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10492B -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10492B
CN114710492B CN202210343990.3A CN202210343990A CN114710492B CN 114710492 B CN114710492 B CN 114710492B CN 202210343990 A CN202210343990 A CN 202210343990A CN 114710492 B CN114710492 B CN 114710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
task
chain
computing engine
compu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439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0492A (zh
Inventor
谢桂鲁
邓福喜
石柯
王毅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 Blockchai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4399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10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10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4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5126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04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10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0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9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time stamps, e.g. generation of time st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Description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技术构建在传输网络(例如点对点网络)之上。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利用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并采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区块链中部署的智能合约可以生成需要链下执行的区块链任务。在多个区块链节点分别参与执行该任务的过程中,各个区块链节点分别对应的链下计算引擎需要进行数据交互。
在相关技术中,上述数据交互通过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实现,即由区块链节点作为各个链下计算引擎的中间方利用该共识链路实现数据传递。显然,该方案中的交易共识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同时占用上述共识链路,因此,不仅由于共识链路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容易导致数据传输失败,从而难以保证区块链任务的顺利执行。而且数据传输过程可能会对交易共识过程造成干扰:轻则导致交易共识和执行效率降低,重则导致共识过程失败,因此不利于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由各个参与方分别对应的链下计算引擎通过该方法建立的直连通道协作交互,以用于执行区块链任务生成的链下协作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出了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转发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出了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直连交互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通过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利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已经建立的共识链路传输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使得部署于第二节点设备中的第二计算引擎可以根据该第一地址信息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中的第一计算引擎建立链下的直连通道,进而,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该通道实现协作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只需要借用上述共识链路传递数据量较小的第一地址信息,即可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链下的直连通道,此后二者可以通过该直连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以便执行链下协作任务,而无需使用上述共识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可见,通过该直连通道可以实现对共识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流,不仅有助于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链下协作任务的成功执行,而且避免了链下协作任务执行过程对区块链网络原有交易共识过程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易共识和执行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过程示意图。
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
图7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
图8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一定按照本说明书示出和描述的顺序来执行相应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其方法所包括的步骤可以比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更多或更少。此外,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单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能被分解为多个步骤进行描述;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多个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能被合并为单个步骤进行描述。
在相关技术中,通过各个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实现计算引擎之间的数据交互,即由区块链节点作为各个链下计算引擎的中间方利用该共识链路实现数据传递。显然,该方案中的交易共识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同时占用上述共识链路,因此,不仅由于共识链路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容易导致数据传输失败,从而难以保证区块链任务的顺利执行;而且数据传输过程可能会对交易共识过程造成干扰:轻则导致交易共识和执行效率降低,重则导致共识过程失败,因此不利于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行。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说明书提出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在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分别部署的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直连通道,以便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通过该直连通道实现数据传输,用于执行链下协作任务。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2-104。
步骤102,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对于区块链网络所包含的多个区块链节点,本说明书实施例主要关注其中任意两个区块链节点,即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其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第一节点设备(即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一计算引擎,类似的,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的第二节点设备(即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计算引擎。上述区块链网络中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区块链网络中的各个区块链节点可以分别执行该合约以产生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例如任一区块链节点可以在执行区块链交易的过程中调用并执行该合约以生成所述任务事件,相应地,任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可以监听上述任务事件,例如,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监听第一区块链节点执行上述链下计算合约产生的任务事件、第二节点设备可以监听第二区块链节点执行上述链下计算合约产生的任务事件。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链下计算合约是一个用于承载链下计算任务的链上载体,链下计算合约中可以定义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若干子任务,以用于描述一个链下计算任务中的数据流向和各参与方的计算协作过程。由于链下计算合约部署在区块链网络上,因此限定了链下计算合约所定义的链下计算任务的参与方不超过区块链网络中的各区块链节点的范围。显然,同一个区块链网络中可以部署多个链下计算合约,而不同的链下计算合约其所涉及的参与方节点的数量和性能均可以灵活配置,这使得依托于同一个区块链网络可以实现不同任务类型、任务需求和任务规模的链下计算任务的部署。
为了说明链下计算合约如何指导以实现其定义的链下计算任务,下面将通过一个典型的链下计算合约的运作过程来简单介绍链下计算任务的实现逻辑。
用户可以通过可视化合约编排系统生成链下计算合约的代码并在区块链网络中部署链下计算合约,从而在链下计算合约中定义某种类型的链下计算任务的工作流程,它体现为若干个具有执行依赖顺序的子任务。在链下计算合约部署成功的情况下,有权限调用该链下计算合约的用户就可以通过向该合约发起任务创建交易的方式来创建并启动链下计算任务,链下计算合约在接收到任务创建交易后会相应地创建一个归属于发起方用户的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实例,该任务实例中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具体体现为链下计算任务下各子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
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任务创建交易并生成对应的任务实例后,会进一步触发执行该实例对应的第一个子任务,在链下计算合约上体现为生成用于指示第一个子任务的参与方的任务事件。区块链网络中的各区块链节点都可以监听该任务事件,并且那些判定自身属于第一个子任务的参与方的区块链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会进一步调用匹配于该第一个子任务的链下资源在链下执行该第一个子任务。作为参与方的区块链节点所处的节点设备在执行完毕后,会进一步向链下计算合约发起携带有第一个子任务的执行结果的结果返回交易,从而使得链下计算合约更新对应任务实例的任务完成状态。
例如当第一个子任务的执行结果为执行成功时,链下计算合约可以将对应任务实例中第一个子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标记为已完成,从而按照预定义的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依赖顺序触发执行下一批子任务,进而生成包含下一批子任务的参与方节点的事件以供区块链网络中的各区块链节点监听,其后续过程与前述处理第一个子任务的过程类似。由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链下计算合约更新任务完成状态→链下计算合约生成子任务事件→区块链节点监听子任务事件并由被指定的节点设备执行子任务→节点设备向链下计算合约发起子任务的结果返回交易→链下计算合约更新任务完成状态”的循环,直至链下计算合约的任务实例中所有子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均为已完成,即可确定该任务实例对应的链下计算任务被执行完成。
不难发现,链下计算合约在链下计算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仅用于执行创建任务实例、接收子任务结果、调度与下发子任务等调度性任务,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执行链下计算任务所定义和要求执行的如数据计算、数据转移和数据存储等实际任务,而这些大量消耗资源的任务被调度至各节点设备所对应的链下计算引擎执行,从而通过事件监听机制以及交易回传机制实现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计算,使链下计算任务被区块链上的链下计算合约所锚定,在确保任务执行全流程可追踪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链下资源,同时使得不同节点设备之间依托于区块链实现可信的信息交互与协作计算。另外,由于链下计算任务是以合约形式定义且链下计算任务的设计并不受到链上资源的掣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链下计算合约以满足不同的实际需求,通过链下资源扩展了链上协作方式。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其中在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可以维护在链下计算合约的相应任务实例中,具体可以为该任务实例中维护有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由于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执行依赖顺序已经预先定义,这意味着每个子任务的执行条件也已确定,因此链下计算合约可以依据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来进一步确定接下来所需执行的链下协作任务,从而发起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进一步的,第一节点设备还可以在链下协作任务执行完毕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向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发起包含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结果返回交易,以更新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的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如前所述,在第一节点设备通过调用资源执行链下协作任务并执行完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起结果返回交易来更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的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从而使得链下计算合约可以进一步根据链下计算任务中各子任务的执行依赖顺序确定接下来应该执行的下一子任务,并生成针对下一子任务的任务事件。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监听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任务事件以及向链下计算合约发起结果返回交易,可以由第一节点设备上部署的调度框架完成。
如前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所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可以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链下协作任务可以是链下计算任务所包含的多个子任务中的一类特殊子任务,特殊之处在于该链下协作任务需要多个参与方在链下相互配合,通过协同交互完成任务的执行。当然,链下计算任务所包含的全部子任务均可以为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此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仅关注其中任一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过程;或者,链下计算任务也可以仅包含一个链下协作任务,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一个或多个链下协作任务分别对应的任务完成状态。通常情况下,一个链下计算合约只会定义一种类型的链下协作任务,但可以创建该链下协作任务对应的多个任务实例,每个任务实例都会记录有该任务实例对应的任务完成状态。因此,链下计算合约上维护的多个任务实例可以是不同用户通过向链下计算合约分别发起任务创建合约而触发创建的,也可以是由同一个用户通过多次发起任务创建合约而触发创建的,但这些任务实例都具有相同的执行逻辑,即链下计算合约维护的各任务的任务类型相同。
步骤104,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综上所述,通过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利用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已经建立的共识链路传输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使得部署于第二节点设备中的第二计算引擎可以根据该第一地址信息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中的第一计算引擎建立链下的直连通道,进而,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该通道实现协作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只需要借用上述共识链路传递数据量较小的第一地址信息,即可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链下的直连通道,此后二者通过该直连通道进行数据传输以便执行链下协作任务,而无需使用上述共识链路进行数据传输。可见,通过该直连通道可以实现对共识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的分流,不仅有助于保证数据传输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链下协作任务的成功执行,而且避免了链下协作任务执行过程对区块链网络原有交易共识过程的干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交易共识和执行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行。
如前所述,链下协作任务需要多个区块链节点相互配合执行,即该任务具有多个参与方,而上述任务事件即用于指示链下协作任务的各个参与方的身份。例如,该任务事件中可以包含链下协作任务的各参与方的描述信息,如各个参与方的节点公钥等标识信息,以用于向区块链节点告知该任务需要由哪些参与方参与执行。任务事件包含链下协作任务的各参与方的描述信息,是指链下协作任务规定了其所需涉及参与的各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另外,任务事件中还可以记录链下计算任务与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标识,从而对不同的任务和子任务进行区分,这主要是方便后续节点设备在对链下协作任务执行完毕并回传结果返回交易时能够正确标识是针对链下计算任务中链下协作任务的结果,使得链下计算合约能够通过结果返回交易正确更新对应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实例中链下协作任务的完成状态,以应对同一个任务包含多个子任务或者同一个链下计算年合约同时创建多个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实例的情况。
第一节点设备在监听到上述任务事件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任务事件确定链下协作任务的各个参与方,例如,若所述描述信息中包含某一区块链节点的标识信息,则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确定该区块链节点即为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以第一区块链节点为例,如果所述描述信息中包含第一区块链节点的标识信息,则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区块链节点属于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于是第一节点设备就需要开始响应该链下协作任务;而如果所述描述信息中不包含第一区块链节点的标识信息,则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确定第一区块链节点不属于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于是第一节点设备将不响应该链下协作任务。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该任务的参与方(如所述描述信息中包含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的标识信息)的情况下,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确定所述链下协作任务需要由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参与执行,因此第一节点设备可以触发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直连通道。
实际上,上述任务事件中还可以记录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需要在各个参与方之间进行转移的目标数据的来源(即用于保存执行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目标数据的计算引擎)等任务信息,这些任务信息用于向各节点设备告知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及其实现方式,从而指导节点设备在确定可调用资源后按照链下协作任务的预期执行该任务。基于任务事件中记录的所述任务信息,第一节点设备可以确定需要如何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基于此,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在上述任务信息表明需要由第一计算引擎与其他参与方所对应计算引擎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过程中进行协同交互(如任务信息表明第一计算引擎为所需目标数据的管理方或者需求方)的情况下,触发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直连通道。
具体的,第一节点设备触发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直连通道,可以为第一节点设备将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以便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通过该方式,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基于区块链网络原有的共识链路传输第一地址信息,实现了对该共识链路的复用;而且因为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并不包含执行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所以该地址信息的数据量通常较小,因此仅传输第一地址信息能够尽量减少对共识链路中原有交互过程造成的干扰,有助于保证原有交互过程的正常进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中可以部署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可以部署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其中,第一区块链节点与第一P2P组件之间、第一P2P组件与第二P2P组件之间、以及第二P2P组件与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分别建立有相应的共识链路,上述三部分共识链路共同构成第一区块链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第一区块链节点与第二区块链节点可以通过该共识链路进行交互,以实现区块链网络的交易共识或其他预设功能。而第一节点设备即可通过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地址信息。上述第一地址信息可以为第一计算引擎的IP地址、端口号等网络地址信息,以用于向第二计算引擎准确告知第一计算引擎的网络地址,便于后续建立直连通道建立;还可以包括代理地址、引擎标识等身份信息,以用于向第二计算引擎告知第一计算引擎的身份,便于第二计算引擎有序管理其所建立的直连通道及其所连接的各个计算引擎。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节点设备中还可以部署对应于第一区块链节点的第一调度框架、第二节点设备中还可以部署对应于第二区块链节点的第二调度框架。如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和第二节点设备监听所述任务事件的具体过程,可以分别由第一调度框架和第二调度框架实现,即可以由第一调度框架和第二调度框架分别监听所述任务事件。在此基础上,第一调度框架可以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执行;类似的,第二调度框架可以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执行。通过上述该方式,使得链下协作任务的分发过程由调度框架完成而无需节点设备或者区块链节点参与,实现了任务分发过程的独立,便于实现多任务场景下的高效分发。
其中,调度框架可以根据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实现上述任务分发。例如,第一调度框架可以先确定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以及第一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并在所述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下发至第一计算引擎。特别的,在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多个计算引擎的情况下,第一调度框架可以依次确定各个第一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然后从各个第一计算引擎中确定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任务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一计算引擎,并在其中进一步选取第一目标计算引擎,然后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下发至该第一目标计算引擎执行。与此类似的,第二调度框架可以先确定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以及第二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并在所述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下发至第二计算引擎。特别的,在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多个计算引擎的情况下,第二调度框架可以依次确定各个第二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然后从各个第二计算引擎中确定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任务类型的至少一个第二计算引擎,并在其中进一步选取第二目标计算引擎,然后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下发至该第二目标计算引擎执行。通过该方式,调度框架可以将链下协作任务分配至相应类型的计算引擎,有助于实现链下协作任务的顺利、高效执行。其中,上述计算类型和任务类型可以为转发类型、MFT(Managed File Transfer,大文件传输)类型、隐私计算类型、数据查询类型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如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即通过共识链路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地址信息,即由第一节点设备触发建立直连通道。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一计算引擎触发建立所述直连通道。例如,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向第一节点设备发起地址发送请求,进而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响应于该请求通过共识链路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地址信息。其中,上述地址发送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计算引擎自身的第一地址信息。或者,考虑到第一计算引擎已经被预先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也可以由第一节点设备在预先获取到第一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响应于上述地址发送请求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预先获取到的该第一地址信息。通过该方式,第一计算引擎可以根据待执行的链下协作任务控制触发建立直连通道,有助于实现第一计算引擎对自身参与建立的直连通道的有效管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引擎与第二计算引擎可以基于HTTP(Hyper Text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或其他网络连接技术建立二者之间的直连通道。以HTTP通道为例,第二计算引擎在接收到第一地址信息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信息生成针对第一计算引擎的HTTP握手报文,并将该握手报文发送至第一计算引擎;相应地,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响应于该握手报文向第二计算引擎返回握手响应,从而通过上述握手过程在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建立直连通道。
在建立上述直连通道之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可以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利用该直连通道实现协同交互。如前所述,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中记录的任务信息可以用于表征执行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目标数据的管理方和需求方,而第一计算引擎可以根据自身为管理方还是需求方采取相应的方式与第二计算引擎进行协同交互。其中,所述目标数据可以被保存在管理方的本地存储空间,或者也可以被保存在管理方允许访问的其他存储空间处,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确定自身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二计算引擎所维护(即第一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管理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起针对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获取请求,并使用第二计算引擎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通过该方式,作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可以主动从目标数据的管理方处获取后者所维护的目标数据,以便自身使用该数据执行链下协作任务。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确定第二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一计算引擎所维护(即第一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管理方、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以由第二计算引擎使用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通过该方式,目标数据的管理方可以在确定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主动向该需求方提供目标数据以便其使用该数据执行链下协作任务,进一步提升了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效率。
或者,与第一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类似的,在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第二计算引擎可以通过所述直连通道主动向作为目标数据的管理方的第一计算引擎发起针对目标数据的数据获取请求,从而第二计算引擎可以响应于该请求,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
为保证所述目标数据被合法的需求方所获取,管理方可以对需求方进行鉴权,即根据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对该请求的发起方针对目标数据的获取权限进行鉴定,并仅在鉴权通过(即表明该发起方属于合法的需求方)的情况下,将目标数据返回至该发起方用于执行链下协作任务,从而基于鉴权过程对目标数据的提供和获取过程进行权限管控,提升目标数据管理及链下协作任务执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下面仍以第一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管理方,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为例,对上述鉴权过程进行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计算引擎发起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可以包含令牌(token),该令牌可以根据随机数、公钥和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生成,相应地,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所述令牌表明该数据获取请求有效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其中,所述令牌表明数据获取请求有效,即表明该请求由前述任务事件指定的所述目标数据的需求方(如第二计算引擎)所发起。通过在数据获取请求中包含令牌,使得第一计算引擎可以根据该令牌确定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是否有效,从而保证第一计算引擎仅响应于有效的数据获取请求向相应的合法请求方返回目标数据。
其中,在接收到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之前,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响应于监听到的前述任务事件,为各个数据获取方分别生成相应的令牌,并将生成的各个令牌提供至相应的获取方,使得各个获取方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令牌向第一计算引擎请求发起包含令牌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以第二计算引擎为例,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第二数据的公钥和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生成针对第二计算引擎的令牌,并将该令牌提供至第二计算引擎;相应地,第二计算引擎在根据任务事件确定自身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可以将接收到的该令牌包含在生成的数据获取请求中发送至第一计算引擎,以通过该令牌向第一计算引擎表明自己的合法身份。或者,第一计算引擎也可以接收令牌获取请求,该请求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述令牌获取请求的发起方的发起方公钥以及该发起方基于发起方私钥对所述数据标识和所述发起方公钥生成的第二签名;并在第二签名通过所述发起方公钥验证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所述发起方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所述令牌,并将生成的该令牌返回至所述发起方。仍以第二计算引擎为例,第二计算引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二计算引擎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自身的私钥对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和自身的公钥生成的第二签名,并将所述数据标识、自身的公钥以及所述第二签名包含在所述令牌获取请求中发送至第一计算引擎;相应地,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响应于该请求,在使用所述公钥验证第二签名通过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第二计算引擎的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令牌,并将该令牌通过所述直连通道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这样一来,由第一计算引擎生成令牌并提供至目标数据的需求方,以便后续在接收到数据获取请求的情况下,根据其中包含的令牌是否为自身生成的令牌确定该请求的发起方是否为目标数据的需求方,从而实现了对数据获取请求的发起方的身份验证。
第一计算引擎可以直接将令牌获取请求中包含的所述数据标识、发起方的公钥以及第二签名作为所述令牌;或者,也可以按照预设算法根据三者计算所述令牌,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另外,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本地维护令牌列表,该列表用于记录自身针对目标数据的各个需求方生成的各个令牌;相应地,在接收到任一发起方发起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情况下,可以在所述令牌列表中查询该请求中包含的令牌。若查询成功,则表明该请求确实由第一计算引擎所生成,因此可以确定该请求的发起方确实是目标数据的需求方,此时可以响应于该请求向该发起方返回目标数据。否则,若查询失败,则表明该请求并非由第一计算引擎所生成,因此可以确定该请求的发起方并非目标数据的需求方,此时可以拒绝响应该请求,即拒绝将目标数据返回至该发起方,从而有效实现对目标数据的权限管控。
为了进一步保证所响应的数据获取请求及其发起方的合法性,第二计算引擎也可以使用自身的私钥针对所述令牌生成第一签名,并将该签名包含在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发送至第一计算引擎;相应地,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接收到该请求后使用生成所述令牌的公钥验证该令牌,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其中,上述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通过前述共识链路或者直连通道完成。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计算引擎发起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可以包含时间戳、所述数据请求方的发起方的公钥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从而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在当前时刻处于所述时间戳对应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其中,上述时间戳可以为第二计算引擎生成或者发起所述数据获取请求的时刻,而所述时间区间可以为包含该时刻在内的时间段。例如,因为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的时钟时间可能并不一致,如第一计算引擎的时钟时间可能早于第二计算引擎的时钟时间,所以所述时间区间的起始时刻可以为所述时间戳之前的第一时长的时刻——即便第一计算引擎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的时钟时刻早于第二计算引擎发起数据获取请求的时钟时刻,但只要两时钟时刻的差值不大于第一时长,第一计算引擎仍然能够正常处理该请求。再例如,因为通过直连通道传输数据获取请求不可避免的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所述时间区间的终止时刻可以为所述时间戳之后的第二时长的时刻——在第一计算引擎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的时钟时刻晚于第二计算引擎发起数据获取请求的时钟时刻的情况下,只要两时钟时刻的差值不大于第二时长,第一计算引擎仍然能够正常处理该请求。另外,上述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的具体值可以根据网络延迟情况、直连通道的当前数据量、数据获取请求的数据量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对此进行限制。通过为所述时间戳设置相应的时间区间,可以使第一计算引擎尽可能地处理在合理时间范围内接收到的数据获取请求,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第二计算引擎获取目标数据的成功率。
与前述实施例类似的,为了进一步保证所响应的数据获取请求及其发起方的合法性,第二计算引擎也可以使用自身的私钥生成针对所述时间戳、所述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的第三签名,并将该签名包含在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中发送至第一计算引擎;相应地,第一计算引擎在接收到数据获取请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所述公钥对第三签名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通过前述方式,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可以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实现协同交互,以便执行链下协作任务。例如第二计算引擎可以使用从第一计算引擎获取到的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当然,本说明书所述的协同交互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如第一计算引擎也可以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直连通道与第二计算引擎实现协同交互。其中,第一计算引擎可以自行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或者,在第一计算引擎允许调用其他的远程计算引擎(如第一计算引擎是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中的代理计算引擎)的情况下,第一计算引擎可以调用上述远程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与此类似的,第二链下协作任务也可以自行执行或者通过调用相应的远程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不再赘述。
前述实施例是针对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成功建立直连通道的情况下实现协同交互的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共识链路向第二计算引擎发送第一地址信息可能失败,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实现握手的过程也可能失败,换言之,第一计算引擎与第二计算引擎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建立直连通道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直连通道被成功建立,第一计算引擎或者第二计算引擎可以重新尝试失败的步骤,直至成功建立直连通道。当然,在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仍然可以采用所述共识链路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过程均是以链下协作任务的任意两个参与方(即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为例进行的说明,实际上,链下协作任务的各个参与方所处的节点设备均可以分别通过上述方式互相建立直连通道,并基于建立的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链下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协同交互,任一对交互双方建立直连通道以及基于建立的所述直连通道实现协同交互的具体过程均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前述实施例,节点设备可以通过计算引擎实现对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并分别得到相应的执行结果,此后,计算引擎可以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相应的区块链节点(即本地部署的区块链节点)。以第一节点设备为例,在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可以将该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区块链节点。例如,第一计算引擎可以将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调度框架,并由第一调度框架将该执行结果上传至第一区块链节点,如可以将该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区块链节点中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实例,从而完成对链下协作任务的完整处理过程。另外,在链下协作任务为链下计算任务的任一子任务的情况下,第一区块链节点还可以根据所述执行结果更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如将链下协作任务这一种子任务的完成状态更新为已完成,从而触发所述链下计算任务推进相应的工作流,如触发执行下一子任务等。
在上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实际上是从整个区块链系统的角度来描述了本说明书的建立直连通道的过程,下面结合图3和图4,分别从第二节点设备和第二计算引擎的角度,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容易理解的是,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前文针对图1所示实施例的描述,均适用于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3,图3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302-304。
步骤302,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步骤304,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如前所述,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所述任务事件。
如前所述,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而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如前所述,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所述共识链路为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建立的共识链路。
如前所述,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调度框架,
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由第二调度框架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调度框架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执行。
如前所述,所述第二调度框架将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下发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二调度框架在第二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
如前所述,第一地址信息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将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在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计算引擎。
如前所述,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区块链节点。
第二节点设备所对应各个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第一节点设备所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值得说明的是,区块链网络中链下协作任务的各个参与方均可以分别实施前述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所对应的实施例,换言之,任一参与方所属的节点设备既可以向其他参与方所属的发送地址信息,也可以接收其他参与方所属的节点设备发送来的地址信息,接收到地址信息的任一节点设备均可以将该地址信息发送至自身部署的计算引擎,以便该计算引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与相应的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例如,第一节点设备可以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地址信息,以便第二计算引擎请根据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同样的,第二节点设备可以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地址信息,以便第一计算引擎请根据地址信息与第二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通过上述过程,链下协作任务的各个参与方分别对应的计算引擎之间可以互相建立所述直连通道,而各个计算引擎之间的所述直连通道即可以构成该链下协作任务对应的全连接的链下协同网络,各个计算引擎可以通过该网络实现互相之间的协同交互。
可以理解的是,假如第二计算引擎根据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了直连通道,而且第一计算引擎也根据地址信息与第二计算引擎建立了的直连通道,则建立成功后的两直连通道应当是完全相同的——二者区别仅在于建立过程的发起方不同。因此,为简化计算引擎之间的连接以便于对直连通道进行维护和管理,没有必要在第二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之间同时建立上述两个直连通道。为此,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所述共识链路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地址信息。而第二计算引擎在前述直连通道(即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的上述直连通道)尚未建立时,若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根据第二地址信息发起的通道建立请求,则可以通过向第一计算引擎返回通道建立响应建立所述直连通道。当然,在该直连通道建立成功的情况下,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可以拒绝在二者之间再次建立直连通道,从而避免直连通道重复建立,在满足协同交互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计算引擎之间的链下交互网络的网络结构。
请参见图4,图4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步骤402-406。
步骤402,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步骤404,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步骤406,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设备向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可以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节点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地址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进行验证,并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再将其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从而保证第一地址信息是由受到第一区块链节点信任背书的合法地址信息,即表明第一计算引擎确实是对应于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计算引擎。其中,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可以为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公钥等信息,该信息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第二区块链节点所维护的区块链网络的成员信息中获取,不再赘述。或者,也可以由第二计算引擎从第二节点设备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处获取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并使用该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进行验证,进而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如前所述,第二计算引擎可以自身执行链下协作任务,或者也可以调用远程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如前所述,在所述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第二计算引擎可以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如前所述,第二计算引擎可以通过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或者,也可以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由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调度框架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调度框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
第二计算引擎所对应各个实施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见前述第一节点设备所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图5是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5,在硬件层面,该设备包括处理器502、内部总线504、网络接口506、内存5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5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基于软件方式来实现,比如由处理器5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5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508中然后运行。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如图6所示,图6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单元601,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发送单元602,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可选的,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所述事件监听单元601还用于: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所述任务事件。
可选的,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而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可选的,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所述共识链路为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建立的共识链路。
可选的,第一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一调度框架,
所述事件监听单元601还用于:由第一调度框架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所述装置还包括任务下发单元603,用于由第一调度框架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执行。
可选的,所述任务下发单元603还用于:
由第一调度框架在第一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
可选的,所述地址发送单元602还用于:
响应于第一计算引擎发起的地址发送请求,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预先获取或者包含在所述地址发送请求中。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请求发起单元604,用于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确定自身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二计算引擎所维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起针对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获取请求;
任务执行单元605,用于由第一计算引擎使用第二计算引擎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数据发送单元606,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在确定第二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一计算引擎所维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以由第二计算引擎使用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可选的,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响应于第二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针对所述目标数据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含根据随机数、公钥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生成的令牌,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所述令牌表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有效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
可选的,还包括:
请求接收单元607,用于由第一计算引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之前接收令牌获取请求,所述令牌获取请求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述令牌获取请求的发起方的发起方公钥以及该发起方基于发起方私钥对所述数据标识和所述发起方公钥生成的第二签名;
令牌生成单元608,用于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二签名通过所述发起方公钥验证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所述发起方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所述令牌,并将生成的所述令牌返回至所述令牌获取请求的发起方。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含针对所述令牌的第一签名,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一签名通过生成所述令牌的所述公钥验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含时间戳、所述数据请求方的发起方的公钥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有效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可选的,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一计算引擎具备对所述目标数据的获取权限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有效;和/或,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当前时刻处于所述时间戳对应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有效。
可选的,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含所述数据请求方基于自身的私钥对所述时间戳、所述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的第三签名,所述数据发送单元606还用于:
由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三签名通过所述公钥验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可选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由第一计算引擎执行,或者由第一计算引擎允许调用的远程计算引擎执行。
可选的,在所述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所述共识链路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可选的,还包括:
结果返回单元609,用于在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区块链节点。
如图7所示,图7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单元701,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转发单元702,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可选的,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所述事件监听单元701还用于: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所述任务事件。
可选的,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而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可选的,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所述共识链路为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建立的共识链路。
可选的,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调度框架,
所述事件监听单元701还用于:由第二调度框架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所述装置还包括任务下发单元703,用于由第二调度框架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执行。
可选的,所述任务下发单元703还用于:
由第二调度框架在第二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
可选的,第一地址信息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所述地址转发单元702还用于:
在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计算引擎。
可选的,还包括:
地址发送单元704,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共识链路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地址信息,以使第二计算引擎在所述直连通道尚未建立时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根据第二地址信息发起的通道建立请求的情况下,通过向第一计算引擎返回通道建立响应建立所述直连通道。
可选的,还包括:
结果返回单元705,用于在接收到第二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区块链节点。
如图8所示,图8是本说明书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如图5所示的设备中,以实现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该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地址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通道建立单元802,用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直连交互单元803,用于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可选的,第一地址信息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
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二节点设备在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被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或者,
所述通道建立单元802还用于: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可选的,还包括:
本地执行单元804,用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或者,
远程执行单元805,用于调用远程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可选的,还包括:
共识交互单元806,用于在所述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共识链路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结果返回单元807,用于通过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或者,
第二结果返回单元808,用于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由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调度框架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调度框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链下协作任务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目的数据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共识链路University Programming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第二调度框架0以及Silicone Labs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服务器系统。当然,本说明书不排除随着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实现上述实施例功能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虽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终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例如若使用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说明书是参照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石墨烯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37)

1.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所述任务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而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所述共识链路为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建立的共识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第一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一调度框架,
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由第一调度框架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一调度框架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调度框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包括:
第一调度框架在第一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一计算引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包括:
响应于第一计算引擎发起的地址发送请求,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发送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预先获取或者包含在所述地址发送请求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计算引擎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二计算引擎协同交互,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确定自身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二计算引擎所维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起针对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获取请求;
第一计算引擎使用第二计算引擎返回的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计算引擎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二计算引擎协同交互,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确定第二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所需的目标数据由第一计算引擎所维护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送所述目标数据,以由第二计算引擎使用所述目标数据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向第二计算引擎发送所述目标数据,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响应于第二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针对所述目标数据发起的数据获取请求,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含根据随机数、公钥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生成的令牌,所述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所述令牌表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有效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在接收到所述数据获取请求之前,还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接收令牌获取请求,所述令牌获取请求包含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述令牌获取请求的发起方的发起方公钥以及该发起方基于发起方私钥对所述数据标识和所述发起方公钥生成的第二签名;
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二签名通过所述发起方公钥验证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所述发起方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所述令牌,并将生成的所述令牌返回至所述令牌获取请求的发起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含针对所述令牌的第一签名,所述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一签名通过生成所述令牌的所述公钥验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包含时间戳、所述数据请求方的发起方的公钥以及所述目标数据的数据标识,所述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当前时刻处于所述时间戳对应的时间区间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所述数据获取请求还包含所述数据请求方基于自身的私钥对所述时间戳、所述公钥以及所述数据标识生成的第三签名,所述第一计算引擎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一计算引擎在第三签名通过所述公钥验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直连通道将所述目标数据返回至第一计算引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由第一计算引擎执行,或者由第一计算引擎允许调用的远程计算引擎执行。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所述共识链路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一区块链节点。
19.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维护有链下计算任务的任务完成状态,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用于描述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包含的各子任务的完成状态;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属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的子任务的情况下,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
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在所述任务完成状态满足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条件的情况下生成的针对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所述任务事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所述任务完成状态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响应于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而更新,其中,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交易包括所述链下计算任务对应的任务创建交易,或者任一节点设备在执行所述各子任务中任一子任务完毕的情况下发起的结果返回交易。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第一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一P2P组件,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P2P组件,所述共识链路为第一P2P组件和第二P2P组件之间建立的共识链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调度框架,
所述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包括:由第二调度框架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调度框架根据监听到的所述任务事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执行。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调度框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第二调度框架在第二计算引擎的计算类型匹配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类型的情况下,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第一地址信息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将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计算引擎,包括:
在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将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计算引擎。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共识链路向第一节点设备发送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地址信息,以使第二计算引擎在所述直连通道尚未建立时接收到第一计算引擎根据第二地址信息发起的通道建立请求的情况下,通过向第一计算引擎返回通道建立响应建立所述直连通道。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计算引擎发送的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将所述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区块链节点。
28.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第一地址信息被添加有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节点签名,
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二节点设备在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验证通过的情况下被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或者,
所述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包括:根据第一区块链节点的身份信息对所述节点签名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的情况下,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或者,
调用远程计算引擎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直连通道建立失败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32.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二节点设备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或者,
在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由第二区块链节点对应的第二调度框架分发至第二计算引擎的情况下,通过第二调度框架将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执行结果返回至第二计算节点。
33.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节点设备,第一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单元,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向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处的第二节点设备发送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以由第二节点设备上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34.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和第二计算引擎的第二节点设备,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事件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
地址转发单元,用于在所述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将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转发至第二计算引擎,以由第二计算引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直连通道用于第一计算引擎和第二计算引擎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的协同交互。
35.一种直连通道的建立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设备中部署的第二计算引擎,第二节点设备中还部署有第二区块链节点,第二区块链节点所属的区块链网络部署有链下计算合约;所述装置包括:
地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节点设备转发的第一计算引擎的第一地址信息,第一地址信息由第一节点设备通过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之间的共识链路发送至第二节点设备,并由第二节点设备在监听到的针对链下协作任务的任务事件表明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二区块链节点属于所述链下协作任务的参与方的情况下转发,第一区块链节点和第一计算引擎部署于第一节点设备,所述任务事件由所述链下计算合约生成;
通道建立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地址信息与第一计算引擎建立直连通道;
直连交互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直连通道在执行所述链下协作任务时与第一计算引擎协同交互。
3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343990.3A 2022-03-31 2022-03-31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710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3990.3A CN114710492B (zh) 2022-03-31 2022-03-31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135126 WO2023185042A1 (zh) 2022-03-31 2022-11-29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43990.3A CN114710492B (zh) 2022-03-31 2022-03-31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492A CN114710492A (zh) 2022-07-05
CN114710492B true CN114710492B (zh) 2023-12-22

Family

ID=82172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43990.3A Active CN114710492B (zh) 2022-03-31 2022-03-31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10492B (zh)
WO (1) WO2023185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0492B (zh) * 2022-03-31 2023-12-22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7450A (zh) * 2020-03-18 2020-04-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链上数据的链下隐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85858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国际信任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接数据的验证系统与方法
CN111861484A (zh) * 2019-04-24 2020-10-30 国际信任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区块链与链下间协作的验证系统与方法
CN113821564A (zh) * 2021-09-09 2021-12-21 湖南大学 异构并行区块链及其链上数据与链下合约协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6887B (zh) * 2018-02-05 2020-07-21 徐正伟 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系统
US10880070B1 (en) * 2018-02-08 2020-12-29 Rockwell Collins, Inc. Distributed blockchain ledger for vehicular systems
WO2020000011A1 (en) * 2018-06-25 2020-01-02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 Blockchai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786952B (zh) * 2020-05-29 2023-03-17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区块链系统的共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067902B (zh) * 2021-06-02 2021-07-30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区块链消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157670A (zh) * 2021-11-05 2022-03-08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157669B (zh) * 2021-11-05 2024-02-23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710492B (zh) * 2022-03-31 2023-12-22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8580A (zh) * 2019-04-24 2020-10-30 国际信任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链接数据的验证系统与方法
CN111861484A (zh) * 2019-04-24 2020-10-30 国际信任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适用于区块链与链下间协作的验证系统与方法
CN111047450A (zh) * 2020-03-18 2020-04-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链上数据的链下隐私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3821564A (zh) * 2021-09-09 2021-12-21 湖南大学 异构并行区块链及其链上数据与链下合约协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0492A (zh) 2022-07-05
WO2023185042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chmidt Middleware for real-time and embedded systems
CN108062672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流程调度方法
US10462018B2 (en) Managing a number of secondary clouds by a master cloud service manager
US8606897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orting usage history data as input to a management platform of a target cloud-based network
CN102456185B (zh) 一种分布式工作流处理方法及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系统
CN113067900B (zh) 智能合约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2288423A (zh) 一种分布式框架的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统
CN114710492B (zh) 直连通道的建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52996A1 (zh) 为业务流程合约调度计算服务的方法
CN114710350B (zh) 一种可调用资源的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92185A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85041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63335B (zh) 跨链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6244062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726537B (zh)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6366666A (zh) 区块链系统中的链状态更新方法和区块链节点
CN115766123A (zh) 数据跨域授权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259465B (zh) 基于链外的计算服务的业务执行方法
CN114896635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9663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022305B (zh)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14036715A1 (zh) 基于交付点的实时资源供应流程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106281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源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037746B (zh)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6644452A (zh)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文件读写方法、装置及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