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8005A -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8005A
CN115048005A CN202210794166.XA CN202210794166A CN115048005A CN 115048005 A CN115048005 A CN 115048005A CN 202210794166 A CN202210794166 A CN 202210794166A CN 115048005 A CN115048005 A CN 115048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terface
intelligent switch
switch
short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41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8005B (zh
Inventor
方依成
钟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41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800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8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8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80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80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智能开关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和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每个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开关控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继电器通断,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满足L1/t1>5cm/s;当接收到针对目标快捷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目标快捷控件对应的操作;目标快捷控件为快捷控件中的任一;快捷控件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使得用户可直接在第一界面操作其所需功能模块,精简操作步骤,方便快捷,提高体验感。

Description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家庭和全屋智能的理念广泛的被人们了解和青睐,各种智能开关慢慢的走进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智能墙壁开关深受人们的喜爱。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智能墙壁开关都是在传统机械开关的基础上加上无线的功能,并且智能开关的显示屏受智能开关整体尺寸影响设计有限,例如智能开关适用于86底盒,使得智能开关的每一界面所能设置的内容有限,即功能模块设置数量有限,导致功能模块分设于多个界面中显示,如此,用户操作其所需功能模块时还需要先进行界面切换寻找该功能模块位置,影响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应用于智能开关,所述智能开关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和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智能开关的非显示屏区域,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装备的当前触发状态,所述当前触发状态表征了以所述智能开关为基准的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或者没有操作体存在,所述显示屏用以能够受控于所述处理器地显示第一界面,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每个所述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所述开关控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智能开关的继电器通道的通断,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其中,所述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满足L1/t1>5cm/s;
当接收到针对目标快捷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目标快捷控件对应的操作;所述目标快捷控件为所述快捷控件中的任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包括文字和图标,并且通过触发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置的功能;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该功能模式控件文字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文字;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图标标识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图标;移动终端的图标标识信息和智能开关预存的图标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显示或隐藏一功能模式控件的指令,以在智能开关显示或隐藏该功能模式控件;
通过触发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开关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开关、移动终端和云端,所述智能开关与云端连接,所述云端与移动终端连接,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云端发送配置信息,使得所述云端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预先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智能开关包括的多个功能模式控件对应设置的事件信息;
所述智能开关用于在接收到针对任一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向所述云端上报触发操作事件;
所述云端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触发操作事件进行解析,得到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执行控制指令发送给需要执行事件的目标设备,使得所述目标设备根据智能开关控制方法执行相应的操作;
其中,所述智能开关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和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智能开关的非显示屏区域,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装备的当前触发状态,所述当前触发状态表征了以所述智能开关为基准的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或者没有操作体存在,所述显示屏用以能够受控于所述处理器地显示第一界面,所述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每个所述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所述开关控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智能开关的继电器通道的通断,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其中,所述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满足L1/t1>5cm/s;当接收到针对目标快捷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目标快捷控件对应的操作;所述目标快捷控件为所述快捷控件中的任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检测到有操作体存在时,快捷控件弹出至第一界面,且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如此,快捷控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使得用户可直接在第一界面操作其所需功能模块,精简操作步骤,方便快捷,提高体验感,且当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时,第一界面可作为传统开关供用户使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当快捷控件为功能模式控件时,第一界面可作为智能终端选择场景模式,满足用户的习惯需求,提高便捷性;另外,由于一般情况下操作体为人手,而人手的移动速度一般小于5cm/s,因此,通过定义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且使得L1/t1>5cm/s,即只要保证该比值大于5cm/s,就可以保证人手到达快捷控件前,快捷控件已经弹出完毕而处于可被操控的状态,这样极大的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三界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过移动终端配置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模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配置功能模式控件对应操作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第一界面弹出快捷控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对第一界面显示的快捷控件进行控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主屏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主屏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屏幕亮度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系统设置子界面(联网状态)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系统设置子界面(未联网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网络重置设置窗口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关于本机设置子界面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显示屏感应示意图(操作体处于显示屏外侧时);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全面屏开关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电路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DC-DC电源电压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智能开关的DC-DC电源电压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种智能开关的DC-DC电源电压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传感器模组电路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BLE模组电路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显示模组电路示意图;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ESD保护二极管电路示意图;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LED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的功放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提供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另外,以下所提供的实施例是用于实施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提供实施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记载的技术方案可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方法或者装置不仅包括所明确记载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实施方法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方法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关要素(例如方法中的步骤或者装置中的单元,例如的单元可以是部分处理器、部分程序或软件等等)。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C和/或D,可以表示: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C和D,单独存在D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C、D、E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C、D和E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例如,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包含了一系列的步骤,但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不限于所记载的步骤,同样地,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开关控制系统包括了一系列模块,但是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开关控制系统不限于包括所明确记载的模块,还可以包括为获取相关信息、或基于信息进行处理时所需要设置的模块。
本申请可以基于电子设备实现,这里,电子设备可以是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系统,等等。
终端设备、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程序模块的执行实现相应的功能。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系统存储介质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可以利用智能开关中的处理器实现,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igitalSignal Processing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装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100: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每个所述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所述开关控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智能开关的继电器通道的通断,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其中,所述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满足L1/t1>5cm/s;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开关可以为全面屏开关或其他类型的智能开关设备,智能开关可以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和传感器;其中,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显示屏和传感器,传感器设置在智能开关的非显示屏区域,通过该传感器检测以智能开关为基准的指定区域内是否有操作体存在,处理器用于通过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装备的当前触发状态,当前触发状态表征了以智能开关为基准的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或者没有操作体存在,显示屏用以能够受控于处理器地显示第一界面;显示屏用于显示界面信息,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智能开关控制方法。
步骤101:当接收到针对目标快捷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目标快捷控件对应的操作;所述目标快捷控件为所述快捷控件中的任一。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传感器检测到有操作体存在时,快捷控件弹出至第一界面,且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如此,快捷控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使得用户可直接在第一界面操作其所需功能模块,精简操作步骤,方便快捷,提高体验感,且当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时,第一界面可作为传统开关供用户使用,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当快捷控件为功能模式控件时,第一界面可作为智能终端选择场景模式,满足用户的习惯需求,提高便捷性;另外,由于一般情况下操作体为人手,而人手的移动速度一般小于5cm/s,因此,通过定义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且使得L1/t1>5cm/s,即只要保证该比值大于5cm/s,就可以保证人手到达快捷控件前,快捷控件已经弹出完毕而处于可被操控的状态,这样极大的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若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此距离为操作体到快捷控件的直线距离,当然实际操作中,可能操作体运动的距离会大于这个直线距离。一般习惯上,人手是从侧面移动过去的,因此需要增加传感器的发射电流(本实施例中,将发射电流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10mA),以增加传感器的识别范围(即所述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使传感器可以识别智能开关的侧面(或者说显示屏侧面)的操作体的距离增大,距离增加的情况下,快捷控件弹出时间不变,也就增加了L1和t1的比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控件用于控制智能开关本身的继电器通道的通断,也就是说,智能开关本身的开关无论是否联网均可以控制,具体的,当开关控件控制继电器导通时,智能开关所连接的电器处于工作状态,例如灯具亮灯,当开关控件控制继电器断开时,智能开关所连接的电器处于关闭状态,例如灯具熄灯。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10: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时,将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第一方向切换为第二界面。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界面可以为主屏界面,也即智能开关启动后显示屏默认显示的界面;第一操作可以是操作体针对显示屏上第一界面的一种滑动操作,该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为显示屏左边、右边、上边和下边中的任一方向;下面以第一方向为显示屏右边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在第一方向为显示屏右边的情况下,第一操作可以是操作体沿着显示屏右边的滑动操作,此时,若处理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的上述滑动操作,则将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显示屏右边切换为第二界面;这种情况下,第二界面为负一屏界面。
示例性地,操作体可以指用户或用户的手指部位等;滑动操作可以是单指滑动或多指滑动等不同类型的滑动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界面可以包括用于控制至少一个继电器通断的开关控件;即,第二界面能够显示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继电器通断的开关控件,其中,每个开关控制对应控制一个继电器的通断,如此,通过所述第二界面的设置,使得在切换至所述第二界面时,所述智能开关可作为传统开关使用,直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通断控制继电器所对应的电器例如灯具的工作状态,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控件设置为传统开关按键样式,便于用户了解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开关控制的类型可以根据智能开关的使用场景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二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3,在第二界面显示两个开关控件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开关控件可以用于控制客厅灯的打开和关闭,另一开关控件可以用于控制餐厅灯的打开和关闭。
步骤111: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的第二操作时,将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第二方向切换为第三界面。
示例性地,第二操作可以是操作体针对显示屏上第一界面的另一种滑动操作,该滑动操作与步骤100中滑动操作的区别仅在于,该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同,而第二方向与上述第一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即,在第一方向为显示屏右边的情况下,第二方向为显示屏左边;下面以第二方向为显示屏左边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在第二方向为显示屏左边的情况下,第二操作可以是操作体沿着显示屏左边的滑动操作,此时,若处理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的上述滑动操作,则将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显示屏左边切换为第三界面;这种情况下,第三界面为正一屏界面。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界面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功能模式控件,即,第三界面能够显示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式控件,其中,每一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第三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4,第三界面包括场景模式1至场景模式6这六个场景模式,这里,每个场景模式所在的矩形区域对应一个功能模式控件。场景模式可以通过显示屏配置具体功能,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例如手机APP配置功能,相应的功能可以为控制本智能开关的开关功能,也可以控制其他可控制的设备,例如其他接入网络的灯具、电视机、电动窗帘、音响、扫地机等设备。
这里,对于场景模式的类型可以根据智能开关的使用场景进行确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在第三界面包括三种场景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为回家模式、离家模式或睡眠模式。离家模式可以配置成关闭家里的所有电器设备,回家模式可以为打开家里的所有灯光并且关闭窗帘等。
步骤112:在接收到针对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会预先通过智能开关或移动终端对第二界面显示的每个开关控件以及第三界面显示的每一功能模式控件配置对应的操作,以确保后续智能开关在接收到用户针对任一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智能开关可以执行预先配置的对应操作,进而,满足用户的智能控制需求。优选的,开关控件为控制智能开关本身的继电器开关,智能开关本身的开关无论是否联网均可以控制,把该操作设置在一步滑动就可以找到的位置,有利于在调试阶段对智能开关的控制功能进行调试,也有利于使用者快速的找到控制智能开关本身开关的界面。
这里,对于触发操作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单击操作等;示例性地,假设预先配置某一开关控件对应的操作为控制客厅灯的开启或关闭,之后,若在客厅灯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接收到用户针对该开关控件的单击操作,则智能开关会执行该客厅灯的开启操作,此时,客厅灯处于开启状态。
示例性地,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通过移动终端配置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模式的示意图,参照图5,在移动终端APP开关设置中,进入功能模式控件设置界面,点击“开始配置”按钮,进入选择界面;该界面有10个场景模式可以勾选,勾选后显示在APP已选择列表中,并且对应的智能开关的第三界面(例如,右一屏界面)会显示已选择的场景模式的功能模式控件;移动终端APP与智能开关间的信息传递,优先选择通过移动终端APP到云端,云端再到智能开关,也可以选择移动终端APP到本地网关,本地网关再到智能开关,还可以移动终端APP直接发信息到智能开关。示例性地,还可以在APP上修改场景模式的名称或图标,智能开关第三界面上会同步显示修改后的名称或图标。APP上配置的功能模式控件的名称为文字,因信息量不大,可以直接传输到智能开关,但APP上配置的功能模式的图标,因为图片,信息量较大,不适合在物联网的环境下直接传输,因此优先选择在APP端和智能开关端预存一致的图标,相同图标对应的序号相同,因此APP传输图标的时候,只需要传输图标对应的序号即可。在后续程序升级的过程中,APP端和智能开关端针对该功能需要同步升级,以确保图标的一致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场景控件的配置过程只是能够在智能开关的第三界面上显示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模式,点击后并无实际功能,此时,需要配合自动化场景设置每一功能模式控件的功能,即,配置与每个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配置功能模式控件对应操作的示意图,参照图6,在移动终端所显示的智能开关主屏界面中,进入智能场景设置界面,添加新场景,进入“新建智能”界面;前置如果条件中,设置某一功能模式控件对应场景1触发;执行选项中,选择需要执行的目标设备,如打开射灯、关闭摄像头等;设置成功并保存后,点击智能开关第三界面上的“场景1”对应的功能模式控件,就会执行打开射灯、关闭摄像头等对应操作。
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图5和图6示出的方式对智能开关第三界面上显示的每一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模式进行配置;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用户针对第一界面的不同操作时,可以将显示屏的第一界面切换至用于显示至少一个开关控件的第二界面或用于显示至少一个功能模式控件的第三界面,如此,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直接对第二界面或第三界面显示的不同控件进行触发操作,以实现对智能开关的控制;与传统的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不需要用户针对每个控件的单击、长按、甚至组合键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学习,也不需要专业人员进行预埋走线和协议配置操作,能够在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可以在显示屏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示例性地,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智能开关的下侧,且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也位于第一界面的下侧;这样,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可以在第一界面的下侧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这样,更加符合用户的观感需求。
示例性地,在第一界面的下侧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可以包括:当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确定至少一个快捷控件移动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指示将至少一个快捷控件从第一界面底侧沿指定路径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位于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内;可见,在确定至少一个快捷控件移动的第一信息后,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每个快捷控件移动的第一信息,控制每个快捷控件从第一界面底侧沿指定路径弹出至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内;下面通过图7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地,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第一界面弹出快捷控件的示意图,参照图7,左图为传感器未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第一界面显示的内容,右图为传感器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即第一界面的下侧,沿上述第一信息指示的指定路径自动弹出两个快捷控件,分别为控制卧室等打开和关闭的开关控件,以及对应回家模式的功能模式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确定指定区域后,通过传感器检测操作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在确定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时,产生并发送一触发信号至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检测到当前触发状态为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
本申请实施例中,指定区域的覆盖区域与传感器的自身参数相关;示例性地,可以通过增加传感器的电流,以增加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可见,通过调整传感器的电流大小,可以适应性的调整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如此,可以提高智能开关的使用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传感器具备接近感应和光线照度感应双重功能,这两个功能可以分别设置传感器,也可以选择同时具备这两个功能的传感器;另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智能开关的显示屏占据了较大面积(如图2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开关的结构图,其包括传感器91,显示屏92和外边框93),因此无法提供较大空间安装天线,即不适合选择微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等需要较大面积天线的传感器。一种实施方式中,选择天线面积占用较小的红外发射和接收传感器,但红外发射和接收传感器识别的均为直线的距离,而本实施例的智能开关需要能够识别出一定范围(即所述的指定区域)的传感器,为了达到识别范围的目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红外发射和接收的传感器的电流,使得其发出的光线形成一定的扩散面积,而不是一条直线。优选地,该电流被设置为大于或者等于10mA。另一实施方式中,选择同时具备光感及接近感应电路的集成器件LTR-X1503,通过IIC接口与主控SSD201连接,其内部集成了光传感器(ALS)和接近传感器(PS)。光线传感器可以获取环境光亮度,使系统根据环境光亮度自动的调节屏幕亮度,以实现屏幕观感最佳,接近感应电路用于识别智能开关前方是否有操作体,进而执行相应的功能。
示例性地,在确定指定区域后,会通过传感器检测操作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并确定该接近距离是否处于指定区域;这里,确定该接近距离是否处于指定区域,与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相关;例如,在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较大的情况下,若操作体在显示屏的外侧,确定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如图26所示,在操作体处于显示屏的外侧时,就可以检测到操作体。
示例性地,在确定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时,传感器产生并发送一触发信号至处理器,使得处理器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在确定接近距离未处于指定区域时,传感器继续监测操作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直至确定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开启计时;当计时结束时,通过传感器判断接近距离是处于指定区域;若未处于指定区域,则控制第一界面显示的快捷控件消失;若处于指定区域,则重新进行计时并继续进行判断,直至接近距离未处于指定区域。
这里,智能开关还可以包括计时器,其中,计时器电性连接于处理器;计时器用于实现计时功能;这里,对于计时器的计时方式以及时长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正计时5s,也可以是倒计时5s。
示例性地,下面以正计时5s为例进行说明,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对第一界面显示的快捷控件进行控制的示意图,参照图8,当电子设备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触发信号时,说明操作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此时,会在第一界面的下侧区域进行快捷控件显示的同时,开启正计时5s,当计时结束时,再次通过传感器判断上述接近距离是否处于指定区域;若确定接近距离未处于指定区域,则控制第一界面显示的快捷控件消失;反之,若确定接近距离处于指定区域,则重新开启正计时5s,并继续进行上述判断,直至确定接近距离未处于指定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较远时,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显示电子照片;其中,电子照片为预先存储在智能开关的照片或通过移动终端输入的照片,电子照片可以为一张或者多张的轮换。这样因为当用户站在距离显示屏较远的位置,很可能只是为了查看第一界面显示的电子照片,并非为了操作第一界面显示的快捷控件;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开关具有电子相框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传感器检测操作体与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之前,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检测到针对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的第三操作;响应于第三操作,将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作为快捷控件添加到第一界面。
一般快捷控件的设置是通过智能开关与APP交互实现的,但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直接通过智能开关自身设置实现,具体的,当电子设备检测到操作体针对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的第三操作时,会响应该第三操作,进而,将对应的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作为快捷控件添加到第一界面,以用于后续智能控制,如此,基于智能开关自身的操作便能快捷的在第一界面设置快捷控件,减少与APP交互的过程,方便实用。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体上述开关控件或者功能模式控件进行第三操作的方式有三种,检测到这三种操作中的任意一种,均可以通过响应对应操作,实现快捷控件的添加;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开关出厂默认第一界面显示的是两个开关控件。下面将结合图9至图11对第一界面添加两个快捷控件的情况分别进行说明。
示例性地,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参照图9,在智能开关的主屏设置中(也即第一界面设置中)添加快捷控件左键、快捷控件右键选择下拉框;当用户点击快捷控件左键的下拉框后,下拉列表显示所有已存在的控件名称(包括客厅灯、卧室灯、以及离家模式和回家模式);用户可以从中选择想要添加的快捷控件名称,例如,离家模式,此时,将离家模式对应的功能模式控件作为快捷控件添加到第一界面的左键位置处,即第一界面的左键显示选中的控件名称以及图标;对于第一界面上另一快捷控件的添加方式也是类似的,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参照图10,用户可以通过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实现快捷控件的直接添加;具体地,对于显示两个开关控件的第二界面,用户可以对其中一个开关控件(例如客厅灯)进行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之后,弹窗提示“快捷控件添加成功!”;类似地,对于显示六种场景模式的第三界面,用户还可以其中一个功能模式控件(例如回家模式)进行长按操作或双击操作,之后,弹窗提示“快捷控件添加成功!”;这样,第一界面会显示最后添加成功的两个控件,右控件为最后一个控件,左控件为倒数第二个控件。
示例性地,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在第一界面添加快捷控件的示意图,参照图11,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操作实现快捷控件的直接添加;这里,对于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向左滑动、向下滑动等;对开关控件进行滑动操作的滑动方向与功能模式控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由图可以看出,用户通过在第三界面向左滑动功能模式控件或在第二界面向下滑动开关控件后,对应显示“置于主屏”按钮,用户点击该按钮后会弹窗提示“快捷控件添加成功!”;添加成功的快捷控件会显示星号等特殊图标,表明该快捷控件已被添加到第一界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界面上快捷控件的左右顺序,对应快捷控件添加时的先后顺序;对于已添加至第一界面的快捷控件进行向左滑动或向下滑动(与添加快捷控件时的滑动方向一致),会显示“取消快捷”按钮,用户点击该按钮后对应快捷控件消失”;在第一界面默认设置两个快捷控件,且已添加两个快捷控件的情况下,则在接收到用户针对其他控件的滑动操作后,会显示“无法设置”按钮,以提醒用户当前无法添加快捷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传感器检测智能开关的周围环境亮度,得到检测结果;基于检测结果,自动调节显示屏的屏幕亮度。
示例性地,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智能开关的周围环境亮度较亮,则电子设备会对应将显示屏的屏幕亮度调亮些;若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智能开关的周围环境亮度较暗,则电子设备会对应将显示屏的屏幕亮度调暗些;可见,通过自适应的亮度调节方式,可以更好满足用户的视觉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接收到针对第二界面显示的开关控件的触发操作时,控制开关控件的背景区域显示目标照片。
示例性地,目标照片可以为开关控件控制区域中任一位置的照片,以代表该区域的受控设备被控制;例如,若开关控件的控制区域为客厅,则可以将客厅中任一位置的照片显示在该开关控件的背景区域;若开关控件的控制区域为卧室,则可以将卧室中任一位置的照片显示在该开关控件的背景区域,参照图1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当前时间,若当前时间处于预设的时间段内,则判定为夜间模式;否则判定为白天模式。
示例性地,白天模式下,控制第一界面显示时间、日期和天气至少之一;参照图7所示的第一界面,该界面在弹出快捷控件前后,均显示了时间、日期和天气;可选的,在未弹出快捷控件时,可以将时间、日期和天气显示在第一界面的中间区域,如此,可以确保用户的观看效果。示例性地,夜间模式下,则控制显示屏处在全熄灭状态;如此,可有效防止微弱光亮影响用户休息,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夜间模式下,若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则控制显示屏保持全熄灭状态,若显示屏检测到接近或者接触的触发操作,则控制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并弹出快捷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夜间模式下,若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则控制显示屏由全熄灭状态切换为显示预定的夜间界面并弹出快捷控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夜间模式下,若未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且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声音信号,控制显示屏开启照明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20、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中任一界面的第四操作时,切换界面至设置界面,设置界面中包括至少一个设置按钮;
步骤121、在检测到针对设置按钮的第五操作,切换设置界面至设置按钮所对应的一设置子界面,设置子界面中包括至少一设置图标;
步骤122、在检测到针对设置图标的第六操作,执行预先配置的与设置图标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界面、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中任一界面均可切换至设置界面,进行设置参数调整,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设置界面的示意图,参照图14,将多方面参数的设置通过设置图标和设置子界面的设置集成于一设置界面,方便用户了解使用,提高用户体验感。
具体的,第四操作、第五操作和第六操作均可包括长按、单击、双击、三击、滑动、拉动等操作中的任一一个或者多个组合,示例性地,在第一界面、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中任一界面的顶部设有一隐藏区,对此,第四操作为自显示屏的顶部沿朝向其底部的下拉操作,在检测到针对第一界面、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中任一界面的下拉操作,控制设置界面叠设于界面上,也就是说,设置界面设于隐藏区域,与其它界面设置位置不同,且下拉操作的设置与上文的滑动操作、单击操作不同,方便用户区分使用。
示例性地,第五操作为单击操作。
具体的,设置按钮的设置类型不受限制,示例性地,参照图14,设置界面中设置有主屏设置按钮、夜间模式设置按钮、屏幕亮度设置按钮、触摸反馈设置按钮、系统设置按钮、以及关于本机设置按钮。
示例性地,参照图15和图16,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主屏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主屏设置子界面,主屏设置子界面包括按钮显示区域和壁纸选择区域,按钮显示区域设有按钮显示图标,壁纸选择区域设有多个壁纸选择按钮,各壁纸选择按钮对应一个壁纸图案;在检测到针对按钮显示图标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按钮显示图标下方弹出第一选择弹窗,第一选择弹窗包括自动感应显示按钮、始终显示按钮以及无显示按钮三个显示模式按钮。
在该实施例中,参照图16所示的主屏设置子界面,如上文所述,若在检测到针对自动感应显示按钮的单击操作,可控制按钮显示图标显示该显示模式按钮,并控制快捷控件在第一界面的显示状态,即在接近感应传感器在一定范围内感应到外界物体时,向控制模块发送感应信号,控制第一界面显示快捷控件,此时第一界面可作为控制界面使用,而在接近感应传感器未感应到外界物体时,在第一界面隐藏快捷控件,即第一界面上未显示有快捷控件,此时第一界面仅作为背景界面使用。若在检测到针对始终显示按钮的单击操作,可控制按钮显示图标显示该显示模式按钮,并控制快捷控件始终叠设显示于第一界面上,此时,第一界面始终可作为控制界面使用。若在检测到针对无显示按钮的单击操作,可控制按钮显示图标显示该显示模式按钮,并在第一界面隐藏快捷控件,此时第一界面始终作为背景界面使用。如此,可调整快捷控件的显示状态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满足用户使用需要,提高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自动感应显示按钮、始终显示按钮以及无显示按钮三个显示模式按钮沿上下方向分布,一般系统默认设置沿上下方向的第一个显示模式按钮,即在按钮显示图标处默认设置自动感应显示按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壁纸选择区域的滑动操作时,控制主屏设置子界面沿上下方向滑动,并依次显示多个壁纸选择按钮;在检测到针对任一壁纸选择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该壁纸选择按钮上弹出黄色选择框,并更换第一界面的壁纸图案。
如此实现第一界面的壁纸图案的更换,满足用户审美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系统默认选择第一个壁纸选择按钮所对应的壁纸图案为第一界面的壁纸图案。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7和图18所示的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夜间模式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包括夜间模式开关按钮、以及夜间模式时间设置器;在检测到针对夜间模式开关按钮的点击操作时,控制夜间模式开关按钮沿左右方向滑动,并控制显示屏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上述在检测到针对夜间模式开关按钮的点击操作时,控制夜间模式开关按钮沿左右方向滑动,并控制显示屏的工作状态包括:在检测到针对夜间模式开关按钮的点击操作时,控制夜间模式开关按钮向右滑动,并控制显示屏开启夜间模式功能,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夜间模式开关按钮的点击操作时,控制夜间模式开关按钮向左滑动,并控制显示屏关闭夜间模式功能。
在该实施例中,夜间模式为上文的夜间模式,即在夜间模式下,控制显示屏处于全熄灭状态,有效防止微弱光亮影响用户休息,提高用户体验,并减少电量消耗,节约用电。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时间即为夜间模式的开启时间,参照图18所示的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夜间模式时间设置器便是用于设置预设时间的参数,夜间模式时间设置器包括起始时间选择区域和结束时间选择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起始时间选择区域的滑动操作时,控制起始时间数字图标沿上下方向依次显示;在检测到针对任一起始时间数字图标的点击操作,确定起始时间;在检测到针对结束时间选择区域的滑动操作,控制结束时间数字图标沿上下方向依次显示;在检测到针对任一结束时间数字图标的点击操作时,确定结束时间。如此实现预设时间参数的设置,满足用户对显示屏息屏的时间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夜间模式时间设置器设置有小时选择图标和分钟选择图标,使得夜间模式开启时间参数的设置可以精确至分钟,方便用户更加具体的控制夜间模式开启时间。
示例性地,参照图1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夜间模式开关按钮左滑处于关闭状态时,夜间模式时间设置器隐藏设置,即在夜间模式设置子界面只显示有夜间模式设置按钮,也就是说,需要先设置夜间模式状态,再设置夜间模式时间参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9所示的屏幕亮度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屏幕亮度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屏幕亮度设置子界面,屏幕亮度设置子界面设有自动调节开关按钮和自定义调节条;在检测到针对自动调节开关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自动调节开关按钮向右滑动,开启亮度自动调节模式,或者,在检测到针对自定义调节条的滑动操作时,控制自定义调节条伸长或缩短,开启亮度自定义调节模式,并关闭亮度自动调节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亮度自动调节模式为自动调节显示屏的亮度与外界环境光相适配。在该实施例中,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亮度调节方式:一种为一键设置亮度自动调节模式,实现屏幕亮度自动调节,另一种为自定义设置屏幕亮度参数,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还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屏幕亮度参数设置,一般出厂默认设置为最大亮度参数,亮度自动调节模式处于关闭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所示的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触摸反馈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设有声音开关按钮和音量调节条;在检测到针对声音开关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声音开关按钮向右滑动,开启声音反馈模式,连通声音喇叭,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声音开关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声音开关按钮向左滑动,关闭声音反馈模式,关闭声音喇叭。
在该实施例中,声音反馈模式为在检测到用户操作时发出声音,用于提示用户的操作是否有效,若用户操作为有效操作,则会出现反馈声音,若用户操作为无效操作,则无反馈声音出现。反馈声音通过声音喇叭生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0所示的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触摸反馈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触摸反馈设置子界面设有声音开关按钮和音量调节条;在检测到针对音量调节条的滑动操作时,控制音量调节条伸长或缩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向右滑动使得音量调节条伸长时,喇叭音量提高,用户向左滑动使得音量调节条缩短时,喇叭音量降低,从而实现用户手动调节音量,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例如可提高音量,便于老年人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量调节条上设有数字显示图标,用以显示音量大小,并在检测到针对音量调节条的滑动操作时随着音量调节条的伸长或缩短而增大或减小。另外还将反馈声音音量分为1-6档,1档时反馈声音最小,6档时反馈声音最大,一般出厂默认设置为2档音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和图22所示的系统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系统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系统设置子界面,系统设置子界面设有网络状态显示图标、重置网络按钮、重启设备按钮、恢复出厂按钮、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在检测到针对重置网络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网络重置设置窗口弹出至系统设置子界面,网络重置设置窗口设有确定按钮和否定按钮;在检测到针对确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智能开关重新启动,并删除已配置的网络,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否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保留系统现有网络设置,隐藏弹出网络重置设置窗口。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状态显示图标用于显示系统的联网状态,参照图21,若系统正常联网,则显示有WiFi图标和SSID,参照图22,若未联网,则显示无网络图标。
可以理解的是,网络重置设置窗口用以选择系统网络是否重置,系统重新配网是指系统重新通信连接其它路由器、WIFI、蓝牙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选择系统重新配网,控制智能开关重新启动后,系统内的其它部分设置会恢复出厂默认设置,例如第一界面的时间显示为“2022.01.01星期六12:00”,天气显示为“?”图标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系统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系统设置子界面,系统设置子界面设有网络状态显示图标、重置网络按钮、重启设备按钮、恢复出厂按钮、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在检测到针对重启设备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重启设备设置窗口弹出至系统设置子界面,控制重启设备设置窗口设有确定按钮和否定按钮(参照图23所示的重启设备设置窗口);在检测到针对确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智能开关重新启动,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否定按钮的单击操作,隐藏重启设备设置窗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系统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系统设置子界面,系统设置子界面设有网络状态显示图标、重置网络按钮、重启设备按钮、恢复出厂按钮、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在检测到针对恢复出厂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恢复出厂设置窗口弹出至系统设置子界面,恢复出厂设置窗口设有确定按钮和否定按钮;在检测到针对确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智能开关重新启动,并控制所有设置恢复出厂默认设置,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否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隐藏恢复出厂设置窗口。
可以理解的是,恢复出厂默认设置为:系统内的自定义设置全部清零,恢复成出厂默认设置,基于上文具体实施例,恢复出厂默认设置具体为:快捷控件自动显示于第一界面,第一界面的壁纸图案自动设置为壁纸选择区域内的第一个壁纸选择按钮所对应的壁纸图案,夜间模式自动开启,显示屏亮度设置为最高亮度,且关闭亮度自动调节模式,关闭声音反馈模式,第三界面的场景按钮删除清零等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系统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系统设置子界面,系统设置子界面设有网络状态显示图标、重置网络按钮、重启设备按钮、恢复出厂按钮、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在检测到针对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接近传感器校准设置窗口弹出至系统设置子界面,接近传感器校准设置窗口设有确定按钮和否定按钮;在检测到针对确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控制接近传感器校准,并获取校准结果,或者,在检测到针对否定按钮的单击操作时,隐藏接近传感器校准设置窗口。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接近传感器校准按钮确认调整接近传感器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4所示的关于本机设置子界面,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检测到针对关于本机设置按钮的单击操作时,切换设置界面至关于本机设置子界面,关于本机设置子界面设有出厂厂家logo和软件版本号。如此,供用户查看厂家与应用软件的信息。
为了能够更加体现本申请的目的,在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移动终端;如图27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200: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包括文字和图标,并且通过触发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置的功能;
步骤201: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该功能模式控件文字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文字;
步骤202: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图标标识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图标;移动终端的图标标识信息和智能开关预存的图标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步骤203: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显示或隐藏一功能模式控件的指令,以在智能开关显示或隐藏该功能模式控件;
步骤204:通过触发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先配置的与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示例性地,每一功能模式控件可以包括文字和图标;其中,文字表示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模式的名称,例如,回家模式;图标则表示一个与场景模式对应的图标标识;参照图7。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触发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置与该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示例性地,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功能模式控件文字信息和图标标识信息,以使得智能开关可以在相关界面显示该功能模式控件的文字和图标。
示例性地,移动终端还可以向智能开关发送显示或隐藏某一功能模式控件的指令,以使得智能开关可以对应显示或隐藏该功能模式控件。例如,若智能开关第一界面显示回家模式和卧室灯,且智能开关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隐藏回家模式对应功能模式控件的指令,则第一界面会隐藏回家模式对应的功能模式控件,仅显示卧室灯对应的开关控件。
示例性地,还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触发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以使得智能开关可以执行预先配置的与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该过程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开关、移动终端和云端,智能开关与云端连接,云端与移动终端连接,其中,
移动终端用于向云端发送配置信息,使得云端存储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
智能开关用于在接收到针对任一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向云端上报触发操作事件;
云端用于根据配置信息对触发操作事件进行解析,得到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执行控制指令发送给需要执行事件的目标设备,使得目标设备执行相应的操作。
示例性地,配置信息包括预先通过移动终端针对智能开关包括的多个功能模式控件对应设置的事件信息;其中,每个功能模式控件对应设置的事件信息对应上述实施例中配置每一功能模式控件对应操作的过程,参照图6,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对智能开关控制系统中智能开关、云端以及移动终端的交互过程作进一步说明。这里,智能开关对应全面屏开关、移动终端对应手机。
示例性地,对全面屏开关进行配网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手机通过路由器连接目标网络(2.4G的网络)获取目标网络的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密码,并设置为station模式;
步骤S2、全面屏开关点击重置网络按钮后重启,并在重启成功后进入接入点(Access Point,AP)模式;
步骤S3、手机连接到全面屏开关的AP热点,组成局域网,并将目标网络的SSID和密码发送至全面屏开关;
步骤S4、全面屏开关基于该SSID和密码连接至目标网络,并切换为station模式;
步骤S5、配网完成。
示例性地,在基于上述步骤完成配网操作后,可以进一步基于全面屏开关、云端以及手机之间的交互,实现全面屏开关的智能控制;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全面屏开关智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8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
首先,用户在手机APP上添加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1模式”,手机APP发送两条配置指令,指令包含控件信息:控件名称、图标。将一条配置指令直接发送给云端,云端存储控件信息;另一条通过云端-全面屏开关路径,发送给全面屏开关,全面屏开关存储控件信息,并在屏幕上显示新添加的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场景1模式”。
然后,用户在手机APP中设置自动化事件,例如,“场景1模式触发→执行打开射灯”,发送配置信息,包含信息:“场景1触发→执行打开射灯”给云端,云端进行存储。
最后,全面屏开关接收到用户单击操作触发全面屏开关上的“场景1模式”对应的功能模式控件后,全面屏开关向云端上报触发事件;云端根据上报的触发事件及之前存储的配置信息,解析后向对应的目标设备(如射灯)发送控制指令,目标设备执行相关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全面屏开关无线连接方式是WiFi,不需要其他网关;向其它设备(如射灯)发送控制指令时,可能需要经过蓝牙网关等。
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智能开关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具有的功能或包含的模块可以用于执行上文方法实施例描述的方法,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本文不再赘述。
本申请所提供的各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各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各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另外,在本申请中,关于智能开关的电路结构,请参阅图29,图2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路硬件架构图,主控制器选用SigmaStar星宸科技嵌入式CPU-SSD201,SSD201为基于ARM Cortex-A7双核处理器,主频率为1.2GHz;集成了硬件H.264/H.265视频解码器;内置了64MByte DDR、2D图形引擎和音频codec等;支持MIPI(1920*2080)屏显示驱动接口。
其中,所述NAND FLASH通过SPI接口和主控SSD201连接,给系统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用于存储系统等数据。
所述晶振电路与主控SSD201连接。所述晶振电路包含两个高精度贴片无源晶振,一个是24MHz的晶振提供系统工作的时钟,一个是32.768KHz的晶振提供计时的实时时钟。
所述传感器包含接近感应以及光线照度感应,光感及接近感应电路选择集成器件LTR-X1503,通过IIC接口与主控SSD201连接,其内部集成了光传感器(ALS)和接近传感器(PS)。光线传感器可以获取环境光亮度,使系统根据环境光亮度自动的调节屏幕亮度,以实现屏幕观感最佳。接近传感器用于识别智能开关前方是否有操作体,进而执行相应的功能。
所述蓝牙电路通过串口和主控SSD201连接,使系统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网关等智能开关通信,实现系统的蓝牙无线通信功能。
所述显示屏由显示单元(TFT-LCD)、电容式触摸单元(CTP)、背光单元(Backlight)组成。主控SSD201通过MIPI接口向显示单元传送图像信息。主控SSD201通过IIC接口获取电容式触摸单元的触摸信息,也即触发信息。主控SSD201通过PWM调节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进而控制屏幕背光亮度。
所述显示单元和背光单元具有休眠功能,且可以设置定时休眠功能,以具有节能、延长屏幕寿命、避免光污染等优点。所述显示单元和背光单元可以通过触摸单元、麦克风模块、光感及接近感应电路、蓝牙电路、WIFI电路、系统定时等唤醒。
所述数字麦克风模块通过IIS接口和主控SSD201连接,数字麦克风具有信噪比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失真度低等优点。所述数字麦克风将外部声音采集并传输给主控SSD201,使系统具有拾音功能,并通过蓝牙电路和WIFI电路将音频信号传输到云端,实现智能语音功能,也可以在主控SSD201本地实现音频的解析,输出并执行音频控制指令。
所述WIFI电路通过USB接口与主控SSD201连接,WIFI电路采用SigmaStar星宸科技SSW101B芯片,SSW101B是一款高集成度的USB接口(支持USB 1.0/1.1/2.0标准)IEEE802.11b/g/n Wi-Fi芯片。SSW101B支持IEEE 802.11b、802.11g和802.11n协议中规定的所有码率。还支持包括单空间流传输、short guard interval(400ns GI)、20MHz和40MHz传输带宽等技术。通过WIFI电路使系统可以通过WIFI与手机、网关等智能开关通信,实现系统的WIFI无线通信功能。
所述功放电路接收主控SSD201或通过蓝牙电路和WIFI电路从云端传输过来的模拟音频信号,再驱动带音腔的喇叭实现声音的输出,使系统具有智能音频的功能。
所述AC-DC5V电路与DC-DC电路、继电器模块、LED驱动电路以及功放电路连接,将市电转换为5V直流电压为其他模块供电。所述AC-DC5V电路具有极为全面的智能保护功能,包括浪涌保护、超低待机功耗、过温保护、欠压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开/短路保护、开环保护等,为整个系统提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供电。当然,所述AC-DC5V电路,可以为零火线供电,也可以为单火线供电。
所述继电器模块与AC-DC5V电路、主控SSD201连接,AC-DC5V电路为继电器模块提供供电,主控SSD201输出控制信号给继电器模块。所述继电器模块接收主控SSD201发过来的控制信号后,控制继电器模块中继电器的开闭。所述继电器模块中含一路或多路继电器,所述继电器模块可以接收显示屏模组在本地接收的控制命令或蓝牙电路、WIFI电路从云端接收的控制命令,实现丰富的控制模式。所述DC-DC电路与主控SSD201、NAND FLASH、光感及接近感应电路、蓝牙电路、显示屏、触摸屏、数字麦克风、WIFI电路连接。所述DC-DC电路将直流5V电源转换为直流3.3V、1.8V、1.0V电源。其中,直流3.3V电源供电于主控SSD201、NANDFLASH、光感及接近感应电路、蓝牙电路、显示屏、触摸屏、数字麦克风、WIFI电路;直流1.8V电源供电于主控SSD201内置的DDR2,直流1.0V电源供电于主控SSD201核心。
DC-DC电源电压转换电路如图30、图31、图32所示,DC-DC电路将直流5V电压转换为直流3.3V、1.8V和1.0V电压,由于整机对功耗敏感且设计电流均达到1A,所以使用BUCK电路实现DC-DC降压转换。
以DC5V转DC3.3V为例,电源芯片U1内部集成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当开关管导通时,DC5V通过电源芯片U1内部集成的开关管给电感L1充电。当开关管关闭时,由于电感L1流过的电流不能突变,电感L1与电容C1、C2还有电源芯片U1内部集成的续流二极管形成回路,电感L1给电容C1、C2充电。电阻R3和R1形成电压分压反馈电路,反馈电压输送给电源芯片U1的6脚FB,来控制电源芯片U1内部内部集成开关管的周期性打开和关闭,最终使C1和C2的电压处于一个稳定值供给后端电路。
该电源芯片选用最大输出电流1A、4.6MHz固定开关频率、26μA典型静态电流、同时支持脉冲频率调节(PFM)和脉冲调制(PWM)的方案,具有纹波小、轻载重载效率高、外围电路面积小等优点。使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很高的电源转换效率,降低由于电源转换带来的能量损失和发热问题。
主控SSD201核心电源1V0有上电时序要求,需要等3.3V稳定后1V0再上电,使用3.3V和RC延时电路接到电源芯片U3的使能脚,通过计算R10和C17的合理取值,满足3.3V和1.0V上电时序的要求。
电源芯片U3内部集成开关管和续流二极管,当开关管导通时,DC5V通过电源芯片U3内部集成的开关管给电感L4充电。当开关管关闭时,由于电感L4流过的电流不能突变,电感L4与电容C14、C15还有电源芯片U1内部集成的续流二极管形成回路,电感L4给电容C14、C15充电。电阻R13、R8、R9、Q1形成电压分压反馈电路,反馈电压输送给电源芯片U3的6脚FB,来控制电源芯片U3内部内部集成开关管的周期性打开和关闭,最终使C14和C15的电压处于一个稳定值供给后端电路。
主控SSD201有2种工作模式,当1V0电压是1.0V时CPU频率1.2GHz,当1V0电压是0.9V时CPU频率1GHz。主控SSD201可以通过控制SAR_GPIO1的高低,来控制MOS管Q1的开闭,当Q1导通时,1V0电压等于(R8||R9+R13)/(R8||R9)*Vfb。当Q1关断时,1V0电压等于(R8+R13)/R8*Vfb,这样就可以控制1V0的电压数值。
该电源芯片选用最大输出电流2A、2MHz可调开关频率、低于1μA典型静态电流、支持脉冲调制(PWM)的方案,具有纹波小、效率高、外围电路面积小等优点。使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很高的电源转换效率,降低由于电源转换带来的能量损失和发热问题。
如图33所示,LTR-X1503是一款3合一传感器模组,内部集成了数字光感传感器(ALS)、接近传感器(PS)和红外发光二极管(940nm)。
LTR-X1503通过IIC接口与主控SSD201通信,通过中断脚INT在环境光感值或距离检测值达到预设值时输出一个脉冲给主控SSD201。IIC和INT都是开漏输出,所以使用电阻R27/R28/R30上拉到电源。IIC和INT信号线上串联的电阻R22/R25/R26可以防止信号线上高电压毛刺,起到保护的作用。
D3和D14是ESD保护二极管,具有静电释放、响应速度快、寄生电容低等优点,当电源线或信号线上存在静电干扰时,能快速的释放静电,起到保护电路和元器件的作用。同时具有寄生电容低的特性,不会对信号造成影响。
VCC_LEDA是给传感器内部红外发光二极管供电,VCC_LS是给传感器供电,当VCC_LEDA和VCC_LS共用一个电源SYS3V3供电时,要做好电源设计,使用R21/C25组成RC滤波电路,防止VCC_LEDA的电源噪声干扰到VCC_LS。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C22和C26是10μF和1μF一大一小两个贴片电容(MLCC),大电容C22滤除低频噪声,小电容C26滤除高频噪声。容值最小的电容C26,有最高的谐振频率,去耦半径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连接器P11的位置。
如图34所示,U7是基于Realtek的XMB2R高性能的BLE模组,内置ARM Cortex-M4F核,高发射功率。适于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诸多应用场景。该模组提供业界最高的集成度,有显著的系统性能,具备较低功耗和低成本等特点。MHCB07P为外接天线模组。
蓝牙模组U7通过串口BLE_RX、BLE_TX与主控SSD201通信,串口信号线上串联电阻R49和R52,可以减小驱动电流,减小干扰同时也可以消除走线长度不一致引起的序问题。串口信号线上并联电容C83和C84,可以减小信号干扰的问题,优化信号质量。信号线通过R55和R56上拉到电源SYS3V3,起到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作用。
另外,R51和R53起到工作模式选择的作用,当LOG上电瞬间保持低电平,会进入下载模式,正常使用时悬空或增加上拉处理。L5、C79和C80组成LC滤波电路,起到滤波作用,避免SYS3V3电源噪声干扰到蓝牙模组。C82、R47和C81组成π型滤波电路,起到天线匹配的作用,通过调整C82、R47和C81的值,使外置天线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D4和D6是ESD保护二极管,具有静电释放、响应速度快、寄生电容低等优点,当天线上存在静电干扰时,能快速的释放静电,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具有寄生电容低的特性,不会对信号造成影响。
如图11所示,屏幕采用4寸IPS液晶显示屏,分辨率为480X480,信号接口为2对数据线、一对时钟线的MIPI接口。
MIPI(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是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的缩写。MIPI(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是MIPI联盟发起的为移动应用处理器制定的开放标准。MIPI是专门在高速(数据传输)模式下采用低振幅信号摆幅,针对功率敏感型应用而量身定做的。由于MIPI是采用差分信号传输的,所以在设计上需要按照差分设计的一般规则进行严格的设计,关键是需要实现差分阻抗的匹配,一般使用100Ω的差分阻抗。
TFT-POWER-CTRL信号可以控制MOS管Q2的通断,进而控制显示屏的上电断电,TFT_LED_PWM信号可以控制背光的亮度。控制显示屏和背光的上电断电时序可以避免屏幕显示花屏、闪屏等异常。屏幕亮起时,显示屏应该先上电,待显示屏正常显示后再亮起背光。屏幕熄灭时,背光应该先断电,背光熄灭后再使显示屏断电。
其中,L6、C86和C85组成LC滤波电路,起到滤波作用,避免SYS3V3电源噪声干扰到显示屏。
当不需要主控SSD201的LCD-RST控制显示屏复位时断开R54,由R50和C87组成的复位电路复位显示屏。当需要主控SSD201的LCD-RST控制显示屏复位时焊上R54,断开R50和C87。
触摸采用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与主控SSD201的通信接口有TP_INT、TP_SDA、TP_SCL、TP_RST。由于IIC是开漏输出,所以TP_SDA和TP_SCL都要使用电阻R58/R59上拉到电源。TP_INT、TP_RST上拉到电源,可以确保控制器无输出信号时信号线上是高电平,并起到提高抗干扰能力的作用。信号线上串联的电阻可以防止信号线上高电压毛刺,起到保护的作用。
L7、C90、C91和C89组成LC滤波电路,起到滤波作用,避免SYS3V3电源噪声干扰到触摸屏。
背光采用5串2并,背光电流典型值为40mA。
如图36所示,D12、D13、D20、D5和D6是ESD保护二极管,具有静电释放、响应速度快、寄生电容低等优点,当信号线或电源上存在静电干扰时,能快速的释放静电,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具有寄生电容低的特性,不会对信号、电源造成影响。
如图37所示,U8是一款LED驱动芯片,内部集成了开关管。当TFT_LED_PWM高电平时,U8正常工作。VIN5V通过电源芯片U8内部集成的开关管给电感L20充电。当开关管关闭时,由于电感L20流过的电流不能突变,VIN5V、电感L20与二极管D14、电容C100、C99形成回路,VIN5V、电感L20给电容C100、C99充电。流过背光LED的电流经过电阻R79和R80形成反馈电压,反馈电压输送给电源芯片U8的1脚FB,来控制电源芯片U8内部内部集成开关管的周期性打开和关闭,最终输出稳定的电流给后端的背光LED电路。当TFT_LED_PWM低电平时,U8停止工作。当TFT_LED_PWM周期性的开关时,U8也周期性的输出40mA的驱动背光LED电流,通过调节PWM的占空比,即可调节背光LED的亮度。
如图3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采用AB类功放,AB类功放具有效率高、无交越失真、超低失真率等优点。
AUD_SIGNAL是主控SSD201输出的模拟音频信号,经过电容C31隔直通交后将交流的音频信号传输给功放芯片U6,R42、R43以及功放芯片U6内部的放大器、电阻等组成放大电路,再通过功放芯片U6的5脚-Vo1、8脚-Vo2输出给喇叭,驱动喇叭发出声音。
D15和D16是ESD保护二极管,具有静电释放、响应速度快、寄生电容低等优点,当信号线上存在静电干扰时,能快速的释放静电,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同时具有寄生电容低的特性,不会对信号造成影响。
AUD_CTRL是主控SSD201输出的功放控制信号,经过三极管Q2以及外围的电阻做电平转换后控制功放芯片U6的关断端(Pin1)。当AUD_CTRL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功放芯片U6的关断端(Pin1)为低电平,功放芯片U6正常工作。当AUD_CTRL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2关断,功放芯片U6的关断端(Pin1)为高电平,功放芯片U6保持关闭。当AUD_CTRL为无驱动时,R34将AUD_CTRL拉低,三极管Q2关断,功放芯片U6的关断端(Pin1)为高电平,功放芯片U6保持关闭。通过控制AUD_CTRL可以有效的避免上电、掉电出现的噪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开关包括:显示屏、处理器和传感器,所述处理器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智能开关的非显示屏区域,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装备的当前触发状态,所述当前触发状态表征了以所述智能开关为基准的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或者没有操作体存在,所述显示屏用以能够受控于所述处理器地显示第一界面,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在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弹出至少一个快捷控件,每个所述快捷控件为开关控件或功能模式控件中的任一,所述开关控件用于控制至少一个所述智能开关的继电器通道的通断,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一预设的场景模式;其中,所述快捷控件的弹出所需的时间为t1,操作体在被检测到的起始点与弹出至所述第一界面上的快捷控件的距离为L1,满足L1/t1>5cm/s;
当接收到针对目标快捷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目标快捷控件对应的操作;所述目标快捷控件为所述快捷控件中的任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一操作时,将所述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第一方向切换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开关控件;
在检测到针对所述第一界面的第二操作时,将所述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沿着第二方向切换为第三界面;所述第三界面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两个方向;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开关控件或者所述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开关控件或者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智能开关的下侧,且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也位于所述第一界面的下侧;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时,确定所述至少一个快捷控件移动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将所述至少一个快捷控件从所述第一界面底侧沿指定路径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第一界面的预定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增加所述传感器的电流,以增加所述指定区域的覆盖范围;相应地,
在确定所述指定区域后,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操作体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在确定所述接近距离处于所述指定区域时,产生并发送一触发信号至所述处理器,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检测到所述当前触发状态为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时,开启计时;
当计时结束时,通过所述传感器判断所述接近距离是否处于所述指定区域;
若未处于所述指定区域,则控制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的所述快捷控件消失;若处于所述指定区域,则重新进行计时并继续进行判断,直至所述接近距离未处于所述指定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显示屏的第一界面显示电子照片;所述电子照片为预先存储在所述智能开关的照片或通过移动终端输入的照片,所述电子照片为一张或者多张的轮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操作体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的接近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针对所述开关控件或者所述功能模式控件的第三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将所述快捷控件或者所述功能模式控件作为快捷控件添加到所述第一界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智能开关的周围环境亮度,得到检测结果;
基于所述检测结果,自动调节所述显示屏的屏幕亮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界面显示的所述开关控件的触发操作时,控制所述开关控件的背景区域显示目标照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照片为所述开关控件控制区域中任一位置的照片,以代表该区域的受控设备被控制。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若当前时间处于预设的时间段内,则判定为夜间模式;否则判定为白天模式;
白天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时间、日期和天气至少之一;
夜间模式下,则控制所述显示屏处在全熄灭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夜间模式下,若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则控制所述显示屏保持全熄灭状态,若所述显示屏检测到接近或者接触的触发操作,则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第一界面并弹出所述快捷控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夜间模式下,若检测到指定区域内有操作体存在,则控制所述显示屏由全熄灭状态切换为显示预定的夜间界面并弹出所述快捷控件。
14.一种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包括文字和图标,并且通过触发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置的功能;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该功能模式控件文字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文字;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图标标识信息,以在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显示在移动终端选择的图标;移动终端的图标标识信息和智能开关预存的图标标识信息一一对应;
移动终端向智能开关发送显示或隐藏一功能模式控件的指令,以在智能开关显示或隐藏该功能模式控件;
通过触发智能开关的功能模式控件,可以执行预先配置的与所述功能模式控件对应的操作。
15.一种智能开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智能开关、移动终端和云端,所述智能开关与云端连接,所述云端与移动终端连接,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向所述云端发送配置信息,使得所述云端存储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预先通过所述移动终端针对所述智能开关包括的多个功能模式控件对应设置的事件信息;
所述智能开关用于在接收到针对任一功能模式控件的触发操作后,向所述云端上报触发操作事件;
所述云端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触发操作事件进行解析,得到执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执行控制指令发送给需要执行事件的目标设备,使得所述目标设备根据如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方法执行相应的操作。
CN202210794166.XA 2022-07-05 2022-07-05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50480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166.XA CN115048005B (zh) 2022-07-05 2022-07-05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4166.XA CN115048005B (zh) 2022-07-05 2022-07-05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8005A true CN115048005A (zh) 2022-09-13
CN115048005B CN115048005B (zh) 2024-05-28

Family

ID=83164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4166.XA Active CN115048005B (zh) 2022-07-05 2022-07-05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8005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715A1 (en) * 2008-06-02 2009-12-0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proximity sensor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in
WO2013099529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3941609A (zh) * 2014-04-29 2014-07-23 季攀 一种可交互式全触屏智能开关及其控制系统和应用
DE102013215904A1 (de) * 2013-08-12 2015-02-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in einem Fahrzeug und Bedienvorrichtung
US20150156031A1 (en) * 2012-09-21 2015-06-04 Google Inc. Environmental sensing with a doorbell at a smart-home
CN204695224U (zh) * 2015-05-04 2015-10-07 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接近感应功能的车载导航仪
CN106595214A (zh) * 2016-10-12 2017-04-26 陈小平 一种智能冰箱及智能冰箱的人机交互方法
US20180060024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Shenzhen Xinguodu Technology Co., Ltd Intelligent switch and intelligent home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778671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的控制方法
CN110456649A (zh) * 2019-07-19 2019-11-15 安徽亿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智能场景控制装置
CN110888333A (zh) * 2019-11-27 2020-03-17 西安世锐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场景启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95715A1 (en) * 2008-06-02 2009-12-03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proximity sensor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in
WO2013099529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50156031A1 (en) * 2012-09-21 2015-06-04 Google Inc. Environmental sensing with a doorbell at a smart-home
DE102013215904A1 (de) * 2013-08-12 2015-02-1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Bedienvorrichtung in einem Fahrzeug und Bedienvorrichtung
CN103941609A (zh) * 2014-04-29 2014-07-23 季攀 一种可交互式全触屏智能开关及其控制系统和应用
CN204695224U (zh) * 2015-05-04 2015-10-07 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接近感应功能的车载导航仪
CN107786717A (zh) * 2016-08-24 2018-03-09 深圳市鼎芯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灯的控制方法
US20180060024A1 (en) * 2016-08-26 2018-03-01 Shenzhen Xinguodu Technology Co., Ltd Intelligent switch and intelligent home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6595214A (zh) * 2016-10-12 2017-04-26 陈小平 一种智能冰箱及智能冰箱的人机交互方法
CN110456649A (zh) * 2019-07-19 2019-11-15 安徽亿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居智能场景控制装置
CN110888333A (zh) * 2019-11-27 2020-03-17 西安世锐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场景启动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小胖の智能家居小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351249753983456&wfr=spider&for=pc》", pages: 1 - 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8005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1550B2 (en) Automatic scene creation using home device control
CN104812131B (zh) 一种智能的电器控制系统
CN108702834B (zh) 无线开关
CN113268005B (zh) 智能场景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5018777U (zh) 一种智能窗帘
US9326407B1 (en) Automated dimmer wall switch with a color multi-touch LCD/LED display
US10952305B2 (en) Configurable lighting system and method comprising a programmable control module that controls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patterns based on toggling a power supply
CN105137774A (zh) 一种智能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872655A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529778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549398B (zh) 根据触发策略定时驱动对应装置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05278384B (zh) 家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智能总机
CN111650844B (zh)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68287A (zh) 智能夜灯
CN115048005B (zh)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2180753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及服务器
CN206024209U (zh) 照明控制系统
CN115097761A (zh) 智能镜电控组件控制方法、智能镜电控组件和智能镜
CN103796381A (zh) 手机、照明系统以及手机的照明控制方法
TWM482903U (zh) 多功能智慧家庭遙控系統
CN114237063A (zh) 场景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505959A (zh)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CN211956150U (zh) 智能设备控制面板和智能设备控制系统
CN117155728B (zh)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132028A (zh) 单火线无线灯光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