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427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427B
CN115022427B CN202111152373.7A CN202111152373A CN115022427B CN 115022427 B CN115022427 B CN 115022427B CN 202111152373 A CN202111152373 A CN 202111152373A CN 115022427 B CN115022427 B CN 1150224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main board
flexible circuit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237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427A (zh
Inventor
刘波
陈紫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237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27A/zh
Priority to EP22874605.3A priority patent/EP4236277A1/en
Priority to US18/253,409 priority patent/US2024000755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18095 priority patent/WO202305121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04M1/0212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with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echanism, i.e. folding around a first axis and rotating around a second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屏手机的第一显示屏的拆卸过程复杂、拆卸成本高的问题。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以及位于两个显示屏之间的主板,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与主板面向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与主板面向第二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则两个柔性电路板均未绕设在主板的两侧。如此,当第一显示屏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可以直接拉动第一显示屏往远离主板的方向移动,无需拆除第二显示屏和主板等部件,拆卸过程简单,且有利于避免主板和第二显示屏在拆卸过程中因碰撞或刮划而损坏,从而可以避免维修成本过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仅具有一个显示屏的电子设备无法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为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具有两个屏幕的电子设备,例如双屏手机。
目前,双屏手机通常配置有中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在中框的两侧。双屏手机还具有主板、扬声器、电池等电子元件,主板、扬声器及电池等电子元件均内置在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之间,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均与主板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显示屏上设有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柔性电路板绕设至主板面向第二显示屏的一面、并与主板面向第二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与此同时,第二显示屏也与主板面向第二显示屏的一面连接。
然而,在上述双屏手机中,当第一显示屏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更换时,需要将第二显示屏、主板以及位于主板与第二显示屏之间的部件都拆卸下来,拆卸过程复杂,且拆卸过程中第二显示屏及主板等电子元件容易出现损坏,导致拆卸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屏手机的第一显示屏的拆卸过程复杂、拆卸成本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主板、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中框包括中板以及与所述中板的周向边缘连接的边框,所述中板上设有开口;
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板的两侧;主板安装在所述中板上,并与所述开口正对;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面向所述中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主板之间、并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屏面向所述中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主板之间、并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二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两个屏幕、以及位于两个屏幕之间的主板,第一显示屏上的第一柔性电路板与主板面向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第二显示屏上的第二柔性电路板与主板面向第二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也即,两个柔性电路板均未绕设在主板的两侧。如此,当第一显示屏因摔裂、被刮花、接触不良等原因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可以直接拉动第一显示屏往远离主板的方向移动,而无需拆除第二显示屏和主板等部件,拆卸过程简单,并且,有利于避免主板和第二显示屏等电子元件在拆卸过程中因碰撞或刮划而损坏,从而可以避免维修成本过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的扣紧支架,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中框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相抵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板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扣紧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与所述中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连接器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上,所述母座设置在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上,所述母座插接在所述公座上;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主板之间共同限定出卡接间隙,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连接器卡紧在所述卡接间隙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盖板,所述盖板压盖在所述主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的折弯段和连接段,所述折弯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屏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连接段均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主板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主板沿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折弯段与部分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开口正对,所述功能器件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由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中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功能器件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与所述凸出部共同限定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共同围成避让槽,所述折弯段容置在所述避让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段由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延伸至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所述连接段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与所述凸出部相贴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固定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固定段与所述折弯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或者,所述功能器件为扬声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段呈弧形,或者,所述折弯段具有折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或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显示屏为能够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所述中框包括第一结构件、转动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双屏手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双屏手机的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双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双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双屏手机在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双屏手机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的双屏手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扣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扣紧支架与中框的分解示意图;
图16a至图16d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显示屏的拆卸过程的示意图;
图17a至图17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中框;11、第一结构件;12、第二结构件;13、转动组件;14、中板;140、开口;141、第一凹陷;142、第二凹陷;143、安装座;1430、螺孔;15、边框;
20、第一显示屏;21、第一柔性电路板;210、固定段;211、折弯段;212、连接段;
30、第二显示屏;31、第二柔性电路板;310、弯折段;311、安装段;
40、主板;401、第一表面;402、第二表面;41、电子元件;42、连接器;420、母座;421、公座;
50、扣紧支架;51、第一板体、52、第二板体;53、中间板体;54、通孔;
60、盖板;
70、电池;
80、后盖;
90、功能器件;91、凸出部;92、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满足用户差异化的需求,具有两个屏幕的电子设备应运而生。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双屏手机的分解结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相关技术中一种双屏手机的剖视结构。参见图1和图2,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屏手机包括中框10a、第一显示屏20a和第二显示屏30a,第一显示屏20a和第二显示屏30a分别设置在中框10a的两侧,并均能够用于显示图像。手机还包括主板40a和扬声器90a等电子元件,主板40a和扬声器90a位于第一显示屏20a和第二显示屏30a之间,且主板40a和扬声器90a沿手机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一显示屏20a面向主板40a的一面连接有柔性电路板21a,柔性电路板21a由主板40a面向第一显示屏20a的一侧从主板40a和扬声器90a之间绕设至主板40a背向第一显示屏20a的一侧,以与主板40a面向第二显示屏30a的一面电连接。与此同时,第二显示屏30a也与主板40a面向第二显示屏30a的一面电连接。也即,第一显示屏20a和第二显示屏30a与主板40a的同一面电连接,且柔性电路板21a从主板40a的一侧包围住主板40a的一部分。
该双屏手机的安装过程为:将第一显示屏20a安装到中框10a的一侧,然后将主板40a安装到第一显示屏20a朝向中框10a的一侧,使得第一显示屏20a上的柔性电路板21a绕设至主板40a背向第一显示屏20a的一侧进行连接,再将扬声器90a安装到第一显示屏20a朝向中框10a的一侧,然后将第二显示屏30a安装到中框10a的另一侧。
但是,上述双屏手机的第一显示屏20a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先将第二显示屏30a和扬声器90a依次拆卸下来,然后解除主板40a与柔性电路板21a的连接关系,再将主板40a取卸下来,之后拆除第一显示屏20a。总的来说,相关技术中的双屏手机需要将位于第一显示屏20a朝向中框10a的一侧的部件均拆卸下来,才能取下第一显示屏20a。这样,一方面,拆卸过程繁琐;另一方面,拆卸过程中,第二显示屏30a、主板40a和扬声器90a等电子元件容易因碰撞而被刮划或损坏,导致第二显示屏30a、主板40a和扬声器90a等电子元件也需要更换,维修成本高,并且维修后再进行组装时,难以保证各个电子元件之间的配合精度。
研究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拆卸过程复杂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显示屏上的柔性电路板绕在主板的两侧,直接拉动第一显示屏往远离主板的方向移动时,柔性电路板会带动主板运动,主板的安装位置及其与第二显示屏的连接关系受影响,因此必须将位于第一显示屏朝向中框的一侧的部件拆卸下来,才能取下第一显示屏。基于此,研究人员想到了将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设计为均与主板上相向的一面连接,使得柔性电路板不绕设在主板的两侧。这样,在不拆卸主板、扬声器和第二显示屏等电子元件的情况下,便可直接往远离主板的方向移动第一显示屏,使得第一显示屏能够直接被拆卸下来,简化了拆卸过程,且可以避免拆卸时损坏主板和第二显示屏等电子元件。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图3和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可折叠的双屏手机在展开状态的结构。参见图3和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两个屏幕的电子设备100,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折叠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中框10、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中框10用于承载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其中,中框10包括中板14(参见下述图8所示)和边框15(参见下述图8所示),边框15与中板14的整个周向边缘连接。中板14可以为铝、镁等金属材质制成的金属中板14,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分别设置在金属中板14的两侧、并与金属中板14通过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均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中的一者可以为OLED显示屏或LCD,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中的另一者可以为E-Ink墨水屏,OLED显示屏或LCD具有高分辨率,E-Ink墨水屏的反射率低,则用户可以利用OLED显示屏或LCD来观看图像、利用E-Ink墨水屏来阅读,以免长时间使用OLED显示屏或LCD阅读而伤害视力。
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示例性地,第二显示屏30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显示屏20的尺寸,第一显示屏20与第二显示屏30之间能够切换显示,以实现屏幕大小的切换。这样,在电子设备100的电量较低时,用户可以使用第二显示屏30,以减小电子设备100所要消耗的电量。
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均可以为能够折叠的柔性屏幕,且中框10也能够折叠,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折叠。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可折叠手机在半折叠状态的结构。如图5所示,中框10包括第一结构件11、第二结构件12和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1与第二结构件12之间的转动组件13,第一结构件11及第二结构件12均与转动组件13转动连接,使得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能够相对转动组件13转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结构件11可以为第一中框,第二结构件12可以为第二中框。所以,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可以均包括中板14和边框15。
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可折叠手机在折叠状态的结构。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显示屏20为柔性屏,且第二显示屏30的尺寸小于第一显示屏20,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能够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此时,第一显示屏20能够弯折贴附在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之间,第二显示屏30显露在外界以显示图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例如图5所示)。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还可由层叠状态背向转动至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位于同一平面,此时,第一显示屏20展开,手机处于展开状态(例如图3所示)。
结合上文描述的内容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双屏的电子设备100既可以为不能折叠的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为能够折叠的电子设备100。
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结构。参见图7,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主板40,主板40安装在中板14上、并与第一显示屏20及第二显示屏30平行设置。主板40可以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侧。主板40可以为柔性材质制成的电路板,也可以为刚性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主板40上设置有电子元件41,电子元件41例如可以为功率放大器、应用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ment IC;PMIC)、通用闪存存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和图像处理芯片(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中的任一种或几种。
主板40为双面板,主板40具有相背的第一表面401和第二表面402,第一表面401和第二表面402上均可以设置有电子元件41。其中,第一表面401指的是主板40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相反的,第二表面402指的是主板40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面。
主板40同时与第一显示屏20以及第二显示屏30电连接,以为第一显示屏20和第二显示屏30供电。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为: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设有第一柔性电路板21,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远离第一显示屏2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显示屏20与主板40之间、并与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电连接;第二显示屏30的非显示面上设有第二柔性电路板31,第二柔性电路板31远离连接第二显示屏30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显示屏30与主板40之间、并与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电连接。其中,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是指第一显示屏20面向主板40、背向外界的一面,第二显示屏30的非显示面是指第二显示屏30面向主板40、背向外界的一面。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1均为柔性的绝缘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板,其具有较高的挠性,则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能够在第一显示屏20与主板40之间弯曲延伸、第二柔性电路板31能够在第二显示屏30与主板40之间弯曲延伸。
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中框10的立体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如图8所示,中板14上设有开口140,主板40上的部分与开口140正对,以能够确保位于中板14两侧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1均能与主板40连接。具体而言,当主板40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时,第二柔性电路板31能够伸入至开口140内,以与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连接;同理,参见图9和图10,当主板40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侧时,第一柔性电路板21能够伸至开口140内,以与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连接。其中,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结构,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结构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图。开口140的形状是非限制性的,开口140例如可以呈圆形、方形、长方形或者圆角矩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
根据上文描述的内容可知,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1均与主板40相向的一面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31均未绕设在主板40的两侧。这样,当第一显示屏20因摔裂、被刮花、接触不良等原因需要维修或更换时,第一显示屏20的一种示例性的拆卸过程可以为:解除第一显示屏20与中框10的连接关系,将第一显示屏20往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图7中实线箭头所示出的方向)移动以远离主板40,第一柔性电路板21随着第一显示屏20的移动而延展,再解除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主板40的连接关系,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屏20从主板40上拆卸下来。其中,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指的是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屏20朝向用户的方向,相反的,电子设备100的反方向(图7中虚线箭头所示出的方向)指的是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显示屏30朝向用户的方向。
反之,当第一显示屏20维修完毕后,第一显示屏20再组装到中框10上的过程为:将第一显示屏20移动至中框10的一侧,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连接,再使第一显示屏20与中框1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柔性电路板31未绕设在主板40的两侧,因此,当第二显示屏30因摔裂、被刮花、接触不良等原因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可以直接往电子设备100的反方向直接拆卸第二显示屏30。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而言,也可以先将第二显示屏30和主板40依次拆除、再拆卸第一显示屏20。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能够直接从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拆卸掉第一显示屏20。如此,第一显示屏20出现故障需要更换或维修时,若从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直接拆卸掉第一显示屏20,一方面,无需拆除第二显示屏30和主板40等部件,拆卸过程简单,另一方面,有利于避免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等电子元件在拆卸过程中因碰撞或刮划而损坏,从而可以避免维修成本过高。而且,第一显示屏20维修完毕后,只需将第一显示屏20再组装回去即可,而无需对主板40以及第二显示屏30再进行组装,再组装过程简单。此外,由于再组装的部件较少,故有利于降低再组装后各部件之间的安装精度下降的可能性,还无需对再组装后的电子设备100的功能进行全面检测。
图11示意性地显示了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立体结构。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1至少可以包括相连的折弯段211和连接段212,折弯段211远离连接段212的一端与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连接,连接段212延伸至第一显示屏20与主板40之间,且连接段212与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连接。其中,折弯段211与第一显示屏20面向主板40的一面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折弯段211的弯折形状是非限制性的,例如,折弯段211可以具有折角(图未示出),即折弯段211呈折线形,或者,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折弯段211也可以呈弧形,弧形折弯段211不具有尖角,以免折弯段211的折角处形成应力集中。可以理解的是,折弯段211上可以形成有至少一个折弯。也即,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弯段211可以具有多个折弯,其中多个折弯的弯折形状以及弯折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里,值得说明的是,因为第一柔性电路板21具有折弯段211,所以折弯段211能够弯折延伸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形成有冗余部分,且该冗余部分能够延展和弯曲。因此,在拆卸第一显示屏20的过程中,当将第一显示屏20往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移动以远离主板40时,折弯段211能够随着第一显示屏20的移动而延展开来,以免第一显示屏20对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拉扯力直接作用在连接段212与主板40之间的连接点,从而避免拆卸第一显示屏20时主板40受到拉扯。
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结构可以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结构。在图7和图10中,第二柔性电路板31也可以包括相连接的安装段311和弯折段310,弯折段310远离安装段311的一端与第二显示屏30的非显示面连接,安装段311远离弯折段310的一端与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连接。由此,在拆卸第二显示屏30时,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冗余部分能够延展开来,以免拆卸第二显示屏30时主板40受到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拉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还可以包括固定段210,固定段210固定在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上,且固定段210与折弯段211远离连接段212的一端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段210,增加了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第一显示屏20的连接部分,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安装更可靠。
固定段210可以配置成沿任意方向延伸,只要固定段210能够与折弯段211的一端连接即可。比如,固定段210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与主板40相连,或者,固定段210也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以与主板40相连。其中,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可以位于折弯段211的同一侧,或者,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折弯段211的两侧。
如图7和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功能器件90,功能器件90安装在中板14上、并与主板40设置在中板14的同一侧,且功能器件90与主板40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其中,功能器件90可以为扬声器,则电子设备100具有发声的功能;或者,功能器件90也可以为摄像头,则电子设备100具有摄像功能。电子设备100组装过程中,功能器件90与主板40的安装顺序可以没有先后,可以在将主板40安装到中板14上后,再将功能器件90安装到中板14上;也可以在主板40安装到中板14上之前将功能器件90安装到中板14上。
中板14的厚度可以处处相同,或者,中板14上至少有两处的厚度可以不同。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中板14各处的厚度不完全相同,使得中板14上形成有第一凹陷141,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均安装在该第一凹陷141内,且第一凹陷141在中板14上的投影略大于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在中板14上的投影,使得第一凹陷141的尺寸能够与并排设置的主板40及功能器件90相契合。由此,有利于找准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的安装位置。
当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设置在中板14的同侧时,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陷141,功能器件90相应的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可以仅与主板40连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部分相对准,以尽可能的减小开口140的尺寸,进而有利于确保中框10具有较高的强度来稳定的承载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
当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设置在中板14的同侧时,中板14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面形成有第一凹陷141,功能器件90相应的设置在中板14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10所示,开口140还可以与功能器件90对准,此时,功能器件90朝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可以凸出设置有凸出部91,凸出部91可以从开口140伸至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且第一显示屏20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支撑凸出部91,以为功能器件90提供支撑。在该示例中,若开口140呈长方形或者圆角矩形,且开口140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与开口140呈圆形相比,开口140在能够满足同时与功能器件90以及主板40对准的基础上,尺寸还尽可能的小,进而有利于确保中框10具有较高的强度来稳定的承载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可以理解的是,当开口140同时与主板40以及功能器件90对准时,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连接段212可以完全与开口140正对。
不论主板40和功能器件90设置在主板40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还是主板40背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第一显示屏20及主板40的位置关系存在下述可能的情形:
在第一种情形中,如图12所示,整个第一柔性电路板21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屏20和主板40之间。其中,图12示意性地显示了另一种电子设备100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结构。在该情形中,若第一柔性电路板21仅由连接段212和折弯段211组成,则连接段212和折弯段211均位于第一显示屏20和主板40之间。若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还包括固定段210,则连接段212、折弯段211以及固定段210均位于第一显示屏20和主板40之间。此时,功能器件90可以与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直接接触,功能器件90与第一显示屏20相互支撑。
在第二种情形中,如图13所示,当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还包括固定段210,且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位于折弯段211的不同侧时,连接段212和折弯段211可以位于第一显示屏20和主板40之间,固定段210可以延伸至功能器件90与第一显示屏20之间。此时,功能器件90可以与固定段210面向主板40的一面相抵接。其中,图13示意性地显示了再一种电子设备100沿图4中L-L方向的截取的剖切结构。
在第三种情形中,如图9所示,折弯段211和连接段212的部分设置在功能器件90与第一显示屏20之间,连接段212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显示屏20和主板40之间。这样,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不局限于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继而能够在较大的空间进行延伸。
在该示例中,当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还包括固定段210时,若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位于折弯段211的不同侧,固定段210即可延伸至功能器件90与第一显示屏20之间。结合图13,若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位于折弯段211的同侧,则固定段21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固定段210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功能器件9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
其中,功能器件90的一部分还可以配置成与第一显示屏20共同围合形成供折弯段211容置的避让槽92,以免折弯段211与功能器件90发生干涉。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功能器件90具有凸出部91,功能器件90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与凸出部91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台阶面,台阶面与第一显示屏20共同围成避让槽92,且该避让槽92形成在凸出部91远离主板40的另一侧,此时,连接段212由凸出部91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延伸至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功能器件90的凸出部91与连接段212背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相抵接。并且,若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还包括固定段210、且固定段210与连接段212位于折弯段211的同侧,则固定段210与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连接,连接段212与固定段210夹设在功能器件9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避让槽92还可以设置在功能器件90靠近主板40的一侧,使得避让槽92能够与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之间的空间连通。此时,功能器件90可以直接与第一显示屏20的非显示面接触。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扣紧支架50的立体结构。本申请的一些示例中,参见图10和图14,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扣紧支架50,扣紧支架50设置在主板40与第一显示屏20之间,扣紧支架50与中框10可拆卸的连接、并与连接段212背向主板40的一面相抵触。这样,扣紧支架50能够压紧连接段212,以免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主板40松开。
其中,扣紧支架50的延伸方向与连接段212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以使得连接段212能够搭接至扣紧支架50上,以被扣紧支架50压紧。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扣紧支架50与中框10的分解结构。参见图10和图15,以开口140呈长方形为例进行说明,长方形开口140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相应的,扣紧支架50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扣紧支架50的两端延伸至开口140的两侧,使得扣紧支架50跨越过开口140,扣紧支架50的部分能够与开口140正对,从而使得扣紧支架50能够与主板40上连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1连接的部分相对。如此设计,连接段212远离折弯段211的一端可以延伸至开口140处,并插入至主板40与扣紧支架50之间。
示例性地,第一柔性电路板21可以通过连接器42与主板40进行连接。连接器42例如可以为板对板连接器42(board to board;BTB)。连接器42包括公座421和母座420(参见下述图17a所示),公座421设置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非显示面上,母座420设置在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上,母座420可以插接于公座421,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主板40电连接。具体的,扣紧支架50与主板40之间可以限定出卡接间隙,第一柔性电路板21、公座421和母座420卡紧在该卡接间隙内。这样,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主板40的连接处可以卡紧在卡接间隙内,以免连接器42的公座421和母座420分离,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主板40的连接更可靠。
这里,当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位于同侧时,扣紧支架50可以与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连接,则扣紧支架50位于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
或者,如图15所示,中板14面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面上可以凸出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在中板14上的投影位于开口140内。并且,扣紧支架50可以容置到开口140内,且扣紧支架5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可拆卸的连接。由此,与扣紧支架50和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连接相比,本实施例中扣紧支架50能够安装在开口140内,有利于避免扣紧支架50凸出在中板14的表面上而导致第一显示屏20与中板14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第一安装座143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扣紧支架50可以为平板状结构。或者,如图14所示,扣紧支架50可以包括第一板体51、第二板体52以及位于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之间的中间板体53,中间板体5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体51和第二板体52相连,且中间板体53的表面与第一板体51及第二板体52的表面异面,以使得扣紧支架50面向主板40的一面上形成有凹槽。这样,在扣紧支架50安装在开口140内的基础上,能够尽可能的增大卡接间隙,使得连接器42和连接段212能够卡紧到卡接间隙内。
结合上文描述的内容,容易理解的是,当主板40和第一显示屏20位于同侧时,中板14面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上也可以凸出设置有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扣紧支架50的两端与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43以及第二安装座143与中板14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件。由此,可以省去装配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的工序,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提高中板14的强度。
其中,扣紧支架50与中框10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螺接,也可以是卡接等连接方式。请参见图8、图14和图15,示例性地,第一安装座143和第二安装座143上均设有螺孔1430,扣紧支架50的两端设有通孔54,第一安装座143的螺孔1430与扣紧支架50的一端的通孔54共轴线,第二安装座143的螺孔1430与扣紧支架50的另一端的通孔54共轴线,螺钉可以穿过通孔54后与螺孔1430螺接,使得扣紧支架50与第一安装座143通过螺钉相连。
此外,第二柔性电路板31也可以通过连接器42与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电连接。具体来说,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上设有母座420,第二柔性电路板31面向主板40的一面上设有能够插接于母座420的公座421,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31和主板40电连接。
继续参照图7、图9、图12和图13,当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设置在中板14的同侧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盖板60,盖板60设置在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之间,盖板60压紧在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上。如此设置,盖板60能够阻止主板40抵顶第二显示屏30而导致第二显示屏30与中框10的连接不紧密。并且,盖板60能够将第二显示屏30与主板40的连接处压紧,以免第二显示屏30与主板40之间的连接器42松脱,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31和主板40的连接更可靠。需要指出的是,该实施例中,参见下述图17d和图17e,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安装段311能够从中框10与盖板60之间的缝隙伸入至主板40和盖板60之间,以与主板40相连,此时,第二柔性电路板31包绕住盖板60的一侧边缘。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例中,盖板60上还可以设有过孔(图未示出),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安装段311可以从过孔伸入至主板40和盖板60之间。
参考图4、图5和图7,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后盖80,后盖80设置在中板14朝向第二显示屏30的一侧。当电子设备100不可折叠时,后盖80可以安装在中框10的另一侧,且第二显示屏30可以安装在后盖80上,此时,第二显示屏30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显示屏20的尺寸。当电子设备100可折叠时,中框10例如可以包括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第二显示屏30和后盖80可以分别安装在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上。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能够转动至位于同一平面上,相应的,后盖80和第二显示屏30也位于同一平面上。
如图7和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电池70,电池70和主板40设置在中板14的同侧,且电池70与主板40电连接,以为主板40供电。在图8中,中板14各处的厚度不完全相同,使得中板14上不仅形成有第一凹陷141,还形成有第二凹陷142,电池70安装在该第二凹陷142内。其中,当中框10包括第一结构件11和第二结构件12时,第二凹陷142可以形成在第一结构件11上,相应的,和主板40相似的,电池70也设于第二显示屏30与第一显示屏20之间;或者,第二凹陷142也可以形成在第二结构件12上,相应的,电池70即设于第一显示屏20和后盖80之间,此时,后盖80也可以称为电池70盖。
图16a至图16d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第一显示屏20的拆卸过程。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显示屏20因摔裂、被刮花、接触不良等原因需要维修或更换时,第一显示屏20的另一种示例性的拆卸过程可以为:
如图16a所示,先提供电子设备100,将第一显示屏20朝向用户所在的方向,以便于执行后续拆卸工作;
如图16b所示,解除第一显示屏20与中框10的连接关系,将第一显示屏20往电子设备100的正方向移动以远离主板40;此过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1具有冗余部分,该冗余部分能够随着第一显示屏20的移动而延展,以缓解第一柔性电路板21受到的拉扯力,进而有利于避免主板40受到拉扯;
如图16c所示,旋拧连接扣紧支架50与第一安装座143及第二安装座143的螺钉,使得扣紧支架50被拆卸下来;
如图16d所示,对第一柔性电路板21的连接段212施加作用力,使得连接器42的公座421从母座420中脱出,进而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主板40断开连接,则第一显示屏20被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显示屏20维修完毕后,第一显示屏20的再组装过程的组装顺序可以与第一显示屏20的拆卸过程相反。具体而言,第一显示屏20的一种示例性的再组装过程为:先将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上的公座421扣合到主板40的母座420上,公座421与母座420共同组成连接器42,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和主板40相连;再将扣紧支架50与中框10可拆卸连接,以使得第一柔性电路板21与主板40的连接处被扣紧支架50压紧;之后移动第一显示屏20,使得第一显示屏20与中板14相对,再连接第一显示屏20与中框10,则第一显示屏20再组装完毕。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组装过程进行介绍。
图17a至图17e示意性地显示了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组装过程。以主板40和第二显示屏30位于中板14的同一侧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一种示例性组装过程为:
如图17a所示,先将扣紧支架50连接至中框10上,再将第一显示屏20移动至中框10的一侧使得第一显示屏20与中板14相对,且将连接段212远离折弯段211的一端搭至扣紧支架50上;然后将主板40移动至第一显示屏20朝向中框10的一侧,且使得主板40的第一表面401与中板14背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面之间呈预设夹角θ;然后,如图17b和图17c所示,转动主板40直至主板40与中板14接触,此时,主板40与第一显示屏20对应的部分与开口140相对准,且主板40上的母座420正好与连接段212上的公座421扣合,进而使得主板40与第一显示屏20相连接。这里,预设角度可以为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120°,其中,当预设角度为90°时,安装时,主板40先竖直设立。
如图17d所示,将功能器件90安装到第一凹陷141内,将电池70安装到第二凹陷142内;然后将第二显示屏30移动至中框10的另一侧,使得第二柔性电路板31的安装段311与主板40的第二表面402相连,由于第二柔性电路板31也具有冗余部分,故第二柔性电路板31能够延展以使得第二显示屏30倾斜于中板14,则第二显示屏30与中板14之间能够具有空间,以使得其他部件能够从该空间内进行安装操作。
如图17e所示,将盖板60安装到主板40背向第一显示屏20的一侧,并使得盖板60压盖在主板40上;然后移动第二显示屏30,使得第二显示屏30与中板14正对,再连接第二显示屏30与中框10,则电子设备100安装完毕。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包括中板以及与所述中板的周向边缘连接的边框,所述中板上设有开口;
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分别设置在所述中板的两侧;
主板,安装在所述中板上,并与所述开口正对;
第一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面向所述中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显示屏与所述主板之间、并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第二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显示屏面向所述中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显示屏与所述主板之间、并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二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的折弯段和连接段,所述折弯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显示屏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电连接;
还包括功能器件,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主板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主板沿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折弯段与部分所述连接段设置在所述功能器件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
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功能器件与所述开口正对,所述功能器件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由所述开口伸入至所述中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功能器件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与所述凸出部共同限定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共同围成避让槽,所述折弯段容置在所述避让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的扣紧支架,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中框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相抵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上凸出设置有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扣紧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均与所述中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通过连接器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连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上,所述母座设置在所述主板面向所述第一显示屏的一面上,所述母座插接在所述公座上;
所述扣紧支架与所述主板之间共同限定出卡接间隙,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连接器卡紧在所述卡接间隙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盖板,所述盖板压盖在所述主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与所述连接段均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位于所述凸出部远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段由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延伸至所述主板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所述连接段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与所述凸出部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固定段,所述固定段与所述第一显示屏面向所述主板的一面连接,且所述固定段与所述折弯段远离所述连接段的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为摄像头,或者,所述功能器件为扬声器。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呈弧形,或者,所述折弯段具有折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4、7-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和所述主板设置在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侧;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后盖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或者,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屏为能够折叠的柔性显示屏,所述中框包括第一结构件、转动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通过所述转动组件转动连接。
CN202111152373.7A 2021-09-29 2021-09-29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22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373.7A CN1150224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子设备
EP22874605.3A EP4236277A1 (en) 2021-09-29 2022-09-09 Electronic device
US18/253,409 US20240007550A1 (en) 2021-09-29 2022-09-09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2/118095 WO2023051218A1 (zh) 2021-09-29 2022-09-0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2373.7A CN1150224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427A CN115022427A (zh) 2022-09-06
CN115022427B true CN115022427B (zh) 2023-05-23

Family

ID=8306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2373.7A Active CN1150224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07550A1 (zh)
EP (1) EP4236277A1 (zh)
CN (1) CN115022427B (zh)
WO (1) WO20230512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427B (zh) * 2021-09-29 2023-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93489U (zh) * 2018-10-26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429360U (zh) * 2020-03-09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78860A1 (en) * 2012-05-29 2013-11-29 Ronald Sik Hung Yuen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CN205812104U (zh) * 2016-06-02 2016-12-14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282195U (zh) * 2016-12-27 2017-06-27 张振海 电子显示结构及手持电子设备
CN106973170B (zh) * 2017-06-02 2020-06-3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听筒控制方法
CN110417943B (zh) * 2018-04-27 2021-10-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433402B (zh) * 2020-11-10 2022-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显示组件及多屏显示设备
CN112421321B (zh) * 2020-11-30 2022-09-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卡座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3783702U (zh) * 2020-12-22 2021-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022427B (zh) * 2021-09-29 2023-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593489U (zh) * 2018-10-26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429360U (zh) * 2020-03-09 2020-09-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218A9 (zh) 2023-06-22
WO2023051218A1 (zh) 2023-04-06
CN115022427A (zh) 2022-09-06
US20240007550A1 (en) 2024-01-04
EP4236277A1 (en) 2023-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7026B2 (en) Rotatab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EP3255963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7114463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5022427B (zh) 电子设备
EP1793304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1196907A1 (zh)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电子装置
JP2002091335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ケースおよび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JP4694789B2 (ja) パネル部材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子機器並びに取り付け部材
JPH03151695A (ja) プレーナ・ボードの支持装置
CN212034150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111091758B (zh) 显示装置
CN100365477C (zh) 平面显示装置
CN10046422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WO2020093982A1 (zh) 柔性屏组件、移动终端和柔性显示装置
EP411725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539693B (zh) 連接器結構與應用其之電子裝置
CN212034154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JP3758043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20110068743A1 (en) Terminal componen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78860A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20163998A1 (en) Body panels with connectors
CN214474731U (zh) 电子设备
TWI241869B (en) FPC with a positioning compensator
CN216673132U (zh) 一种摄像头组件、电子设备
CN212034152U (zh) 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786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