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5164B -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5164B
CN115045164B CN202210413163.7A CN202210413163A CN115045164B CN 115045164 B CN115045164 B CN 115045164B CN 202210413163 A CN202210413163 A CN 202210413163A CN 115045164 B CN115045164 B CN 1150451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phalt
strain gauge
frame
level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131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5164A (zh
Inventor
曹明明
黄晚清
吴志勇
李�杰
朱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ommunica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131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51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5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51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51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51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23/00Auxiliary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structing, repairing, reconditioning, or taking-up road or like surfaces
    • E01C23/01Devices or auxiliary means for setting-out or checking the configuration of new surfacing, e.g. templates, screed or reference line supports; Applications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surface configuration of existing surfacing, e.g. profilograph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和导线保护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的内腔,所述框架外壁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所述导线保护机构包括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上的传感导线,本申请具有安装位置精确、整体稳定、不易发生移位、沥青应变计存活率高、有利于对沥青路面的长期监测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沥青路面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形式已由原来的水损坏为主转换为车辙、疲劳、裂缝、松散、坑槽等多种病害形式并存的特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交通量的急剧增长,超载、重载等现象频繁,加之多变的气候环境特征,加速了沥青路面的病害演变,减少了沥青路面的服务年限,造成了交通行车安全隐患。同时,我国沥青路面乃至世界沥青路面设计体系已逐渐由原来的经验为主的静态设计逐渐向以力学-经验为主的动态设计或准动态设计,研究沥青路面在季节特征和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内部动态响应是所有设计工作的基础。因此,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响应的监测对于沥青路面设计、沥青路面病害机理分析、沥青路面养护方案的确定的基础工作之一,制约着所采用沥青路面服务年限的抉择,而监测的关键在于长期、大量、准确地获取道路数据,沥青应变计安装质量和服务年限是数据能否有效采集的前提。
目前在安装沥青应变计来收集道路数据时,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安装质量较差,容易造成沥青应变计及其传感导线的损坏,严重影响沥青应变计成活率,导致数据采集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安装沥青应变计的方式成活率低,导致数据采集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包括定位机构和导线保护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的内腔,所述框架外壁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所述导线保护机构包括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上的传感导线。
可选地,还包括整平器,整平器包括整平板,整平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水准泡,整平板设有水准泡的一面还连接有连接杆,整平板的侧端设置有刃脚。
可选地,柔性保护套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铝合金层、沥青砂层和玻璃纤维胎基封装层。
可选地,沥青砂层以各粒径矿料的通过百分率计,其级配范围为4.75mm 100%;2.36mm 66~76%:1.18mm 45~55%:0.6mm 26~38%:0.3mm 16%~26%:0.15mm 12~18%:0.075mm 7~12%;其中,沥青含量为 8.0%~10.0%。
可选地,导线保护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柔性保护套内的拉绳,拉绳的一端伸出柔性保护套的一端并连接有拉环,拉绳的另一端伸出柔性保护套的另一端并连接有扣件,扣件的宽度大于柔性保护套的内径,拉绳连接扣件的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导线。
可选地,框架包括第一活动框和第二活动框,第二活动框伸入第一活动框内并可沿第一活动框的内壁滑动,第一活动框和第二活动框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定位组件。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采用上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
在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
采用整平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
将框架通过定位组件固定于调平基面上;
利用拉绳将传感导线贯通柔性保护套,并对柔性保护套两端端口密封处理;
将沥青应变计放置在框架中,并对传感导线进行整理;
在安装有沥青应变计的框架和柔性保护套上铺设一层细粒式混合料进行固定,并进行夯实;
在细粒式混合料上铺设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可选地,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包括:
对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采用GPS进行定位;
将待埋设位置表面杂物清除并整平;
对待埋设位置用喷漆标记。
可选地,所述采用整平器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包括:
通过整平器的刃脚将沥青混合料切削平整;
将整平器远离连接杆的一面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平夯实处理,直至观察到所有水准泡均居中,以制得调平基面。
可选地,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的步骤之后,所述在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切割机将已有沥青路面切割至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切割出方形槽以放置定位机构,并对应传感导线走向处切割出梯形槽以放置柔性保护套。
本申请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定位机构,可将沥青应变计稳定地固定于框架内,确保了沥青应变计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与预设高度符合性,大大提高了沥青应变计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和采集数据精度,同时通过导线保护机构中的柔性保护套可对沥青应变计的传感导线进行有效保护,且柔性保护套的柔性作用可具有一定协同变形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传感导线损坏的风险,因此,通过定位机构和导线保护机构的协同作用,不仅安装简便,施工效率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体稳定,不易发生移位,存活率高,稳定耐久,有利于对沥青路面的长期监测,满足高质量高精度安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导线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柔性保护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整平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沥青应变计及其传感导线安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定位机构,110-框架,111-第一活动框,112-第二活动框,120-内腔, 130-定位块,131-定位孔,200-导线保护机构,210-柔性保护套,211-铝合金层,212-沥青砂层,213-玻璃纤维胎基封装层,220-拉绳,230-拉环,240-扣件,300-整平器,310-整平板,320-水准泡,330-连接杆,340-刃脚,400-沥青应变计,410-传感导线。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 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包括定位机构 100和导线保护机构200,所述定位机构100包括框架110,所述框架110内设有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400的内腔120,所述框架110外壁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所述导线保护机构200包括柔性保护套210,所述柔性保护套210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400上的传感导线410。
目前,沥青应变计400安装后,用小粒径沥青混合料难以有效固定,导致铺设和碾压沥青混合料过程,沥青应变计400位置发生变化,导致数据采集过程车辆作用轮迹带与沥青应变计400无法完全重合,测量数据并不一致,难以有效指导沥青路面的设计等工作。另外,受制于PVC热缩管的伸缩,沥青应变计400上的传感导线410的保护多采用钢管,钢管植入沥青路面内部,无法与沥青混合料协同作用,影响沥青路面的受力特征,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且影响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数据采集的准确性,综上,沥青应变计400安装过程极易导致沥青应变计400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与预设不一致,同时易于造成沥青应变计400损坏,严重影响沥青应变计400成活率,最终导致沥青路面的动态响应数据采集准确性较低。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定位机构100可将沥青应变计400稳定地固定于框架110内,固定时,先将框架110通过定位组件固定在沥青应变计 400的待埋设位置,从而将整个定位机构100固定在待埋设位置,然后将沥青应变计400安装于框架110的内腔120内,避免后续埋设工序造成沥青应变计400位置偏移,从而确保了沥青应变计400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与预设高度符合性,大大提高了沥青应变计400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和采集数据精度,同时通过导线保护机构200中的柔性保护套210可对沥青应变计400 的传感导线410进行有效保护,可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传感导线410损坏的风险,且柔性保护套210的柔性作用受到压力时可具有一定协同变形能力,可与沥青混合料协同作用,对沥青路面的受力特征影响较小,不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定位机构100和导线保护机构200的协同作用,不仅安装简便,施工效率高,且施工完成后整体稳定,不易发生移位,存活率高,稳定耐久,整体提高了沥青应变计400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采集数据精度和存活率,有利于对沥青路面的长期监测,满足高质量高精度安装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沥青应变计400呈工字型,框架110和内腔120也整体呈工字型,框架110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厚度均为2mm,高度为5mm,翼缘宽度104mm,侧板长为10~20mm,腰部宽度约为10~20mm,腰部长度可设置成伸缩状,标距变化范围为100~200mm,使沥青应变计400可正好放入框架110内,可防止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过程沥青应变计400位置发生变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定位组件包括连接在框架110外壁的定位块 130,定位块130上开设有定位孔131,固定时,将框架110按照预设位置摆放好,通过往每个定位块130的定位孔131打入钉子,从而将框架110牢牢固定住。定位块130宽度约20mm,也采用铝合金,厚度约为1~2mm。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定位组件也可采用其他可适用的结构,能达到固定框架110的作用即可。
现阶段,沥青应变计400安装过程一般为粗放,沥青应变计400安装时,先在其下铺设一薄层小粒径沥青混合料,受铁锹等使用工具的限制,往往难以有效整平,倾斜的基面也会影响后期沥青应变计400采集数据的方向,从而导致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较低。
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整平器300,整平器300包括整平板310,整平板31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水准泡320,整平板310设有水准泡 320的一面还连接有连接杆330,整平板310的侧端设置有刃脚340。
在本实施方式中,整平器300用于制作放置定位机构100调平基面,在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可采用整平器300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保证定位机构100安装后的水平度,具体操作时,手握住连接杆330便于拿住整平器300,通过整平器300的刃脚340可将沥青混合料切削平整,然后将整平器300远离连接杆330的一面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平夯实处理,直至所有水准泡320均居中,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平整度,因此,通过整平器300和定位机构100的协同作用,可进一步确保沥青应变计400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与预设高度符合性,进一步提高了沥青应变计400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和采集数据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水准泡320可采用四个,且分别布置在整平板310四角处,可精确判断平整度;连接杆330直径为1.5~2.5cm,长度约30~50cm;整平板310采用正方形,其边长为15cm,厚度为1c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柔性保护套210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铝合金层211、沥青砂层212和玻璃纤维胎基封装层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保护套210为多层结构,以沥青砂层212为主要材料,其整体为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变形特征,其与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粘结性和协同变形特征,且具有一定的防刺破、防撕裂能力,施工特性良好;其中铝合金层211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佳、加工性能好、无毒、易回收、导电性、传热性及抗腐蚀性能优良等特点,且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这里铝合金层211管壁厚2mm,内径比沥青应变计400内径大3~5mm,其内径为 5~10mm,外径为15~20mm;玻璃纤维胎基封装层213内侧可浸涂优质70# 道路石油沥青。柔性保护套210提前工厂加工成型,使用时可根据埋设沥青应变计400位置不同采用3m、5m、6m、8m、10m等长度规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沥青砂层212以各粒径矿料的通过百分率计,其级配范围为4.75mm 100%;2.36mm 66~76%:1.18mm 45~55%:0.6mm 26~38%:0.3mm 16%~26%:0.15mm 12~18%:0.075mm 7~12%;其中,沥青含量为8.0%~10.0%,沥青为高粘高弹改性沥青。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上述配置制得的沥青砂层212进行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
表1、沥青试验结果
表2、混合料实验结果
从上表可看出,按照上述配置制得的沥青砂层212的各项物理性能均较佳,可满足实现沥青砂层212具备和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粘结性和协同变形特征的目的,并具有一定的防刺破、防撕裂能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线保护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柔性保护套 210内的拉绳220,拉绳220的一端伸出柔性保护套210的一端并连接有拉环 230,拉绳220的另一端伸出柔性保护套210的另一端并连接有扣件240,扣件240的宽度大于柔性保护套210的内径,拉绳220连接扣件240的一端用于连接传感导线410。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性保护套210未使用时,通过扣件240连接拉绳220 使得拉绳220的一端始终位于外侧,方便后续与传感导线410的连接,使用时,将传感导线410末端固定在扣件240一侧的拉绳220上,然后解开扣件 240与拉绳220的连接,再拉动拉环230将传感导线410从柔性保护套210一端拉至其另一端,实现传感导线410快速贯通柔性保护套210,可针对长度较长的柔性保护套210进行操作,操作方便快捷,拉绳220可采用钢丝绳,可长久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框架110包括第一活动框111和第二活动框 112,第二活动框112伸入第一活动框111内并可沿第一活动框111的内壁滑动,第一活动框111和第二活动框112上均设置至少一个定位组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调整框架110腰部的长度时,即调整标距变化范围时,可使第二活动框112沿第一活动框111的内壁滑动自由伸缩,以匹配不同规格的沥青应变计400,提高适用范围,通用性好,同时便于调节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框架110整体为工字型,第一活动框111和第二活动框112则分别为T字型。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采用实施例1 中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定位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
在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
采用整平器300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
将框架110通过定位组件固定于调平基面上;
利用拉绳220将传感导线410贯通柔性保护套210,并对柔性保护套210 两端端口密封处理(可采用胶泥密封);
将沥青应变计400放置在框架110中,并对传感导线410进行整理;
在安装有沥青应变计400的框架110和柔性保护套210上铺设一层细粒式混合料进行固定,并进行夯实;
在细粒式混合料上铺设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在本实施例中,先对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进行定位和标记,然后在待埋设位置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采用薄层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并通过整平器300进行整平和夯实,从而获得平整度高的调平基面,为后续沥青应变计400与框架110的水平定位安装提供了先决条件,然后再将定位机构 100固定于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定位机构100中的框架110腰部可根据沥青应变计400进行伸缩调节,以适应沥青应变计400的不同标距,然后进行传感导线410贯通柔性保护套210的操作,再对柔性保护套210两端端口采用胶泥密封,保证对传感导线410的充分保护作用,这里柔性保护套210可与沥青混合料协同作用,对沥青路面的受力特征影响较小,不易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情况,然后将沥青应变计400放置在框架110中,起到对沥青应变计400定位和固定的作用,确保了沥青应变计400安装位置、安装方向与预设高度符合性,大大提高了沥青应变计400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和采集数据精度,最后在安装好的沥青应变计400和柔性保护套210上铺设一层细粒式混合料固定,并进行夯实,在细粒式混合料上铺设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以完成对沥青应变计400的埋设工作。按照本实施例的埋设方法进行操作,操作规范,施工特性良好,可有效提高沥青应变计400对沥青路面监测的灵敏度、采集数据精度和存活率,有利于对沥青路面的长期监测。
需要说明的是,对沥青应变计400进行定位时,可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沥青应变计400埋设位置,对沥青应变计400设计位置采用GPS进行定位,待埋设位置定位后还需确定传感导线410的走向;
将定位机构100放置于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时,可再次采用GPS确定沥青应变计400的准确位置,保证安装位置无误;
沥青应变计400安装前还需要的准备工作为:沥青应变计400接头处的传感导线410要先牢固绑扎在沥青应变计400的“一字”杆及端头横杆上,以防止输出线被扯动而产生沥青应变计400损坏;
沥青应变计400安装到框架110上后,对传感导线410进行整理时,根据传感导线410走向调整其位置,然后使用扎带将交汇在一起的传感导线410 进行整理和绑扎,并可将单个的传感导线410用防水胶布粘贴在下基面上;
进行夯实操作时,可采用用方形木质(橡胶锤)夯实工具夯实,夯实过程不可采用过大的力,以免沥青应变计400损坏;
进行碾压密实操作时,压路机在沥青应变计400位置不可开振动,以免造成沥青应变计400超量程损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埋设完成后,还进行编号和保护的步骤,具体包括:对沥青应变计400进行编号(编号采用防水胶布,塑料袋将数据线的线头包裹,标签可以采用贴胶布在传感导线410表面,上面写上编号,并外面套一个软管,两端用胶布封住),并对传感导线410进行保护处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包括:
对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采用GPS进行定位;
将待埋设位置表面杂物清除并整平;
对待埋设位置用喷漆标记。
需要说明的是,定位待埋设位置后,再确定沥青应变计400的传感导线 410走向,以保证各沥青应变计400合理的空间相对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采用整平器300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包括:
通过整平器300的刃脚340将沥青混合料切削平整;
将整平器300远离连接杆330的一面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平夯实处理,直至观察到所有水准泡320均居中,以制得调平基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并对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的步骤之后,所述在标记好的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切割机将已有沥青路面切割至沥青应变计400的待埋设位置,切割出方形槽以放置定位机构100,并对应传感导线410走向处切割出梯形槽以放置柔性保护套210。
需要说明的是,该步骤为开槽步骤,以形成沥青应变计400及其传感导线410的安装容纳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方形槽开槽规格为20cm×20cm,梯形槽开槽规格为上宽5cm、下宽3cm。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设有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的内腔,所述框架外壁设置有多个定位组件;
导线保护机构,所述导线保护机构包括柔性保护套,所述柔性保护套用于安装沥青应变计上的传感导线;所述柔性保护套包括自内而外依次连接的铝合金层、沥青砂层和玻璃纤维胎基封装层;
所述沥青砂层以各粒径矿料的通过百分率计,其级配范围为4.75mm100%;2.36mm 66~76%:1.18mm 45~55%:0.6mm 26~38%:0.3mm16%~26%:0.15mm 12~18%:0.075mm7~12%;其中,沥青含量为8.0%~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整平器,所述整平器包括整平板,所述整平板的一面设置有多个水准泡,所述整平板设有所述水准泡的一面还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整平板的侧端设置有刃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保护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柔性保护套内的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伸出所述柔性保护套的一端并连接有拉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柔性保护套的另一端并连接有扣件,所述扣件的宽度大于所述柔性保护套的内径,所述拉绳连接所述扣件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传感导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活动框和第二活动框,所述第二活动框伸入所述第一活动框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活动框的内壁滑动,所述第一活动框和所述第二活动框上均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定位组件。
5.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所述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
在标记好的所述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
采用所述整平器对所述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
将所述框架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调平基面上;
利用所述拉绳将所述传感导线贯通所述柔性保护套,并对所述柔性保护套两端端口密封处理;
将沥青应变计放置在所述框架中,并对传感导线进行整理;
在安装有沥青应变计的框架和所述柔性保护套上铺设一层细粒式混合料进行固定,并进行夯实;
在所述细粒式混合料上铺设沥青混合料,并碾压密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所述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包括:
对沥青应变计的所述待埋设位置采用GPS进行定位;
将所述待埋设位置表面杂物清除并整平;
对所述待埋设位置用喷漆标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所述整平器对所述沥青混合料进行整平和夯实,以制得调平基面,包括:
通过所述整平器的刃脚将所述沥青混合料切削平整;
将所述整平器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面对所述沥青混合料进行压平夯实处理,直至观察到所有所述水准泡均居中,以制得调平基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沥青应变计的待埋设位置,并对所述待埋设位置进行标记的步骤之后,所述在标记好的所述待埋设位置上铺设一层沥青混合料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切割机将已有沥青路面切割至沥青应变计的所述待埋设位置,切割出方形槽以放置定位机构,并对应传感导线走向处切割出梯形槽以放置柔性保护套。
CN202210413163.7A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Active CN1150451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3163.7A CN115045164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13163.7A CN115045164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5164A CN115045164A (zh) 2022-09-13
CN115045164B true CN115045164B (zh) 2024-04-26

Family

ID=8315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13163.7A Active CN115045164B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516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7590A (ko) * 2008-02-13 2009-08-18 이규완 프리스트레인 인가가 불필요한 에프비지 광섬유 변형률센서 패키징
CN101560749A (zh) * 2009-05-13 2009-10-21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传感器
CN202066456U (zh) * 2011-02-18 2011-12-07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层间应变传感器
CN203703389U (zh) * 2014-01-08 2014-07-09 常州瑞源钢管有限公司 油气输送用无缝钢管
CN108844514A (zh) * 2018-05-04 2018-11-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应变计及全级配混凝土无应力应变测量装置
CN209745467U (zh) * 2019-05-10 2019-12-06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监测用应力应变计的埋置系统
CN112796249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封装填埋结构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87590A (ko) * 2008-02-13 2009-08-18 이규완 프리스트레인 인가가 불필요한 에프비지 광섬유 변형률센서 패키징
CN101560749A (zh) * 2009-05-13 2009-10-21 长安大学 一种用于检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传感器
CN202066456U (zh) * 2011-02-18 2011-12-07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沥青路面层间应变传感器
CN203703389U (zh) * 2014-01-08 2014-07-09 常州瑞源钢管有限公司 油气输送用无缝钢管
CN108844514A (zh) * 2018-05-04 2018-11-2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应变计及全级配混凝土无应力应变测量装置
CN209745467U (zh) * 2019-05-10 2019-12-06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路面监测用应力应变计的埋置系统
CN112796249A (zh) * 2020-12-30 2021-05-14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的封装填埋结构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5164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1352Y (zh) 填土路基密实度快速检测器
CN101781468B (zh) 改性沥青降粘剂
CN109958017B (zh) 一种具有称重传感器的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07342A (zh) 一种研究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的试验方法及装置
CN107178010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装配式轨道铺设装置及方法
CN115045164B (zh) 一种沥青应变计埋设装置及其方法
CN211402044U (zh) 一种测定道路石油沥青粘稠度的仪器
CN206362279U (zh) 一种沥青路面松铺厚度测定仪
CN207062652U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装配式轨道铺设装置
CN111979846A (zh) 高速铁路路基加固处理施工技术
CN202330187U (zh) 一种研究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的试验装置
KR100526015B1 (ko) 콘 관입형 다짐도 측정기
CN204919285U (zh) 一种防爆沥青混凝土振动器
CN209945314U (zh) 一种便携式路面构造深度测定装置
KR101591802B1 (ko) 개량형 맨홀구조를 이용한 도로의 시공방법
Betti et al. Effect of lime on short-term bearing capacity of bitumen emulsion recycled mixtures
CN209722664U (zh) 一种应用于摊铺基层的挂线工具
CN217973960U (zh) 提高路面结构层厚度铺设精度的辅助装置
CN203346762U (zh) 风动沥青混凝土振动器
CN212834946U (zh) 一种公路路基压实度快速检测装置
CN211783200U (zh) 一种水泥板路面厚度测量器
CN220246617U (zh) 公路施工虚铺厚度测量装置
CN214793158U (zh) 一种测绘工程用辅助装置
CN213328563U (zh) 一种辅助摊铺机精准摊铺的水平调节杆
CN212714421U (zh) 一种在机械摊铺中控制高程的托架边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