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446B -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446B
CN115022446B CN202111176336.XA CN202111176336A CN115022446B CN 115022446 B CN115022446 B CN 115022446B CN 202111176336 A CN202111176336 A CN 202111176336A CN 115022446 B CN115022446 B CN 115022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terminal equipment
user
mobile 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63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446A (zh
Inventor
毛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63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by selecting functions from two or more displayed items, e.g. menus or ic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解决隐私应用的数据安全问题,同时,保障机主访问隐私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效率。具体方案为:在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在显示第一界面期间,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终端设备接收在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操作;在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第二界面包括第一图标;第一界面不包括第一图标;在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不显示第二界面。

Description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如,手机)中可安装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各类应用服务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便利。
相关技术中,在手机解锁后,任何人都可无差别地启用手机中的应用程序。然而,手机内的应用程序包括隐私应用,如,涉及用户隐私或财产的应用程序。在他人借用手机的场景下,上述隐私应用的数据安全难以保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提升隐私应用的数据安全的同时,保障机主访问隐私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和输入的密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界面不包括第一图标;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一图标;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示例性地,上述第一界面可以是解锁终端设备后直接显示的主界面,如,设备的桌面。终端设备对第一特征信息进行第一次鉴权。在通过第一次鉴权之后,可以解锁终端设备并显示第一界面。该第一界面中不包括隐私应用的第一图标,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隐私应用。之后,在终端设备显示第一界面期间,可以实时进行生物特征的采集。在采集到当前使用者的第二特征信息之后,可以进行第二次鉴权,在第二次鉴权通过的前提下,终端设备才可以依据用户的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
后续实施例中,可以将针对第二特征信息的鉴权称为第二次鉴权。当然,第二次鉴权可以不止一次,也就是说,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次鉴权可以周期性地执行的。此时,第二次鉴权的执行时机与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之间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换句话说,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后,需在最近执行的第二次鉴权通过的前提下,才会显示第二界面。否则,终端设备不响应该第一操作。
另外,在一些场景下,终端设备解锁前后,实际的使用者未改变。此时,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二特征信息也能够通过第二次鉴权。在此场景下,用户可以直接指示终端设备显示第二界面,从而,查看第二界面中隐私应用的第一图标,或者,启用隐私应用。
在另一些场景下,终端设备解锁前后,实际的使用者发生改变,如,终端设备解锁后被外借。在此场景下,终端设备在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可以依据用户的指示显示第二界面。在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时,不显示第二界面。从而,在终端设备外借的场景中,避免借用人查看隐私应用,提升隐私应用的数据安全的同时,保障机主访问隐私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效率。
又示例性地,上述第一界面还可以是应用程序的主界面,第二界面是应用程序的隐私界面。同样地,第一界面中不包括第一图标,而第二界面包括第一图标。其中,上述第一图标可以是启用应用程序中隐私功能的控件。而上述隐私功能可以是用户从应用程序的功能中选中的指定功能。比如,第一图标可以是聊天应用中用于查看聊天记录的控件。再比如,第一图标可以是拍照应用中查看历史照片的控件。
这样,终端设备在运行应用程序期间,可以限制未通过第二次鉴权的用户查看第二界面。从而,确保隐私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提升隐私应用的数据安全。另外,终端设备可以让通过第二次鉴权的用户,自由查看第二界面,并启用隐私功能。保障机主访问隐私应用程序的人机交互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二图标的跨屏移动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且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显示分别指示所述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的标识;所述第三界面为空白分屏;第三界面的访问权限与第一界面相同,用户仅需解锁终端设备,即可访问。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操作时,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二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指示选择所述第二界面的标识的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且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三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示例性地,第二界面是与第一界面的右侧相邻的用户界面时,上述跨屏移动操作可以是向右跨屏操作。又示例性地,第二界面是与第一界面的左侧相邻的用户界面时,上述跨屏移动操作可以是向左跨屏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通过第二次鉴权的前提下,用户可以通过跨屏移动操作,指示将第二图标移动至第二界面,如此,用户可以将普通的应用程序变为隐私应用。也即,第二用户可以便捷地提升第二图标所对应的应用程序的保密等级。当然,用户还可以通过跨屏移动操作,指示创建空白分屏,如,第三界面,并将第二图标移动至第三界面。
另外,在未通过第二次鉴权的前提下,用户通过跨屏移动操作,仅可以指示创建空白分屏,如,第三界面,并将第二图标移动至第三界面。有效地防止未权限人员管理第二界面中的应用图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界面与第二界面不相邻的情况下,比如,与第一界面相邻的用户界面为第五界面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述跨屏移动操作,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五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解锁且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在采集到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并完成针对所述第二特征信息的鉴权时,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二频率继续进行特征采集;其中,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动态的采集频率调整,实现低功耗的特征采集。这样,方便终端设备识别使用者是否出现变化的同时,减少能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第四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所述第四界面是与所述第一界面不同的用户界面;在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人脸面向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示例性地,第一界面是设备的主界面时,第四界面可以是第二界面、应用界面等。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界面是第一界面的分屏,故,第三界面可视为与第一界面相同。
又示例性地,第一界面是设备的应用程序的主界面时,第四界面可以是其他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该应用程序的其他界面、设备的主界面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还包括:在所述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期间,确定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人脸消失;所述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被遮挡;所述终端设备停止特征采集。
在上述实施例中,均能够进一步降低特征采集的能耗,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特征信息与解锁终端设备所用的第一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由于上述第一特征信息已是进过鉴权的特征,故,在第二特征信息与第一特征信息匹配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这样,避免将同一条第二特征信息与多条指示机主的特征数据进行多次比对,提高比对效率。
又示例性地,终端设备也可以将第二特征信息与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对,在比对出与第二特征信息匹配的预设特征信息时,可以确定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另外,解锁终端设备的第一特征信息是输入的密码时,可以通过将第二特征信息与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的方式,确定第二次鉴权是否通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包括一人。如,第二特征信息仅包括一张人脸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人数的识别,确定是否通过第二次鉴权,从而,提升鉴权的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特征;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所述穿戴设备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示例性地,指定的穿戴设备可以是经过认证授权的便携式设备,如,认证过的手环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通过检测是否与指定的穿戴设备通信,可以判断佩戴口罩的用户是否具有访问第二界面的权限。从而,提升终端设备进行用户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所接入的局域网络;在所述局域网络是标记为信任的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如,第二特征信息包括多张人脸特征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三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三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提醒信息;其中,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退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操作;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显示第一验证界面;其中,所述第一验证界面用于提示所述用户配合采集第四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终端设备采集到所述第四特征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依据预设特征信息对所述第四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在所述第四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主动触发鉴权,提高鉴权的准确性,增加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基于用户输入密码完成解锁时,终端设备不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操作之后,可以显示第一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采集第四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四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终端设备采集到所述第四特征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依据预设特征信息对所述第四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在所述第四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操作为多指滑动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界面的导航栏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一导航标识;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导航标识。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能够更好的隐藏第二界面,提供第二界面的隐蔽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相邻时,所述第一操作可以是具有滑动轨迹的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终端设备不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第一操作的滑动轨迹,控制所述第一界面阻尼滑动;在阻尼滑动停止之后,控制第一界面回弹到原显示位置,这样,终端设备可以继续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的右侧相邻时,如,第二界面是第一界面的右侧屏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左滑操作;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的左侧相邻时,如,第二界面是第一界面的左侧屏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右滑操作。在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不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长按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和输入的密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第一图标;所述第一图标具有隐私标记;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图标的第四操作时,显示第二验证界面;所述第二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进行应用使用鉴权;在通过所述应用使用鉴权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一应用所对应的应用界面;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终端设备对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也包括所述第一图标;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用户对所述第二界面中的第一图标的第五操作;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五操作,显示所述第一应用所对应的应用界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和输入的密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界面包括第一应用的第一图标;所述第一图标具有隐私标记;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图标的第四操作时,显示第二验证界面;所述第二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进行应用使用鉴权;在通过所述应用使用鉴权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响应用户的操作,显示第一界面。在显示第一界面期间,终端设备接收用户的第一操作。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也包括所述第一图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在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和输入的密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界面不包括第一图标;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接收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一图标;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不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采集第二特征信息之后,在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相邻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二图标的跨屏移动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显示分别指示所述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的标识;所述第三界面为空白分屏;在接收到第二操作时,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二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指示选择所述第二界面的标识的操作;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三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解锁且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在采集到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并完成针对所述第二特征信息的鉴权时,按照第二频率继续进行特征采集;其中,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从第四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按照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所述第四界面是与所述第一界面不同的用户界面;在检测到人脸面向所述显示屏时,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按照所述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期间,确定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人脸消失;按照所述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确定显示屏被遮挡,停止特征采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之前,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包括一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特征;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所述穿戴设备未连接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检测所接入的局域网络;在所述局域网络是标记为信任的网络时,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期间,采集第三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第三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显示提醒信息;其中,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退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到第三操作;
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显示第一验证界面;其中,所述第一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采集第四特征信息;所述第四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采集到所述第四特征信息的情况下,依据预设特征信息对所述第四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在所述第四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操作为多指滑动操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界面的导航栏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一导航标识;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导航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相邻时,所述第一操作为可以是具有滑动轨迹的操作,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用于:依据所述第一操作的滑动轨迹,控制所述第一界面阻尼滑动;在阻尼滑动停止之后,继续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的右侧相邻时,如,第二界面是第一界面的右侧屏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左滑操作;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的左侧相邻时,如,第二界面是第一界面的左侧屏时,所述第一操作包括右滑操作。在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不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长按操作。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再或者,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上述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或者,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再或者,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三方面。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个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均应用于上文所提供的对应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的桌面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图之三;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图之四;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示例图之五;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三;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四;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五;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六;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七;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八;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九;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能耗策略采集人脸特征的原理示例图之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能耗策略采集人脸特征的原理示例图之二;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能耗策略采集人脸特征的原理示例图之三;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的显示示例图之十;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管理方法的一种实现流程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其中,终端设备内安装有应用程序,不同应用程序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应用服务。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应用服务,终端设备的桌面上显示有各个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上述应用图标为应用程序的启动接口。终端设备接收到用户对应用图标的操作,可运行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显示该应用程序的应用界面。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如,手机)中所有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均显示于桌面101。这些应用图标无论显示在桌面任何地方,手机解锁后,任何人都可以查找到这些应用图标,并启用对应的应用程序。
对于大部分机主(手机的主用户)而言,不希望手机内的部分应用程序(如,称为隐私应用)被其他人(如,非机主)查看和使用。其中,上述隐私应用又可称为第一应用,可以由机主指定,可以是涉及隐私、财产、工作动态的应用,比如,股票、论坛、聊天和招聘等应用程序。
然而,在部分社交场合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非机主借用手机的场景。在非机主借用手机期间,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此时,非机主可以自由地访问桌面101,无差别地查看所有应用图标,并启用对应的应用程序。换句话说,非机主可以轻易访问手机中的隐私应用。显然,手机中隐私应用的信息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另外,还存在泄漏机主隐私的风险,影响机主的使用体验。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中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均显示于隐私屏。其中,隐私屏是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界面。该终端设备中非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则显示于桌面。这样,在不影响非机主用户使用终端设备的情况下,避免非机主查看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同时也避免非机主利用该终端设备启用隐私应用。不仅保护了隐私应用的信息安全性,还可以避免泄漏机主隐私。此外,也不妨碍非机主借用终端设备。充分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PC,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车载电脑,游戏机,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本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除了可以应用于上述终端设备(或者说移动终端)外,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终端设备,如智能家居设备(如电视机)等。
下面以手机为示例,介绍终端设备的硬件结构。
请参考图2,终端设备(如手机)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module,SIM)卡接口295等。
其中,上述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和骨传导传感器等传感器。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手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手机的结构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充电管理模块240为电池2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241为手机供电。
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2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260耦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如与可穿戴设备通信。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
移动通信模块2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2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2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2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WLAN(如(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其中,GNSS可以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2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210。无线通信模块260还可以从处理器2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手机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294包括显示面板。
手机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2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2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中的指令,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
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均可以在具有以上硬件结构的设备中实现。下面继续以终端设备为手机,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桌面是手机解锁后所显示的用户界面,也可以称为设备的主界面。在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任何人均可访问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桌面包括至少一个分屏,如,第一屏、第二屏…第N屏。其中,桌面的任意一个分屏可以是第一界面的一个示例。另外,桌面上设有导航栏。其中,导航栏包括与各分屏一一对应的导航点。在分屏被手机显示的情况下,该分屏所对应的导航点处于选中状态。用户可以通过在桌面上的滑动操作,触发手机丝滑地切换显示各个分屏。
当然,桌面还包括用户已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如称为第二图标。如图3中的(a)所示,界面301可以是手机桌面的一个分屏,其上包括多个应用图标。在手机解锁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翻阅桌面,查看显示于桌面的应用图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配置隐私屏,又可称为第二界面。
示例性地,手机接收到用户指示启用隐私屏功能的操作之后,手机可以配置隐私屏。当然,所配置的隐私屏是与常规桌面分屏不同的用户界面。
例如,手机接收到用户指示访问系统配置的指令时,可显示系统设置界面。上述系统设置界面包括指示配置隐私功能的控件1。在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控件1的操作时,可显示隐私配置界面。该隐私配置界面中包括指示启用隐私屏的配置项1。这样,用户通过在隐私配置界面中选中配置项1,使手机启用隐私屏功能,在启用隐私屏功能之后,手机中新增隐私屏。
再例如,在启用隐私屏功能之后,在手机显示第N屏(N为当前桌面的分屏总数)的情况下,可以接收到用户指示创建新界面的操作,如,在滑动操作或指示桌面的图标(第二图标)向右侧跨屏移动的操作时,可以显示提示窗口1。该提示窗口1用于询问用户需创建隐私屏还是需创建桌面的空白分屏(也即,第N+1屏,又称为第三界面)。其中,上述提示窗口1包括指示第二界面的标识1和指示第三界面的标识2,方便用户进行选择。
可选的,标识1为指示隐私屏的控件和标识2指示空白分屏的控件。在接收到用户指示确认创建隐私屏的操作,如,接收到选中标识1的操作(又称为第二操作)时,手机创建并显示隐私屏。
又示例性地,在确定使用者为具备权限的用户后,手机接收到指示创建隐私屏的操作时,可配置该隐私屏。例如,在确定使用者为具备权限的用户后,手机显示第N屏期间,若接收到该用户指示创建新界面的操作时,则可以显示提示窗口1。在接收到用户指示确认创建隐私屏的操作时,手机创建并显示隐私屏。在确定使用者不是具备权限的用户后,手机显示第N屏期间,若接收到该用户指示创建新界面的操作时,则直接创建桌面的空白分屏,(也即,第N+1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隐私屏也可以用于显示应用图标的用户界面。但,与桌面不同的是,隐私屏访问权限更加严格。
在一些实施例中,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可以配置于隐私屏,非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可以配置于桌面。其中,隐私应用的图标又可称为第一图标。
当然,不同的用户对隐私应用的认定不同。另外,即使是同一用户,不同时期对隐私应用的认定也可能不同。可见,隐私屏中的应用图标不会固定不变。
在一些实施例中,隐私屏的应用图标和桌面的应用图标可以互换。也即,隐私屏的应用图标可以来自于桌面,桌面的应用图标可以来自于隐私屏。
示例性地,手机可以接收用户可以对桌面的应用图标进行操作,如跨屏移动操作或长按操作等。然后,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对应用图标的操作,将应用图标挪至隐私屏。
比如,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桌面的应用图标1的长按操作,显示功能选择窗。上述功能选择窗中包括指示移动至隐私屏的配置项2。在手机接收到用户对配置项2的操作,如点击操作,手机可以确定用户指示将应用图标1挪至隐私屏。
再比如,在隐私屏已创建的情况下,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显示于第N屏的应用图标2的向右侧跨屏移动的操作时,也会显示分别指示隐私屏的标识1和空白分屏的标识2。其中,上述标识1可以是隐私屏的界面预览图。上述标识2可以是该空白分屏的界面预览图。在确定用户指示选择标识1的操作时,手机确定将应用图标1移动至隐私屏。在确定用户指示选择标识2的操作时,手机创建第N+1屏,并确定将应用图标1移动至第N+1屏。
当然,如前述实施例所述,上述标识1和标识2还可以是提示窗口1中的两个控件。也即,在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显示于第N屏的应用图标2的向右侧跨屏移动的操作时,手机可以显示提示窗口1。上述提示窗口1用于询问用户需将应用图标2移动至隐私屏?或者,新建第N+1屏,并将应用图标2移动至第N+1屏。同时,提示窗口1中包括名称为隐私屏的标识1和名称为新建分屏的标识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手机确定当前的使用者为具备权限的用户的前提下,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将桌面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
此外,用户还可以对隐私屏的应用图标进行操作,指示将应用图标挪至桌面。这样,手机可以依据用户对应用图标的操作,互换隐私屏和桌面上的应用图标。
例如,如图3中的(a)所示,手机接收到用户对应用图标303的选中及滑动操作,如图3中的(b)所示,手机可将应用图标303从界面301挪动至隐私屏302中。同样,隐私屏302中的应用图标也可以依据用户的指示挪动至界面30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隐私屏中的应用图标可以来源于新安装的应用程序。也即,手机安装应用程序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用户的指示,将所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直接添加至隐私屏。例如,在手机接收用户指示安装应用程序a的操作时,手机可以先判断指示安装应用程序a的用户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在确定该用户不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时,手机可以直接将应用程序a的应用图标添加至桌面。在确定该用户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时,手机显示提示框1。上述提示框1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将应用程序a的应用图标添加至隐私屏。如,提示框1可以包括提示文字“请选择应用图标的显示位置”、指示桌面的选择项和指示隐私屏的选择项。在手机接收到针对指示隐私屏的选择项的操作,如点击操作时,手机可将应用程序a的应用图标添加至隐私屏中。
除了由用户确定显示于隐私屏的应用图标之外,手机也可以自主确定需显示于隐私屏的应用图标。
示例性地,手机可以根据应用程序可提供的服务类型,确定需要显示于隐私屏的应用图标。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手机中预先配置多个服务类型和隐私屏之间的对应关系1,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295769430000131
上述对应关系1可以是系统默认的,也可以是用户自主配置的。手机可以依据已配置的对应关系1,确定应用程序可提供的服务类型与隐私屏之间是否关联。在应用程序的服务类型与隐私屏之间关联时,手机可以将该应用程序的应用图标配置于隐私屏。比如,股票应用可提供股票类服务,手机可以依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1,确定股票应用与隐私屏之间存在关联。这样,手机可以将股票应用的应用图标配置于隐私屏。再比如,银行应用可提供金融类服务,手机可以依据表1所示的对应关系1,确定银行应用与隐私屏之间存在关联。这样,手机可以将银行应用的应用图标配置于隐私屏。
另外,上述对应关系1可以由用户配置,也可以由用户取消。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显示隐私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指示取消至少一个服务类型与隐私屏之间的关联。
示例性地,手机接收到用户在隐私屏上的操作,如下滑操作时,可显示下拉界面。其中,下拉界面中包括与隐私屏关联的所有服务类型。手机可根据用户对下拉界面中显示的服务类型的操作,取消服务类型1与隐私屏的关联。
另一些示例中,在取消服务类型1与隐私屏的关联之前,手机可以确定出应用程序2。其中,上述应用程序2的应用服务属于服务类型1,同时,应用程序2的应用图标属于隐私屏。在确定出应用程序2之后,手机可以显示应用程序2的标识,如应用名称和应用图标,用于提醒取消该服务类型1与隐私屏的关联后,应用程序2的应用图标将被挪动至桌面。之后,若手机接收到用户针对上述提醒的确定操作,取消服务类型1与隐私屏的关联,并将应用程序2的应用图标从隐私屏挪至桌面。
比如,手机在隐私屏接收到用户的下滑操作,显示下拉界面,该下拉界面包括名为“股票类服务”的选项。手机接收到用户对“股票类服务”的选项的点选操作时,手机确定出可提供“股票类服务”且应用图标配置于隐私屏的股票应用。然后,手机可向用户显示提示信息,上述提示信息用于股票应用的名称。之后,手机接收到用户针对该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可取消“股票类服务”与隐私屏之间的关联,并同步将隐私屏中股票应用的应用图标挪至桌面。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在手机下载安装应用程序3的场景下,手机可以确定应用图标已配置于隐私屏的应用程序4,并获取应用程序4可提供的服务类型。若应用程序3可提供的服务类型与任意一个应用程序4可提供的服务类型相同,则确定将应用程序3所对应的应用图标显示于隐私屏。
另外,在手机将应用程序5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的场景下,手机可以从已安装的应用程序中确定出与应用程序5提供相同服务类型的应用程序6。手机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之前,还可以显示询问信息1。该询问信息1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希望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手机确定用户指示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之后,再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隐私屏。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将应用程序5的应用图标从隐私屏挪至桌面的场景下,手机还可以显示询问信息2。该询问信息2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希望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桌面。手机确定用户指示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桌面之后,再将应用程序6的应用图标移动至桌面。
在应用图标从隐私屏移动到桌面之后,该应用图标的查看限制随之降低。同样,在应用图标从桌面移动到隐私屏之后,该应用图标的查看限制随之提升。
可以理解的,通常使用者可以在手机解锁后,可以查看配置于桌面的应用图标。然而,使用者需要在手机处于解锁状态且确定使用者具有访问权限的情况下,才可以查看配置于隐私屏的应用图标。
显然,隐私屏相对于桌面具有更为严格的访问限制。可见,隐私屏利用权限进入机制,有效保护应用图标被配置于隐私屏的隐私应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隐私屏可以用于备份隐私应用的应用图标,也可称为隐私图标或第一图标。也就是,隐私图标可以同时配置于桌面和隐私屏。
示例性地,手机在确定当前的使用者为具有权限的用户的情况下,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桌面上的隐私图标的操作,如点击操作时,可以启用对应的隐私应用,如,显示隐私应用所对应的应用界面。
又示例性地,手机未确定出使用者是否是具有权限的用户期间,桌面的隐私图标不能启用隐私应用,也即,手机接收到用户对隐私图标的操作,如点击操作时,手机不作响应,如,不显示隐私应用所对应的应用界面。手机确定出使用者不是具有权限的用户时,手机可以隐藏桌面上的隐私图标。另外,在桌面的隐私图标不能启用隐私应用的情况下,或者,桌面的隐私图标被隐藏的情况下,用户可以通过鉴权的方式进入隐私屏,从而,启用隐私应用。
再示例性地,手机接收到用户对桌面上的隐私图标的操作(第四操作),如点击操作时,可以显示应用验证界面,如称为第二验证界面。上述应用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进行应用使用鉴权。如,提示用户输入隐私应用的访问密码。在手机确定当前使用者通过应用使用鉴权时,显示所述隐私应用所提供的应用界面。手机接收到用户对隐私屏中的隐私图标的操作(第五操作),如点击操作时,显示对应的隐私应用的应用界面。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手机解锁后,接收到用户对桌面上的隐私图标的操作,可以显示应用验证界面。上述应用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进行应用使用鉴权。在手机确定当前使用者通过应用使用鉴权之后,可以显示应用界面。之后,手机可以接收指示显示桌面的操作,并响应该操作显示桌面。在显示桌面期间,手机接收到第一操作时,可以直接显示隐私屏。其中,第一操作为指示显示隐私屏的操作,该第一操作可以是左滑操作、右滑操作、长按操作等中任意一种。另外,可以理解的,在手机确定当前使用者未通过应用使用鉴权的情况下,手机可以同步确定当前使用者不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此后,手机显示桌面期间,若接收到第一操作,不显示隐私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在确定当前使用者具有权限时,可以依据使用者的操作1,显示隐私屏。手机在确定当前使用者不具有权限时,也不显示隐私屏。
对于手机而言,常见的具有权限的使用者可以包括手机的机主、机主赋予权限其他用户,比如家人等。
下面以机主为具有限权的使用者,非机主为不具备权限的使用者为例,描述手机依据使用者的操作1,显示隐私屏的几个可能的方式:
可能的方式1:手机的桌面包括两个分屏,如第一屏和第二屏。第一屏与第二屏的左侧相邻,第二屏与隐私屏的左侧相邻。在显示第一屏期间,手机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左滑操作,平滑地切换到显示第二屏。同时,在显示第二屏且确定使用者为机主的情况下,手机还可以根据用户的第一操作,如称为操作1,将显示的用户界面从第二屏平滑地切换到隐私屏。例如,如图4所示,手机还可以依据机主的左滑操作,将显示的用户界面从第二屏401平滑地切换为隐私屏302。
换句话说,在使用者为机主的情况下,若第一界面与隐私屏相邻,如,第一界面为第二屏时,手机可以依据第一操作,如,左滑操作,显示隐私屏。当然,第一界面与隐私屏的右侧相邻时,上述第一操作也可以是右滑操作。
在上述场景中,上述操作1与指示第一屏与第二屏切换显示的操作相同。桌面与隐私屏之间可以丝滑切换,这样,机主可以无差别地访问桌面和隐私屏,也可以无差别的查看所有应用图标,从而方便机主启用手机中安装的所有应用程序。
此外,在使用者为非机主且第一操作为具有滑动轨迹的操作时,若第一界面是与隐私屏相邻的用户界面,手机接收到第一操作,如左滑操作之后,可以依据左滑操作的滑动轨迹长度,控制第一界面向左侧阻尼滑动。在阻尼滑动结束后,如,检测到用户的手指离开显示屏,控制第一界面回弹到原显示位置。此时,手机继续显示第一界面,而不会显示隐私屏。
另外,在使用者为机主的情况下,若第一界面与隐私屏不相邻,如,第一界面为第一屏,手机可以依据第一操作,如,长按操作,显示隐私屏。在使用者为非机主的情况下,若第一界面与隐私屏不相邻,手机响应于第一操作继续显示第一界面。
可能的方式2:手机可以依据使用者的左滑操作,将显示的用户界面从第一屏平滑地切换到第二屏。如图5所示,手机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多指滑动操作,又称为第三操作,显示验证界面501,也可以称为第一验证界面。上述验证界面501用于提示使用者配合进行鉴权,如,提示配合采集第四特征信息,依据第四生物特征进行鉴权。其中,第四特征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用户的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使用者通过权限鉴定时,手机确认使用者为机主,并显示隐私屏302。在使用者未通过权限鉴定时,手机确认使用者为非机主,并再次显示第二屏40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依据预配置的用户权限列表,识别使用者是否具备权限,也即,进行鉴权。上述用户权限列表包括多条生物特征。用户权限列表中的生物特征可指示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又可称为权限特征。手机可以通过检验使用者的生物特征是否与权限特征匹配,从而确定使用者是否具备权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依据使用者是否具备解锁手机的生物特征,确定使用者是否具有权限。
除了方式2中存在鉴权之外,方式1中也存在鉴权。在方式1中手机可以在用户指示启用隐私屏之前,采用后台鉴权的方式,周期性地确定使用者是否为机主。整个鉴权过程,可以在用户无感知的情况下进行。
另外,鉴权中使用到的生物特征可以是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等。在不同的场景下,所使用的生物特征可以不同。比如,方式1中,需采用人脸特征,方便实现无感知地鉴权。再比如,方式2中,验证界面501可以提示用户配合进行生物特征采集,可用于鉴权的生物特征可以是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等中的至少一项。这样,即使在光线条件差的场所中,手机依然能够准确地对使用者进行鉴权。比如,在采集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时,可以适当进行补光,提高生物特征采集的准确性。此外,方式2还可减少采集生物特征的次数,减少手机实现鉴权的能耗。
另外,隐私屏与桌面的分屏一样,在导航栏中也具有对应的导航点。该导航点可用于提示手机中存在隐私屏。此外,在隐私屏与手机中的第n屏相邻的情况下,隐私屏所对应的导航点与第n屏所对应的导航点也相邻。其中,n是取值不超过桌面的分屏总数N的正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隐私屏的隐蔽性,手机在显示第m屏时,手机隐藏上述隐私屏所对应的导航点。其中,m也是取值不超过N的正整数,且m不等于n。
例如,图6中的(a)所示,手机包括两个分屏,也即,第一屏601和第二屏401。第一屏601和第二屏401相邻,第二屏401与隐私屏302相邻。在手机显示第一屏601时,导航栏602中仅包括指示第一屏601的导航点603和指示第二屏401的导航点604。手机在显示第二屏401时,如图6中的(b)所示,导航栏602中新增导航点605,其中,导航点605又称为第一导航标识,用于向用户提示手机中具有隐私屏30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确定使用者具备权限的情况下,手机可以在导航栏中显示上述隐私屏对应的导航点。例如,图6中的(b)所示,手机确定使用者为具有权限的机主,手机的导航栏中包括导航点605。
在手机确定使用者不具有权限时,手机的导航栏中不显示上述隐私屏对应的导航点。此外,在同时出现多个使用者,且多个使用者之中存在不具有权限的用户时,手机的导航栏中也不显示隐私屏对应的导航点。
另外,对于具有权限的用户而言,使用手机期间,手机显示第n屏(与隐私屏相邻的分屏)时,手机未显示隐私屏所对应的导航点,可以提示用户手机自动鉴权失败,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进行鉴权,如通过前述实施例中的方式2进行鉴权。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在机主(具有权限的用户)与非机主(不具有权限的用户)一起使用手机的情况下,或者,在非机主单独借用手机的情况下,手机在显示第一屏601时,导航栏602包括导航点603和导航点604。手机在显示第二屏401时,导航栏602也只包括导航点603和导航点604。此时,手机不响应指示显示隐私屏302的操作,也不会显示隐私屏302。从而,实现对隐私屏302的隐藏,提升应用图标显示于隐私屏302的应用程序的信息安全性。
另外,在机主使用手机的场景中,如图6中的(b)所示,手机显示第二屏401时,导航栏602中包括指示隐私屏302的导航点605。在此场景下,非机主突然靠近机主,手机可识别到非机主的出现,那么手机在导航栏602处取消显示导航点605。此时,手机不响应指示显示隐私屏302的操作,也不会显示隐私屏302。
在机主使用手机的场景中,手机显示隐私屏302期间,如图8A所示,非机主突然靠近机主,手机可识别到非机主的出现。同时,手机还可以在隐私屏302中显示提醒信息801。上述提醒信息801用于提醒用户当前存在其他人,是否需要退出隐私屏302。这样,方便机主决策是否指示手机切换显示其他界面,比如,桌面、应用界面等。
例如,提醒信息801包括文字提醒“有其他人靠近,是否继续查看”、指示确认的控件802和指示否定的控件803。在手机接收到用户针对控件802的操作时,手机继续显示隐私屏302,并在接收到用户指示显示第二屏401的操作(如右滑操作)或者指示启动应用程序的操作(如点击操作)时,退出上述隐私屏302。在手机接收到用户针对控件803的操作时,手机退出隐私屏302,并显示第二屏401。当然,在手机接收到用户针对控件803的操作时,也可以不退出隐私屏302,而是隐藏隐私屏302中的所有应用图标。
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机主使用手机且手机显示隐私屏302期间,如图8B所示,非机主突然靠近机主,手机可识别到非机主的出现。同时,手机还可以在隐私屏302中显示提醒标识804,上述提醒标识804用于提醒用户当前存在其他人。方便用于决策是否退出隐私屏。提醒标识804所需显示位置小,不会影响用户继续查看隐私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机主使用手机期间,在手机识别到非机主的出现的情况下,还可以隐藏隐私屏302中显示的应用图标。
为了使手机实现前述实施例所描述的场景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提供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手机,如图9所示,上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手机采集到生物特征1,并依据生物特征1完成解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物特征1属于第一特征信息,是解锁手机的使用者(如称为,第一用户)的特征数据。如,人脸特征、虹膜特征、指纹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在采集到生物特征1之后,手机可以尝试利用生物特征1进行解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依据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解锁,所输入的密码也可以属于第一特征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手机内可预先配置解锁特征列表。其中,上述解锁特征列表包括用户标识和至少一个解锁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上述解锁特征也可以是具备权限的用户所对应的人脸特征、虹膜特征、指纹特征或声纹特征等。换句话说,解锁特征是标记为机主的用户的特征信息。在手机采集到生物特征1之后,可以将生物特征1与解锁特征列表中的解锁特征进行比对。在生物特征1与至少一条解锁特征之间匹配时,手机完成解锁。
以生物特征1是人脸特征为例。如图10所示,手机在显示锁屏界面1001的情况下,手机可以进行人脸特征的采集。在实际采集到人脸特征之后,可将采集到的人脸特征与解锁特征进行比对。在比对出与该人脸特征匹配的解锁特征时,显示解锁界面1002。手机在显示解锁界面1002时,可依据用户的滑动操作,切换显示桌面。在上述举例中,实现解锁手机的人脸特征,又可称为人脸1。
S102,手机实时地采集生物特征2。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生物特征2又可称为第二特征信息,是手机当前的使用者(如称为第二用户)的特征数据。例如,上述生物特征2可以是人脸特征,又可称为人脸2。再例如,生物特征2还可以是虹膜特征。另外,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可以是同一个人。当然,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还可以是不同的人,在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不是同一人的情况下,指示手机出现了转借的场景。
可以理解的,虽然上述生物特征1和生物特征2都是手机使用者的特征数据,但二者的采集时机不同,可分别指示不同阶段的手机使用者。如,生物特征1的采集时间可以在手机解锁之前,而生物特征2的采集时间可以在手机解锁之后。
另外,上述实时地采集生物特征2可以是周期性地采集。其中,上述周期可以是规则的周期,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周期,对此不作限定。
S103,在采集到生物特征2之后,手机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依据生物特征2,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示例性地,手机可以对采集到的生物特征2进行鉴权。其中,进行鉴权的过程可以是将生物特征2与预配置的权限特征(又称为预设特征信息)进行特征比对。在生物特征2与至少一条权限特征匹配时,确定生物特征2通过鉴权。此时,手机确定使用者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反之,在生物特征2与权限特征均不匹配时,确定生物特征2未通过鉴权。此时,手机确定使用者不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周期性地采集生物特征2。这样,手机也会周期性地对生物特征2进行鉴权。例如,每采集到一个生物特征2,便对该生物特征2进行一次权限。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依据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换句话说,手机通过分析手机解锁前后的使用者是否为同一人,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可以理解的,能够利用生物特征完成解锁的用户,可以是具备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如此,在手机确定解锁前、后的使用者未发生变化时,可判定使用者为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
基于上述机制,手机还可识别出机主解锁手机后,外借给其他人使用的场景。从而,避免手机外借期间,其他人访问隐私屏,影响到手机的应用数据的安全性。
示例性地,在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是同类型生物特征的情况下,手机可以直接对上述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进行特征比对。通过特征比对,手机可确定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之间是否匹配。在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匹配的情况下,手机确定使用者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反之,在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不匹配的情况下,手机确定使用者不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又示例性地,在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不属于同类型生物特征的情况下,手机可以将生物特征2与解锁特征列表中的解锁特征进行比对。在确定生物特征2与解锁特征匹配的情况下,获取解锁特征所对应的用户标识。在生物特征2所对应的用户标识与生物特征1所对应的用户标识相同时,手机确定生物特征1与生物特征2匹配,并判定使用者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在手机确定使用者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的情况下,例如,图4所示的场景下,手机可以接收指示显示隐私屏的操作,也即操作1,并响应于该操作1,显示隐私屏。
例如,图11所示,手机显示桌面期间,如显示第二屏401时,手机采集到与人脸1匹配的人脸2。手机所显示的导航栏602中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605。此时,手机可接收到用户的左滑操作,并响应于该左滑操作,从显示第二屏401平滑地过度到显示隐私屏302。
再例如,手机显示桌面期间,手机采集到人脸2,并依据解锁特征列表,确定人脸2与用户标识1对应。然后,将用户标识1与生物特征1所对应的用户标识2进行比较。手机确定用户标识1和用户标识2相同,手机所显示的导航栏602中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605。此时,手机可接收到用户的左滑操作,并响应于该左滑操作,从显示第二屏401平滑地过度到显示隐私屏302。
此外,在手机确定使用者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的情况下,手机还可以依据用户的操作,实现针对隐私屏的操作。例如,创建隐私屏。再例如,管理隐私屏中的应用图标等。
在确定使用者为不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时,如图7所示,手机可以隐藏隐私屏及对应的导航点。
另外,在手机可以周期性地采集生物特征2的场景下,手机可以判断每个周期所采集的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是否匹配。在每次确定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匹配之后,手机判定使用者具备权限。在每次确定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之后,手机判定使用者不具备权限。例如,在确定第i个周期内采集到的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匹配之后,手机视当前的使用者为具备权限的用户。在确定第i+1个周期内采集到的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之后,手机视当前的使用者为不具备权限的用户。上述举例中,i为正整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匹配之后,手机可以确定使用者具备权限。在确定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之后,手机还需结合出现不匹配的实际场景,进一步分析使用者是否具备权限,也即,是否能通过鉴权。
下面介绍可能出现的不匹配的多种实际场景。
场景1:上述生物特征2和生物特征1所指示的使用者不同,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在场景1中,手机可以直接确定当前使用者不具备权限。
例如,图12所示,生物特征2为人脸2,生物特征1为人脸1。在人脸2是完整的面部特征的情况下,手机确定人脸2与人脸1不匹配,则可确定使用者不具备权限。如此,在手机显示第二屏401时,导航栏中不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同时,手机不响应用户的操作1,确保手机隐私屏的访问安全性。
再例如,生物特征2为指纹2,生物特征1为指纹1。在手机确定指纹2为完整的指纹特征的情况下,手机确定指纹2和指纹1不匹配,则可确定使用者不具备权限。
场景2:上述生物特征2是不完整的特征数据,导致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匹配失败。在场景2下,手机与认证设备(如,机主常用的手环、手表等)之间保持近距离通信连接,可确定当前使用者具备权限。或者,手机接收到来自认证设备的确认信息,可确定当前使用者具备权限。
例如,如图13中的(a)所示,生物特征2为存在遮挡的人脸3,生物特征1为人脸1。在手机确定人脸3与人脸1不匹配,且手机未与认证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手机确定当前的使用者不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此时,第二屏401的导航栏602中也不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605。
再例如,如图13中的(b)所示,生物特征2为存在遮挡的人脸3,生物特征1为人脸1。在手机确定人脸3与人脸1不匹配,且手机与认证设备之间存在蓝牙连接的情况下,手机确定使用者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此时,第二屏401的导航栏602中包括导航点605。手机也可以依据用户指示显示隐私屏的操作,显示隐私屏。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具备权限且佩戴口罩的使用者,依然能够无差别地查看隐私屏,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场景3:上述生物特征2包括多个使用者的人脸特征,致使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匹配失败。例如,如图14所示,生物特征2包括人脸2和人脸4,生物特征1为人脸1。虽然人脸2与人脸1匹配,但由于人脸4与人脸1不匹配,生物特征1和生物特征2不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根据生物特征2中人脸特征的数量,确定当前使用者是否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示例性地,在生物特征2中的人脸特征的数量不小于2的情况下,确定当前使用者不具备权限。此时,第二屏401的导航栏602中也不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605。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多人围观手机的场景下,手机可以主动隐藏隐私屏,提升隐私屏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保护隐私应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根据生物特征2、生物特征1以及用户权限列表中的权限特征,判断手机当前的多个使用者是否均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手机可以依次将生物特征2中的人脸特征与权限特征、生物特征1进行比对。若每一张人脸特征都与权限特征或者生物特征1匹配,则确定手机当前的所有使用者都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此时,手机可提示使用者隐私屏的存在,也可响应使用者的操作,显示隐私屏,从而方便使用者启用隐私应用。
例如,在手机当前的多个使用者都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时,不仅可以提示使用者手机中配置有隐私屏,还可以响应于使用者的操作显示隐私屏。换句话说,手机被多个具有权限的使用者同时使用时,使用者可无差别地启用隐私应用。
再例如,在手机当前的使用者中至少一位不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时,隐藏隐私屏。从而,限制隐私应用的使用,保障隐私应用的安全性。
场景4:手机无法准确地识别出生物特征2,也即,出现特征识别失败,致使手机确定生物特征2和生物特征1不匹配。例如,采集人脸特征时,手机所处的光照条件差(如,光照低于10lux)。再例如,采集指纹特征时,手指在指纹传感器的停留时间过短。
在一些示例中,场景4下,手机可以利用验证界面501提示用户配置手机重新采集生物特征2进行验证,再基于验证结果,确定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例如,图15所示,在手机人脸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手机隐藏隐私屏以及指示隐私屏存在的标识,如隐私屏所对应的导航点。之后,手机可接收来自使用者的多指滑动操作,并响应于该多指滑动操作,显示验证界面501。在显示验证界面501期间,手机可以采集使用者的生物特征,如称为生物特征3。然后,手机再对生物特征3进行鉴权。例如,比对生物特征3与用户权限列表中的生物特征是否匹配。在生物特征3通过鉴权(如,生物特征3与用户权限列表中的生物特征匹配)时,手机确定当前的使用者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并显示隐私屏。
可以理解的,在手机利用验证界面501重新采集生物特征3的过程中,手机可以采用补光等措施,提升人脸特征的识别。或者,手机还可以显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配合采集指纹数据等。
在另一些示例中,场景4下,手机还可以通过判断是否已接入信任无线网络(wireless-fidelity,Wi-Fi)中,如,检测是否接入标记为信任的局域网络中,从而,确定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其中,信任Wi-Fi的Wi-Fi特征可以预先配置于手机。上述Wi-Fi特征可以是Wi-Fi名称、媒体访问控制字段等。
例如,手机内预先配置家用的无线网络(wireless-fidelity,Wi-Fi)为信任无线网。图16所示,在手机人脸识别失败的情况下,手机检测是否接入家用Wi-Fi。在手机接入家用Wi-Fi的情况下,确定此时的使用者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这样,手机可以接收指示显示隐私屏的操作,如左滑操作。并响应于该左滑操作,平滑地切换至显示隐私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在依据使用者的生物特征完成解锁之后,只要手机保持接入信任Wi-Fi的状态,可直接确定使用者是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而无需进行生物特征的比对。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还可以配置信任时段。上述信任时段可以是能够避开手机外借场景的时段,比如,晚上22点以后。在手机的系统时间位于信任时段的情况下,手机可确定使用者是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这样,不影响机主在夜间能够正常查看隐私屏。
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在系统时间位于信任时段且已接入信任Wi-Fi的情况下,确定使用者是具有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根据生物特征2和生物特征1判断当前使用者不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之后,手机依然可以接收多指滑动操作,并可响应于该多指滑动操作,显示验证界面501。从而,触发手机重启针对使用者的鉴权。
在另一些场景下,虽然手机采集的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但是生物特征2所指示的使用者也可能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手机确定生物特征2与生物特征1不匹配之后,手机还可以将生物特征2与用户权限列表中的权限特征进行比对。在生物特征2与权限特征匹配时,确定当前的使用者为具备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在生物特征2与权限特征不匹配时,确定当前的使用者为具备访问隐私屏权限的用户。
在上述实施例中,面对手机解锁前后使用者未变化的场景,可减少特征比对次数,降低手机的能耗。同时,面对手机解锁前后使用者变化的场景,也能准确地识别出使用者是否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手机需要持续性地执行生物特征采集的动作,从而,实时地获得使用者的生物特征2。这样,手机能够及时地识别使用者出现变化的场景,并判断变化后的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只在显示桌面期间,进行生物特征的采集。也就是,手机显示桌面时,启动生物特征采集,而手机从桌面切换至其他用户界面(如,应用界面),则停止生物特征的采集。这样,可有效地减少生物特征采集过程中的能耗。
例如,在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解锁界面1002切换为桌面的情况下,手机可启动采集生物特征,以获取使用者的生物特征2。在手机显示的用户界面从桌面切换为应用界面的情形下,手机停止采集生物特征。再例如,在手机的显示界面从应用界面切换为桌面的情况下,手机也可启动采集生物特征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采集生物特征2的过程中,手机可以采用低功耗策略进行生物特征的采集。
示例性地,采用低功耗策略采集生物特征的过程中,手机可以动态地调整生物特征的采集频率。这样,在确保获得生物特征2的同时,降低采集生物特征的能耗。
例如,如图17所示,手机在锁屏状态下,手机不进行人脸特征的采集。在手机利用人脸1完成解锁,且手机的显示界面从解锁界面变为桌面时,按照设定的频率1(如,5fps),又可称为第一频率,启动采集人脸特征,并将采集到的人脸特征作为人脸2。
可以理解的,上述采集人脸特征可以是:手机的前置摄像头进行图像数据采集,然后,手机基于该图像数据进行人脸特征的提取。其中,手机每采集一帧图像数据,都可以执行一次人脸特征的提取动作。可见,手机采集图像数据的帧率,也可视为采集人脸特征的频率。在按照频率1采集人脸特征期间,手机的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的帧率也不低于频率1。
在手机确定出采集到的人脸2与人脸1之间是否匹配之后,手机可以将人脸特征的采集频率下调至频率2(如,1fps),又可称为第二频率。之后,手机接收到用户指示启用应用程序的操作,可响应该操作,显示对应的应用界面,并停止人脸特征的采集。例如,如图17所示,手机在显示应用界面的期间,人脸特征的采集频率下调为0fps。
之后,手机可以接收用户指示操作退出应用程序的操作,如上滑操作。手机响应于上滑操作,可显示桌面。从手机再次显示桌面开始,如图17所示,手机重启按照频率2采集人脸特征。在按照频率2采集人脸特征期间,手机识别到人脸出现,可将采集频率上调至频率1。
这样,在手机采集到指示当前使用者的人脸特征,如,人脸5时,判断人脸5与人脸1之间是否匹配之后,手机可以将人脸特征的采集频率再度下调至频率2。
另一些示例中,在手机采集到的人脸5,也可以是将人脸5与用户权限列表中的权限特征进行比对。在确定人脸5与权限特征之间是否匹配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人脸特征的采集频率再度下调至频率2。
另外,利用采用低功耗策略采集生物特征,还可以在确定手机处于未被使用状态下,及时停止生物特征采集。
示例性地,手机在检测到显示屏被遮挡时,也可以停止采集生物特征。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18所示,在手机显示桌面的情况下,手机的接近光传感器检测到手机屏幕被遮挡时,手机暂停检测人脸特征。
又示例性地,手机显示半息屏界面或手机完全息屏的情况下,手机也会停止检测生物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显示隐私屏期间,手机也可以进行生物特征的采集,例如,进行人脸特征或者虹膜特征的采集。在手机采集到第三特征信息时,可以依据第三特征信息,确定当前面向手机显示屏的用户数量。比如,采集到的第三特征信息包括两张人脸特征,则可确定当前面向显示屏的用户有两名。这样,在第三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时,显示提醒信息,如,提醒信息801或者提醒标识804。手机通过显示该提醒信息,实现提示用户判断是否需要退出隐私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显示隐私屏期间,也可以停止采集生物特征。由用户自主判断是否需要退出隐私屏。
以图19为例,在手机显示隐私屏期间,手机接收用户针对隐私屏中应用图标的操作,并响应于该操作,启用对应的应用程序,并显示该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应用界面。在上述过程中,手机均处于停止采集生物特征的状态。在手机退出该应用程序并显示桌面之后,手机再次识别到人脸特征时,可以按照频率1重启人脸特征的采集。
在前述用户界面管理方法中,手机实际上通过两重鉴权后,才向使用者显示隐私屏。其一,是生物特征解锁手机。其二,是持续地采集生物特征2并进行鉴权。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基于使用者输入的密码完成解锁的情况下,手机可以通过不显示隐私屏和隐私屏相关的标识的方式,实现对隐私屏的隐藏。例如,图20所示,在手机依据输入的密码完成解锁之后,在第二屏401的导航栏中不包括指示隐私屏的导航点。同时,手机接收到用户在第二屏401中的左滑操作时,不作任何响应,或者提示已滑到最后一页分屏。
当然,为了使具有权限的使用者能够查看隐私屏,如图20所示,手机还可以接收来自使用者的多指滑动操作,并响应于该多指滑动操作,显示验证界面501。该验证界面501可提示使用者配合进行生物特征的鉴权。这样,在手机确定鉴权通过的情况下,手机显示隐私屏。在手机确定鉴权未通过的情况下,重新显示桌面。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手机实现上述方法的过程可以如图21所示:
手机检测是否处于亮屏状态。在检测到进入亮屏状态的情况下,判断手机的接近光传感器是否被遮挡。在手机的接近光传感器未被遮挡的情况下,确定手机是否完成解锁。在手机完成解锁的情况下,判断手机是否基于生物特征完成解锁,如,判断手机是否利用人脸特征(如,人脸1)完成解锁。在确定手机未采用人脸特征完成解锁时,手机隐藏隐私屏,并在接收到多指滑动操作时,显示验证界面。在确定手机采用人脸特征完成解锁时,检验手机是否显示桌面或者接收到指示显示桌面的操作。在手机正显示桌面或者接收到指示显示桌面的操作时,手机可以检测是否具备显示隐私屏的条件。例如,手机启动判断使用者是否具有访问隐私屏的权限。在手机判定当前的使用者具备访问隐私屏的权限时,确定具备显示隐私屏的条件。
在手机检测是否具备显示隐私屏的条件的期间,手机感知到人脸出现在显示屏之前。例如,手机启动人脸特征采集之后,手机可以利用前置摄像头采集图像数据,所采集的图像数据中首次出现人脸图像,无论是否能够成功从该图像数据中提取到人脸特征,手机均可以提升采集人脸特征的频率,如按照频率1采集人脸特征。在此过程中,若手机提取到人脸特征,如人脸2,则将人脸2与解锁手机的人脸1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人脸1和人脸2是否匹配。在确定出二者的匹配关系后,手机降低采集人脸特征的频率,如按照频率2采集人脸特征。之后,在手机处于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停止检测人脸特征。其中,手机满足预设条件的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1)手机处于半息屏或锁屏状态。2)手机显示应用程序所提供的应用界面。3)手机显示隐私屏。4)接近光传感器被遮挡。
总而言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界面管理方法,通过隐私屏保护机主不希望其他人使用的应用程序。另外,隐私屏对于不具备权限的使用者而言隐蔽性高,对于具有权限的使用者而言与桌面无异,可无差别地访问。在保护应用程序的数据安全的同时,保障具有权限的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此外,手机低功耗地生物特征采集,不仅使手机能够及时判断使用者的权限,还可以降低手机的能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和处理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可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步骤。当然,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该终端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手机的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如图22所示,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201和至少一个接口电路2202。该处理器2201可以是上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处理器2201和接口电路2202可通过线路互联。该处理器2201可以通过接口电路2202从上述电子设备的存储器接收并执行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2201执行时,可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手机执行的各个步骤。当然,该芯片系统还可以包含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快闪存储器、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基于第一特征信息完成解锁之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和输入的密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界面不包括第一图标;
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在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操作;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操作,显示第二界面;所述第二界面包括所述第一图标;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不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在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界面中的第二图标的跨屏移动操作;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且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显示分别指示所述第二界面和第三界面的标识;所述第三界面为空白分屏;在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操作时,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二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指示选择所述第二界面的标识的操作;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且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跨屏移动操作,将所述第二图标移动至所述第三界面,并显示所述第三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解锁且显示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在采集到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并完成针对所述第二特征信息的鉴权时,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二频率继续进行特征采集;其中,所述第一频率高于所述第二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第四界面切换为所述第一界面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所述第四界面是与所述第一界面和第三界面不同的用户界面,所述第四界面包括所述第二界面和应用界面;
在所述终端设备检测到人脸面向所述显示屏时,所述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二特征信息,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一频率进行特征采集期间,确定面向所述显示屏的人脸消失;
所述终端设备按照所述第二频率进行特征采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被遮挡;
所述终端设备停止特征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匹配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进行比较之前,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数量为一人。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否是完整的人脸特征;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穿戴设备通信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不完整的人脸特征,且所述终端设备与指定的所述穿戴设备未连接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与所述第一特征信息或预设特征信息不匹配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所接入的局域网络;
在所述局域网络是标记为信任的网络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进行鉴权,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显示所述第二界面期间,所述终端设备采集第三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三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或虹膜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第三特征信息指示的用户同时包括多人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提醒信息;其中,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是否退出所述第二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第一界面期间,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操作;
所述终端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三操作,显示第一验证界面;其中,所述第一验证界面用于提示用户配合采集第四特征信息;所述第四特征信息包括人脸特征、指纹特征、虹膜特征、声纹特征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终端设备采集到所述第四特征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依据预设特征信息对所述第四特征信息进行鉴权;其中,所述预设特征信息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机主的信息;在所述第四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二界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为多指滑动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界面的导航栏不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界面的第一导航标识;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所述第一导航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界面与第一界面相邻时,所述第一操作为具有滑动轨迹的操作;
在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未通过鉴权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不显示所述第二界面,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依据所述第一操作的滑动轨迹,控制所述第一界面阻尼滑动;在阻尼滑动停止之后,所述终端设备继续显示所述第一界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界面与所述第二界面不相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操作包括长按操作。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终端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76336.XA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115022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6336.XA CN115022446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6336.XA CN115022446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446A CN115022446A (zh) 2022-09-06
CN115022446B true CN115022446B (zh) 2023-06-13

Family

ID=83064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6336.XA Active CN115022446B (zh) 2021-10-09 2021-10-09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244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0649A (zh) * 2018-11-08 2019-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851031A (zh) * 2019-10-22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398978A (zh) * 2019-07-30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59570A1 (zh) * 2015-10-08 2017-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隐私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8595946B (zh) * 2018-03-29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隐私的方法及终端
WO2019227487A1 (zh) * 2018-06-01 2019-12-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项目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1670571B (zh) * 2018-06-01 2022-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查看信息内容的方法及终端
CN112528314A (zh) * 2019-09-18 2021-03-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信息保护方法和装置
CN113282364B (zh) * 2021-06-07 2023-10-10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60649A (zh) * 2018-11-08 2019-03-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398978A (zh) * 2019-07-30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的隐私保护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851031A (zh) * 2019-10-22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446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25124B1 (en) Fingerprint unlocking
EP296082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king file
CN110286944B (zh) 用于在电子装置中处理生物计量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2001913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15037925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cking file
WO2015172515A1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虹膜识别方法和装置
US20190171805A9 (en) Unlock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511285B1 (ko) 서비스 처리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20240095329A1 (en) Cross-Devic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2908225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a process based on motion detection
KR102383792B1 (ko) 도어락 장치 및 도어락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13196732B (zh) 一种跨设备认证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699354A (zh) 一种用户权限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022446B (zh) 一种用户界面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131209A9 (zh) 终端防盗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045928A1 (zh) 设备控制方法、中枢设备及装置
WO2022165939A1 (zh) 一种跨设备认证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79112B (zh) 应用控制方法、应用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56734B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0188533B (zh) 一种防止异常解锁的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4475520A (zh) 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68917A (zh) 一种指纹验证方法及装置
US9911256B1 (en) Restricting access to a building
CN110990812A (zh) 设备访问设置方法及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KR101472742B1 (ko) 보안인식 유보 기능을 갖는 스마트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