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3430A -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3430A
CN115033430A CN202210402282.2A CN202210402282A CN115033430A CN 115033430 A CN115033430 A CN 115033430A CN 202210402282 A CN202210402282 A CN 202210402282A CN 115033430 A CN115033430 A CN 115033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target
equipmen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22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锴彬
邓传锦
邓锐
王兴
彭韦淇
徐高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onic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Testing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40228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34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3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34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05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using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hardware being test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22Detection or location of defective computer hardware by testing during standby operation or during idle time, e.g. start-up testing
    • G06F11/2273Test meth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获取的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然后根据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力信息,并根据确定的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目标应力用于模拟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拓展了输出的目标应力的类型,从而能够拓宽对电子产品的环境模拟能力,提高系统的可拓展性。

Description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代电子产品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国防、航天航空等众多领域,其质量可靠性已成为保障人类各类活动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进行有效评估,是电子产品规范化应用的重要一环。
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采用综合应力实验系统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综合应力实验系统能够模拟电子产品实际使用环境,例如模拟电子产品的温度、湿度、振动和气压等应力,然而,目前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都是针对特定产品或特定模拟环境进行设计的,这就使得系统存在环境模拟能力受限以及可拓展性较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系统的环境模拟能力和可拓展性的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力试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力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上述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根据获取的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然后根据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力信息,并根据确定的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目标应力用于模拟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由于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从而能够根据试验需求,选取满足试验需求的目标应力设备,拓展了目标应力设备的类型,进而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并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从而拓展了输出的目标应力的类型,从而能够拓宽对电子产品的环境模拟能力,提高系统的可拓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应力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TCP/IP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上的电子产品振动试验应力剖面图;
图5为该飞行器上某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寿命评估试验的应力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触发指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应力目标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实验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采用综合应力实验系统对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综合应力实验系统能够模拟电子产品实际使用环境,例如模拟电子产品的温度、湿度、振动和气压等应力,然而,目前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都是针对特定产品或特定模拟环境进行设计的。例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综合应力试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是针对温度、湿度、振动和气压这四个应力的特定模拟环境进行设计的。系统包括接口装置121、测试箱110和振动台120,其中,接口装置121用于连接振动台120和测试箱110。振动台120再配备位置控制装置122、功率放大器123和冷却装置124三个功能模块。振动台控制器140对振动台120的三个功能模块进行控制和管理,以实现振动台120对外输出特定振动应力。测试箱110需配备温度试验单元150、湿度试验单元160和气压试验单元170,并使用试验箱控制器130对三个单元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测试箱110内的温湿度和气压调控。上位机180对试验箱控制器130和振动台控制器140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个试验系统的控制。
然而,该系统不具备测试其他应力的功能,例如,不具备测试电应力的功能。在对某飞行器上的电子产品进行振动试验,以对飞行器使用和存储时的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应力等级的试验时,除了要模拟温度、湿度、振动、气压这四个应力环境,还需要模拟电应力,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用于测试电应力的系统,因此,目前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存在环境模拟能力受限以及可拓展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力试验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试验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电子产品包括电容、电阻、变压器以及各种集成电路等,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模拟温度应力的任务、模拟湿度应力的任务、模拟振动应力的任务等。
S202、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对于检测机构或其他需要进行综合应力试验的单位而言,实验室内往往具有多种输出单一应力的应力设备。应力设备包括温湿度箱、低气压箱、电源设备等。例如,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用于模拟温度应力的任务时,则需要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与温度应力对应的应力设备温度箱,温度箱能够输出温度应力。
S203、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对应关系例如为下表1所示,在具体应力试验中,表1为excel文件,表1中示出了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3600689710000051
表1
S204、根据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目标应力用于模拟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根据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的过程可以参照图3所示。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TCP/IP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TCP/IP指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称。该系统包括计算机设备和应力设备两部分,其中,计算机设备中部署有中央控制程序,中央控制程序为上位机程序,单元模块包括各种应力设备,如振动台、温湿度箱、电源、热真空箱等。中央控制程序可设置应力等级、触发应力,应力设备可输出应力信息以及反馈应力输出情况。中央控制程序和若干个单元模块组成一个主从结构,中央控制程序和应力设备之间可进行TCP/IP通信以及数据交换。
TCP/IP协议作为被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许多设备软件都已具备TCP/IP接口。即使设备软件无TCP/IP接口,只要设备具备工控机,也可通过编写插件程序,实现单元模块与中央控制程序进行TCP/IP通信的功能。
中央控制程序利用其预留的excel接口,自动读取上述表1中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根据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进而根据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应力输出指令中包括中央控制程序自动读取的整理在表1内的应力信息。
其中,中央控制程序可采用Python、C等任意具有TCP/IP通信功能的开源编程语言进行编写。
本步骤采用TCP/IP通信协议的基础,构建综合应力试验系统,实现对复杂、时变的多应力环境进行模拟;通过将现有的单一应力设备纳入到本发明所提出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使得在系统开发时,无需对每个子应力的软硬件进行设计;通过中央控制程序中预留的excel接口,程序能够读取上述表1中存储的第一对应关系,这就允许试验员在进行应力条件设置时,只需要将各应力的条件整理成直观的表格文件,即可完成应力设置,使得对于复杂的、时变的多应力试验条件设置简单直观;中央控制程序采用开源编程语言编写,使得中央控制程序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对于多个应力存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可直接在中央控制程序中编写函数,以完成特定需求。
传统技术中,需将图1所示的系统和专用于测试电应力的系统组成一个临时试验系统,即将图1示出的施加温度、湿度、振动、气压这四个应力的系统和能够施加电应力的电源设备结合组成临时试验系统。在对某飞行器上的电子产品进行振动试验时,需要考虑到飞行器使用和存储时的三个阶段进行不同应力等级的试验,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飞行器上的电子产品振动试验应力剖面图。三个阶段的试验如下所示:
1)自主飞行阶段:推进器启动,为飞行器提供飞行的动力。该阶段推进器上相关的电子产品需要通电工作,以控制推进器的正常启动。因此在进行对应的振动模拟试验时,需要先对电子产品加电一段时间后,保持通电状态,以对电子产品施加电应力,再施加飞行器自主飞行时的环境振动应力;
2)挂飞耐久阶段:推进器停止工作,飞行器依靠惯性保持飞行。该阶段推进器上相关的电子产品不工作,因此在进行对应的振动模拟试验时,需要在电子产品不通电的状态下,施加飞行器挂飞耐久时的环境振动应力;
3)随机振动阶段:该阶段是对飞行器在搬运、运输过程中,相关电子产品受到的环境振动进行模拟。该阶段电子产品处于不通电的状态。
在上述实验中,从自主飞行阶段到挂飞耐久阶段,电子产品由通电状态变为不通电状态,即由对电子产品施加电应力到不施加电应力,而由于另加的电源设备与图1所示的系统本身相互独立,使得电应力和温度、湿度、振动、气压等应力之间的协调性低,需要人工对各应力进行监控,并手动去调整电应力,由于电应力变化简单,人工尚能对电应力进行调节。在对这些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寿命进行评估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飞行器在实际使用时的温湿度等其他应力条件,并连续进行上百,甚至上千个小时的试验,以得到准确的可靠性寿命数据。如图5所示,图5为该飞行器上某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寿命评估试验的应力剖面示意图。在进行该试验时,需要综合考虑温度和振动应力的变化,在成百上千个小时内,对电子产品进行几百次通断电操作。在图1所示的系统和电源设备相互独立的情况下,靠人工对温度和振动应力进行监测,并在对应时刻去操作电源设备以施加电应力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既是因为人力成本的原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入人工会提高试验不确定性,难以保证在长周期试验过程中,电应力的施加百分之百正确,不出现漏加或误加的情况。因此,该临时试验系统通常只能用于电应力恒定、或其他简单电应力的情况,可拓展性较低。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并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进而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根据目标应力信息,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由于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从而能够根据试验需求,选取满足试验需求的目标应力设备,拓展了目标应力设备的类型,进而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并向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由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从而拓展了输出的目标应力的类型,从而能够拓宽对电子产品的环境模拟能力,提高系统的可拓展性。例如,在需要施加电应力时,仅需要通过向电应力对应的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该应力设备即可输出对应的应力。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施加电应力时,仅需要通过向电应力对应的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该应力设备即可输出对应的应力,无需靠人工对温度、振动等应力进行监测,也无需在对应时刻依靠人工去操作电源设备以施加电应力,从而可以使该方案适用于电应力不恒定的情况,拓展了应力类型以及对电子产品的环境模拟能力。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力触发指令发送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应力触发指令发送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接收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
应力输出结果例如包括目标应力设备输出的温湿度大小、气压高低等。
S602、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其他应力设备为与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预设应力条件包括预设的温度大小、湿度大小、气压高低、电能大小等。例如在某次应力试验中,由中央控制程序预设的温度大小为10℃,当中央控制程序接收到温度箱输出10℃的应力输出结果时,中央控制程序向电源设备发送输出5J电能的指令,电源设备按照该指令输出5J的电能,即电源设备按照该指令输出对应的电应力。其中,此处的温度应力和电应力是关联应力,即温度应力和电应力之间有关联,此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此方法实现关联应力的监控和输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计算机设备接收应力设备发送的当前的应力输出结果,并对比应力输出结果和预设的应力条件,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的应力条件,则命令其他应力设备输出相应的应力,解决了关联应力的监控和输出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应力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计算机设备若未接收到至少一个应力输出结果,则可以指示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解决了关联应力的监控问题,避免一个应力设备出现问题了,其他应力设备还在运转。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的S402包括如下步骤:
S701、接收针对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
应力类型例如包括温度应力类型、湿度应力类型、电应力类型等。
S702、根据各应力类型得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应力类型。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接收要进行试验的电子产品的应力类型,来确定综合应力试验任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试验需求,确定需要输入的针对电子产品的各应力类型,计算机设备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针对电子产品的各应力类型,进而根据各应力类型得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并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从而能更准确满足试验要求。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应力目标设备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如何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801、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
由于能够根据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使综合应力试验系统不针对特定的电子产品的模拟环境,而是根据不同的电子产品的不同试验条件,选择不同应力类型的应力设备组合成满足综合应力试验任务的系统,因此系统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很高。同时由于本申请所提出的综合应力试验系统无需设计和开发应力设备的软硬件,因此,降低了系统整体的开发难度和成本。
S802、将各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目标应力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应力类型确定试验所需的应力设备,更准确满足试验需求,并且所需的应力设备都可以通过TCP/IP接口与中央控制程序连接,可拓展性高。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应力试验方法的应力试验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应力试验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应力试验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力实验装置的结构框图,包括:获取模块901、第一确定模块902和第二确定模块903,发送模块904,其中: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第一确定模块902,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903,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904,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所述其他应力设备为与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应力设备的数量为多个,第一发送模块904,还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901,具体用于接收针对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根据各应力类型得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应力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确定模块9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所述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将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信息包括应力等级、应力类型、应力量级、应力变化率、应力起始时间、应力结束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上述应力试验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应力信息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应力试验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其他应力设备为与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针对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根据各应力类型得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应力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所述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
将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信息包括应力等级、应力类型、应力量级、应力变化率、应力起始时间、应力结束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
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其他应力设备为与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所述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所述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针对所述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
根据各所述应力类型得到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所述应力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所述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
将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信息包括应力等级、应力类型、应力量级、应力变化率、应力起始时间、应力结束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
若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其他应力设备为与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所述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所述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针对所述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
根据各所述应力类型得到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所述应力类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所述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
将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力信息包括应力等级、应力类型、应力量级、应力变化率、应力起始时间、应力结束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应力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所述应力输出指令对应的应力输出结果;
若所述应力输出结果满足预设应力条件,则向其他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触发指令,以由所述其他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应力触发指令对应的应力,其中,所述其他应力设备为与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关联的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力设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至少一个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的所述应力输出结果,则向各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停止指令,其中,所述应力停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停止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
接收针对所述电子产品输入的各应力类型;
根据各所述应力类型得到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其中,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包括各所述应力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包括:
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中的各所述应力类型和预设的第二对应关系,确定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对应关系包括不同的应力类型与不同的应力设备之间的关系;
将各所述应力类型对应的应力设备作为所述目标应力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信息包括应力等级、应力类型、应力量级、应力变化率、应力起始时间、应力结束时间中的至少一项。
7.一种应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试验任务;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综合应力试验任务,从多个应力设备中确定目标应力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对应的目标应力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对应关系包括不同应力设备与不同的应力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向所述目标应力设备发送应力输出指令,以由所述目标应力设备输出与所述目标应力信息对应的目标应力,所述目标应力用于模拟所述电子产品的综合应力环境。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402282.2A 2022-04-18 2022-04-18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334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2282.2A CN115033430A (zh) 2022-04-18 2022-04-18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2282.2A CN115033430A (zh) 2022-04-18 2022-04-18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3430A true CN115033430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1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2282.2A Pending CN115033430A (zh) 2022-04-18 2022-04-18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343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805A (zh) * 2022-12-13 2023-01-10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试验项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6298618A (zh) * 2023-03-09 2023-06-23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汽车电子组件的dvpv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7805A (zh) * 2022-12-13 2023-01-10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试验项目确定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5587805B (zh) * 2022-12-13 2023-08-04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试验项目确定方法及装置、环境综合试验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16298618A (zh) * 2023-03-09 2023-06-23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汽车电子组件的dvpv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33430A (zh) 应力试验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076784B1 (en) Automated test and characterization data analysis methods and arrangement
CN107066382B (zh) 一种基于模型的航天器系统自动化测试方法
Krasich How to estimate and use MTTF/MTBF would the real MTBF please stand up?
US20170146987A1 (en) Electronic control module testing system
CN110798376A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46986A (zh) 基于加速退化试验的产品平均失效前时间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08566301B (zh) 交换机离线配置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JP2015217939A (ja) 衛星デジタルペイロード検証のための内部検査
CN115795920A (zh) 基于多应力耦合加速模型的产品可靠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KR101323727B1 (ko) 원전 비상디젤발전기 엔진제어시스템 제어모듈에 대한 정적 측정 및 동적 진단 장치
Zorin et al. Informational model of state change in a mechanical system
Ismail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step-stress life test with progressively Type-II censored exponential data
CN110398692B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6430826A (zh) 基于海上大气环境实验室的电子控制器工况耦合试验方法
CN111551369A (zh) 一种卫星电推进系统的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4198863B (zh) 机房空调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Rosa et al. Fault detection for LTI systems using data-driven dissipativity analysis
US9811450B2 (en) Semiconductor test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ester
Yang et al. Fault distribution analysis of airborne equipment based on probability plot
Kolobov et al. Interval estimation of reliability of one-off spacecraft
CN113595763B (zh) 容错控制方法、装置及容错控制器和存储介质
RU244060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митации аппаратуры носителя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го обмена с ракетой
CN116595811B (zh) 一种用于火箭系统的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13867172B (zh) 航电系统故障仿真验证平台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