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7639B -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7639B
CN115047639B CN202210828098.4A CN202210828098A CN115047639B CN 115047639 B CN115047639 B CN 115047639B CN 202210828098 A CN202210828098 A CN 202210828098A CN 115047639 B CN115047639 B CN 1150476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ular momentum
light beam
light
orbital angular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80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7639A (zh
Inventor
胡晓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221082809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76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7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7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7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7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2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 G02B27/28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polarising for controlling or changing the state of polarisation, e.g. transforming one polarisation state into ano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27Systems for changing the beam intensity distribution, e.g. Gaussian to top-ha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Refractiv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55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包括携带准直扩束功能的对角线(45°)方向线偏振光生成器、任意结构矢量光束的产生系统、透镜以及CCD接收装置,所述矢量光束产生系统中设有数字微镜器件(DMD),可实现不借助任何特殊加工的光学元件,仅通过单一矢量光束的生成,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通过灵活数字调控DMD可快速操控目标矢量光场的传输轨迹,从而运用到微小粒子操控等行业,具有价格低廉、刷新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易集成以及调控灵活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光场的多个光学自由度(如振幅、相位、频率、时间、空间模式以及偏振态等)结合构造一种多维的空间结构光场,由于其具有诸多新颖独特的物理性质被广泛应用在量子通信、光学计量等领域。其中,矢量光场,一种将空间自由度与偏振自由度以一种不可分离的方式耦合而成的二维空间结构光场,因其具备与经典量子纠缠相类似的性质,备受人们关注。以一对正交偏振态为偏振基底,任一组正交空间模式为空间模式基底,可构建不同种类的矢量光束。矢量光场的矢量性体现在空间中的任意位置与偏振紧密相关,且随着空间分布的不同,偏振态的表现不同。目前,光场的偏振态空间非均匀调制已成为光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在微小粒子操控领域,矢量光场独特的动力学特性对于控制微小粒子传输轨迹意义重大。尤其在光束的自由传输过程中,轨道角动量(OAM)以及自旋角动量(SAM)分离特性为多样化操控粒子提供了有效技术途径。2021年《Photonic Research》第9卷第4期发表的《Free space local non-separability dynamics of vector modes》中提出了一种抛物线矢量光束的横向偏振分布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呈现空间模式分离,且偏振分布由初始面的均匀线偏振分布随着空间模式分离而逐渐演化为左、右旋圆偏振态的分离。这种横截面正交圆偏振分离的现象与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类似,为矢量光场在以光子自旋为背景的应用领域打开了局面。然而,在面向纵向控制微粒子方面,现有的矢量光束不能满足灵活操控粒子纵向轨迹的技术需求。因此,开发新型矢量光束、探索其在纵向传输方向的新特性是目前利用矢量光束实现纵向操控微小粒子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能够利用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的传输特性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分离。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圆艾里涡旋光场的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系统,包括携带准直扩束功能的对角线方向的线偏振光生成器、任意矢量光束的产生系统、透镜以及CCD接收装置,所述产生系统中设有数字调控光场参数的数字微镜器件DMD。
进一步的,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包括一组准直扩束透镜,所述准直扩束透镜包括焦距为20mm的透镜一、焦距为200mm的透镜二,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还包括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还包括二分之一波片。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包括沃拉斯顿棱镜。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还包括四分之一波片,所述产生系统还包括焦距为100mm的透镜三、焦距为100mm的透镜四。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还包括数字微镜器件DMD,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所加载的全息图包含数字光栅,通过调节光栅系数,可实现左、右旋圆偏振两束光沿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所产生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表示为:
其中,cosθ、为权重因子,(r,φ)为柱坐标参数,/>和/>为左、右旋圆偏振基失,另外,/>为两个偏振基失之间存在的相位差。与/>作为两正交空间模式基失,分别为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圆艾里涡旋光束(/>为普朗克常量)。
进一步的,所述圆艾里涡旋光束可表示为:
其中Ai()表示艾里函数;r是半径,r0是光束主环半径;a是截止因子;ω是束腰半径;m是拓扑荷;v是初始发射角参量。
进一步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在不改变光路中任何光学元器件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上加载的全息图参数,动态调控目标光束传输轨迹。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调控所述圆艾里涡旋光束的初始发射角参量,从而操控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将所述产生系统产生的光束汇聚到所述CCD接收装置中,通过记录所述光束传输过程中的光强,从而实现所述光束传输轨迹的观察。
进一步的,利用一组45°四分之一波片与0°二分之一波片放置于所述CCD接收装置前对光束进行偏振检测,当光强全部透射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右旋圆偏振;反之,没有光强透过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左旋圆偏振。
进一步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在不改变光路的前提下,仅通过改变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上加载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中的发射角参数,实现调控目标光束传输过程中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分离程度。
进一步的,通过对目标光束传输过程中的偏振态的检测,本发明系统可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的纵向传输分离。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不需要加工具有特殊结构的材料,具有适用范围广、灵活性高、数字化操控简单等特点;除此之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价格成本低,能够在不借助任何光学元器件的前提下,计算机操控DMD改变目标矢量光束参数即可灵活操控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分离轨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纵向传输侧面图;
图3为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在初始平面(a)、第一聚焦面(b)以及第二聚焦面(c)的偏振态分布图。
附图标记
线偏振光生成器A、产生系统B、透镜C、CCD接收装置D、激光器1、透镜一2、透镜二3、二分之一波片4、沃拉斯顿棱镜5、四分之一波片6、透镜三7、透镜四8、数字微镜器件DMD9。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说明阐述本发明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进行展开说明:
有图1-图3所示,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包括携带准直扩束功能的对角线(45°)方向的线偏振光生成器A、任意矢量光束的产生系统B、透镜C以及CCD接收装置D,所述产生系统B中设有数字调控光场参数的数字微镜器件DMD9。
进一步的,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A包括一组准直扩束透镜,所述准直扩束透镜包括焦距为20mm的透镜一2、焦距为200mm的透镜二3,所述准直扩束透镜可实现光束准直且尺寸十倍扩大,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A还包括激光器1。
进一步的,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A还包括二分之一波片4,用于调整输出光束的偏振态为对角线45度。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B包括沃拉斯顿棱镜5,将+45°线偏振光沿水平、竖直两个偏振方向等光强投影成两束,且两束具有正交偏振态的光束传输夹角约为1.5°。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B还包括四分之一波片6,用于改变水平、竖直线偏振态分别为左旋、右旋圆偏振,所述产生系统B还包括焦距为100mm的透镜三7、焦距为100mm的透镜四8。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B还包括数字微镜器件DMD9,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9所加载的全息图包含数字光栅,通过调节光栅系数,可实现左、右旋圆偏振两束光沿同一传输路径传输。
进一步的,所述产生系统B所生成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表示为:
其中,cosθ、为权重因子,(r,φ)为柱坐标参数,/>和/>为左、右旋圆偏振基失,另外,/>为两个偏振基失之间存在的相位差,与/>作为两正交空间模式基失,分别为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圆艾里涡旋光束,/>为普朗克常量。
进一步的,所述圆艾里涡旋光束可表示为:
其中Ai()表示艾里函数;r是半径,r0是光束主环半径;a是截止因子;ω是束腰半径;m是拓扑荷;v是初始发射角参量。
进一步的,圆艾里涡旋光场可通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9,在不移动任何光学元器件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对目标光场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传输轨迹动态调控。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调控所述圆艾里涡旋光束的初始发射角参量,从而操控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轨迹。
进一步的,所述透镜C将所述产生系统B产生的光束汇聚到所述CCD接收装置D中,通过记录所述光束传输过程中的光强,从而实现所述光束传输轨迹的观察。
进一步的,利用一组45°四分之一波片与0°二分之一波片放置于所述CCD接收装置D前对光束进行偏振检测,当光强全部透射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右旋圆偏振;反之,没有光强透过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左旋圆偏振。
进一步的,所述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再不改变光路的前提下,仅通过改变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9上加载的所述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中的发射角参数,可实现调控光束传输过程中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分离程度。
进一步的,通过对光束传输过程中的偏振态的检测,可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的纵向传输分离。
具体地,光源为532nm的激光源,将其调制成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可以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
图2表明了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的纵向传输侧面图,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矢量光束先后聚焦至不同平面,拓扑荷m=1,发射角v=3且偏振态为右旋圆偏振的光(即/>首先聚焦至第一平面,随后拓扑荷m=-1,发射角v=0.1,且偏振态为左旋圆偏振的光(即/>)聚焦至第二平面,从而实现了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
图3表明了圆艾里涡旋矢量光场分别在初始平面、第一聚焦平面以及第二聚焦平面的偏振分布图,其中线段表示线偏振,右箭头的圆圈表示右旋圆偏振,右箭头的圆圈表示左旋圆偏振,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的偏振状态由初始的均匀分布的线偏振,在第一聚焦平面演化为右旋圆偏振,而后,在第二聚焦平面,偏振态转变为左旋圆偏振,从而实现了光子自旋纵向传输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Claims (6)

1.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携带准直扩束功能的对角线方向的线偏振光生成器(A)、任意矢量光束的产生系统(B)、透镜(C)以及CCD接收装置(D),所述线偏振光生成器(A)包括一组准直扩束透镜、激光器(1)、用于调整输出光束的偏振态为对角线45度的二分之一波片(4),所述准直扩束透镜包括焦距为20mm的透镜一(2)、焦距为200mm的透镜二(3),所述产生系统(B)包括沃拉斯顿棱镜(5)、用于改变光束偏振状态的四分之一波片(6)、焦距为100mm的透镜三(7)、焦距为100mm的透镜四(8)、数字调控光场参数的数字微镜器件DMD(9);
所述产生系统(B)所生成的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表示为:
其中,cosθ、sinθ为权重因子,(r,φ)为柱坐标参数,/>和/>为左、右旋圆偏振基失,另外,/>为两个偏振基失之间存在的相位差,与/>作为两正交空间模式基失,分别为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圆艾里涡旋光束,/>为普朗克常量;
通过选取两空间模式与/>中不同的发射角v1,v2,能够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艾里涡旋光束可表示为:
其中Ai()表示艾里函数;r是半径,r0是光束主环半径;a是截止因子;ω是束腰半径;m是拓扑荷;v是初始发射角参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圆艾里涡旋光场可通过所述数字微镜器件DMD(9),在不移动任何光学元器件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对目标光场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传输轨迹动态调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一组45°四分之一波片与0°二分之一波片放置于所述CCD接收装置(D)前对光束进行偏振检测,当光强全部透射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右旋圆偏振;反之,没有光强透过时可判断此时光束为左旋圆偏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C)将所述产生系统(B)产生的光束汇聚到所述CCD接收装置(D)中,通过记录所述光束传输过程中的光强,从而实现所述光束传输轨迹的观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不改变系统光路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圆艾里涡旋矢量光束不同参数的数字调控,灵活操控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分离轨迹。
CN202210828098.4A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Active CN1150476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098.4A CN115047639B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8098.4A CN115047639B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7639A CN115047639A (zh) 2022-09-13
CN115047639B true CN115047639B (zh) 2023-07-18

Family

ID=8316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8098.4A Active CN115047639B (zh) 2022-07-13 2022-07-13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7639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580A (zh) * 2021-02-05 2021-06-04 苏州大学 一种产生矢量非均匀关联光束的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2796B2 (ja) * 2011-01-20 2014-05-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学装置
CN102269876B (zh) * 2011-08-22 2014-06-11 北京理工大学 利用渥拉斯顿棱镜合束生成矢量光束的系统
CN109375397B (zh) * 2018-12-12 2021-04-3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正交圆偏振光的测距系统
CN111679441B (zh) * 2020-06-03 2021-03-23 北京大学 基于光学外差干涉法的动态柱矢量光场产生装置及其方法
CN113625459B (zh) * 2021-08-11 2022-09-06 东南大学 一种生成新型偏振态非均匀变化矢量光场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4580A (zh) * 2021-02-05 2021-06-04 苏州大学 一种产生矢量非均匀关联光束的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7639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61975B (zh) 一种高效产生任意矢量光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679441B (zh) 基于光学外差干涉法的动态柱矢量光场产生装置及其方法
CN105911682B (zh) 一种控制显微物镜聚焦光场三维偏振方向的装置和方法
CN107146649B (zh) 一种操控低折射率介质纳米粒子的装置和方法
CN103293696A (zh) 基于马赫曾德干涉仪生成任意矢量光束的装置
CN115359944B (zh) 一种实现任意空间指向光链焦场的方法
CN109709683B (zh) 利用二维光栅产生空间衍射不变正方阵列矢量光束的装置及方法
US11625001B1 (en) Optical system for generating arbitrary-order optical vortex arrays and finite optical lattices with defects
WO2022258075A1 (zh) 一种基于dmd生成多参量可调光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8040625A1 (zh) 携带轨道角动量的太赫兹波的发生装置及产生方法
CN112147721A (zh) 偏振阶数可调且可连续变焦的柱矢量光束透镜及构造方法
CN115291386B (zh) 一种实现同一光焦斑任意指向直线阵列的方法
CN113064284A (zh) 一种基于高阶交叉相位的多边形完美涡旋光制备与操控方法
CN112130231B (zh) 产生偏振阶数可调的柱矢量光束的超表面系统及构造方法
CN114077067B (zh) 一种偏振沿庞加莱球上任意圆形路径变化的矢量光场生成装置
CN115047639B (zh) 一种能实现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纵向传输分离的系统
CN115308917A (zh) 一种矢量光场模间相位旋转角度随距离可调系统
Zhu et al. Flexible rotation of transverse optical field for 2D self-accelerating beams with a designated trajectory
CN106526837B (zh) 利用柱状矢量光束实现多焦点三维任意移动的装置及方法
Kovalev et al. Gaussian beams with multiple polarization singularities
CN116540406B (zh) 一种光帆构建方法及光帆
CN115164741A (zh) 一种基于矢量光场的测距系统
CN113504642B (zh) 一种具有多中空的紧聚焦光场分布构造方法
CN109783888A (zh) 一种多维可控的光致针形磁化场的生成方法
CN111221135B (zh) 用于光束偏振匀滑的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