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3796A -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3796A
CN115013796A CN202210603997.4A CN202210603997A CN115013796A CN 115013796 A CN115013796 A CN 115013796A CN 202210603997 A CN202210603997 A CN 202210603997A CN 115013796 A CN115013796 A CN 115013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mbustion chamber
cavity
spoil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39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焕臣
彭润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ongze Qingsh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ongze Qingsh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ongze Qingsh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ongze Qingshan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399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3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3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3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2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using combustion under pressure substantially exceeding atmospheric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1/00Modifications of boiler construction, or of tube systems, dependent on installation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f dispositions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2B31/08Installation of heat-exchange apparatus or of means in boilers for heating air supplied fo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06Flue or fire tube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re-tube inse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42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alarm or automatic safety devices
    • F22B37/44Applications,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alarm or automatic safety devices of safety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和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顶端安装有燃烧器总成,在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与换热腔连通,在所述换热腔内安装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由一个或多个翅片换热管组成,所述翅片换热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腔向燃烧室方向延伸包围在至少部分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蒸汽腔。本发明可大幅增加换热强度,升温快,换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发生器是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立式和卧式两种,又分冷凝式和非冷凝式,还有惯流式。目前现有技术中,蒸汽发生器主要由换热器、燃烧器、风机、电磁阀、文丘里、水位限定装置及排烟管等部件组成,水和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水加热后产生蒸汽从蒸汽出口排出,高温烟气在冷却降温后由排烟管排出。
但目前的蒸汽发生器普遍采用非冷凝式的传统换热方式,效率较低。也有在烟道另加尾气板换余热回收装置,但热转换效率也不理想。
再有灌流式,在实际使用中蒸汽含水量过高,不得已必须在蒸汽出口另加汽水分离器,分离后的水再回流换热蒸发器,二次加热沸腾。其效率也不超过93%。不仅浪费能源,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目前的燃气蒸汽发生器有很多采用封闭燃烧形式,但燃烧腔(燃烧室),都没有设置泄爆管。一旦控制系统出现点火失败,前后清扫不彻底时,极易二次点火爆燃,造成设备损坏,或燃气泄漏爆炸的严重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大幅增加换热强度,升温快,换热效率高的燃气蒸汽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和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顶端安装有燃烧器总成,在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与换热腔连通,在所述换热腔内安装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由一个或多个翅片换热管组成,所述翅片换热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腔向燃烧室方向延伸包围在至少部分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蒸汽腔。
进一步,所述换热腔顶部的壳体向外扩展包围在所述燃烧室的外侧,所述壳体整体呈上粗下细的水塔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燃烧器总成包括燃烧器、风机和上盖,所述风机安装在上盖上,所述上盖可拆卸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上盖具有向上凸出的部分,在所述上盖内形成燃气混合稳压腔,在燃气混合稳压腔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多孔分配板。
进一步,所述上盖的外沿具有环形的向下翻边,所述上盖扣合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端。
进一步,在所述翅片换热管内安装有扰流器。
进一步,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杆和缠绕在所述扰流杆上的螺旋状扰流片,所述扰流器沿所述翅片换热管的轴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扰流片的边缘与翅片换热管内壁之间相抵靠。
进一步,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具有底座,在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冷凝水分离腔,所述翅片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凝水分离腔连通,所述扰流杆的一端向外伸出至冷凝水分离腔内。
进一步,在所述环形蒸汽腔的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将燃烧室与外界连通的泄爆管,所述泄爆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上,所述泄爆管主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为向上开口的斜面孔,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处密封安装有可自动开闭的盖板。
进一步,所述盖板为中空结构,在中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
进一步,所述盖板的顶部通过折页结构与壳体可掀起转动连接,所述盖板依重力密封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上;
或,所述盖板的顶部通过转轴与外壳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处安装有扭簧,所述盖板依所述扭簧的弹力压紧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上。
综上内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换热腔向燃烧室方向延伸并包围在燃烧室的外侧,在燃烧室的外围形成环形蒸汽腔,使进入环形蒸汽腔内的蒸汽二次加热汽化,有利于大幅增加换热强度,升温快,换热效率高,有利于实现水在从蒸汽出口排出时全部汽化,进一步提升蒸汽的产生量和蒸汽温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扰流杆和螺旋状的扰流片,在燃烧器燃烧时可以被烧红而产生大量的远红外辐射能,同时螺旋状的扰流片对沿翅片换热管流动的高温烟气起到阻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延长被烧红部分的长度,不但有利于大幅增加换热强度,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增加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流程,使水腔内的水与高温烟气充分换热,提升蒸汽的产生量和蒸汽温度。
(3)本发明通过扰流杆和螺旋状扰流片的设置,同时还有利于减少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将扰流杆向下伸出翅片换热管,并一直延伸至下方的冷凝水分离腔内,不但对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导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烟水分离的程度,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利用扰流杆对扰流器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扰流器可以单独安装在翅片换热管内,便于扰流器的日常维护。
(5)本发明在燃烧室处还设置有多个泄爆管,在发生燃爆现象时,泄爆管可自动打开,将燃烧室与外界大气连通,进而达到保护燃烧器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燃气蒸汽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燃气蒸汽发生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扰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蒸汽腔结构剖视图(泄爆管打开状态);
图5是本发明蒸汽腔结构剖视图(泄爆管关闭状态)。
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1,换热腔2,燃烧室3,燃烧器4,进水口5,蒸汽出口6,翅片换热管7,底座8,外延部8a,冷凝水分离腔9,排烟管10,排水口11,环形蒸汽腔12,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探针15,扰流器16,扰流杆161,扰流片162,泄爆管17,盖板18,隔热保温材18a,折页结构19,上盖20,翻边20a,卡槽20b,燃气混合稳压腔21,分配板22,风机23,文丘里管24,空气过滤器25,比例电磁阀26,锁紧卡扣27,弹簧扣27a,转轴27b,扰流柱28,燃烧器安装框29,外侧水平边29a,内侧水平边29b,点火针30,观火孔31,水位控制器32。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内具有换热腔2和燃烧室3,在燃烧室3顶端安装有燃烧器总成(图中未标示),本实施例中优选,燃烧室3设置在换热腔2的上方,燃烧器总成包括燃烧器4,燃烧器4安装在换热腔2的上方,燃烧器4优选采用陶瓷板红外燃烧板。
在壳体1下端设置有进水口5,壳体1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6,进水口5和蒸汽出口6与换热腔2连通。换热腔2内充满水,在换热腔2内安装有换热管组,换热管组由一个或多个翅片换热管7组成,翅片换热管7沿换热腔2的轴线方向延伸,多个翅片换热管7平行排列在换热腔2内,翅片换热管7的一端与燃烧室3连通,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通。采用翅片换热管7有利于增加水与翅片换热管7内高温烟气的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
在壳体1的下方安装有底座8,底座8通过螺钉与壳体1连接,在底座8内形成有冷凝水分离腔9,翅片换热管7的另一端与冷凝水分离腔9连通。在底座8的一侧安装有排烟管10,排烟管10与冷凝水分离腔9连通,排烟管10向上延伸设置,底座8的一侧具有向外伸出至壳体1外侧的外延部8a,外延部8a整体为三角形,以节约占用空间。在外延部8a上设置排烟口(图中未标示),排烟口与排烟管10固定连接。在冷凝水分离腔9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11,冷凝水从排水口11中排出。为了方便排水,底座8的底表面为向排水口11方向倾斜的斜面。
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翅片换热管7内,在翅片换热管7内与壳体1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水被加热升温产生蒸汽,蒸汽从顶部的蒸汽出口6排出。高温烟气在下降的过程中被降温,降温后的低温烟气从一侧的排烟管10排至大气,同时,烟气降温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底部的冷凝水分离腔9内,通过排水口11排出。
本实施例中,优选,换热腔2的顶部向燃烧室3的方向延伸,并包围在至少部分燃烧室3的外侧,在燃烧室3的外侧形成环形蒸汽腔12,蒸汽出口6与环形蒸汽腔12连通,环形蒸汽腔12的设置可使与翅片换热管7内的高温烟气换热后的水或蒸汽进一步与燃烧室3内的高温烟气再次进行热交换,用以进一步提升换热强度,使没有蒸发的水完全蒸发同时提升蒸发温度。更进一步优选,换热腔2将燃烧室3整个包围在其中,使水或蒸汽与燃烧室3内的高温烟气充分进行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环形蒸汽腔12呈环形包围在燃烧室3的外侧,优选将换热腔2顶部的壳体1向外扩展包围在燃烧室3的外侧,壳体1整体呈上粗下细的水塔型结构,这样即可以保证环形蒸汽腔12的体积,同时又可以保证燃烧室3的体积,尽可能多地保证与燃烧室3连通的翅片换热管7的数量,保证水与高温烟气之间的换热效率。
从进水口5进入换热腔2内的水,在进水压力作用下由下向上流动,同时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顶部进入所有翅片换热管7内,并沿翅片换热管7向下流动,在流动的过程中与换热腔2内的水进行热交换,水被加热产生蒸汽。蒸汽上行至顶部的环形蒸汽腔12,由于环形蒸汽腔12围绕燃烧室3呈环形设置,可使进入环形蒸汽腔12内的蒸汽在燃烧器4产生的高温烟气的作用下被二次加热汽化,有利于实现水在从蒸汽出口6排出时全部汽化,进一步提升蒸汽产生量和蒸汽温度。同样由于环形蒸汽腔12的设置,可使换热腔2内的最高加水位提高,提至等于或高于翅片换热管7顶端的位置,加大了蒸汽发生器的加水量。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上部的燃烧室3与换热腔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13分隔,第一隔板13为上部敞口且底部封口的圆筒状结构,第一隔板13围成呈圆筒状的燃烧室3。底部的冷凝水分离腔9与换热腔2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4分隔,翅片换热管7的上下两端开口在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上并分别与燃烧室3和冷凝水分离腔9连通。更优选,为了简化结构,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壳体1可以一体铸造成型。
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优选,在每个翅片换热管7内安装有扰流器16,扰流器16有利于降低了高温烟气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动的速度,增加高温烟气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延长扰流器16被烧红部分的长度,增加远红外辐射能,进一步增加换热强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扰流器16包括扰流杆161,扰流杆161插入翅片换热管7内并沿翅片换热管7的轴向延伸,在扰流杆161上设置有缠绕在扰流杆161上的螺旋状扰流片162。
本实施例中,扰流杆161优选采用圆柱杆,更优选采用实心圆柱金属杆,扰流片162同样优选采用实心金属片,扰流杆161和扰流片162的材料与翅片换热管7相同,优选采用不锈钢材料和碳化硅管,扰流杆161和扰流片162焊接在一起。在翅片换热管7内安装扰流器16,同时扰流杆161和扰流片162均采用实心结构,目的是利用扰流器16更多地吸收燃烧器4产生的热量,进而使扰流器16可以被烧红从而产生大量的远红外辐射能,用以大幅增加换热器的换热强度,提升换热效率。
扰流片162的边缘与翅片换热管7的内壁之间相抵靠,扰流片162的边缘与翅片换热管7的内壁之间不存有间隙,扰流片162对沿翅片换热管7下行的高温烟气起到阻流的作用,高温烟气只能顺着螺旋状扰流片162限定的路径由上至下流动,降低了高温烟气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动的速度,增加了高温烟气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动的时间,从而有利于延长扰流器16在高热状态下被烧红部分的长度,增加远红外辐射能,进一步增加换热强度,使翅片换热管7外换热腔2内的水与翅片换热管7内高温烟气充分换热,进而有利于提升蒸汽的产生量和蒸汽温度。
经过大量的实验验证,在保证吸收热能以及充分热交换的同时,又保证高温烟气可以顺利地在翅片换热管7内流动,不会在翅片换热管7内产生高压,本实施例中优选,扰流杆16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翅片换热管7内径的1/2,进一步优选,扰流杆161的直径为2-20mm,更优选在3-10mm,进一步优选在4-8mm之间。扰流片162的厚度优选为2-8mm,更优选在2-5mm,进一步优选在3-4mm,扰流片162的螺距优选为10-40mm,更优选为15-35mm。
在高温烟气与水进行换热的过程中,高温烟气由于降温会产生冷凝水,本实施例中,优选,扰流片162起始端与终点端之间的距离等于翅片换热管7的长度,而将扰流杆161的长度延长,使扰流杆161的长度大于翅片换热管7的轴向长度,扰流杆161的底部向下伸出翅片换热管7,至下方的冷凝水分离腔9内,这样不但可以利用延长的扰流杆161对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导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烟水分离的程度,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将扰流杆161向下伸出至冷凝水分离腔11内,并将扰流杆161的底部直接抵靠在冷凝水分离腔9的底壁上,利用冷凝水分离腔9的底壁支撑上方的扰流器16,延长的扰流杆161对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利用扰流杆161即可对扰流器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扰流器16可以单独安装在翅片换热管7内,扰流器16可以顺利地从翅片换热管7内抽出或放入,便于对扰流器16进行日常维护。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与环形蒸汽腔12的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将燃烧室3与外界连通的泄爆管17,更优选沿燃烧室3的周向设置有3-6个泄爆管17。如果换热腔2的顶部壳体1没有完全包围燃烧室3,泄爆管17也可以直接设置在燃烧室3的壳体上。泄爆管17主体的一端焊接连接在燃烧室3的外壁上,泄爆管17主体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与外界连通,泄爆管17主体与壳体1之间也焊接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泄爆管17的外端面为向上开口的斜面孔,在泄爆管17的外端面处密封安装有可自动开闭的盖板18。为了保证盖板18与泄爆管17之间在关闭状态时的密封性,也为了简化结构,优选泄爆管17的外端面相对于壳体1的外壁具有一定的斜度,泄爆管7为倾斜向上开口。
盖板18的顶部通过折页结构19与壳体1可掀起转动连接,盖板18依靠重力即可密封在泄爆管17的外端面处。盖板18与泄爆管17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圈密封圈,实现泄爆管17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密封。当发生爆燃现象时,盖板18可自动被打开,将燃烧室3与外界大气连通,压力从泄爆管17中泄出,从而保证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更优选,盖板18采用夹层结构,中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18a,可以保证在燃烧器4燃烧时,盖板18不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烫伤操作人员。
为了进一步保证盖板18在工作时始终能够处于密封状态,更优选盖板18的顶部通过安装有扭簧的转轴(图中未示出)与壳体1连接,盖板18依扭簧的弹力压紧在泄爆管17的外端面上,利用扭簧的弹力为盖板18提供压力,达到密封的作用。
当发生爆燃时,盖板18被弹开,泄出压力,达到保护燃烧器4的作用,泄爆完成后,盖板18依靠重力或在扭簧的弹力作用下回落至密封泄爆管17的状态。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燃烧器总成安装在燃烧室3的顶部,燃烧器总成包括燃烧器4、风机23和上盖20,在风机23的进风侧安装有文丘里管24,文丘里管24的入口端安装有空气过滤器25,在文丘里管24的入口端还安装有比例电磁阀26。上盖20可拆卸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风机23安装在上盖20上。燃烧器4呈倒置的状态安装在燃烧室3内。
本实施例中,上盖20具有向上凸出的部分,在上盖20内形成燃气混合稳压腔21,在燃气混合稳压腔21与燃烧器4之间设置有多孔分配板22,分配板22采用金属分配板,分配板22用以均匀分配燃气,使燃烧更加充分,火焰更加均匀。在上盖20上设置有进气口(图中未标示),进气口与燃气混合稳压腔21连通,风机23安装在进气口处。
上盖20的四周外沿具有环形的向下的翻边20a,上盖20扣合固定在壳体1的顶端,翻边20a密封卡在壳体1顶部边缘的外侧,翻边20a的高度大约在10mm至30mm之间。上盖20通过多个锁紧卡扣27与壳体1固定连接。锁紧卡扣27包括弹簧扣27a,弹簧扣27a的底部通过转轴27b铰接在壳体1上,在上盖20上对应锁紧卡扣27的位置设置有卡槽20b,上盖20在扣合到壳体1上时,将弹簧扣27a向上翻转卡固在上盖20上对应的卡槽20b内即可实现锁紧固定,操作简单方便,而且固定更加牢固可靠。当然,卡槽20b可以与锁紧卡扣27对应设置,也可以在上盖20上呈环形连续设置。
为了使燃气和空气在燃气混合稳压腔21内混合的更加充分,以提高燃烧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在燃气混合稳压腔21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扰流柱28,扰流柱28固定在上盖20的内表面上,扰流柱28向燃气混合稳压腔21内伸出,扰流柱28与上盖20一体成型。
燃烧器4通过燃烧器安装框29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燃烧器安装框29为环形,燃烧器安装框29的纵向断面为倒T形,上盖20具有与燃烧器安装框29配合的台阶状结构,燃烧器安装框29的外侧水平边29a同时利用上盖20压紧固定,内侧水平边29b作为燃烧器4的安装承托边,燃烧器4搭置在内侧水平边29b上。此种安装结构,易于燃烧器4的拆装,方便日常维护。分配板22也通过卡接结构等固定在燃烧器安装框29上,同时利用分配板22将燃烧器4卡固在内侧水平边29b上。
在燃烧室3一侧的壳体1上,还设置有点火针30和观火孔31,观火孔31用于方便使用者观察火焰燃烧情况。
在壳体1的一侧还安装有水位控制器32,换热腔2的水位由有水位控制器32限定。水位控制器32的接口与换热腔2连通,水位控制器32的管体竖直向上伸出,在水位控制器32的顶部安装有水位控制器探针15。
该燃气蒸汽发生器的过程过程如下:
空气经空气过滤器25被风机23经文丘里管24吸入,与比例电磁阀26出来的燃气预混后,经风机23出口进入燃烧器4,再经过扰流柱28和分配板22在燃烧器4表面喷出燃烧,使燃烧室3温度迅速升高,燃烧器4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迅速进入燃烧室3底部的所有安装有扰流器16的翅片换热管7内,低温水从底部的进水口5进入换热腔2内并在水压的作用下沿换热腔2向上流动,燃烧器4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翅片换热管7内并沿翅片换热管7向下流动,水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加热蒸发,进入顶部的环形蒸汽腔12后被二次加热蒸发,同时冷却烟气下行进入底部的冷凝水分离腔9,换热后的低温烟气从排烟管10排出,换热后烟气中的冷凝水从底座8上的排水口11排出,换热后的高温蒸汽从顶部的蒸汽出口6排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将换热腔2向燃烧室3方向延伸并包围在燃烧室3的外侧,在燃烧室3的外围形成呈环形的环形蒸汽腔12,使进入环形蒸汽腔12内的蒸汽二次加热汽化,有利于大幅增加换热强度,升温快,换热效率高,有利于实现水在从蒸汽出口6排出时全部汽化,进一步提升蒸汽的产生量和蒸汽温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扰流杆161和螺旋状的扰流片162,在燃烧器燃烧时可以被烧红而产生大量的远红外辐射能,同时螺旋状的扰流片162对沿翅片换热管7流动的高温烟气起到阻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延长被烧红部分的长度,不但有利于大幅增加换热强度,提升换热效率,同时还有利于增加水与高温烟气的换热流程,使水腔内的水与高温烟气充分换热,提升蒸汽的产生量和蒸汽温度。
(3)本发明通过扰流杆161和螺旋状扰流片162的设置,同时还有利于减少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将扰流杆161向下伸出翅片换热管7,并一直延伸至下方的冷凝水分离腔9内,不但对高温烟气在换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冷凝水起到引导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烟水分离的程度,提高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利用扰流杆161对扰流器16起到支撑的作用,使扰流器16可以单独安装在翅片换热管7内,便于扰流器16的日常维护。
(5)本发明在燃烧室处还设置有多个泄爆管17,在发生燃爆现象时,泄爆管可自动打开,将燃烧室与外界大气连通,进而达到保护燃烧器的作用,保证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具有换热腔和燃烧室,在所述燃烧室顶端安装有燃烧器总成,在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和上端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进水口和蒸汽出口与换热腔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腔内安装有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由一个或多个翅片换热管组成,所述翅片换热管与燃烧室连通,所述换热腔向燃烧室方向延伸包围在至少部分所述燃烧室的外侧,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环形蒸汽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顶部的壳体向外扩展包围在所述燃烧室的外侧,所述壳体整体呈上粗下细的水塔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总成包括燃烧器、风机和上盖,所述燃烧器、风机安装在上盖上,所述上盖可拆卸安装在壳体的顶部,所述上盖具有向上凸出的部分,在所述上盖内形成燃气混合稳压腔,在燃气混合稳压腔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多孔分配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外沿具有环形的向下翻边,所述上盖扣合固定在所述壳体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翅片换热管内安装有扰流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器包括扰流杆和缠绕在所述扰流杆上的螺旋状扰流片,所述扰流器沿所述翅片换热管的轴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片的边缘与翅片换热管内壁之间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下方具有底座,在所述底座内形成有冷凝水分离腔,所述翅片换热管的另一端与冷凝水分离腔连通,所述扰流杆的一端向外伸出至冷凝水分离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蒸汽腔的壳体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将燃烧室与外界连通的泄爆管,所述泄爆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燃烧室的外壁上,所述泄爆管主体的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为向上开口的斜面孔,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处密封安装有可自动开闭的盖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为中空结构,在中间填充有隔热保温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气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顶部通过折页结构与壳体可掀起转动连接,所述盖板依重力密封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上;
或,所述盖板的顶部通过转轴与外壳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处安装有扭簧,所述盖板依所述扭簧的弹力压紧在所述泄爆管的外端面上。
CN202210603997.4A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Pending CN115013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997.4A CN115013796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3997.4A CN115013796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3796A true CN115013796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3997.4A Pending CN115013796A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37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7969A (zh) * 2023-09-06 2023-10-13 河南豫冀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预混蒸汽热源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7969A (zh) * 2023-09-06 2023-10-13 河南豫冀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预混蒸汽热源机
CN116877969B (zh) * 2023-09-06 2023-11-28 河南豫冀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全预混蒸汽热源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10890A (en) Infrared water heater
CN104180510B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壁挂炉
CN115013796A (zh)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CN207990688U (zh) 一种节能燃气灶
CN217843812U (zh) 一种燃气蒸汽发生器
CN204084820U (zh) 一种冷凝式燃气壁挂炉
JPH0413615B2 (zh)
CN110645708A (zh) 一种改进燃气蒸汽盘管热风炉
CN208269415U (zh) 一种锅炉用冷凝系统
RU2546683C1 (ru) Отопительная печь
CN213119034U (zh) 具有双蒸发腔的燃烧式蒸汽发生器
RU45510U1 (ru) Газовый котел конденсационного типа
US4372289A (en) Flue box assembly
CN217818029U (zh) 一种直立型天然气燃烧机直燃式热风炉
CN219014659U (zh) 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0512173U (zh) 一种新型全凝式壁挂式取暖炉
CN212673207U (zh)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CN210512172U (zh) 两用全凝式醇基采暖热水炉
CN219976363U (zh) 一种底烧立式翅片管蒸汽发生器
CN220892205U (zh) 食品安全生产的蒸汽锅炉
CN208587899U (zh) 一种立式蛇形管蒸汽锅炉
CN210740705U (zh) 一种改进燃气蒸汽盘管热风炉
CN216557191U (zh) 一种高效节能环保锅炉
CN208475308U (zh) 一种燃气盘管热风炉
CN218328362U (zh) 一种采用多种燃料的取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