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7113A - 一种音圈马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圈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7113A
CN115037113A CN202210815385.1A CN202210815385A CN115037113A CN 115037113 A CN115037113 A CN 115037113A CN 202210815385 A CN202210815385 A CN 202210815385A CN 115037113 A CN115037113 A CN 1150371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section
section
fixing piece
string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53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Ruihengcheng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53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71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7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1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外壳、底座、镜头支架、驱动组件、固定支架、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外壳安装于底座上且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镜头支架活动配合于容置空间内;所述驱动组件配合于容置空间内并用于驱动镜头支架沿其轴向进行移动以及沿垂直镜头支架轴向的平面进行移动;所述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于容置空间内;所述上弹片包括分别连接固定支架和镜头支架的内圈和外圈、以及多个连接内圈和外圈的可变形弦丝;所述下弹片设于镜头支架和底座上下之间。本发明的上弹片和下弹片均具备驱动镜头支架进行对焦复位和防抖复位的功能,使得音圈马达无需另外设置侧弹片或侧弹线来实现防抖复位,从而有助于简化音圈马达的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音圈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圈马达,特别是指一种具备防抖能力的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微型自动聚焦摄像头广泛应用于手机、汽车、无人飞机、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产品之中。普通的微型自动聚焦摄像头是由一个音圈马达来驱动镜头沿其光轴移动,以达到自动对焦或变焦的功能。
由于音圈马达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晃动,会造成成像不清楚,因而有人开发了防抖音圈马达,这种防抖音圈马达除了能实现用于安装镜头的镜头支架沿镜头光轴移动,还能实现镜头支架沿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移动,从而实现防抖功能。这种防抖音圈马达为了实现镜头支架在镜头光轴方向的移动复位(即对焦复位),会设置上弹片和下弹片来实现镜头支架在镜头光轴方向的移动复位;另外,这种防抖音圈马达为了实现镜头支架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移动复位(即防抖复位),会在侧面安装有侧弹片或侧弹线,通过侧弹片或侧弹线来实现镜头支架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平面移动复位,但是侧弹片和侧弹线的设置比较麻烦,且使得防抖音圈马达的结构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马达,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外壳、底座、镜头支架、驱动组件、固定支架、上弹片和下弹片;所述外壳安装于底座上且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镜头支架可移动的配合于容置空间内,镜头支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所述驱动组件配合于容置空间内,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镜头支架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以及沿垂直上下方向的平面进行移动;所述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于容置空间内;所述上弹片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可变形的弦丝,上弹片的内圈和外圈分别连接固定支架和镜头支架,上弹片的弦丝包括分别连接内圈和外圈的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的中间连接段,上弹片弦丝的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上弹片的各个弦丝关于上弹片中心呈中心对称;所述下弹片设于镜头支架和底座上下之间。
所述上弹片的弦丝的内连接段、外连接段和中间连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
所述上弹片的内圈、外圈和各个弦丝一体成型。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焦线圈、防抖线圈组和驱动磁铁组;所述对焦线圈沿镜头支架周向缠绕于镜头支架外侧;所述防抖线圈组包括四个防抖线圈,各个防抖线圈沿镜头支架周向等间隔配合于镜头支架外侧,各个防抖线圈的轴向垂直于镜头支架轴向;所述驱动磁铁组包括数量与防抖线圈数量相同的多个驱动磁铁,各个驱动磁铁沿镜头支架周向间隔配合于容置空间内壁,且各个驱动磁铁与各个防抖线圈一一相对。
所述防抖线圈组的四个防抖线圈分为第一防抖线圈、第二防抖线圈、第三防抖线圈和第四防抖线圈,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下弹片包括第一下子弹片、第二下子弹片、第三下子弹片、第四下子弹片、第五下子弹片和第六下子弹片;第一下子弹片和第二下子弹片分别与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下子弹片和第四下子弹片分别与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二端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下子弹片和第六下子弹片分别与对焦线圈的两端连接且电性导通。
所述第一下子弹片包括第一内固定片、第一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一衔接弦丝;第一内固定片和第一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一内固定片与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一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一内固定片和第一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的第一中间衔接段,第一衔接弦丝的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二下子弹片包括第二内固定片、第二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二衔接弦丝;第二内固定片和第二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二内固定片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二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二内固定片和第二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的第二中间衔接段,第二衔接弦丝的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三下子弹片包括第三内固定片、第三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三衔接弦丝;第三内固定片和第三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三内固定片与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三内固定片和第三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的第三中间衔接段,第三衔接弦丝的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四下子弹片包括第四内固定片、第四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四衔接弦丝;第四内固定片和第四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四内固定片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四衔接弦丝包括与第四内固定片和第四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的第四中间衔接段,第四衔接弦丝的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五下子弹片包括第五内固定片、第五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五衔接弦丝;第五内固定片和第五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五内固定片与对焦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五内固定片和第五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的第五中间衔接段,第五衔接弦丝的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六下子弹片包括第六内固定片、第六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六衔接弦丝;第六内固定片和第六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六内固定片与对焦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六衔接弦丝包括与第六内固定片和第六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的第六中间衔接段,第六衔接弦丝的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一衔接弦丝的第一内衔接段、第一外衔接段和第一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二衔接弦丝的第二内衔接段、第二外衔接段和第二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三衔接弦丝的第三内衔接段、第三外衔接段和第三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四衔接弦丝的第四内衔接段、第四外衔接段和第四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五衔接弦丝的第五内衔接段、第五外衔接段和第五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六衔接弦丝的第六内衔接段、第六外衔接段和第六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
所述第一外固定片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外固定片设有第二接线端,第三外固定片设有第三接线端,第四外固定片设有第四接线端,第五外固定片设有第五接线端,第六外固定片设有第六接线端,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第三接线端、第四接线端、第五接线端和第六接线端处于底座的同一侧。
所述镜头支架外侧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绕线柱,各个防抖线圈分别缠绕于各个绕线柱。
所述镜头支架设有与各个绕线柱外端分别连接的绕线片,绕线片设有嵌槽;所述对焦线圈缠绕各个绕线片并嵌入各个绕线片的嵌槽。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的上弹片的各个弦丝可在垂直镜头支架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上弹片具有驱动镜头支架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上弹片的各个弦丝还可沿镜头支架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上弹片具有驱动镜头支架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由前述可知,本发明的上弹片具备驱动镜头支架进行对焦复位和防抖复位的功能,这样本发明的音圈马达就无需另外设置侧弹片或侧弹线来实现防抖复位,从而有助于简化音圈马达的结构,使得音圈马达的组装、生产更加方便、体积也能更叫小巧;另外,本发明的上弹片的各个弦丝呈中心对称设置,这样上弹片的各个弦丝在垂直镜头支架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时,各个弦丝会互相制衡,使得镜头支架在垂直镜头支架轴向的平面移动平稳且精度好。
2、本发明的下弹片的第一下子弹片、第二下子弹片、第三下子弹片、第四下子弹片、第五下子弹片和第六下子弹片也具备驱动镜头支架进行对焦复位和防抖复位的功能,这样也能使得本发明的音圈马达无需另外设置侧弹片或侧弹线来实现防抖复位,从而有助于简化音圈马达的结构,使得音圈马达的组装、生产更加方便、体积也能更叫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剖视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上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外壳1,
底座2,支脚21,
镜头支架3,安装孔31,绕线柱32,线槽33,绕线片34,嵌槽341,
驱动组件4,
对焦线圈41,
防抖线圈组42,
防抖线圈421,第一防抖线圈4211,第二防抖线圈4212,第三防抖线圈4213,第四防抖线圈4214,
连接线422,
驱动磁铁组43,驱动磁铁431,
固定支架5,
上弹片6,
内圈61,
外圈62,
弦丝63,内连接段631,外连接段632,中间连接段633,
下弹片7,
第一下子弹片71,第一内固定片711,第一外固定片712,第一接线端7121,第一衔接弦丝713,第一内衔接段7131,第一外衔接段7132,第一中间衔接段7133,
第二下子弹片72,第二内固定片721,第二外固定片722,第二接线端7221,第二衔接弦丝723,第二内衔接段7231,第二外衔接段7232,第二中间衔接段7233,
第三下子弹片73,第三内固定片731,第三外固定片732,第三接线端7321,第三衔接弦丝733,第三内衔接段7331,第三外衔接段7332,第三中间衔接段7333,
第四下子弹片74,第四内固定片741,第四外固定片742,第四接线端7421,第四衔接弦丝743,第四内衔接段7431,第四外衔接段7432,第四中间衔接段7433,
第五下子弹片75,第五内固定片751,第五外固定片752,第五接线端7521,第五衔接弦丝753,第五内衔接段7531,第五外衔接段7532,第五中间衔接段7533,
第六下子弹片76,第六内固定片761,第六外固定片762,第六接线端7621,第六衔接弦丝763,第六内衔接段7631,第六外衔接段7632,第六中间衔接段7633,
容置空间S。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外壳1、底座2、镜头支架3、驱动组件4、固定支架5、上弹片6和下弹片7;其中,所述外壳1安装于底座2上且外壳1与底座2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容置空间S;所述镜头支架3可移动的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镜头支架3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31以用于安装镜头;所述驱动组件4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驱动组件4用于驱动镜头支架3沿上下方向(即镜头支架3的轴向)进行移动以及沿垂直上下方向的平面进行移动,以实现对焦和防抖功能;所述固定支架5固定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所述上弹片6包括内圈61、外圈62和多个可变形的弦丝63,上弹片6的内圈61和外圈62分别连接固定支架5和镜头支架3,上弹片6的各个弦丝63的两端分别连接内圈61和外圈62;所述下弹片7设于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上下之间。
在本发明中,所述外壳1和底座2可通过焊接、粘接或卡接等的方式进行配合,固定支架5容置于容置空间S内且固定支架5与底座2顶部连接,底座2四角可设有与固定支架5连接的支脚21,支脚21与固定支架5可通过焊接、粘接或卡接等的方式进行配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对焦线圈41、防抖线圈组42和驱动磁铁组43;所述对焦线圈41沿镜头支架3周向缠绕于镜头支架3外侧;所述防抖线圈组42包括四个防抖线圈421,各个防抖线圈421沿镜头支架3周向等间隔配合于镜头支架3外侧,各个防抖线圈421的轴向垂直于镜头支架3的轴向;所述驱动磁铁组43包括数量与防抖线圈421数量相同的多个驱动磁铁431,各个驱动磁铁431沿镜头支架3周向等间隔配合于容置空间S内壁,且各个驱动磁铁431与各个防抖线圈421一一相对,驱动磁铁431可与外壳1内壁连接。本发明在对焦线圈41通电时,对焦线圈41会在各个驱动磁铁431的磁场作用下而驱动镜头支架3沿镜头支架3轴向移动,从而使得镜头支架3带动镜头沿镜头支架3轴向移动以实现对焦;而本发明在各个防抖线圈421通电时,各个防抖线圈421分别受到各个驱动磁铁431的磁场作用而驱使镜头支架3沿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从而使得本发明的防抖音圈马达实现防抖功能。
在本发明中,所述镜头支架3外侧可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绕线柱32以用于安装防抖线圈421,各个防抖线圈421分别缠绕于各个绕线柱32;所述防抖线圈组42的各个防抖线圈421两两相对设置,相对的两个防抖线圈421的一个防抖线圈421的一端通过连接线422与另一个防抖线圈421的一端连接而使得相对的两个防抖线圈421可同时通电,同时可以减小防抖线圈421连接外部电源的接线复杂性;连接相对的两个防抖线圈421的连接线422可与这两个防抖线圈421为一体结构,而镜头支架3可设有供连接线422嵌合的线槽33,连接线422嵌合于线槽422内而避免连接线422在镜头支架3移动时受到磕碰。在本发明中,所述防抖线圈组42的四个防抖线圈421分为第一防抖线圈4211、第二防抖线圈4212、第三防抖线圈4213和第四防抖线圈4214,第一防抖线圈4211和第二防抖线圈4212相对,第一防抖线圈4211的第一端与第二防抖线圈4212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422连接,第三防抖线圈4213和第四防抖线圈4214相对,第三防抖线圈4213的第一端与第四防抖线圈4214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422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镜头支架3设有与各个绕线柱32外端分别连接的绕线片34,绕线片34可对防抖线圈421进行限位而防止防抖线圈421脱离绕线柱32;所述对焦线圈41则缠绕各个绕线片34,绕线片34可设有嵌槽341,对焦线圈41嵌入各个绕线片34的嵌槽341,嵌槽341能对对焦线圈41进行限位而防止对焦线圈41脱落。本发明将对焦线圈41、防抖线圈组42一起安装到镜头支架3上,集成度高,有利于组装。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弹片6的弦丝63包括分别连接内圈61和外圈62的内连接段631和外连接段6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内连接段631和外连接段632的中间连接段633,上弹片6弦丝63的内连接段631和外连接段6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上弹片6的各个弦丝6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上弹片6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上弹片6的各个弦丝6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上弹片6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由前述可知,本发明的上弹片6具备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和防抖复位的功能,这样本发明的音圈马达就无需另外设置侧弹片或侧弹线来实现防抖复位,从而有助于简化音圈马达的结构,使得音圈马达的组装、生产更加方便、体积也能更叫小巧。另外,本发明的上弹片6的各个弦丝63呈中心对称设置,这样上弹片6的各个弦丝63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时,各个弦丝63会互相制衡,使得镜头支架3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移动平稳且精度好。
在本发明中,所述上弹片6的内圈61、外圈62和各个弦丝63一体成型,这样能使得上弹片6结构稳固。所述上弹片6的弦丝63的内连接段631、外连接段632和中间连接段633的宽度可为0.03~0.08mm,使得弦丝6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能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所述内连接段631的宽度是指内连接段631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所述外连接段632的宽度是指外连接段632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所述中间连接段633的宽度是指中间连接段633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下弹片7包括第一下子弹片71、第二下子弹片72、第三下子弹片73、第四下子弹片74、第五下子弹片75和第六下子弹片76,第一下子弹片71和第二下子弹片72分别与第一防抖线圈4211的第二端与第二防抖线圈4212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下子弹片73和第四下子弹片74分别与第三防抖线圈4213的第二端与第四防抖线圈4214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下子弹片75和第六下子弹片76分别与对焦线圈41的两端连接且电性导通,这样本发明便可通过第一下子弹片71、第二下子弹片72、第三下子弹片73、第四下子弹片74、第五下子弹片75和第六下子弹片76给对焦线圈41、第一防抖线圈4211、第二防抖线圈4212、第三防抖线圈4213和第四防抖线圈4214通电。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下子弹片71包括第一内固定片711、第一外固定片712以及至少一根第一衔接弦丝713;第一内固定片711和第一外固定片71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一内固定片711与第一防抖线圈4211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一衔接弦丝713包括与第一内固定片711和第一外固定片712分别连接的第一内衔接段7131和第一外衔接段71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一内衔接段7131和第一外衔接段7132的第一中间衔接段7133,第一衔接弦丝713的第一内衔接段7131和第一外衔接段71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一下子弹片71的第一衔接弦丝71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一下子弹片71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一下子弹片71的第一衔接弦丝71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一下子弹片71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一衔接弦丝713的第一内衔接段7131、第一外衔接段7132和第一中间衔接段71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一衔接弦丝71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一衔接弦丝713的第一内衔接段7131、第一外衔接段7132和第一中间衔接段7133的宽度是指向第一衔接弦丝713的第一内衔接段7131、第一外衔接段7132和第一中间衔接段71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下子弹片72包括第二内固定片721、第二外固定片722以及至少一根第二衔接弦丝723;第二内固定片721和第二外固定片72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二内固定片721与第二防抖线圈4212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二衔接弦丝723包括与第二内固定片721和第二外固定片722分别连接的第二内衔接段7231和第二外衔接段72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二内衔接段7231和第二外衔接段7232的第二中间衔接段7233,第二衔接弦丝723的第二内衔接段7231和第二外衔接段72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二下子弹片72的第二衔接弦丝72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二下子弹片72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二下子弹片72的第二衔接弦丝72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二下子弹片72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二衔接弦丝723的第二内衔接段7231、第二外衔接段7232和第二中间衔接段72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二衔接弦丝72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二衔接弦丝723的第二内衔接段7231、第二外衔接段7232和第二中间衔接段7233的宽度是指向第二衔接弦丝723的第二内衔接段7231、第二外衔接段7232和第二中间衔接段72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下子弹片73包括第三内固定片731、第三外固定片732以及至少一根第三衔接弦丝733;第三内固定片731和第三外固定片73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三内固定片731与第三防抖线圈4213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衔接弦丝733包括与第三内固定片731和第三外固定片732分别连接的第三内衔接段7331和第三外衔接段73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三内衔接段7331和第三外衔接段7332的第三中间衔接段7333,第三衔接弦丝733的第三内衔接段7331和第三外衔接段73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三下子弹片73的第三衔接弦丝73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三下子弹片73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三下子弹片73的第三衔接弦丝73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三下子弹片73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三衔接弦丝733的第三内衔接段7331、第三外衔接段7332和第三中间衔接段73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三衔接弦丝73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三衔接弦丝733的第三内衔接段7331、第三外衔接段7332和第三中间衔接段7333的宽度是指向第三衔接弦丝733的第三内衔接段7331、第三外衔接段7332和第三中间衔接段73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四下子弹片74包括第四内固定片741、第四外固定片742以及至少一根第四衔接弦丝743;第四内固定片741和第四外固定片74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四内固定片741与第四防抖线圈4214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四衔接弦丝743包括与第四内固定片741和第四外固定片742分别连接的第四内衔接段7431和第四外衔接段74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四内衔接段7431和第四外衔接段7432的第四中间衔接段7433,第四衔接弦丝743的第四内衔接段7431和第四外衔接段74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四下子弹片74的第四衔接弦丝74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四下子弹片74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四下子弹片74的第四衔接弦丝74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四下子弹片74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四衔接弦丝743的第四内衔接段7431、第四外衔接段7432和第四中间衔接段74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四衔接弦丝74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四衔接弦丝743的第四内衔接段7431、第四外衔接段7432和第四中间衔接段7433的宽度是指向第四衔接弦丝743的第四内衔接段7431、第四外衔接段7432和第四中间衔接段74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五下子弹片75包括第五内固定片751、第五外固定片752以及至少一根第五衔接弦丝753;第五内固定片751和第五外固定片75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五内固定片751与对焦线圈41的第一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衔接弦丝753包括与第五内固定片751和第五外固定片752分别连接的第五内衔接段7531和第五外衔接段75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五内衔接段7531和第五外衔接段7532的第五中间衔接段7533,第五衔接弦丝753的第五内衔接段7531和第五外衔接段75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五下子弹片75的第五衔接弦丝75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五下子弹片75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五下子弹片75的第五衔接弦丝75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五下子弹片75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五衔接弦丝753的第五内衔接段7531、第五外衔接段7532和第五中间衔接段75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五衔接弦丝75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五衔接弦丝753的第五内衔接段7531、第五外衔接段7532和第五中间衔接段7533的宽度是指向第五衔接弦丝753的第五内衔接段7531、第五外衔接段7532和第五中间衔接段75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六下子弹片76包括第六内固定片761、第六外固定片762以及至少一根第六衔接弦丝763;第六内固定片761和第六外固定片762分别连接镜头支架3和底座2,且第六内固定片761与对焦线圈41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六衔接弦丝763包括与第六内固定片761和第六外固定片762分别连接的第六内衔接段7631和第六外衔接段7632、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六内衔接段7631和第六外衔接段7632的第六中间衔接段7633,第六衔接弦丝763的第六内衔接段7631和第六外衔接段7632的长度方向相交;本发明如此设置,使得第六下子弹片76的第六衔接弦丝763可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相交的两个方向的平移变形,进而使得第六下子弹片76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防抖复位的功能;而第六下子弹片76的第六衔接弦丝763还可沿镜头支架3轴向进行平移变形,使得第六下子弹片76具有驱动镜头支架3进行对焦复位的功能。所述第六衔接弦丝763的第六内衔接段7631、第六外衔接段7632和第六中间衔接段7633的宽度为0.03~0.08mm,使得第六衔接弦丝763在保证强度的同时可以更容易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进行平移变形,第六衔接弦丝763的第六内衔接段7631、第六外衔接段7632和第六中间衔接段7633的宽度是指向第六衔接弦丝763的第六内衔接段7631、第六外衔接段7632和第六中间衔接段7633的在垂直镜头支架3轴向的平面上的宽度。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外固定片712设有第一接线端7121,第二外固定片722设有第二接线端7221,第三外固定片732设有第三接线端7321,第四外固定片742设有第四接线端7421,第五外固定片752设有第五接线端7521,第六外固定片762设有第六接线端7621,第一接线端7121、第二接线端7221、第三接线端7321、第四接线端7421、第五接线端7521和第六接线端7621处于底座2的同一侧,以便第一下子弹片71、第二下子弹片72、第三下子弹片73、第四下子弹片74、第五下子弹片75和第六下子弹片76接入外部控制信号。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底座、镜头支架、驱动组件、固定支架、上弹片和下弹片;
所述外壳安装于底座上且外壳与底座之间形成上下开口的容置空间;
所述镜头支架可移动的配合于容置空间内,镜头支架设有上下贯穿的安装孔;
所述驱动组件配合于容置空间内,驱动组件用于驱动镜头支架沿上下方向进行移动以及沿垂直上下方向的平面进行移动;
所述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于容置空间内;
所述上弹片包括内圈、外圈和多个可变形的弦丝,上弹片的内圈和外圈分别连接固定支架和镜头支架,上弹片的弦丝包括分别连接内圈和外圈的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的中间连接段,上弹片弦丝的内连接段和外连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上弹片的各个弦丝关于上弹片中心呈中心对称;
所述下弹片设于镜头支架和底座上下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的弦丝的内连接段、外连接段和中间连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片的内圈、外圈和各个弦丝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焦线圈、防抖线圈组和驱动磁铁组;所述对焦线圈沿镜头支架周向缠绕于镜头支架外侧;所述防抖线圈组包括四个防抖线圈,各个防抖线圈沿镜头支架周向等间隔配合于镜头支架外侧,各个防抖线圈的轴向垂直于镜头支架轴向;所述驱动磁铁组包括数量与防抖线圈数量相同的多个驱动磁铁,各个驱动磁铁沿镜头支架周向间隔配合于容置空间内壁,且各个驱动磁铁与各个防抖线圈一一相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线圈组的四个防抖线圈分为第一防抖线圈、第二防抖线圈、第三防抖线圈和第四防抖线圈,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一端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一端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线连接;
所述下弹片包括第一下子弹片、第二下子弹片、第三下子弹片、第四下子弹片、第五下子弹片和第六下子弹片;第一下子弹片和第二下子弹片分别与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下子弹片和第四下子弹片分别与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二端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下子弹片和第六下子弹片分别与对焦线圈的两端连接且电性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子弹片包括第一内固定片、第一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一衔接弦丝;第一内固定片和第一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一内固定片与第一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一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一内固定片和第一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的第一中间衔接段,第一衔接弦丝的第一内衔接段和第一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下子弹片包括第二内固定片、第二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二衔接弦丝;第二内固定片和第二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二内固定片与第二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二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二内固定片和第二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的第二中间衔接段,第二衔接弦丝的第二内衔接段和第二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三下子弹片包括第三内固定片、第三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三衔接弦丝;第三内固定片和第三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三内固定片与第三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三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三内固定片和第三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的第三中间衔接段,第三衔接弦丝的第三内衔接段和第三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四下子弹片包括第四内固定片、第四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四衔接弦丝;第四内固定片和第四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四内固定片与第四防抖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四衔接弦丝包括与第四内固定片和第四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的第四中间衔接段,第四衔接弦丝的第四内衔接段和第四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五下子弹片包括第五内固定片、第五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五衔接弦丝;第五内固定片和第五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五内固定片与对焦线圈的第一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五衔接弦丝包括与第五内固定片和第五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的第五中间衔接段,第五衔接弦丝的第五内衔接段和第五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所述第六下子弹片包括第六内固定片、第六外固定片以及至少一根第六衔接弦丝;第六内固定片和第六外固定片分别连接镜头支架和底座,且第六内固定片与对焦线圈的第二端连接且电性导通,第六衔接弦丝包括与第六内固定片和第六外固定片分别连接的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以及两端分别弯曲连接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的第六中间衔接段,第六衔接弦丝的第六内衔接段和第六外衔接段的长度方向相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衔接弦丝的第一内衔接段、第一外衔接段和第一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二衔接弦丝的第二内衔接段、第二外衔接段和第二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三衔接弦丝的第三内衔接段、第三外衔接段和第三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四衔接弦丝的第四内衔接段、第四外衔接段和第四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五衔接弦丝的第五内衔接段、第五外衔接段和第五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第六衔接弦丝的第六内衔接段、第六外衔接段和第六中间衔接段的宽度为0.03~0.08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固定片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外固定片设有第二接线端,第三外固定片设有第三接线端,第四外固定片设有第四接线端,第五外固定片设有第五接线端,第六外固定片设有第六接线端,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第三接线端、第四接线端、第五接线端和第六接线端处于底座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外侧沿其周向间隔设有多个绕线柱,各个防抖线圈分别缠绕于各个绕线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支架设有与各个绕线柱外端分别连接的绕线片,绕线片设有嵌槽;所述对焦线圈缠绕各个绕线片并嵌入各个绕线片的嵌槽。
CN202210815385.1A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音圈马达 Pending CN1150371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5385.1A CN115037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音圈马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5385.1A CN115037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音圈马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7113A true CN115037113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5385.1A Pending CN115037113A (zh) 2022-07-08 2022-07-08 一种音圈马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71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9550B2 (en) Voice coil motor
US11902649B2 (en) Voice coil motor having a bobbin, a coil, a magnet and an elastic member
US7589922B2 (en)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022048B (zh) 音圈电动机
JP649265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4811724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0845569B2 (en) Camera module
CN10862794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8508568B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底座
CN112034630A (zh) 一种光学防抖组件
CN114236946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429419A (zh) 一种可精确对中的音圈马达
CN115037113A (zh) 一种音圈马达
CN217469730U (zh) 一种加强支撑的音圈马达
CN217467434U (zh) 一种防抖音圈马达
CN113900212B (zh) 镜头驱动机构
JP648202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
CN219802144U (zh) 音圈马达及摄像装置
CN117650663A (zh) 防抖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CN215953943U (zh)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US20230073642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