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8293A -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8293A
CN115018293A CN202210591906.XA CN202210591906A CN115018293A CN 115018293 A CN115018293 A CN 115018293A CN 202210591906 A CN202210591906 A CN 202210591906A CN 115018293 A CN115018293 A CN 1150182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oad
user
targe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919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湘涛
周勇军
蒋晨曦
谢婉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Hui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9190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829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82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82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connecting networks of the same frequency but supplied from different sources
    • H02J3/06Controlling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Controlling sharing of load between connect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5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 H02J2310/56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lo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 upon which the selective controlling is based
    • H02J2310/58The condition being electrical
    • H02J2310/60Limit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network or in one section of the network, e.g. load shedding or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针对每个线路,根据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针对每个用户,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根据各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其中,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解决了供电线路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通过分析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确定用户和线路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线路割接,减轻线路的重过载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电电压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近年来,随着夏季用电负荷剧增,线路重过载、卡脖子问题日益突出,为提高供电质量,确保电力可靠供应,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供电企业现采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为负荷割接,将重过载线路的部分负荷割接到轻载线路。
目前线路负荷割接仅从两条线路的整体负荷率判断是否适合割接,没有从时间分布上精准分析线路负荷的同时率,因此割接后依然可能会在某个时间段负荷分布不合理,即在某个时间段某些线路重过载、某些线路轻载,造成资源浪费,或者在某个时间段出现供电能力充裕但某些重过载线路截面积偏小而导致电压偏低的现象,从而影响电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线路曲线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用户曲线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割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解决了供电线路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通过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负荷曲线,以及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负荷曲线,通过分析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确定用户和线路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减轻线路的重过载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由于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实现了从时间上进行割接,避免某一时间段内的符合分布不合理情况。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中确定目标线路组合的实现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中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可适用于对供电负荷进行分析以进行线路割接的情况,该方法可以由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来执行,该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可以采用硬件和/或软件的形式实现,该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可配置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总负荷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线路所承载的所有用户的负荷总体信息,总负荷信息可以包括总负荷数据、以及总负荷数据的采集时刻等。负荷信息具体可以理解为单个用户在使用电能时的负荷,负荷信息可以包括负荷数据,以及负荷数据对应的采集时刻等。总负荷信息以及负荷信息中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信息。
具体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向用户提供电能,每个线路上承载一个或多个用户,向各用户提供电能。如果一个线路上承载的用户量过多,或者用户的用电量过大会导致线路重过载。为保证电力可靠供应,在线路发生线路重过载时,对供电线路负荷进行分析,以便进行有效的线路割接。因此,实时检测电力系统中各线路是否重过载,当线路重过载时,启动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获取电力系统中每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每个用户的负荷信息。其中,各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各用户的负荷信息可存储在计量系统中。
S102、针对每个线路,根据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线路负荷曲线具体可以理解为描述线路的负荷变化情况的曲线。本申请中的线路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采集时刻为各类型数据(例如,总负荷数据)的采集时刻,例如,通过采集时刻和总负荷数据描述线路的负荷变化情况,将电力负荷与时间关联,更好的描述用电与时间的关系。
具体的,针对每个线路,分别确定其对应的线路负荷曲线。对于每个线路,根据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在不同时刻的数据,根据各采集时刻的数据确定线路在不同时刻的数据,进而生成线路负荷曲线。
S103、针对每个用户,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负荷曲线具体可以理解为描述用户的负荷变化情况的曲线。本申请中的用户负荷曲线同样根据采集时刻生成,采集时刻为各类型数据(例如,负荷数据)的采集时刻,通过采集时刻和负荷数据描述用户的负荷变化情况,将用户的负荷与时间关联,有效描述用户用电与时间的关系。
具体的,针对每个用户,分别确定其对应的用户负荷曲线。对于每个用户,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线路在不同时刻的数据,根据各采集时刻的数据确定用户在不同时刻的数据,进而生成用户负荷曲线。
S104、根据各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用户为需要进行割接的用户,即目标用户需要从一个线路转移到另外一个线路;目标线路具体可以理解为需要承载目标用户的线路,即,将目标用户从原来的线路转移到目标线路,由目标线路提供电能。
具体的,计算各线路负荷曲线的相关性,选择差异较大的两条线路,并根据用户负荷曲线确定每个线路上所承载的用户的用电情况,根据用户与线路的相关性确定差异较大的用户和线路,将此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将此线路作为目标线路,以便目标线路为目标用户提供电能,避免线路重过载。
S105、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将目标用户转移到目标线路上,由目标线路为目标用户提供电能,完成线路割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通过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解决了供电线路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通过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负荷曲线,以及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负荷曲线,通过分析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确定用户和线路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减轻线路的重过载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由于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实现了从时间上进行割接,避免某一时间段内的符合分布不合理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可辅助供电企业从负荷同时率分析负荷割接的可行性,从时间分布上使线路负荷分配更加合理,最大化利用线路负载能力,避免线路浪费,节约线路架设成本。根据用户与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负荷割接,可减少瞬时重过载线路的数量,从而提高各个时间段的电压质量,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能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得基础上细化。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根据上一重过载时间和预设时间范围确定目标时间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上一重过载时间具体可以理解为上一次线路重过载的时间,例如,线路发生重过载后记录重过载时间,并进行割接,割接可以是一次割接,也可以是多次割接。在进行割接后,如果线路恢复正常,并且在恢复正常后在次出现重过载情况,则根据重过载再次出现的时刻对重过载时间进行更新。预设时间范围可以是一个月,15天等,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置。目标时间范围具体可以理解为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范围,用于确定所获取的总负荷信息的时间范围。
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上一重过载时间和预设时间范围。根据当前时间和上一重过载时间确定时间范围,判断此时间范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范围,若时间范围大于预设时间范围,则以当前时间作为起点,向前预设时间范围确定终点,将起点和终点确定的时间范围作为目标时间范围;若时间范围不大于预设时间范围,将此时间范围作为目标时间范围。
示例性的,上一重过载时间为3号,当前时间为28号,时间范围为3-28号,共25天;如果预设时间范围为在15天,时间范围大于预设时间范围,则将13(28-15)号到28号作为目标时间范围;如果预设时间范围为在30天,时间范围不大于预设时间范围,则将3号到28号作为目标时间范围。
本申请在确定目标时间范围时考虑到上一重过载时间对线路进行割接时,对线路负荷情况的影响。
S202、获取各线路在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总负荷信息。
在获取各线路在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总负荷信息时,可按照时间间隔获取,例如,以15分钟作为一个时间间隔,获取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总负荷信息;也可以直接获取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所有的总负荷信息。目标时间范围为至少一个自然日,总负荷信息可以按照自然日进行存储,存储每个自然日内每个采集时刻的总负荷信息。
S203、获取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确定时间范围,按照时间范围确定用户的负荷信息,时间范围可以预先设置,例如,一个月,时间范围也可以设置为与目标时间范围相同。用户负荷信息同样可以按照自然日进行存储,存储每个自然日内每个采集时刻的负荷信息。
本申请中,线路的总负荷信息和用户的负荷信息在获取时,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可以先获取总负荷信息,再获取负荷信息,也可以先获取负荷信息再获取总负荷信息,也可以同时获取。图2以先获取总负荷信息,再获取负荷信息为例。同理,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的生成也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图2以同时执行为例。
针对每个线路,分别采用下述的S204-S207确定线路负荷曲线。
总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总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一采集时刻。
S204、针对每个第一采集时刻,确定第一采集时刻对应的各总负荷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采集时刻具体可以理解为总负荷数据的采集时刻。确定每个第一采集时刻在每个自然日内对应的总负荷数据。
S205、根据各总负荷数据确定目标总负荷数据。
在本实施例内,目标总负荷数据具体可以理解为可以表示线路总负荷情况的数据。对各总负荷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例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加权平均等,得到目标总负荷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采用平均值计算得到目标总负荷数据。
S206、将第一采集时刻与目标总负荷数据作为线路负荷点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线路负荷点坐标具体可以理解为线路负荷曲线中各点的坐标。将第一采集时刻作为线路负荷点坐标中的横坐标,将目标总负荷数据作为线路负荷点坐标中的总坐标。
S207、根据各线路负荷点坐标生成线路负荷曲线。
每个第一采集时刻对应一个线路负荷点坐标,根据各线路负荷点坐标生成线路负荷曲线。以每15分钟作为一个采集间隔,则线路负荷曲线由(60/15)*24=96个点构成。
针对每个用户,分别采用下述的S208-S211确定用户负荷曲线。
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二采集时刻。
S208、针对每个第二采集时刻,确定第二采集时刻对应的各负荷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采集时刻具体可以理解为用户的负荷数据的采集时刻。确定每个第二采集时刻在每个自然日内对应的负荷数据。
S209、根据各负荷数据确定目标负荷数据。
在本实施例内,目标负荷数据具体可以理解为可以表示用户所使用负荷情况的数据。对各负荷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例如,计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加权平均等,得到目标负荷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采用平均值计算得到目标负荷数据。
S210、将第二采集时刻与目标负荷数据作为用户负荷点坐标。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负荷点坐标具体可以理解为用户负荷曲线中各点的坐标。将第二采集时刻作为用户负荷点坐标中的横坐标,将目标负荷数据作为用户负荷点坐标中的总坐标。
S211、根据各用户负荷点坐标生成用户负荷曲线。
每个第二采集时刻对应一个用户负荷点坐标,根据各用户负荷点坐标生成用户负荷曲线。同样以每15分钟作为一个采集间隔为例,用户负荷曲线由(60/15)*24=96个点构成。
S212、计算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确定目标线路组合,目标线路组合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线路组合具体可以理解为可用作线路割接的线路组合,目标线路组合中包括两个线路,即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对于每一个线路负荷曲线,计算其与其他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比较各相关性,将差异最大的两个线路作为目标线路组合,其中一个线路作为第一线路,另一个线路作为第二线路。
可选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中确定目标线路组合的实现流程图,计算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确定目标线路组合包括如下步骤:
S2121、计算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线路相关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线路相关系数具体可以理解为两条线路的相关系数。计算每两个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线路相关系数,例如在Excel中通过CORREL函数计算。如F1线路负荷曲线与F2线路负荷曲线的线路相关系数为k12,F1线路负荷曲线与F3线路负荷曲线的线路相关系数为k13,以此类推,假设有n条存在割接可能性的线路,则有种
Figure BDA0003665624910000111
组合。
S2122、比较各线路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线路相关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具体可以理解为线路相关系数中的最小值。比较各线路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值,将最小值作为最小线路相关系数。
S2123、将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个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组合。
确定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个线路,将这两个线路作为目标线路组合。
需要知道的是,线路相关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1~1,k越接近-1的组合,表明两条线路负相关程度越大,即各个时间点上的负荷差异越大,负荷同时率越低,因此越适合割接。
S213、确定第一线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以及第二线路所对应的第二用户。
确定第一线路承载的各第一用户,以及确定第二线路承载的各第二用户。
S214、根据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各第一用户和各第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确定第一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第二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各第一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各第二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计算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将相关度较差的线路和用户作为目标线路和目标用户。
可选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中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的实现流程图,根据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各第一用户和各第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包括如下步骤:
S2141、计算各第一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第二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一相关系数。
分别计算所有存在割接可能性的第一用户与第二线路的相关性,即针对每个第一用户,根据此第一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第二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一相关系数。
S2142、计算各第二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第一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二相关系数。
作为存在割接可能性的第二用户,针对每个第二用户,计算此第二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第一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二相关系数。
S2143、比较各第一相关系数和各第二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用户线路系数。
在本实施例中,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具体可以理解为用户和线路之间相关系数的最小值。比较各第一相关系数和各第二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值,将最小值作为最小用户线路系数。最小用户线路系数为最接近-1的相关系数,为负荷同时率最低、最适合割接的用户和线路的组合。
S2144、将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目标用户,将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
确定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用户和线路,将此用户作为目标用户,将此线路作为目标线路。
S215、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S216、判断是否满足割接结束条件,若是,执行S217;否则,返回执行S212。
在本实施例中,割接结束条件具体可以理解为用于判断是否结束线路割接的条件。判断当前是否满足割接结束条件,如果是,执行S217,否则,返回执行S212继续进行割接。
在返回S212继续进行割接时,此时计算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时,可以采用上次计算的结果,得到新的目标线路组合,可以是上一次的目标线路组合,也可以是排除掉上一次得到的目标线路组合后得到的新的目标线路组合(即,第二小的线路相关系数对应的线路组合)。相应的,在确定新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时,去除掉上一次确定的目标用户。
可选的,割接结束条件为线路未重过载或线路割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次数可以根据需求预先设定。当割接结束条件为线路未重过载时,重复进行割接直到线路的重过载情况已解决;当割接结束条件为预设次数时,重复进行割接直到线路割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结束割接,此种情况不考虑线路此时是否已经解决重过载情况。
S217、结束割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解决了供电线路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通过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负荷曲线,以及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负荷曲线,通过分析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确定用户和线路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减轻线路的重过载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由于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实现了从时间上进行割接,避免某一时间段内的符合分布不合理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可辅助供电企业从负荷同时率分析负荷割接的可行性,从时间分布上使线路负荷分配更加合理,最大化利用线路负载能力,避免线路浪费,节约线路架设成本。根据用户与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负荷割接,可减少瞬时重过载线路的数量,从而提高各个时间段的电压质量,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能提高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信息获取模块31、线路曲线确定模块32、用户曲线确定模块33、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模块34和割接模块35。
其中,信息获取模块31,用于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线路曲线确定模块32,用于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用户曲线确定模块33,用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模块34,用于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割接模块35,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解决了供电线路负荷割接不合理的问题,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通过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线路负荷曲线,以及根据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用户负荷曲线,通过分析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确定用户和线路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根据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减轻线路的重过载情况,避免资源浪费,提高供电电压质量。由于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实现了从时间上进行割接,避免某一时间段内的符合分布不合理情况。本申请所提供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可辅助供电企业从负荷同时率分析负荷割接的可行性,从时间分布上使线路负荷分配更加合理,最大化利用线路负载能力,避免线路浪费,节约线路架设成本。根据用户与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负荷割接,可减少瞬时重过载线路的数量,从而提高各个时间段的电压质量,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稳定,能提高用户体验。
可选的,信息获取模块31包括:
时间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上一重过载时间和预设时间范围确定目标时间范围;
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线路在所述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总负荷信息。
可选的,所述总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总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一采集时刻,线路曲线确定模块32包括:
总数据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第一采集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采集时刻对应的各所述总负荷数据;
目标总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总负荷数据确定目标总负荷数据;
线路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采集时刻与目标总负荷数据作为线路负荷点坐标;
线路曲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点坐标生成线路负荷曲线。
可选的,所述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二采集时刻,用户曲线确定模块33包括;
数据确定单元,用于针对每个第二采集时刻,确定所述第二采集时刻对应的各所述负荷数据;
目标数据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负荷数据确定目标负荷数据;
用户坐标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采集时刻与目标负荷数据作为用户负荷点坐标;
用户曲线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各所述用户负荷点坐标生成用户负荷曲线。
可选的,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模块34包括:
组合确定单元,用于计算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确定目标线路组合,所述目标线路组合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用户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线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线路所对应的第二用户;
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各第一用户和各第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可选的,组合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计算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线路相关系数;比较各所述线路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将所述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个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组合。
可选的,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计算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一相关系数;计算各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二相关系数;比较各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和各所述第二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将所述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目标用户,将所述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
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满足割接结束条件,若是,结束割接;否则,返回执行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的操作,直到满足所述割接结束条件;
所述割接结束条件为线路未重过载或线路割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可执行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
实施例四
图6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如头盔、眼镜、手表等)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发明的实现。
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4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如只读存储器(ROM)42、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3等,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41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4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4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4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41、ROM 42以及RAM 43通过总线4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5也连接至总线44。
电子设备4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45,包括:输入单元4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4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4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4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49允许电子设备4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器4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处理器4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处理器4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单元4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42和/或通信单元4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4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43并由处理器4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4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计算机程序当由处理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计算机程序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备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电子设备。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区块链网络和互联网。
计算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又称为云计算服务器或云主机,是云计算服务体系中的一项主机产品,以解决了传统物理主机与VPS服务中,存在的管理难度大,业务扩展性弱的缺陷。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发明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包括:
根据上一重过载时间和预设时间范围确定目标时间范围;
获取各线路在所述目标时间范围内的总负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总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一采集时刻,所述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包括:
针对每个第一采集时刻,确定所述第一采集时刻对应的各所述总负荷数据;
根据各所述总负荷数据确定目标总负荷数据;
将所述第一采集时刻与目标总负荷数据作为线路负荷点坐标;
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点坐标生成线路负荷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信息包括至少一个负荷数据和对应的第二采集时刻,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包括:
针对每个第二采集时刻,确定所述第二采集时刻对应的各所述负荷数据;
根据各所述负荷数据确定目标负荷数据;
将所述第二采集时刻与目标负荷数据作为用户负荷点坐标;
根据各所述用户负荷点坐标生成用户负荷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包括:
计算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确定目标线路组合,所述目标线路组合包括第一线路和第二线路;
确定所述第一线路所对应的第一用户,以及所述第二线路所对应的第二用户;
根据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各第一用户和各第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线路相关性,确定目标线路组合,包括:
计算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线路相关系数;
比较各所述线路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线路相关系数;
将所述最小线路相关系数对应的两个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线路、第二线路、各第一用户和各第二用户之间的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包括:
计算各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所述第二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一相关系数;
计算各所述第二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与所述第一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第二相关系数;
比较各所述第一相关系数和各所述第二相关系数的大小,确定最小用户线路系数;
将所述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用户确定为目标用户,将所述最小用户线路系数对应的线路确定为目标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是否满足割接结束条件,若是,结束割接;否则,返回执行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的操作,直到满足所述割接结束条件;
所述割接结束条件为线路未重过载或线路割接次数大于预设次数。
9.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线路重过载时,获取至少一个线路的总负荷信息,以及至少一个用户的负荷信息;
线路曲线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线路,根据所述线路的总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线路的线路负荷曲线;
用户曲线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用户,根据所述用户的负荷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的用户负荷曲线;
目标用户和线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各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计算相关性,确定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
割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和目标线路进行线路割接;
其中,所述线路负荷曲线和用户负荷曲线根据采集时刻生成。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
CN202210591906.XA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182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906.XA CN115018293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91906.XA CN115018293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8293A true CN115018293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91906.XA Pending CN115018293A (zh) 2022-05-27 2022-05-27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82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9883A (zh) * 2022-11-04 2023-01-06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负荷特性的线路布局信息生成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79883A (zh) * 2022-11-04 2023-01-06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负荷特性的线路布局信息生成方法
CN115579883B (zh) * 2022-11-04 2023-10-13 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空间负荷特性的线路布局信息生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18293A (zh) 一种供电线路负荷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23140A (zh) 窃电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271218A (zh) 基于电碳因子的碳排放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034927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38007A (zh) 一种文件合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5543416A (zh) 一种配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707793B (zh) 一种计算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411390B (zh) 内容分发网络的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7150215B (zh) 一种考核结果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2733A (zh) 配网规划项目工程量投资估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77674A (zh) 配电网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83699A (zh) 并离网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4672A (zh) 一种停电损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4329A (zh) 一种典型产能场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02231A (zh) 一种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75988A (zh) 一种日线损异常原因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054563A (zh) 一种配电网中保护装置的动态整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52444A (zh) 配电网规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36919A (zh) 一种环网负荷的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3449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85130A (zh) 一种工序排产计划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7289A (zh) 一种配电网中孤网运行的预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7035734A (zh) 一种变电站节点的重要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7010908A (zh)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637584A (zh) 数据处理任务的并行度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