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305B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22305B CN115022305B CN202210602386.8A CN202210602386A CN115022305B CN 115022305 B CN115022305 B CN 115022305B CN 202210602386 A CN202210602386 A CN 202210602386A CN 115022305 B CN115022305 B CN 1150223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der
- node
- chain
- blockchain
- compu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8010001267 Protein Subuni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79 rub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750 rub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45—Protecting personal data, e.g. for financial or medical purpo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eth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装置。所述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接入该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二者所处的节点设备中分别部署有相应的区块链节点,其中: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该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使用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用于根据该身份信息将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该节点用于监听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该任务表明自身为参与方且需使用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目标数据执行该任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属于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系统中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多个区块链节点分别对应的节点成员可能存在共同参与隐私计算的需求,对此,各个区块链节点可以分别调用自身对应的链下计算节点参与执行相应的隐私计算任务。在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过程中,不同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可能存在数据交互需求,如需要传递计算过程的中间数据或分享各自得到的计算结果等。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需求,参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多个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可以预先建立用于数据传输的专用线路,但随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增多,专用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都会随着其数量增长而成倍增长,难以实现大范围的隐私计算。或者通过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分别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所处的区块链网络传输上述数据,但链下隐私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待传输数据往往数据量较大,因此通过区块链网络传输这类数据不仅传输效率低,使得链下隐私计算难以快速实现,甚至会对区块链网络的原有业务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其中: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
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
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监听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任务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请求发起单元,用于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任务执行单元,用于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中继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分别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在分别监听到区块链节点产生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后,若确定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执行该任务,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后者根据该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可见,本方案将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引入参与链下隐私计算场景,参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多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通过该网络实现对计算过程所需数据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作为被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分别调用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参与链下隐私计算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处的区块链网络,因此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可以视为用于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通过该方式,存在数据传输需求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直接调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用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目标数据。
一方面,不必在各个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线路,即避免了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复杂的点对点网络建设,在满足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大大地简化了链下隐私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网络拓扑,相对于在各个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线路的方案,不仅显著降低了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有助于实现由大量链下计算节点参与的大范围链下隐私计算。另一方面,作为链下隐私计算参与方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隐私计算的具体需求根据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灵活组建计算网络用于传输链下隐私计算所需的数据,无需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大文件传输功能也有效了解决了区块链网络不适用于大文件传输的问题,不仅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对区块链网络的原有业务可能造成的干扰,也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有助于提升链下隐私计算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说明书提出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在链下隐私计算场景中引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连接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通过该网络传输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下面结合附图及相应实施例对基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10以及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多个链下计算节点,任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可以部署相应的区块链节点,如节点设备1中部署有链下计算节点1和区块链节点1,节点设备2中部署有链下计算节点2和区块链节点2,节点设备3中部署有链下计算节点3和区块链节点3,…,节点设备N中部署有链下计算节点N和区块链节点(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等。其中,同一节点设备中部署的区块链节点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对应于同一节点成员,任一节点成员可以为个人、组织、团体等,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如图1所示,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可以分别连接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实际上,本说明书方案是基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在不同链下计算节点之间传输数据,所以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对应的区块链节点也可以不连接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另外,也可以有独立的链下计算节点或区块链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如某节点设备中的链下计算节点接入该网络而区块链节点并不接入,或者某节点设备中的区块链节点接入该网络而链下计算节点并不接入,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方案中,作为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参与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执行该任务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而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即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向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传输该数据。其中,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第一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可以属于同一区块链网络(即二者是同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节点);或者,二者也可以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块链网络。而且,第一链下计算节点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可以分别为至少一个,例如,在本说明书所述目标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可以存在多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一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即多个链下计算节点(作为数据提供方)分别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向同一个链下计算节点(作为数据接受方)传输相应的目标数据,此时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提供的目标数据可以互不相同;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多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即一个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分别向多个链下计算节点输出相应的目标数据,此时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向各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输出相同或不同的目标数据,不再赘述。
以图1为例,链下计算节点1和2可以分别为所述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此时,区块链节点1和2即分别为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在该场景下,链下计算节点1可以监听区块链节点1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链下计算节点2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链下计算节点1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10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链下计算节点2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相应的,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10可以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链下计算节点2(即该身份信息所指示的链下计算节点)。而链下计算节点2可以监听区块链节点2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链下计算节点2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链下计算节点1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场景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各个中继节点的一种连接方式。在该数据传输场景中,中继11~14构成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区块链节点21~24和链下计算节点31~33分别通过相应的中继节点接入该网络。其中,区块链节点21与中继11相连、区块链节点22与中继12相连、区块链节点23与中继14相连、区块链节点24与中继13相连;链下计算节点31与中继11相连、链下计算节点32与中继13相连、链下计算节点33与中继14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区块链节点22可能并不存在对应的链下计算节点或者其对应的链下计算节点并未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类似的,某一链下计算节点34(图中并未示出)也可能并不存在对应的区块链节点或者其对应的区块链节点并未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本说明书对此并不限定。下述实施例以链下计算节点31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向链下计算节点33传输目标数据(即链下计算节点31和33分别为第一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过程进行说明。在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之前,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需要向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关联的CA(Certificate Authority)认证中心申请获取数字证书。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分别向CA认证中心发起包含自身身份信息的认证申请,并接收CA认证中心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分别生成并返回的数字证书,任一链下计算节点接收到的数字证书即可用于证明该节点的身份。或者,也可以由一方向CA认证中心发起针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甚至更多链下计算节点的批量认证申请,并接收CA认证中心返回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的数字证书,然后将各个数字证书分发至相应的链下计算节点,以便简化多个链下计算节点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流程。在获取到自身的数字证书的情况下,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分别向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自身数字证书的接入请求,以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其中,上述接入请求可以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交,或者也可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交易的发起方、第一区块链节点或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员提交,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以链下计算节点31为例,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11可以响应于链下计算节点31发起的接入请求,通过CA认证中心的公钥对该请求中包含的数字证书进行验签,并在验签通过的情况下在本地维护链下计算节点31的身份信息。其中,链下计算节点31的身份信息可以为链下计算节点31的节点标识、区块链节点21的节点标识、区块链节点21和链下计算节点31所属节点成员的成员标识和/或区块链节点21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网络标识等。或者,在接收到针对链下计算节点31和33的接入请求的情况下,中继11也可以响应于该请求分别将链下计算节点31和33注册至所述接入请求指示的节点集合中,并分别生成对应于两节点的路由策略,该路由策略中包含相应的链下计算节点所属的节点集合。实际上,所述路由策略还可以包含相应区块链节点所连接的中继节点,即链下计算节点与中继节点之间的映射关系,如区块链节点31与中继11之间的映射关系、链下计算节点33与中继14之间的映射关系等。至此链下计算节点31和33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完成,上述路由策略可以用于后续目标数据的转发过程,此处暂不赘述。
另外,中继11还可以将链下计算节点31的身份信息与上述映射关系同步至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其他中继节点。可以理解的是,任一节点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之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各个中继节点可以分别获取到该节点的身份信息及其所连接的中继节点,以便根据该信息转发所述任一节点发送的数据或向该节点发送的数据。
链下计算节点31可以监听区块链节点21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链下计算节点33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链下计算节点31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10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链下计算节点33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具体的,链下计算节点31可以向其连接的中继11发起所述数据传输请求,此后中继11通过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其他中继节点的配合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链下计算节点33,从而完成对该请求的响应过程。而链下计算节点33可以监听区块链节点23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链下计算节点33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链下计算节点31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生成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例如,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同一区块链网络(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下,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可以分别执行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同一区块链交易以生成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其中,该交易可以由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或者该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员等发起,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定。如区块链节点21和23可以分别执行区块链网络中的同一区块链交易以分别生成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再例如,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图中未示出)的情况下,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可以分别执行各自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交易以分别生成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如区块链节点21可以执行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交易产生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区块链节点23可以执行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另一区块链交易产生需要由链下计算节点33执行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显然,虽然两区块链交易被分别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中发起,但两交易的执行结果应当相同,即分别产生相同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可以存在预关联,此时在两网络之间可以实现对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跨链透传。例如,若区块链节点31和33分别属于存在预关联的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则区块链节点31可以执行在第一区块链网络中发起的链下隐私计算交易以产生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基于所述预关联将该任务从第一区块链网络跨链透传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以由区块链节点23所获取。在该场景下,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可以仅由第一区块链节点或第二区块链节点一方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交易生成,而另一方则无需执行该交易,从而减少了区块链交易的执行次数,有助于降低区块链网络的交易执行压力并提升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生成效率。
其中,上述预关联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网络可以是区块链子网、而另一区块链网络是管理该区块链子网的区块链主网(即第一区块链网络为区块链主网、第二区块链网络为该区块链主网所管理的区块链子网;或者,第一区块链网络可区块链子网、第二区块链网络为管理该区块链子网的区块链主网);此时第一区块链节点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中的任一方均可通过区块链主网与区块链子网之间的上述管理机制,将自身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交易产生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跨链透传至另一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再例如,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也可以是由同一区块链主网所管理的区块链子网;此时第一区块链节点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中的任一方均可通过区块链主网与两个区块链子网之间的双重管理机制(即将区块链主网作为中间方),将自身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交易产生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跨链透传至另一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又例如,第一区块链网络与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也可以建立有跨链通道,如通过公证人模式(Notary Schemes)、侧链(Sidechains)、中继(Relaychains)链、哈希锁定(Hash-locking)等方式实现上述跨链通道,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相关技术中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此时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中的任一方可以通过上述跨链通道将自身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交易产生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跨链透传至另一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至于通过上述任一方式被跨链透传至另一区块链网络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即可由该网络内部的区块链节点转发至另一方。如区块链节点21通过上述方式将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跨链透传至区块链节点23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则该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将该任务转发至区块链节点23。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或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直接监听到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者也可以监听到包含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链下隐私计算事件。其中,上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者链下隐私计算事件中可以包含该任务的各个参与方的参与方标识,如可以为需要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以用于向相关方告知该任务的各个参与方。例如,在链下计算节点31监听到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链下隐私计算事件中包含链下计算节点33的节点标识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标识确定链下计算节点33为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参与方。上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链下隐私计算事件中还可以指定该任务所需数据的提供方,如可以记录所需数据的数据标识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链下计算节点31监听到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链下隐私计算事件中记录有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与链下计算节点31的节点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该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需要由链下计算节点31所提供,即可以确定链下计算节点33需要使用链下计算节点31提供的目标数据。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类似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产生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上述方式确定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不再赘述。
在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上述数据标识确定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和相应的目标数据。其中,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下述至少之一: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节点标识、第二区块链节点的节点标识、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对应节点成员的成员标识、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网络标识。
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目标数据可以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目标数据可以为第一链下计算节点自身维护的链下数据,如该节点所属节点成员产生的业务运行数据等。再例如,鉴于任一区块链节点通常可以获取到自身所属区块链网络中的链上数据,而难以获取其他区块链网络中的链上数据,所以在第一区块链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所述目标数据也可以为第一区块链节点所维护的链上数据,如被存证至该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如区块链交易、智能合约、合约收据、状态数据)等。在上述两种场景下,待传输的目标数据实际上是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对应区块链网络(即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区块链网络)的链外数据。
再例如,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包含具有依赖关系的多个子任务的情况下,目标数据也可以是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执行被依赖的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得到的子任务执行结果,具体的,该结果可以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根据本地数据或者其他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上述子任务执行结果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中依赖于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的第二隐私计算子任务。在该场景下,在分别获取到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可以用于执行该任务中包含的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并将相应的子任务执行结果作为目标数据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便后者使用该结果执行依赖于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的第二隐私计算子任务。该方式可以依次完成具有依赖关系的各个隐私计算子任务,从而触发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按照预设的工作流在各个任务结点之间推进,最终完成该任务的执行过程。又例如,目标数据还可以是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得到的隐私计算结果,该结果可以被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向链上提交所述隐私计算结果,即由第二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自身所处的区块链网络进行存证。此时,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获取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产生的隐私计算结果并将其存证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区块链网络,但也应当视为该结果被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特此说明。
如前所述,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均可以为至少一个。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该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例如,图2所示的链下计算节点31和32可以分别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向链下计算节点33传输相应的目标数据,以由链下计算节点33根据二者提供的目标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其中,链下计算节点33可以对链下计算节点31和32分别传输的目标数据进行比较,并在二者一致的情况下,使用该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在该场景下,可以通过上述比较确保执行任务的数据由多个链下计算节点分别提供且一致,从而通过该数据的一致性确保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执行结果的一致性。或者,链下计算节点31和32分别传输的目标数据也可以不同,此时链下计算节点33可以根据两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各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分别根据该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例如,图2所示的链下计算节点31可以分别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向链下计算节点32和33相同或不同的目标数据,以由链下计算节点32和33分别根据自身获取到的目标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该方式适用于某一链下计算节点向其他多个链下计算节点提供数据分别用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场景。
进一步的,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若所述多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属于同一节点集合,则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将该节点集合的集合标识作为所述多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包含在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此时,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无需分别获取各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而可以将集合标识作为各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共同的身份信息,从而简化了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需要获取的信息,便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为多个链下计算节点批量传输目标数据,从而有助于提升目标数据的传输效率。
其中,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可以根据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该节点。例如,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连接的中继节点在接收到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交的数据传输请求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利用前述路由策略确定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连接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目标中继节点以及从自身至该目标中继节点的目标路径,然后基于该目标路径将目标数据转发至该目标中继节点。仍以图2为例,中继11可以根据链下计算节点31发起的数据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确定连接至链下计算节点33的中继14,并基于所述路由策略确定中继11与中继14之间的目标路径,如中继11→中继13→中继14。此时中继11可以将目标数据发送至中继13并由后者将该数据转发至中继14。进而,中继14可以该目标数据发送至链下计算节点33,从而完成对目标数据的传输过程。当然,中继11也可以不确定目标中继节点,并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广播所述目标数据以由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其他中继节点自行实现对该数据的传输。
在接收到通过前述方式传输来的目标数据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该数据执行之前监听到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得到相应的执行结果。对于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具体执行过程,本说明书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此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将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提交至区块链进行存证。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同一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将执行结果发送至第二区块链节点,以将其存证至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再例如,在第一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或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使该执行结果反馈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当然,此时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同样可以将执行结果发送至第二区块链节点,以将其存证至该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通过上述方式,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可以将根据目标数据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得到的执行结果(即隐私计算结果)反馈至第一区块链节点和/或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实现对该结果的链上存证,以便于对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过程进行有效追溯。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分别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在分别监听到区块链节点产生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后,若确定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该任务的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执行该任务,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后者根据该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可见,本方案将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引入参与链下隐私计算场景,参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多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通过该网络实现对计算过程所需数据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作为被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分别调用的数据传输服务,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参与链下隐私计算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处的区块链网络,因此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可以视为用于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通过该方式,存在数据传输需求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直接调用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用于执行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目标数据。
一方面,不必在各个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线路,即避免了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复杂的点对点网络建设,在满足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大大地简化了链下隐私计算过程所涉及的网络拓扑,相对于在各个链下计算节点之间建立专用线路的方案,不仅显著降低了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有助于实现由大量链下计算节点参与的大范围链下隐私计算。另一方面,作为链下隐私计算参与方的各个链下计算节点,可以根据隐私计算的具体需求根据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灵活组建计算网络用于传输链下隐私计算所需的数据,无需通过区块链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且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所具有的大文件传输功能也有效了解决了区块链网络不适用于大文件传输的问题,不仅避免了数据传输过程对区块链网络的原有业务可能造成的干扰,也显著提升了数据传输效率,从而有助于提升链下隐私计算的整体效率。
对应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本说明书还提出了相应的数据传输方法。下面结合图3-图5分别进行介绍。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302-304。
步骤302,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步骤304,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返回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并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区块链网络。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402-404。
步骤402,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步骤404,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还包括:
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第一区块链网络;或者,
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传输至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以由该区块链节点将所述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网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包括: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根据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502-504。
步骤502,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步骤504,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注册请求,分别将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注册至所述注册请求指示的节点集合中,并分别生成对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路由策略,所述路由策略中包含相应的链下计算节点所属的节点集合和所连接的中继节点;
所述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包括:根据通过对所述路由策略进行组织得到的节点路由表,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注册请求由下述之一提交: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交易的发起方、第一区块链节点或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包括:
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自身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或者,
将所述区块链消息传输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由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
前述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各个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6,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602、内部总线604、网络接口606、内存6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6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6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6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6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如图7所示,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任务监听单元701,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请求发起单元702,用于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结果接收单元703,接收第二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返回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并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区块链网络。
如图8所示,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任务执行单元802,用于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可选的,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还包括:
第一返回单元803,用于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第一区块链网络;或者,
第二返回单元804,用于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传输至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以由该区块链节点将所述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网络。
可选的,所述任务执行单元802还用于: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根据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如图9所示,图9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6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中继确定单元901,用于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数据传输单元902,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可选的,
还包括节点注册单元903,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注册请求,分别将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注册至所述注册请求指示的节点集合中,并分别生成对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路由策略,所述路由策略中包含相应的链下计算节点所属的节点集合和所连接的中继节点;
所述中继确定单元901还用于:根据通过对所述路由策略进行组织得到的节点路由表,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
可选的,所述注册请求由下述之一提交: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交易的发起方、第一区块链节点或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员。
可选的,所述数据传输单元902还用于:
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自身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或者,
将所述区块链消息传输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由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服务器系统。当然,本发明不排除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例如若使用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石墨烯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以及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其中: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
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
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监听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并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同一区块链网络,其中: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由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执行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同一区块链交易而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其中:
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由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执行各自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交易而分别生成;或者,
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存在预关联的情况下,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由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执行自身所处区块链网络中的区块链交易产生,并跨链透传至另一区块链网络中的另一区块链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所述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存在下述之一的预关联:
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网络是区块链子网、另一区块链网络是管理该区块链子网的区块链主网;
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是由同一区块链主网所管理的区块链子网;
第一区块链网络和第二区块链网络之间配置有跨链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二链下计算节点还用于:
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或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使所述执行结果反馈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该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根据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或者,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各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分别根据该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多个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属于同一节点集合,所述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为所述节点集合的集合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包括下述至少之一:
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节点标识、第二区块链节点的节点标识、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对应节点成员的成员标识、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网络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所述目标数据包括下述之一: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维护的链下数据;
第一区块链节点维护的链上数据,其中第一区块链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块链网络;
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包含具有依赖关系的多个子任务的情况下,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执行被依赖的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得到的子任务执行结果,其中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根据该子任务执行结果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中依赖于第一隐私计算子任务的第二隐私计算子任务;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得到的隐私计算结果,其中所述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用于通过第二区块链节点向链上提交所述隐私计算结果。
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链下计算节点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返回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并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区块链网络。
12.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属于不同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还包括:
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将该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第一区块链网络;或者,
通过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将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的执行结果传输至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一区块链节点,以由该区块链节点将所述执行结果提交至第一区块链网络。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从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包括:
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根据各个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分别通过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1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
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注册请求,分别将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注册至所述注册请求指示的节点集合中,并分别生成对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路由策略,所述路由策略中包含相应的链下计算节点所属的节点集合和所连接的中继节点;
所述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包括:根据通过对所述路由策略进行组织得到的节点路由表,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所述注册请求由下述之一提交:
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交易的发起方、第一区块链节点或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区块链网络的管理员。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包括:
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自身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或者,
将所述区块链消息传输至所述目标中继节点,以由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转发至相连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
19.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任务监听单元,用于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请求发起单元,用于在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包含所述目标数据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的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用于指示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该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基于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20.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接入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的第二链下计算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还接入有第一链下计算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传输的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由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根据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数据传输请求中包含的身份信息所传输,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发起;
任务执行单元,用于在监听到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21.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和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接入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第二链下计算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独立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分别所属的区块链网络,所述装置包括:
中继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发起的包含目标数据和身份信息的数据传输请求,确定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中与所述身份信息指示的第二计算节点相连的目标中继节点,所述数据传输请求由第一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生成的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所述目标数据的情况下,向所述区块链中继通信网络发起;
数据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中继节点将所述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以由第二链下计算节点在监听到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生成的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表明第二链下计算节点为参与方且需要使用第一链下计算节点提供的目标数据的情况下,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隐私计算任务。
2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0-1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2386.8A CN115022305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2386.8A CN115022305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2305A CN115022305A (zh) | 2022-09-06 |
CN115022305B true CN115022305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83070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2386.8A Active CN115022305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22305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000A (zh) * | 2020-09-25 | 2020-11-13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934999A (zh) * | 2020-09-25 | 2020-11-13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953821A (zh) * | 2020-09-25 | 2021-06-11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3067902A (zh) * | 2021-06-02 | 2021-07-02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区块链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3422733A (zh) * | 2021-08-25 | 2021-09-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095244A1 (zh) * | 2020-11-06 | 2022-05-12 |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交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10602386.8A patent/CN1150223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000A (zh) * | 2020-09-25 | 2020-11-13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934999A (zh) * | 2020-09-25 | 2020-11-13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953821A (zh) * | 2020-09-25 | 2021-06-11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WO2022095244A1 (zh) * | 2020-11-06 | 2022-05-12 | 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 | 跨链交易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3067902A (zh) * | 2021-06-02 | 2021-07-02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区块链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3422733A (zh) * | 2021-08-25 | 2021-09-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2305A (zh) | 2022-09-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32166B (zh) | 核间通信的方法、处理器、核间通信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024826B (zh) | 基于服务网格技术实现分布式esb场景下的应用多活系统 | |
CN114363335B (zh) | 跨链交互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01022A1 (zh) | 跨子网调用 | |
CN112202829A (zh) | 基于微服务的社交机器人调度系统和调度方法 | |
CN114374699B (zh) | 跨链交互方法和跨链交互的审计方法 | |
CN115328645A (zh) | 计算任务调度方法、计算任务调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4327827A (zh) |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1327447B (zh) | 一种分布式系统、仲裁方法、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710492B (zh) |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022305B (zh)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0825797B (zh) | 数据交换方法和装置 | |
CN111062814A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422520B (zh) | 跨链交互方法及装置 | |
CN115037756B (zh) | 一种运行联盟链网络的方法、联盟链网络和用于联盟链网络的节点设备 | |
CN116645061A (zh) |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报关数据处理方法和共识节点 | |
CN114710350B (zh) | 一种可调用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037746B (zh) |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692185A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760602A (zh) | 全息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726537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979160B (zh) | 区块链任务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102382586B1 (ko) | 블록체인 기반의 플랜트 관련 중개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중개 서버 | |
CN114697344B (zh) | 区块链系统中共识节点的确定方法、区块链系统、节点、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 |
US20240330939A1 (en) | Transaction uploading method, associated apparatus, and mediu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