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9001A -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9001A
CN115019001A CN202210647655.2A CN202210647655A CN115019001A CN 115019001 A CN115019001 A CN 115019001A CN 202210647655 A CN202210647655 A CN 202210647655A CN 115019001 A CN115019001 A CN 115019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ible
dimensional
dimensional grid
geological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765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亦朋
李劲
田雨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64765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9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9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90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133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465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所述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进行地质分析时,往往需要通过建立三维网格模型并进行显示来对一个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直观的展示。
目前,通常通过搭建三维网格体来模拟待分析区域的三维结构,建立三维网格模型,之后将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三维网格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进行显示。然而,这样会使三维显示平台需要处理的数据量超过其显卡的承受能力,导致显示上明显的卡顿,无法做到实时显示,甚至造成部分网格无法正常显示,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三维网格的显示处理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所述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则所述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包括: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包括: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所述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所述地质参数,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或者,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不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包括:获取所述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针对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或者,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透明时,删除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并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所述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且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都存在相邻面,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所述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则所述显示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所述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所述地质参数,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或者,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不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选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针对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或者,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透明时,删除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并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所述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且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都存在相邻面,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该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根据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该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将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本申请根据三维网格的地质参数、属性值以及其在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从而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显示处理的数据量,还能够实时、正常的显示该地质区域,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适用于本申请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的地质分析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启示下作出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可见的三维网格:用户在三维网格体外浏览三维网格体时,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能够被用户看到的三维网格,称为可见的三维网格。
三角片: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组成,每个三维网格由6个面组成。每个被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进行显示的三维网格的面,称为三角片。
本申请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可以适用于图1所示的地质分析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地质分析系统包括:三维地质建模装置11、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和三维显示平台13。三维地质建模装置11构建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三维网格都被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13进行显示。而三维显示平台13的显卡的显示负载主要在于提交渲染的三角片的数量,如果把所有网格都被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13,也就是把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面都作为三角片都提交给显卡,则三角片的数量很容易超过当前显卡的承受能力,显示上会明显地卡顿,无法做到实时显示,甚至造成部分网格无法正常显示,难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构思在于:如何对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进行实时、正常地显示,以避免基于显示处理的数据量过大而导致卡顿,无法正常显示的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该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该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三维地质建模装置11采用角点网格建模技术,通过获取网格的步长、网格的方向、断层线、分层数据等参数,构建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另外,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可以通过三维地质建模装置11获取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
步骤S202:根据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该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
在进行地质分析时,需要建立待分析地质区域的属性模型,这里所说的属性,包括但不限于地下沉积相、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相应地,建立属性模型,即形成待分析地质区域的沉积相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建立属性模型的目的,是要体现该待分析地质区域的地质参数的分布情况,地质参数与属性相对应。例如构建孔隙度模型,就是为了反映待分析区域的储层孔隙度的分布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建立属性模型,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为每个与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例如,针对一个三维网格,其对应的地质参数为“储层孔隙度0.05”,则为该三维网格,设置与属性“孔隙度”对应的属性值“0.05”。
具体地,可以通过建模的插值算法将这些属性赋值到对应的三维网格上,这样三维网格体上的每个三维网格就能分配到对应的属性值,也就形成了对应的属性模型。插值算法包括序贯高斯、指示克里金等。
步骤S203:根据每个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
步骤S204: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用户在三维网格体外浏览三维网格体时,只能看到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的三维网格,这部分网格被称为可见的三维网格。
在本实施例中,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的三维网格,并进行显示处理,即仅把用户可见的部分三维网格包含的面作为三角片提交给三维显示平台13的显卡进行显示,有效减少了显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
具体地,三维显示平台13通过图形引擎Direct-Viewer进行显示,具体实现如下:
Figure BDA0003686641530000081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该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根据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该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根据每个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相较于现有技术将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本申请根据三维网格的地质参数、属性值以及其在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从而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显示处理的数据量,还能够实时、正常的显示该地质区域,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见图3,该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该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
应理解,S301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图2中的S201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S302:根据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该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
应理解,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图2中的S202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S303:根据每个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
应理解,S303的具体实现方式与图2中的S203类似,此处不做赘述。
步骤S304: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
步骤S305: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用户在三维网格体外浏览三维网格体时,只能看到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的三维网格,即可见的三维网格。而每个三维网格包括6个面,具体到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其能被用户看到的也是位于外表面的面。
在本实施例中,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并对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即仅把可见的三维网格包含的可见面作为三角片提交给三维显示平台13的显卡进行显示,进一步减少了显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
在本实施例中,从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进一步减少了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三角片的数量,即显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使三维网格模型能够实时、正常地显示。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2或图3的基础上,参见图4,上述步骤S202或S30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401: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该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若是,则执行S402;若否,则执行S403。
在进行地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待分析地质区域的地质参数的分布情况,例如需要着重观察储层孔隙度大于0.05的三维网格的分布情况,那么就需要将储层孔隙度值小于等于0.05的三维网格隐藏不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为实现上述需求,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其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该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例如,在上述示例中,根据三维网格对应的储层孔隙度值,确定该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储层孔隙度大于0.05的三维网格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储层孔隙度小于0.05的三维网格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
步骤S402:根据该地质参数,为该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该三维网格在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该地质参数,为该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例如,在上述示例中,若一个三维网格的储层孔隙度值为0.08,确定该三维网格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则为该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例如“0.08”。
步骤S403:为该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该三维网格不在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该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例如,在上述示例中,若一个三维网格的储层孔隙度值为0.03,确定该三维网格在三维网格模型中不显示,则为该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无效的属性值,例如“空”。
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的三维网格,也是不会被用户直观看到的,也就必然不是可见的三维网格。由于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12是根据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的,因此通过给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的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能够精简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根据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在确定该三维网格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时,为其分配无效的属性值,能够精简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数量,把精简后的可见的三维网格提交给三维显示平台13的显卡进行显示,进一步减少了显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使三维网格模型能够实时、正常地显示。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2或图3的基础上,参见图5,上述步骤S203或S3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501:获取该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该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该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
在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一般是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的三维网格,也是能够被用户看到的三维网格。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设置可见网格集合S,将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放入集合S中。
具体地,可以先将三维网格体包含的所有三维网格初始化标记为“不可见”,将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放入集合S中,并修改这些三维网格的标记为“可见”。
步骤S502:针对该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该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是,则执行S503;若否,则执行S504。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集合S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其对应的属性值可能是有效的属性值,也有可能是无效的属性值。当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为有效的属性值时,该三维网格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是可以被用户看到的,即该三维网格不透明;当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为无效的属性值时,该三维网格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是不被用户看到的,即该三维网格透明。
具体地,可以判断集合S中的三维网格a是否透明,即判断三维网格a对应的属性值是否为无效的属性值。
步骤S503: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该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该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该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结束。
步骤S504:删除该可见的三维网格。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该三维网格不会被用户看到,但透过透明的三维网格,可以看到与之相邻的三维网格,因此,应当将与该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可见网格集合S中。
具体地,若集合S中的三维网格a为透明时,从集合S中删除三维网格a,并将与三维网格a相邻的所有被标记为“不可见”的三维网格b、c、d放入集合S中,并将三维网格b、c、d的标记修改为“可见”。若三维网格a为不透明,则从集合S中删除三维网格a即可。
进一步判断三维网格b、c、d是否透明,如三维网格b透明、三维网格c、d不透明,则将三维网格b、c、d从集合S中删除,并将与三维网格b相邻的所有被标记为“不可见”的三维网格e、f、g放入集合S中,并将三维网格e、f、g的标记修为“可见”,再进一步判断三维网格e、f、g是否透明,循环上述操作,直到可见网格集合S为空集,此时,所有能够被用户看到的三维网格均被标记为“可见”。
本实施例中,首先将位于三维网格体外表面的,即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放入可见网格集合中,再考虑到位于外表面的三维网格可能是透明的,将与透明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也放入可见网格集合中,最终得到所有能被用户看到的三维网格。由此,可以较为准确地选取三维网格体中所有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遗漏能够被用户看到的三维网格,在减少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的数据量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了用户对于三维网格模型的显示需求,使三维网格模型能够实时、正常的显示。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在上述图3的基础上,参见图6,上述步骤S304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为:
步骤S601: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是否为透明。若是,则执行S602;若否,则执行S603。
步骤S602: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该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为无效的属性值,该三维网格不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是不被用户看到的,因此该三维网格包含的每一个面都是不被用户看到的,即不可见。
步骤S603: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若是,则执行S604;若否,则执行S605。
步骤S604: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该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结束。
步骤S605: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该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该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为有效的属性值,该三维网格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是能够被用户看到的。此时,需要判断该三维网格所包含的每个面是否可见。
具体地,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若该三维网格的面x存在相邻面y,则进一步判断相邻面y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y所在的三维网格是透明的,则说明用户是可以透过相邻面y所在的三维网格看到面x的,即面x为可见面。相应地,若相邻面y所在的三维网格不是透明的,则说明用户无法透过相邻面y所在的三维网格看到面x的,即面x为不可见面。
具体地,若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所包含的面z不存在相邻面,则说明面z位于三维网格体的外表面,是可以被用户看到的,是可见面。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可见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以及可见的三维网格包含的各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来确定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仅将可见面上传至三维显示平台进行显示处理,进一步减少了显卡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加有效地解决了因数据量过大而导致的三维网格模型无法正常显示的问题,使三维网格模型能够实时、正常地显示。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70包括:获取模块71,设置模块72,选取模块73以及显示处理模块74。其中,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该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设置模块72用于根据该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该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该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选取模块73用于根据每个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显示处理模块74用于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80包括获取模块81,设置模块82,选取模块83,显示处理模块84以及确定模块85。确定模块85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显示处理模块84具体用于对该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设置模块82具体用于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该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该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若确定该三维网格在该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该地质参数,为该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或者,若确定该三维网格不在该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该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选取模块83具体用于获取该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该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该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针对该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该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该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该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该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或者,根据该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透明时,删除该可见的三维网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确定模块85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确定模块85具体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并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该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确定模块85具体用于确定该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且该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都存在相邻面,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该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90包括:处理器91,存储器92,以及通信接口93;其中,存储器92用于存储处理器91的可执行指令;处理器91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可选的,存储器9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91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当存储器92是独立于处理器91之外的器件时,电子设备90还可以包括:总线94,用于将上述器件连接起来。
该电子设备用于执行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所述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
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
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
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
则所述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包括:
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包括:
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所述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
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所述地质参数,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
或者,
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不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包括:
获取所述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
针对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或者,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透明时,删除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
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
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并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
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所述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包括:
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且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都存在相邻面,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8.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分析的地质区域对应的三维网格体,所述三维网格体由多个三维网格构成;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的地质区域中的地质参数和地质参数对应的属性,为每个与所述地质参数对应的三维网格,设置与所述地质参数的属性对应的属性值;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位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和属性值,从多个所述三维网格中选取可见的三维网格;
显示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进行显示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每个面是否为可见面;
则所述显示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对所述三维网格体中的可见的三维网格中的可见面进行显示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三维网格,根据所述三维网格对应的地质参数,确定所述三维网格是否在三维网格模型中显示;
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根据所述地质参数,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对应的有效的属性值;
或者,
若确定所述三维网格不在所述三维网络模型中显示,则为所述三维网格分配无效的属性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取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三维网格体中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存在不相邻面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并将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预先设置的可见网格集合中;
针对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的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透明时,删除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并将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作为可见的三维网格放入所述可见网格集合中,以确定与所述可见的透明三维网格相邻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或者,根据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对应的属性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不透明时,删除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均不可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针对每个可见的三维网格,在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时,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是否存在相邻面,并将不存在相邻面的面作为可见面;
针对存在相邻面的面,分别确定所述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为不透明,且所述可见的三维网格的每个面都存在相邻面,确定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是否透明,若相邻面所在的三维网格透明,则将所述相邻面对应的面作为可见面。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
16.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
CN202210647655.2A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5019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7655.2A CN115019001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CT/CN2022/136133 WO2023236465A1 (zh) 2022-06-09 2022-12-02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7655.2A CN115019001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9001A true CN115019001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7655.2A Pending CN115019001A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9001A (zh)
WO (1) WO20232364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465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71402B1 (en) * 2013-06-19 2015-10-27 Google Inc. View-dependent textures for interactiv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N110555085B (zh) * 2018-03-29 2022-0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加载方法与装置
CN112396682B (zh) * 2020-11-17 2021-06-22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一种三维场景下视觉递进的模型浏览方法
CN113421324A (zh) * 2021-03-20 2021-09-21 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模型的加载方法及系统
CN113656514A (zh) * 2021-08-12 2021-11-16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矿山三维模型可视化方法和装置
CN115019001A (zh) * 2022-06-09 2022-09-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465A1 (zh) * 2022-06-09 2023-12-1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465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23621B (zh) 对象的加载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470374B (zh) 海量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164839B (zh) 一种绘图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358649B (zh) 地形文件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US9298789B2 (en) Placement of cells in bins to provide non-overlapping visualization of data points of a scatter plot
CA2534981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pplying accurate three-dimensional volume textures to arbitrary triangulated surfaces
WO2009138290A2 (en) Multi-point reservoir modelling
AU201534326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ulti-dimensional geophysical data visualization
US9602357B2 (en) Network visualiz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346808A (zh) 一种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15019001A (zh) 一种地质分析的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2881918B1 (en) Method for visualizing three-dimensional data
CN108780377A (zh) 使用计算设备的对象管理和可视化
CN111274633A (zh) 桩基长度计算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9388306A (zh) 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US9443344B2 (en) Method for rendering data of a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KR100888155B1 (ko) 텍스처 맵핑을 이용하여 3차원 지도를 표시하는 시스템 및방법
CN107749074A (zh) 一种用于绘制地图的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09741448B (zh) 基于dem数据绘制三维起伏模型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CN111429587A (zh) 一种三维设计模型的显示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6797747A (zh) 水下检测数据可视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20180117499A (ko) 3차원 메쉬 데이터 간소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11230A (zh) 空间规划模型集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661529B1 (ko) 삼차원 시각 분석방법, 삼차원 시각 분석 프로그램, 그 프로그램이 저장된 서버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CN109255197A (zh) 一种布尔运算结果的检验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