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6184B -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6184B
CN115016184B CN202210867563.5A CN202210867563A CN115016184B CN 115016184 B CN115016184 B CN 115016184B CN 202210867563 A CN202210867563 A CN 202210867563A CN 115016184 B CN115016184 B CN 1150161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frame
display module
frame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67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6184A (zh
Inventor
张强
许海峰
凌飞
董慧
施晓春
杨汶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675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61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61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1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61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1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该显示模组包括显示组件、胶框和双面胶体,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区;胶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框体位于显示组件的下方,且围绕显示组件的显示区设置;双面胶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以将显示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双面胶体与显示组件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这样可使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大大减小,由此可实现窄边框设计,降低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此外,双面胶体与显示组件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这样可减小双面胶体在显示组件产生的应力,可改善显示组件在暗态时的Mura不良,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的外观需求的提高,车辆显示市场朝着低成本、窄边框、无边框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以降低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实现窄边框设计。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区;
胶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且围绕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设置;
双面胶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显示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双面胶体与所述显示组件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面胶体包括主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层两侧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在所述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上设置所述无胶段。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胶框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边缘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存在间隙。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显示面板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还包括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边缘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框体位于第一框体远离第二框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框体限定出容纳空间;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无胶段位置相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背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器件设置部和弯折部,在器件设置部和弯折部上均设置漏铜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导电材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覆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背板。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无胶段的位置相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为同一结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双面导电胶带,所述双面导电胶带覆盖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部,所述双面导电胶带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所述双面导电胶带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粘结。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0.2mm~0.5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框体的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开设缺口,所述背板的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缺口内。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层厚度在0.3mm~1.2mm。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均为双面胶层。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胶框包括第一框体,第一框体位于显示组件的下方,且围绕显示组件的显示区设置,双面胶体位于第一框体与显示组件之间,可将显示组件固定于第一框体上,这样可使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大大减小,由此可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另外,显示模组的边框组成减少,简化显示模组的组装工序,可降低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此外,双面胶体与显示组件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这样可减小双面胶体在显示组件产生的应力,可改善显示组件在暗态时的Mura不良,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品质。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可应用于车载显示装置,从而可实现车载显示装置的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降低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提高车载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双面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或第二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研究中,本申请的发明人注意到,消费者对于车载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的追求日益强烈。
相关技术中,图1为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模组包括包边胶带10、胶框20、显示组件30、背板40和背光组件50,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二框体22和第三框体23,第一框体21围绕开口区域60设置,第二框体22设置在第一框体21的边缘并沿垂直于第一框体21的方向延伸,第三框体23设置在第一框体21的边缘并垂直于第一框体21的方向延伸,第一框体21用于承载显示组件30,显示组件30覆盖开口区域60,显示组件30包括沿远离第一框体21的方向依次设置下偏光片、显示面板32和上偏光片,第二框体22位于第一框体21设置有显示组件30的一侧,第三框体23位于第一框体21远离第二框体22的一侧,第三框体23围成一个容纳空间,背板40以及背板40上的背光组件50可设置在容纳空间内,以向显示组件40提供背光源。包边胶带10覆盖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第二框体22、第三框体23和背板40的外边缘,以将显示组件30、背板40以及背光组件50固定在一起。
其中,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可为a+b+c+d+e,其中,a为上偏光片的外边缘到显示区70的距离,b为上偏光片的外边缘到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的距离,c为第二框体22与显示面板32之间的间隙,d为第二框体22的宽度,e为包边胶带的厚度。为保证极端条件(-40℃~95℃)上偏光片不收缩至显示区70内,一般a≥1.3mm。考虑包边胶带10的贴附误差以及包边胶带10在显示面板32上有足够的粘附强度,一般b≥1.3mm。为避免显示组件30与胶框20发生碰撞,第二框体22与显示面板32存在间隙c,一般设定c=0.2mm。胶框20为模具成型,为确保模具成型厚度,第二框体22的厚度d≥0.9mm,包边胶带厚度一般在0.06mm。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受到上述参数的限制,不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为降低显示模组的边框宽度,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设计,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1,包括显示组件30、胶框20和双面胶体101,显示组件30包括显示区70;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框体21位于显示组件30的下方,且围绕显示组件30的显示区70设置;双面胶体101位于第一框体21和显示组件30之间,以将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双面胶体101与显示组件30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1010。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组1还包括背板40以及设置在背板40上的背光组件50,背光组件50包括光学膜片、导光板和反射板。显示组件30包括沿远离第一框体21的方向依次设置在第一偏光片31、显示面板32和第二偏光片33,显示面板32可为LCD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中,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框体21位于显示组件30的下方,且围绕显示组件30的显示区70设置,双面胶体101位于第一框体21与显示组件30之间,可将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这样,显示模组1无需通过包边胶带将显示组件30进行固定,因此,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的距离b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减小,另一方面,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框体21的边缘与显示组件30的外边缘之间可不需要留有间隙,即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可为a+b,a为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区70的距离、b为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的距离,可见,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大大减小,由此可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边框很小时,视觉上的无边框)的设计。另外,显示模组1的边框组成减少,简化显示模组1的组装工序,可降低显示模组1的制作成本。此外,双面胶体101与显示组件30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1010,可减小双面胶体101在显示组件30产生的应力,减小LCD显示面板中液晶的移位,可改善显示面板32在暗态时的Mura不良,提高显示模组1的显示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双面胶体101包括主体层1011以及设置在主体层1011两侧的第一胶层1012和第二胶层1013,在第一胶层1012或第二胶层1013上设置无胶段10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主体层1011的两侧设置第一胶层1012和第二胶层1013,第一胶层1012可直接粘结在显示组件30上,第二胶层1013可直接粘结在第一框体21上,这样可便于将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在第一胶层1012或第二胶层1013上设置无胶段,可减小双面胶体101与显示组件30粘结时产生的应力,减小LCD显示面板中液晶的移位,从而改善显示面板32在暗态时的Mura不良,提高显示模组1的显示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层101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主体层1011可采用泡棉,泡棉采用PE材质,具有抗拉强度及缓冲性均较好、不易掉屑等优点。双面胶体101将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由于双面胶体101的主体层1011具有弹性,从而可减小显示组件30受到的外力作用,避免显示组件30被挤压变形。主体层1011厚度在0.3mm~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012和第二胶层1013均为双面胶层,例如,可采用TESA4972(0.05t)或其他同类型双面胶,或者,3M9495MP或93015LE等同类型双面胶。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胶框20还包括第二框体22,第二框体22设置在第一框体21的边缘并沿垂直于第一框体21的方向延伸,第二框体22位于2第一框体21设置有显示组件30的一侧,第二框体22与显示组件30之间存在间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框体22可起到限位作用,以便于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另外,第二框体22可对显示组件30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显示组件30受到外力撞击发生破片的风险。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组件30包括沿远离第一框体2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31、显示面板32和第二偏光片33,第一偏光片31位于第二框体22的上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可为a+b+c+d,第一偏光片31位于第二框体22的上方,第二框体22的尺寸较小,可方便制作,无需考虑模具成型所需的厚度,第二框体22的厚度d可做的很小,由此,可减小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有利于窄边框的实现。另外,第二框体22仍可起到限位作用,便于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7所示,胶框20还包括第三框体23,第三框体23设置在第一框体21的边缘并沿垂直于第一框体21的方向延伸,第三框体23位于第一框体21远离第二框体22的一侧,第三框体23限定出容纳空间80;显示模组1还包括背板40和第一固定结构90,背板40设置在容纳空间80,第一固定结构90与无胶段1010位置相应,第一固定结构90的一端固定于显示组件30,第一固定结构90的另一端固定于背板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结构90与无胶段1010位置相应可理解为:第一固定结构90和无胶段1010在显示模组1上的分布位置相对应,第一固定结构90可包覆于显示模组中包含无胶段1010的部分结构的外部。这样,可避免显示模组1在无胶段1010发生漏光,提高显示模组1的显示品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显示模组1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100绑定连接于显示面板32,柔性电路板100包括器件设置部1001和弯折部1002,在器件设置部1001和弯折部1002上均设置漏铜区1003;显示模组1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110,第二固定结构110为导电材质,第二固定结构110包覆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外部,第二固定结构110的一端固定于显示面板32,第二固定结构110的另一端固定于背板4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32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100可用于生成或传输显示图像所需的信号。导电材质的第二固定结构110包覆在柔性电路板100的外部,柔性电路板100的器件设置部1001和弯折部1002上均设置漏铜区1003,第二固定结构110则包覆漏铜区,又因第二固定结构110与背板40连接,并可导通接地,因此第二固定结构110可起到电磁屏蔽作用,另外,当发生ESD时,柔性电路板100附近的ESD能量可全部或主要作用于背板40,并通过接地导出,从而对柔性电路板100起到静电保护作用,继而可提高显示模组1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柔性电路板100和无胶段1010的位置相应,第一固定结构90与第二固定结构100为同一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柔性电路板100和无胶段1010的位置相应是指,柔性电路板100和无胶段1010在显示模组1内的位置在空间上大致重合。这样,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为同一结构,为导电材质,第一固定结构90或第二固定结构100包覆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外部,不仅起到遮光作用,还可起到电磁屏蔽和静电保护作用,提高显示模组1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固定结构110为双面导电胶带,双面导电胶带覆盖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外部,双面导电胶带的一端设置在显示面板32远离第一框体21的一侧,并与显示面板32粘结,双面导电胶带的另一端设置在背板40远离第一框体21的一侧,并与背板40粘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结构110可采用双面导电胶带,可方便第二固定结构110与显示面板32以及背板40的连接,双面导电胶带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可节省显示模组1的空间。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偏光片31的边缘与显示面板32的边缘以及第二偏光片33的边缘与显示面板32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0.2mm~0.5mm。这样,可方便第一偏光片31和第二偏光片33安装于显示面板32上,避免第一偏光片31和第二偏光片32偏离显示面板32的安装表面。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框体23的靠近显示区70的一侧开设缺口231,背板40的部分结构置于缺口231内,可减小背光组件侧的边框宽度,进而可减小显示模组1的整体边框宽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1,显示面板10中的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框体21位于显示组件30的下方,且围绕显示组件30的显示区70设置,双面胶体101位于第一框体21与显示组件30之间,可将显示组件30固定于第一框体21上。这样,显示模组1无需通过包边胶带将显示组件30进行固定,因此,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的距离b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当减小,另一方面,胶框20包括第一框体21,第一框体21的边缘与显示组件30的外边缘之间可不需要留有间隙,即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可为a+b,a为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区70的距离、b为第二偏光片33的外边缘到显示面板32的外边缘的距离,可见,显示模组1的边框宽度大大减小,由此可实现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设计。另外,显示模组1的边框组成减少,简化显示模组1的组装工序,可降低显示模组1的制作成本。此外,双面胶体101与显示组件30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1010,可减小双面胶体101在显示组件30产生的应力,减小LCD显示面板中液晶的移位,可改善显示面板32在暗态时的Mura不良,提高显示模组1的显示品质。综上,可实现车载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降低车载显示装置的制作成本,提高车载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组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区;
胶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下方,且围绕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设置;
双面胶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显示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显示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框体上,所述双面胶体与所述显示组件接触的一面存在无胶段;
所述胶框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边缘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所述胶框还包括第三框体,所述第三框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框体的边缘并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框体位于第一框体远离第二框体的一侧,所述第三框体限定出容纳空间;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无胶段位置相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背板;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于显示面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器件设置部和弯折部,在器件设置部和弯折部上均设置漏铜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导电材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覆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部,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固定结构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背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无胶段的位置相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为同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面胶体包括主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层两侧的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在所述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上设置所述无胶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偏光片、显示面板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双面导电胶带,所述双面导电胶带覆盖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外部,所述双面导电胶带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粘结,所述双面导电胶带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背板远离所述第一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背板粘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二偏光片的边缘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0.2mm~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框体的靠近所述显示区的一侧开设缺口,所述背板的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缺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主体层厚度在0.3mm~1.2m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第一胶层和第二胶层均为双面胶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光组件,所述背光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上。
11.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210867563.5A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0161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7563.5A CN115016184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67563.5A CN115016184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184A CN115016184A (zh) 2022-09-06
CN115016184B true CN115016184B (zh) 2023-08-08

Family

ID=8308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67563.5A Active CN115016184B (zh) 2022-07-22 2022-07-22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618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94408U (zh) * 2017-02-21 2017-10-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11257860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14669968U (zh) * 2020-11-20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5948B1 (ko) * 2013-06-05 2020-11-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594408U (zh) * 2017-02-21 2017-10-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112578603A (zh) * 2019-09-29 2021-03-30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14669968U (zh) * 2020-11-20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184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5530B (zh) 显示装置
US803131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817991B1 (ko) 표시 장치
US10952356B2 (en) Shielding portions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265000B2 (ja) 表示装置
JP474698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その防塵方法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US1082399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KR101483176B1 (ko) 개스킷과 스크린 스페이서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2014023296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ixing display cover
US20030071941A1 (en) LCD supporting structure
US7956975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02841462A (zh) 液晶显示器件
US11541644B2 (en) Display module
CN1083190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12114452A (zh) 显示模组
CN113093427A (zh) 显示器及显示装置
CN10830382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211972200U (zh) 胶带、车载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US20240118566A1 (en) Bendable device
CN115016184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车载显示装置
CN205405007U (zh) 显示装置
US20180103565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240381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ing device
CN113498293A (zh) 电子装置
JPH1012355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