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核能系统连通,补给管路与蒸汽管网连通,补给管路适于向蒸汽管网输送海淡水。本发明的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

Description

核能供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核能的工业蒸汽供汽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是工业领域最常见、最有效的换热介质之一,在现代工业生产活动中被广泛使用。当前,工业蒸汽主要由燃煤机组供应,全国各地正在逐步严控燃煤机组的建设,受此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工业蒸汽供应可能出现不足,严重时甚至可能面临“无汽可用”的困难局面。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安全、高效、清洁的特点,但是相关技术中,核电机组大规模对外提供工业蒸汽的技术还不成熟,制约了核能工业蒸汽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核能供汽系统,该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避免了清洁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所述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蒸汽供给系统,所述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所述抽汽管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且所述抽汽管路内适于所述核蒸汽通过,所述蒸汽管网内适于通入海淡水,且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所述海淡水适于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热源管路和所述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所述热源管路适于向所述海水淡化装置提供热能,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蒸汽管网连通,所述补给管路适于向所述蒸汽管网输送所述海淡水。
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避免了清洁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能系统包括蒸汽母管和凝汽器,所述抽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抽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汽管路包括多个抽汽支管,多个所述抽汽支管分为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所述核能系统包括高压缸,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均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和/或,所述核能系统包括第一MSR和第二MSR,所述第一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二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MSR和所述第二MSR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抽汽支管上均设有隔离阀、止回阀和抽汽控制阀,所述隔离阀、所述止回阀、所述抽汽控制阀沿着所述抽汽支管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抽汽控制阀与所述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电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网包括循环管路、过热器、蒸汽发生器、升压泵和除氧器,所述除氧器、所述升压泵、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过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并沿着所述循环管路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抽汽管路,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过热器实现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管网包括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支管连接在所述循环管路和所述除氧器之间,所述蒸汽支管适于将所述循环管路内产生的工业蒸汽输送给所述除氧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泵,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热源管路,且所述补给管路内的海水或海淡水可在所述热泵处与所述核蒸汽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排放管路,所述排放管路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通并适于排放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卤水,所述热泵设于所述排放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源管路包括第一并联管段和第二并联管段,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并联布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且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可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和/或,所述下游管段和所述热源管段之间设有第三换热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环形管路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热泵内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且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内与所述下游管段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连接在所述补给管路和所述抽汽管路之间,所述预热器可对流向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进行预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核能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核能系统100;
蒸汽母管11;第一MSR12;第二MSR13;高压缸14;去凝汽器15;核发生器16;凝汽器17;反应堆18;发电机19;
蒸汽供给系统200;
抽汽管路21;第一管组211;第二管组212;隔离阀213;止回阀214;抽汽控制阀215;蒸汽管网22;循环管路221;除氧器222;升压泵223;蒸汽发生器224;过热器225;蒸汽支管226;
海水淡化系统300;
海水淡化装置31;热源管路32;第一并联管段321;第二并联管段322;补给管路33;上游管段331;下游管段332;热泵34;排放管路35;第一换热器36;第二换热器37;第三换热器38;环形管路39;第四换热器310;
预热器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系统100,蒸汽供给系统200和海水淡化系统300。
核能系统100适于产生核蒸汽,如图1所示,核能系统100可以为AP系列核电机组,核能系统100可以将核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和内能。
蒸汽供给系统200包括抽汽管路21和蒸汽管网22,抽汽管路21与核能系统100连通,且抽汽管路21内适于核蒸汽通过,蒸汽管网22内适于通入海淡水,且蒸汽管网22内的海淡水适于与抽汽管路21内的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
如图1所示,核能系统100可以包括输送蒸汽的核能管路,核能系统100产生的蒸汽可以经由核能管路输送,抽汽管路21可以与核能管路连通,且核能管路内的核蒸汽可以被输送至抽汽管路21内。蒸汽管网22可以与部分抽汽管路21并联布置,蒸汽管网22和抽汽管路21之间可以装配有换热器,在换热器内,蒸汽管网22内的海淡水可以被换热加热为工业蒸汽,产生的工业蒸汽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抽汽管路21可以为闭环管路,即抽汽管路21抽送的核蒸汽在与蒸汽管网22换热后可以重新排入核能系统100内,避免了核污染的情况。
如图1所示,海水淡化系统300包括海水淡化装置31、热源管路32和补给管路33,海水淡化装置31设于热源管路32和补给管路33,海水淡化装置31适于产生海淡水,热源管路32的一端与抽汽管路21连通,热源管路32的另一端与核能系统100连通,热源管路32适于向海水淡化装置31提供热能,从而能够为海水淡化装置31提供热能。补给管路 33与蒸汽管网22连通,补给管路33适于向蒸汽管网22输送海淡水,即海水淡化装置31 产生的海淡水可以经由补给管路33输送至蒸汽管网22内。
本发明的核能供汽系统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核能系统100产生核蒸汽,核蒸汽可以与蒸汽管路换热,从而可以将蒸汽管路内的海淡水加热为工业蒸汽,海水淡化系统300则可以利用核能系统100产生的核蒸汽的热能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处理生成的海淡水可以实现对蒸汽管网22内的补给。
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能够实现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的供给,实现了工业蒸汽供给的清洁、高效,避免了清洁工业蒸汽供应不足的情况。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核能供汽系统可以同时为蒸汽供给系统200和海水淡化系统300提供热能,实现了核能的高效、综合利用,也实现了海水淡化和工业蒸汽一体化的考虑,提升了综合能效,满足了能源供给的清洁、绿色的要求。为解决燃煤传统能源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改善能源供给结构,保障工业发展所需清洁能源供应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核能系统100包括蒸汽母管11和凝汽器17,抽汽管路21的一端与蒸汽母管11连通,抽汽管路21的另一端与凝汽器17连通。蒸汽母管 11可以与核能系统100的核发生器16相连,核发生器16产生的核蒸汽可以输送至蒸汽母管11内。然后核蒸汽流经抽汽管路21后可以回流至核能系统100的凝汽器17内,从而实现了核蒸汽的闭环输送,避免了泄露和污染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抽汽管路21包括多个抽汽支管,多个抽汽支管分为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核能系统100包括高压缸14,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均与蒸汽母管 11连通,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关于高压缸14对称布置。
如图2所示,高压缸14与蒸汽母管11连通,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均可以仅包括一个抽汽支管。两个抽汽支管沿着蒸汽母管1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其中高压缸14 位于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之间。由此,一方面可以满足大负荷抽汽量的作业要求,也使得抽汽作业方式比较灵活,另一方面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的对称布置可以平衡蒸汽的流量和压力,保障了使用的稳定性。
另外,两条抽汽支管的设计既可以对外大规模、远距离提供工业蒸汽,满足管网可投资、可运行的问题,又对汽轮机的安全及经济性影响小。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管组211和第二管组212均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抽汽支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核能系统100包括第一MSR12和第二MSR13,第一MSR12设于高压缸14的一侧并与蒸汽母管11连通,第二MSR13设于高压缸14的另一侧并与蒸汽母管11连通,第一MSR12和第二MSR13关于高压缸14对称布置。第一管组211 可以设在第一MSR12和高压缸14之间,第二管组212可以设在第二MSR13和高压缸14 之间。由此,通过蒸汽母管11上多个部件的接口的对称布置,可以进一步平衡蒸汽的流量和压力,保障了使用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蒸汽母管11的一端可以连通有蒸汽旁路系统,蒸汽旁路系统可以包括多个去凝汽器15。每个去凝汽器15的进口处均可以设有一个旁通阀。核能系统100正常使用时,蒸汽旁路系统不开启,当核能系统100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蒸汽母管11内的核蒸汽输送至蒸汽旁路系统内的多个去凝汽器15内,从而起到避免泄露和污染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核能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反应堆18、核反应器、发电机19、低压缸、汽水分离再热器等。汽水分离再热器可以连接在高压缸14和低压缸之间。发电机19可以与低压缸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抽汽支管上均设有隔离阀213、止回阀214和抽汽控制阀215,隔离阀213、止回阀214、抽汽控制阀215沿着抽汽支管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布置,且抽汽控制阀215与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电性相连。
如图2所示,隔离阀213可以为手动式,使用时可以利用人工将抽汽支管切断。止回阀214可以避免流入抽汽支管内的核蒸汽回流的情况。控制装置可以为PMS控制装置。由此,在使用时,抽汽控制阀215既可以满足调节抽汽流量的功能外,还可以具有作为MSIV 后备隔离的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蒸汽管网22包括循环管路221、过热器225、蒸汽发生器224、升压泵223和除氧器222,除氧器222、升压泵223、蒸汽发生器224、过热器 225设于循环管路221并沿着循环管路221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排布,过热器225和蒸汽发生器224设于抽汽管路21,蒸汽管网22内的海淡水通过蒸汽发生器224和过热器 225实现与抽汽管路21内的核蒸汽换热,补给管路33与除氧器222连通。
使用时,海淡水可以首先被输送至除氧器222内,除氧器222可以实现对海淡水的除氧处理。然后可以借由升压泵223将除氧器222排出的海淡水升压至需要的压力,蒸汽发生器224可以将升压后的海淡水与抽汽管路21内的核蒸汽换热,并使得海淡水换热转变为饱和蒸汽,然后过热器225可以将饱和蒸汽与抽汽管路21内的核蒸汽继续换热,并使得饱和蒸汽加热为满足温度要求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可以被输送至供液蒸汽传输管网,实现对工业蒸汽的供给。
如图3所示,补给管路33与除氧器222连通,补给管路33可以向除氧器222内通入海淡水,从而实现蒸汽管网22内海淡水的补给,并可以保障除氧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抽汽支管在流向过热器225之前可以汇聚为一起,从而方便了过热器225内管路的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蒸汽管网22包括蒸汽支管226,蒸汽支管226连接在循环管路221和除氧器222之间,蒸汽支管226适于将循环管路221内产生的工业蒸汽输送给除氧器222。蒸汽管网22内生成的工业蒸汽可以为除氧器222提供热能,从而可以简化结构形式,并提高综合能效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海水淡化系统300包括热泵34,热源管路32 的一端与过热器225和蒸汽发生器224之间的抽汽管路21连通,热源管路32的另一端与凝汽器17连通,热泵34设于热源管路32,且补给管路33内的海水或海淡水可在热泵34 处与核蒸汽换热。
补给管路33可以分为前段管路和后段管路,其中海水淡化装置31连接在前段管路和后段管路之间,如图3所示,热泵34可以连接在前段管路和热源管路32之间,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热泵34也可以连接在后段管路和热源管路32之间。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和综合效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海水淡化系统300包括排放管路35,排放管路35与海水淡化装置31连通并适于排放海水淡化装置31产生的卤水,热泵34设于排放管路35。海水淡化装置31内的卤水具有较高的热能,通过将排放管路35引入热泵34,可以起到回收利用热能的目的,进一步提升了热效率和综合效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热源管路32包括第一并联管段321和第二并联管段322,第一并联管道和第二并联管段322可以设在热源管路32的中部,且第一并联管段321和第二并联管段322并联布置,海水淡化装置31设于第一并联管段321,且海水淡化装置31可与第一并联管段321内的核蒸汽换热,热泵34设于第二并联管段322。由此,使得海水淡化装置31和热泵34均可以独立供给核蒸汽的热能,避免了热能供给不足的情况,也避免了相互影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补给管路33包括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海水淡化装置31连接在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之间。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36,上游管段331和第二并联管段322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37,下游管段 332和热源管段之间设有第三换热器38。由此,可以进一步实现对热能的回收利用,起到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和综合效能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有第一换热器36、第二换热器37、第三换热器38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补给管路33包括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海水淡化装置31连接在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之间。海水淡化系统300包括环形管路 39和第四换热器310,环形管路39可在热泵34内与第二并联管段322内的核蒸汽换热,且环形管路39可在第四换热器310内与下游管段332换热。由此,可以实现对补给管路 33内海淡水的间接预热,避免了核蒸汽温度过高而造成海淡水提前汽化的情况,有利于保证海淡水输送的稳定性,也方便了后续除氧器222等部件的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核能供汽系统包括预热器400,预热器400连接在补给管路33和抽汽管路21之间,预热器400可对流向蒸汽管网22内的海淡水进行预热。一方面可以提升热效率和综合效能,另一方面可以减弱对除氧器222的不利影响,有利于除氧器222的高效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给管路33上可以设有多个输送泵,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可以在上游管段331和下游管段332分别设置一个输送泵,从而满足了海水淡化装置31内液体的输送要求,也可以起到备用效果,保证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海水淡化装置31可以为蒸馏式海水淡化工业蒸汽生产装置,如图4所示,海水淡化装置31也可以为多级闪蒸法海水淡化工业蒸汽生产装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核能系统,所述核能系统适于产生核蒸汽;
蒸汽供给系统,所述蒸汽供给系统包括抽汽管路和蒸汽管网,所述抽汽管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且所述抽汽管路内适于所述核蒸汽通过,所述蒸汽管网内适于通入海淡水,且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所述海淡水适于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以生成工业蒸汽;
海水淡化系统,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热源管路和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热源管路和所述补给管路,所述海水淡化装置适于产生海淡水,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核能系统连通,所述热源管路适于向所述海水淡化装置提供热能,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蒸汽管网连通,所述补给管路适于向所述蒸汽管网输送所述海淡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能系统包括蒸汽母管和凝汽器,所述抽汽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抽汽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汽管路包括多个抽汽支管,多个所述抽汽支管分为第一管组和第二管组,所述核能系统包括高压缸,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均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和/或,所述核能系统包括第一MSR和第二MSR,所述第一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二MSR设于所述高压缸的另一侧并与所述蒸汽母管连通,所述第一MSR和所述第二MSR关于所述高压缸对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抽汽支管上均设有隔离阀、止回阀和抽汽控制阀,所述隔离阀、所述止回阀、所述抽汽控制阀沿着所述抽汽支管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布置,且所述抽汽控制阀与所述核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电性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网包括循环管路、过热器、蒸汽发生器、升压泵和除氧器,所述除氧器、所述升压泵、所述蒸汽发生器、所述过热器设于所述循环管路并沿着所述循环管路从上游至下游的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设于所述抽汽管路,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通过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所述过热器实现与所述抽汽管路内的所述核蒸汽换热,所述补给管路与所述除氧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网包括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支管连接在所述循环管路和所述除氧器之间,所述蒸汽支管适于将所述循环管路内产生的工业蒸汽输送给所述除氧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热泵,所述热源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过热器和所述蒸汽发生器之间的所述抽汽管路连通,所述热源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凝汽器连通,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热源管路,且所述补给管路内的海水或海淡水可在所述热泵处与所述核蒸汽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排放管路,所述排放管路与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通并适于排放所述海水淡化装置产生的卤水,所述热泵设于所述排放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管路包括第一并联管段和第二并联管段,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并联布置,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且所述海水淡化装置可与所述第一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所述热泵设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设有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第二并联管段之间设有第二换热器,和/或,所述下游管段和所述热源管段之间设有第三换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管路包括上游管段和下游管段,所述海水淡化装置连接在所述上游管段和所述下游管段之间;
所述海水淡化系统包括环形管路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热泵内与所述第二并联管段内的核蒸汽换热,且所述环形管路可在所述第四换热器内与所述下游管段换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核能供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连接在所述补给管路和所述抽汽管路之间,所述预热器可对流向所述蒸汽管网内的海淡水进行预热。
CN202210571478.4A 2022-05-24 2022-05-24 核能供汽系统 Pending CN115050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1478.4A CN115050500A (zh) 2022-05-24 2022-05-24 核能供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1478.4A CN115050500A (zh) 2022-05-24 2022-05-24 核能供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0500A true CN115050500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5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1478.4A Pending CN115050500A (zh) 2022-05-24 2022-05-24 核能供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050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85334B2 (en) Exhaust steam waste heat recovering and supplying system of air-cooling units in large thermal power plants
CN109139151A (zh) 一种带储热的热电解耦系统
CN107434327B (zh) 一种余热余压余水回收的热膜耦合海水淡化系统
JP2012007762A (ja) ドレン回収設備
CN115050500A (zh) 核能供汽系统
CN103776016A (zh) 一种采用直流蒸汽发生器反应堆的启停系统
CN105110400A (zh) 汽轮机乏汽潜热综合利用的热力系统
CN104966535A (zh) 一种浮动核电站的海水淡化及余热排出两用系统
CN202732011U (zh)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CN108050506A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调峰时低加出水温度的装置
CN217350812U (zh) 核能工业供气系统
CN100552290C (zh) 冷凝水回收系统
CN202732010U (zh)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CN204991159U (zh) 一种浮动核电站的海水淡化及余热排出两用系统
CN112551623B (zh) 核能小型堆海水淡化系统
CN211004651U (zh) 海水淡化系统
CN212298940U (zh) 干熄焦锅炉给水系统
CN114033512A (zh) 适用于大型压水堆核电机组的热电水联合系统及生产工艺
CN217635556U (zh) 基于核能的工业蒸汽系统
CN112815296A (zh) 一种疏水乏汽回收系统
CN219072098U (zh) 用于环氧乙烷生产过程的蒸汽梯度利用系统
CN21671619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疏水系统
CN218001456U (zh) 火电机组联合熔融盐储热罐供热系统
CN211822315U (zh) 一种垃圾电厂的疏水回收利用节能系统
CN219713453U (zh) 一种核能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