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3511A - 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3511A
CN115043511A CN202210978563.2A CN202210978563A CN115043511A CN 115043511 A CN115043511 A CN 115043511A CN 202210978563 A CN202210978563 A CN 202210978563A CN 115043511 A CN115043511 A CN 115043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water
water tank
pure water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85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燕
何坤垣
皮小春
禤开华
潘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udenberg Apollo Filtr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Apollo Air Clean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85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35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3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35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2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 C02F1/283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sorption using coal, charred products, or inorganic mixtures containing th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heat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水器,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净水器包括机体,机体的一侧形成有饮用水出水口;滤芯组件设在机体上,滤芯组件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口;原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机体上,原水箱具有原水箱进水口和原水箱出水口,原水箱出水口与原水进水口相连;纯水箱与机体可拆卸地相连,纯水箱和饮用水出水口位于机体的同一侧,纯水箱具有纯水箱进水口和纯水箱出水口,纯水箱进水口与纯水出水口相连,纯水箱出水口与饮用水出水口相连,纯水箱包括纯水箱箱体和纯水箱箱盖,纯水箱箱体的顶部敞开,纯水箱箱盖可拆卸地连接在纯水箱箱体的顶部。根据本发明的净水器,方便了对纯水箱的清洗,纯水箱也可以单独作为储水容器进行使用。

Description

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和净化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杂质的水处理设备。
相关技术中,净水器的机体内部会设有用于储存净水器过滤后的纯水的水箱。因而,净水器会存在水箱不易清洗的问题,净水器长时间使用,水箱内易滋生细菌,用户使用不安全。此外,复合滤芯存在过滤效果较差、体积较大、安装困难的缺陷。复合滤芯中各滤材的使用寿命不同,若将复合滤芯更换后抛弃,会导致滤材资源浪费和增加环境负荷。而且,更换净水器的复合滤芯时易折损复合滤芯,影响复合滤芯对水体的过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净水器,可以方便对纯水箱的清洗,并且纯水箱也可以单独作为储水容器进行使用,提高了净水器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形成有饮用水出水口;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滤芯组件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口;原水箱,所述原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原水箱具有原水箱进水口和原水箱出水口,所述原水箱出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口相连;纯水箱,所述纯水箱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纯水箱和所述饮用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机体的同一侧,所述纯水箱具有纯水箱进水口和纯水箱出水口,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与所述纯水出水口相连,所述纯水箱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出水口相连,所述纯水箱包括纯水箱箱体和纯水箱箱盖,所述纯水箱箱体的顶部敞开,所述纯水箱箱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纯水箱箱体的顶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通过设置纯水箱与机体以及纯水箱箱盖和纯水箱箱体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清洗纯水箱,减少由于净水器的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细菌滋生,从而提高了饮用水安全性;另一方呢,纯水箱可以单独作为水壶使用,用户可以直接将纯水箱从机体上取下,倒取纯水用于饮用,使得净水器的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净水器的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箱箱盖的边缘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纯水箱箱体内部连通,所述开口处设有可转动的开闭片,当所述纯水箱水平放置时所述开闭片关闭所述开口,当所述纯水箱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预定角度时所述开闭片打开所述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箱箱体上设有纯水箱提手,所述纯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纯水箱箱体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底和至少两个第一槽壁,所述纯水箱支撑在所述第一槽底上,每个所述第一槽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槽底相连,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槽壁彼此相连;所述纯水箱和所述第一槽壁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纯水箱和所述第一槽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实现所述纯水箱和所述机体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槽均沿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槽壁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槽壁分别为第一后槽壁和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一后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槽壁的后端,所述第一侧槽壁位于所述第一后槽壁的邻近所述饮用水出水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后槽壁上,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后槽壁前后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底;所述第一滑槽形成在所述纯水箱上,所述第一滑槽的顶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贯穿所述纯水箱的底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槽底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底的前端,所述原水箱支撑在所述第二槽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槽壁的后方;所述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原水箱的邻近所述第二槽壁的侧面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配合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以实现所述原水箱和所述机体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原水箱包括:原水箱箱体,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敞开;原水箱箱盖,所述原水箱箱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原水箱提手,所述原水箱提手设在所述原水箱箱体内的上部,所述原水箱提手相对于所述原水箱箱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当所述原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箱提手的顶面低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面且所述原水箱箱盖盖设在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当所述原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原水箱箱盖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拆下且所述原水箱提手的顶面高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位于所述纯水箱出水口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上设有机体安装座,所述机体安装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转动孔;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复合滤芯和滤芯安装座,所述复合滤芯上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滤芯安装座设在所述复合滤芯上,所述滤芯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动孔可分离地配合,当所述转动件配合在所述转动孔内时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孔可转动,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机体安装座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件在所述转动孔内绕所述转动孔的中心轴线可转动,所述转动孔的周壁上形成有沿所述转动孔的径向贯通的敞口,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敞口处,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敞口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止抵以限定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机体安装座的转动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敞口的两个所述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限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侧壁止抵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侧壁彼此间隔开,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侧壁止抵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彼此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复合滤芯包括: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进水口和前置滤芯出水口;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出水口和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后置滤芯壳体,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出水口和后置滤芯进水口;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后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均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径向内侧具有后置滤芯出水流路,所述后置滤芯出水流路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置滤芯包括:第一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的方向延伸的废水管,所述废水管穿设在所述原水进水口处;第二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前置滤芯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穿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处;后置滤芯本体,所述后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后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具有所述纯水出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穿设在所述废水管处且与所述废水管之间限定出所述废水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前置滤芯壳体,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在所述前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前置滤芯端盖、第二前置滤芯端盖和前置滤芯本体,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具有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连通,所述前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具有前置滤芯出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出水流路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连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纯水箱;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纯水箱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另一个角度的局部示意图,其中,未示出纯水箱和原水箱;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原水箱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机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滤芯组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A处的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B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剖面图;
图12是图11C处的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另一个角度的机体内部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滤芯安装座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复合滤芯的爆炸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后置滤芯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净水器;
1、机体;11、饮用水出水口;
12、第一安装槽;121、第一槽底;122、第一槽壁;
123、第一后槽壁;1231、第一滑块;1232、第一限位凸起;
1233、第一连接面;1234、第二连接面;
124、第一侧槽壁;13、第二安装槽;
131、第二槽底;132、第二槽壁;
1321、第二滑块;1322、第二限位凸起;
14、机体安装座;141、转动孔;1411、敞口;
1412、第一侧壁;1413、第二侧壁;142、容纳腔;
15、底盘;16、滤芯安装架;
17、纯水箱安装架;18、废水电磁阀;
2、滤芯组件;21、原水进水口;22、纯水出水口;23、废水口;
24、复合滤芯;241、第一卡扣;242、第一限位块;
25、前置滤芯组件;251、前置滤芯进水口;252、前置滤芯出水口;
253、前置滤芯壳体;254、前置滤芯;
255、第一前置滤芯端盖;2551、前置滤芯出水管;
256、第二前置滤芯端盖;257、前置滤芯本体;
258、前置滤芯进水流路;259、前置滤芯出水流路;
260、第二卡扣;2601、第二限位块;
26、后置滤芯组件;261、后置滤芯进水口;262、后置滤芯出水口;
263、后置滤芯壳体;264、后置滤芯;2641、后置滤芯进水流路;
265、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1、废水管;
266、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661、后置滤芯进水管;
267、后置滤芯本体;268、后置滤芯出水管;2681、连通孔;
269、后置滤芯出水流路;
27、滤芯安装座;271、转动件;272、限位件;
2721、第一限位件;2722、第二限位件;
273、原水管;274、纯水管;275、废水连管;
277、第一延伸部;2771、第一卡槽;
2772、第一敞口;2773、第一导向面;
28、第二延伸部;281、第二卡槽;282、第二敞口;283、第二导向面;
3、原水箱;31、原水箱进水口;32、原水箱出水口;
33、第二滑槽;331、第二限位凹槽;
34、原水箱箱体;35、原水箱箱盖;
36、原水箱提手;37、低水位浮子开关;
38、增压泵;39、废水进口;
4、纯水箱;41、纯水箱进水口;42、纯水箱出水口;
43、纯水箱箱体;431、纯水箱提手;
44、纯水箱箱盖;441、开口;442、开闭片;
45、第一滑槽;451、第一限位凹槽;
46、第一浮子开关;47、第二浮子开关;
48、连通口;49、连通水箱;
5、加热装置;51、自吸泵;52、连接管;53、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考图1-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100。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100,包括机体1、滤芯组件2、原水箱3和纯水箱4。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净水器100具有前后方向(图1中箭头A所指方向)、左右方向(图1中箭头B所指方向)和高度方向(图1中箭头C所指方向),其中,前后方向A、左右方向B和高度方向C彼此垂直。具体而言,机体1的一侧形成有饮用水出水口11,如图1所示,饮用水出水口11可以位于机体1的前侧。由此,经净水器100过滤后的纯水可以从饮用水出水口11流出,以供用户饮用。滤芯组件2设在机体1上,滤芯组件2具有原水进水口21、纯水出水口22和废水口23。净水器100工作时,原水经原水进水口21流至滤芯组件2内进行过滤,在滤芯组件2内过滤得到纯水和废水,纯水经纯水出水口22流出,废水经废水口23流出。如此设置,经滤芯组件2处理得到的纯水水质较好,可以直接供用户饮用,滤芯组件2的过滤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从废水口23流出后可进行净化处理或再次利用,以节约水资源。
原水箱3可拆卸地设在机体1上,原水箱3具有原水箱进水口31和原水箱出水口32,外部的原水可以通过原水箱进水口31进入并储存在原水箱3内,原水箱出水口32与原水进水口21相连。当净水器100工作时,原水箱3内储存的原水可以从原水箱出水口32流至原水进水口21处,经滤芯组件2过滤后流至纯水箱4内。
纯水箱4与机体1可拆卸地相连,由此,待净水器100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户可以将纯水箱4从机体1上拆下进行清洗,以保持纯水箱4内的洁净状态。纯水箱4和饮用水出水口11位于机体1的同一侧,由此,纯水箱4位于机体1的前部,纯水箱4的装配较为方便,用户可以直接取下纯水箱4进行使用,且纯水箱4与饮用水出水口11之间的距离较近,方便了纯水箱4与饮用水出水口11管路的连接,使得净水器100上各部件的布局较为合理,净水器100的外观可以制作得较为精美,以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参照图2、图3和图6,纯水箱4具有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纯水箱进水口41与纯水出水口22相连,纯水箱出水口42与饮用水出水口11相连。当原水在滤芯组件2内过滤完成后,得到的纯水可以经纯水箱进水口41流入并储存在纯水箱4内,待用户接水时,纯水箱4内的纯水可依次流经纯水箱出水口42和饮用水出水口11后流出净水器100外,以供用户饮用。
其中,纯水箱4包括纯水箱箱体43和纯水箱箱盖44,纯水箱箱体43的顶部敞开,纯水箱箱盖44可拆卸地连接在纯水箱箱体43的顶部。如此设置,纯水箱4可以作为独立的水壶使用,用户可以直接将纯水箱4从机体1上取下,同时取下纯水箱箱盖44,纯水箱4内的纯水可以从纯水箱4顶部处流出,以供用户饮用,提高了净水器100的使用便捷性和通用性。此外,也方便了用户对纯水箱4内部的清洗,提高了饮用水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100,通过设置纯水箱4与机体1、以及纯水箱箱盖44和纯水箱箱体43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清洗纯水箱4,减少由于净水器100的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细菌滋生,从而提高了饮用水安全性;另一方面,纯水箱4可以单独作为水壶使用,用户可以直接将纯水箱4从机体1上取下,直接从纯水箱4内倒取纯水用于饮用,使得净水器100的功能更加完善,提高了净水器100的适用性。而且,也方便了净水器100的生产和装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纯水箱箱盖44的边缘形成有开口441,开口441与纯水箱箱体43内部连通,开口441处设有可转动的开闭片442,当纯水箱4水平放置时开闭片442关闭开口441,当纯水箱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预定角度时开闭片442打开开口441。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开闭片442位于纯水箱4上邻近机体1的一侧,当纯水箱4水平连接在机体1上或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时,开闭片442为水平状态,此时开闭片442与纯水箱箱盖44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开闭片442关闭开口441;当从机体1上取下纯水箱4,并且纯水箱4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时,开闭片442随着纯水箱4的倾斜而转动一定的角度以打开开口441,此时开闭片442的顶面和纯水箱箱盖44的顶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纯水箱4内的纯水可以从开口441处流出,用于饮用。由此,用户在使用纯水箱4时,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就可以实现开口441的自动打开和关闭,纯水箱4使用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纯水箱箱体43上设有纯水箱提手431,由此,在安装或取下纯水箱4时,用户可以通过纯水箱提手431作用于纯水箱4,用户拿取纯水箱4更加地方便,从而使得纯水箱4的使用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纯水箱提手431位于纯水箱箱体43的远离开口441的一侧。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纯水箱提手431位于纯水箱箱体43的前侧壁上,开闭口位于纯水箱箱盖44的后侧。由此,可以减少纯水箱提手431在机体1上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纯水箱4和机体1的装配,同时也有利于用户拿取纯水箱4。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2,机体1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安装槽12,第一安装槽12包括第一槽底121和至少两个第一槽壁122,纯水箱4支撑在第一槽底121上,每个第一槽壁122的下端与第一槽底121相连,至少两个第一槽壁122彼此相连。由此,第一安装槽12提供了用于放置纯水箱4的空间,通过第一槽底121对纯水箱4的支撑作用,使得纯水箱4可以平稳地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2处与机体1连接,从而保证了纯水箱4的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壁122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结合图2和图3,纯水箱4和第一槽壁122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滑块1231,纯水箱4和第一槽壁122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滑槽45,第一滑块1231配合在第一滑槽45内以实现纯水箱4和机体1的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图2的示例中,第一槽壁122上设有第一滑块1231,纯水箱4邻近第一滑块123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45。安装纯水箱4时,先将第一滑块1231的一端插入至第一滑槽45的一端,再沿着第一滑块1231的延伸方向推动纯水箱4,使得第一滑槽45的上述一端移动至第一滑块1231的另一端处,至此,实现了第一滑块1231与第一滑槽45的配合,完成了纯水箱4的安装。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滑块1231和第一滑槽45的配合,使得纯水箱4的安装操作较为简单,提高了纯水箱4的装配效率。此外,第一滑块1231对纯水箱4的安装具有导向作用,使纯水箱4可以沿着第一滑块1231的延伸方向快速地完成第一滑块1231和第一滑槽45的装配,从而提高了纯水箱4的装配速度和装配精度,并且纯水箱4在机体1上不易发生晃动,纯水箱4可以长时间稳定地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2处。
可选地,参照图2和图3,第一滑块1231和第一滑槽45均沿机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减少纯水箱4在水平方向的晃荡,使得纯水箱4整体放置较为稳定,同时也可以增大第一滑块1231和第一滑槽45的长度,从而可以增大纯水箱4和机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纯水箱4和机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更有利于纯水箱4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第一槽壁122为两个,两个第一槽壁122分别为第一后槽壁123和第一侧槽壁124,第一后槽壁123连接在第一侧槽壁124的后端,第一侧槽壁124位于第一后槽壁123的邻近饮用水出水口11的一侧。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第一后槽壁123和第一侧槽壁124均沿机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一槽壁122之间大致呈90度,两个第一槽壁122的下端均与第一槽底121的邻近机体1中心的两个侧面相连,第一安装槽12大致呈长方体状,由此,可以便于纯水箱4的生产加工。此外,两个第一槽壁122对纯水箱4具有限位作用,同时也使纯水箱4与机体1的装配更加方便,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滑块1231设在第一后槽壁123上,第一滑块1231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1232,第一限位凸起1232与第一后槽壁123前后彼此间隔开,第一滑块123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一槽底121,由此,进一步增大了第一滑块1231的长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纯水箱4的安装稳定性。第一滑槽45形成在纯水箱4上,第一滑槽45的顶壁上形成有与第一限位凸起1232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451,第一滑槽45的下端贯穿纯水箱4的底面。如此设置,在安装纯水箱4时,第一限位凸起1232可以从第一滑槽45的下端伸入第一滑槽45内,沿第一滑块1231的延伸方向,向下推动纯水箱4使第一限位凸起1232置于第一限位凹槽451内,此时第一限位凹槽451的后侧壁位于第一限位凸起1232与第一后槽壁123之间,第一限位凸起1232的后表面可以与第一限位凹槽451的邻近第一后槽壁123的侧壁贴合。由此,通过第一限位凸起1232和第一限位凹槽451的配合,纯水箱4不易倾倒,纯水箱4可以平稳地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2处,纯水箱4内的纯水可以顺利地从纯水箱出水口42流出,进而保证了净水器100的正常使用。另外,第一限位凸起1232和第一限位凹槽451的配合,对纯水箱4具有限位作用,纯水箱4在净水器100的前后方向上不易移动。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第一滑块1231邻近第一滑槽45的侧面包括第一连接面1233和第二连接面1234,第一连接面1233和第二连接面1234沿第一滑块1231的宽度方向彼此相连,且第一连接面1233和第二连接面1234之间呈一定夹角,此时从第一滑块123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朝向第一滑块123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方向、第一连接面1233和第二连接面1234朝向纯水箱4的方向倾斜延伸。第一滑槽45的内壁的形状与第一滑块1231的外表面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增大了第一滑块1231与第一滑槽45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滑块1231和第一滑槽45的配合更加紧固,从而纯水箱4和机体1的连接更加牢固。
例如,在图2和图3的示例中,第一滑块1231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相应地,从第一凹槽朝向第一滑槽45的下端的方向、第一滑槽45的横截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由此,在保证连接可靠的同时,可以减小第一滑块1231在第一安装槽12内占用的空间,从而增大了纯水箱4在机体1上占用的空间,使得纯水箱4可以储存相对更多量的纯水,方便用户的饮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6,纯水箱出水口42和饮用水出水口11之间设有加热装置5,以得到具有一定温度的纯水,用于饮用。当用户需要常温纯水时,加热装置5不工作,纯水箱4内的纯水流经纯水箱出水口42、加热装置5和饮用水出水口11后流出至净水器100外;当用户需要特定温度的纯水时,纯水箱4内的纯水流至加热装置5处进行加热后从饮用水出水口11流出。由此,净水器100可以制得不同温度的纯水,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机体1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13,第二安装槽13用于放置原水箱3。第二安装槽13包括第二槽底131和第二槽壁132,第二槽壁132连接在第二槽底131的前端,原水箱3支撑在第二槽底131上且位于第二槽壁132的后方。由此,第二安装槽13的宽度(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与机体1的宽度相同,从而使得第二安装槽13在机体1上占用的空间较大,进而可以增大原水箱3的体积,使得原水箱3中可以储存大量的原水,减少向原水箱3内添加原水的次数,且方便了原水箱3的安装。
结合图4和图5,第二槽壁132上设有第二滑块1321,原水箱3的邻近第二槽壁132的侧面形成有第二滑槽33,第二滑块1321配合在第二滑槽33内以实现原水箱3和机体1的可拆卸连接。由此,原水箱3与机体1的装配操作简单,同时原水箱3与机体1的连接也较为稳定,有利于原水箱3中的原水经原水箱出水口32流出,从而可以保证原水在机体1内的正常流动,保证净水器100的正常使用。第二滑块1321和第二滑槽33可以均沿机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从而可以避免原水箱3在水平方向上的晃动,有利于原水箱3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第二滑块1321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1322,第二限位凸起1322与第二槽壁132前后彼此间隔开,第二滑块1321的下端向下延伸至第二槽底131,第二滑槽33的顶壁上形成有与第二限位凸起1322配合的第二限位凹槽331,第二滑槽33的下端贯穿原水箱3的底面。如此设置,在安装原水箱3时,第二限位凸起1322可以从第二滑槽33的下端伸入第二滑槽33内,沿第二滑块1321的延伸方向,向下推动原水箱3使第二限位凸起1322置于第二限位凹槽331内,此时第二限位凹槽331的后侧壁位于第二限位凸起1322与第二槽壁132之间,第二限位凸起1322的后表面可以与第二限位凹槽331的邻近第二槽壁132的侧壁贴合。由此,通过第二限位凸起1322和第二限位凹槽331的配合,原水箱3不易倾倒,原水箱3内的原水可以顺利地从原水箱出水口32流出,进而保证了净水器100的正常使用。此外,第二限位凸起1322和第二限位凹槽331的配合,对原水箱3具有限位作用,原水箱3在净水器100的前后方向上不易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原水箱3包括原水箱箱体34、原水箱箱盖35和原水箱提手36。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敞开以形成原水箱进水口31,例如,原水箱箱盖35可以盖设在原水箱进水口31处,原水箱箱盖35可拆卸地连接在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当需要向原水箱3内注入原水时,用户可将原水箱箱盖35取下,通过原水箱进水口31向原水箱3内注入原水。由此,方便了原水箱3内原水的灌装,并且也方便了对原水箱3内部的清洗。
原水箱提手36设在原水箱箱体34内的上部,原水箱提手36相对于原水箱箱体34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当原水箱提手36位于第一位置时原水箱提手36的顶面低于原水箱箱体34的顶面且原水箱箱盖35盖设在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当原水箱提手36位于第二位置时原水箱箱盖35从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拆下且原水箱提手36的顶面高于原水箱箱体34的顶面。也就是说,当原水箱提手36位于第一位置时,原水箱提手36可以为水平状态,此时,原水箱提手36位于原水箱3内,原水箱箱盖35盖设在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原水箱提手36不会影响原水箱3的正常使用;当原水箱提手36位于第二位置时,原水箱提手36的顶面位于原水箱箱体34的顶部上方,用户可以通过原水箱提手36作用于原水箱3,以便于将原水箱3从机体1上取下。
可选地,机体1上设有控制器(图未示出)和显示屏(图未示出),控制器与显示屏均和加热装置5均电连接。由此,控制器可以接收显示屏上用户操作的信息,并且根据显示屏反馈的不同信息,通过控制加热装置5的工作状态以得到不同温度的纯水。
参照图4,原水箱3内设有低水位浮子开关37,低水位浮子开关37和控制器电连接。由此,低水位浮子开关37和控制器共同作用以控制原水箱3内水位的高度,当控制器检测到原水箱3内水位过低时,控制器控制净水器100停止工作,同时显示屏上提示原水箱3为缺水状态,使得用户可以及时获得原水箱3内水位信息,从而及时地向原水箱3内补充原水。另外,也可以避免加热装置5在缺水的状态下空烧,甚至导致跳闸,影响净水器100的正常使用。
结合图2,纯水箱4内设有第一浮子开关46和第二浮子开关47,第一浮子开关46位于纯水箱4的顶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浮子开关46和控制器共同作用以检测纯水箱4内的高水位信息。第二浮子开关47位于纯水箱4的底部且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浮子开关47和控制器共同作用以检测纯水箱4内的低水位信息。当纯水箱4内水位相对较高时,第一浮子开关46被触发,第一浮子开关46将纯水箱4内的水位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滤芯组件2停止过滤工作;当纯水箱4内水位相对较低时,第二浮子开关47被触发,第二浮子开关47将纯水箱4内的缺水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5停止工作,可以避免损坏加热装,进一步延长了加热装置5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6,纯水箱进水口41位于纯水箱出水口42的上方。经滤芯组件2过滤得到的纯水中容易产生气泡,如此设置,纯水中的气泡经纯水箱进水口41流入纯水箱4后向上浮起,气泡不易落至纯水箱出水口42处,纯水从纯水箱出水口42流出时,纯水中几乎没有气泡。由此,可以避免由于大量气泡流入加热装置5时导致加热装置5出现空烧甚至跳闸,从而可以减少净水器100的损坏,进而延长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3和图6,纯水箱4的底部设有连通口48,由此,经滤芯组件2过滤得到的纯水可以经连通口48流入纯水箱4内。连通口48处设有连通水箱49,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连通水箱49大体呈筒状,但不限于此。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均形成在连通水箱49的侧壁上,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上下间隔设置,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在连通水箱49的内部彼此连通。由此,通过设置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上下间隔,增大了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之间的距离,纯水中的气泡在随纯水流至纯水箱4的过程中,不易落至纯水箱出水口42处并随纯水从纯水箱出水口42处流出,从而减少了流入加热装置5中的气泡的量,进而保证了加热装置5的正常使用。而且,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设置在连通水箱49的侧壁上,减小了连通水箱49在净水器100的高度方向上的占用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净水器100的尺寸。
可选地,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位于连通水箱49的同一侧。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均位于连通水箱49的邻近加热装置5的一侧,由此,可以缩短纯水箱出水口42和加热装置5的进水口之间的距离,缩短了纯水的流动路径,从而提高了加热装置5的加热效率。而且,也方便了机体1上连通水箱49和加热装置5、滤芯组件2之间的管路连接,使得机体1上的管路布局更加合理,节省机体1上的空间,从而使得净水器100的外观可以制作的更加精美。
进一步地,参照图6,纯水箱进水口41和纯水箱出水口42上下相对。如此设置,在有效避免纯水箱进水口41处的气泡流至纯水箱出水口42的同时,也有效缩短了纯水在纯水箱4和加热装置5之间的流动路径,使得机体1上的各部件布局更加合理,净水器100使用更加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纯水箱出水口42与加热装置5之间连接有自吸泵51,自吸泵51用于控制流向加热装置5的流体的流速。例如,在图6的示例中,纯水箱出水口42和自吸泵51的进水口相连,自吸泵51的出水口和加热装置5的进水口相连。由此,纯水经纯水箱出水口42流经自吸泵51后流入加热装置5内,且自吸泵51通过控制纯水流经加热装置5的流速,可以得到不同水温的纯水。例如,当用户指示需要的纯水温度较高时,自吸泵51通过降低纯水的流速以延长纯水在加热装置5内的加热时间,从而提高纯水的水温;当用户指示需要的纯水温度较低时,自吸泵51通过增大纯水流速以缩短纯水在加热装置5内的加热时间,从而得到温度较低的纯水。如此设置,净水器100的使用更加方便,且用户可以得到不同温度的纯水,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参照图6,自吸泵51与加热装置5之间连接有单向阀53,单向阀53构造成使流经自吸泵51的流体单向地流向加热装置5。如此设置,加热装置5内的纯水不易反向溢流至自吸泵51内,从而可以避免加热装置5内没有纯水时,加热装置5进行加热而造成的加热装置5损坏,进而可以保证加热装置5的正常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6,自吸泵51与加热装置5之间连接有连接管52,单向阀53位于连接管52的邻近加热装置5的一端。若单向阀53位于连接管52的邻近自吸泵51的一端,那么加热装置5中的纯水会回流至连接管52内,连接管52内易储存具有一定温度的纯水,长时间保持这样的状态会烧坏连接管52,不利于净水器100的使用。由此,通过将单向阀53设置在连接管52的邻近加热装置5的上述一端,可以进一步减少加热装置5内纯水的反向溢流,进一步延长加热装置5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照图6和图13,机体1包括底盘15、滤芯安装架16和纯水箱安装架17。例如,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底盘15大致呈矩形,底盘15位于滤芯安装架16和纯水箱安装架17的底部,用于支撑滤芯安装架16和纯水箱安装架17,同时,也可以便于净水器100的放置。滤芯安装架16设在底盘15的前后方向的中部,滤芯组件2设在滤芯安装架16上,加热装置5设在滤芯安装架16上。由此,滤芯安装架16可以稳定地支撑滤芯组件2和加热装置5,以保障滤芯组件2和加热装置5的正常工作。纯水箱安装架17设在滤芯安装架16的一侧,纯水箱安装架17位于底盘15的前后方向的一端,纯水箱4设在纯水箱安装架17上。如图6所示,纯水箱安装架17位于底盘15的右端,纯水箱4位于纯水箱安装架17上且沿净水器100的高度方向(例如,图1中箭头B所指的方向)延伸。由此,净水器100的各部件的布局较为合理,净水器100的外观较为精美。
可选地,参照图6,原水箱3和滤芯组件2之间设有增压泵38,增压泵38的进水口和原水箱出水口32相连,增压泵38的出水口和原水进水口21相连。由此,通过设置增压泵38,原水可以从净水器100的底部流至净水器100顶部的原水进水口21处,并且可以促使原水在滤芯组件2内的流动,保证净水器100内水体的有序流动。
可选地,参照图5、图6和图13,机体1上设有废水电磁阀18,原水箱3的底部设有废水进口39,废水电磁阀18分别与废水口23和废水进口39连通,废水电磁阀18位于净水器100的底部。如此设置,经滤芯组件2过滤得到的废水从废水口23流出后,通过机体1上的废水进口39回流至原水箱3内,废水与原水混合后再次进行过滤。通过设置废水电磁阀18可以有效控制废水的流速,从而可以控制原水箱3内的废水量,以便于对废水的回收利用。
进一步地,结合图4、图7和图8,机体1上设有机体安装座14,机体安装座14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转动孔141。由此,滤芯组件2可通过转动孔141以实现与机体安装座14的连接,进而使滤芯组件2可以安装在净水器100的机体1上以过滤水体。滤芯组件2包括复合滤芯24和滤芯安装座27,复合滤芯24上形成有原水进水口21、纯水出水口22和废水口23,滤芯安装座27设在复合滤芯24上,滤芯安装座27上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271,转动件271与转动孔141可分离地配合,当转动件271配合在转动孔141内时转动件271相对于转动孔141可转动。例如,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滤芯安装座27设在复合滤芯24的上端。当安装滤芯组件2时,将滤芯安装座27上的转动件271放入机体安装座14上的转动孔141内,并且通过转动件271可以调节滤芯组件2在机体1上的位置,从而实现了滤芯组件2与机体1的可拆卸连接,方便了对滤芯组件2的安装和更换。转动件271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272,限位件272用于限定转动件271相对于机体安装座14的转动角度。如此设置,限位件272限定了转动件271在转动孔141内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定了滤芯组件2相对于机体1的转动角度。由此,可以避免由于滤芯组件2的过度转动而对转动件271造成的损坏,从而保证了滤芯组件2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7和图8,转动件271在转动孔141内绕转动孔141的中心轴线可转动,转动孔141的周壁上形成有沿转动孔141的径向贯通的敞口1411,限位件272位于敞口1411处,限位件272与敞口1411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止抵以限定转动件271相对于机体安装座14的转动角度。例如,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敞口1411位于转动孔141远离机体安装座14的一侧,限位件272可以在敞口1411内转动,以调节滤芯组件2在机体1上的位置,并通过限位件272与敞口1411的两个侧壁的止抵以限定滤芯组件2相对于机体安装座14的转动范围。限位件272结构简单,生产和使用的成本较低,并且滤芯组件2在机体安装座14上的转动操作方便,有利于对滤芯组件2的转动调节。可选地,转动件271可以设置为圆筒状,以便于转动件271在转动孔141内的转动,但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结合图7和图8,敞口1411的两个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1412和第二侧壁1413,限位件272为两个,两个限位件272分别为第一限位件2721和第二限位件2722,第一限位件2721和第二限位件2722沿转动件271的周向间隔设置,当第一限位件2721与第一侧壁1412止抵时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彼此间隔开,当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止抵时第一限位件2721与第一侧壁1412彼此间隔开。例如,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敞口1411的右侧壁为第一侧壁1412,邻近第一侧壁1412的限位件272为第一限位件2721,敞口1411的左侧壁为第二侧壁1413,邻近第二侧壁1413的限位件272为第二限位件2722。通过第一限位件2721与第一侧壁1412的止抵,或者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的止抵,限定了滤芯安装座27相对于机体安装座14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减少由于滤芯安装座27的过度转动对滤芯安装座27的损坏,进而延长了滤芯组件2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净水器100过滤工作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当第一限位件2721与第一侧壁1412止抵时复合滤芯24沿竖向布置。此时,复合滤芯24安装在机体1上,可以对流入复合滤芯24内的原水进行过滤,以得到净化后的水体。此外,可以避免复合滤芯24倾斜放置,有利于水体在复合滤芯24内的流动,以提高复合滤芯24的过滤效率。当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止抵时复合滤芯24相对于机体1倾斜设置。此时,可以将滤芯安装座27与机体安装座14分离,进而更换滤芯组件2。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4,机体1上形成有容纳腔142,机体安装座14设在容纳腔142内。由此,机体1可以对机体安装座14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不影响机体安装座14与滤芯组件2的装配。滤芯安装座27设在复合滤芯24的一端,当第一限位件2721与第一侧壁1412止抵时滤芯组件2完全位于容纳腔142内。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节省机体1内部的空间,使得净水器100的外形更加精巧,以满足客户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机体1可以对滤芯组件2起到防护作用,以延长滤芯组件2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净水器100的使用寿命。
当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止抵时复合滤芯24的上述一端位于容纳腔142内、复合滤芯24的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42外。例如,当第二限位件2722与第二侧壁1413止抵时复合滤芯24的上端位于容纳腔142内,复合滤芯24的下端位于容纳腔142外。由此,复合滤芯24转动较小的角度使复合滤芯24的上述另一端位于容纳腔142外,即可将滤芯组件2与机体安装座14分离,操作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7、图8和图14,滤芯安装座27上设有原水管273、纯水管274和废水连管275。由此,原水可经原水管273流入复合滤芯24内进行过滤,复合滤芯24过滤得到的纯水可经纯水管274流出,复合滤芯24过滤得到的废水可经废水连管275流出,方便了水体在机体1和复合滤芯24之间的流动。
转动件271为原水管273、纯水管274和废水连管275中的至少一个。例如,当转动件271为原水管273时,原水可经转动件271流入复合滤芯24内进行过滤,通过第一限位件2721和第二限位件2722可以限制转动件271的转动角度,从而减少过度转动转动件271使得转动件271发生形变,进而影响转动件271内水体的流动。可选地,原水管273、纯水管274和废水连管275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穿设在转动件271内与复合滤芯24相连,实现水体的流动。但不限于此。转动件271与原水管273、纯水管274或废水连管275的连接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进一步地,转动孔141和转动件271均为两个,两个转动件271为原水管273、纯水管274和废水连管275中的任意两个。例如,在图7、图8和图14的示例中,两个转动件271分别为原水管273和纯水管274。两个转动件271沿滤芯安装座27的径向相对,两个转动件271分别可转动地配合在两个转动孔141内。如此设置,加强了滤芯安装座27与机体安装座14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滤芯组件2的正常使用。此外,两个转动孔141对滤芯组件2起到了限位作用,减少了滤芯组件2在容纳腔142内绕复合滤芯24的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可选地,限位件272沿转动孔14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由此,增大了限位件272与敞口1411侧壁的接触面积,加强了转动孔141对限位件272的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朝向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另一个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77,第一延伸部277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2771,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241,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通过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实现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9、图10和图14的示例中,滤芯安装座27上设有第一延伸部277,复合滤芯24上设有第一卡扣241。由此,通过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的配合,实现了复合滤芯24与滤芯安装座27的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更换复合滤芯24时,无需将滤芯安装座27与机体安装座14分离就能够更换复合滤芯24,复合滤芯24的更换较为便利。另外,也有利于复合滤芯24和滤芯安装座27的生产加工和装配。
进一步地,第一卡槽2771沿第一延伸部277的周向延伸,第一卡槽2771的一端形成有贯穿第一延伸部277的邻近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另一个的一侧表面的第一敞口2772,第一卡扣241沿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例如,在图14的示例中,第一卡槽2771的底端形成有贯穿第一延伸部277的邻近复合滤芯24的一侧表面的第一敞口2772。复合滤芯24与滤芯安装座27安装时,第一卡扣241穿过第一敞口2772且配合在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一端,相对转动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至少一个以使第一卡扣241在第一卡槽2771内移动至第一卡槽2771的另一端。此时,第一卡扣241位于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另一端内与第一卡槽2771卡接,从而完成了复合滤芯24与滤芯安装座27之间的卡接。如此设置,复合滤芯24和滤芯安装座27之间的装配操作简单,有利于对复合滤芯24的更换,且装配效率高。
可选地,如图14所示,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一端的内壁面具有第一导向面2773,第一导向面2773与第一敞口2772相对,从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一端朝向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另一端的方向、第一导向面2773朝向远离第一敞口277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在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导向面2773对第一卡扣241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第一卡扣241可以顺利地移动至第一卡槽2771内,进而提高了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之间的装配精确度和装配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卡扣24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块242,第一限位块242朝向远离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中的其中一个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10和图15的示例中,复合滤芯24上的第一卡扣241朝向远离滤芯安装座27的方向延伸。当第一卡扣241配合在第一卡槽2771的上述另一端时第一限位块242与第一敞口2772的邻近第一卡槽2771的另一端的侧壁止抵。由此,第一限位块242对第一卡扣241起到了限位作用,限定了第一卡扣241在第一卡槽2771内的移动范围,使得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的装配操作更加简单。
例如,在图14和图15的示例中,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均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一卡扣241和第一卡槽2771一一相对配合,且两个第一卡扣241沿复合滤芯24和滤芯安装座27中的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两个第一卡槽2771绕复合滤芯24和滤芯安装座27中的另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由此,滤芯安装座27和复合滤芯24的装配更加稳定,有利于复合滤芯24的正常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9,复合滤芯24包括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进水口251和前置滤芯出水口252,例如,在图9的示例中,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上述一端指的是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上端。由此,前置滤芯组件25外的待过滤的水体可以经前置滤芯进水口251流入,以及从前置滤芯出水口252处流出。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一端与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上述一端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9和图11的示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上述一端指的是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下端,复合滤芯24通过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下端与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上端可拆卸地连接。由此,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之间为可拆分的关系。当复合滤芯24中的前置滤芯组件25或后置滤芯组件26需要更换时,可单独更换前置滤芯组件25或后置滤芯组件26,从而提高了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的使用率,进而可以节约资源,减轻环境负荷。
结合图11和图12,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上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和后置滤芯进水口261,后置滤芯出水口262与前置滤芯进水口251连通,后置滤芯进水口261与前置滤芯出水口252连通。如此设置,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水可以经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前置滤芯进水口251流入前置滤芯254内,在前置滤芯组件25过滤后,经前置滤芯出水口252、后置滤芯进水口26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6内进行过滤。后置滤芯组件26的另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21、纯水出水口22和废水口23,原水进水口21与后置滤芯出水口262连通。例如,在图9和图11的示例中,后置滤芯264的上述另一端为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上端。如此设置,原水可以先从原水进水口21流入,并直接从后置滤芯出水口262流出,经前置滤芯组件25过滤后再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6内进行过滤。
当复合滤芯24工作时,原水适于从原水进水口21进入到后置滤芯组件26内,经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和前置滤芯进水口251流入前置滤芯组件25,原水在前置滤芯组件25内过滤后经前置滤芯出水口252和后置滤芯进水口26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6并在后置滤芯组件26内过滤,过滤得到的纯水从纯水出水口22流出,废水从废水口23流出。至此,完成了原水在复合滤芯24内的过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1和图12,后置滤芯组件26包括后置滤芯壳体263和后置滤芯264。后置滤芯壳体263的远离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端形成有原水进水口21、纯水出水口22和废水口23,后置滤芯壳体263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和后置滤芯进水口261。复合滤芯24工作时,原水可以经后置滤芯壳体263上的原水进水口21流入后置滤芯264内,并从后置滤芯壳体263邻近前置滤芯组件25一端的后置滤芯出水口262流出后流入前置滤芯组件25内。由此,可以便于水体流入或流出后置滤芯组件26,保证复合滤芯24的正常过滤。可选地,后置滤芯壳体263可以大体呈圆筒状,方便水体在后置滤芯组件26内的流动,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11,后置滤芯264设在后置滤芯壳体263内,后置滤芯264的外周壁与后置滤芯壳体263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原水进水口21和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均与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连通。原水依次经原水进水口21、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和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后从后置滤芯组件26流出。如此设置,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结构简单,且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在后置滤芯壳体263内占用空间较小,从而可以增大后置滤芯264在后置滤芯壳体263内的放置空间,进而提高后置滤芯264的过滤效率。后置滤芯264的径向内侧具有后置滤芯出水流路269,后置滤芯出水流路269与纯水出水口22连通。由此,经后置滤芯264过滤后得到的纯水可以经后置滤芯出水流路269和纯水出水口22后流出,用于饮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参考图11,后置滤芯264包括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66、后置滤芯本体267和后置滤芯出水管268。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上设有朝向远离前置滤芯254的方向延伸的废水管2651,废水管2651穿设在原水进水口21处。如此设置,在后置滤芯264过滤后的废水可以经废水管2651从废水口23流出,且可以有效利用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上的空间,使得原水进水口21和废水口23互不干扰。
结合图11,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66上设有朝向前置滤芯254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具有后置滤芯进水口261,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穿设在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处。由此,有利于在前置滤芯组件25过滤后的水体经后置滤芯进水口261、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流入后置滤芯组件26内。方便水体的流动,且后置滤芯进水口261和后置滤芯出水口262之间互不干扰,保证复合滤芯24的正常使用。
如图11所示,后置滤芯本体267设在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和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66之间,后置滤芯本体267的外周壁与后置滤芯壳体263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后置滤芯本体267的上端可以与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使得在后置滤芯本体267内处理后的废水可以经上述空隙流入废水管2651内,有利于废水的排出。后置滤芯本体267的下端与第二后置滤芯端盖266的内侧壁之间也留有空隙,由此,经前置滤芯组件25过滤后的水体可以经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和上述空隙后流入后置滤芯本体267处进行过滤,方便水体的流动。
可选地,后置滤芯本体267的外周面上设有防水层(图未示出),由此,可以避免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中的原水通过后置滤芯本体267的外周面流入后置滤芯本体267内,从而使后置滤芯本体267不易堵塞,进而延长后置滤芯本体267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1,后置滤芯出水管268位于后置滤芯本体267的径向内侧,后置滤芯出水管268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268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由此,在后置滤芯本体267内过滤后的纯水经连通孔2681流入后置滤芯出水管268内,再从纯水出水口22处排出。后置滤芯出水管268的远离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端具有纯水出水口22,后置滤芯出水管268的远离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端穿设在废水管2651处且与废水管2651之间限定出废水口23。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从后置滤芯组件26的外周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6的径向中心处,依次为原水进水口21、废水口23和纯水出水口22。如此设置,有利于纯水和废水从后置滤芯264内流出,且原水进水口21、废水口23和纯水出水口22之间互不干扰,水体有序地流动。另外,也可以有效利用后置滤芯组件26内的空间,使得后置滤芯组件26制作的更加小巧,方便使用和安装。
可选地,后置滤芯出水管268位于后置滤芯本体267径向内侧的中心处,此时后置滤芯出水管268的中心轴线、后置滤芯本体267的中心轴线和后置滤芯壳体263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可以缩短纯水在后置滤芯组件26内的流动路径,有利于纯水的顺利流出,且方便了后置滤芯出水管268、后置滤芯本体267和后置滤芯壳体263的布置。需要说明的是,连通孔2681的个数以及具体排布方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1,前置滤芯组件25包括前置滤芯壳体253和前置滤芯254。前置滤芯壳体253的邻近后置滤芯组件26的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进水口251和前置滤芯出水口252,前置滤芯进水口251与后置滤芯出水口262连通。由此,有利于水体在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之间的流动。
参照图11,前置滤芯254设在前置滤芯壳体253内,前置滤芯壳体253可以对前置滤芯254起到防护作用,减少前置滤芯254的损坏,延长前置滤芯254的使用寿命。前置滤芯254包括第一前置滤芯端盖255、第二前置滤芯端盖256和前置滤芯本体257,第一前置滤芯端盖255上设有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6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具有前置滤芯出水口252,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与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连通。由此,在前置滤芯本体257内过滤后的水体可以从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流入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有利于前置滤芯本体257内过滤后的水体顺利地流至后置滤芯本体267处。
如图11所示,前置滤芯本体257设在第一前置滤芯端盖255和第二前置滤芯端盖256之间,前置滤芯本体257的外周壁与前置滤芯壳体253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258,前置滤芯进水流路258与前置滤芯进水口251连通,前置滤芯本体257的径向内侧具有前置滤芯出水流路259,前置滤芯出水流路259与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连通。前置滤芯组件25工作时,经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前置滤芯进水口251流入前置滤芯组件25内的水体,先经前置滤芯进水流路258流至前置滤芯本体257处,在前置滤芯本体257处过滤后的水体依次经前置滤芯出水流路259、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流至后置滤芯本体267处进行过滤。如此设置,原水先经前置滤芯本体257进行过滤,可以将原水中的杂质小颗粒以及部分有害粒子除去,以减少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再经后置滤芯本体267进行二级过滤以得到有害物质含量更低的纯水,以供饮用。此外,水体在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流动路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从而使得复合滤芯24的体积较小,方便了复合滤芯24的安装和使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结合图11和图12,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伸入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内。由此,增大了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与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之间的接触面积,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与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之间的连接更加可靠,且使得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内的水体不易从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的连接处泄漏,保证了水体正常的流动。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与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密封连接,例如,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密封圈(图未示出),第一密封圈可以密封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的外侧壁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的内侧壁之间的空隙,以进一步减少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内水体的泄漏。同时,也使得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固,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后置滤芯出水口262处设有朝向前置滤芯组件25延伸的后置滤芯排水管,前置滤芯进水口251处设有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6延伸的第一前置滤芯端盖,前置滤芯进水管伸入后置滤芯排水管内。如此设置,增大了前置滤芯进水管与后置滤芯排水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后置滤芯排水管内的水体从后置滤芯排水管与前置滤芯进水管之间的连接处泄漏的几率,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管路内水体的混合。前置滤芯进水管与后置滤芯排水管密封连接。例如,前置滤芯进水管与后置滤芯排水管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一个第二密封圈(图未示出)。如此设置,增大了前置滤芯进水管与后置滤芯排水管之间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减少了后置滤芯排水管内水体泄漏的几率,也使得前置滤芯出水管2551和后置滤芯进水管2661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固,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后置滤芯本体267的上端的邻近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的外周壁处设有第一隔水层(图未示出),第一隔水层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和后置滤芯本体267相连。由此,第一隔水层可以用于密封后置滤芯本体267外周壁与第一后置滤芯端盖265之间的空隙,避免废水从上述空隙流至后置滤芯进水流路2641,减少了不同管路中水体的交叉混合。
进一步可选地,前置滤芯本体257可以包括PP棉滤芯和活性炭滤芯,活性炭滤芯位于PP棉滤芯的径向内侧。当原水从后置滤芯组件26流入前置滤芯组件25内后,先经过PP棉滤芯过滤除去原水中的杂质颗粒,再将经PP棉滤芯过滤后的水体经活性炭滤芯进行化学吸附,以除去水体中的杂质离子,然后经活性炭滤芯过滤后的水体流入后置滤芯本体267进行过滤。由此,复合滤芯24过滤后的水体水质较好,且过滤效率较高,可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朝向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另一个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8,第二延伸部28的内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281,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260,后置滤芯组件26与前置滤芯组件25通过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实现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在图15和图16的示例中,后置滤芯组件26上设有第二延伸部28,前置滤芯组件25上设有第二卡扣260。由此,通过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的配合,实现了后置滤芯组件26与前置滤芯组件25的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后置滤芯组件26或前置滤芯组件25的更换,进而提高前置滤芯组件25或后置滤芯组件26的利用率。另外,也有利于后置滤芯组件26和前置滤芯组件25的生产加工和装配。
进一步地,第二卡槽281沿第二延伸部28的周向延伸,第二卡槽281的一端形成有贯穿第二延伸部28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另一个的一侧表面的第二敞口282,第二卡扣260沿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另一个的外周面的周向延伸。例如,在图16的示例中,第二卡槽281的底端形成有贯穿第二延伸部28的邻近前置滤芯组件25的一侧表面的第二敞口282。后置滤芯组件26与前置滤芯组件25安装时,第二卡扣260穿过第二敞口282且配合在第二卡槽281的一端,相对转动后置滤芯组件26与前置滤芯组件25中的至少一个以使第二卡扣260在第二卡槽281内移动至第二卡槽281的另一端。此时,第二卡扣260位于第二卡槽281的上述另一端内与第二卡槽281卡接,从而完成了后置滤芯组件26与前置滤芯组件25之间的卡接。如此设置,后置滤芯组件26和前置滤芯组件25之间的装配操作简单,且装配效率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5和图16所示,第二卡槽281的上述一端的内壁面具有第二导向面283,第二导向面283与第二敞口282相对,从第二卡槽281的上述一端朝向第二卡槽281的上述另一端的方向、第二导向面283朝向远离第二敞口282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在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的装配过程中,第二导向面283对第二卡扣260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第二卡扣260可以顺利地移动至第二卡槽281内,进而提高了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之间的装配精确度和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卡扣260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块2601,第二限位块2601朝向远离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其中一个的方向延伸。例如,在图15的示例中,前置滤芯组件25上的第二卡扣260朝向远离后置滤芯组件26的方向延伸。当第二卡扣260配合在第二卡槽281的上述另一端时第二限位块2601与第二敞口282的邻近第二卡槽281的上述另一端的侧壁止抵。由此,第二限位块2601对第二卡扣260起到了限位作用,限定了第二卡扣260在第二卡槽281内的移动范围,使得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的装配操作更加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5,第二限位块2601沿朝向远离第二卡扣260的另一端的方向倾斜延伸。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的装配,使得操作更加简单。
例如,在图15和图16的示例中,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均设置有两个,每个第二卡扣260和第二卡槽281一一相对配合,且两个第二卡扣260沿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中的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两个第二卡槽281沿后置滤芯组件26和前置滤芯组件25中的另一个的中心轴线正对。由此,前置滤芯组件25和后置滤芯组件26的装配更加稳定,有利于复合滤芯24的正常工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的一侧形成有饮用水出水口;
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滤芯组件具有原水进水口、纯水出水口和废水口;
原水箱,所述原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机体上,所述原水箱具有原水箱进水口和原水箱出水口,所述原水箱出水口与所述原水进水口相连;
纯水箱,所述纯水箱与所述机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纯水箱和所述饮用水出水口位于所述机体的同一侧,所述纯水箱具有纯水箱进水口和纯水箱出水口,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与所述纯水出水口相连,所述纯水箱出水口与所述饮用水出水口相连,所述纯水箱包括纯水箱箱体和纯水箱箱盖,所述纯水箱箱体的顶部敞开,所述纯水箱箱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纯水箱箱体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箱盖的边缘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纯水箱箱体内部连通,所述开口处设有可转动的开闭片,
当所述纯水箱水平放置时所述开闭片关闭所述开口,当所述纯水箱相对于水平面倾斜预定角度时所述开闭片打开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箱体上设有纯水箱提手,所述纯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纯水箱箱体的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底和至少两个第一槽壁,所述纯水箱支撑在所述第一槽底上,每个所述第一槽壁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槽底相连,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槽壁彼此相连;
所述纯水箱和所述第一槽壁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纯水箱和所述第一槽壁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实现所述纯水箱和所述机体的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一滑槽均沿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壁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槽壁分别为第一后槽壁和第一侧槽壁,所述第一后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槽壁的后端,所述第一侧槽壁位于所述第一后槽壁的邻近所述饮用水出水口的一侧;
所述第一滑块设在所述第一后槽壁上,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后槽壁前后彼此间隔开,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第一槽底;
所述第一滑槽形成在所述纯水箱上,所述第一滑槽的顶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下端贯穿所述纯水箱的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包括第二槽底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底的前端,所述原水箱支撑在所述第二槽底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槽壁的后方;
所述第二槽壁上设有第二滑块,所述原水箱的邻近所述第二槽壁的侧面形成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配合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以实现所述原水箱和所述机体的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箱包括:
原水箱箱体,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敞开;
原水箱箱盖,所述原水箱箱盖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
原水箱提手,所述原水箱提手设在所述原水箱箱体内的上部,所述原水箱提手相对于所述原水箱箱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当所述原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箱提手的顶面低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面且所述原水箱箱盖盖设在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当所述原水箱提手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原水箱箱盖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部拆下且所述原水箱提手的顶面高于所述原水箱箱体的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箱进水口位于所述纯水箱出水口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设有机体安装座,所述机体安装座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转动孔;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复合滤芯和滤芯安装座,所述复合滤芯上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滤芯安装座设在所述复合滤芯上,所述滤芯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转动孔可分离地配合,当所述转动件配合在所述转动孔内时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转动孔可转动,所述转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定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机体安装座的转动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在所述转动孔内绕所述转动孔的中心轴线可转动,所述转动孔的周壁上形成有沿所述转动孔的径向贯通的敞口,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敞口处,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敞口的两个侧壁中的至少一个止抵以限定所述转动件相对于所述机体安装座的转动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的两个所述侧壁分别为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限位件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为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转动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当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侧壁止抵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侧壁彼此间隔开,当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二侧壁止抵时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一侧壁彼此间隔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前置滤芯进水口和前置滤芯出水口;
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可拆卸地相连,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后置滤芯进水口和后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另一端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原水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
后置滤芯壳体,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原水进水口、所述纯水出水口和所述废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
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后置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后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原水进水口和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均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径向内侧具有后置滤芯出水流路,所述后置滤芯出水流路与所述纯水出水口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包括:
第一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的方向延伸的废水管,所述废水管穿设在所述原水进水口处;
第二后置滤芯端盖,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前置滤芯的方向延伸的后置滤芯进水管,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具有所述后置滤芯进水口,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穿设在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处;
后置滤芯本体,所述后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后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后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后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后置滤芯进水流路;
后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位于所述后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具有所述纯水出水口,所述后置滤芯出水管的远离所述前置滤芯组件的所述一端穿设在所述废水管处且与所述废水管之间限定出所述废水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包括:
前置滤芯壳体,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邻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端形成有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和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与所述后置滤芯出水口连通;
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设在所述前置滤芯壳体内,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前置滤芯端盖、第二前置滤芯端盖和前置滤芯本体,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上设有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延伸的前置滤芯出水管,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具有所述前置滤芯出水口,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与所述后置滤芯进水管连通,所述前置滤芯本体设在所述第一前置滤芯端盖和所述第二前置滤芯端盖之间,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外周壁与所述前置滤芯壳体的内周壁之间限定出前置滤芯进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进水流路与所述前置滤芯进水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本体的径向内侧具有前置滤芯出水流路,所述前置滤芯出水流路与所述前置滤芯出水管连通。
CN202210978563.2A 2022-08-16 2022-08-16 净水器 Pending CN1150435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8563.2A CN115043511A (zh) 2022-08-16 2022-08-16 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8563.2A CN115043511A (zh) 2022-08-16 2022-08-16 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3511A true CN115043511A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66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8563.2A Pending CN115043511A (zh) 2022-08-16 2022-08-16 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35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4240A (zh) * 2022-11-09 2023-01-13 澳兰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Cn) 一种无内置水箱的净水热水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430A (zh) * 2019-04-19 2019-07-09 佛山市小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组件以及净水设备
CN114105236A (zh) * 2021-12-27 2022-03-01 广东麦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式净饮水器
CN216863814U (zh) * 2021-12-27 2022-07-01 广东麦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分拆水箱的净饮水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5430A (zh) * 2019-04-19 2019-07-09 佛山市小纯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组件以及净水设备
CN114105236A (zh) * 2021-12-27 2022-03-01 广东麦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式净饮水器
CN216863814U (zh) * 2021-12-27 2022-07-01 广东麦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分拆水箱的净饮水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组: "《电热器具》", 31 July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马贤鹏: "《现代药物制剂新技术丛书 预灌封注射剂技术与应用》", 30 April 2017,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4240A (zh) * 2022-11-09 2023-01-13 澳兰斯健康产业有限公司(Cn) 一种无内置水箱的净水热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9139B2 (en) Aquarium filter assembly and filter element
US7416659B2 (en) Filter apparatus with fluid bypass
US20100236489A1 (en) Overflow Device for Water Tank
CN106102858A (zh) 流体过滤器插入件和流体分散器
CN115043511A (zh) 净水器
JP2518993B2 (ja) 水槽用濾過装置
CN214389625U (zh) 反渗透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US10221956B2 (en) Filter assembly for a beverage dispenser
CN112367837B (zh) 用于水族箱的水过滤器
CN211226390U (zh) 净水机的水路系统以及净水机
CN205338835U (zh) 吸尘器
CN211215730U (zh) 净水机的水路系统以及净水机
CN114105236A (zh) 一种模块式净饮水器
CN112441630B (zh) 净水机的水路系统以及净水机
CN211871402U (zh) 净水机
CN111689533A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CN112441632B (zh) 净水机
CN211226389U (zh) 净水机
JP2012097531A (ja) 水洗便器
CN210117246U (zh) 净饮机的排气结构和净饮机
CN218089248U (zh) 净水器
CN217464734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112439250A (zh) 净水机的水路系统以及净水机
JP5523285B2 (ja) 局部洗浄用給水路のエアギャップ装置
CN111677045B (zh) 一种自控自来水供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