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274A -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274A
CN115027274A CN202210811200.XA CN202210811200A CN115027274A CN 115027274 A CN115027274 A CN 115027274A CN 202210811200 A CN202210811200 A CN 202210811200A CN 115027274 A CN115027274 A CN 115027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voltage
terminal
tube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12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通
陈广辉
马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8112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2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46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electric energy storage systems,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23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 B60L3/0084Detecting, eliminating, remedying or compensating for drive train abnormalities, e.g. failures within the drive train relating to control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三相电源,每一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隔离驱动电路,设置有驱动原边和驱动副边;高压电源,设置有上管电压端和下管电压端,所述上管电压端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下管电压端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冗余电源电路,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如此设置,当给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会使得钳位电路导通,从而冗余电源电路可以给高压电源供电,从而高压电源的下管电压端能够稳定为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进而可以避免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中,主驱电机控制器负责驱动车辆的转动,为车辆提供动力,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驱电机控制器中,驱动IGBT的开通和关断是重中之重。目前可以发现电动汽车在长期运行的后期,最可能出现故障的是IGBT及对应的驱动板。
现有电机控制器的驱动电源方案很少有冗余设计,在IGBT的三个下管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IGBT的三个下管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三相电源,每一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
隔离驱动电路,设置有驱动原边和驱动副边,所述驱动副边包括上管驱动副边和下管驱动副边;所述IGBT上管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IGBT下管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低压电源,与所述驱动原边连接;
高压电源,设置有上管电压端和下管电压端,所述上管电压端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下管电压端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冗余电源电路,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连接,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
可选地,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包括正压输出端和负压输出端,所述下管电压端包括下管正电压端和下管负电压端,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和第二钳位电路;
所述正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钳位电路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连接,在所述正压输出端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正压输出端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
所述负压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钳位电路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连接,在所述负压输出端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负压输出端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
可选地,所述第一钳位电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二极管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朝向所述正压输出端;所述第二钳位电路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二极管和第二电感,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朝向所述负压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冗余电源电路包括:
变压器,设置有初级侧和次级侧;
所述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母线电压连接,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通过开关电路接地;所述次级侧设置有所述正压输出端和所述负压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开关管,设置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端通过限流电阻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电源芯片,设置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与所述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芯片还设置有供电端,所述供电端通过依次串接的稳压二极管和第二电阻与所述母线电压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端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芯片还设置有电压采集端,所述电压采集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在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和限流电阻之间。
可选地,所述电源芯片还设置有电压输入端,所述电压输入端通过第三二极管与所述正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正压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压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
可选地,所述正压输出端通过串接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接地;所述电源芯片还设置有反馈电压端,所述反馈电压端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和所述第五电阻之间。
可选地,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第四二极管,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二电容与所述母线电压连接;
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二电容并联。
可选地,所述次级侧的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
可选地,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连接端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
第二整流二极管,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连接端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假负载,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
第二假负载,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支持电容,与所述第一假负载并联;
第二支持电容,与所述第二假负载并联。
本发明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三相电源,每一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隔离驱动电路,设置有驱动原边和驱动副边,所述驱动副边包括上管驱动副边和下管驱动副边;所述IGBT上管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IGBT下管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低压电源,与所述驱动原边连接;高压电源,设置有上管电压端和下管电压端,所述上管电压端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下管电压端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冗余电源电路,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连接,所述冗余电源电路的电压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
如此设置,当给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也就是高压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会使得钳位电路导通,从而冗余电源电路可以给高压电源供电,从而高压电源的下管电压端能够稳定为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进而可以避免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工人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电源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驱动副边的电源电气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冗余电源电路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冗余电源电路与驱动副边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隔离驱动电路;2、低压电源;3、高压电源;4、冗余电源电路;5、第一钳位电路;6、第二钳位电路;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一假负载;R8、第二假负载;R9、限流电阻;
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D5、第一整流二极管;D6、第二整流二极管;D7、稳压二极管;
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一支持电容;C4、第二支持电容;
L1、第一电感;L2、第二电感;
T1、变压器;Q1、开关管;VISO、正压输出端;COM、负压输出端;
IC1、电源芯片;DRV、输出端;HV、供电端;CS、电压采集端;VIN、电压输入端;VFB、反馈电压端;
UP、母线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工人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工人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中,主驱电机控制器负责驱动车辆的转动,为车辆提供动力,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主驱电机控制器中,驱动IGBT的开通和关断是重中之重。目前可以发现电动汽车在长期运行的后期,最可能出现故障的是IGBT及对应的驱动板。现有电机控制器的驱动电源方案很少有冗余设计,在IGBT的三个下管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甚至可能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IGBT的三个下管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可能会导致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驱动电路,该电源驱动电路包括三相电源、隔离驱动电路1、低压电源2以及高压电源3。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三相电源的每一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也就是说,三相电源的U相、V相和W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同时,三相电源的U相、V相和W相均连接有隔离驱动电路1,且隔离驱动电路1设置有驱动原边和驱动副边,所述驱动副边包括上管驱动副边和下管驱动副边。也就是说,每一相的所述IGBT上管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每一相的所述IGBT下管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进一步地,低压电源2与所述驱动原边连接,高压电源3设置有上管电压端和下管电压端,所述上管电压端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下管电压端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正常情况下该三相电源由驱动电源供电,通常是通过低压12V或者24V供电。在此过程中,首先通过低压端电源将低压12V或者24V转换成5V的低压电源2,然后由低压电源2供电到驱动原边上。
对于驱动副边而言,由于为驱动副边供电的副边电源需要进行隔离,所以需要通过高压端隔离驱动电源将低压12V或者24V转换成15V和-8V的高压电源3后供电到上管驱动副边和下管驱动副边。然后将副边电源分为三路,分别给三相电源的每一相U相、V相和W相进行供电。
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以U相电源的电气框图举例,12V或者24V的低压输入后,通过电源芯片IC1和隔离变压器T1组成的反激式隔离电源,输出两路电源分别为所述高压电源3的所述上管电压端和所述下管电压端。如图2所示,上管电压端包括:U相上管驱动电源VISO_UH(+15V)、COM_UH(-8V),所述下管电压端U相下管的驱动电源VISO_UL(+15V)、COM_UL(-8V)。其他两相V相和W相的驱动副边供电方案与U相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所述下管电压端的供电电压大于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的供电电压,可以通过钳位电路阻止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但是在高压电源3的下管电压端供电异常时,比如所述下管电压端的供电电压小于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的供电电压时,钳位电路导通,使得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经过所述下管电压端为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进行供电。
如此设置,当给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的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也就是高压电源3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会使得钳位电路导通,从而冗余电源电路4可以给高压电源3供电,从而高压电源3的下管电压端能够稳定为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下管供电,进而可以避免车辆失去动力和车辆失控。
同时,通过低压12V或者24V供电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无电源供电的情况时,如异常断电、电池损坏的情况,使得低压供电突然断开,此时,由于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UP连接,所以可以确保高压还有供电,进而能够确保各相下管仍然有负压,可以确保IGBT的三个下管的断开,不会存在母线未下完电,但IGBT状态不定的情况。
并且,在驱动电源收到外界的磁场干扰或传导干扰,导致电源输出电平拉低时,可以通过冗余电源电路4稳定驱动供电,使驱动IGBT的受控,不会出现异常开管导致的直通问题。在一些极端情况,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处于高速情况下,比如在IGBT的供电电源出现故障导致电压降低时,通过冗余电源电路4继续供电给三个下管,根据故障由主控芯片控制三个下管同时关断或导通,从而使得车辆可以进行制动或者关管滑行,避免车辆可能出现的失控。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输出端包括正压输出端VISO和负压输出端COM,所述下管电压端包括下管正电压端和下管负电压端,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5和第二钳位电路6。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通过所述第一钳位电路5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连接,在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所述第一钳位电路5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朝向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
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负压输出端COM通过所述第二钳位电路6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连接,在所述负压输出端COM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负压输出端COM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所述第二钳位电路6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朝向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工作时,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通过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和所述所述负压输出端COM,也就是图4中的VISO端和COM端向外供电后,也就是经过附图4中,VISO端分别通过第一钳位电路5分成了三路供电电源VISO_UL端、VISO_VL端、VISO_WL端,连接到U、V、W相的下管供电电源+15V上。COM端分别通过第二钳位电路6分成了三路供电电源COM_UL端、COM_VL端、COM_WL端,连接到U、V、W相的下管供电电源-8V上。
正常情况下,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都是截止状态,不会导通。但是,当高压侧下管驱动供电电源出现异常时,比如当VISO_UL端、VISO_VL端、VISO_WL端的电压小于VISO端的电压时,第一二极管D1会导通,从而通过冗余电源电路4通过VISO端给U\V\W下管隔离驱动进行供电,保证电源的稳定。当COM_UL端、COM_VL端、COM_WL端比COM端的电压更大时,第二二极管D2会导通,从而保证COM_UL端、COM_VL端、COM_WL端有足够的负压。同时,当低压供电12\24V,无电源供电时,如异常断电情况,低压突然断开,高压还有供电,可以确保各相下管仍然有负压,确保IGBT三个下管的断开,不会存在母线未下完电,但IGBT状态不定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包括变压器T1和开关电路,变压器T1设置有初级侧和次级侧。所述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通过开关电路接地,所述次级侧设置有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和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具体地,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Q1和电源芯片IC1。进一步地,开关管Q1设置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端通过限流电阻R9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芯片IC1设置有输出端DRV,所述输出端DRV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开关管Q1可以是三极管,还可以是MOS管。
同时,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供电端HV,所述供电端HV通过依次串接的稳压二极管D7和第二电阻R2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端HV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电压采集端CS和电压输入端VIN,所述电压采集端CS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在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限流电阻R9之间。所述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VIN连接。所述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通过串接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反馈电压端VFB,所述反馈电压端VFB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之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四二极管D4和第六电阻R6,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第二电容C2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次级侧的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次级侧还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5、第二整流二极管D6、第一假负载R7、第二假负载R8、第一支持电容C3以及第二支持电容C4。
具体地,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6的阳极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COM,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假负载R7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第二假负载R8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第一支持电容C3与所述第一假负载R7并联,第二支持电容C4与所述第二假负载R8并联。
如附图3所示,母线电压UPUP通过第二电阻R2限流,稳压二极管D7钳位后连接到电源芯片IC1的供电端HV,电源芯片IC1可以选取ON厂家的NCP1377或类似的芯片。电源芯片IC1得电后通过输出端DRV输出PWM控制信号,经过第一电阻R1后驱动外部的开关管Q1的开断,从而将母线电压UPUP的高压电源3能量通过变压器T1传输到次级侧,通过第一整流二极管D5、第二整流二极管D6和第一支持电容C3、第二支持电容C4后得到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和所述负压输出端COM,也就是附图3中的VISO端、COM端。VISO端-GND端为15V,COM端-GND端为-8V。
输出的VISO端同时也经过第三二极管D3后连接到电源芯片IC1的VIN引脚,作为电源芯片IC1的供电电源,确认电源芯片IC1的电源电压稳定。同时经过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分压后连接到电源芯片IC1的反馈电压端VFB,通过电源芯片IC1内部的反馈补偿设置,确保作为反馈电压的VISO电压的稳定。同时电源芯片IC1也通过电压采集端CS采集第三电阻R3的分压,进行电源的过流保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假负载R7与第二假负载R8可以为电阻,防止无负载时电压不稳定。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仅仅是对第一假负载R7与第二假负载R8的类型进行举例说明,但是并不加以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能够起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可。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工人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三相电源,每一相均设置有IGBT上管和IGBT下管;
隔离驱动电路(1),设置有驱动原边和驱动副边,所述驱动副边包括上管驱动副边和下管驱动副边;所述IGBT上管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IGBT下管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低压电源(2),与所述驱动原边连接;
高压电源(3),设置有上管电压端和下管电压端,所述上管电压端与所述上管驱动副边连接,所述下管电压端与所述下管驱动副边连接;
冗余电源电路(4),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输入端与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通过钳位电路为所述下管电压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的电压输出端包括正压输出端(VISO)和负压输出端(COM),所述下管电压端包括下管正电压端和下管负电压端,所述钳位电路包括第一钳位电路(5)和第二钳位电路(6),
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通过所述第一钳位电路(5)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连接,在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
所述负压输出端(COM)通过所述第二钳位电路(6)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连接,在所述负压输出端(COM)的电压低于所述下管负电压端时导通,在所述负压输出端(COM)的电压高于所述下管正电压端时截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位电路(5)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感(L1),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朝向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所述第二钳位电路(6)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二二极管(D2)和第二电感(L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朝向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冗余电源电路(4)包括:
变压器(T1),设置有初级侧和次级侧;
所述初级侧的一端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通过开关电路接地;所述次级侧设置有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和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
开关管(Q1),设置有控制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控制端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端通过限流电阻(R9)接地,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初级侧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电源芯片(IC1),设置有输出端(DRV),所述输出端(DRV)通过第一电阻(R1)与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供电端(HV),所述供电端(HV)通过依次串接的稳压二极管(D7)和第二电阻(R2)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供电端(HV)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电压采集端(CS),所述电压采集端(CS)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在所述开关管(Q1)的第一端和限流电阻(R9)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电压输入端(VIN),所述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所述电压输入端(VIN)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输入端(VIN)通过第一电容(C1)接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通过串接的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还设置有反馈电压端(VFB),所述反馈电压端(VFB)连接在所述第四电阻(R4)和所述第五电阻(R5)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
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Q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通过第二电容(C2)与所述母线电压(UP)连接;
第六电阻(R6),与所述第二电容(C2)并联。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的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COM)。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整流二极管(D5),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二极管(D5)的阴极构成所述正压输出端(VISO);
第二整流二极管(D6),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6的阳极构成所述负压输出端COM,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D6)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假负载(R7),与所述第一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
第二假负载(R8),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所述连接端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侧还包括:
第一支持电容(C3),与所述第一假负载(R7)并联;
第二支持电容(C4),与所述第二假负载(R8)并联。
CN202210811200.XA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Pending CN1150272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1200.XA CN115027274A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1200.XA CN115027274A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274A true CN115027274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8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1200.XA Pending CN115027274A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27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7415A (ja) * 2011-06-10 2012-12-27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および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N103066681A (zh) * 2011-10-20 2013-04-24 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驱动器主控板冗余电源
CN105099289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
CN108565839A (zh) * 2018-03-08 2018-09-21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igbt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
CN210608678U (zh) * 2019-10-17 2020-05-2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主控的冗余供电装置及风能变流器
CN113067529A (zh) * 2019-12-31 2021-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421819A (zh) * 2021-12-17 2022-04-29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逆变器供电电路、车载逆变器和车辆
WO2022143044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源智信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钳位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7415A (ja) * 2011-06-10 2012-12-27 Honda Motor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回路および電動機の制御装置
CN103066681A (zh) * 2011-10-20 2013-04-24 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交流驱动器主控板冗余电源
CN105099289A (zh) * 2015-09-23 2015-11-25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电路
CN108565839A (zh) * 2018-03-08 2018-09-21 精进电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igbt驱动电路及电机控制器
CN210608678U (zh) * 2019-10-17 2020-05-22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风机主控的冗余供电装置及风能变流器
CN113067529A (zh) * 2019-12-31 2021-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机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WO2022143044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华源智信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 钳位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21819A (zh) * 2021-12-17 2022-04-29 上海金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逆变器供电电路、车载逆变器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8753B2 (en) Inverter device
KR20170126053A (ko) 양방향 파워링이 가능한 차량용 충전기,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전력 공급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774215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7965526B2 (en) Self powered supply for power converter switch driver
EP2845762A1 (en)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s
EP4258533A1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solar photovoltaic inverter
US20150229218A1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US10023052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EP3823131A1 (en) Controller for charger device, charger device and method
US20200274399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non-contact power supplying system
CN115027274A (zh) 一种电源驱动电路
WO2023124003A1 (zh) Dcdc变换模块的硬件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22447B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WO2006095529A1 (en) Voltage conversion device, motor driv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oltage converter
KR20210010699A (ko) 차량용 전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3895381A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US11012021B2 (en) Inverter device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for, and motor driving system
CN116762267A (zh) 电力转换装置
CN113872316A (zh)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及车辆
CN113895380B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CN211296559U (zh) 辅助电源系统、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CN220754413U (zh) 一种交流供电电路及逆变器辅助供电系统
CN219883712U (zh) 直流充电桩以及直流充电桩系统
CN113895382B (zh) 车辆供电电路、设备及汽车
CN220933066U (zh) 一种高压检测电路与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