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845B -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845B
CN115022845B CN202210675249.7A CN202210675249A CN115022845B CN 115022845 B CN115022845 B CN 115022845B CN 202210675249 A CN202210675249 A CN 202210675249A CN 115022845 B CN115022845 B CN 115022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user
operator
car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524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845A (zh
Inventor
宋玉珊
张成岩
高一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524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5Protecting application or service provisioning, e.g. securing SIM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7Managing security policies for mobile devices or for controlling mobil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8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ecure binding, e.g. securely binding identity modules to devices,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本发明结合用户终端信息和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类别识别,以及特定类别用户的有效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拥有电子通信设备的用户类别也越来越多样,不同的用户类别有不同的支付等行为能力,在运营商针对用户开展营销时,如果不能准确识别特定类别的用户及其具有支付能力的联系人,则会使得营销缺乏针对性,不能带来预期效果,还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有结合电子通讯设备的特点判断用户类别的方案,使得识别不同类别的用户的准确性不够,继而无法进一步针对特定类别的用户确定有效的联系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识别不同类别的用户的准确性不够,继而无法进一步针对特定类别的用户确定有效的联系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应用于运营商平台,包括:
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任一终端的连接信息时,获取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
针对所述终端,存储所述终端信息与所述运营商卡信息的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终端信息具体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所述运营商卡信息具体为:运营商卡号码;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具体为:用户身份证号码。
优选地,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儿童终端,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优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属于非儿童终端,则获取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优选地,所述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年龄是否位于预设年龄段;
如果所述用户年龄位于预设年龄段,则进一步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存在多个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则获取每一第二运营商卡与第一运营商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通信次数;
将对应通信次数最多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平台,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系统,包括:
运营商平台,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第一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与所述运营商平台连接,以使所述运营商平台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
第二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与所述运营商平台连接,以使所述运营商平台获取所述第二终端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结合用户终端信息和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类别识别,以及特定类别用户的有效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运营商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和附图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可以理解的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的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与本发明无关的部分未在附图中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每个单元、模块可仅对应一个实体结构,也可由多个实体结构组成,或者,多个单元、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实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所标注的功能、步骤可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流程图和框图中,示出了按照本发明各实施例的系统、装置、设备、方法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代表一个单元、模块、程序段、代码,其包含用于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可执行指令。而且,框图和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或方框的组合,可用实现规定的功能的基于硬件的系统实现,也可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可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单元、模块可位于处理器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应用于运营商平台,包括:
S21、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任一终端的连接信息时,获取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
针对所述终端,存储所述终端信息与所述运营商卡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信息具体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所述运营商卡信息具体为:运营商卡号码;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具体为:用户身份证号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儿童终端,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面对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用户拥有电子通信设备(手机、儿童手表等)的情况,为青少年/儿童用户提供的服务有别于其它用户,例如针对青少年/儿童用户的营销活动,需要以其成年家长作为营销对象(联系人),将营销套餐推送给其成年家长,因此,有必要对青少年/儿童用户及其联系人(即能够为青少年/儿童用户通信行为付费的人)进行识别,根据此需求,结合青少年/儿童用户使用的用户终端通常为儿童终端的特点,运营商通过其平台首先识别使用第一类型的终端(儿童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的如下步骤:
S01:预先建立终端信息库,具体地,在运营商平台建立终端信息库,在终端信息库中存储包括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前8位和终端品牌、终端型号、终端类别的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可以从GSMA(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lliance,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工信部等处获得,所述终端类别可以为手机、儿童手表、PAD等;
S02:存储运营商卡信息和终端信息的对应关系,具体地,通过运营商平台接收用户的终端信息,并存储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和终端信息的对应关系,用户的终端信息为终端的IMEI信息,可以在终端开机、请求业务等情况下上报给平台,平台存储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和终端信息的对应关系,可以为“运营商卡号码-IMEI”的对应关系;
S03:判断第一终端是否为儿童终端,具体地,可以在步骤S02接收到用户端终端信息之后,即判断该用户的终端是否为儿童终端,根据第一终端的IMEI前8位匹配步骤S01中的终端信息库,获得第一终端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终端类别,若终端类别为“儿童手表”或者终端品牌为“儿童品牌”等,则识别第一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对应的用户为青少年/儿童用户(第一类用户),并进入步骤S04,所述儿童品牌可以为小天才、360、阿巴町等,否则进入步骤S08:结束流程;
S04:获取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地,运营商平台通过查询获得第一运营商卡对应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青少年/儿童用户通常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办理登记用户身份信息),第一运营商卡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为用户开卡时的身份证号码信息,在运营商平台会存储运营商卡信息(通常使运营商卡号码等)与用户身份信息(通常是登记的身份证号码等)的对应关系。
S22、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属于非儿童终端,则获取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年龄是否位于预设年龄段;
如果所述用户年龄位于预设年龄段,则进一步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终端信息、第一终端信息、第二终端信息)具体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所述运营商卡信息(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运营商卡信息、第一运营商卡信息、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具体为:运营商卡号码;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具体为:用户身份证号码。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针对已经确定的青少年/儿童用户在运营商处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运营商平台进一步执行如下步骤:
S05:判断用户身份信息显示是否大于18岁,具体地,可以根据身份证号码信息判断是否大于18岁,若大于18岁则进入步骤S06,否则进入步骤S08:结束流程;
S06: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除第一运营商卡外的其它运营商卡中,对应终端为非儿童终端的第二运营商卡,具体地,根据年龄大于18岁的用户身份信息,查询获得其名下登记的除第一运营商卡外的其它运营商卡,其它运营商卡,可以是用户在同一运营商系统登记的运营商卡,也可以是用户在不同运营商系统登记的运营商卡,并逐一判断其它运营商卡对应的第二终端是否为非儿童终端,判断方法与步骤S03类似,根据步骤S02存储的运营商卡信息和终端信息的对应关系,获得其它运营商卡对应的第二终端信息,根据步骤S01建立的终端信息库,获得对应的第二终端是否为非儿童终端,如果为非儿童终端(也可以判断是否为儿童终端,如果不为儿童终端,则为非儿童终端),则确定对应的运营商卡为第二运营商卡,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第二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对应的用户为成年用户(第二类用户)。
S23、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存在多个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则获取每一第二运营商卡与第一运营商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通信次数;
将对应通信次数最多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在获得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后,可以确定第二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终端用户(成年用户)的有效联系信息,第二终端用户(也是第二运营商卡用户)为第一终端的用户(也是第一运营商卡用户)的有效联系人,如图2所示,如果步骤S06确定某一青少年/儿童用户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有多个对应非儿童终端的第二运营商卡,则进一步执行步骤S07:确定与第一运营商卡联系最密切的第二运营商卡为第一运营商卡用户的联系人卡,具体地,所述最密切是指第一运营商卡与第二运营商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通信次数最多,通信次数可以为主叫、被叫、短信、彩信等通信方式的和,一定时间间隔可以为1个月、2个月等,例如,用户A名下有3张运营商卡,其运营商卡号码和终端IMEI前8位对应的终端类别分别为:“18611111111-儿童手表”、“13922222222-手机”、“13933333333-手机”,且18611111111和13933333333联系最密切,则运营商平台会将18611111111对应用户识别为青少年/儿童用户,将13933333333识别为青少年/儿童用户的联系人的手机号码。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结合用户终端、运营商卡开户信息和通信情况,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年龄段识别和特殊年龄段用户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为不同年龄段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虽然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以青少年/儿童用户为第一类用户,以其成年家长为第二类用户,而在实践中,本发明也可以拓展第一类用户和第二类用户的属性,例如,第一类用户为老年用户,第二类用户为其成年子女等,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应用场景。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商平台,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22,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21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识别模块23,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2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运营商平台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
当接收到任一终端的连接信息时,获取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
针对所述终端,存储所述终端信息与所述运营商卡信息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信息具体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所述运营商卡信息具体为:运营商卡号码;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具体为:用户身份证号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21,具体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第二获取单元,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儿童终端,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
第三获取单元,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连接,用于获取与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查询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第一判断子单元,与所述第一查询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模块22,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第五获取单元,与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五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第六获取单元,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属于非儿童终端,则获取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获取单元,具体包括:
第三判断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年龄是否位于预设年龄段;
第四获取子单元,与所述第三判断子单元连接,用于如果所述用户年龄位于预设年龄段,则进一步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第二判断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查询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23,具体包括:
第七获取单元,用于如果存在多个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则获取每一第二运营商卡与第一运营商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通信次数;
确定单元,用于将对应通信次数最多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装置,包括存储器10和处理器20,所述存储器1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20运行所述存储器1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20执行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其中,存储器10与处理器20连接,存储器10可采用闪存或只读存储器或其他存储器,处理器20可采用中央处理器或单片机。
所述存储器10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系统,包括:
运营商平台2,用于执行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第一终端1及其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11,与所述运营商平台2连接,以使所述运营商平台2获取所述第一终端1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一运营商卡11信息;
第二终端3及其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31,与所述运营商平台2连接,以使所述运营商平台2获取所述第二终端3的类型以及所述第二运营商卡31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1-4提供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结合用户终端信息和用户运营商卡信息,实现对运营商卡用户类别识别,以及特定类别用户的有效联系人识别,以作为后续针对不同类别用户提供不同服务的基础,进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运营商平台,包括:
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所述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属于非儿童终端,则获取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任一终端的连接信息时,获取所述终端的终端信息以及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
针对所述终端,存储所述终端信息与所述运营商卡信息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信息具体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
所述运营商卡信息具体为:运营商卡号码;
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具体为:用户身份证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终端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属于儿童终端,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
获取与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身份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一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属于儿童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登记的用户年龄是否位于预设年龄段;
如果所述用户年龄位于预设年龄段,则进一步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存在多个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则获取每一第二运营商卡与第一运营商卡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通信次数;
将对应通信次数最多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8.一种运营商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属于儿童终端的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属于非儿童终端的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运营商卡信息识别为所述第一终端的用户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使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登记的其它运营商卡信息;
第五获取单元,与所述第四获取单元连接,用于获取其它运营商卡信息对应的第二终端的第二终端信息;
第二判断单元,与所述第五获取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第六获取单元,与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连接,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终端属于非儿童终端,则获取对应的运营商卡信息为第二运营商卡信息;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具体包括:
第二查询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信息查询预先存储的终端信息库,获得所述第二终端对应的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
第二判断子单元,与所述第二查询子单元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终端品牌、终端型号和终端类别至少之一判断所述第二终端是否属于非儿童终端。
9.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10.一种用户联系人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营商平台、第一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一运营商卡,和第二终端及其对应的第二运营商卡,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
CN202210675249.7A 2022-06-15 2022-06-15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5022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5249.7A CN115022845B (zh) 2022-06-15 2022-06-15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5249.7A CN115022845B (zh) 2022-06-15 2022-06-15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845A CN115022845A (zh) 2022-09-06
CN115022845B true CN115022845B (zh) 2023-07-07

Family

ID=83074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5249.7A Active CN115022845B (zh) 2022-06-15 2022-06-15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284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104A (zh) * 2012-09-20 2013-01-2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个用户识别卡的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05407204A (zh) * 2015-10-23 2016-03-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智能手表通讯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手表
CN106454723A (zh) * 2016-09-09 2017-02-22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加速度计的儿童监护方法
WO2018018798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间监听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9788017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跨品牌儿童手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03520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儿童手表的安全防拐方法和装置
CN109951839A (zh) * 2019-02-27 2019-06-2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移动设备的联系人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24713A (zh) * 2019-06-12 2019-09-10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儿童手表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CN113067732A (zh) * 2021-03-23 2021-07-02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网行为管理控制方法
CN113179490A (zh) * 2021-04-20 2021-07-27 孙为新 一种紧急拨号技术和轨迹跟踪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5108B2 (en) * 2019-08-02 2022-11-08 PB, Inc. Private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92104A (zh) * 2012-09-20 2013-01-23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多个用户识别卡的绑定方法及系统
CN105407204A (zh) * 2015-10-23 2016-03-16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智能手表通讯录的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手表
WO2018018798A1 (zh) * 2016-07-27 2018-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间监听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CN106454723A (zh) * 2016-09-09 2017-02-22 常州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加速度计的儿童监护方法
CN109788017A (zh) * 2017-11-15 2019-05-2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跨品牌儿童手表信息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03520A (zh) * 2017-12-11 2019-06-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儿童手表的安全防拐方法和装置
CN109951839A (zh) * 2019-02-27 2019-06-28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移动设备的联系人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0224713A (zh) * 2019-06-12 2019-09-10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智能儿童手表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CN113067732A (zh) * 2021-03-23 2021-07-02 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网行为管理控制方法
CN113179490A (zh) * 2021-04-20 2021-07-27 孙为新 一种紧急拨号技术和轨迹跟踪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儿童安全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蒙晓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辑》;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845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48943B (zh) 双卡终端中异网卡的识别方法及服务器
EP0467534B1 (e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6570014B (zh) 用于确定用户的家庭属性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US950388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ing subscriber mode through identifying IMSI
CN112866192B (zh) 一种识别异常聚集行为的方法及装置
CN112464198A (zh) 一种身份识别预处理、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11049822B (zh) 短信验证码发送方法、装置、短信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8696873B (zh) 虚假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2203220B (zh) Imei所属终端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5022845B (zh) 用户联系人识别方法、运营商平台、装置及系统
CN108197958A (zh) 统计线下黄牛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21137B (zh) 双卡终端的用户号码使用类型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1730108B (zh) 侦测通讯装置遗失位置的系统及方法
CN108601098B (zh) 双卡终端的网络制式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05474674A (zh) 针对移动网络设备的网络运营商的自动检测
CN116471582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一人多卡用户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9525698A (zh) 一种sim卡识别配置方法、存储介质及手机
EP197870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to inform of database update on a terminal system of an end-user
CN112257776B (zh) 终端推荐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620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579985A (zh) 远程写卡方法、写卡终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9561406B (zh) 一种sim卡的选择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4205820A (zh) 携带伪基站的可疑用户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0933660A (zh) 国别信息确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2653998B (zh) 终端设备丢失定位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