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7024B -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7024B
CN115027024B CN202210572625.XA CN202210572625A CN115027024B CN 115027024 B CN115027024 B CN 115027024B CN 202210572625 A CN202210572625 A CN 202210572625A CN 115027024 B CN115027024 B CN 115027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force
calculating
locking force
tens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26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7024A (zh
Inventor
黎秀郁
郭少炎
詹高城
卢全武
莫玉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Zhuhai Gree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57262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70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7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7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70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45/7653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mould clamping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294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 B29C2945/76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29C2945/76822Phase or stage of control
    • B29C2945/76869Mould clamping, compression of the cav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注塑机常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导致设备的寿命损耗,能耗增大的技术问题。该锁模力修正方法包括: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若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则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锁模力。本发明当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证明锁模力过大,通过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的方式来减小锁模力,能够防止注塑机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有利于设备及模具的长寿命,减少了注塑机的能耗。

Description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背景技术
参见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注塑机包括调模板1、电子尺拉板2、锁模力传感器3、电子尺4、机铰5、哥林柱6、机架7、定模板8。注塑机包括受压系统和受拉系统,其中受压系统包括模具、机铰5与模板,受拉系统包括哥林柱6、前端螺母、调模螺母。
注塑机的锁模力是指,注射时为克服型腔内熔体对模具的涨开力,注射机施加给模具的锁紧力。当原料以高压注入模穴内时会产生一个撑模的力量,该撑模的力为胀模力,因此注塑机的锁模单元必须提供足够的“锁模力”使模具不至于被撑开。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注塑机设备常常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导致设备的寿命损耗,能耗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注塑机常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导致设备的寿命损耗,能耗增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所述修正方法包括:
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若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则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
优选的,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包括:
分别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所述胀模力。
优选的,所述分别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所述胀模力,包括:
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并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分别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所述胀模力,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Q2
其中,Q为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分别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所述胀模力,包括: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胀模力,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所述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Q为对应的所述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包括:
获取计算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考数据,所述参考数据包括:
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以及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δ。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L1=L0+δ计算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其中:δ表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所述受拉系统的刚度CL1:
其中,CL0为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所述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L0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包括:
获取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每根所述哥林柱的受力F1,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受拉系统的伸长量λL1
其中,n为注塑机中哥林柱的根数,CL0为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获取有效机铰收缩量S,计算所述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y1
其中,所述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
优选的,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所述受压系统的刚度Cy1
其中,n为注塑机中所述哥林柱的根数,S为有效机铰收缩量,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Q为对应的所述锁模力。
优选的,所述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包括:
设所述设定值为a,令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k=a;
根据调整受压系统的压缩量,并计算调整后所述受压系统压缩量
根据调整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并计算调整后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量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所述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当模具贴合时机铰有效收缩量为从而得到合适的目标锁模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锁模力修正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需合理才能成型产品,否则模具存在过早失效的风险;当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证明锁模力过大,通过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的方式来减小锁模力,能够防止注塑机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有利于设备及模具的长寿命,减少了注塑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注塑机受力形变示意图;
图3是锁模力修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调模板;2、电子尺拉板;3、锁模力传感器;4、电子尺;5、机铰;6、哥林柱;7、机架;8、定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高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能够防止注塑机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有利于设备及模具的长寿命,减少了注塑机的能耗。
下面结合图2-图3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该修正方法包括:
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若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大于设定值,则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锁模力。
其中,上述“对应锁模力”为需要待测定其是否合适的锁模力;上述设定值a是锁模力合理与否临界情况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设定值a可以使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总结后的统计数据,在此对其具体数值不做限定,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统计数据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的锁模力修正方法,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需合理才能成型产品,否则模具存在过早失效的风险;当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证明锁模力过大,通过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的方式来减小锁模力,能够防止注塑机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有利于设备及模具的长寿命,减少了注塑机的能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包括:分别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胀模力F,从而计算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k。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分别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胀模力,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
其中,Q为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胀模力F,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Q为对应的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由上述两式可见,在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对应锁模力下的胀模力F与受拉系统的刚度CL1、受压系统的刚度Cy1有关,因此,需要分别对受拉系统的刚度CL1、受压系统的刚度Cy1进行计算。
下面详述上述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对应锁模力下的胀模力F的公式推导过程及原理:
注塑机中的哥林柱为受拉系统的一部分,直杆在轴向拉力作用下,将引起轴向尺寸的增大和横向尺寸的缩小。设等直杆的原长度为l,横截面面积为A。在轴向拉力F作用下,长度由l变为l1。则杆件在轴线方向的伸长为:
ΔL=L1-L; (a);
将ΔL除以l得杆件轴线方向的线应变:
ε=ΔL/L; (b);
此外,在杆件横截面上的应力为:
σ=F/A (c);
根据胡克定律,σ=Eε (d);其中,E为弹性模量;
将公式(b)、(c)代入公式(d),得到
其中,上述分母即是刚度。
设合模过程中,凹模与凸模刚接触时机铰的收缩量为S;合模力建立结束时,受拉系统的伸长量为λL,受压系统的压缩量为λy。那么,有关系式(1):
S=λLy (1)
根据公式(e),受拉系统中每根哥林柱的刚度为受拉系统中有n根哥林柱,那么受拉系统的刚度为:/>
其中,d为哥林柱直径,L为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显然,刚度与长度成反比。哥林柱在整个长度上不是一个直径的,有缩颈部分,哥林柱左右两端有一段螺纹,严格来说,单位长度上哥林柱的伸长是不相等的,整个哥林柱的伸长有螺纹的弯曲变形的贡献。实际上,产生伸长的哥林柱准确长度很难确定,但哥林柱的伸长△L及轴向受力F容易测定。考虑到哥林柱螺纹、卸荷槽等对刚度的影响,用名义长度L0作为计算刚度参考长度,L0这样得来,在一定的合模力及试机假模下,测出哥林柱的伸长量△L0,测出哥林柱的受力F0,令:
该式根据公式(e)得到;
那么,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
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
其中,上述在一定的合模力及试机假模下,哥林柱的受力F0可以使用锁模力传感器来测量,哥林柱d的直径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
应当理解的是,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在注塑机出厂前是设定好的,上述两个参照数值可直接由注塑机系统上获取。
在一定的合模力及试机假模下,假设模具的厚度为H0,对应该厚度H0的模具,注塑机系统可以根据上述公式(3)、(4)计算得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但是,实际在注塑机上的模具厚度并不一定与试机假模状态下模具的厚度H0相等,如何计算当注塑机上的实际模具厚度为H1,H1≠H0时,如何计算实际受拉系统的刚度CL1、受压系统的刚度Cy1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CL1时,由于不同的模具厚度,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不同;当L1≠L0时(此时注塑机上的实际模具厚度H1与试机假模状态下模具的厚度H0不相等),受拉系统的刚度CL1为:
上述公式(5)是根据以下原理得来的:
根据公式(e),表示刚度,则:
两种情况下EA相等,则,CL0L0=CL1L1
从而得到:
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L0+δ, (6)
其中,δ为电子尺4相对L0位置时的电子尺伸出量的改变量,正值或负值,在调模结束或开模结束时直接获取。
故,可以根据公式(6)计算出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从而根据公式(5)计算出受拉系统的刚度CL1.
设上述模厚模具H1在对应锁模力下测得哥林柱的受力是F1(可以用锁模力传感器来测量),那么,受压系统刚度Cy1的计算为:
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将公式(5)代入下式
根据公式(1),受压系统的压缩量:
根据公式(7),受压系统刚度:
其中,n为哥林柱的数量,Q为注塑机的对应锁模力,S为机铰收缩量。其中,对应锁模力下测得哥林柱的受力F1可直接测得,机铰收缩量S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的传动关系计算得到,此为本领域内的熟知技术,可以在自动注塑机上直接获取,在此不做赘述。
故,可以根据公式(7)计算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λL1,由公式(8)计算出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y1,从而由公式(9)计算出受压系统的刚度CL1
下列步骤为计算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比值k的过程:
设注射过程中,最大锁模力为Q1,如图2,图2是注塑机受力形变示意图;图中,对应实际的锁模力Q不超过最大锁模力Q1,胀模力F与模具形变力Q2之和为最大锁模力Q1,△λ表示受涨模力F时,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也是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
根据图2中,刚度相当于直线方程的斜率,根据图2中角度α的斜率,得到:
根据最大锁模力Q1,计算涨模力F:
参见图2,图中对应刚度相当于对应直线方程的斜率,图2中涨模力F的大小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Δλ·Cy1、Δλ·CL1;因此,
胀模力F:
模具形变力Q2
则将公式(10)、(11)代入下式,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以上为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对应锁模力下的胀模力F的公式推导过程及原理。
参见图3,下面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计算受拉系统刚度的参考数据,该参考数据包括:
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以及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δ。
其中,δ为电子尺4相对L0位置时的电子尺伸出量的改变量,正值或负值,在调模结束或开模结束时直接获取,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可直接由注塑机系统上的出厂信息获取。
步骤S20:计算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
计算时,根据公式(6)L1=L0+δ,得出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其中:δ表示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
步骤S30: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CL1
计算时,根据公式(5)得出受拉系统的刚度CL1。其中,CL0为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L0
步骤S40:计算受拉系统的伸长量λL1
计算时,获取在对应锁模力下每根哥林柱的受力F1,可由锁模力传感器来测量,并根据公式(7)得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λL1。其中,n为注塑机中哥林柱的根数,CL0为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在步骤S30已经计算出。
步骤S50:获取有效机铰收缩量S,计算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y1
其中,受压系统的压缩量由公式(8)得到,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在步骤S40中已经计算出。
步骤S60: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Cy1
计算时,根据公式(9)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Cy1,其中,n为注塑机中哥林柱的根数,一般为4根;S为有效机铰收缩量,直接获取;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在步骤S50中已经计算出;Q为对应的锁模力。
步骤S70:分别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胀模力F。
其中,胀模力F由公式(11)计算得来;
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Q2由公式(12)计算得来。
步骤S80:计算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k,由公式(13)计算得来。
步骤S90:判断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k,是否大于设定值a。
步骤S100:若否,保持当前状态运动;若是,则另比值k=a,a为上述设定值,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锁模力。能够防止注塑机设备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有利于设备及模具的长寿命,减少了能耗。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上述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锁模力,包括:
设上述设定值为a,令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k=a;
根据调整受压系统的压缩量,并计算调整后受压系统需要的压缩量/>其中,该表达式由公式(13)变形得出;
根据调整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并计算调整后受拉系统需要的伸长量其中,该表达式由公式(7)、公式(9)变形得出。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当模具贴合时机铰有效收缩量为从而得到合适的目标锁模力。
通过上述减小模具形变力Q2与胀模力F的比值k,调整受压系统的压缩量、调整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即调整机铰收缩量的方式,能够将会锁模力调节至合适的范围,防止注塑机设备在远大于实际需要的锁模力下运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控制模块,用于在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锁模力。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上述相关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塑机,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可执行程序,以实现上述锁模力修正方法的步骤。
上述存储器中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上述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中各个模块。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中的其他模块单元,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注塑机,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程序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锁模力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方法包括:
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并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
分别计算对应锁模力下的模具形变力、胀模力;
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若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则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
其中: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模具形变力Q2
其中,Q为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对应所述锁模力下的所述胀模力: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所述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Q为对应的所述锁模力,Q1为注射过程中的最大锁模力,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所述受拉系统的刚度CL1:
其中,CL0为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L0
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包括:
获取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每根哥林柱的受力F1,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受拉系统的伸长量λL1
其中,n为注塑机中哥林柱的根数,CL0为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L0为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1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
所述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包括:
设所述设定值为a,令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k=a;
根据,调整受压系统的压缩量,并计算调整后所述受压系统压缩量/>
根据,调整受拉系统的伸长量,并计算调整后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量/>
其中,△λ为受胀模力F作用时,所述受拉系统的伸长增加量,即所述受压系统压缩的减少量,CL1为受拉系统的刚度,Cy1为受压系统的刚度;
当模具贴合时机铰有效收缩量为,从而得到合适的目标锁模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模力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包括:
获取计算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考数据,所述参考数据包括:
所述受拉系统刚度的参照刚度值CL0、所述受拉系统产生形变长度的参照长度值L0,以及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模力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受拉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计算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产生形变的长度L1,其中:δ表示在对应所述锁模力下哥林柱相对于参照长度值L0的长度改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模力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获取有效机铰收缩量S,计算所述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y1
其中,所述受压系统的压缩量,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模力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受压系统的刚度,还包括: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所述受压系统的刚度Cy1
其中,n为注塑机中所述哥林柱的根数,S为有效机铰收缩量,λL1为受拉系统的伸长量,Q为对应的所述锁模力。
6.一种锁模力修正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锁模力修正方法的步骤,该控制装置包括:
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对应锁模力下模具形变力与胀模力的比值;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模具形变力与所述胀模力的比值大于设定值时,减小机铰有效收缩量,进而减小所述锁模力。
7.一种注塑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锁模力修正方法的步骤。
CN202210572625.XA 2022-05-24 2022-05-24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Active CN1150270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625.XA CN115027024B (zh) 2022-05-24 2022-05-24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2625.XA CN115027024B (zh) 2022-05-24 2022-05-24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024A CN115027024A (zh) 2022-09-09
CN115027024B true CN115027024B (zh) 2023-11-03

Family

ID=8312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2625.XA Active CN115027024B (zh) 2022-05-24 2022-05-24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702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22820A (ja) * 1986-03-26 1987-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スチツクの成形方法
JP2004025457A (ja) * 2002-06-21 2004-01-29 Toyota Motor Corp 射出成形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9632172A (zh) * 2018-12-03 2019-04-16 宁波铝台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机模具中心受力偏差率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297344A (zh) * 2020-10-15 2021-02-0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注塑机的调模方法及装置
CN112959634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设定注塑机最优锁模力的方法
CN113001920A (zh) * 2021-02-25 2021-06-2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液压式合模机构最优锁模力的设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22820A (ja) * 1986-03-26 1987-09-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スチツクの成形方法
JP2004025457A (ja) * 2002-06-21 2004-01-29 Toyota Motor Corp 射出成形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CN109632172A (zh) * 2018-12-03 2019-04-16 宁波铝台精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铸机模具中心受力偏差率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2297344A (zh) * 2020-10-15 2021-02-02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注塑机的调模方法及装置
CN112959634A (zh) * 2021-02-04 2021-06-1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设定注塑机最优锁模力的方法
CN113001920A (zh) * 2021-02-25 2021-06-2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液压式合模机构最优锁模力的设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7024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2833B (zh)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orming method
JP4704064B2 (ja) 型締装置及び成形機
US9597827B2 (en) Mold clamping force setting device and mold clamping force setting method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115027024B (zh) 锁模力修正方法、控制装置及注塑机
EP0426844B1 (en) Adjustment of mold clamping force
JP4805994B2 (ja)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設定方法
JPH11319971A (ja) プレス成形における皺発生予測方法
CN110712345A (zh) 合模力的动态适配
FI96749C (sv) Formverktyg
JPS61255755A (ja) 型締力調整装置
JP3242796B2 (ja) 型締力測定センサの故障検出方法
CN115157537A (zh) 一种泡沫塑料成型机的模缝智能校正方法
CN108068284B (zh) 用于测定膨胀力的引入点的位置的方法
JP5485192B2 (ja) 型締力の適否判定方法および型締力調整方法
JP6920494B1 (ja) トグル式型締装置の型締力調整方法
CN220534915U (zh) 透镜的矫正工装及矫正系统
JP2020146847A (ja) 射出成形機および型厚算出方法
CN113001921B (zh) 一种肘杆式合模机构的最优锁模力的设定方法
JP2001239563A (ja) トグル式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調整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3807008B2 (ja) 最適プレス条件データ算出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の結果を用いたプレス成形方法
JP2013031952A (ja) トグル式射出成形機のセッティング方法及び成形方法
CN215203221U (zh) 一种具有矫正功能的手机壳模胚
CN212525661U (zh) 一种有效提升折弯精度的模具结构
CN105599257A (zh) 一种二板式注塑机模厚实时补偿调整方法
JP3939067B2 (ja) トグル式射出成形機の型締力設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