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0610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20610A CN115020610A CN202210640439.5A CN202210640439A CN115020610A CN 115020610 A CN115020610 A CN 115020610A CN 202210640439 A CN202210640439 A CN 202210640439A CN 115020610 A CN115020610 A CN 1150206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medium layer
- light emitting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设置于该衬底上,包括具有第一发光面的第一子像素;光介质层,设置于该发光层上,包括第一光疏介质层,该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该光介质层包括远离该发光层一侧的第一显示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该光介质层后出射于该第一显示面内,该第一发光面的面积小于该第一显示面的面积。本发明通过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第一发光面的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光疏介质层内先发散再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第一发光面的第一显示面,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面板受到对比度和刷新率的限制会较大影响显示效果,而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越来越受关注,但是OLED显示面板在像素与像素间的间距较大时,不同像素在显示面板显示侧形成的显示面的间距较大会被人眼察觉而导致纱窗效应,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缓解目前显示面板存在纱窗效应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面;
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包括第一光疏介质层,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光介质层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一显示面,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光介质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靠近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一光密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二光密介质层。
优选的,所述光介质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靠近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三光密介质层;
其中,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偏光片层,所述光介质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偏光片层之间。
优选的,所述发光层还包括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二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发光面,所述第一发光面、所述第二发光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各异;
所述光介质层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二显示面以及第三显示面,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内,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三显示面内;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面的面积,所述第三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第三发光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面与所述第三发光面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虚拟四边形内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三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的面积。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还包括与第二显示面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内;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通过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第一发光面的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光疏介质层内先发散再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第一发光面的第一显示面,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介质层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目前,OLED显示面板的不同显示面的间距较大时会被人眼察觉而存在纱窗效应导致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难以提升的问题。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101;
发光层102,设置于所述衬底101上,包括第一子像素103,所述第一子像素103包括第一发光面116;
光介质层106,设置于所述发光层102上,包括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光介质层106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第一显示面117,所述第一发光面116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117内,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面116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面117的面积。
本发明通过光介质层106中的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第一发光面116的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光疏介质层107内进行发散后再进行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第一发光面116的第一显示面117,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光介质层106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靠近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第二光密介质层109。
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后在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靠近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形成第一像素发光面,由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中传播一定光程,因此,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像素发光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发光层102的发光面的面积。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后在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靠近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的一侧形成第二像素发光面,同样,由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中传播一定光程,并且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使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进入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光线发生的折射的角度增大,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像素发光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像素发光面的面积。最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后在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远离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形成第三像素发光面,由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中传播一定光程,因此,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三像素发光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像素发光面的面积。其中,当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远离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为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时,所述第三像素发光面包括所述第一显示面117。
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光层的一侧的出射角的范围为85度至95度,优选为90度,有利于避免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相互之间造成干扰,并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通过在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以及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有利于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的折射率以及厚度,更精准地调控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形成的显示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介质层106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靠近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第三光密介质层110。
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后在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靠近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形成第四像素发光面,由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中传播一定光程,因此,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四像素发光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发光层102的发光面的面积且小于所述第一像素发光面的面积。通过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的设置,有利于更加精细化地调整所述发光层102在所述光介质层106内的光路,便于更精准地调控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形成的显示面的面积。
其中,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的折射率,或者,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的折射率。
当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的折射率时,在调整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所述介质层与所述发光层102之间的光路的同时,使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到达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之间的界面有利于减少在该界面发生全反射的光线,有利于提高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
当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的折射率时,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进入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光线发生的折射的角度增大,有利于进一步增大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形成的显示面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102上的封装层111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111上的偏光片层112。
所述光介质层106可以位于所述封装层111与所述偏光片层112之间;或者,所述光介质层106的至少一膜层可以与所述封装层111同层设置;或者,所述光介质层106位于所述封装层111的膜层之间。
当所述光介质层106位于所述封装层111与所述偏光片层112之间或者所述光介质层106位于所述封装层111的膜层之间时,便于所述光介质层106的制程的添加,并且有利于扩大所述光介质层106的合适的折射率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当所述光介质层106的至少一膜层可以与所述封装层111同层设置时,所述光介质层106中的至少一膜层与所述封装层111同层设置,有利于节省制程、降低制程成本。
所述封装层111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102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13,位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13上的有机封装层114以及位于所述有机封装层114上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15,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所述第二光密介质层109以及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11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13、有机封装层114以及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15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当所述光介质层106位于所述封装层111与所述偏光片层112之间或者所述光介质层106位于所述封装层111的膜层之间时,所述光介质层106的膜层的材料可以为具有不同折射率的透明PI(Polyimide,聚酰亚胺)材料,有利于制程加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靠近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远离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一侧的折射率,有利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中的收敛,提高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后进入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比例,进而提高所述显示面的显示效果。
自所述发光层102至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方向,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逐渐减小,有利于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中的逐级收敛,进一步提高所述发光层102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后进入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比例,并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请参阅图1以及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层102还包括第二子像素104以及第三子像素105,所述第二子像素104与所述第一子像素103沿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105与所述第一子像素103沿第二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可以相反或相交。
所述第二子像素104包括第二发光面118,所述第三子像素105包括第三发光面120,所述第一发光面116、所述第二发光面118以及所述第三发光面120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各异。
所述第一发光面116、所述第二发光面118以及所述第三发光面120发出的光线的颜色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
所述光介质层106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第二显示面119以及第三显示面121,所述第二发光面118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119内,所述第三发光面12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内。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面118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面119的面积,所述第三发光面120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的面积。
所述第一发光面116发出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二发光面118发出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三光面发出第三颜色光。当所述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所述第三颜色光到达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之间的界面时,由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的折射率,三种颜色的光均发生全反射,避免了所述第一颜色光从除所述第一显示面117以外的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其他位置(如第二显示面119或第三显示面121)出射,所述第二颜色光从除所述第二显示面119以外的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其他位置(如第一显示面117或第三显示面121)出射,所述第三颜色光从除所述第三显示面121以外的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发光层102一侧的其他位置(如第一显示面117或第二显示面119)出射,减少了三种颜色光在显示面板100显示时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面117与所述第二显示面119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116与所述第二发光面118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显示面117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116与所述第三发光面120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显示面119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面118与所述第三发光面120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显示面117、所述第二显示面119、所述第三显示面121分别对所述第一发光面116、所述第二发光面118、所述第三发光面120进行了放大,同时,所述第一显示面117、所述第二显示面119、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相互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在避免所述第一显示面117、所述第二显示面119、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的出射光线相互干扰的同时,改善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具有像素单元122,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22包括位于虚拟四边形内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103、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104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105,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103沿第三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每一所述像素单元122内,所述第二显示面119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的面积。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虚拟四边形的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虚拟四边形的另一条边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虚拟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所述第一子像素103对应的所述第一发光面116所发出的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光,所述第二子像素104对应的所述第二发光面118所发出的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光,所述第三子像素105对应的所述第三发光面120所发出的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光。
由于所述第一子像素103、所述第二子像素104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105的发光能力以及发光材料的寿命的不同,每一像素单元122内的三种子像素的个数或发光面的面积不同,当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绿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为红光、所述第三颜色光为蓝光时,由于蓝色发光材料发光效率以及寿命原因,每一像素单元122内,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面119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的面积;同理,每一像素单元122内,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一子像素103对应的所述第一显示面117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以及产品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介质层106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面117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面116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凹槽内的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117内。
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光介质层106的厚度。
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光介质层106靠近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光介质层106远离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
通过所述第一凹槽的设置,缩短了所述第一发光面116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光介质层106内的光程,有利于缩小所述第一显示面117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的面积以达到使所述第一显示面117的面积达到设计要求的目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根据所述第一颜色光的颜色进行设置,当所述第一颜色光为红光或绿光时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颜色光为蓝光时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
由于所述第一颜色光经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进入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时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一颜色光在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内的光路对所述第一显示面117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方向上的面积的影响最大,因此,所述第一凹槽优选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此时,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远离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或所述第一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靠近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介质层106还包括与第二显示面119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发光面118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119内。
所述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导致所述第一颜色光、所述第二颜色光以及所述第三颜色光在相同界面(如: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108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之间的界面)的折射率不同,波长越长,在相同的界面折射率越小,全反射角越大,在所述光介质层106的膜层结构一致的情况下最终形成的显示面的面积越大。然而,由于蓝色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寿命问题,每一个蓝色子像素对应的蓝光显示面需要大于每一个绿色子像素对应的绿光显示面、以及每一红色子像素对应的红光显示面。因此,所述光介质层106与所述第一发光面116、所述第二发光面118以及所述第三发光面120对应的部分需要进行差异化设计。
所述第二子像素104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一子像素103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当所述第一子像素103与所述第二子像素104相邻时,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可以相连通,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的同时,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与所述第一凹槽的设置原因相同,所述第二凹槽优选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此时,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厚度,所述第二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远离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或所述第二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靠近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介质层106还包括与第三显示面121对应设置的第三凹槽,第三发光面120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三凹槽内的所述光介质层106后出射于所述第三显示面121内。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设置原因相同,所述第三凹槽优选设置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此时,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厚度,所述第三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远离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或所述第三凹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靠近所述发光层10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所述发光层102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上,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像素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所述发光层102的子像素发光,所述发光层102包括依次层叠的阳极、空穴功能层、有机发光材料层、电子功能层,以及阴极,每一子像素对应一有机发光二极管。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封装层111之间,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所述第一子像素103、所述第二子像素104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105一一位于相应的一所述开口内。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所述光介质层106中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所述第一发光面116的发出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107内进行发散后再进行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面116的所述第一显示面117,改善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质量。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100及装置主体200,所述装置主体2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组合为一体。
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及附图,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置主体200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显示装置10可以为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显示装置或其他头戴式显示装置、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所述显示面板100能有效改善用户头戴式显示装置在使用时能直接看到显示面上不同颜色显示面之间的间距的现象,因此,所述显示装置10优选为头戴式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10通过光介质层106中的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疏介质层107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第一发光面116的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光疏介质层107内进行发散后再进行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第一发光面116的第一显示面117,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发光层,设置于该衬底上,包括具有第一发光面的第一子像素;光介质层,设置于该发光层上,包括第一光疏介质层,该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该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该光介质层包括远离该发光层一侧的第一显示面,该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该光介质层后出射于该第一显示面内,该第一发光面的面积小于该第一显示面的面积。本发明通过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使第一发光面的发出的光线在第一光疏介质层内先发散再收敛,从而获得面积大于第一发光面的第一显示面,改善了显示面板的纱窗效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包括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第一发光面;
光介质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上,包括第一光疏介质层,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相邻的膜层的折射率;
其中,所述光介质层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一显示面,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显示面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介质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靠近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一光密介质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二光密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介质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靠近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三光密介质层;
其中,所述第一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光密介质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层上的封装层以及位于所述封装层上的偏光片层,所述光介质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偏光片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还包括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第三子像素与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二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异;
所述第二子像素包括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三子像素包括第三发光面,所述第一发光面、所述第二发光面以及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颜色各异;
所述光介质层包括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第二显示面以及第三显示面,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内,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三显示面内;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显示面的面积,所述第三发光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的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第二发光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发光面与所述第三发光面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显示面与所述第三显示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面与所述第三发光面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像素单元,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位于虚拟四边形内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三方向相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三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小于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内,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方向上,所述第二显示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显示面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包括与所述第一显示面对应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一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一显示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还包括与第二显示面对应设置的第二凹槽,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经所述第二凹槽内的所述第一光疏介质层后出射于所述第二显示面内;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大于所述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的波长,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0439.5A CN115020610B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40439.5A CN115020610B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0610A true CN115020610A (zh) | 2022-09-06 |
CN115020610B CN115020610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3072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40439.5A Active CN115020610B (zh) | 2022-06-07 | 2022-06-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20610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68384A (zh) * | 2020-05-06 | 2020-09-15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2310305A (zh) * | 2020-10-19 | 2021-02-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US20210091142A1 (en) * | 2019-09-25 | 2021-03-2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4256437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03232B1 (ko) * | 2018-07-27 | 2023-11-15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장치 |
-
2022
- 2022-06-07 CN CN202210640439.5A patent/CN1150206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10091142A1 (en) * | 2019-09-25 | 2021-03-25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1668384A (zh) * | 2020-05-06 | 2020-09-15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CN112310305A (zh) * | 2020-10-19 | 2021-02-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4256437A (zh) * | 2021-12-21 | 2022-03-29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20610B (zh)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6903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2130512B2 (en) | Spliced display device and spliced display screen | |
US10497765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 |
US11119265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052455A (ko) |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08538875B (zh) | 光路控制结构、像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 |
US1117131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ersion and non-dispersion areas | |
US2024018839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terminal | |
US20220255030A1 (en) | Color conversion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0581230A (zh) |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EP3370111A1 (en) | Optical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optical assembly | |
US12130516B2 (en) | Hybrid display device and splice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45258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4017343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3629122A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WO2022116318A1 (zh) | 显示面板 | |
EP446016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 |
CN11102574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582570A (zh) | 一种显示模组 | |
CN11502061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160057A1 (en) | Spliced display panel and spliced display device | |
CN216488064U (zh)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4253721U (zh) | 一种显示模块 | |
TWI720883B (zh) | 電激發光顯示器 | |
CN114967203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